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社交媒体对少数族裔政治参与...信对美国华人的政治参与为例_张焕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3072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交媒体对少数族裔政治参与...信对美国华人的政治参与为例_张焕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交媒体对少数族裔政治参与...信对美国华人的政治参与为例_张焕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交媒体对少数族裔政治参与...信对美国华人的政治参与为例_张焕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4 卷第 1 期2023 年 3 月摘要:尽管美国华人被视为“模范少数族裔”,其政治参与度却一直较低。基于政治参与理论,结合最新的美国华人人口数据、典型案例和访谈资料,探究社交媒体平台微信如何影响和促进美国华人在当地的政治参与。微信能够在美国华人中发挥政治作用,与新移民数量增加以及美国华人群体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有直接关系。微信扩大了华人群体参与政治的资源条件,其内部认同感和群体效能信念得以增强,并改变了传统的组织动员方式。这得益于社交媒体的力量,历史上沉默且在主流媒体中代表性不足的少数族裔群体掀起了新形式的政治参与热潮。关键词:微信;美国华人;政治参与;少数族裔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

2、码:文章编号:(23)1001008本文系中国侨联课题“我国侨务外宣策略研究”(批准号:19DZQK205)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张焕萍,女,河北保定人,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华侨华人、国际传播、国际移民研究。社交媒体对少数族裔政治参与的影响以微信对美国华人的政治参与为例张焕萍(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北京100007)移民参与政治事务并非新鲜现象,然而,通过社交媒体进行的在线政治参与却逐渐成为移民政治实践的一种新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全球的国际移民群体中形成了一道较为独特的媒介景观:人们在移民过程中往往携带着来源国的社交软件,并在迁入东道国

3、之后很长时间内依赖于这种带有祖籍国和族裔特色的社交媒体。正如越南移民喜欢用Zalo,日本移民爱用Line,韩国移民倾向于用KakaoTalk一样,华人移民更喜欢使用微信/WeChat。这些族裔社交媒体平台不仅在增强移民社区的联系、促进族裔文化的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塑造移民的政治活动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字媒体时代,思考社交媒体在移民政治参与中的角色和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移民如何参与东道国的政治生活,从而加深对移民的理解至关重要。鉴于微信在美国华人中的广泛使用及其对华人社区的深刻影响,微信对该群体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一、文献回顾及相关概念(一)文献回顾关于

4、美国华人的政治参与,国内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对美国华人的选举性政治参与,1对非选举性政治参与关注不多。2还有不少学者探讨美国亚裔的政治参与,并取得了一定进展。3不过,这类研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Ethnic Minorities PoliticalParticipation-Take WeChat toward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Chinese in America as an ExampleZHANG Huan-pingAbstract:Despite being considered a model mino

5、rity in the United States,Chinese in America have historically shown limited levels ofpolitical participation.Drawing o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eory,recent data,case studies,and interviews,it explores the impact ofWeChat,a social media platform for Chinese ethnic minorities,on the political parti

6、cipation of Chinese in America.WeChat hasfacilitate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Chinese in America by expanding resource conditions,strengthening ingroup identity and groupefficacy beliefs,and altering mobilization strategies.The role of new Chinese immigrants and a growing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

7、mong theChinese,in America are key factors for WeChats effectiveness.Overall,social media has allowed historically underrepresented minoritygroups to engage in novel form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Keywords:WeChat;Chinese in America;Political participation;Ethnic minorities10DOI:10.15899/ki.1005-56

8、81.2023.01.005究往往倾向于将华人纳入庞大的、泛种族的“亚裔美国人”类别,将美国亚裔视为一个同质化的群体,容易忽视美国亚裔次群体在政治、文化、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存在的多样性及其在政治参与上的差异性,对华人群体政治参与的刻画不够清晰。关于社交媒体与移民/少数族裔的政治参与的研究已有不少。如,有学者通过对波兰的越南移民社交媒体使用的研究提出,社交媒体使越南移民有更多的空间来寻找和传播政治信息,自由地形成和分享政治观点并参与政治问题,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波兰越南移民的政治参与;4还有研究关注美国拉丁裔的社交媒体使用,认为美国拉丁裔在社交媒体上的政治表达有助于该群体族群认同的形成,并

9、最终促成更多的政治参与。5虽然各个社交媒体平台在不同的移民社区中都有独特的使用模式,但其中也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即社交媒体赋予少数族裔等“边缘群体”更多的发言权,使得那些传统上被视为最不可能参与政治的社会经济群体政治活动激增。最近几年,国内外传播学界和政治学界也关注到微信对海外华人政治生活的影响。如,有学者认为,微信提升了澳大利亚华人在2019年联邦选举中的政治参与度;6还有学者专门探讨了在华人支持梁彼得事件中微信的重要作用。7整体而言,关于微信对于海外华人参政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待进行深入挖掘。本文拟借助政治参与理论,基于最新的美国华人人口数据资料、典型案例及访谈材料,尝试探讨以下几个

10、问题:微信为何能成为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平台?它如何重塑美国华人的政治参与环境并影响他们参与政治行为?它使华人政治参与模式发生怎样的改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尝试理解华人移民如何在数字时代更积极地参与当地的政治生活,以期进一步加深对国际移民、媒体及政治参与的理解。(二)政治参与的概念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通常被定义为“普通公民旨在影响某些政治结果的任何行为”8。它包括从简单的签名请愿,到相对复杂的投票行为,再到更为复杂的参与竞选等多种形式。9虽然政治参与的概念往往用于描述线下的政治行为,但今天,许多重要的政治舞台实际上已转移到线上,政治参与也越来越多地发生在线上

11、环境中。比如签署请愿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转向基于互联网的环境;还有一些政治参与行为,如投票,虽然表现为线下的活动,但通常也是通过网络手段进行协调的。换句话说,新的媒介传播形态正在逐渐改变政治参与的形式、舞台和机制。因此,很多学者认同“政治参与”不仅应包括线下的政治参与行为,也包括线上的政治参与行为,尤其是借助社交媒体表达对政治事件或社会问题的特定意见或情感、传播或解释政治事件相关信息的行为。10本文将政治参与分为“选举性政治参与”(如注册选民、在选举中投票等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参与行为)和“非选举性政治参与”(如游行等)两大类别。为更好地体现新媒体时代政治参与的特点,还将政治参与区分为线上政治参与

12、和线下政治参与。二、政治参与理论视角下的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一直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在这方面,社会经济模型和布雷迪(Brady)等人提出的政治参与模型被普遍用于解释不同人群的政治参与水平。而后者对于深入了解美国华人在传统政治参与中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更具有启示意义。(一)政治参与理论:谁参与?为什么参与?解释不同人群选举性政治参与水平差异最经典的莫过于社会经济模型。该模型认为,拥有更多社会经济资源(如职业地位、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等)的个人更有可能积极地参与政治活动。有研究提出,美国社会经济地位更高的白人政治参与水平也更高;而少数族裔由于教育水平不高、收入相对较低,对政治缺乏热情。

13、11对于美国亚裔群体政治参与度相对偏低,社会经济模型是最为常见的解释。但就华人群体而言,这一模型似乎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其政治表现。美国华人群体的学历和年收入中位数均较高,12该群体的教育、收入等社会经济地位变量对其政治参与的影响并不成比例,也就是说,该群体的社会经济资源并未转换成相应的政治力量。此外,由于线上政治参与和传统的政治参与对人们社会经济资源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别,该模型不太适用于社交媒体时代人们的线上政治参与。衡量人们“为什么参与政治”的另一种思路是倒过来提问“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在该思路下,美国学者布雷迪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另一个政治参与模型。该模型将人们不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因归结为

14、三个方面:因为他们不能,因为他们不想,因为他们没有人动员。13其中,“他们不能”意味着缺乏必要的资源条件,如参加政治活动的时间、资金和参与技能(有效参与活动的沟通技能和组织技能)不够充足等。“他们不想”指公众缺乏对政治的心理参与,主要表现在政治兴趣、集体效能信念、政党认同上:政治兴趣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原动华侨华人研究11第 34 卷第 1 期2023 年 3 月力,集体效能信念预示着一个人认为值得付出努力的程度,而政党认同则表现出参与者对政党的依恋。“没有人问”指的是人们缺少政治参与的动员,没有被动员到政治活动中去。布雷迪等人的政治参与模型与社会经济模型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两者均认识到时间、资

15、金和组织技能等资源对于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但后者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前者基于社会经济地位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教育、收入和职业)的政治活动解释。笔者以为,后者无论对于传统的美国华人政治参与还是新媒体时代的华人线上政治参与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二)美国华人的传统政治参与轮廓华人是美国收入最高、受教育程度最高、增长最快的少数族裔群体之一,他们为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作为美国亚裔最大和最有成就的族群,其政治影响力远逊于华人的人数及专业和经济实力。14受排华历史以及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影响,华人选举性政治参与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虽然近年来美国华人的选民登记率和投票率有所提升,但

16、仍然比较低,不仅远低于非裔等其他少数族裔,就算在亚裔群体中也相对靠后。根据亚裔美国人政治联盟(AAPA)的调查数据显示,华人在2018、2020、2022年美国选举(大选或中期选举)中的投票热情远低于印度裔、日本裔、韩裔、菲律宾裔和越南裔。15依据布雷迪的政治参与模型,我们可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美国华人的选举性政治参与不够积极的原因。1.不能:资源条件限制有学者提出,美国华人的政治参与(选举性政治参与)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典型的“精英参与模式”,即由资源条件较高的华人精英人士以公民身份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影响力。16对于普通华人而言,他们的政治参与并不积极。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参与,即选

17、举性政治参与,对资源条件的要求相对更高,如参与选举,参加政党活动、政治募捐、抗议活动等均需投入一定的时间和金钱,并具备一定的参与技能。而普通华人在这方面的资源条件较为有限。除必须投入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之外,还有两个因素制约着这个群体的政治参与。一是庞大的未入籍人口。华人选举性政治参与的一个条件是具备美国公民身份,但华人移民中有大量未入籍当地的“华侨”。在所有华人移民中,58%加入了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42%并未加入美国国籍。17这就意味着,大量华人并不具备投票资格。二是英语水平限制。虽然华人移民整体的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但其中英语不流利的人占比也很高。据统计,57%的华人移民(5岁以上)英语不

18、够熟练,远高于当地整体国际移民的这一比例(46%)。18对于一些英语水平有限的华人而言,参与整个选举流程甚至是理解选票本身都存在困难,也就很难在登记选民、投票等政治活动中有积极表现。2.不想:缺乏心理参与对政治的心理参与可以从内群体认同、集体效能信念、政党认同等方面来衡量。笔者以为,从群体角度看,导致华人对政治缺乏心理参与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美国华人人口构成复杂:从来源地上看,既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华人,又有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华人再移民;他们的经济地位不同,贫富差距悬殊,职业地位及收入存在一定程度的两级分化;从移民时间上,新老移民、第一代移民与华裔移民新生代之间存在思想观念、价值观

19、念的不同,政治立场也有较大差异。二是政党认同不强。美国的很多少数族裔都有较强的政党认同,即便在亚裔群体中也是如此。比如,越南裔和韩裔就倾向于支持共和党。相对而言,华人群体党派认同则不够明确,还有不少华人对美国的政治制度、党派缺乏足够的了解,或者主张无党派。调查显示,只有54%的华人认为自己属于民主党或共和党派,不少人对于自己属于什么党派没有任何概念。19群体构成的复杂性,使得华人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观点和诉求,集体效能自然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加上其政党认同淡薄,更容易导致选举时选票非常分散,群体的政治影响力偏弱。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华人对政治的心理参与。3.没有人问:政治动员相对不足按540

20、万计算,美国华人数量不及美国总人口的2%,人口占比相对较小,加上选民登记率、投票率较低,两个党派对华人群体的动员兴趣自然不高。加上华人党派认同不强,很难成为各党派需要努力争取的摇摆选民。这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两个政党都不愿意把资源花费在他们认为政治冷漠的人群身上,而缺乏动员又制约着华人群体的政治参与。由于近一半的美国华人都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和纽约两个州,在近几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华人在民主党和共和党势均力敌的“战场州”的影响力有限,这也进一步强化了这个循环。此外,美国华人社团虽然数量众多,但诸如“百人会”这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政治性社团并不多见,这也使得华人群体接受政治动员相对不足。以上是美国华

21、人传统的选举性政治参与的大致轮廓。然而,新媒体时代,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政治参与正成为日益普遍的政治行为,衡量少数族裔在东道国的政治参与也不应仅限于其登记、投票、参与竞选等方面的表现。12三、微信成为华人政治参与平台的背景分析微信是由中国腾讯公司首次作为消息应用发布,随后发展成一款集社交、即时通讯、金融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平台,被誉为现代生活的“数字瑞士军刀”,是当前全球第五大使用最为广泛的社交网络应用程序。据统计,微信在中国的使用率最高,其次是美国。2020142020年,微信在美国的下载量近2200万次,占中国境外下载量的7%;212021年,美国再次成为微信最重要的海外新增用户来源地

22、,应用下载量达170万次。22可见,微信在美国的用户数远远超过在美华侨华人的总数。这是因为,其中不仅包括长期居住在美国的华侨华人、中国留学生、驻外工作人员、短期旅游的人,还包括美国当地通过微信来接触华人消费者的商家。今天,微信已经影响着美国华人尤其是第一代华人的日常生活。从联系到多年未联系的同学,到团购式买菜、与发型师预约,到与中国的亲人朋友日常联系,甚至有受访者称“微信已经成为当地华人社区的社交命脉”。而除作为华人交流交往和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微信更成为华人族群影响当地政治不可或缺的组织工具。尤其是在近几年的时间里,通过微信的政治参与行为显著增加。微信成为美国华人的政治参与平台,这与第一代移

23、民数量的增长、近年来华人群体参政意识的增强以及微信的“族裔”特色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以第一代移民为主的微信用户群多年来,美国一直是华人移民的首选目的地。当前,美国国内居住着约540万华侨华人,23其中,近240万是第一代移民。24而第一代移民,正是微信在美国的主要用户群体。微信诞生于2011年,其随后迅猛发展的十年,见证了美国华人移民的快速增长(见图1)。有数据显示,在美国华人移民中,35%是在2010年以后抵达美国的。25这就意味着,很多人是携带着在中国使用的微信这一社交媒体移民至美国。移民后,微信对其而言最大的功能是与祖籍国联系和获取信息。所以短短几年,微信就成为美国第一代华人移民的重要

24、社交平台。笔者在访谈中也了解到,在第一代华人移民中,几乎人人都用微信;尽管他们手机里也可能有Twitter、WhatsApp、Telegram、Line等其他社交软件,但在华人群体内部交流时,使用最多的还是微信。这就不难理解为什注:数据来源于International 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 Chinese Immigr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anuary 12,2023 2023-01-19.https:/www.migrationpolicy.org/article/chinese-immigrants-united-states

25、-2021.此图中“华人移民”的数量指在中国出生、后移民美国的人数。由于该统计中未计入台湾省移民,因此实际数据应该更大。图119802021年美国华人移民的数量么2020年特朗普发布微信禁令后,立刻引起美国华人社区的极大恐慌。因为一旦微信被禁用,他们在中国的整个社交网络以及在美国的社区联系将在顷刻间消失。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微信不仅成为华人移民与祖籍国亲人联系联络的“生命线”,还在社区互助、华人社团组织联络、华文学校教学、华人餐馆及其他个体承包商与客户联系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二)微信的发展伴随着华人群体意识的增强美国华人群体参政意识的增强是微信成为华人参政平台的环境基础。20世纪80年代

26、以后,美国华人新老移民不断实现自身价值,努力融入当地社会,并逐渐意识到参政重要性。26尤其是近10年来,美国华人的参政意识显著提升,甚至被称为“华人移民的政治觉醒”。这一群体参政意识提升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是华侨华人研究13第 34 卷第 1 期2023 年 3 月2014年加州的“SCA5提案”。由于该案直接影响子女入学这一华人家长极为重视的问题,激起了美国华人前所未有的集体抗议。以大陆新移民为主体的地方参政维权社团组织也在加州的硅谷、圣地亚哥等地应运而生。华人通过示威、抗议、集会等形式表达诉求,通过社交媒体发声,并在白宫网站发起请愿。最终,加州众议院认为该提案争议太大,决定不在众议院讨论。在这

27、一过程中,微信成为中国移民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组织和动员的强大工具。另外一起标志性事件是支援梁彼得事件。2014年11月,纽约华裔警察梁彼得手枪走火误伤非洲裔青年格利并致其死亡;2016年2月,梁彼得被初审检察官以重罪裁定为过失杀人。判决结果致使美国华人社区的轰动。大批华人自发组成声援梁彼得的同盟,持续为其发声。华人在微信平台踊跃讨论这个问题,并呼吁引起主流社会关注。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全美12万余华人在白宫请愿网站上联署签名,呼吁检方撤销起诉。同年2月20日,全美40多个城市的数万华人同时走上街头游行,发出“挺梁”呼声,成为美国华人群体规模最大的一次游行。在华人社区的压力下,梁彼得最终免除

28、牢狱之灾。这波全国性的抗议浪潮,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当地的主流媒体也惊讶于这个原本沉默的族裔的“觉醒”。这成为美国华人维权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而在微信出现之前,如此大规模的华人游行是难以想象的。之后,在支持陈霞芬、郗小星等华人维权事件中,都可以看到华人移民的积极参与。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华人移民中支持和反对特朗普的两派选民参选热情都空前高涨,微信成为两派之间辩论的重要空间。2020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反对微信禁令”后,微信再次发挥了华人行动“集结地”的作用。先是5名美国中国遗产律师迅速成立名为“美国微信用户联盟”(USWUA)的非营利组织。随后,该组织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呼吁美国微

29、信用户捐款,支持反对特朗普拟议禁令的法律运动。就在行政命令执行几周后,USWUA在旧金山联邦法院对特朗普总统提起诉讼,要求阻止行政命令。在USWUA及华人的不懈努力下,最终该禁令被撤销。在此次华人的集体行动中,微信一直是动员和组织的主要平台,也是律师解释法律程序、提供最新信息、表明进一步行动的主要渠道。USWUA除获得声援外,还筹集到大量资金,而捐款全部来自于美国的微信用户。在这次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也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美国种族主义愈演愈烈,华人及整个亚裔受到的歧视和攻击性事件激增,越来越多的华人意识到政治参与的重要性。他们正以创纪录的数量竞选公职,也更加积极地

30、参与到非选举性政治活动中来。而微信等社交媒体,也成为动员和助选的重要工具。(三)微信对华人政治参与“反公共飞地”的作用近年来,美国非裔通过推特进行政治动员及政治参与,引起学者对“黑人推特”(“Black Twitter”)为美国社会带来的社会政治变革的广泛关注。同是社交媒体为少数族裔的政治参与服务,华人移民使用微信与“黑人推特”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些社交媒体都为少数族裔或者边缘化群体提供了团结起来挑战主流公共话语的可能性,具有一定的“反公共”(Counter-Public)性质。但微信与Twitter、WhatsApp等社交平台相比差别明显。在海外,微信是一个有着强烈文化联系和族裔

31、特色的社交平台:其用户以华人为主,使用的主要语言是中文,内容也大多是基于中国或中华文化的。它最大的特点是主要服务于华人这个单一的族群,这使其与“黑人推特”有很大不同。“黑人推特”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开的,因为推特允许与原本不认识的用户建立联系,而微信则属于一个相对封闭且私密的生态系统微信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朋友和熟人共享,并非通过标签或热门话题来添加;微信朋友圈里都是认识的人,加入群聊也往往是通过熟人介绍。所以,对于华人之外的群体,甚至是很多华裔二代而言,微信都是一个不熟悉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微信实际上具有很强的“反公共飞地”(Counter-Public Enclaves)性质。27从这个意义上

32、,微信为华人提供了一个相对更为亲密、更值得信赖的空间,在其中获取政治信息、讨论涉及自身族裔的问题。近年来,微信这个“反公共飞地”正逐渐成为华人集体参与政治行动的集结地。四、微信对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重构微信对于美国华人群体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是,它能够让数百万人以十几年前无法做到的方式参与自己关注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有效地将华人个体微弱的政治参与力量凝聚到一起,从而为这个少数族裔提供了在东道国社会更好发挥自身作用的机会。它拓宽了华人参与政治的渠道,从而让更多的华人更方便地参与;提升了华人政治参与的集体效能信念,使其更积极地参与;改变了华人传统的组织动员模式,动员到更多的个体。这恰好对应了布14雷迪等人

33、政治参与模型,改变了华人传统政治参与“不能、不想、缺少动员”的状态,让他们更能参与、更想参与、得到更多的动员。(一)拓宽政治参与资源条件微信拓宽了华人选举性政治参与的资源条件,改善了华人参与政治问题和社会事件的资源条件,为那些在政治上被边缘化群体提供了新的平台。首先,华人不必遵循传统的“线性模式”就能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上文提到,美国华人传统的政治参与需要遵循一种“线性”模式,即华人必须首先入籍成为美国公民,然后注册选民,再通过投票来参与政治。而社交媒体的特点允许华人打破这种线性的政治参与模式:华人无须入籍美国,也不需要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就能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这就大大方便了那

34、些虽未入籍,但对政治事务感兴趣、想通过参与政治生活维护族群权益的华人。其次,华人即使在东道国也可以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进行政治参与。鉴于美国华人群体中拥有最多的外国出生人口(接近70%)和英语水平不熟练人口(接近35%),以母语进行交流对于华人群体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最后,社交媒体可降低华人的政治参与成本。对大多数人而言,寻找与处理政治信息并以某种方式参与政治的成本是影响其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而政治参与成本越低,参与的人就越多。28相对于参与示威游行、助选活动、竞选等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参加的政治行为,在微信上点赞、转发和简单的评论属于“低成本政治参与行为”。由于华人在政治参与上能够投入的时间

35、、注意力和资源有限,参与成本的降低无疑可以提高他们的政治参与度。需要注意的是,点赞或转发等虽看似无足轻重,但这种极为简单的动作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因为它不仅增加华人接触政治信息的可能性和华人群体共享政治信息的曝光率,而且有可能是通向传统政治参与行为的起点。当这些资源和华人每天的微小行为在微信上汇聚到一起,就可以形成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二)增强对政治的心理参与内群体认同(ingroup identification),即一个人被认定为属于某个特定群体成员的程度会影响其政治参与模式。29当人们意识到与其他群体成员的共同经历和共同命运时,参与政治行动的可能性就会增加。30在微信上,集体自我的表达

36、和相互关联的命运使华人个体能够与其他华人建立联系,有助于增强其同属于华人族群的信念,从而将地理上分散的华人连接成一个庞大的、统一的社区。正如有学者所提出的,“微信区别于以往即时通讯软件的地方在于,它将整个海外华人社区整合到了一起。尤其是在美国等华人新移民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微信正在用过去几十年难以想象的方式促进华人社会的融合。”31而这种内群体认同的增加导致个人更关心影响他们群体的问题,这使他们更有动力为其群体争取利益。32集体效能信念的增强也会促进人们的政治参与。由于在微信上人们能轻易了解到所关注政治事件的进展以及其他人的参与情况,比如某个事件中多数人的看法、参与人数、资金募集的情况等等,有助

37、于提升人们对于群体能实现共同政治目标的信念。而当人们认为所属集体能够实现其政治目标时,其政治参与意愿也就更强烈。关于社交媒体使用增强集体效能信念已经得到研究证实。33(三)改变传统的组织动员方式与老一辈华人社区依靠同乡会等华人社团来联系联络、协调组织和动员不同,以中国第一代移民为主体的美国华人社区大多通过微信进行联系和交流、动员。34这种组织动员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允许华人个体跨越地理限制,围绕公共和政治领域发生的问题与更大的民族社区进行互动。近年来,数字媒体技术催生的政治参与“个体化”的现象在华人群体中也有明显的表现。以2016年的“挺梁大游行”为例。梁彼得定罪日恰逢中国农历大年初一,梁彼

38、得在法庭上掩面落泪的画面与华人的新年祝福信息交织在一起,在许多华人的微信朋友圈迅速“刷屏”。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梁彼得的信息迅速传遍了美国华人圈。一时间,全美范围内,数万华人拿着手机,做着同样的事情:刷朋友圈,点赞、转发、扫描二维码加入讨论梁案的微信群组,与群友热烈讨论。由于美国许多主要城市都有基于当地华人社区的微信公众号,这些公众号连同微信群都传播有关此案和即将举行集会的消息。就这样,微信,一个在中国国内广泛使用的即时通讯程序,成为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华人游行活动的主要信息传播和动员工具。可以看到,无论是在“挺梁大游行”中,还是在“反对微信禁令”行动中,华人的线上政治参与都主要以个人为基础。尽

39、管以华人社团为基础的群体政治参与依然在发挥作用,比如,华人社团内部活跃的人号召和组织仍然是一种隐性的协调方式;当线上的政治参与转为线下政治活动时,华人社团进行组织;但真正发生在线上的集体行动并没有正式的组织或者机构进行动员,而是微信平台上一些个人或团体将分散的个体声音和信息整合成有组织的力量。与正式的社团不同,这些个人或团体并不需华侨华人研究15第 34 卷第 1 期2023 年 3 月要办公室和大量员工,而且可以从世界任何地方进行远程操作。此外,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媒体平台,在华人移民政治参与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经超越了沟通或信息传播渠道,还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信息资源分配和组织动员的功能;在一些没

40、有专门组织或领导者的政治参与活动中,它甚至成为组织机构本身。五、结语伴随着社交媒体作为国际移民政治参与平台逐渐引起学界关注,人们对于社交媒体作为移民政治参与机制的争议也一直不休。批评人士将社交媒体政治参与视为“点击行动”或者“懒人行为”,认为人们的参与在点击一次鼠标之后就结束了;与此同时,也有人夸大社交媒体在移民政治参与中的重要性。笔者以为,这两种极端都无益于准确理解社交媒体对于移民政治参与的作用。社交媒体作为华人移民政治参与的机制与平台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关于社交媒体上虚假信息的传播以及其中非理性的声音难以避免;另一方面,如何评估这种线上行动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线下的政治参与行为也是

41、一个难题。但是,从近几年来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很多社交平台上的政治参与行为都引发了大规模的社会关注或转化为线下的政治参与行动,华人移民对这一社交媒体公共空间的占领也带来了话语上的重大转变。正是得益于社交媒体的力量,历史上沉默的和在主流媒体上代表性不足的少数族裔群体才能够掀起新形式的政治参与热潮。华人移民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的政治参与,是移民在社交媒体时代寻求网络表达,确立其种族、民族和跨国身份的一种体现。不难预见,今后我们会看到更多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参与政治、寻求华人族群利益表达的例子。注释:微信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中国国内的“微信”,另一个是国际版的WeChat,为表述方便,本文中将国内版和国际

42、版统称为微信。笔者从2018年12月至2022年10月份期间对华侨华人发放问卷调查并抽取了40多位进行了访谈,其中包括20位美国华侨华人。他们均为第一代移民,年龄从19到68岁;其中,男性10人,女性10人;9人已婚并育有子女。访谈方式为微信、zoom和电子邮件。加利福尼亚州一项名为SCA-5的平权法案,该提案允许高等教育机构在做出录取决定时将种族、性别和民族作为考虑因素。该法案引起了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美国人社区的强烈反响,他们担心这会损害亚裔美国高中生进入精英大学的录取前景。参考文献:1庄国土.从移民到选民:1965年以来美国华人社会的发展变化J.世界历史,2004,(2);宋全成.论21世

43、纪欧美国家华人的政治参与以美国和英国的华人政治参与为例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金正昆,孙冰冰.近年来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新特点与新趋势以2016年大选为例的分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7,(2).2万晓宏.当代美国华人的非选举政治参与以2013年全美华人抗议“ABC辱华言论”为例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6,(1).3李爱慧.美国学界对亚裔美国人政治参与的研究述评J.世界民族,2012,(5);陈奕平.当代美国亚裔参政问题分析J.世界历史,2005,(4);Pei-te Lien.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Asian Amer

44、icans:Voting Behavior in Southern California M.Garland Publishing,Inc.:New York&London.4NguyenHuu,An.Social Media and the Online PoliticalEngagement of Immigrants:The Case of the Vietnamese Diaspo-ra in PolandJ.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Migration Review,2022,(11).5Alcides Velasquez,Gretchen Montg

45、omery,Jeffrey AHall.Ethnic Minorities Social Media Political Use:How In-group Identification,Selective Exposure,and Collective EfficacyShape Social Media Political ExpressionJ.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2019,(24).6Wanning Sun.WeChats Potential for Social Activismand Civic Action in t

46、he Chinese Diaspora.December 10,20202021-09-29EB/OL.https:/gjia.georgetown.edu/2020/12/10/wechats-potential-for-social-activism-and-civic-action-in-the-chinese-diaspora/.7Yuanyuan Feng,Mark Tseng-Putterman.Scattered LikeSand:WeChat Warriors in the Trial of Peter LiangJ.AmerasiaJournal,2019,(45).8Bra

47、dy H(1999)Political participation.In:Robinson JP,Shaver PR,Wrightsman LS(eds)C.Measures of Political Atti-tudes,San Diego:Academic Press,p.737.9Leticia Bode.Gateway Political Behaviors:The Fre-quency and Consequences of Low-Cost Political Engagementon Social Media J.Social Media and Society,2017,(1)

48、.10Segesten A.D.,Bossetta M.A Typology of PoliticalParticipation Online:How Citizens used Twitter to Mobilizeduring the 2015 British General Elections J.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2017,(11);Theocharis,Y.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digitally networked participationJ.Social Media&Society,201

49、5,(1).11Matthew D.Luttig and Cathy J.Cohen.How socialmedia helps young people-especially minorities and the poor-get politically engaged N.The Washington Post,2016-09-09.12 Pew Research Center.Chinese in the U.S.Fact Sheet.16责任编辑张振江责任校对陈慧慧2021-04-29 EB/OL.https:/www.pewresearch.org/social-trends/fac

50、t-sheet/asian-americans-chinese-in-the-u-s/.13BradyHenryE,VerbaSidney,SchlozmanKayLehman.Beyond SES:A resource model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J.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95,(2).14庄国土.从移民到选民:1965年以来美国华人社会的发展变化J.世界历史,2004,(2).15 AAVS 2022.Voting Enthusiasm-Q6.August 4,20222022-12-18EB/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