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南宁石西村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实践探索_陈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2569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68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石西村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实践探索_陈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南宁石西村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实践探索_陈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南宁石西村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实践探索_陈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23.3 南方自然资源27金土观察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以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采用生态环保技术措施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土地生态系统的维持、修复与重建,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提供绿色产品和优美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发展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是推动土地综合整治科学发展和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为了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8 年,广西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开展了 3 个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引领全区开展

2、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打造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样板工程。笔者以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石西村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3 个项目之一,以下简称石西村)为例,探讨如何在土地综合整治中融入生态环保理念,实现生产能力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经济可行、社会可接受,最终达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目标。石西村以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融入生态环保的理念,结合景观生态理论,科学合理地采取生态工程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打造绿色生态可持续的生态乡村。一、基本情况石西村地处南宁市区西部,距离石埠街道办事处 4 千米,距市区中心约 15 千米,区域面积约

3、4 平方千米。石西村管辖 3 个自然坡,9 个生产队,现有农户 420 户,人口 1 680 人。耕地面积 92 公顷,其中水田 37.4 公顷、旱地 54.6 公顷;鱼塘 20 公顷。项目实施面积199.272 2 公顷,总投资 1 097.882 9 万元。石西村山多地少,山系较缓,土壤由赤红壤和洪积土构成,农业以种植蔬菜、瓜果为主,是南宁市重要的“菜蓝子”。石西村地理位置优越,有南宁市大学西路、南百高速公路、南宁市绕城高速公路和南坛高速公路组成的交通网络贯穿辖区。北面紧靠金沙湖,自然田园风光秀丽,绿叶成荫,四季飘香,景色宜人。基于石西村的地理特点,项目总体要求在南宁石西村生态型土地综合整

4、治实践探索 陈 嫦南方自然资源2023.328金土观察优化土地结构、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的前提下,采用生态环保的工程技术措施对村域内的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系统综合整治和保护,既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与高效利用,保持农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又要维护农田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二、具体做法(一)开展生态土地平整工程,保护耕地资源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不合理的土地平整工程会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及相关生态过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某些项目大规模采用推土机、铲运机和刮平机等设备进行挖填、平整,这容易造成土壤

5、板结,破坏表土熟化层,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养分循环效益,导致土地退化。生态化的土地平整工程主要体现在表土剥离与回填的工艺上,这种技术确保平整格田的熟土回填率达 100%,重建良好的土壤剖面构造。同时,采取一系列的生态培肥措施,提高土壤肥力,解决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比例失调、地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等问题。石西村为了满足现代化设施农业的需要,主要以小块并大块为主,并进行挖高填低的场地平整,平整出面积较大的土地。该工程将石西村内的木材加工厂搬迁后,把迁移旧址复垦为耕地,恢复土地耕种能力,提高耕地质量。(二)引入新型生态衬砌技术,实现生产生态有机统一石西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整体向东南倾斜,已有灌溉渠

6、道材质大部分为土质。这些灌溉渠道由于年久失修,崩塌、淤积严重,已无法通水。基于此,该项目修建生态型灌溉渠道,满足石西村内“旱改水”地块区域耕地灌溉要求,并辐射灌溉该区域地势较低的地块。灌溉渠道的生态化设计,需要考虑渠道的防渗和生态功能相结合。渠肩护岸设计成缓坡,动物可在水陆两域间来回、迁移,减少渠道内水位高低变化产生的生态冲击。采用浆砌块石工法修建护岸或渠底时,石头的外侧缝隙不填砂浆,营造表面粗糙及多孔质空间环境,石缝间的余水可为昆虫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充分考虑输水效率,采用半混凝土半浆砌块石护岸,在常水位以下用混凝土衬砌,常水位以上用表面不填缝浆砌块石,满足输水效率、防渗和景观生态等多

7、方面需求。在渠道上建造生态池,不硬化底板,池壁采用空心砖护砌,让渠道与农田交融,并留有一定的蓄水量,在干涸期可保持池中有水,供水中生物维持生命。为避免田间的两栖动物或小型哺乳动物不慎掉入渠道无法逃生,沿渠道还纵向设置了动物脱逃斜坡,生物通道与生态池组合布置,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三)构建生态道路路网,保护农田独特景观土地综合整治中农村道路的生态化设计,需要合理处理道路的交通功能、生活功能、景观功能、廊道功能等之间的关联。道路的生活功能和景观功能,主要是侧重于展现道路美学,道路的生态化设计还要满足其廊道功能。农村道路作为居民点、水田、旱地、林地及水域的连接枢纽,是一种跨越景观的人工干扰廊道,改变着

8、其周围原有的景观结构和物流、能流及 2023.3 南方自然资源29金土观察信息流的传输方式。道路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割断了动物行走或觅食的通道,对农村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大,因此,道路的生态化设计要考虑动物的需求,为它们预留安全的通行廊道和栖息空间。石西村采用泥石灌浆碾压处理技术,把碎石、素土、泥浆和草种处理成一个可自然生长植被的坚实结构,实现通行、生境、景观、廊道和减排等基本功能。这种方法采用低碳生态化的设计,减少钢筋、混凝土等建筑耗材的使用,降低碳排放和能源的消耗,维系了生物多样性,改善、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农田独特景观。与主要采用混凝土路或砂砾石路的传统型田间道路相比,这种方法减轻了对自然景观和生

9、态系统的分割、干扰、破坏、退化等负面影响。(四)构建生态净化系统,保护水资源安全农田尾水从田间排至农沟,将带走大量的化肥、农药等残留有害物质,影响农田水质,特别是农田尾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将影响下游河道的水质,对人、动物均有较大影响。石西村农田排放尾水以及居民区的生活污水项目规划“生活污水农田尾水”双净化系统,利用农田产区分布的排水农沟、斗沟及自然坑塘等生态单元,通过人工诱导、自然强化等方法,结合生态沟渠设计、生态净化池设计、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复合体系构建等技术措施,对农田尾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沟渠在线削减及自然塘离线削减。具体来说,先将农田尾水汇入生态沟渠和生态净化池

10、,再在池中种植根系比较发达、长势好、净化能力强的当地常见净化水生植物,选择砾石和底泥相结合的基质布置净化池,最后污染物质通过生态沟渠和生态净化池中基质的吸附、水生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转化,浓度降低,农田尾水得到净化,保护了石西村灌溉用水和下游水资源安全。(五)构建应急通道网络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针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程对农田生境的分割影响以及使生物多样性受损等问题,笔者对石西村的农田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根据动物种类、生境需求、迁徙习惯等调查结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构建应急通道网络系统。在灌溉渠道布设生物池和生物通道,在生态排水沟沿线设置浆砌石生物通道,在道路放置生态涵管,保证生物生境的贯通;田

11、间道路采用泥结石路面,路面自然撒草籽,保证生物的栖息和通行等。建立由大斑块核心区、廊道、缓冲区及必要的小斑块和生态恢复区组成的应急通道网络系统,连接破碎化生境,促进农田斑块间物质、能量和基因交流,有效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三、主要成效(一)助推新农村建设石西村合理布局“生态景观”,统一规划居民点的垃圾分类处理池、农田废弃物收集池、生活污水排放和处理、路灯铺设、房前屋后美化、绿化等工程。石西村将土地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相结合,遵循“因地制宜、生态整治、和谐修景”的原则,形成了集自然保护、农耕保护、农田景观于一体的生态景观网络系统,打造宜居、宜业、宜养的美丽乡村。(二)改善生态环境通过

12、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石西村建设南方自然资源2023.330金土观察沟渠 12 532.99 米。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沟渠的重新布置,健全了农田的灌排系统,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得到加强。恢复灌溉面积15.65 公顷,改善灌溉面积 28.69 公顷,新增灌溉面积 3.869 7 公顷,防洪排涝标准提高到10 年一遇,改善和新增农田防涝面积 33.514 6公顷,解决了石西村多年来原有灌排渠严重淤积,一遇大雨便淹渍两侧农田的问题。生物应急通道网络系统的构建提高了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农田尾水生态净化系统的构建大幅度降低农田尾水和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含量,有效保护了下游水资源的安全。项目建成稳定投产后

13、,石西村生态功能提升,土地侵蚀能力降低,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拓展了生物多样化生存空间。(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石西村开展生态土地平整 33.514 6公顷,田块归并格田化,耕作层回填区土地平整1.627 4公顷,拆除木材加工厂复耕 4.945 7 公顷,恢复了土地耕种能力,提高了农作物产出率。石西村原有耕地年增效益约 43 万元,复垦恢复的耕地年收益将增加约 40 万元,耕地质量提高了1 个等别。建设道路 6 185.76 米,改善和新增机耕面积 40.087 7 公顷,石西村田间道路通达率在 90%以上,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旧沟、渠、零星荒草地等也得到了开发利用,提高了原有低产田的质量,增加

14、了种植业的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作物结构调整。该项目既改善了农民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又确保了作物产量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增强农业后劲,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均年增收额 11 537 元/(年人),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四、思考与建议(一)注重构建生态化建设目标要注重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有效寻找土地综合整治建设与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在项目实施前,应通过生态现状调查和生物多样性调查与分析,构建生态化建设目标。采取生态工程技术进行综合整治,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全覆盖生态化设计,实现“三生”统一,既要满足区内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要践行生态理

15、念,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耕地资源,维护农田生态系统平衡。(二)结合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项目规划时要结合村落重点产业建设,优化农业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落实引进土地流转企业,改变不当的土地生产耕作模式,形成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石西村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的模式,达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三)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参与度通过发传单、拉横幅和广播等方式,加强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舆论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切实提高群众参与项目选点、规划设计、实施建设、项目验收和成果维护等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收益权。应特别注重加大项目前期宣传工作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力求项目在满足生态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减少实施阶段的设计变更。(作者单位:南宁市土地开垦整理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