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进展 同步练习
目标解读
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供应了前提,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脱离实际的政策,社会主义建设也经受了曲折,留下了贵重的阅历教训。
通过本课学习,综合生疏中国在探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有过严峻的失误,但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有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并领导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宏大的布满活力的党。
阅历教训:我们必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敬重经济规律,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进展,必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专断。
重点:总路线,”一五方案”,三大改造和中共八大的决策
难点:20世纪50年月—70年月社会主义建设的阅历教训
课堂大检查
一、选择题:
1.(原创)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和进展所起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B.为工业化的实施供应了条件
C.工业化建设提上了日程 D.社会主义建设飞速进展
2.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后者听从于前者 B.建设中两者同时进行
C.前者为主体,后者喻为两翼 D.后者先于前者完成
3.下列对第一个五年方案的表述,错误的是
A.集中主要力气进展重工业 B.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C.临时不进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和农业 D.有步骤的促进三大改造
4.(原创)“1958年,中共中心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快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学校、工厂、机关。农村、军队……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日夜苦战。全国城镇处处建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为了供应炼钢原料,很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调 ②生态环境遭到严峻破坏
③人民群众的生产乐观性空前提高 ④经济建设成就瞩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表述错误的是
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B.生产资料全部制形式发生根本的变化
C.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6.(2005浙江五校1月模拟)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土改、红卫、建国、援朝、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排在第四位的应当是( )
A.土改 B.跃进 C.援朝 D.红卫
7.(原创)不符合过渡时期总路线特点的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B.进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相互促进
C.“一体两翼”的关系 D.优先进展轻工业
8.1958年“左”倾错误泛滥的缘由应排解:
A.片面追求高速度
B.修改了八大主要冲突的论断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D.经济领域里消灭了严峻的“左”倾错误。
9.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的全部制形式有:
①国营经济为主体 ②个体经济 ③私人资本主义
④合作社经济 ⑤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共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0.1956~1966年经济建设中的成就有:
①电力、冶金、机械等工业得到进展 ②电子、原子能、航天等新兴工业从无到有
③大庆、成功、大港等油田建成投产 ④大路、航空运输业也有较大进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是:
A.提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 B.正确指出了国内主要冲突
C.指出集中力气进展生产力 D.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二、材料分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国之初毛主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是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并且告知大家:”牛皮不要吹得太大,尾巴不要翘起来.”
材料二:1957年,毛泽东前往苏联参与十月革命成功40周年的庆祝活动......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宣布:”15年后我们可以赶上或者超过英国.”“大跃进”中,进展成了“赶英超美”的口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怎么样的经济状况?为了转变这种状况国家制定了怎么样的政策?成果如何?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导致了怎么样的后果?
综合二级跳
一、选择题:
13.1953年,三大改造偏重于
A.思想改造 B.生产资料全部制的改造
C.生产技术的改造 D.生产方式的改造
14.(原创)“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我们吵闹地向放射早稻、花生高产量“卫星”的同志们庆贺。”这现象反映的是: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15.(03上海专业卷)“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月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阅历 B自然灾难快速集中
C“左”倾错误严峻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16.全国解放前夕,国统区经济濒于崩溃,缘由有 ①多年战斗的破坏 ②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③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 ④工农生产急剧下降 ⑤物资奇缺,物价飞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⑤
17.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主要是由于
A.当时我国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 B.“大跃进”运动已给国家造成巨大的铺张
C.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已进入困难时期 D.农夫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二、材料解析题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民公社是形势进展的必定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进展、工农商学兵相互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夫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需实行的基本方针。
――摘自《中共中心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为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安排,实行部分的供应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峻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夫的剥夺,使农夫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回答:
(1)从生产资料全部制和安排方式两个方面概括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
(2)简要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
三、问答题:
19.(1999年上海卷) 1962年1月,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心在有7000人参与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书面报告并作讲话。在总结“三年困难”的缘由时,他指出,除了自然灾难之外,“还有一条,就是从1958年以来,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1. 你认为,当时刘少奇提到的“缺点”和“错误”是什么?
2. 另一位中心领导则认为,造成“三年困难”的主要缘由是没有敬重并干扰了毛主席的意见。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探究延长
20.建国之初,中国经济凋敝,百废待兴。面对这种状况,1953年,国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方案,作出了优先进展重工业的打算,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提出把中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主要任务.在经济建设上坚持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1958年,国家制定社会主义总路线,先后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0年,党中心提出了”调整, 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在短短的几年间,国家制定出不同的经济进展政策,请分析:
(1)每一次政策变化的缘由和影响。
(2)从中我们得出什么启示?
学问坊
“大跃进”时期的农业战线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成功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我们吵闹地向放射早稻、花生高产量“卫星”的同志们庆贺。
去年,我国水稻亩产的最高记录,单季稻是二千四百多斤。麻城麻溪河乡建国第一社所制造的记录,比去年增长十四倍以上。去年我国花生亩产的最高记录是一千五百多斤,南安县所制造的最高记录,比去年增长了六倍。这样高的单位面积产量,这样高速度的增产,是古今中外所没有的。毛泽东同志在1955年冬就说过:“将来会消灭从来没有被人们设想过的种种事业,几倍、十几倍、以至几十倍于现在的农作物的高产量。”今年的农业丰产,完全证明白毛泽东同志的正确的预见。早稻、花生高产“卫星”的消灭,同不久以前小麦高产“卫星”的消灭一样,是共产主义风格的成功,是破除迷信、彻底解放思想的成功。湖北麻城县麻溪河乡建国一社的同志们,在小麦高产“卫星”的鼓舞下,发扬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打破了陈规,实行了高度密植及其他很多革命性的措施,最终赢得了宏大的成功。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制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王铁人的故事
王铁人,是大庆人对王进喜同志的亲热称呼。……一次,他观察大路上汽车背个包来回跑,感到惊异,就问别人:“这是哪国造的,上面背那家伙干什么?”人家告知他,由于咱们国家缺油,汽车没油烧,烧的煤气。王进喜听了,心里就象锥子扎一样……早在一九一四年,有个美国佬来到中国考察石油时就说:“中国没有石油。”过了六年,一个艾·斯达金的美国人又公开地说:“中国石油储量极其贫乏。”……靠着他多年的实践阅历,他始终信任中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信任中国工人阶级的力气。一九六〇年三月二十五日,王进喜和全队工人到达大庆车站……他领着队员们来到一列载着浩大的泥浆泵和钻井器材的平板车跟前,第一个跳上车厢,一边解绳扣一边对大家说:“先别管是哪个队的,是来打井采油的都往下卸!”……王进喜奋力扛着钻机,操着浓重的甘肃口音,唱起了自编的号子: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都不怕……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战斗,王进喜和同志们把钻机装上了钻台。朱副指挥观察王进喜右肩突起很高,知道他肩膀给压肿了,紧紧握住他的手,感动的半天说不出话来……钻井设备已快速安装完毕,水管线还没有接通。钻机没有水,就像人没有血液一样,动弹不得。王进喜心急火燎。他想干革命不能等,时间一分钟也不能耽搁,就是要快摆硬上。他对大家说:“没有水,我们端水也要开钻!”……一九六○年四月十四日……一阵轰鸣,开钻了!王进喜消瘦的面孔变得更加肃穆,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滚动着泪花,一股热血涌上心头。……这口井,雄辩地说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就是能在短时间内,高速度、高质量地拿下大油田。
──《大庆人的故事》(摘自人教版网站)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进展道路的探究
1-12: DBCAA BDCDDB
12.答案:
(1)状况:建国初期我国工业体系不完备,尤其是重工业基础格外薄弱.
政策:制定了总路线和”一五”方案,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优先进展重工业.
成果:1957年”一五”方案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开放.
(2)不同:建国初期对国情生疏精确 ,较为实事求是的,1957年消灭”左”的倾向,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脱离实际。后果:错误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调,人民的乐观性受挫,以至消灭三年严峻困难,十年”文革”也是这种错误进展的后果。
13-17: BACCA
18. 答案:
(1)生产资料全部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严峻地脱离了当农业生产力水平。
安排方式:”一平二调”,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完全违反按劳安排的原则。
危害:严峻挫伤农夫的生产乐观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缘由之一。
(2)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搞建设必需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动身,
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敬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需适合生产力的进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
19.参考答案: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中的“左”倾错误。(2)否。对造成三年困难的缺点和错误毛泽东和其他中心领导同志都作了自我批判。
20.参考答案:
(1)①国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方案.
缘由出于建国之初我国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工业体系不完备,尤其是重工业基础格外薄弱.
影响: “一五”方案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开放.
②八大坚持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缘由:基于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上建立了,在正确分析我国的国情后制定的.
影响:在“八大”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③.国家制定社会主义总路线
缘由:脱离实际,“左倾”思想的错误导致的.
影响: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调,人民的乐观性受挫,以至消灭三年严峻困难.
④.“八字”方针
缘由: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调,消灭三年严峻困难。
影响: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头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2)启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需实事求是.从实际动身;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经济建设必需遵循客观规律,不行超越生产力水平;必需坚持民主与集中原则,发扬党内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