资源描述
双基限时练(九) 地域联系
一、单项选择题
近年来,安徽省外贸不断增长,主要进口金属矿砂、特种机械、有色金属等,出口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服装等。下图表示2009年安徽省主要外贸国家及相应贸易额。回答1~2题。
1.符合安徽省主要外贸商品流向的是( )
A.向英国出口芯片、石油
B.从智利进口汽车、铜矿砂
C.向美国出口冰箱、衬衫
D.从日本进口手机、铁矿砂
2.进出口贸易状况表明安徽省( )
A.工业化水平超过主要出口国家
B.外贸海运航线主要集中在太平洋
C.原料指向型工业最具竞争优势
D.航空运量在外贸运量中比例最大
1~2.解析 第1题,从“主要进口金属矿砂、特种机械、有色金属等,出口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服装等”题干信息可以精确 推断A、B、D项错误。A项中向英国出口石油错误,由于英国是世界石油生产大国,安徽是石油进口省份;B项中从智利进口汽车错误,由于智利的汽车工业不是很发达;D项中从日本进口铁矿砂错误,由于日本是铁矿贫乏的国家。第2题,我国安徽省的工业化水平低于美国、日本等国家,A项错误;从材料看,进口金属矿砂、有色金属等,出口工业产品,进出口的产品多数不能通过航空运输完成,所以C、D错误;贸易对象国中,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智利、韩国都分布于太平洋沿岸,所以B项正确。
答案 1.C 2.B
读“各种运输方式优劣评价等级图”,回答3~4题。
3.下列运输方式的代号中,最便于人们日常出行的是( )
A.a B.b
C.c D.d
4.下列运输方式的选择中合理的是( )
A.小麦:从美国运到印度——a
B.鲜花:从荷兰运到日本——c
C.急救药品:从哈尔滨运到玉树——e
D.服装:从中国运到俄罗斯——d
3~4.解析 a速度最快,运价最劣,应是航空运输;b机敏性最优,应是大路运输;c运价最优,应是水运;e机敏性最差,应是管道运输;d是铁路运输。最便于人们日常出行的是大路运输。小麦从美国运到印度应选择水运,鲜花从荷兰运到日本应选择航空运输,急救药品应选择航空运输,服装从中国运到俄罗斯应选择铁路运输。
答案 3.B 4.D
读下图,回答5~6题。
5.一艘来自C国的铁矿进口船到A国,合理的路线是( )
A.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印度洋—阿拉伯海
B.地中海—苏伊士水道—曼德海峡—印度洋—孟加拉湾
C.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巴拿马水道
D.地中海—苏伊士水道—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
6.图中B工业区生产了一批产品运往D地组装,可能接受的运输方式是( )
A.海运 B.管道
C.航空 D.铁路
5~6.解析 图中四国分别为印度、美国、意大利和中国。从意大利到印度进口铁矿,合理的路线是地中海—苏伊士水道—曼德海峡—印度洋—孟加拉湾,这样行驶路程较短。B工业区为美国硅谷,是微电子工业基地,其产品具有轻、薄、短、小,且价值昂贵的特点,适合用航空运输。
答案 5.B 6.C
环境学家认为,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冰层溶化,“西北航道”可能在将来几十年内变成真正的“通航大道”。读“西北航道示意图”,回答7~8题。
7.“西北航道”是世界上最险峻的航线之一,开拓该航道遇到的自然障碍可能有( )
①气候恶劣 ②多冰山、浮冰威逼 ③是世界风浪最大的航区 ④一年内通航时间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西北航道”开通后可能带来问题有( )
①造成沿线环境污染 ②加速北极地区资源的枯竭 ③引起周边国家主权之争 ④欧亚两洲贸易往来削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8.解析 第7题,“西北航道”大部分航段位于北极圈之内,纬度高,气候寒冷,通航时间较短且航线上随时会有冰山、浮冰威逼航行平安。另外,该航线海面以下水情简单,威逼航行平安,故①②④正确。世界上风浪最大的航区位于南半球西风带中。第8题,“西北航道”开拓使欧亚两洲之间贸易往来更加便捷,故④错误。同时该航道开通后,会连续加速极冰溶化,造成生态破坏的同时,也会加速北极地区资源开发,造成环境污染。有可能引发周边国家对北极地区主权的争夺。
答案 7.C 8.A
读“我国四大城市分布图”,回答9~10题。
9.A—D代表的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
A.哈尔滨、武汉、天津、重庆
B.重庆、天津、哈尔滨、武汉
C.重庆、武汉、天津、哈尔滨
D.武汉、天津、重庆、哈尔滨
10.三峡工程修建后,航运条件明显改善的是( )
A.A B.B C.C D.D
9~10.解析 依据图中河流信息可知A为重庆,B为武汉,C为天津,D为哈尔滨。三峡建成后,大坝上游的川江段航运条件明显改善。
答案 9.C 10.A
11.读“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最易进展为城市的聚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从图中看出,①地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分,最易进展为城市。
答案 A
读“我国部分地区铁路线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丁、戊两铁路线交会的铁路枢纽为( )
A.洛阳 B.商丘
C.徐州 D.合肥
13.关于甲、乙、丙、丁四条铁路的名称对应错误的是( )
A.甲—宝成线 B.乙—京广线
C.丙—京九线 D.丁—京沪线
12~13.解析 图中东西向的铁路为陇海线,南北向的铁路甲为焦柳线,乙为京广线,丙为京九线,丁为京沪线。京沪线与陇海线的交会处铁路枢纽是徐州。
答案 12.C 13.A
读“湘北某城市略图”,回答14~15题。
14.依据上图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 )
A.水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地形条件好 D.气候适宜
15.该城市城区建设进展方向是( )
A.向西扩展 B.向北扩展
C.向南扩展 D.向东扩展
14~15.解析 便利的水运和陆运条件是城市形成的优越条件;河流、铁路和大路布局会影响城市的形态与进展。
答案 14.B 15.D
二、综合题
16.读“某历史名城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你认为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时间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
(3)影响新城区消灭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4)新城区进展向什么方向延长?
(5)旧城区进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可能的缘由。
解析 从图中看出,旧城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而新城区主要沿铁路线布局,因此说明该地区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相比较,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应当最早形成。由新城区沿铁路线分布可知,新城区是随着铁路的修建而兴起的。
答案 (1)河流 煤、铁资源
(2)①区域。由于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分。
(3)交通(铁路的兴建)。
(4)南北方向沿铁路伸展。
(5)河流淤积导致航运力量下降;铁路消灭,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枯竭。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东半岛胶莱人工海河构想:近年来,有些专家提出在渤海莱州湾与黄海胶州湾之间,开挖一条长约130千米的横贯山东半岛的人工海河。胶莱人工海河连接莱州湾和胶州湾,使山东半岛以南沿海港口到渤海西部沿海港口和航程由2 000千米缩减到100多千米。
材料二 胶莱人工海河示意图甲和山东省区域图乙。
(1)为什么连接A、B两城市的铁路始终是山东省运输最繁忙的铁路干线?
(2)若开通胶莱海河,将会对沿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请举一例说明。
(3)胶莱海河开通后,对山东省经济进展有什么乐观意义?
(4)近年来,山东省的区域协调进展步伐加快。东部地区的很多企业纷纷到鲁西设厂办园,鲁西的很多城市也纷纷为此推出优待政策。请简析东部企业到西部设厂的缘由。
解析 第(1)题,A为省会城市,B为青岛,A、B都是山东较大的城市,经济发达,沿线资源丰富,客货运输量大并与全国铁路网相连,所以运输繁忙。第(2)题,胶莱海河连接胶州湾和莱州湾,可以促进两海湾的水体交换,提高海水的净化力量;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调整作用,改善沿河生态环境。但人工海河的修建,可能会导致沿岸地区的土壤盐碱化,地下水水质恶化,并且莱州湾的污染海水可能进入胶州湾,加剧胶州湾的海水污染。第(3)题,由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胶莱海河的开通,将大大缩短黄渤海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增进两岸的经济联系。第(4)题,鲁西地区在劳动力、原料、市场、政策等方面具有优势,产业转移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山东省东西部的协调进展。
答案 (1)胶济线连接了A、B两市,沿线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胶济线与全国铁路网相接,是山东半岛客货运输的重要通道;胶济线连接山东半岛与内陆,是山东省东西运输的最重要通道;胶济线沿线及山东半岛旅游资源丰富,客流量大。
(2)①促进胶州湾和莱州湾的水体交换,提高海水的净化力量,遏制污染集中。
②假如防渗漏措施不当,将导致沿岸地区的土壤盐碱化,破坏地下水资源。
③调整沿岸地区的气温存湿度,形成沿河生态走廊。
④莱州湾的污染海水可能进入胶州湾,加剧胶州湾的海水污染。(任选其一即可)
(3)缩短黄渤海之间的距离,加强两岸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两岸经济的进展。有利于人工海河两岸航运业的进展,对于促进内陆地区的经济进展有重要意义。
(4)西部劳动力丰富,工资水平较低;原料丰富;市场宽敞;政策优待;企业西移有利于东部地区承接日韩等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山东促进东西协调进展战略的推动。(任答3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