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太原五中2022-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
高 二 地 理(理)
命题人、校对人: 贾亮 梁玉玲
一、选择题(本题有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 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关于区域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B.美国与加拿大在五大湖之间的国界线是模糊的
C.山西省与周边的其他省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温带草原与温带荒漠之间的界线是明确的
2. 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 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任何一个区域都有一个进展过程,结合课本学问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区域进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区域,确定是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确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进展水平越低
4.关于我国区域进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工业结构看,我国大致上具有“南重北轻,西重东轻”的基本特征
B.从自然条件看,我国北方地区具有平原面积宽敞,水力资源丰富的特征
C.从对外开放程度看,我国南方开放程度较高,北方开放程度较低
D.从经济增长速度看,自1999年以来,我国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东部
5.关于工业化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B.区域内相继毁灭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C.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平衡增长态势
D.中心城市的进展速度要显著低于区域的平均进展速度
6.当区域经济进展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后,区域三次产业的比重为
A.第一产业 > 其次产业 > 第三产业
B. 其次产业 >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
C. 第三产业 > 其次产业 > 第一产业
D. 其次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三产业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进展演化与经济、社会进展亲热相关。读“某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进展演化模式图”,回答7~8题。
7.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进展演化挨次,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①④③②
8.图中进展阶段表明
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
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C. 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D.④ 阶段区域内部差异连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应当是全面的,但要把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做到生态环境建设、进展特色旅游、促进交通通信设施建设协调进展,据此回答9~11题.
9.西北干旱地区目前开发的主要水源是
A.冰川融水 B.河流水 C.湖泊水 D.深层地下水
10.下列关于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次生盐渍化不属于荒漠化的表现范畴
C.在我国荒漠化只存在于西北地区
D.荒漠化为当今全球最为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11.西北地区的20世纪60年月中期到70年月中期牧区草原毁灭了垦草一亩,沙化三亩的现象,其主要缘由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筑沟淤坝
下图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有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长江三角洲转移
B.目前,制造业开头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C.海外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
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13.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A.造成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进展
C.三次产业迁移均能促进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目前,从新疆轮南到上海的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已经实现稳定供气。从新疆到深圳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也已完成,读“两条西气东输主干线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建设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缘由是
A.西部地区不需要自然气
B.东部地区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15.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对于上海、深圳等城市而言,其影响有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发挥这些城市的资源优势
④推动自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进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与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削减及环境污染,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四大生态环境问题。请回答16~17题。
16.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红色荒漠 B.黄土高原——土壤盐渍化
C.云贵高原——石漠化 D.江南丘陵——沙漠化
17.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C.土地荒漠化会造成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D.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无关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自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月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从前“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其次。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进展,除出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一155m)已是一片荒漠。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进展的制约性因素。阅读上述文字,完成第18~20题。
18.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其次大淡水湖的主要缘由是
① 围湖造田 ② 泥沙淤积 ③ 蒸发和下渗 ④ 引水浇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9.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缘由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削减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源削减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20.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人为缘由是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削减 B.冰雪融水量不足
C.引水浇灌,蒸发、下渗量增大 D.围湖造田
读“田纳西河流域某地年内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21~22题。
21.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及水汽主要来源地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阿巴拉契亚山
B.亚热带季风性潮湿气候,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
C.地中海气候,太平洋
D.亚热带季风性潮湿气候,五大湖
22.从图中可知本流域内径流的季节变化是
A.冬末春初流量大,夏秋流量相对较小
B.春末夏初流量大,秋季流量小
C.夏秋流量大,冬春流量小
D.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
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23~25题。
23.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
24.该核心环节对流域的有利影响是
①有利于整个流域进行有效的防洪调度 ②提高了流域内的通航力气
③为区域开发供应了充分的电力供应 ④可根本上防治流域内的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右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26~28题。
26.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够消退海河流域的洪涝灾难
B.可以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威逼
C.主要解决黄河流域的缺水问题
D.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27.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对受水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
A.回补地下水
B.疼惜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C.土壤次生盐碱化
D.长江河口海水倒灌
28. 在图中A、B、C各段输水道中,可依靠地势自流输水的是
A.A段 B.B段 C.C段 D.均可以
农业生产中的害虫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和农药防治。据此回答29~30题。
29.生物防治害虫最突出的优点是
A.作物增产幅度大 B.保持生物多样性
C.不污染环境 D.降低生产成本
30.防治害虫是提高农业产出的手段。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既能体现杜绝化肥、农药的滥用,又能保证食品达到卫生标准的是
A.处方农业 B.有机农业 C.节水农业 D.精确农业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个小题,共40分)
31.(10分) 读“西电东送的三条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北、中、南三条输电线路的终点分别是 ( )(2分)
A.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B.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
C.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 D.辽中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⑵北路输送的是火电,它是将 、内蒙古等省区丰富的 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能量输送方式与过去传统的输送方式相比,对经济和环境有哪些有利之处?
(4分)
⑶中路主要输送水电,它将 水电站及葛洲坝水电站以及隔河岩等多座电站的电能通过超高压电网输往长江三角洲等地区。(2分)
⑷南路输送的水电主要来自红水河(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干流)。红水河的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格外丰富?(2分)
32.(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古东部,松辽平原西北部。气候冬季寒冷 ,夏季酷热 ,春季风大 。年均降水量360毫米 ,年际变化较大,年内支配不均,多集中在6~8月份,科尔沁草原处于农牧交叉带,目前大部分草地都已沙化。
材料二 1991~1996年,我国某争辩机构在科尔沁沙地进行了放牧试验,试验分为3个放牧强度进行,即重牧(HG)(6只羊/公顷)、中牧(MG)(4只羊/公顷)、轻牧(LG)(2只羊/公顷)。主要争辩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图1、图2为依据试验结果绘制的有关示意图。
(1)在放牧试验的最初两年,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 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挨次是 。但从第3年开头, 区的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 (3分)
(2)三种放牧强度中, 使草层高度明显下降; 使草层高度有所增加。(4分)
(3)请你依据所学学问分析科尔沁草原沙化的主要缘由。 (3分)
33.(10分)湖南省位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下图为湖南省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学问回答问题。
(1)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简要分析其进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
(2)湖南省河湖众多、湿地广布,对生态环境和区域可持续进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请你谈一谈湿地有哪些生态功能?(至少回答两点)(4分)
(3)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到20世纪末,洞庭湖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要转变这种状况,当前应实行哪些主要措施?
34. (10分)读美国农业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的特点是 。(2分)
(2) ②处的主要农作物是 ,③处的主要农作物是 。(2分)
(3) 图中①地四周农业主要是 带,试分析该处进展该种农业的自然和社会区位因素。(6分)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答案(2022.11)
一、
CACCB CBBAD CCCBA CBABC BADAD DCACA
二、
31. (10分)
(1) A(2分)
(2)山西(1分) 煤炭(1分)
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削减了煤炭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对铁路沿线地区的污染;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大大削减,减轻了大气污染,削减了酸雨危害。(2分)
⑶三峡(2分)
⑷红水河地处亚热带潮湿地区,流域内降水格外丰富,汛期长,流量大,又位于我国地势其次、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也很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2分)
32. (10分)
(1)增加(或上升) (1分) 中牧区>重牧区>轻牧区(1分) 重牧 (1分)
(2)重牧(1分) 轻牧(1分)
(3)自然缘由:气候较干旱,降水少。(2分) 人为缘由: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任答2点,共4分)
33. (10分)
(1)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洞庭湖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河流沉积平原,土壤深厚肥沃;河湖众多,水源充分(任答3点,得3分)
(2) 供应水资源、调整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疼惜生物多样性、供应农副产品等(任答3点得3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⑶ 长江上游植树造林、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以工代赈、移民建镇等(任答2点,共4分)
34.(10分)
(1)地区特地化(2分)
(2)(春)小麦(1分) 棉花(1分)
(3)乳畜带(2分) 自然缘由:该地纬度较高气候湿冷,土地贫瘠,不适宜种谷物,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2分);社会区位:接近东北工业区,有较大的消费市场(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