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评估检测(四)
第四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某城市以“液氯泄漏”作为应急预警演习的项目,演习时下列防护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准时向上风口和地势较高处转移疏散人群
B.准时戴上用烧碱溶液浸湿过的口罩
C.用高压水枪向泄漏口四周喷洒稀碱液并设法把握氯气泄漏
D.准时戴上用苏打水或肥皂水浸湿过的口罩
2.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时,会使配得的溶液变质的是( )
①NaOH ②AgNO3 ③Na2CO3 ④NaBr ⑤FeCl2
A.只有②④ B.只有④⑤
C.只有②④⑤ D.全部
3.(2021·桂林模拟)将淀粉与KI的混合液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
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试验,能证明半透膜有破损的
是( )
A.加入碘水不变蓝色
B.加入碘水变蓝色
C.加入AgNO3溶液不产生黄色沉淀
D.加入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试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
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C.氯气可以使潮湿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BaCl2溶液具有酸性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饱和氯水中Cl-、N、Na+、S可以大量共存
B.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C.向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说明原溶液中有I―
D.SO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H2OS+2I―+2H+
6.(2022·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潮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确定是Cl2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确定含有Ag+
7.(2022·梧州模拟)已知HIO具有两性,下列有关HI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IO碱式电离方程式为HIOOH-+I-
B.HIO是弱酸,其对应的盐NaIO溶液的pH<7
C.HIO若与盐酸反应可生成ICl
D.HIO是较强的氧化剂,是常用的消毒杀菌剂
8.(力气提升题)(2021·桂林模拟)CsICl2是一种碱金属的化合物,这类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既可表现氧化性又可表现还原性,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s显+3价,I、Cl均显-1价
B.Cs显+1价,Cl显+1价,I显-1价
C.在CsICl2溶液中通入Cl2,有单质碘生成
D.在CsI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有硫酸生成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9.(12分)(2022·百色模拟)氯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争辩对象。
(1)写出试验室中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
(2)试验室也可以利用如下反应制取氯气:KClO3+6HCl(浓)KCl+3Cl2↑+3H2O。若制取标准状况下的6.72 L氯气,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3)某同学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氯气,进行氯气与铁反应的试验:取一根细铁丝 ,然后马上伸入布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看到的现象是 。
为观看生成的氯化铁溶液的颜色,向反应后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振荡,实际观看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缘由是 ;
为真正观看到氯化铁溶液的颜色,应向反应后的集气瓶中改加(填试剂名称) 。
10.(14分)为了证明在试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试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依据甲同学的意图,连接相应的装置,接口挨次:b接 ,____
接 , 接a。
(2)U形管中所盛试剂的化学式为 。
(3)装置③中CCl4的作用是 。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试验有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试验结论的牢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个装置之后再加装置⑤。你认为装置⑤应加在 之后(填装置序号),瓶中可以放入 。
11.(12分)在已经提取氯化钠、溴、镁等化学物质的富碘卤水中,接受下面的工艺流程生产单质碘:
试回答:
(1)乙、丁中溶质的化学式:乙 ,丁 。
(2)第④步操作中用稀硫酸浸洗的目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
A.除去未反应的N
B.除去未反应的I-
C.除去未反应的Fe
D.除去碱性物质
(3)第⑦步操作可供提纯I2的两种方法是 和 。
(4)试验室检验I2的试剂是 ,现象是 。
(5)甲物质见光易变黑,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反应⑤中所加硝酸应选浓硝酸,还是稀硝酸: ,缘由是:
。
12.(14分)(力气提升题)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完成一系列试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用装置A由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制取HCl气体,装置B中的三处棉花依次做了如下处理:①包有某固体物质,②蘸有KI溶液,③蘸有石蕊试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P的名称是 ;
(2)①处包有的某固体物质可能是(填序号) ;
a.MnO2 b.KMnO4 c.KCl d.Cu
反应开头后,观看到②处有棕黄色物质产生,写出②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试验过程中,在③处能观看到 ;
(4)甲同学为了验证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在C中设计了如图装置,D中装有铜丝网,装置E的试管中不加任何试剂,装置F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
①试验过程中,装置D的作用是 ;装置F的作用是 ;
②装置F中的现象是 ;
③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试验有缺陷,请你指出该装置的缺陷 。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人要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氯气可与碱性溶液反应,因此可用苏打水或肥皂水吸取氯气以削减有毒气体的吸入。烧碱溶液虽然能吸取氯气,但其本身有腐蚀性,不行与皮肤接触,可以喷洒在氯气泄漏口四周。
2.【解析】选D。氯气消毒的自来水相当于极稀的氯水,其中的Cl2能够与NaOH、NaBr、FeCl2反应,HCl能够与AgNO3和Na2CO3反应。
3.【解析】选B。若半透膜破损,将会有淀粉进入到烧杯中,取烧杯中的液体,加入碘水会变蓝。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易错选D,缘由是忽视了I-可以透过半透膜。
(1)淀粉溶液属于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KI溶液能透过半透膜。本题中假如半透膜不破损,取用烧杯中液体,加入AgNO3溶液也会产生黄色的AgI沉淀。
(2)解题时要留意取用的是半透膜内的液体还是半透膜外的液体。
4.【解析】选C。A项,Cl2为单质,与水反应后的产物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具有导电性;B项,前者利用其氧化性而具有消毒作用,后者利用明矾水解生成的Al(OH)3具有吸附杂质的作用;D项,由于BaCO3沉淀的生成,使C浓度减小,碱性减弱,而不是BaCl2具有酸性。
5.【解析】选C。在饱和氯水中S能发生反应S+Cl2+H2OS+2Cl-+2H+,不能大量存在,且在酸性条件下,N与S不共存,A错;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能与铁反应,B错;氯水将I-氧化为I2,I2在有机溶剂中显紫色,C正确;SO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S+2I―+4H+,D错。
6.【解析】选A。溴易挥发,密度比水大,故液溴应保存在棕色瓶中并水封,A项正确;只要能氧化KI且生成单质I2的物质,就能使潮湿的淀粉KI试纸变蓝,B项错;四氯化碳层呈紫色意味着有碘单质,并不是有I-,C项错;溶液中也可能含有S,D项错。
【方法技巧】卤素的两个“不愿定”和两个“确定”
(1)两个“不愿定”:
①卤素中有颜色的气体不愿定只有氯气,还有氟气(淡黄绿色)。
②使潮湿的有色布条褪色的不愿定只有氯水,还有Na2O2、H2O2和SO2等。
(2)两个“确定”:
①使淀粉变蓝的确定是碘单质,不是碘离子或碘的化合物。
②F2与H2O的反应中,水确定只作还原剂。
7.【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留意以下2点:
(1)HIO具有两性,可以电离出H+,也可以电离出OH-。
(2)通过题目的信息,无法推断出HIO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解析】选C。本题考查次碘酸的性质。次碘酸电离不能只生成阴离子,还应生成阳离子I+,故A错,C对;弱酸强碱盐水解显碱性,B错;常用的消毒杀菌剂是HClO,不是HIO,D错。
8.【解析】选D。Cs为第ⅠA元素,化合物中只有+1价,I、Cl中Cl的非金属性强,显负价,所以该化合物中Cs显+1价,I显+1价,Cl显-1价,A、B错;正一价的碘不行能氧化Cl2,而自身被还原为单质碘,氯水的氧化性比正一价的碘强,C错。
9.【解题指南】(1)分析(2)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时,应留意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合价“只靠拢,不交叉”。
(2)描述(3)中试验现象时应全面、精确,并从盐类水解平衡的移动角度解释有关现象。
【解析】(1)试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加热反应制Cl2,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2H2O+Cl2↑。
(2)KClO3+6HCl(浓)KCl+3Cl2↑+3H2O,每生成3 mol Cl2转移5 mol电子,生成Cl26.72 L即0.3 mol,故转移电子0.5 mol。
(3)进行氯气与铁反应的试验,应将一根细铁丝用砂纸擦至光亮,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再伸入布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反应中产生棕褐色的烟。将少量蒸馏水加入到集气瓶,振荡,会看到产生红褐色沉淀,缘由是Fe3+发生了水解。为真正观看到FeCl3溶液的颜色,可向集气瓶中加稀盐酸,以抑制Fe3+水解。
答案:(1)MnO2+4H++2Cl-Mn2++Cl2↑+2H2O
(2)0.5 mol
(3)用砂纸将铁丝擦至光亮,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 铁丝保持红热,产生棕褐色的烟 产生红褐色的沉淀 氯化铁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稀盐酸
10.【解析】为验证其猜想,应先检验水蒸气的存在,之后再检验HCl的存在。水蒸气的检验一般使用无水CuSO4(变蓝),HCl的检验一般使用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但是Cl2的存在会干扰HCl的检验,故在检验HCl之前应先除去其中的Cl2(用CCl4吸取)。在检验HCl之前为确认Cl2已经除尽,可在③之后增加装置⑤,其中可以放入潮湿的KI-淀粉试纸或潮湿的有色布条等。
答案:(1)e f d c(e和f挨次可以交换)
(2)CuSO4 (3)吸取Cl2
(4)③ 潮湿的KI-淀粉试纸(或潮湿的有色布条等其他合理答案)
【误区警示】本题有两处易错点:一是装置的连接挨次。错误的地方是没有先检验水蒸气的存在。由于在检验HCl是否存在时会引入水分,所以应当先检验水蒸气。二是装置⑤中加入的试剂。部分同学错误地认为应当加入NaOH等碱性溶液,由于他们忽视了装置⑤的作用是检验Cl2是否除尽。
11.【解析】解答本题可从I-动身进行推断:由Ag++ I-AgI↓,可推出甲是AgI;因AgI在水中存在如下沉淀溶解平衡:AgIAg++I-,当加入铁屑后发生反应:2Ag++FeFe2++2Ag,破坏了上述沉淀溶解平衡,促使AgI溶解,故加入Fe反应生成Ag和I-,过滤,用稀硫酸洗涤滤渣,可回收单质银使之循环使用,还可除去未反应的铁屑。据此可推知乙是FeI2。当通入足量Cl2后I-被氧化成单质I2,然后提纯可得纯洁碘晶体。
答案:(1)FeI2 FeCl3 (2)C
(3)加热升华 萃取
(4)淀粉溶液 淀粉溶液遇I2变蓝色
(5)2AgI2Ag+I2
(6)稀硝酸 溶解相同质量的Ag用稀硝酸节省原料且产生NOx少
12.【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要留意以下2点:
(1)充分利用题目中的第(2)问②处有棕黄色物质产生,说明HCl被某种氧化剂氧化。
(2)第(4)问中,没有除尽的Cl2通入到AgNO3溶液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1)仪器P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②处有棕黄色物质产生,说明有单质I2生成,说明HCl经过①处后被氧化生成Cl2,①处包有的固体物质可能是KMnO4,②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I2+2Cl-。(3)Cl2通过蘸有石蕊试液的棉花时,会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4)甲同学试验的原理如下:用铜丝网证明剩余气体中含有Cl2(若铜丝网颜色变化,可以证明含有Cl2);依据Cl2易液化的性质用冰水将Cl2冷凝从而除去;再依据剩余气体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状况验证是否存在HCl气体。但由于用冷凝法不易将Cl2除尽,所以该试验有缺陷。最好在验证完Cl2的存在后,将气体通过四氯化碳溶液,利用Cl2在四氯化碳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而除去Cl2。
答案:(1)分液漏斗 (2)b Cl2+2I-I2+2Cl- (3)先变红后褪色 (4)①验证剩余气体中含有Cl2 验证剩余气体中含有HCl气体 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用冷凝法不易将Cl2除尽,应当在验证完Cl2的存在后,将气体通过四氯化碳溶液,利用Cl2在四氯化碳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而除去Cl2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