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1(2022上海普陀检测)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秀丽标准的变迁这一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秀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1919年女人秀丽标准毁灭变化的缘由是()时间标准19001909年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年敢于追求婚姻自由的女人西方文化的传入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留学训练促进了中西文化的沟通与融合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的仆人A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解答本题可用排解法。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的仆人,应归功于新中国的成立。故凡含有的选项均不正确。本题选D项。2申报曾刊登如下公告:“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20日
2、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公告颁布的时代背景是()A维新派提倡变革社会习俗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新文化运动兴起D五四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解析:选B。剪辫易服是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关于社会习俗的政策,同时在当时也有反清反封建的含义。3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扬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解析:选D。该材料主要说明报纸对民众具有宣扬训练、启迪思想的功能,而且影响力很大,表明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41913年秋,由张石川、郑正秋等人
3、导演了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难夫难妻,该影片以广东潮州的包办婚姻习俗为题材,从媒人撮合说起,经过种种繁文缛节,直到把互不相识的一对男女送入洞房为止。下列与此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电影电视已经在中国普及B中国传统思想根深蒂固C国人社会生活有了新方式D旧中国妇女的地位低下解析:选A。本题考查同学运用所学历史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气。结合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913年秋”即民国初年,尽管当时电影已经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但电视在中国尚未毁灭,所以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B、C、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均排解。本题选A项。5下列对右图的释读,正确的是()近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广告营销方式被运
4、用近代革命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巨变刷牙习惯已被城乡百姓普遍接受A BC D解析:选A。和的表述与图片中的信息是吻合的。在图片中无法看出,的说法过于确定。6“文明婚姻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A彻底冲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B表现出新旧杂陈的某些特征C体现出契约性的原则D接受了简洁化的形式解析:选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依据题干信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属于中国传统婚姻特征,“取得男女之同意”说明敬重男女双方的意愿是新式婚姻的体现,因此应选B。7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
5、生。这反映出当地()传统习俗受到冲击文化训练日渐衰落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思想观念有了转变A BC D解析:选D。清末民初,这个时候成立了很多新式学堂,传授西方的自然科学学问,毁灭了“大足板子毕业生”。这比前面的“烂秀才”,埋头攻读四书五经,只知“之乎者也”,是文化训练的显著进步。所以排解。很简洁从材料中分析。8(2022广州检测)20世纪初,中国始有公园,然而却不准男女同游。这说明()A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逐步西化B封建保守势力严峻阻碍中国社会的近代化C当时中国存在严峻的男女不公正现象D当时中国已经实现了男女公正解析:选B。由“不准男女同游”可知,封建思想照旧影响很大,这与封建保守势力有关。故选B。二
6、、非选择题9近代开埠以来,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渗入中国社会各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时尚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电灯、自来水初毁灭时,上海市民曾格外恐惊,担忧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格外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头,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二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见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自由公正的理性原则建立起
7、来的一种完善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抱负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布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行。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到民国时期,经受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几次大的社会洗礼,人们在价值观念的深层次发生变化,节俭意识相对弱化。近代社会工商业进展,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铺张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民初至抗战前长江三角洲洋布与土布之争(1)在对待电灯、自来水问题上,上海市民
8、的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哪些新气象?相对于材料一,这些新气象毁灭的缘由有何不同?(3)依据材料二、三,简述中国社会中又生成的新观念。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解析:第(1)问,留意抓住材料信息“上海市民曾格外恐惊”到“后来则格外欢迎电灯”、“通装水管,饮濯称便”,电灯、自来水在近代是从西方传入的,代表着近代工业文明传入中国;第(2)问,主要从材料中的“社会生活”方面的新气象,分层提取材料信息,缘由主要依据材料找出其不同;第(3)问,多角度找出中国社会生成的新观念,看待应从两个方面回答,既要继承又要创新。答案:(1)变化:由恐惊到认同。历史趋势
9、: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开头了近代化进程(或促进生活近代化;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2)新气象:剪发辫;易服饰;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不同:材料一主要是由于电话、自来水自身的优越性。 材料二则是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进步人士的提倡;社会心理的认同等。(3)新观念:崇尚西方;自由民主;重商;享乐等。 看待:实现对陈腐观念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也丢掉了一些优秀传统。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解析与探究(教材P58)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些现象说明白什么?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提示:深受清朝统治者压迫的下层人民对于剪辫还是格外支持的,也有少部分人因循守旧,心怀眷恋。说明近代以来,传统陋俗的变革以及人们观念的更新不能一蹴而就,传统思想对部分人的影响根深蒂固,社会变革需要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二、自我测评(教材P58)联系课文内容,总结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缘由。提示: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政策的推动,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进展趋势和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