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诗经》的婚恋阐释与汉代儒学的重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656646 上传时间:2024-07-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的婚恋阐释与汉代儒学的重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诗经》的婚恋阐释与汉代儒学的重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诗经》的婚恋阐释与汉代儒学的重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第 卷 第 期 诗经的婚恋阐释与汉代儒学的重建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作者简介:邓静()女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 :.邓 静(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摘 要:爱情婚恋诗是诗经的一大主题但在经学阐释的影响下成为儒家精神载体 汉代儒士以经释诗发挥诗歌的讽谏功能进行“刺时”儒学逐渐回归政治中心儒生可借用灾异祥瑞达到对天子权力制约的目的 进入“天变不足畏”的宋代欧阳修、朱熹开始辩证看待诗经中的爱情诗将其纳入义理范围把大多的婚恋视作“淫奔”从“刺时”到“刺奔”的转变表明随着皇权的巩固加深对经典的阐释逐渐丧失其对天子的制约作用道德枷锁指向下层民众儒生们日渐丧失先秦儒家

2、的人文关怀精神 以上婚恋诗主题阐释的演变反映了思想的演变也是儒学精神的变迁关键词:诗经爱情婚恋儒家思想演变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诗经的“风雅”精神对后世文学产生重大影响但主要存在于创作观念的层面 其在中国古代不但是以文学作品而存在更是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诗经的阐释史反映了社会思想、观念的演变 申洁玲指出诗经的经学阐释是以比兴维持经学阐释的稳定性宋代诗经阐释体系向文学转型对诗序的反对得之于文学的发展和经学沉寂但其旨在立不在破 刘立志认为汉代儒学规范的确立和强化、政治至上原则在诗经阐释中不断凸显从政治、学术环境变化的角度阐发汉代诗经学的特征 刘

3、毓庆从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之间的交叉联系研究诗经的传承并指出汉代诗经学阐释是由语言学向经学的转变而宋儒强调独立品味诗经代表诗经由经转向文学的开端 刘展宋代诗经学对诗经爱情诗的诗学阐释研究提出宋代诗经学家对诗经爱情诗看作“淫诗”本质上仍为经学的解读但其看到了情诗丰富的情感内涵这对于打破僵化的经学阐释对于促进诗经的文学解读进程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诗经作为“经”在思想史上的发展演变做出了贡献 但应该注意到以上研究只是概述经学向文学的转变对于儒学精神的变迁表述不够系统这体现在对婚恋诗主题阐释的演变上 先秦儒学的精神品格进入汉代以后丧失一部分独立性这是基于儒家进入政治权力中心的需

4、要 但道统仍然对政统有一定的约束能力因此汉儒间接依靠灾害祥瑞的感应来获得君主的认可获得与皇权协调的可能 汉儒对于婚恋诗的阐释比附经义“刺时”将目光向上告诫君主施行仁义这是对先秦儒学品格的保留 儒学发展到宋代其对婚恋诗的阐释指向个人行为“刺奔”的主题阐释将目光转移到下层民众不再对君主进行批判皇权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宋代儒学也丧失先秦儒学的浓烈的人文关怀儒学精神开始转变“刺时”与“刺奔”:诗无达诂民歌是诗的主要内容国风尤其如此 作为民间朴素情感的表达婚恋无疑是诗中至为重要的内容 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诗经婚恋本旨在经学家那里极少呈现而被附加“刺时”与“刺奔”的道德伦理 在周南桃夭召南摽有梅静女桑中氓

5、几篇关于婚恋作品的经义阐发中政治伦理障蔽婚恋原生面貌的现象极为显见 经义的阐发南音的美颂例外风诗中婚恋则被固化为“刺”的主题尽管刺的对象或有不同“刺”是经汉代以来诗经阐释的重要内容或讥刺时政或讽具体人事但其“刺”的主张极少发生改变 就这几篇作品而言除周南桃夭 及召南摽有梅旨归颂美其余作品历来以讥刺为其阐释主题仅在于“刺”的对象或有区别.刺时邶风静女毛序道:“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汉代学者秉持“美刺”的原则认为是一首讽刺卫君无道和夫人无德的诗歌汉儒此说也在劝诫君主要施行仁义和礼乐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家的治理也有利于形成良好淳朴的社会风俗 郑笺、孔疏不出其范囿从此说者尚有如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

6、“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朱鹤龄诗经通义“当时男女皆为淫佚之行故曰刺时”等桑中主题被毛诗序解读为“刺奔”这也成为汉唐以来的主流观点 毛序载:“桑中刺奔也 卫之宫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汉儒认为卫地因遗留下的殷商旧俗之故宫廷和社会中出现贵族违背伦理、男女私混的现象造成社会混乱因此认为桑中这首诗是讽刺当时的世族和社会以此来警戒后世 其后宋蔡卞毛诗名物解:“桑中之淫乱期于幽远而志在乎依所蔽者也故言唐”范处义诗补传:“公室至男女相奔一时风俗可想而见桑中所刺乃专指世族在位者相窃妻妾期于幽远之地共为淫僻之行”杨简慈湖诗传:“桑中非淫者之辞乃刺者之辞”清黄中松诗疑辩

7、证:“夫曰刺奔则非奔者自作乃诗人见此奔者而刺之耳”多秉承此说“刺奔”本质上是针对当时社会风气靡乱的现象以刺重点在于对上位者不作为的“讽谏”因此汉儒亦从诗教的角度出发认为桑中是变风与变雅的刺上之作氓诗序以为“刺时”:“刺时也宣公之時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故序其事以风焉 美反正刺淫泆也”东周时期男女之间的隔离并不严格可以有一定的自由恋爱也有一定的社会的压迫 但男女婚配必须行媒礼记曲礼中记载“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这表明媒人在男女缔结婚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规范男女之间的交往 在汉儒看来“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表明女子与男子的结合若无媒人提亲便是私奔这违反了礼法的规定故以“刺时”为主旨以

8、起到教育民众的作用 毛诗序的观点其后一直被其他学者进行诠释范处义诗补传:“刺淫佚而谓之刺时则系之于上者可知矣”严粲诗辑:“刺时则上所化也男女之合不以正则不可以久虽悔何及所以戒也非美也”朱谋诗故:“氓刺时也何刺乎?刺淫奔者失身也”等都从此说.刺淫奔桑中的主旨到了宋代出现“淫奔”的观点朱熹在诗序辨说 里认为:“此诗乃淫奔者所自邓静 诗经的婚恋阐释与汉代儒学的重建作”从写作主体来反驳汉代经学家认为是刺时之人所作朱熹认为桑中所记与乐记中描述的桑间“政散民流”的情形一致因此将桑中视为亡国之音 明季本诗说解颐:“卫俗淫奔虽巨室之妻亦比比与人期会而迎送之不以为耻 其后所私之男子托采物以至其地而追思之 故作此

9、诗也”持这一看法的还有刘克诗说:“后世之言淫奔者必以此诗为首谈”魏源诗古微:“男女流荡之词”等宋代理学兴盛理学家们运用道统来规范社会对诗经有了新的解读 欧阳修诗本义开始对诗序进行反拨不曲意从就唯从己意诗本义评静女云:“卫俗淫风大行男女务以色相诱悦务誇自道而不知为恶 虽幽静难诱之女亦然”欧阳修将静女看作“淫奔之诗”这一看法被朱熹继承诗集传载:“此淫奔期会之诗也”认为诗歌是讽刺淫奔期会的男女 将诗歌看作是男女恋爱淫奔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男女之间的情愫不似汉学家牵强地往政治上靠拢但是朱熹用理学解诗的方法将诗经套上人伦道德的枷锁进入理学的范畴其实就是新儒学的范式 进入元代这个时期多数学者是在诠释“朱传”

10、如许谦诗集传名物钞、刘瑾诗传通释、刘玉汝诗纘绪等都是尊崇“朱传”者 明初仍然受到朱子诗学的影响承接元朝继续诠释朱子诗学进一步推进宋代理学的发展如梁寅诗演义、胡广诗传大全都认为静女一诗为“淫诗”季本诗说解颐也载到:“此淫风也盖卫人因女子赠物以相期会故悦之而作此诗也”氓的主旨在朱熹诗经集传载道:“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夫既与之谋而不遂往又责所以无以难其事再为之约以坚其志此其计亦狡矣 以御蚩蚩之氓宜其有余而不免于见弃盖一失其身人所贱恶始遂以欲而迷后必有时而悟是以无往而不困耳 士君子立身一败而万事瓦裂者何以异此可不戒哉!”朱熹认为是女子诱骗了男子汉代经学只说“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并没

11、有对其过错有过明确表达界定 但在朱熹看来全然是女子的过错是女子精心安排的这场婚姻对于女子所托非人的“氓”并没有进行批判 梁寅诗演义:“淫妇为人所弃而自敘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范家相诗渖:“诗人述弃妇之言以明苟合之无终其为戒深矣”等皆秉持这一观点.男女及时桃夭是一首祝贺新娘新婚的祝词现代学者大都持这一看法 以往对该诗的主旨解读或有接近但离祝词仍有一定偏差毛诗序曰:“桃夭后妃之所致也 不妒忌则男女以正昏姻以时国无鳏民也”经学家以桃花之茂盛艳丽喻女子貌美正值盛年故可以宜室宜家男女嫁娶及时国家以此繁衍生息 后世学者观点无出其右朱熹诗集传:“文王之化自家而国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对桃夭 一诗历代学者多以“男

12、女及时”解读至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指出:“盖此亦咏新婚诗与关雎同为房中乐如后世催妆坐筵等词”反驳了诗序教化垂戒的解读从文本解读诗歌的内容摽有梅“男女及时”说的主题历来为学者认可 毛诗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 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其后严虞惇读诗质疑:“虞惇按:摽有梅男女及时之诗也”马其昶诗毛氏学:“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皆从此说 也有学者在此基础上详细阐发如宋王质认为是因妇女无依无靠而欲及时婚配诗总闻:“当是妇人无依者而亟欲及时失时则又经期也”也有学者认为是妇人急于早嫁而欲及时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范氏曰:昔者圣人观天地万物之情而至於男女得以及时桃夭美其盛也故以

13、桃喻摽有梅欲其早也故以梅喻”严粲诗辑“此诗述女子之情欲得及时而嫁”等皆从此说“惧不及时”是摽有梅“不及时”主旨的具体化 欧阳修将摽有梅看作是失时之诗诗本义:“自首章梅实七兮以喻时衰 二章、三章喻衰落又甚乃是男女失时之诗”从“失时”之说者有季本诗解颐:“意斯女也必不幸而父母俱亡内之无兄弟之可依外之无婚姻之可托其势孤其援寡处于昏乱之俗惴惴乎惟恐其身之不保 故其形于言者如此其亦可念也已若是则亦圣人之所许也”范家相诗渖:“此与周南之桃夭相应桃夭 羨其及時摽梅 惟恐失時其义一也”等 有失时之痛便有惧时之过之心因此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惧不及时”之说朱熹诗经集传:“南国被文王之化女子知以贞信自守惧其嫁不及时

14、而有强暴之辱也”朱子从理学角度对摽有梅灌注贞信守礼的解释将道德伦理教化加予下层民众元刘瑾诗传通释:“惧婚姻之过时”梁寅诗演义:“贤女以贞信自守欲及时而蚌埠学院学报 年 月 第 卷 第 期(总第 期)嫁故作是诗”顾梦麟诗经说约:“南国被文王之化女子知以贞信自守惧其嫁不及时而有强暴之辱”等皆从此说从上可知桃夭摽有梅同为“男女及时”汉儒解诗以美颂认为是文王之化男女及时婚配国家得以繁衍生息 静女氓桑中内容或是男女恋爱之事或是婚嫁之事或是表达对情人的爱慕思念汉儒以“刺”上几首诗歌内容上相似评价相左这种价值差序存在于汉儒对诗义的解读中 静女桑中氓的主题解释在宋代发生指向上的偏差从刺时演变成刺淫奔对作者身份

15、产生怀疑 由此可见诗经婚恋诗的阐释是学者基于各自所持的思想和需要释诗没有固定的辞义解释这种功利的思想给诗歌的有意误读提供了可能 诗义价值差序与汉代儒学的重塑在以上几首诗歌中出现的价值差序是基于学者在阐释时秉持“因人论证”的原则根据诗歌所处的地位或美或刺“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经学家推崇的“人”即文王、武王向往的是文武二者的政治理念 桃夭与摽有梅是二南地区的诗歌郑玄诗谱周南召南谱云:“文王受命作邑于丰乃分歧邦 周、召之地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地施先公之教于已所职之国”指出二南地区是周公、召公开始礼乐教化的地区 周公、召公代表文武之道故二南作为“被文王之化”的地区风俗可

16、作为范式于是汉儒在解读时便将女子求偶的心声拽向他们所认为的教化方向 静女 氓 桑中 之属是为郑卫地区之歌汉书地理志载:“河内本殷之旧都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在先秦时期“郑卫之音”就受到儒家的批判孔子认为“郑声淫”不符合儒家雅正、中庸之道将郑卫之地的诗视作淫俗之风先秦儒家价值体系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论语中孔子强调父母与子女之间付出的情感对等 孟子由“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推导出“性善”而最终的目标是要求君行“仁政”推恩以及万民这是儒家积极入世价值的体现 孟子也强调要遵守君臣之间的等级秩序但更多的是一种义务对等的思想“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

17、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臣之间虽有等级区分但关系的确认是双向的“君视臣”和“臣视君”之间是基于“礼”而忠如果君王不仁那臣子也可以不忠 但自秦汉以来社会秩序逐渐演变为自上而下的等级秩序这是基于儒学重回政治中心的需要汉初思想家以“过秦”为政要对秦代政治进行反思吸取失败经验为现实政治借鉴统治者逐渐看到儒家思想对于治国安民的重要性汉代儒家即在“过秦”的思潮中重回政治的中心 刘邦统治初期由于君臣之间没有礼仪规范臣子在朝堂上拔剑击柱高呼阔论刘邦不悦 叔孙通进谏建立起朝仪规范臣子之间的言行朝廷秩序得以恢复刘邦言:“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叔孙通在获得刘邦肯定之后趁机引荐儒士高帝“悉以为郎”于是

18、在汉朝建立之初便有大量儒生进入朝廷这也为儒士深度参与政治提供了机会 陆贾也是儒学重回政治中心的另一重要人物史记记载陆贾时时在高祖面前征引诗书并且否定马上治理国家的方法提出“行仁义法先圣”的治国主张使刘邦看到了儒学思想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功能 陆贾之后另一位“过秦”的学者是贾谊其过秦论全面而激切地批判秦王朝“暴虐以重祸”的过失围绕“仁义不施则攻守之势异也”的主题阐述施行儒家的德治对巩固政局的重要 此时儒学思想进入大力发展阶段但并没有成为官方统治之学儒家思想在武帝时期开始被官方提倡与两件事有关:一是董仲舒利用天人感应学说建立起阴阳五行学说的世界秩序 董仲舒的思想体系以天人之辨为出发点将仁上升为天的本

19、质存在“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以仁释天为先秦儒家德治理念和王道政治原则的普遍性建立合理性证明 以天为出发点人及社会则是处于天之下的范畴人法天而立道天统筹人类道德观念和社会伦理秩序上天的意志表达即由君主完成是为君权神授那么统治者就要顺承天意下顺民心这就将君主权力的至高无上合理化更好地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二是武帝建元五年设立“五经博士”这使得儒学演变成经学经学和文学相互交融 经学家秉持明道、宗经、征圣的思维模式以“美”“刺”说诗引经据典有意识地将文学作品和经学思想结合在一起以达对统治者绝对地位的推崇从此诗经一书由诗歌合集转变为国家宣扬教化的载体自儒学思想进入政治中心之后皇权得以巩固君尊臣卑夫尊

20、妻卑依照阴阳五行建立起的等级秩序已经成立儒学成为依附于皇权的一方部分儒生已丧失以追求“道”为使命的精神 但仍有一部分儒者仍在坚持道统对政统的对抗经学对政治依然邓静 诗经的婚恋阐释与汉代儒学的重建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功能 董仲舒建构的“天人感应”思想在君主上边悬置了“天”天能够通过自然现象对君王的治理进行批判这实际上是给了儒生匡扶政局的机会有助于实现先秦儒家理想的道德话语权 君主虽身居高位但需直接对天负责实质是需要对国家民众负责 苍天会降下“灾异”对君主警示或通过“符瑞”为君王的统治建立合法性的依据 透过神学化的天道主宰董仲舒的目的在于使儒者能在君尊臣卑的大势下匡正君主得失使其能够跻身庙堂担当以道事

21、君的历史使命 汉儒即在专制统治下发挥儒学的政治批判功能利用灾异和祥瑞对君王行为进行限制以促进国家更好地发展静女氓“刺时”的指向是君主讽刺在位者不行仁义造成社会风气的弊病 这是对儒家“礼”“仁”“义”等观念的颂扬借此提醒君主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若不施行礼乐则会出现社会浮败民风凋敝 天子对于天降灾异有一种畏惧心理因此儒生“刺上”获得相对的合理性是对先秦儒家精神的保留也是限制君权的手段 婚恋:诗阐释的宋代转向婚恋诗的经学阐释到宋代发生转变一改汉唐诸儒以经释典的传统从“疏不破注”转为疑古思辨从章句训诂之学转到性命义理之学 在“天变不足畏”的时代士大夫意识到通过上天降临的灾害祥瑞的解释不能对皇权有

22、所制约便开始转向寻找超越天的终极真理 因此宋儒价值取向转变为对道德伦理的凸显以期重构知识系统和思想秩序宋儒出于卫道目的对诗经婚恋诗的解读指向个人行为剖析 正如葛兆光所言:“只拥有知识权力而没有政治权力的士大夫只能通过道统来制约政统借助历史与文化来批评权力运用思想的力量来赢得士大夫阶层的广泛认同在皇权强大的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宋代诗经研究由欧阳修开启立足诗经 内容去探求诗歌的“本义”看到婚恋诗中的爱情本质将男女恋爱解读为淫奔不同于汉代儒者认为男女私奔是社会风气使然而将这种现象归结为男女不待礼教行淫秽之事大为批判 这一主张也影响到后来的学者朱熹认为毛诗序对静女的阐释为“刺时”是在乱道诗义“此序全然

23、不似诗义”男女不待礼而自行到幽僻的地方约会互相赠答违背儒家礼教是为“淫奔期会之诗”桑中亦是如此朱熹将男女恋爱看作个人行为抛开对时代、社会的批判秉承着儒家“止乎礼仪”的原则非婚内男女情爱的恋爱诗歌都被否定而女追男的行为也被视为放情纵欲的体现 朱熹作为理学家从“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角度解诗对于不待礼而行的婚姻也是大为批判 对氓诗中女子的描述可谓言辞犀利在朱熹看来女子不待礼而私奔的行为便是不贞的体现但同样是女子不待礼而发出求偶心声的摽有梅朱熹作为卫道者并未加以批评而是从女子贞洁自守的角度对此进行附会 这表明宋代学者虽看到诗中的恋爱本质但不认可男女私奔的行为这种对经典的再诠释重新确立“道统”将儒学引向

24、理学方向唐末藩镇割据的动乱儒家经典和思想发生危机宋儒需要重建对儒学的信仰再次取得皇权的信任 在皇权巩固的过程中儒生也积极入世经学转变为理学对于诗经婚恋诗的批判对象也由上转变为下对其的解释从“刺时”转为“淫奔”将道德伦理枷锁抛给下层民众 随着宋代皇权不断巩固皇帝的权威已经绝对优于儒家经典的权威占据主体性地位之前儒生通过对知识和思想的阐释来制约批判皇权的做法现已经收效甚微 士大夫处于依附皇权的一方开始丧失自身的批判精神让文化与知识变成解释政治合理性的体现“在这一思想史的重要时代宋儒逐渐重新确立起来关于道、理与心、性的一整套观念系统这套观念的核心是将过去合理性的终极依据从天 转向人把人的本性作为不证

25、自明的善的本原与不言而喻的天的依据确立一个贯通自然、社会与人类的绝对真理要求每一个人都应当呈现这种本性开发趋近这种绝对真理的自觉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宋代理学家过分强调对普通人的伦理道德教育甚至忽略儒家的人文关怀精神对氓中女子所托非人没有先秦儒家的“恻隐之心”而是用尽笔锋去批评私奔的女子 异样的声音当汉代学者以“刺时”为解诗主流时是否另有不一样的观点文献不足但宋以后有不同于时代主潮的声音 摽有梅除主流颂及时的主题外尚有“父母择婿”说这一说法以宋人戴溪为代表续吕氏家塾读诗记中说到:“摽有梅求我庶士择壻之词父母之心也”对摽有梅的主旨戴溪认为不是急于求婿之词而是父母拳拳爱女之心所致这样解释似乎较为符合情

26、理 明代何楷诗经世古本义、清范家相三家诗拾遗、顾广誉学诗详说、魏源诗古微持论相同 另自明代后出现“求蚌埠学院学报 年 月 第 卷 第 期(总第 期)贤”和“求用”一说 曹学佺诗经剖疑曰:“比喻求贤之当及时不可怠缓然文不宜屑越之也”庄有可毛诗说诗蕴解读摽有梅为“诸侯急于求士天下无贤遗矣”徐璈诗经广诂:“此人君求贤之诗”此后姚际恒、黄中松等皆从此说“求用”一说有朱谋诗故提出:“摽有梅男女之及时也 非实男女也处士乐及明时效用也故托士女相求以明志”求贤和求用皆是托女子之口以述君士互求之旨是明以后学者在主流解释之外对诗经做出的新的诠释静女一诗的解释除“刺时”与“刺奔”的主流声音之外也有学者认为“静女”形

27、象是贤才自比伤时不遇就如离骚美人一般 清代范家相诗渖:“此惜君子不遇于时爱而思慕之故借静女为喻”范家相认为“俟我”为贤士求用之语“爱而不见”即为求而不得故范氏认为这是君子以美人自比渴求君主赏识但时不待我而遗憾也 另有陈寿祺三家诗拾遗鲁诗遗说考:“贤者精化填盈后伤时之不可遇也”魏源诗古微:“搔首踟蹰急时词也 此以贤者及时思遇托于盛年思偶者之词离骚美人本诸此也”皆从此说桑中除在理学背景下被看作淫奔之诗之外宋代王质一扫前述提出新见诗总闻载到:“总闻曰:姜氏、弋氏、庸氏皆当时著姓当是国君微行以采茹为辞约诸女之中意者期诸某 所要之某所 虽 为 势 力 所 逼 而 亲 党 为 荣 故 送 者 无 他词”王

28、质认为是国家之间的政治交往只是以女子为媒介而已 另有辅广在诗童子问中提出刺上失政之说:“桑中之诗虽肆言无忌然诬上行私之心皆在此”辅广此说与汉儒“刺时”之见有相似之处都是发挥诗歌的“怨刺”功能以诗歌内容传达劝诫教化之用不过此说影响并不广泛从此说者无几氓诗在诗总闻中载到:“此妇人之合虽非正然犹求媒虽犯礼然犹记善言恐其咥笑者即向之于嗟者也失行之妇人如此可怜而不可绝况其终有悔辞此圣人所以存之大率圣人所存多近厚者也”王质以人之常情的角度去看待诗经展现了其作为儒者的深厚的人文素养 对于氓诗朱熹等理学家厌恶淫奔之女至极王质认为此女子虽有失行之处但也记得礼教要求媒才能在一起相反是男子引诱了女子女子才会落得如此

29、地步“可怜”道出了他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另有张次仲待轩诗记:“有此讴歌当日之风俗可知故读氓诗者皆责其妇而不责其夫不知夫之罪浮于妇也谁为谋之谁为弃之乎”张次仲也在主流思想之外发出思辨的声音认为其夫的罪恶更大看到了女子被弃的根源在于男子的变心这两人都在宋代的主流声音外展现了先秦儒者的浓烈的人文关怀 结论桃夭摽有梅静女桑中氓几首婚恋诗歌主题与内容有相似之处但汉代经学对周召之地和郑卫之地的诗歌评价迥异这种差序价值与汉代经学主潮保持一致即儒学致力于为政治服务儒生在这一时期的价值指向性上仍然保留先秦儒学的某些品格 儒学在宋代转变为理学婚恋诗的阐释由“刺时”转变为“刺淫奔”以“淫诗”来批判普通民众的爱恋情感 这

30、是基于儒家在获得政治权力的过程中其独立意志被摧毁不再对上进行约束批判而将道德伦理对准底层人民丧失“仁”的核心 自唐宋之后虽在主流思想之外有学者发出质疑思辨的声音但声音较为微弱并未引起广泛的认可 而五四运动之后人们追求科学与民主冲破封建统治的藩篱对诗经解释进行全面反拨静女桑中 的主题终于回归美好恋爱的本位对氓中男子的批判也成为主流思想这是时代发展下的思想转变参考文献:申洁玲.诗经阐释从经学向文学的转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立志.汉代诗经 学史论.北京:中华书局:.刘毓庆.从经学到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刘展.宋代诗经学对诗经 爱情诗的诗学阐释研究.作家():.孔颖达疏.毛诗正义.李学

31、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四库全书(景印文渊阁本):第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朱鹤龄.诗经通义.四库全书(景印文渊阁本):第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蔡卞.毛诗名物解.四库全书(景印文渊阁本):第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范处义.诗补传.四库全书(景印文渊阁本):第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杨简.慈湖诗传.四库全书(景印文渊阁本):第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黄中松.诗疑辨证.四库全书(景印文渊阁本):第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邓静 诗经的婚恋阐释与汉代儒学的重建孙希旦.礼记集解.北京:中华书局:.严粲.诗辑.四库全书(景印文渊阁

32、本):第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朱谋.诗故.四库全书(景印文渊阁本):第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朱熹.诗集传.北京:中华书局.季本.诗说解颐.四库全书(景印文渊阁本):第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刘克.诗说.续修四库全书:第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魏源.诗古微.续修四库全书:第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欧阳修.诗本义.四库全书(景印文渊阁本):第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梁寅.诗演义.四库全书(景印文渊阁本):第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范家相.诗渖.四库全书(景印文渊阁本):第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戚小漫.诗经二南婚恋诗研究.武汉:湖北大学.方玉润.诗经原始.北京

33、:中华书局:.严虞惇.读诗质疑.四库全书(景印文渊阁本):第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马其昶.诗毛氏学.续修四库全书:第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王质.诗总闻.四库全书(景印文渊阁本):第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顾梦麟.诗经说约.续修四库全书:第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班固.汉书地理志.北京:中华书局:.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戴溪.丛书集成新编续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五十五.台北:台湾商务印

34、书馆:.曹学佺.诗经剖疑.续修四库全书:第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庄有可.毛诗说诗蕴.续修四库全书:第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徐璈.诗经广诂.续修四库全书:第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陈寿祺.三家诗拾遗鲁诗遗说考.续修四库全书:第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辅广.诗童子问.四库全书(景印文渊阁本):第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张次仲.待轩诗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第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责任编校:朱家席快讯:匈牙利约翰亚诺什大学代表团访问我校 月 日匈牙利约翰亚诺什大学经济与商业学院院长卡帕缇约瑟夫博士和汽车技术研究团队负责人昆克利斯提安博士来我校访问 学校党委

35、副书记、校长孙艳辉会见了来访团一行学校教务处、科研处、相关二级学院代表以及我校匈牙利语教师杨媞娜参加了会谈约翰亚诺什大学位于匈牙利凯奇凯梅特市以匈牙利著名数学家、经济学家约翰亚诺什命名 年两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 来访团首先观摩了我校 级翻译 班的匈牙利语课的课堂教学参观了我校淮河文化馆、汽车工程实验实训中心、机器视觉实验室、美术馆等地对我校良好的办学环境和丰富的教学成就表示赞赏孙艳辉对卡帕缇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 他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以及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方面的成就提出今后两校可在信息科学、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展开长期的深入合作中匈两国青年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 卡帕缇约瑟夫对蚌埠学院的热情接待表达了感谢他详细介绍了约翰亚诺什大学的专业设置、校园环境以及学校在双元制教学方面的实践成果昆克利斯提安介绍了约翰亚诺什大学在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的成就并希望今后两校能在工业设计、汽车研发等方面开展研发合作座谈会上双方还就合作办学、交换生、科研交流等工作深入交换了意见(撰稿:苏仕敏编辑:毛星懿审核:杨安升、黄灿)蚌埠学院学报 年 月 第 卷 第 期(总第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