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江苏专用)-专题提升训练-第3讲-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一.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809929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77.57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江苏专用)-专题提升训练-第3讲-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江苏专用)-专题提升训练-第3讲-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讲 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一) ——平抛、圆周和天体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1.(2022·福建卷,14)若有一颗“宜居”行星,其质量为地球的p倍,半径为地球的q倍,则该行星卫星的环绕速度是地球卫星环绕速度的 (  ) A.倍 B.倍 C.倍 D.倍 解析 依据万有引力供应向心力G=m,可得v=∝,由题意可得:==,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答案 C 2.(2022·宿迁市高三摸底考试)如图1-3-17所示,一飞行器围绕地球沿半径为r的圆轨道1运动.经P点时,启动推动器短时间向前喷气使其变轨,2、3是与轨道1相切于P点的可能轨道.则飞行器 (  ) 图1-3-17 A.变轨后将沿轨道2运动 B.相对于变轨前运行周期变长 C.变轨前、后在两轨道上经P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D.变轨前、后在两轨道上经P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解析 飞行器向前喷气后其速度减小,变轨后将沿轨道3运动,选项A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飞行器相对于变轨前运行周期变短,选项B错误;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其次定律知变轨前、后在两轨道上经P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答案 D 3.(2022·山东潍坊二模)四颗地球卫星a、b、c、d的排列位置如图1-3-18所示,其中,a是静止在地球赤道上还未放射的卫星,b是近地轨道卫星,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四颗卫星相比较 (  ) 图1-3-18 A.a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B.相同时间内b转过的弧长最长 C.c相对于b静止 D.d的运动周期可能是23 h 解析 a、b、c、d四颗卫星中,b的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都最大.c相对于a静止,c的周期为Tc=24 h,它们的周期关系为:Tb<Ta=Tc<Td,由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选项为B. 答案 B 4.(2022·安徽卷,19)如图1-3-19所示,一倾斜的匀质圆盘绕垂直于盘面的固定对称轴以恒定角速度ω转动,盘面上离转轴距离2.5 m处有一小物体与圆盘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物体与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盘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g取10 m/s2.则ω的最大值是 (  ) 图1-3-19 A. rad/s B. rad/s C.1.0 rad/s D.0.5 rad/s 解析 经分析可知,小物体最先相对滑动的位置为最低点,对小物体受力分析得:μmgcos θ-mgsin θ=mω2r.代入数据得:ω=1.0 rad/s,选项C正确. 答案 C 5. 如图1-3-20所示,小球由静止释放,运动到最低点A时,细线断裂,小球 最终落在地板上.假如细线的长度l可以转变,则 (  ) 图1-3-20 A.细线越长,小球在最低点越简洁断裂 B.细线越短,小球在最低点越简洁断裂 C.细线越长,小球落地点越远 D.细线长度是O点高度的一半时,小球落地点最远 解析 依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小球下摆过程中有mgl=mv2,在A点有T-mg=m,所以细线对小球的拉力T=3mg,可见细线的断裂状况与细线长短无关,A、B错误.细线断裂后,小球做平抛运动,设O点离地板的高度为H,则H-l=gt2,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x=vt,整理得x=2,所以细线长度是O点高度的一半时,小球落地点最远,C错误,D正确. 答案 D 6. 如图1-3-21所示,BOD是半圆的水平直径,OC为竖直半径,半圆半径为R,A 在B点正上方高R处,现有两小球分别从A、B两点以肯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分别击中半圆上的D点和C点,已知B球击中C点时动能为Ek,不计空气阻力,则A球击中D点时动能为 (  ) 图1-3-21 A.2E B.E C.E D.E 解析 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两小球下落时间均为t=,由水平射程x=vt知,A、B两小球的初速度分别为vA=、vB=,由动能定理知对B球有mgR=Ek-mv,对A球有mgR=EkA-mv,联立得EkA=Ek,B对. 答案 B 二、多项选择题 7.(2022·广东深圳一模)如图1-3-22为过山车以及轨道简化模型,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 图1-3-22 A.过山车在圆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B.过山车在圆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应不小于 C.过山车在圆轨道最低点时乘客处于超重状态 D.过山车在斜面h=2R高处由静止滑下能通过圆轨道最高点 解析 过山车在圆轨道上做变速圆周运动,A错误;过山车沿轨道内侧运动,到最高点时有mg+FN=m,当FN=0时有最小速度,故最小速度vmin=,B正确;过山车在圆轨道最低点时有竖直向上的向心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C正确.过山车由静止滑下能通过圆轨道最高点,需满足mgh-mg×2R=m()2,即h=2.5R,选项D错误. 答案 BC 8.(2022·盐城市三模)如图1-3-23所示,甲、乙两船在同一条河流中同时开头渡河,M、N分别是甲、乙两船的动身点,两船头与河岸均成α角,甲船船头恰好对准N点的正对岸P点,经过一段时间乙船恰好到达P点.假如划船速度大小相同,且两船相遇,不影响各自的航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图1-3-23 A.甲船也能到达正对岸 B.两船渡河时间肯定相等 C.两船相遇在NP直线上 D.渡河过程中两船不会相遇 解析 设甲、乙两船的速度大小均为v,则两船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分速度均为vsin α,故两船渡河时间相等,选项B正确;乙船能到达正对岸P点,故乙船沿河岸方向的分速度与水速等大反向,即水速沿MN方向,大小为vcos α,由于甲船沿河岸的分速度也沿MN方向,与水速方向相同,故甲船不能到达正对岸,而是到达P点右侧(下游)某一位置,选项A错误;由于甲船到达对岸的位置在P点右侧,而乙船合速度方向沿NP方向,且两船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分速度相等,即两船离开河岸的垂直距离总相等,故两船肯定在直线NP上某点相遇,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答案 BC 9.(2022·全国卷新课标Ⅰ,19)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据报道,2022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是: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轨道半径(AU) 1.0 1.5 5.2 9.5 19 30 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消灭冲日现象 B.在2021年内肯定会消灭木星冲日 C.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 D.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 解析 设地球的运转周期为T0、角速度为ω0、轨道半径为r0,则其他行星的轨道半径为r=kr0① 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及牛顿其次定律得: =mωr0② =mω2r③ 联立①②③得:ω=ω0. 各行星要再次冲日需满足:ω0t-ωt=2π, 即t=T0,其中k=1.5、5.2、9.5、19、30. 依据上式结合k值并由数学学问可知:行星冲日的时间间隔肯定大于1年,并且k值越大时间间隔越短,所以选项B、D正确,A、C错误. 答案 BD 三、非选择题 10.(2022·山东潍坊统考)如图1-3-24所示,水平地面的B点右侧有一圆形挡板,圆的半径R=4 m,B为圆心,BC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7°,滑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A点,AB间距L=4.5 m.现用水平拉力F=18 N沿AB方向拉滑块,持续作用一段距离后撤去,滑块恰好落在圆形挡板的C点,已知滑块质量m=2 kg,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图1-3-24 (1)拉力F作用的距离; (2)滑块从A点运动到圆弧上C点所用的时间. 解析 滑块落在C点,其从B点射出的速度v2满足: Rsin 37°=v2t3① 又Rcos 37°=gt② 在水平面上加速前进x1时,物块恰好落到C点,由动能定理Fx1-μmgL=mv③ 解得:x1=2.5 m④ (2)开头时的加速度为a1,由牛顿其次定律 F-μmg=ma1⑤ x1=a1t⑥ v1=a1t1⑦ 撤力后滑块在水平面上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运动时间为t2 μmg=ma2⑧ v2=v1-a2t2⑨ 运动总时间为t=t1+t2+t3=2.3 s⑩ 答案 (1)2.5 m (2)2.3 s 11. (2022·四川卷,9)石墨烯是近些年发觉的一种新材料,其超高强度及超强导电、导热等非凡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望使21世纪的世界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其发觉者由此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用石墨烯制作超级缆绳,人类搭建“太空电梯”的幻想有望在本世纪实现.科学家们设想,通过地球同步轨道站向地面垂下一条缆绳至赤道基站,电梯仓沿着这条缆绳运行,实现外太空和地球之间便捷的物资交换. 图1-3-25 (1)若“太空电梯”将货物从赤道基站运到距地面高度为h1的同步轨道站,求轨道站内质量为m1的货物相对地心运动的动能.设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ω,地球半径为R. (2)当电梯仓停在距地面高度h2=4R的站点时,求仓内质量m2=50 kg的人对水平地板的压力大小.取地面四周重力加速度g=10 m/s2,地球自转角速度ω=7.3×10-5 rad/s,地球半径R=6.4×103 km. 解析 (1)设货物相对地心的距离为r1,线速度为v1,则 r1=R+h1① v1=r1ω② 货物相对地心的动能为Ek=m1v③ 联立①②③得Ek=m1ω2(R+h1)2④ (2)设地球质量为M,人相对地心的距离为r2,向心加速度为an,受地球的万有引力为F,则 r2=R+h2⑤ an=ω2r2⑥ g=⑦ 设水平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大小为N,人对水平地板的压力大小为N′,则-N=m2an⑧ 由牛顿其次定律得N′=N⑨ 联立⑤~⑨式并代入数据得N′=11.5 N⑩ 答案 (1)m1ω2(R+h1)2 (2)11.5 N 12.(2022·高考押题卷五)如图1-3-26所示,用内壁光滑的薄壁细管弯成的“S”形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其弯曲部分是由两个半径均为R=0.2 m的半圆平滑对接而成(圆的半径远大于细管内径).轨道底端A与水平地面相切,顶端与一个长为l=0.9 m的水平轨道相切B点,一倾角为θ=37°的倾斜轨道固定于右侧地面上,其顶点D与水平轨道的高度差为h=0.45 m,并与其它两个轨道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一质量为m=0.1 kg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在A点被弹射入“S”形轨道内,沿轨道ABC运动,并恰好从D点无碰撞地落到倾斜轨道上.小物体与BC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 图1-3-26 (1)小物体从B点运动到D点所用的时间; (2)小物体运动到B点时对“S”形轨道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 (3)小物体在A点获得的动能. 解析 (1)小物体从C点到D点做平抛运动,有 vy==3 m/s tan θ= 解得vC=4 m/s 小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 t1==0.3 s 小物体从B到C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牛顿其次定律得 μmg=ma 由运动学公式得v-v=-2al 代入数据解得vB=5 m/s 小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 t2=-=0.2 s 小物体从B点运动到D点所用的总时间为 t=t1+t2=0.5 s (2)小物体运动到B点时,设其受到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由牛顿其次定律得FN+mg=m 解得FN=11.5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N′=FN=11.5 N 方向竖直向上 (3)小物体从A运动到B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kA=4mgR+mv 解得EkA=2.05 J 答案 (1)0.5 s (2)11.5 N 方向竖直向上 (3)2.05 J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