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2022高考导航考纲呈现考情分析核心提示2022年2021年2022年命题特点绚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天津2安徽7北京26安徽9江苏19山东42(2)1.从考查内容看,近三年高考对本课考查的重点是: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包涵性;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2从考查题型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3从力气考查看,突出考查同学猎取和解读信息的力气。1.一个重要缘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缘由2两个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3三个特性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2中华文化的包涵性北京41(3)广东37(3)江苏24山东42(2
2、)天津10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海南17新课标全国19福建29核心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高考指数:)同学用书P159一、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二、博大精深的表现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3中华之珍宝,民族之傲慢(民族性)。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制造,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
3、富,在今日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宽广,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进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民族性中华之珍宝,民族之傲慢。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进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类别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分侧重点侧重于从纵向、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进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侧重于从横向、
4、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宽敞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联系中华文化特有的包涵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缘由题组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久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有坚韧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不能因人而异文化与经济融为一体A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考查同学的理解分析力气。“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久的
5、一张王牌”,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坚韧的生命力,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抹杀了文化与经济的不同,观点错误。答案A1.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朝。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芳香而甘醇。可见()中华茶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呈现中华茶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涵性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ABC D解析:选C。茶“发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朝”,说明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符合题意。“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表明白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涵性,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
6、集中呈现,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题组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2021高考安徽卷,9)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同地域打算不同文化的进展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不同的区域文化,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观点正确;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观点正确;确定时代的经济、政治打算确定时代的文化,观点错误;不同区域文化之间既相互借鉴,又保持着各
7、自的特色,而不是“融合统一”,观点错误。答案A2.安顺地戏是流行于贵州安顺的民间戏种,明朝初年朱元璋“调北征南”“屯田戍边”时由来自安徽、江西等省的屯军带来,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地戏以表演古朴粗犷而著称,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这表明()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安顺地戏具有鲜亮的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A BC D解析:选B。安顺地戏是流行于贵州安顺的民间戏种,以表演古朴粗犷而著称,表明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符合题意,干肢不符。安顺地戏是明朝初年朱元璋“调北征南”“屯田戍边”时由来自安徽、江西等省的屯军带来,表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
8、要途径,符合题意。流行于贵州安顺的民间戏种安顺地戏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符合题意。核心考点2中华文化的包涵性(高考指数:)同学用书P160一、含义中华文化的包涵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沟通中吸取、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乐观成分。二、意义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缘由,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沟通,增加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涵性中华文化具有包涵性,因此应当借鉴和吸取一切外来文化点拨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外来文化我们应坚持辩证的观点,吸取
9、和借鉴其乐观成分,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要坚决反对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2022高考天津卷,10)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化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取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进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涵性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逝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沟通借鉴是推动文化进展的根本途径A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特有的包涵性、文化进展的途
10、径等学问,旨在考查同学猎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分析问题的力气。外来的佛教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互融合,说明白中华文化具有包涵性的特点,当选;“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进展到新的高度”表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促进本民族文化的进展,当选;不同文化的融合并没有使文化差异性消逝,排解;推动文化进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实践,排解。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C福建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贸易曾格外活跃,世界各大宗教也随之传入泉州。宋元时期伊斯兰教、景教、道教、佛教、天主教、印度教和摩尼教在泉州并行流传,造就了今日独具魅力的泉州宗教景观。这反映了泉州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由
11、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涵性A BC D解析:选D。泉州宗教景观独具魅力,表明泉州文化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符合题意。“宋元时期伊斯兰教、景教、道教、佛教、天主教、印度教和摩尼教在泉州并行流传”,表明泉州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涵性,符合题意。不同的宗教文化融合为一体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泉州文化,说法错误。泉州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说法错误。扫一扫进入91导学网()中华文化的包涵性核心考点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高考指数:)同学用书P161一、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颜色。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
12、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宝,都是中华民族的傲慢。二、在长期的历史进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绚烂的中华文化。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猛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分散力。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区分概念是中华民族所制造的区分于其他民族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是在确定的地域范围内,在历史进展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内涵,以确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或遗存物构成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心,经过确定的开发而形成的具有该地区特点
13、的文化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养的稳定的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制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特征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具有地域性特征,即具有明确的地理范围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涵延性与主导性的并存,兼容性与选择性的全都联系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大的视野看,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从小的视野看,中华文化又可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所制造的区分于其他民族文化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从中华文化内部看,中华文化呈现出各民族文化的丰富颜色。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
14、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分。同一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区域,这样同一民族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区域文化,比犹如是汉族的齐鲁文化和中原文化;不同民族可以生活在同一区域内,这样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就会呈现共同的区域性特征,比如滇黔文化就是由若干不同的民族文化组成的在中国,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颜色就完全不同点拨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颜色,但不等于各民族文化之间无共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绚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猛烈认同感和归属感。(2021高
15、考新课标全国卷,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沟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呈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BC D解析台湾风物图卷描绘了台湾的风土人情,呈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说法正确。它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在海峡两岸沟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说明两岸文化有共同的根源,说法正确。台湾风
16、物图卷与清明上河图艺术风格相像,但文化价值各异,说法错误。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共性,说法否定了文化的民族性,错误。答案A中国戏曲最早是从仿照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明代达到富强。传统戏曲把文学、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戏中,达到高度的和谐与统一。这表明中国戏曲()具有鲜亮的地域性,是在各自地域内独立形成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包含着永不过时的训练价值具有包涵性和开放性,长期相互沟通、借鉴和融合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A BC D解析:选D。“传统戏曲把文学、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表明中国戏曲具有包涵性和开放性,长期相互沟通、借鉴和融
17、合,符合题意。“中国戏曲最早是从仿照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表明中国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符合题意。中“在各自地域内独立形成”,观点错误。中“永不过时”,观点错误。1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解答此类问题,可从党的领导、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文化创新的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的路径及要求等多方面思考。具体包括:(1)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全面生疏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进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3)面对世界,博采众长,加强对外文
18、化沟通,吸取、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乐观性、主动性和制造性,不断推动文化创新。(4)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进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加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2如何生疏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生疏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从共性和共性两个方面理解和把握。具体包括:(1)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颜色。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19、、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绚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珍宝,都是中华民族的傲慢。(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猛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分散力。,同学用书P163习近平主席应邀参与“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主题沙龙背景材料(链接生活实例!)2022年12月20日,习近平主席应师生邀请参与澳门高校郑裕彤书院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主题沙龙。习近平表示,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犹如一座宝藏,一旦探秘其中,就会终生受用。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赐予中华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我们的精
20、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习近平强调,中华文化中,很核心重要的一条是爱国。爱国主义在中国根深蒂固,爱国情结也是深化骨髓。习近平勉励澳门高校生说:“你们作为澳门的青年一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毕生之责。”命题视角(打开思维之窗!)命题角度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基本特征的理解。提示:(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坚韧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2)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很有说服力的见证。数千年来,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
21、的作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格外重视历史阅历,重视保存历史资料。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命题角度2:为什么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犹如一座宝藏”?提示:(1)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亮而独特的风格,呈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憧憬和奇怪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制造力的生动体现。(2)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我国幅员宽广,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进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3)中华文化具有民族
22、性。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颜色。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宝,都是中华民族的傲慢。创新体验(提升做题力气!)1澳门的旅游文化资源格外丰富: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几百年和谐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打算的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澳门文化具有包涵性ABC D解析:选B。澳门不同宗教的和谐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的中西借鉴、沟通和融合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可以说明澳门文
23、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正确;另一方面说明澳门文化具有包涵性,正确;文化的特点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但文化的性质不是由地理环境打算的,中西文化都是澳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主次之分,错误。2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犹如一座宝藏。下列各项能为习主席的论断供应佐证的是()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就是今日汉字的雏形中国现存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春秋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重分析、理论性强的特点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A BC D解析:选B。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留意实际运用,具有有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说法错误。3习近平勉励澳门高校生说:
24、“你们作为澳门的青年一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毕生之责。”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就要()拥护祖国统一把爱国和爱澳统一起来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A BC D解析:选D。均符合题意。,同学用书单独成册一、选择题12022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 565周年纪念日。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进展起来的儒学文化,对中国历史的进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学说在中国被确立为至尊地位是在()A春秋时期B秦统一后C汉代 D隋唐时期解析:选C。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进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
25、代的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进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取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2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成熟的汉字体系至少在我国商代的中后期已经形成,已经经受了三千多年的进展演化,是中国古代智者贡献给人类的一份极其贵重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字之林的一朵奇葩。这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汉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宝汉字是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汉字制造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 BC D解析:选A。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作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宝,正确。中国古代建筑是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错误。文字制造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6、,错误。32022年9月10日,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式开馆。首展展出的藏品中,有3 000多年前的甲骨,有敦煌遗书,还有北京皇城总设计师样式雷的图档,以及华君武、丰子恺、郭沫若等人的手稿。展出古籍特藏珍品()能使人们生疏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进展是动员和鼓舞中华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A BC D解析:选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因此,展出古籍特藏珍品能使人们生疏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进展,符合题意。爱国主义是动
27、员和鼓舞中华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观点错误。4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确定能制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制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全面继承和进展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与当代社会实现完全同步进展既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A BC D解析:选B。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制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正确。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我们要全面生疏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进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
28、又体现时代性,正确,错误。518世纪英国出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的确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绚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取它的光辉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白()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中园林艺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最大D中国园林艺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解析:选B。“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的确是无与伦比的”说明白中华文化中的园林艺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并没有强调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故A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6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溶化物我,创
29、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A BC D解析:选A。题干材料没有突出国画的悠久历史和对其他绘画的借鉴,与题意不符;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正确。7. 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出名菜式,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源远流长、一脉相传具有鲜亮的区域性具有鲜亮的民族性A
30、 BC D解析:选B。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出名菜式,被誉为“天下美味”,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具有鲜亮的区域性,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不出。8中国人宠爱喝茶,但各地喝茶方式又有不同,例如潮汕人喝功夫茶,茶具是很小的茶壶和精致的小瓷杯;而四川人则喝大壶茶,茶具是瘦长嘴的茶壶和盖碗。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辉煌绚烂中华文化具有共性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A BC D解析:选D。中国人宠爱喝茶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共性,正确;各地喝茶方式有所不同,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历史及其成就,排解。9苗族女子的头饰反映出浓郁的民族习俗和古老的文化传统,是图腾文
31、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土族妇女斜襟上衣的袖子是用五颜色布缝制而成的,远看犹如两道秀丽的彩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共性和特征不同地域打算着不同民族文化的进展民族文化不属于本民族,只属于全世界A BC D解析:选A。材料强调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和特征,没有表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符合题意,观点错误。夸大了自然环境对民族文化进展的作用。106月22日,2022(甲午)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甘肃天水进行,海内外两万余人士共同祭拜中华人文始祖伏羲。两岸同胞同祭始祖伏羲()能够增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化的认同感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亮的民族性有利于促进
32、两岸文化在融合中消退差异说明白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A BC D解析:选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两岸同胞同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有利于增加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也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亮的民族性,符合题意。表述明显错误。11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剧、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取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C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涵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穿解析:选C。京剧是经徽剧、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取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这一过程就是一个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涵
33、性。故选C项。A、B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12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才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气。这彰显了()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分散力优秀文化能够增加人的精神力气A BC D解析:选D。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气,体现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分散力,也表明优秀文化能够增加人的精神力气,符合题意。观点错误。与题意不符。二、非选择题13龙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龙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经过七八千年的进展、演化和升华,龙的形象深
34、化到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到当前文化的各个层面。龙装饰、雕龙、建筑里的龙吻、元宵节舞龙(舞龙灯、耍龙灯)、二月二龙抬头炒玉米、端午节龙舟赛,龙图画、龙书法、龙诗歌、龙歌曲等等是长期流行的民间文化。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然后据此审读材料,找出各自对应的有效信息,再观点统率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即可。答案:(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龙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经过七八千年的进展、演化和升华,对当今社会仍具有深远影响,就说明白这一点。(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的龙文化,就说明白这一点。14郑和下西洋,祈“和顺万方
35、,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见“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结合材料,请运用中华文化包涵性的学问,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解析:首先要明确中华文化包涵性的内涵,然后结合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这一议题,说明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即可。答案:(1)中华文化的包涵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长期和平、共同富强的和谐世界。(3)要求我们在文化沟通中兼收并蓄,吸取、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乐观成分,建设海洋强国。反对海洋霸权主义,使海洋成为和平之海,友情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