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仿真模拟卷(三)
(时间:40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细胞成分和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组成生物体的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
B.生物体内的蛋白质、酶和激素中都不含核糖
C.在生物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可能与核仁无关
D.年轻的叶肉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会降低
解析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但有少数酶为RNA,RNA含有核糖,故B选项所述不正确。
答案 B
2.生物技术中常用到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3H标记亮氨酸争辩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可以跟踪到的膜结构依次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B.用14C标记的CO2追踪光合作用中的C原子,C原子的转移途经是:CO2→C3→(CH2O)
C.用18O分别标记H2O或CO2中的氧,可以用来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大多来自H2O
D.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侵染试验,证明遗传物质主要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解析 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错;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CO2→C3→(CH2O),B正确;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只能来自水,C错;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只证明白DNA是遗传物质,而不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也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
答案 B
3.据图所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甲图细胞正常分裂,A与a、B与b都伴同源染色体分别而进入两个子细胞
B.乙图状态下的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中2和3存在于同一个染色体组中
C.丙图圈中部分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丁图中b时刻后,机体仍可具有相应的免疫力量
解析 甲图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B与b都会伴同源染色体分别而分别,而A与a并没有分别,故A错误;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中2和3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不会存在于一个染色体组中,故B错误;丙图圈中部分不是一个核苷酸,其中的磷酸应属于下面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故C错误;人体经过抗原刺激后,会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抗体消逝后,记忆细胞仍可发挥免疫作用,故D正确。
答案 D
4.图1中的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调整方式,图2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
图2中的过程不行能发生图1中的哪种调整方式 (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解析 分析图2中的过程时需留意两点:一是分泌细胞产生分泌物,二是分泌物经血液传送到达靶细胞,因此可推断图②过程表示的是体液调整过程。图1中的③属于神经调整。①属于体液调整,②属于神经—体液调整。
答案 C
5.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①中的能量来自生产者的同化作用
B.应在a处加上细胞呼吸散失的热能箭头
C.b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肯定比a小
解析 ①中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储存的能量,属于上一养分级(生产者)同化的能量;a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需要的能量,二者的差值为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图中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中一部分来自b,另一部分是粪便中的能量,由于无法推断粪便中储存多少能量,因此无法推断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是否肯定比a小。
答案 D
6.下面是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试验的设计思路,请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纯合显性雌性个体×纯合隐性雄性个体 纯合隐性雌性个体×纯合显性雄性个体
↓ ↓
F1 F1
方法1 方法2
结论: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A.“方法1+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B.“方法1+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C.“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D.“方法2+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解析 从方法设计上讲,方法1是达不到设计目的的,由于不管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结果相同,就是子代雌雄全表现显性性状。方法2的设计是正确的。假设把握某一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纯合隐性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纯合显性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YA,XaXa×XAYA→XAXa、XaYA,则得出结论①,假设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XaXa×XAY→XAXa、XaY,则得出结论②。因此“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题述探究任务。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48分)
25.(12分)在科学争辩中,往往要把一个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子课题来分别进行争辩。在“观看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这一争辩性学习课题中,某小组同学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IBA)进行如下试验:
①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的带芽枝条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10支;
②将甲、乙、丙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如表所示的溶液中,相同时间后,扦插在潮湿的沙土中,在适宜的环境中培育;
枝条
甲组
乙组
丙组
溶液
5×10-5 g/mL的IBA溶液
5×10-1 g/mL的IBA溶液
清水
③一段时间后,观看甲、乙、丙组枝条的生根状况,统计每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绘制得坐标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该试验的子课题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试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试验结果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依据题中信息可知,丙组是对比组,甲、乙两组是试验组,试验的单一变量是吲哚乙酸浓度的不同。由图中所示结果可知,甲组IBA浓度适宜,枝条大量生根,乙组IBA浓度过高,抑制了枝条生根,生根很少,丙组正常生根。
答案 (1)不同浓度吲哚丁酸溶液对扦插枝条生根(数量)的影响 (2)起对比作用 (3)甲组生根最多,丙组次之,乙组最少 甲组由于IBA浓度适宜,大量生根;乙组IBA浓度过高,抑制了枝条生根;丙组为对比组,正常生根
26.(12分)如图1表示某植物在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速率随CO2浓度变化的状况;图2是水生植物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图3为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发菜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限制D点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
(2)图2中,t1→t2时间段O2释放量增多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不再提高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4时将植物处于黑暗中,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________(填“上升”或“降低”),C3被还原后的直接产物的含量________(填“上升”或“降低”)。
(3)图3中,30 ℃时,发菜实际光合速率是________μ mol O2·mg-1叶绿素·h-1,场所是________。
解析 (1)图1的试验是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限制D点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2)t1→t2时间段里光照增加,光合色素吸取光能增加,水光解加快,水光解产生O2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t2→t3时间段里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为CO2浓度,若增加光照,光合速率不会提高;t4后停止光照,光反应减弱甚至停止,类囊体薄膜上ATP合成受阻,ATP含量削减,ADP和Pi含量上升,被还原的C3削减,C3被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3)图3中曲线①在负值区域消灭,说明此曲线表示净光合速率,曲线②表示呼吸速率,发菜单位时间光合作用生产量为真正光合速率即呼吸速率与净光合速率之和,所以30 ℃时发菜实际光合速率为(100+150)=250 μmol O2·mg-1叶绿素·h-1;发菜是原核生物,光合作用场所是细胞质。
答案 (1)光照强度 (2)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取的光能增加,水光解加快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t2→t3时间段里,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为CO2浓度 上升 降低
(3)250 细胞质
27.(14分)现有某种二倍体植物a和b,将二者杂交得到c,再对c做进一步处理(如图一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c到f的育种过程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与杂交育种相比,前者能产生________,从而制造变异新类型,但该育种方式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g×h过程形成的j是________倍体,j________(填“是”或“不是”)新物种;与图中秋水仙素具有相像作用的处理措施是________。
(3)若a、b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①为自交,则i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________。
(4)若c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二)。若该植株自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c到f的育种过程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与杂交育种相比,诱变育种能够产生新的基因,但该育种具有不定向性、突变率低、弊多利少等缺点。(2)g为二倍体,h为四倍体,二者杂交形成的j为三倍体。j不是新物种,由于其是不育的。低温处理和使用秋水仙素都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3)a、b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则g的基因型为AaBbDd,其自交后代i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1/2×1/2=1/8。(4)该植株(Bb)自交,产生的雌配子为B、b,产生的雄配子为b,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红色=1∶1。
答案 (1)基因突变 新基因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突变率低、弊多利少 (2)三 不是 低温处理 (3)1/8
(4)白色∶红色=1∶1
28.(10分)图甲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中fg=gh,图乙是图甲结构中某些结构的放大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刺激d点,能产生兴奋的部位有________(填字母),分别在a、f、g、h、b处赐予适宜刺激,微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的有________(填字母)。
(2)若在b处赐予一个适宜的电刺激,请在下图中标出该处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分布状况,并在电刺激b处两边用“→”表示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
(3)图乙的结构中,⑤⑥⑦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若突触前膜释放的物质是兴奋性递质,突触后膜对________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膜内发生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甲中结构可推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①→⑤,若刺激d点产生兴奋,同一神经元上的e点及后一个神经元上的c点也会产生兴奋;分别在a、f、h、b处赐予适宜刺激时,由于微电流计两极会消灭两次电位差,指针均会发生两次偏转,但由于fg=gh,在g处赐予适宜刺激,兴奋会同时到达微电流计两极,两极没有电位差,指针不会发生偏转。(2)若在b处赐予一个适宜的电刺激,由于钠离子的内流,使b处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而b处两侧的部位在兴奋未到达时保持着静息状态,即膜内负电位,膜外正电位。(3)图乙为突触的结构,⑤是位于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⑥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⑦是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若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突触后膜则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
答案 (1)c、e g (2)如图所示
(3)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 钠 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三、选考题
35.(《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2分)随着社会的进展,石油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多,石油烃污染也越来越严峻。为了筛选出分解石油烃力量强的微生物,人们不断地进行争辩。下图为猎取能分别出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的土壤样品后的争辩过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一般要从土壤中分别,猎取相应土壤样品的取样地点最好选在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能有效地分别出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①~④所用培育基中成分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从而有利于________的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3)④中的培育基从物理特征看属于________培育基,其可以通过向培育基中加入肯定量的________来实现。对④中的培育基进行接种常接受的两种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在试验室应接受________________法对培育基进行灭菌处理。
解析 欲猎取能分别出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的土壤样品,取样地点最好选在石油污染明显处;依据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特点,要选用石油烃为唯一碳源的培育基,则只有能利用这一碳源的微生物才能正常生长,而其他微生物就可能被淘汰;在试验室常接受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育基进行灭菌处理。
答案 (1)石油污染明显处 (2)只含石油烃一种碳源 目的菌(或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 (3)固体 琼脂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4)高压蒸汽灭菌
36.(《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分)下图是从酵母菌中猎取棉株需要的某种酶基因的流程,结合所学学问及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DNA文库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基因组文库。
(2)①过程提取的DNA需要________的切割,B是________过程。
(3)为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得目的基因,可用________扩增的方法,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目的基因能否在棉株体内稳定遗传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技术进行检测。
(5)假如要想使该酶活性更高或具有更强的耐受性,需要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这要利用基因工程的延长——蛋白质工程。首先要设计预期的____________,再推想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一个基因组文库中包含了一种生物全部的基因,而一个cDNA文库中只包含了一种生物的一部分基因,故cDNA文库小于基因组文库。(2)从酵母菌中提取目的基因,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的过程属于反转录。(3)PCR技术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其依据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4)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TDNA具有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的特点。目的基因能否在棉株体内稳定遗传的关键是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的DNA上,可以用DNA分子杂交技术进行检测。(5)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答案 (1)小于 (2)限制酶 反转录 (3)PCR技术 DNA双链复制 (4)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DNA分子杂交 (5)蛋白质结构 脱氧核苷酸序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