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案3 化学试验的基本方法(三)
——混合物的分别与提纯
[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分别提纯的意义和方法;把握过滤、分液、蒸馏等操作步骤及要求。2.绘制和识别典型的试验仪器装置图。
常用的物质分别、提纯的物理方法有哪些?试依据所学的学问填写操作方法及相关内容。
图1 图2
图3 图4
(1)如图1,方法、装置的名称:过滤。
适用范围: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别。
留意事项: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靠烧杯内壁。②若滤液浑浊,需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2)结晶是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接受蒸发溶剂的方法,而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接受冷却饱和溶液的方法。
如图2,方法、装置的名称:蒸发结晶。
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物质
留意事项:①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局部过热而飞溅;②当接近蒸干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
问题思考
1.可否利用KCl和NaNO3两种物质来制备KNO3和NaCl?若可行其简要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答案 可行,其简要操作步骤为: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可得NaCl,然后对所得滤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可得KNO3。
(3)如图3,方法、装置的名称:分液。
适用范围:①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②分液:两种液体互不相溶且易分层。
留意事项: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大;②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
③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4)如图4,方法、装置的名称:蒸馏。
适用范围: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留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③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逆流”。
问题思考
2.蒸馏时为什么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几粒碎瓷片?
答案 防止暴沸。
3.冷凝水的方向为什么是下进上出?
答案 接受逆流原理,冷却效率高。
一、高考试验的热点——过滤
在过滤操作后,有时需要滤渣,舍弃滤液;有时需要滤液,舍弃滤渣。
1.需要滤液时,如何提取母液中的成分
案例1 在粗盐的提纯试验中,过滤,舍去不溶性杂质(滤渣)后,怎样从母液中猎取NaCl固体?
答案 加热蒸发,当析出大量NaCl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案例2 若母液是CuSO4饱和溶液,怎样获得CuSO4·5H2O晶体?
答案 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
2.需要滤渣时,如何得到纯洁的滤渣
案例3 在测定Na2SO4和NaCl的混合物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时,可以在混合物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沉淀SO,然后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到BaSO4的质量,试问:
(1)怎样推断SO是否沉淀完全?
答案 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未沉淀完全,反之则沉淀完全。
(2)过滤完毕后,为什么要洗涤沉淀(即洗涤沉淀的目的)?
答案 洗去可溶性杂质(Na+、Cl-等)。
(3)沉淀的洗涤方法?
答案 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注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再重复2~3次。
(4)怎样推断沉淀是否洗净?
答案 取最终一次滤出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沉淀未洗净,反之已洗净。
思维拓展
玻璃棒在中学化学试验中有哪些作用?试举例说明。
答案 (1)搅拌
①蒸发结晶
用玻璃棒搅拌,以免液体局部温度过高,致使液滴飞溅出来(如图1)。
②固体溶解
进行固体溶解的试验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如粗盐的溶解。
(2)引流
使液体沿玻璃棒注入容器中。
①过滤(如图2)
②溶液的配制(如图3)
(3)测定性质
①点测pH
测定溶液的pH时,玻璃棒的作用是蘸取液体。
②检验气体性质
检验气体性质时,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潮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试管口(留意不要接触),观看试纸的颜色变化。
典例导悟1 下列是制备CuO的流程图:
工业CuSO4 CuSO4溶液CuSO4·5H2O―→……―→CuO
①步骤Ⅰ的目的是除去不溶性杂质。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Ⅱ的目的是除铁。操作是:滴加H2O2溶液,稍加热;当Fe2+转化完全后,渐渐加入Cu2(OH)2CO3粉末,搅拌,以把握溶液pH=3.5;加热煮沸一段时间,过滤,用稀硫酸酸化滤液至pH=1。把握溶液pH=3.5的缘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Ⅲ的目的是得到CuSO4·5H2O晶体。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水浴加热烘干。水浴加热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不溶性杂质由于不溶于水,接受过滤的方法除去。②步骤Ⅱ操作:向含有CuSO4、FeSO4的溶液中滴加H2O2,发生2Fe2++H2O2+2H+===2Fe3++2H2O,此时溶液的pH<3.5,而pH=3.5时,Fe(OH)3沉淀易形成,故此时要加入Cu2(OH)2CO3粉末,以中和H+,把握pH=3.5,同时加热煮沸,使Fe3+水解趋于完全,生成Fe(OH)3沉淀,过滤除去Fe(OH)3沉淀,同时抑制Cu2+的水解,再加稀硫酸酸化得到CuSO4溶液。 ③通过蒸发溶剂、冷却结晶的方法析出硫酸铜晶体,加热烘干时温度不能超过100℃,且需温度恒定,以防温度过高使硫酸铜分解,因此接受水浴加热。
答案 (1)①溶解,过滤
②使Fe3+可全部转化为Fe(OH)3沉淀,而Cu2+不会转化为Cu(OH)2沉淀
③将CuSO4溶液加热蒸发至有大量晶体毁灭时,停止加热 受热均匀,温度易于把握在100℃以下
二、物质的分别、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
1.如何分别NaCl和I2的混合物或NaCl与NH4Cl的混合物?
答案 加热法。
2.如何分别CH3COOH和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后生成的产物?
答案 加入饱和Na2CO3溶液,静置分液。
3.如何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或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答案 通入饱和食盐水洗气;通入饱和NaHCO3溶液洗气。
4.如何除去Na2CO3中混有的少量NaHCO3?或NaHCO3中混有的Na2CO3?
答案 加热;通入CO2气体。
5.已知:
开头沉淀的pH
完全沉淀的pH
Fe3+
1.9
3.2
Cu2+
4.7
6.7
请思考:如何除去Cu2+中混有的Fe3+?
答案 加入CuO、Cu(OH)2、CuCO3等,过滤。
6.如何除去Fe2+中混有的Fe3+?或Fe3+中混有的Fe2+?
答案 加入Fe;通入Cl2。
7.如何将粗铜精炼提纯?
答案 电解法。
思维升华 通过以上练习,试归纳常见的分别、提纯所用到的化学方法有哪些?
答案 加热法、沉淀法、转化法、酸碱法、调整pH法、氧化还原法、电解法。
典例导悟2 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Fe3+、SO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试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称取粗盐 滤液 精盐
(1)推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步中,相关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先用盐酸调pH值再过滤,将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其缘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通过某同学设计制备精盐的试验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了推断所加试剂是否过量的方法、错误操作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及精确配制确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方法,着重考查了同学的“动手”力气和试验评价力气。
(1)鉴别SO的特征试剂为含Ba2+的溶液,可取②步的上层清液再加BaCl2,看是否还产生沉淀来推断,若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BaCl2已过量。
(2)第④步的目的是为了除去Ca2+和过量的Ba2+,因此离子方程式应有Ca2++CO===CaCO3↓,Ba2++CO===BaCO3↓。
(3)假如先加盐酸调pH值再过滤,可能使部分沉淀溶解,导致所得食盐不纯。
答案 (1)取第②步后的上层清液1~2滴于点滴板上,再滴入1~2滴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2)Ca2++CO===CaCO3↓、
Ba2++CO===BaCO3↓
(3)在此酸性条件下,会有部分沉淀溶解,从而影响制得精盐的纯度
思维升华 物质的分别和提纯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案 分别和提纯一般应遵循“四原则”和“三必需”
①“四原则”: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削减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别(被提纯物质与杂质简洁分别);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易复原)。
②“三必需”:一除杂试剂必需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需除尽(由于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必需选最佳除杂途径。
变式演练 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为(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①
KNO3溶液
KOH
加入FeCl3溶液,并过滤
②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③
H2
CO2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④
NaNO3
CaCO3
溶解、过滤、蒸发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C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2009·江苏-6D)
解析 苯的密度比水小,在水的上层,故有机层应当从上口倒出。
(2)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2009·江苏-9A)
(3)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2009·天津理综-3A)
解析 乙醇与水互溶,不能做碘水的萃取剂,错。
(4)乙酸与乙醇的混合溶液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别(×)(2009·浙江理综-13C)
解析 乙醇和乙酸是互溶的,不分层,所以无法用分液法分别,故错。
(5)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洁的FeCl3溶液(×)(2009·天津理综-3D)
解析 加热时,FeCl3会水解,错。
2.(2010·上海,15)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HNO3溶液(H2SO4),适量BaCl2溶液,过滤
B.CO2(SO2),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
C.KNO3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
D.C2H5OH(CH3COOH),加足量CaO,蒸馏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了物质的提纯学问。HNO3溶液中混有H2SO4时,加入氯化钡使得硝酸中又混入了HCl杂质,应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过滤,A错;SO2有还原性,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硫酸除去,B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变大,但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一般用结晶或重结晶法分别,C对;乙酸具有酸性,其能和氧化钙反应,但乙醇不能,故加足量氧化钙蒸馏可以分别两者,D对。
3.(2010·浙江理综,11) 下列关于试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
B.不行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牙膏中存在的甘油
C. 纸层析试验中,须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开放剂中
D. 试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接受先加生石灰,过滤后再蒸馏的方法
答案 C
题组一 物质的分别与提纯
1.(2010·浙江五校期末联考)下列试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除去Fe粉中混有的I2:加热使I2升华
B.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MgCl2:加入KOH溶液后过滤,滤液蒸发结晶
C.除去碳酸钠中混有的碳酸氢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蒸发结晶
D.除去氢氧化镁中混有的氢氧化钙:放入水中搅拌成浆状后,加入足量氯化镁溶液,加适量水过滤洗涤
答案 D
解析 加热时Fe与I2可以反应生成FeI2,故A项除杂的方法不正确;B项中,加入KOH溶液虽能除去Mg2+,但同时引入的K+无法除去,B项错误;C项中除去NaHCO3后,又会引入NaOH杂质,C项错误;D项中发生如下反应:MgCl2+Ca(OH)2===Mg(OH)2↓+CaCl2,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多余的MgCl2及生成的CaCl2,从而得到较纯的Mg(OH)2,故D正确。
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别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①乙烯与Cl2能发生加成反应,但在光照条件下乙烷也能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故①不正确,应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以除去乙烯;②中乙酸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乙酸钠,②正确;③CO2及SO2均能与Na2CO3溶液反应,应选用饱和NaHCO3溶液,故③错误;乙酸可被生石灰吸取,通过蒸馏可得到纯洁的乙醇,④正确。
3.(2010·广东江门调研)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别方法都正确的是( )
序号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别方法
①
氯化钠溶液(碘化钠)
氯水、四氯化碳
萃取、分液
②
氯化铵溶液(氯化铁)
氢氧化钠溶液
调整pH=4,过滤
③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氧化铜
加热
④
苯(苯酚)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③
答案 C
4.下列除去杂质不行行的是( )
A.用过量的氨水除去Al3+溶液中的少量Fe3+
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少量O2
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D.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答案 A
5.(2010·昆明月考)下列除去杂质的试验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中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网后收集气体
B.除去K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置于坩埚中加热
C.除去苯中溶有的少量苯酚:加入适量浓溴水反应后过滤
D.除去FeCl3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2:加入适量双氧水后放置
答案 D
解析 A项CO中混有O2,通过灼热的铜网可以除去O2,但生成的氧化铜会与CO反应生成CO2;B项中杂质碳酸氢钠加热后生成的碳酸钠仍是杂质;C项中杂质苯酚加浓溴水反应后生成的三溴苯酚是新的杂质;D项中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氯化亚铁氧化,同时酸性溶液可防止Fe3+的水解,故正确答案为D。
6.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与主要分别方法都正确的是( )
提纯物质
除杂试剂
分别方法
A
苯(甲苯)
KMnO4(酸化),NaOH溶液
分液
B
NH4Cl溶液(FeCl3)
NaOH溶液
过滤
C
乙酸乙酯(乙酸)
KOH溶液,水
分液
D
苯(苯酚)
浓溴水
过滤
答案 A
7.下列几组物质中,可用相同的方法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是( )
A.淀粉溶液(NaCl)、乙酸溶液(NaCl)
B.Fe(OH)3胶体(KCl)、淀粉溶液(KI)
C.Na2CO3固体(NaHCO3)、NaHCO3固体(Na2CO3)
D.铁粉(硫粉)、碘(食盐)
答案 B
解析 淀粉溶液中含有NaCl,可用渗析法,乙酸中含有NaCl,用蒸馏法,A项不符合;B中两种混合物除杂时都可用渗析法,B项符合;碳酸钠固体中含有碳酸氢钠,接受加热分解法除杂,碳酸氢钠中含有碳酸钠,可溶于水通入过量CO2,二者方法不同,C项不符合;D中铁粉和硫粉分别,可用磁铁吸附铁粉,碘和食盐可用加热升华法分别,D项不符合。
8.(2010·天津河西区质检)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试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试验操作名称:
①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写出试验②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关试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甲苯,酒精 B.四氯化碳,苯
C.汽油,乙酸 D.汽油,甘油
(3)从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到碘的有机溶液,试验室预备了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物品,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
(4)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经过蒸馏,指出上图试验装置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的缘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晶体碘在__________里聚集。
答案 (1)过滤 萃取 Cl2+2I-===I2+2Cl- (2)B (3)分液漏斗,锥形漏斗
(4)①缺石棉网 ②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 ③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颠倒
(5)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把握加热温度不会过高 蒸馏烧瓶
解析(1)从流程图可知操作①是过滤;③是萃取;②中的反应是Cl2将I-氧化成I2。
(2)依据萃取原理,要从含碘的水溶液中萃取碘,所选择的萃取剂确定要和水互不相溶或很难相溶,而选项中,酒精、乙酸、甘油皆与水互溶,因此B是正确选项。
(3)依据流程图考虑每一步骤需要的仪器,还缺少锥形漏斗和分液漏斗。
(4)检验试验装置,要依据试验的进程,逐一检查,通常是从左到右,自下而上。该装置中缺石棉网,温度计不应插入液体中,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反了。
(5)利用水浴加热可使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而温度又不会超过100℃,最终在蒸馏烧瓶中得到晶体碘。
9.(2011·青岛模拟)用于分别提纯物质的方法有多种,请依据下列试验要求填空:
(1)分别饱和食盐水和泥沙的混合物,分别方法为______,所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
(2)分别相溶的CCl4(沸点76.75℃)和甲苯(沸点110.6℃)的混合物,分别方法为________。
(3)从碘水里提取并得到固体碘,应先进行________操作,再进行________操作。
答案 (1)过滤 一般漏斗、烧杯、玻璃棒
(2)分馏或蒸馏
(3)萃取分液 蒸馏
题组二 试验探究
10.过氧化钙(CaO2)难溶于水,在常温下稳定,在潮湿空气及水中缓慢分解放出氧气,因而广泛应用于渔业、农业、环保等很多方面。如图所示是以大理石(主要杂质是氧化铁)为原料制取过氧化钙(CaO2)的流程。
生成氢氧化物的pH:
难溶电解质
溶度积Ksp
开头沉淀时pH
沉淀完
全时pH
Fe(OH)2
1.30×10-33
mol3·L-3
7.6
9.6
Fe(OH)3
2.64×10-39
mol4·L-4
1.5
3.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应包括下列操作中的________(填序号)。
A.溶解 B.过滤 C.蒸馏 D.分液
E.蒸发结晶
(2)用氨水调整pH至8~9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测得滤液C中c(CO)=10-3 mol·L-1,则Ca2+________(填“是”或“否”)沉淀完全。[已知c(Ca2+)≤10-5 mol·L-1可视为沉淀完全;Ksp(CaCO3)=4.96×10-9 mol2·L-2]
(4)操作②是在低温下,往过氧化氢浓溶液中投入无水氯化钙进行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调整溶液pH至9~11,才毁灭大量沉淀,用简要的文字解释需用氢氧化钠调整pH至9~11的缘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E (2)除去Fe3+ (3)是
(4)CaCl2+H2O2CaO2+2HCl 加入NaOH溶液使上述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CaO2沉淀的生成
解析 (1)操作①加盐酸溶解碳酸钙,最终蒸发结晶得到纯洁的CaCl2·2H2O晶体。
②在滤液A中加氨水,调整pH至8~9的目的是使Fe3+全部转化为Fe(OH)3沉淀。
(3)依据碳酸钙的溶度积表达式:Ksp(CaCO3)=c(Ca2+)·c(CO),c(Ca2+)== mol·L-1=4.96×10-6 mol·L-1<10-5 mol·L-1,认为Ca2+沉淀完全。
(4)在无水CaCl2中加入H2O2,生成CaO2,反应方程式为CaCl2+H2O2CaO2+2HCl。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NaOH调整溶液pH至9~11,目的是使反应向右移动,从而生成CaO2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