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流本科教育视域下《有机化...混合式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_胡英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3324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流本科教育视域下《有机化...混合式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_胡英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流本科教育视域下《有机化...混合式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_胡英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流本科教育视域下《有机化...混合式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_胡英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第 1 期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3 年 1 月 Chemical Engineering&Equipment 299 一流本科教育视域下有机化学一流本科教育视域下有机化学 混合式金混合式金课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建设的探索与实践1414 胡英婕1,王 磊1,李 嘉2(1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2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摘摘 要要: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的“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按照本科教育“金课”建设的“两性一度”的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实现当今我国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总目标。“金课”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过程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

2、习都有更高的要求,金课建设是整顿高校课堂秩序,重构课堂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课程改革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体现。关键词:关键词:一流本科教育;有机化学;混合式金课;探索与实践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2021 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序号 956)“金课”的提出基于对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现状的力挽狂澜,是今后大学本科教育发展和一流本科建设的核心要素。“金课”的特征归结为“两性一度”,“两性”是指高阶性和创新性,“一度”则指挑战度。“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整合,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科学思维。“创新性

3、”,是课程内容反映创造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多样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对老师的备课和学生学习都要求有广阔的视野和挑战性思维。1 1 医学院校有机化学课程特点医学院校有机化学课程特点 1.1 有机化学的学习目的 有机化学 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内容根据医学专业的特点选定的,给医学生提供与现代医学相关的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的知识,并通过实验课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机化学的学习目的,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提供学生将来从事医学专业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使

4、医学生在自然学科上具有更高的科学素养和更严谨的科学态度。1.2 有机化学的教学重点 医学院校有机化学的教学要面向临床医疗实际,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机化学 教学改革也要与时俱进。如何对现行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调整,运用学生喜爱的计算机、手机媒介,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接受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及在课后如何提供和同学网上互动的平台,形成教学合一、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1.3 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采用 PBL 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等教学新方法,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

5、中心转变,以课堂单一教学形式向图书馆、科学实践多种教学形式转变,以灌输的教学方法向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转变,实现课堂教学的翻转。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立“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型教学模式,突现大学教学模式的信息化革新,并在课程教学中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线上”与“线下”混合型教学模式提高了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2 2 有机化学金课建设的内有机化学金课建设的内容容 2.1 师生共享线上教学资源 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准备微课、教学视频、PPT、线上作业、动画、科学家小传等线上教学资源。同时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检索,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由教师从专业角度推荐其中的优质资源,

6、实现线上教学资源优化共享。2.2 重新设计授课内容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学习基本的化学反应后,引导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食品制作、药品研发、化工产品合成路线,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内容设计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严谨求实的态度,能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创新想法。2.3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 通过智慧树、腾讯会议、雨课堂等直播平台,为学生讲授新课。通过弹幕互动,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交流互动,教DOI:10.19566/35-1285/tq.2023.01.059300 胡英婕:一流本科教育视域下有机化学混合式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师也可

7、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教师可在课中安排线上测试,课后要求学生完成线上作业和视频观看。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同学们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2.4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培训教师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掌握线上教学平台使用、微课视频的录制、线上师生互动等技能。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采用探究式、情境化、项目化,互动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5 创新学生成绩考核方法 考核方式提高平时考核成绩的比重,取消单一期末卷面成绩的老办法,实现考核标准的更新。平时成绩包括微课视频观看时长成绩,线上作业分数,考勤分数,探

8、究性论文分数等,真正使学生掌握线上教学技能,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2.6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重构教学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时事分析、热点讨论,科学家小传等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精神,成为有责任担当、德才兼备、有爱国情怀的新一代大学生。3 3 有机化学金课建设的创新点有机化学金课建设的创新点 3.1 重构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 作为一门基础课,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时,把各门课程特别是医学相关内容融会贯通在教学当中,使学生不仅学习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利用已学过的

9、课程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如化学中的渗透原理是血液透析的医学应用,食品检测行业中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沉淀溶解平衡是龋齿预防的理论机理,将基本的有机反应延伸到各个相关领域的实践,以创新性应用来激发学生兴趣。大学生是年轻的一代,他们的成长背景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从网上获取知识信息成为了他们的一种学习方法和技能,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论文、线上作业等成绩考核。3.2 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形式应该呈现多样性、互动性,学习成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教师利用智慧树、雨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

10、主体。教学方法多策并举,线上教学使学习不仅限于课堂,让学生注重预习和自主学习,学生由知识接受者转变为自我学习者。学生可通过线上资料的整理归纳,帮助学生建构广博的基础知识,通过微课视频、课件、科学家小传、化学反应动画等观看学习,扩展学生的思维,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老师课下教学的有力补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和补充,学生受益颇丰。3.3 提升课程深度。有机化学 金课建设坚持教学科研并重。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研究,争取科研项目立项、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鼓励更多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对学生自主提出的科研项目,由学生团队

11、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仪器的搭建,教师指导审核。对教师指导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学生按个人兴趣报名参加,成立课题研究组,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如有机合成实验“溴乙烷的制备”是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学习了合成有机化合物的蒸馏、分液、测定旋光度等基本操作技能,能否结合自己的兴趣、专业,设计制备其他有机化合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查阅文献资料,在初步掌握理论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实验方案和制备工艺,与指导教师讨论后,确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及原材料,按照自己设计的工艺条件进行操作,得出实验产品,并进行产品质量检查,最后交出实验报告。这种可选择模式,真正做到了学生想做实

12、验而实验的目的,创造了宽松、严谨的学习氛围。调动和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与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学的“挑战度”得到充分释放。4 4 有机化学金课的持续建设规划有机化学金课的持续建设规划 4.1 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热爱教学、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课程团队教师在学历层次、年龄结构、职称比例更加合理,以老带新,扶持和培养青年教师,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4.2 制定科学规范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根据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具有学科发展特点和创新精神的教学大纲,体现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素质为根

13、本的现代教育思想。4.3 教材和相关资料建设。选择国家规划教材,购进新的教学辅助资料,订阅有关学术期刊,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自制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化技术手段,教师掌握有机化学领域的新进展和国内外研究动态,达到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4.4 课程思政建设。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培养有良好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新一代医学人才。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适当联系临床知识,使有机化学和医学知识有机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5 5 思考与建议思考与建议 胡英婕:一流本科教育视域下有机化学混合式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301 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内涵是高质量的教学水平,

14、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学生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学习能力,教学过程具有探究性、引导性和互动性。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塑造优秀品格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途径。有机化学 在医科大学生的基础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金课建设背景下,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目标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授课结合相应的医学专业知识,增加医学案例的分析等内容,达到创新性、高阶性、高挑战度的金课建设要求,让学生将知识、

15、能力、素养进行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蔡云.“线上+线下”金课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以 商业展示陈列设计 为例J.知识文库,2021(24):16-18.2 裴英凡.我国民办高校“金课”建设的必要性和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4):247-249.3 贾宇,史望聪.基于 SPOC 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探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5):11-12.4 王钿.混合式“金课”的内涵、特征及建设要素J.教师教育学报,2021,8(06):70-76.5 兰雅梅,王世明,宋秋红,等.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探索以

16、工程流体力学 课程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0):171-172.6 何亚军,柯昌剑.将“精品”课程建成“有挑战度”的“金课”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10):28-30.7 王洪才.大学“金课”的内在特质及其建构路径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2(05):45-52.8 王晓凡,马力,汪娟.线上“金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27(05):26-31.9 张宇嘉,田东林.“金课”建设研究综述J.品位经典,2021(17):121-124.10 王立平,贾欣宇,裴英凡.民办高校“金课”建设困境与策略探究J.产业与

17、科技论坛,2021,20(17):249-251.(上接第(上接第 295295 页)页)_ (6)拆卸的各种零部件(如螺栓、仪表、阀门等)要轻拿轻放,不得损坏和丢失。拆卸法兰、阀门时要注意密封垫的保护,如密封垫无破损,可以继续使用,否则需要更换。(7)拆卸过程中注意拆装工具的正确使用。化工装置安装步骤正好与拆卸步骤相反,安装时按照先下后上、先内后外的原则,依次装配管线、阀门、仪表,不得发生阀门和仪表方向错误、法兰装配不严密、螺栓数量不足、垫片漏装等人为装配错误,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装配质量。4 4 结结 论论 将蒸馏中试装置纳入化工设备与化工管路拆装实训课程项目以后,经过三个教学周期的实施

18、和运行,无论在拆装实训环节还是在后续的课程评价考核过程中,都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进和优化,树立以安全为首要准则,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参与工程实践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明确了化工工艺、化工设备和化工控制的复杂关系和协调统一,激发学生将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动力,为今后综合性化工实践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专业实践基础。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姜国平,刘海,靳菲,等.化工实训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2 周绿山,张巧玲,王芬,等.仿真教学在化工实训中的教学策略与实践J.化学管理,2022(2).3 王珏.化工实训基地 HSE 管理体系优化提升的思考与实践J.山东化工,2022(1).4 李洁.提高化工实训教学质量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2(02).5 王一男,吴莉莉.产学研用型化工实训项目设计与师资配置研究J.广东化工(下旬刊),2021(11).6 姜国平,刘天霞,刘海.釜式反应器拆装实训项目方案设计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2(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