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产党坚持敢于斗争的三重维度_冯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80767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产党坚持敢于斗争的三重维度_冯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产党坚持敢于斗争的三重维度_冯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产党坚持敢于斗争的三重维度_冯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期 年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重点项目();“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作者简介:冯兵(),男,河南周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王紫徽(),男,成都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的三重维度冯兵,王紫徽(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摘要:坚持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贯穿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全过程,是党百年斗争实践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2、的历史亦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领导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同时形成了坚持独立自主的斗争原则,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实事求是的斗争原则,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历史经验,为新时代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历史镜鉴。关键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历史进程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 决议)指

3、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决议 将“坚持敢于斗争”列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纵观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历程,敢于斗争一以贯之。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斗争目标和对象不同,斗争形式与策略亦有差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政治意志、英勇的斗争精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曲折探索中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为后续发展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一、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的历史进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表明,敢于

4、斗争是党的鲜明标识,是党与生俱来的精神基因和政治品格。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带领人民在取得国内革命胜利基础上,战胜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严峻困难,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实现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 年 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开始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艰苦斗争,取得了国内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半殖

5、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启了带领中华民族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新征程。由于长期战乱频仍和社会动荡不安,中国共产党面临穷困潦倒、百废待兴等执政考验,对内政权尚不稳固、国民经济萎靡不振、文教卫生亟待改善、党的自身建设有待加强。对外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面对种种困难形势和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优势,领导人民披荆斩棘、迎难而上,开启了建设新中国的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三年,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解决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党团结带领人民同残余的封建反动势力作斗争,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解决了地方政府面临的严重匪患,建立了各地各级人民政府,实

6、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为全面恢复国民经济,党和政府组织开展了针对投机资本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斗争,没收垄断国家经济命脉的官僚资本,建立了国营经济,进行了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为改造旧中国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党和政府领导开展了对旧有教育、社会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的扫盲运动、爱国卫生运动,禁毒运动等。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面对实力悬殊的美国及“联合国军”,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敢于斗争、敢于牺牲、敢于胜利,以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

7、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为强化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同党内存在的腐败行为作斗争,开展了“三反”运动,并同私营工商界存在的不法行为作斗争,开展了“五反”运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斗争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在三年时间内完成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为国内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年 月,党向全国发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斗争号角”。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通过合作化的形式实现了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一系列从低

8、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创造性地使马克思、列宁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的设想得以实现。年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明确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根本政治制度和两项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构建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为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相应的经济制度,从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年月,党的八大明确提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肯定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9、”的思想,是党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党的八大宣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同时明确提出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正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敢于斗争,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在各领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得以成功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二)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然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怎么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摆 在 党 和 人 民 面 前 新 的 课 题。到第期冯兵,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的三重维度 年的十年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

10、成就,亦历经曲折甚至遭受严重挫折。这一时期,无论是经验教训还是显著成绩,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挥敢于斗争、敢于探索的精神,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敢于突破,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时,由于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经济建设上曾学习甚至照搬过苏联经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之初,党曾号召“学习苏联”。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使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察觉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缺点和错误。同年月,毛泽东明确提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思想,在月日向最高国务会议作的 论十大关系 的报告中提出:要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

11、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方针。受苏共二十大影响,东欧发生波匈事件,国内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吸取苏联和波匈事件的教训?如何妥善看待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出现的新矛盾?一时间成为全党关心的焦点。对此,毛泽东于 年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 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的讲话。“第二次结合”和 论十大关系 等一系列方针的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的发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而上下求索,解放思想、知难而进的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努力纠正自身错误。年月,党中央发出 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心开展整风运动。这一运动旨在净化党内不良风气,伴随运动的开展,却

12、出现极少数右派分子对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进攻,严重威胁党的执政地位,党对这类进攻展开了必要和正确的反击,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一些党内外人士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年,党中央正式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总路线违背了经济建设规律;“大跃进”运动存在急于求成,建设速度上盲目求快;人民公社化运动存在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的问题。年起,我国连续年的严重自然灾害,加之“大跃进”运动的影响,国民经济遭遇严重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年冬,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开始得到纠正,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年一、二

13、月间,“七千人大会”召开,对“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到 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年底到 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为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并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世纪 年代中期至 年代中期,国际局势处于美苏主导的冷战格局中,中国面临来自多方的侵略威胁、战争挑衅和军事压力。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毛泽东提出“中间地带”问题。中国根据和平共处、睦邻友好的原则,成功同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苏论战和反对大国沙文主义

14、中,始终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独立自主,反对大党大国的不平等做法和霸权主义,坚决顶住苏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施加的巨大压力,维护了国家主权、民族尊严。面对美国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以炮击金门的方式打击了美国搞“两个中国”的企图,表现出党和人民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维护国家统一的立场和决心。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发扬敢于斗争、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精神,实现对印自卫反击、援越抗美斗争的胜利,体现了党和人民敢于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大无畏精神。(三)在徘徊中前进,实现伟大转折 年,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损害。在“四人帮”疯狂破坏下,党的优良传统和社会

15、道德风尚相当程度上被破坏。这十年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坚持敢于斗争,从未停止过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正是在党和人民不屈不挠的曲折斗争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化大革命”破坏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的范围和程度,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能够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进展。十年中,工农业总产值指数(以 年为 ),比 年增长了 。其中工业总产值 年比 年增长 ,平均每年增长;农业总产值 年比 年增长 ,平均每年增长 。“文化大革命”是党独立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所走的曲折的道路,这一错误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主体,依靠人民群众纠正的。历史表明,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敢于斗

16、争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徘徊中前进了两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这一局面,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正如邓小平所言,“文化大革命 的教训告诉我们”,改革需要“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总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和人民始终坚持敢于斗争,并将其贯穿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全过程。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克服了缺少技术、资金、人才等诸多难题,实现了尖端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为我国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根基,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二、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的理论生成坚持敢于斗争是马克

17、思主义政党的精神品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实践,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坚持敢于斗争的理论阐述()坚持敢于斗争源于唯物辩证法。列宁指出:“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恩格斯认为,矛盾“客观地存在于事物和过程本身中”,“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简单的位移能够实现的原因,“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表明矛盾的解决过程就是一种斗争的过程,实际上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一种内部斗争。“

18、发展是对立面的 斗争”,旧的矛盾通过斗争得以解决,又会出现新的矛盾,事物的发展和进步就是在新旧矛盾的斗争中得以实现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同时,现存事物必然要经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有规律过程,这是由于“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 定 的 理 解,即 对 现 存 事 物 的 必 然 灭 亡 的 理解”。()坚持敢于斗争源于阶级斗争理论的唯物史观。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利益根本对立的不同阶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至今的一切社会都是建立在压迫阶级和

19、被压迫阶级的对立之上的。”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或特殊表现就是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关系的调整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亦是阶级斗争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阶级社会的阶级之间始终处于互相对立的状态,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斗争,“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而无产阶级专政只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全人类自由解放的最根本途径便是阶级斗争。列宁继承并发展了他们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无产阶级专政“不仅对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是必要的,而且对介于资本主义和 无阶级社会

20、 即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整整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必要的”。共产党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将无产阶级组织起来,推翻资产阶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实现消灭剥削、消灭阶级的目标。()坚持敢于斗争源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马克思通过对以往及同期哲学家们实践观的批判继承,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克服了旧唯第期冯兵,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的三重维度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逐渐建立起科学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创造性实现了从“哲学的实践”向“实践的哲学”的转变。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论断表明斗争的

21、实质是通过实践来改造现实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实践在整个社会生活及其矛盾运动中的变革作用,认为对共产党人而言“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共产党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斗争实践,以此达到改造现实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深刻揭示了实践在自然演化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实践,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亦离不开实践。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再到实践,这一过程即“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从无产阶级政党现实斗争实践中得到确证,并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再从抽象思维到

22、生动直观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体现时代性。(二)中国共产党人对坚持敢于斗争的理论贡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诸多新矛盾、新问题,中国共产党继续发扬革命时期坚持敢于斗争、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精神,领导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观点、新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通过斗争实践不断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就是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毛泽东指出:取得革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国内还存在着两种矛盾,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 级 的 矛 盾”与“中 国 和 帝 国 主 义 国 家 的 矛盾”。新中国成立初期,

23、党和人民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英勇斗争中,取得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土地改革的完成,主要矛盾转化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产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年,党的八大指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主要矛盾。明确斗争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苏共二十大后,相继发生了波匈事件,加之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党面临着如何

24、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问题。年月,毛泽东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并强调要分别采取专政和民主的方法来处理同时存在着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以及各类矛盾性质的不同,决定着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斗争实践中面对不同的斗争对象,斗争方式亦有所差异。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的关键。毛泽东指出:“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因为一旦离开党的领导,脱离人民群众,“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等主要领

25、导人时刻强调领导斗争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斗争目标的力量来自人民群众。抗美援朝战争中,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一些人产生了担忧和疑虑。毛泽东指出,能够取得胜利的经验就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斗争的根本遵循,提升了斗争信心。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民众的宣传教育,强调要注意“是否真正发动了群众”以及“各个时期的斗争策略”。“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取得胜利后,又成功打破了一些资本家对党在经济领域能否实现有力领导的质疑。正如周恩来所强调的:“必须肯定,党应该领导一切,党能够领导一切。”针对党政机关内部出现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问题以及导致

26、的“脱离群众的危险”,党领导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上述一系列斗争的成功开展,源自人民群众的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支持和参加,正如邓小平所言:“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群众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世纪 年代初,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加之三年自然灾害,新中国面临 年以来最严峻的困难,毛泽东指出:“不依靠群众,不发动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克服困难。”开展各项斗争的力量源泉是人民群众。掌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斗争策略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的基本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年代的斗争策略有些已经不合时宜,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既要坚持原

27、则又要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以应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国内的执政考验和国际上帝国主义的制裁封锁,毛泽东提出:“我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这一讲话旨在团结国内的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大多数人,孤立一切敌对势力,以实现对敌斗争的最大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阶级问题上放弃了斗争,当一些人认为斗争对象主要是资产阶级时,毛泽东明确指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残余是斗争的主要对象,“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是有斗争的”,主要采取“既团结又斗争的政策”。年月 日,朝鲜战争

28、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发起对朝鲜的全面进攻,战火一度烧到了中朝边境,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党中央和毛泽东作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的战略决断。面临实力悬殊的敌人,毛泽东提出,斗争的策略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你打,最后打败你”。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坚持敢于斗争的原则性,并兼具善于斗争的灵活性。三、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的历史经验历史是现实的基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正是充分总结、吸取了这一历史阶段的经验和教训,

29、使党和人民认识到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一)坚持独立自主的斗争原则,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飞跃,中国共产党面临对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民族资产阶级之所以具有接受改造的可能,主要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决定的,因而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党创造性地运用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并将其大多数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成功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打破了一些人认为“苏联是没有错误的”观念。毛泽东明确提出了“第二次结合”的思想,认为苏共二十大“最重要

30、的教训是独立自主”,应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年月,毛泽东发表 论十大关系 的讲话,认为要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必须从实际国情出发建设符合我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在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上,我国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苏联工业化模式的道路。在 论十大关系 一文中毛泽东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 发 展,同 时 提 出“多 发 展 一 些 农 业、轻 工业”。年,毛泽东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一文再次强调:“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年,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上,毛泽东进

31、一步提出以农、轻、重为序的指示。到 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制定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不难看出,党领导人民无论是在社会主义改造的斗争中,还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均充分发挥了独立自主的斗争原则,形成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政方针和具体措施。第期冯兵,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的三重维度坚持独立自主的斗争原则就要坚持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要发扬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处理国内外一系列层出不穷的新矛盾、新情况、新风险。国际上,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民粹

32、主义、单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对中国的敌视、打压、颠覆态势日益增长;在国内,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旧突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为激烈,依然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敢于斗争的重要论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养分;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磨炼自身。只有增强斗争本领,才能更好弘扬斗争精神,以斗志昂扬的姿态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斗争原则,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没有经历资本主

33、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过程,在生产力如此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注定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也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道路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对经济规律和国内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加之主观主义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急于求成的现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教训,使中国共产党深刻意识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斗争过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斗争原则,立足我国的具体实际。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新时代坚持

34、实事求是的斗争原则,要坚持把握正确的斗争方向,善于运用灵活的斗争策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斗争实践中得出的正确结论。当前,党带领人民取得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胜利,正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做斗争的领航者、推动者,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提下进行斗争,确保斗争方向不偏离。具体斗争实践中,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斗争策略原则

35、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始终保持斗争姿态、有敢胜必胜的信心、学会掌握斗争特点和规律,在坚持伟大斗争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参考文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人民日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社会主义革命 和 建 设 时 期)北 京:中 共 党 史 出 版 社,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列宁列宁全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列宁 列宁选集(第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3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卷)北京:人民出版社,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卷)北京:人民出版社,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 周恩来 周恩来选 集(下 卷)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卷)北京:人民出版社,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年月 年 月)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编辑:邹蕊第期冯兵,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的三重维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