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传统绞缬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_潘早霞.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194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绞缬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_潘早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统绞缬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_潘早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统绞缬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_潘早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6月第3期绞缬又称“撮缬”和“扎缬”,是一种依据防染显花原理,借助相关工具使布帛等材料在扎、缚、缀、叠等技法的作用下形成防染区域,然后经过染、拆、洗、晾等步骤制成晕色花纹的传统手工染色技术1-4。绞缬最初起源于何时,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据文献记载及相关出土文物显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模仿动植物等自然形态为主的绞缬纹样已被广泛应用在服饰品上。到了隋唐时期,经济繁荣、文化鼎盛促使绞缬纹样造型变得更加丰富,色彩也由单色逐渐演变成多色,工艺发展相当成熟。进入宋元时代后,人们开始崇尚朴素简约之风,绞缬纹样的整体风格也因此变得素雅、大方。明清时期,在染织技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几何形绞缬纹样日益

2、盛行。当代,绞缬又被称为“扎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近年来,绞缬在时尚设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专家学者围绕其展开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侧重点各不相同。余强1通过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对绞缬工艺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谢玉婷等2从设计诉求视角探索了绞缬工艺中蕴含的和谐理念,张博3、林怡4分析了绞缬工艺的图像特征及绞缬面料立体化设计的方法,张姣健5则将绞缬工艺与羊毛毡结合增强绞缬应用的可能性,但对其纹样构成的主体与创新表达方式的研究还不够丰富。鉴于此,本文将传统绞缬纹样与现代时装设计相结合,在全面挖掘传统绞缬纹样之艺术特色与价值属性的前提下,基于现代设计理念多视角探讨二者融合的发展空间,为绞缬工艺

3、的传承发展与现代服装的创新设计提供更为丰富的思路与途径。1传统绞缬纹样美感解析绞缬工艺以最简单的工具、最稚拙的手法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美丽,艺术风格个性而鲜明,且体验性强,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流传性。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及人们对绞缬技艺的精湛把握,一批又一批极具艺术美感与文化价值的绞缬作品被不断地创造出来,为绞缬纹样研究提供了宝贵财富和重要依据。1.1妙趣天成的形传统绞缬以点、线、面作为重要造型要素,通过创作者多样化的排列组合,形成形态各异的纹样图案。其创作过程受面料质地、染料浓度、手扎松紧及染色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与偶然性,即每一幅绞缬作品都有自身特殊的晕染效果,错杂融浑,妙趣天成。

4、绞缬纹样之形按造型特征的不同可分为3类:一是写实形,如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朵花纹缬罗6,通过织物折叠和针线的配合形成大型花朵的形态,图案圆润饱满、晕染烂漫,符合唐代人崇尚雍容华贵的审美观及情趣化的生活状态;二是几何形,如南北朝时期比较经典的“鹿胎缬”3就是利用绑扎法形成的菱形状圈纹,通过简练、理性的表达方式赋予传统绞缬古朴典雅、自然大方的风格特征;三是写意形,如唐代出土的蓝地白花绞缬绢7-9,通过不拘收稿日期:2022-12-20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2SJYB1067)作者简介:潘早霞(1981),女,江苏连云港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

5、服装与服饰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传统绞缬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潘早霞(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时尚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宜兴214206)摘要:为使传统绞缬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文章以传统绞缬纹样为研究对象,从纹样的造型、色彩、质地、技艺、寓意等方面展开分析,深挖其艺术特色。同时结合时代审美与文化价值,在保留绞缬艺术特色的前提下,以案例分析解读的方式,分别从工具材料、纹样语义、色彩搭配、工艺技术等角度对传统绞缬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路径进行归纳。研究表明,将传统绞缬纹样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使绞缬装饰设计在人文意识的介入下建立起新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模式,既丰富了传统手工

6、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表达形式,又为现代服装的创新设计提供灵感来源与设计思路。关键词:绞缬;传统纹样;现代服装;创新应用Doi:10.3969/j.issn.2095-0101.2023.03.012中图分类号:TS9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23)03-0038-05分析与探讨382023年6月第3期一格的缝扎技法形成不规则、散点状晕化纹样,犹如浮云自由浪漫、引人遐思。1.2自然和谐的色绞缬是民间工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其形色变化自然天成、美妙和谐,绝非笔墨所能随意画就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自然环境和物质文化的影响,绞缬之色也不尽相同,或清雅脱俗或绚丽斑斓,体现了不

7、同时代手工艺人对于美的理解与追求的差异。绞缬的色系非常丰富,有红、黄、绿、蓝、紫、褐、黑色系等,其中红、黄、褐色系使用最多,有着明显的古代人“崇红尚黄”的特点,也是其与当时社会文化紧密结合的一种重要体现9-10。在配色方面,根据内容、对象及用途的不同,绞缬多以同种色和类似色两种搭配形式呈现,色调柔和,对比含蓄。在染色过程中,绞缬可以通过改变染液浓度、变换染色技法而获得几种甚至几十种深浅浓淡不一的色彩效果,层次丰富且生动微妙,给人以愉悦舒适的艺术感受。1.3天然朴拙的质绞缬天然朴拙的质感依赖面料、染料及工具的合理选用而实现。面料是绞缬创作的重要载体,传统绞缬作品主要由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面料

8、染制而成,柔软亲肤。另外,在同种染色条件下,不同材质、结构的天然面料会因染色性能的差异而产生变幻莫测的渗透奇趣,呈现不同性状的花纹图案,自然随性、朴素而有拙味。染料是绞缬之美呈现的条件保障,古代绞缬所用的染料主要从各类植物中提取色素沉淀而成,既不会破坏环境,也不会伤害人体,具有一种田园诗意的生态之美及无毒无害的健康之美,古今中外备受人们的追捧。在工具选用上,绞缬工艺是“器用无多而形色备”,只需一针一线,按照一定的规律,运用不同的技法,便可做出别具一格的图案花纹,蕴含着劳动者的淳朴之美11。1.4独具匠心的艺绞缬工艺历经千年沉淀,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技法体系。图1(a)是甘肃毕家滩古墓出土的后经中

9、国丝绸博物馆修复的文物前秦紫缬襦12,紫色丝绸面料上撮起“伞”状尖突后用线绑扎,而后染色形成“点粒”状白色菱形圈纹,以简单工艺带给人意料之中出乎其外的创造体验之美。图1(b)是新疆扎滚鲁克墓葬出土文物南北朝时期绞缬菱网纹毛布残片13,将缝与扎相结合,以针代笔进一步丰富了绞缬的工艺形态及纹样表现力。隋唐时期,绞缬工艺形态变得绚丽多彩,除绑扎、缝扎等技法外,还出现了打结、晕繝、板缔等新技法。旧唐书懿宗本纪关于绞缬工艺有记载:“叠布渍水,纽之向日,谓之拔晕。”这里的“拔晕”指的应是打结法的花样13-14。新疆阿斯塔纳古墓出土文物条纹染缬绮3,呈现出红、白、黄、绿相间的彩条状,变幻迷离、晕染烂漫,被认

10、为是唐代绞缬晕繝的成熟代表。图1绞缬纹样工艺之美1.5吉祥美好的意“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尤其是民间工艺美术的一大特色15。这种文化在绞缬艺术中也得到了充分表现,不同的绞缬图案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以及美好事物带给人们的心理满足感。如大理白族绞缬中常常出现葫芦纹、蝴蝶纹等自然题材的纹样,其中葫芦纹象征着兴旺与繁荣,蝴蝶纹象征着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及美好忠贞的爱情16;湘西绞缬的喜字纹、凤纹、蝙蝠纹等则象征着喜事多多;新疆绞缬受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常以植物的花、枝、叶、果作为纹样的表现内容,巴旦木纹就是其中的代表纹

11、样之一,蕴含着吉祥、幸福、尊贵等美好寓意17。由此可见,绞缬艺术已融入到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及各种民俗活动中,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与精神情趣18。2 传统绞缬纹样应用于现代服装中的价值意蕴2.1符合人们返璞归真的价值追求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幅提升让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提高,并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跨越。但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也引发了普遍化的焦虑情绪和抑郁心理19。可见,现代化技术手段带来的程式化物质载体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渴望的最本真、最质朴的情感需求。绞缬纹样是中华上千年文明史积累下来的瑰宝,凝结了民间工艺美术的精华,充满着浓郁的古朴气息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将其融入到现代服

12、装设计中,使服装拥有审美和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具有生活属性和文化内涵,符合人们返璞归真的价值追求。2.2顺应人们个性化的消费潮流非物质创意时代,人们对服装的需求不再停留于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性能,而是更加期望以独特设计与情绪渲染来彰显对自我的关注,即注重通过消费获得个性满足20。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推陈出(b)南北朝绞缬菱网纹毛布残片(a)前秦紫缬襦分析与探讨392023年6月第3期新与数码印花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促进服装图案设计向多样化和时尚化发展的同时,却暴露出流行淡化个性的弊端。服装图案设计亟需在紧跟时代潮流的基础上,创新融入特色文化元素,以满足当下社会文化物态化及符号化的设计需求。绞缬纹样是历

13、经千年递嬗而形成的传统图案,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与文化魅力,将其和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有助于设计出个性鲜明的服装产品,以顺应人们个性化的消费潮流。2.3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绞缬纹样的形成是物质的造物法则与非物质的精神世界之间的有机结合,在物质载体背后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内容。在创作绞缬作品时,手工艺人将历史积淀的文化精华与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凝结其中,创造出无数鲜活生动的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的艺术形象,其文化内容既有诗情画意的情调,又有赏物抒怀的惬意;既有修身养性的情愫,又有厚德载物的寄托;既有氤氲幻化之美的陶醉,又有海纳百川的情怀,充分反映出绞缬文化的精神气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

14、用绞缬纹样元素,不仅可以增添服装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满足现代人对于精神关怀和文化指代的内在需求。3 传统绞缬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3.1工具材料的延展工艺技术的进步和设计思维的变迁推动了绞缬工具材料的内涵深化与外延扩展。一方面,防染工具的延展进一步丰富了绞缬纹样的外观形式。如将PVC管与绞缬的针缝法相结合,利用聚氯乙烯良好的水密性和缝线扎结的共同作用,可以创作出极富现代抽象艺术特质的绞缬作品,打造先锋、前卫的视觉风格。另一方面,承染材料物理属性带来的表面特征和空间体量的丰富多变为绞缬的多元装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除了棉、麻、丝、毛等表面平滑的天然机织面料外,组织结构丰富的针织面料及新型再

15、生材料为改变绞缬传统外观肌理效果提供了新路径。图2(a)21为Nicole Miller 2021早春针织毛衫通过双反面、罗纹等基本组织结构与绞花、阿兰花、桂花等花式组织结构的巧妙排列组合,构造出形态丰富的抽象化肌理表面,赋予绞缬纹样交替有序,错落起伏的视觉效果。图2(b)22为Iris van Herpen 2021春夏高定礼服以再生褶皱材料立体化的空间形塑和模特体态的生动演绎,营造出海浪般波澜起伏的广阔场景和诗意般泼墨山水的空间意境,实现了绞缬肌理由平面向立体的维度转化,同时强化了观者在触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上的复杂性认知,进而引发其心灵触动和情感共鸣。(a)花式组织针织面料(b)再生褶皱

16、材料图2承染材料创新3.2纹样语义的异变基于美化润饰、祈福求吉的物质与精神诉求,传统绞缬纹样的装饰形式与寓意内容高度统一,强调将意赋形,以形显意,形意相生。在构图布局上,常以对称式和连续式的静态平面装饰结构来呈现具有韵律感、秩序感的典雅规范之美。与当下年轻人所追捧的多元多义甚至无义的图纹造型及注重个性化、情绪化与实验性的装饰形式存在差异。需要通过人本意识的介入与主观意识的强化,使其内容与形式的装饰统一逐渐趋于分离,并以融入个性意识的审美表达为重点创造出新的装饰结构。如借助杂志、手机、网络等载体将不同种类文化形态、视觉风格的图纹题材融入到绞缬纹样设计中,使其伴随着题材变化的冲击呈现出多重释义并置

17、、混杂甚至矛盾冲突的创意视觉外观。亦或是通过非理性、无序化的设计语言使绞缬装饰外观发生变形与异化,以突出个性情绪的表达与装饰语义的解构,进而刺激受众的视觉趣味与探知心理。绞缬纹样语义的异变见图323,这是MarquesAlmeida 2022春夏系列单品,设计师通过随机混染的手法打破了绞缬纹样传统意义上的形态、架构,使单位元素以错落、凌乱的视觉形式散落游离在服装表面,形成既具稚拙之趣又有新锐之感的全新装饰形象,与抽穗的衣摆、不规则的裁剪及不对称的口袋共同演绎无义性的时装装饰风格。图3纹样语义异变3.3色彩搭配的突破色彩是绞缬艺术中极具表现力和感情化的构成分析与探讨402023年6月第3期要素,

18、具有在瞬间唤醒视觉注意和感情认同的效果。传统绞缬色彩自然柔和、愉悦舒适,将其应用在现代时装设计中,不仅能赋予服装独特美感和文化内涵,同时还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但时至今日,绞缬色彩搭配仍以蓝、白两色为主,无法满足时装个性化与多样化的设计需求。因此,需要结合流行色彩和形式美法则对传统绞缬之色进行再造,力图通过人文精神的深入来弱化传统的固态审美思维,使其呈现出更具时尚感且更易被大众接受认可的配色效果。图4(a)24是绞缬色彩创新搭配,是Ralph Russo品牌2020春夏系列作品。设计师以柔和的少女色刷新绞缬工艺的调色板,带来全新的冰淇淋粉蜡色主题,色彩丰富、淡雅温柔、纯净浪漫是这一主题的鲜明特

19、征,相互交融的色彩搭配璀璨华丽的丝绸与摇曳生姿的羽毛,营造出如同置身云端般的梦幻氛围,既赋予了绞缬纹样崭新的视觉美感,又展现了现代女性高贵典雅的气质。图4(b)25为李宁2020“沙漠戈壁”系列产品之一,设计师从品牌着眼“自然”的理念出发,将经久传承的绞缬工艺与品牌的运动基因相融合,打破绞缬惯识的“蓝白印记”,以全新的墨色组合营造出无序、随意、不稳定的装饰情绪,充分展现出绞缬纹样的视觉动感特质,与品牌的内涵及风格相契合。(a)冰淇淋色组合(b)墨色组合图4色彩搭配创新3.4工艺技术的糅合传统绞缬工艺生产流程长,染色时间久,生产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应用发展。现代纺织印染技

20、术的不断进步及3D打印、激光雕刻等高科技的快速发展,让绞缬工艺简化与普及的同时,也为其在时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工艺技术的多重性对绞缬纹样的装饰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以不同绞缬技法的相互交替或叠加使用营造个性有趣的视觉形象。例如,图5(a)26为Altuzarra 2022秋冬针织时装,其通过捆扎法、缝扎法、工具法等绞缬技法的糅合使用,形成点、线、面装饰游移的叠加、并置和交错,创造出极具实验趣味和丰富层次变化的装饰效果,赋予绞缬有别于传统审美意识的个性指向。其次,以多种工艺组合发展演变出新的设计形式与外观。绞缬工艺与3D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组合的效果见图5(b)27,设

21、计师Iris vanHerpen借助3D打印技术与传统绞缬工艺重塑经典条纹,创造出加倍柔和且更具时尚感的条纹印花材料,并以此为载体让激光切割技术与传统高定工艺在具有蝴蝶般骨架结构的礼服上交互,营造出轻盈幻化、渐次流淌的撮晕效果。整件服装通过绞缬肌理由静止向动态的空间演变,形成虚实结合、凹凸有致的独特装饰外观,极大地增强了时装的人文性与艺术风情,实现了传统手工艺和现代高科技的融合共生,进一步拓展了时装设计的边界。(a)绞缬技法糅合(b)不同工艺糅合图5工艺技术糅合4结语传统绞缬纹样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艺术美感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聚焦在这一蕴含着手工魅力的独

22、特纹样上,以设计视角对其审美特征、应用价值进行解读,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传统绞缬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创新应用的具体路径,既为现代服装的装饰创新注入更多的设计灵感与创作动力,使其更具原创视觉特征和文化个性蕴涵,又为传统民族手工艺的发展性传承提供落脚点,推动其走向更加丰富多样、更具艺术表现深度的未来。参考文献1余强.承续与变迁西南传统染缬工艺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2谢玉婷,蒋彦,刘胜.和谐理念下的绞缬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2(17):57-59.3张博.中国传统绞缬工艺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8.4林怡.基于绞缬工艺的面料立体化设计及应用研究D.

23、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7.5张姣健.绞缬与羊毛毡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工艺组合应用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5.6郑巨欣.中国传统纺织品印花研究D.上海:东分析与探讨412023年6月第3期华大学,20087刘素琼,梁惠娥,顾鸣,等.唐代唐三彩纹样与绞缬纹样比较研究J.丝绸,2012,49(2):56-58.8赵丰.敦煌丝绸艺术全集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9黄元庆.服装色彩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10刘素琼,高卫东,梁惠娥.以我国遗存绞缬物为对象的传统扎染技艺研究J.纺织学报,2014(10):100-104.11余涛.争艳斗彩话绞缬J.丝绸,1990(10):51-

24、53.12新浪网.成都博物馆“云想衣裳丝绸之路服饰文化特展”EB/OL.(2022-01-22).http:/ 意必吉祥谈景德镇传统陶瓷装饰中的吉祥寓意J.艺术评论,2012(1):115-118.16金少萍.白族扎染从传统到现代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17王敏.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装饰艺术中的巴旦木纹样研究J.艺术百家,2016,32(2):218-220.18周雯.传统绞缬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2019张义芳.染织艺术中传统图案元素的创新融入J.印染,2022,48(3):81-82.20高星,邢颖.非物质视域下现代珠绣装饰设计语言解读J.丝绸,2020,57(4):107-111.21蝶讯网.Nicole Miller 2021早春女装发布会EB/OL.(2020-07-22).https:/www.diction- van Herpen 2021春夏高定秀EB/OL.(2021-02-12).http:/ 2022春夏系列EB/OL.(2022-06-15).http:/ Russo品牌2020春夏系列EB/OL.(2021-03-24).https:/ 2022秋冬系列EB/OL.(2022-03-20).http:/ van Herpen 2019春夏高定系列EB/OL.(2019-01-24).htt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