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_田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1538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_田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_田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_田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社会保障100就业与保障2023.2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文/田梦 谭慧淋 刘美丽 谭丹丹 叶河君摘要:我国虽然拥有较为完善的关于劳动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且在农民工落户、住宿、保险等社会待遇方面逐年改善,但农民工劳动权益仍无法得到较好的保障。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影响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因素较多。为切实做好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工作,必须从改变农民工自身观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多方面入手,实现既定措施的落实。关键词:农民工权益保障;法律制度;法律意识一、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现状目前,中国劳动力总体上供过于求,处于过剩状态,在建筑业方面显得尤为严重,这与外出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息息相关。

2、据 2020 年统计,2019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 29077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占60%。从输入情况来看,东部地区输入农民工最多,高达 10410 万人。近年来,西部地区输出农民工人数日渐增加,输出地最高的省份为四川省、安徽省和湖南省,绝大部分流入东部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由于劳动力严重过剩,相应的劳动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农民工会选择保住自身工作机会而非积极地争取合法权益,导致部分用人单位肆无忌惮地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首先,大多数农民工身心与安全没有得到良好的保障。例如:用人单位肆意延长工时、剥夺劳动者的节假日。据调查显示,农民工日从业时间超过 8 小时的占 4

3、0.8%,周从业时间超过 44 小时的农民工占 85.4%。由此可知,用人单位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充分保障农民工的休息休假权益。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保护措施不够,且存在强令劳动者违章作业的现象,甚至存在安全帽、高空作业的安全绳等保护措施不完善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其次,农民工就业待遇与权利受到歧视。据调查,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偏低。2020 年农民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仅为 38%1,当发生矛盾纠纷时,他们没有任何的劳动保障。即使有些农民工签订了合同,但由于自身法律知识的缺失,大多数劳动合同不合乎法律规定。除此之外,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也是比较严重,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工

4、人索要工资的场面频频上演。从司法部发布的 2019年度“法律援助服务农民工十大典型案例”之中,可以了解到农民工权益被侵犯的严重性。据有关部门统计,2020 年被拖欠农民工人均被拖欠工资为 9511 元,比上年增加 1392 元。最后,农民工参保率普遍较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虽已逐步完善,但相关法律、政策及保障体系仍存在诸多缺陷,农民工的权益还是无法得到根本的保障。2019 年 3月份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戴秀英就提出我国农民工有 28000 万人,但“五险一金”参保率不足 20%。而到 2020 年,除了工伤保险达到 26.2%,其余的仍不足 20%。总体来看

5、,农民工的参保率不高,很多农民工仍没有意识到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性。二、影响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因素(一)自身方面1.生活环境使然。农民工不同于其他工人的一个方面就是他们出生于农村贫困地区或经济不发达地区,相较于城市地区或经济活跃地区,农村贫困地区生产力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有些农村地区的农业基础薄弱,而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低,若加上家庭成员患大病,刚脱贫的农户又会返贫。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有劳动力的人在面临这种十分不牢固的家庭经济状况时,不得不选择到有经济活力的地区,凭借自己的力气换取比在家里劳动多一点的报酬。由于经济是根本原因,所以劳动力总是会被较高的报酬所吸引。2.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6、首先,由于地区差异所导致的资源分配差异巨大,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即使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他们对相关保护其自身劳动权益的法律知识也缺乏了解,法律意识淡薄。首先,当他们的权益受侵害时,无法及时用法律途径和相关政策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大多数农民工遇到权益受到侵犯时会束手无策,多数会采取私立救济,如围堵开发商。其次,他们自身的传统思想根深基金项目:2021 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研究项目“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及对策”(S202111534079)。101就业与保障 2023.2蒂固,大多数农民工遇到权益受到侵犯时不愿意采取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二)法律制度不完善1.保障农民工权益的立法并不完善

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条规定的劳动者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在现实中农民工无法实现。农民工作为劳动者理应享有维护自己权益的权利,但依照目前的情形来看,他们不但没有享受其权利反而被限制行使其应当享有的权利。除此之外,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相关立法也不够全面,其概念界定和适用范围的界定不明确,会因为户籍、地域、身份等受到较大程度的歧视。同时,我国法律没有明确法院受理案件中有关就业歧视这一诉由,而且与之相关基于就业歧视引发劳动争议的法律法规及程序性规范相对薄弱。2.执法层面的监管力度和处罚强度不够。据统计,我国当前的劳动保障监察员仅有 2.4 万人左右,他们往往将时间耗费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上,很难有时间监

8、督管理内部。即使相关监察部门派人到工地监察时,有些企业会将差的一面进行隐藏,将合法的一面呈现给相关部门。就全国劳动力市场而言,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是用人单位在不签订任何合同的情况下进行私招,由于没有任何的合法合同且自身对法律知识了解的不多等原因,农民工遇到不当侵害时不敢发声,其维权困难且渠道单一。而部分相关监管部门相互推脱责任、逃避对企业的监管,如此监管不到位而导致企业欠农民工的工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3.我国当前二元户籍制度的影响。刘应杰博士指出,我们国家通过户籍制度管理,将整个社会一分为二:农村人和城市人,分别具有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且不能随意转换2。这种户籍制度让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市人一样的

9、社会保障。据调查显示,33%的农民工在城市中由于法律制度的缺陷而随时被企业和用人单位解雇,而在 33%之中有四分之三的农民工失业时间达半年之久。与此同时,农民工因为没有任何的保障,在失业后,大部分是依靠亲友老乡及自己积攒多年的钱来维持生活,还有一部分人由于无法继续在城市生存下去而回老家种田,没有田地的则一直处于失业状态。农民工缺乏地方的政策保障,使他们自身及家庭面临重重的压力。据调查显示,农民工在生病以后,59%的人不会选择将钱花在治病上面,即使有农民工选择花钱看病,也不愿意花大量的钱在治病上面,这就导致了他们的病无法得到根治,从而影响之后的工作与生活。农民工在这方面的人均支出仅为 885.4

10、6 元,而他们所劳动的单位为其看病的支出仅为人均 72.3 元3。这就致使他们患了病而无法得到及时医治,于是,小病不断积累,终究成了大病,甚至最终因为不能及时就诊而丧失劳动力。另外,这种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面临严重的不平等对待。2022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了“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其中就提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首先,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其次,取消了部分城市落户限制,放宽落户条件,完善了户籍管理服务。尽管这一项改革相比较之前具有很大进步,但目前为止还只是处于试行阶段。除此之外,实行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仍有限制。依照我国法律规定

11、,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且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不包括住院就医的地方),但农民工大多是散工,其工作地并不固定且很少能连续居住一年以上。4.对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援助不完善。比如:国家支持力度小,社会关注度不高导致经费紧张。目前,我国已有相关的法律援助政策,但相关机构对农民工的司法援助实践并不全面,即使有大批的法律专业人才,可愿意进行法律援助的人极少。那些愿意进行法律援助的人才大部分是想提升自己的法律经验,他们本身的法律专业性并不高。大部分一二线城市法律援助制度较为完善,但在县级以下地区进行法律援助覆盖范围并不广泛。并且,由于法律援助及诉讼程序的繁琐,很多农民工在选择法律援助后参与度较低

12、,且大部分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不强。(三)社会管理不到位1.舆论引导与宣传的作用发力不足。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宣传不足,导致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差。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本身学历并不高,没有良好的途径和时间去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各级政府只能依靠宣传,潜移默化地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同时,国家对农民工这一角色的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在现有的新媒体平台上,更多的是将农民工定义为令人同情的“讨薪者”,或者贴上“吃苦耐劳”“朴实节俭”的标签,让大众对农民工的形象产生刻板影响,而忽略了对农民工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是推动中国经济

13、发展的重要群体,在社会上没有形成尊重、爱护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再者,劳动监察部门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劳动保障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国家对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相关政府部门并未把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放到应有的位置,造成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而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宣传不足,也造成了劳动者对劳动监察部门的了解不足。2.企业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强。农民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权益保障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不了企业的责任。首先,企业内部对农民工的轻视与忽略。由于农民工接受的教育少,许多企业只是将他们当做纯劳动力社会保障102就业与

14、保障2023.2使用,并不会对他们进行相关劳动和职业培训。其次,企业本身具有盈利性质。大多数企业都将实现自己和个人利益当做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他们给农民工的工资待遇不会很高,甚至克扣工资和拖欠工资。除此之外,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也相对较低,企业利用农民工知识水平低而不与农民工签订应有的相关合同,使得农民工在权益受到损害时无法获得相应的保障,往往成为被欺压的一方。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对农民工少缴甚至不缴社保费,从而使农民工权益受到严重的损害。3.地方政府协调不到位。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城务工,农民工人数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侵犯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案件也日益增多。

15、为预防和解决侵犯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特别是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但是,务工人员工资支付保证金主要用于预防建筑企业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时垫付基金备用,对于其他领域,地方政府的协调力度并不强。另外,当前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员仅有 2.4 万人,监察人员与从业人员比例大约为 1 25000,有些地方甚至高达 1 300000,面对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案件日渐增多,目前的劳动监察力量完全不能满足日渐增长的劳动纠纷案件。三、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应对策略(一)改变农民工自身观念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首先,农民工需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

16、,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其次,农民工需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注重自身能力培养。2.学法懂法,主动咨询,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农民工在外出务工前应当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跟务工相关的法律知识,在自身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积极通过各种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1.建议出台有关农民工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在农民工权益保障中,针对法律法规的不明确,应当完善其中的制度。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本身知识方面都缺少,所以,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法规,以便更好地保障他们的权益。2.改革现行补助制度,贯彻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将人们划分为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这种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17、给流入城镇工作的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麻烦,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下已成为推进我国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阻碍,因此必须贯彻落实户籍制度的改革。3.解决劳动仲裁处理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应该将农民工作为重点对象给予“绿色通道”,尽量降低维权成本,缩短维权周期。(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通过立法降低农民工缴纳的保险费,简化缴纳保险的手续。由于农民工工资低,对一些特别困难的农民工必要时可以免去他们的保险费以降低他们的负担,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使其到达一定年龄后可以无条件领取养老保险金。2.成立对农民工专门的法律援助部门。大部分农民工仅仅以微薄的工资来维持生计,因工资拖欠等问题导致生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法

18、律援助是能够以一己之力来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只要农民工伸手,法律援助必将尽力。将劳动监察部门从政府管理分离出来,保障其独立性,分类职工属性,简化监察程序,使其更好地行使自身的权利并让监察机构负责监督计算、支付工资和社会保障津贴及监督产业关系,同时提供调解和仲裁服务,合三为一。(四)建立全方位的保护途径1.建立农民工专门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定期对农民工进行心理调查与指导,及时了解其心理负担。2.通过网络媒体渠道增强农民工的荣誉感和幸福感。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人们通过网络世界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农民工的辛苦及他们对社会的付出,才成就出更美更好的中国。大部分农民工从事基层工作,通过网络媒体渠道可以增强农

19、民工的荣誉感和幸福感。3.加强对农民工的知识教育培训,增强其维权意识。农民工大多出身于农村,知识水平低,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签订合同协议的重要性,并在培训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维权意识。4.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深度挖掘并公开用人单位规避义务、拖欠报酬的情况,并给予警示。近年来,拖欠农民工报酬情况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死亡伤害,对故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恶劣情况,可以充分利用抖音、电视台等现代媒体手段予以曝光,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作者单位:湖南警察学院)参考文献张艳华.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工会效应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经验验证 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2(3):85-99.胡世文,梁伟军.实现体面劳动:非正规就业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理论审视与推进路径 J.学习与实践,2021(8):117-124.赵志花.新形势下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15):110-112.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