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开放创新: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东盟经济合作_范祚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8965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放创新: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东盟经济合作_范祚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开放创新: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东盟经济合作_范祚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开放创新: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东盟经济合作_范祚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1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国理念与世界价值 专题开放创新:新发展格局下的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范祚军【内容提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浪潮兴起、大国博弈加剧并叠加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中国和东盟需要加快构建经济合作的新发展格局,率先成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示范,全面展现新时代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和推进区域合作的决心,巩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破解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区域开放创新生态。【关键词】新发展

2、格局;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开放创新也应该是基于中国的新发展理念,以共商共享共建的新机制构筑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新发展格局。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新格局的形成过程还会有波折:在政治层面,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华战略竞争全面升级,加剧双方大国博弈,升级地缘政治对抗,在东南亚地区的竞争趋向更加复杂多变。美试图在东南亚地区构建对华包围圈,导致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局势更加紧张,东盟国家处于中美战略博弈的中心,或重新面临“选边站”难题。在经济层面,疫情防控和社交管控措施对经济造成的重大负面影响使东盟国家的经济社会压力大幅上升,失业率居高不下,制造业萎缩退化,经济遭到了极大打击。特别是较多东盟国家正在发展出口导向型经

3、济,未来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复杂。在这种危难与挑战之下,更需要区域内的国家间充分合作,既要将所有力量都团结起来共同应对这一全球危机,更要扩大彼此合作范近年来,美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逆全球化趋势抬头,破坏地区间合作与和谐。受疫情持续发展等全球不确定性因素的多重不利影响,全球化进程严重受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断裂,彼此间合作放缓。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东盟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正不断加强,“五通”建设也正逐步深化,双方互信、经贸往来、人文交流、安全合作不断实现新突破,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全面战略合作逆势前进,步入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新格局。特别是 2020 年,东盟超越美国和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

4、伴,虽然这一“超越”也需要辩证看待,但这一贸易格局的变化成为双方在各方面互联互通、紧密联系、密切合作最真实的写照,也成为这个贸易新格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然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新格局的形成和巩固,不仅仅表现为双方经贸合作进入全方位发展新阶段,双方的战略合作进程再次加快,合作范围再次拓宽,32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专题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国理念与世界价值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围、深化合作进程。这就要求中国和东盟国家扩大共识,共同应对挑战,牢牢把握全球产业变革的契机,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深度发挥产业互补优势

5、,为双方经济合作拓宽新的视野,使得双方贸易壁垒和产业成本再次降低,经贸联系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嵌入进一步加深。最终,通过“深度合作”和“共同应对”,使东盟国家供应链与中国紧密连接,双方产业链、价值链日益相互融合,中国东盟生产贸易链日益巩固,让“中国东盟合作新发展格局”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区域开放创新生态,率先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示范。一、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现中国坚持多边主义推进区域合作的“样板间”30 多年来,中国国家领导人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互动互访频繁,从战略伙伴关系升级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其升级版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从中国东盟合作的“黄金十年”到“钻石十年”的规

6、划。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和东盟合作更是不断加强,“五通”建设也正逐步深化,双方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表率。双方建立了外交、经贸、交通、海关、质检、检察、卫生、电信、文化、新闻、打击跨国犯罪和灾害管理等 12 个部长级会议机制,设立了外交高官磋商、联合合作委员会会议、经贸联委会、科技联委会和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等部门高官会议机制。“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深入推进更是使中国与东盟国家各层次交流机会大大增加,东盟国家政府和民众对中国的政治认同感持续上升且居高位,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进入新时代。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主题是新时代的中国再次向世界表达“和平和合作

7、”的美好愿望,是中国对全球大国责任勇毅担当的彰显,是携手团结奋斗、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召唤,表达出携手应对挑战、共同创造未来的美好愿望。中国东盟合作“一起向未来”更是应对世界百年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挑战的时代之需。因此,更大范围和力度的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中践行新发展理念,在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积极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就需要中国和东盟成员国一起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尤其需要中国发挥更大作用。中国作为负责任地区大国的国家形象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不同阶段,均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并深受东盟国家信赖。1

8、998 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仅给正在推进改革开放的中国带来了巨大消极冲击,也使东盟各国经济面临一系列“内忧外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产品积压,经营亏损,互相拖欠款项等困难,大量员工失业。东盟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开始出现货币大幅度贬值、经济萧条的现象。在西方国家中,“东亚经济崩溃”的舆论甚嚣尘上,引发了其他国家对人民币汇率大幅度波动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积极举措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宣布人民币不贬值的做法防止了其他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货币的新一轮贬值,为亚洲地区的经济稳定和恢复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以战略性的目光和强大魄力为亚洲国家度过此次金融危机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中国33当代中国与

9、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国理念与世界价值 专题成为亚洲经济的“定海神针”。到 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具有开放优势的中国进一步推进面向东盟国家开放,并且与东盟国家就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一致,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广阔的前景。中国与越南就陆地边界和北部湾边界划分问题达成一致,进一步巩固了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国家的友好关系,与印度尼西亚的关系也得到较大改善,东盟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度不断增加,原本对中国持怀疑态度的国家逐渐转变观念,推动了中国在东盟地区影

10、响力的持续上升。2013 年时值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尼,提出了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我国正式在中国东盟峰会上提出了中国东盟“2+7 合作框架”,上述举措得到东盟国家的广泛认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贸方面的合作取得重大进展,“黄金十年”成绩斐然,战略伙伴关系也更加深入,国家间经济增长的协调联动性也随之升高,经济纽带关系强化,在投资、贸易、旅游等领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一带一路”倡议、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先进的、和平的理念获得东盟地区民众的广泛支持,中国在东盟地区的影响力顺势达到更高峰。此后,随着区域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中国同东盟及其成员国

11、次区域合作的新机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非传统安全合作也在产业链、价值链的不断优化中得到巩固,双方在资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交流成果不断扩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对于深化地区国家间合作,促进地区繁荣稳定以及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次区域合作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因此,中国东盟次区域内不断建立起深化合作的多个新机制,积极应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收缩态势,提高中国和东盟相关国家在产业链、价值链分工中所处的地位,为未来中国东盟各国合作实现共赢起到示范作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变局的关键时刻,风云诡谲的国际形势,此起彼伏的局部动乱,不断抬头

12、的恐怖主义以及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合作应对。特别是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各国遭受多次不同程度的打击,给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面对共同的未来,面对人类共同的困难与挑战,任何国家任何个体都不能置身事外,只有团结一致合作应对才能形成最大合力,战胜疫情,稳定局势,稳定发展。特别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疫情冲击,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及价值链持续加快重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生深刻的调整。在全球价值链重塑,国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并提高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全球的产业竞争力,巩固中国东盟生产贸易链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优势地位,就要求这个链条上的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再为

13、了获得局部利益单方面行动,而是需要开展多领域的多元合作,即需要加强在贸易、资源分配、外交等领域与各国的积极合作与互动。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并部署和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合作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将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重大的历史任务加以推进,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筑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一定不是仅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单方面获利,而是坚持34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专题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国理念与世界价值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义利相兼、先义后利、弘义融利”为主旨的理念,实现

14、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展现中国的国际义利观,推动中国东盟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中国东盟生产贸易链层面上率先形成。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不确定性冲击等背景下,我们需要构建中国东盟多元行为体参与合作互动的机制和基本框架,创新和深化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构筑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新发展格局,使其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现中国坚持多边主义推进区域合作的“样板间”。二、深耕巩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责任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领域充分融合交汇,加深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丰富了国际社会交流的内涵。特别是在经济领域,要素与资本的跨

15、国流动愈发频繁,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市场的分工与协作,产业链、价值链和生产贸易链不断重塑和调整,激发了全球的生产规模效应,并对各国间优势互补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全球化进程遭受重挫、国际局势激荡变化、持续不断的疫情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生产贸易链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大家再次意识到区域合作和次区域合作的重要性。东盟国家和人民同样也认识到,中国强大的产业能力能向亚太地区各国提供各种生产所需原材料,并且还能向亚太地区提供一个庞大的市场解决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针对疫情导致的全球产业链再度深入调整和全球价值链区域性重构的大背景,中国应该把握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优势,构筑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东

16、盟生产贸易链进一步巩固,夯实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经济基础,使其成为未来建设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石。机制层面,中国建设自由贸易区升级版、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多措并举,为促进与东盟合作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10 年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关系已经密切融合。2018 年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中国和东盟投资贸易升级深化,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的规定均降低了门槛,极大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一步发展。2018 年 12 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等 13 部委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

17、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使广西成为全国金融业“走出去”的重要窗口,以及东盟国家金融业“引进来”的重要衔接区,着力打造“畅通、高效、经济”的金融合作大通道,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自贸试验区、中国东盟信息港等国家级开放平台融合贯通、相互支撑、相互支持。上述措施在机制建设上推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经济层面,中国具备与东盟经贸合作“引资补链”的先行优势。疫情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各国政府为了挽救本国经济,都在纷纷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因此会产生大量的金融性资金,而这部分资金是一定要和产业相结合并追求 5%10%的回报率。目前能够接纳这部分资金并满足回报需要的市场并不多,而中国国内的超大规

18、模市场具备先行条件吸引国内乃至国外廉价的资本“活水”,灌溉本地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良田”,吸引相关产业35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国理念与世界价值 专题龙头企业落地中国,在自贸试验区内发展产业集群。中国和东盟各国应抓住欧美部分产业停摆、经济衰退的机会,加快“引资补链”,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重点打造一批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规模以上战略新兴产业链集群,针对不同东盟国家在产业链缺口上的差异,对其进行精准弥补,让原来面向欧美地区的中国出口企业“借道”东

19、盟“搭桥”全球,深化中国东盟生产贸易链合作,巩固其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降低中国和东盟企业受疫情影响出现产业链断裂的风险,或者弥补已经出现断裂的产业链,让中国东盟生产贸易链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实现“换道”超车,最大程度地减轻疫情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重塑对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负面影响。同时,要相互扩大对外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共同参与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调整,在新的全球生产贸易链、产业价值链重塑的过程中更好发挥中国东盟生产贸易链的“粘合”作用,有力推动中国东盟利益共同体建设,进而巩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三、破解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四大赤字”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原有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批

20、判,继承了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的价值内涵,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国内外历史实践,统筹国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全球民生福祉大局,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必将成为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标杆,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变革。具体到构筑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新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加强战略、政策的政府间沟通衔接,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凝聚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共识,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要重视和加强中国东盟在战略、政策两个层面的沟通衔接,既要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政府间的对接,积极加强中央及地方政府以及民间合作,同相关国家共同研究制定发展规划,也要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衔

21、接,尤其要注重形成联动发展,实现全方位融通发展的大格局,拓宽合作范围。要认识到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新发展格局的建设是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其建设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高质量发展属于其深入发展阶段,加强机制建设属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其实现过程也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推动合作机制建设既要建立各经济走廊沿线国家之间的协商机制,也要制定好与现有区域或次区域以及相关国际合作的协调对接,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经济走廊和通道建设的衔接。当然,规则的制定需要秉承“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精神,以推动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目标指引,协调不同国家及区域发展的计划与政策。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构筑中国东盟经济合

22、作新发展格局,向东盟国家介绍“中国经验”,需要我们把握“一带一路”“新冠疫情冲击”“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多重共振并作用于“中国东盟深度合作”,进而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实现的动态演绎过程,需要我们研究“一带一路”和重大不确定性冲击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合作机制的创新与深化,在构筑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破解中国东盟“治理赤字”“信任赤36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专题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国理念与世界价值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难题。针对治理赤字,在东亚峰会(EAS)与东盟自由贸易

23、区(AFTA)、澜湄合作机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等多个合作机制和经济走廊、边境以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合作模式基础上,我们应该基于中国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多边机制的原则,破解“治理赤字”的学理问题,最终提炼出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东盟合作的共生模式和分解出共生体系的构成。针对信任赤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需要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注入动力,发挥好全球经济重要引擎的作用,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各国的借鉴,让世界各国

24、人民享受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处。基于中国东盟坚持互尊互信、正确国际义利观、交流互鉴的增信作用机理,可以破解相关成员国“信任赤字”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构建中国东盟合作新格局,在推进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新格局形成过程中,聚焦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动力,基于共生潜力形成主要共生机制。从国际视角看,世界在观察中国的国际义利观,在看中国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特别是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从国内视角看,我国急需实现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推动其从传统的加工贸易环节跃升至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制造贸易环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升出口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国际产能开放合作,推动出口产业升级,提升全球产业发展水平。那么,

25、我们应该明白,这一过程需要倡导和践行中国的国际义利观,要求我们在处理国际经济关系时摒弃已过时的零和思维,统筹兼顾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加快生产要素与资源的市场化与全球化配置。这是因为各国、各地区在全球化以及区域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利益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针对和平赤字,中国东盟合作的新发展格局,应该形成新的“区域安全合作观”,并通过中国东盟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新安全观的促安全作用机理,破解这一问题。我们要以“区域安全合作观”为指导,运用新发展理念,从共生理论视角来研究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安全合作的前提下,从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率、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活力四个方面指标

26、体系去约束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新发展格局。针对发展赤字,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恒久的朋友,合则用、不合则弃”是国家利益观的核心,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以贯之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取利有道、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倡导通过合作共赢办大事、办好事、办长远之事。基于中国东盟合作中面对重大冲击时坚持协同联动、开放共赢、公平包容的共同繁荣作用机理,共同促进东南亚地区公平、公正和合理的地区秩序并形成共同的文化和历史记忆,一定可以破解“发展赤字”的问题,为新发展阶段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路径规划支撑。破解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进程中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难题

27、,形成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新发展格局,需要构建能够有效解决政治互信、经济互融、文明互鉴、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跨域合作共37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国理念与世界价值 专题生秩序理论新框架。“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共生机制”是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从国际政治与经济互动维度研究差异化区域定位与功能互补,通过协商合作与责任共担实现利益共享,最大化双边、多边的效用,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霸权主义利益观和行为作斗争,构建中国东盟多元行为体参与

28、合作互动的机制和基本框架,最终为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和高质量发展担责出力,推动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四、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创新生态创新合作是中国和东盟高水平共建“一带一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优化区域的协调与创新资源的整合、促进区域创新网络的进步与均衡发展。扩大与东盟国家的创新合作能够赋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新的内涵,为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增添动力,为区域人民带来更多福祉,是我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的重要切入点。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快建设中国东盟的开放创新生态:一是以全球视野进行顶层设计,推进技术创新相关的规则、管理和标准等制度性开放,在知识产权

29、保护、技术标准、成果转化等领域加快中国东盟区域的均衡发展及其与国际的接轨。以国家和地方、企业和科研院所、行业发展、社会民生不同层面需求为落脚点,提出分工合理、协同有序的中国东盟开放创新合作总体战略。以中国在制度、文化、市场、人才和产业链的优势为基础,同时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形成更多原创性突破、掌握更多国际竞争主动权为终极目标,针对区域各国的产业发展需求、科技创新优势构建具有差异化的政策体系,包括创新合作相关的财税金融政策等。通过推行创新导向的普惠政策,完善技术和资本在中国东盟区域的流动机制,强化金融市场配置区域内外创新资源的能力,提升技术标准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提高区域技术标准的融合度以

30、及区域与世界标准的融合度。特别是还可推行“特色专项政策”精准支持急需紧缺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以及重点产业、重大功能平台的创新。通过深化与东盟的开放创新合作,加大中国东盟区域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程度,畅通国际创新合作网络的技术传导渠道,激发区域创新主体的活力,提升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拓展区域在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空间,促进双循环的高质量运行。二是增强关键领域开放创新能力,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扩大开放驱动中国东盟区域开放创新发展。顺应创新区域化、全球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趋势,坚持开放交流、绿色低碳、合作共赢的原则,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协同推进核心技术问题的攻关以及关键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服务

31、各环节,保障和优化区域产业链,维护区域供应链安全。有侧重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合作,为研发中心、分支机构的互设提供便利。应针对产业链创新的堵点、难点和痛点,精准布局创新链。特别是在研发设计环节,围绕“卡脖子”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推出相关技术清单,激励中国东盟区域内创新主体牵头组织国际科研计划(工程)或成立国际科学组织,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协同全球高水平科研院所开展课38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专题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国理念与世界价值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题攻关,同时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推进原创性成果的转移转化,从

32、而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增加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话语权。三是构建和完善创新平台,扩展中国东盟创新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利用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展会平台,促进前沿技术成果和产品的交流互鉴,扩展创新合作的广度。同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合作机制的框架下,建立技术创新联合基金、科研协同创新中心、技术开发和转移机构、高校智库联盟、数据共享平台、科技园区等,扩展创新合作的深度,从而形成具有中国东盟特色且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开放创新生态。四是鼓励创新实体企业在区域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发挥领军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扩大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

33、。充分激发企业开展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动力,识别和化解创新合作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最大化中国和东盟国家在资源禀赋、生产要素、各行业上的优势互补,既要为高效率企业的创新合作加注动力,也要激励低效率企业拓展创新边界,推动自身的转型升级。最终通过创新主体的合作研发、生产,提升双循环的质量和水平。此外,还应支持行业商会、协会发挥其纽带作用,加强中国东盟科研界、产业界之间资源的对接,加大创新主体在区域乃至全球创新网络的融入程度。五是营造有利于开放创新的环境。倡导科学精神,提升区域全民的科学素养,促进社会对创新的包容与支持。强化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培养政策力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以及科技金融支撑力

34、度,吸引全球高端创新型人才、优质资金的集聚,确保中国和东盟开放创新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中国东盟创新型城市评比、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方式激励区域创新环境的改善。【注释】a 范祚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十周年回顾与展望,载人民论坛,2020 年第 34 期,第 9093 页。b 徐步: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成果与前景,载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7 年第 3 期,第 117 页。c 谭民:中国东盟能源贸易与投资合作法律问题研究,博士论文,武汉大学,2013 年 4 月,第 191 页。d 黄奇帆: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载企业观察家,2020 年第 9 期,

35、第 7481 页。e 曲如晓,王陆舰:国际创新合作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吗,载国际商务,2023 年第 1 期,第 118 页。f 穆荣平,郭京京,康瑾,马双,池康伟:制造业开放创新趋势、问题和政策建议,载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 年第 7 期,第 954966 页。(截稿:2023 年 2 月 责编:黄 蕙)作者简介 范祚军,广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26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英文摘要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global risks and challenges and

36、bringing economic recovery and growth.China continues to expand its efforts to open to the world,taking actions to integrate into the global industrial chain and committing itself to creating an open and innovative ecosystem with global competitiveness.Overall,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

37、ovation presents five new features:a new journey,a new engine,a new advantage,new magnetism and new dynamism.Chinas deep involvement in building a glob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overnance system and promoting industrial innovation to“ensure growth at all costs”will lead the global economy out of the

38、 gloom of recession.Key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economic recoveryOpen Innovation:China-ASEAN Economic Cooperation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By Fan Zuojun(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arty Committee and Vi

39、ce President of Guangxi University,Director of the China-ASEAN Information Port Big Data Research Institute,Grade II Professor and Doctoral Supervisor)p.31Abstract:Against the backdrop of unprecedented changes in a century,the rise of the wave of counter-globalization,intensified great power game an

40、d the shock of the epidemic,China and ASEAN need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of economic cooperation,so that they can take the lead in becoming a powerful demonstration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fully demonstrate Chinas determination to adh

41、ere to multilateralism and promote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new era,consolidate China and ASEANs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and resolve the“governance deficit”,“trust deficit”,“peace deficit”and“development deficit”in building a China-ASEAN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so as to create a co

42、mpetitive ecosystem of regional opening-up.Keywords:new development paradigm;China-ASEAN economic cooperation;opening and innovationThe Role of Chinas Economy as a Stabilizer of World Economic Growth in Three DimensionsBy Cao Li(Deputy Director,Professor and Doctoral Supervisor,Department of Economi

43、cs,Central Party School(National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By Zhu Huifang(Doctoral Candidate,Department of Economics,Central Party School (National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p.39Abstract:As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has been rising and its role in influencing world

44、 economic growth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In the industrial dimension,Chinas perfect and reliable industrial system has mad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maintaining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 and has become a“stabilizer”of the global supply ch

45、ain;In the market dimension,Chinas advantage boasting a large market has played a powerful role as an engine in 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the world economy;in the openness dimension,Chinas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openness and active building of a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are important supports for promoting global economic stability and recovery.As the pace of building a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a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