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弥尔顿的意大利之行与《论教育》.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634624 上传时间:2024-07-1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弥尔顿的意大利之行与《论教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弥尔顿的意大利之行与《论教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弥尔顿的意大利之行与《论教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弥尔顿的意大利之行与 论教育周 兰*内容提要:弥尔顿的教育思想具有人文主义色彩。在对这种人文主义来源的研究中,学界长期以来将之归于他早年在圣保罗学校和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所接受的正规教育,而忽略了他的出国游学经历。意大利之行是弥尔顿接受教育的最后阶段,在那之后他的身份由学生转变为教师,并写了 论教育 这一著名的小册子。本文将意大利之行作为 论教育 的重要来源进行考察,试图论证弥尔顿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他所接触的意大利社会文化和文人,并通过分析意大利之行对弥尔顿的语言观、诗学观和理想教育模式产生的影响,探讨弥尔顿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关键词:弥尔顿;意大利;人文主义;论教育A b s t r

2、a c t M i l t o n s e d u c a t i o n a l t h o ugh t h a s h u m a n i s t i c c o l o r.I n s t u d i e s i n t e r r oga t i ng t h e s o u r c e s o f t h i s h u m a n i s m,s c h o l a r s h a v e l o ng a t t r i b u t e d i t t o h i s e a r ly f o r m a l e d u c a t i o n a t S t.P a u l s

3、 S c h o o l a n d C h r i s t s C o l l ege,C a m b r i dge,s e e m i ngly m i n i m i z i ng h i s s t u dy a b r o a d e xpe r i e n c e.T h i s t r ip t o I t a ly w a s t h e f i n a l s t age o f M i l t o n s e d u c a t i o n,a f t e r w h i c h h e t r a n s i t i o n e d f r o m s t u d e

4、n t t o t e a c h e r a n d w r o t e t h e f a m o u s t r a c t O f E d u c a t i o n.T h i s pape r e x a m i n e s t h e t r ip t o I t a ly a s a n i n s t iga t i ng e v e n t,a n d a t t e mpt s t o d e m o n s t r a t e t h a t M i l t o n s e d u c a t i o n a l t h o ugh t i s pa r t ly d

5、u e t o t h e I t a l i a n s o c i a l c u l t u r e a n d l i t e r a t i h e c a m e i n t o c o n t a c t w i t h.T h e pape r a f f i r m s t h e i mpo r t a n c e o f h u m a n i s m i n f l u e n c e d by I t a l i a n l a ngu age,po e t i c s,a n d a c a d e m i e s o n M i l t o n s e d u c

6、 a t i o n a l ph i l o s ophy.K e y w o r d s M i l t o n;I t a ly;H u m a n i s m;O f E d u c a t i o n有关约翰弥尔顿(J o h n M i l t o n,1 6 0 81 6 7 4)与意大利的联系已有很多讨论。他早年用意大利语创作十四行诗,并从意大利文学传统和风景中寻找灵感;他在欧洲大陆之旅的途中拜访意大利文化名人;晚年长篇*作者简介:周兰,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弥尔顿研究。史诗中充满了意大利元素。“弥尔顿是这一时期访问意大利的最伟大的英国人

7、,意大利对他的影响不容小觑”(S t oye 2 2 4)。近年来评论界已经注意到弥尔顿意大利之行的重要性,意大利对弥尔顿的影响在2 0世纪末成为研究热点。于1 9 8 8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弥尔顿研讨会主题是“弥尔顿与意大利”,其中3 2篇会议论文被收录在 弥尔顿在意大利(M i l t o n i n I t a ly C o n t e x t s,I m age s,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1 9 9 1)一书中。最新研究包括凯瑟琳马丁(C a t h e r i n e M a r t i n)的 弥尔顿的意大利(M i l t o n s I t a

8、ly,2 0 1 7)以及埃斯特拉哈恩(E s t e l l e H a a n)的大量相关论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讨论意大利之行对弥尔顿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采用的研究方法偏向于对弥尔顿的生平和作品做事实研究,从历史记载和作品内部双重视角来解读。有关弥尔顿意大利之行的具体细节,主要参考维多利亚时期传记作家戴维马森(D a v i d M a s s o n),以及近年来威廉帕克(W i l l i a m P a r k e r)、芭芭拉莱瓦尔斯基(B a r b a r a L e w a l s k i)、戈登坎贝尔(G o r d o n C a mpb e l l)和托马斯科恩斯

9、(T h o m a s N.C o r n s)的四部传记。有关意大利之行的一手资料主要源自 再为英国人民声辩(S e c o n d D efe n s e of t h e E ngl i s h P e opl e,1 6 5 4),在其他诗歌、散文作品和往来信件中也有所记录,如 哀达蒙(Epi t aph fo r D a m o n,1 6 3 9)、反对教会管理的主教制(T h e R e a s o n of C h u r c h G o v e r n m e n t U rge d Aga i n s t P r e l a ty,1 6 4 2)和 论出版自由(A r

10、e opagi t i c a,1 6 4 4)等。意大利之行(1 6 3 81 6 3 9)在弥尔顿的自传性回忆中是愉快而难忘的。出发前往意大利的弥尔顿早已浸润在人文主义教育里。他自幼接受家庭教师授课,此后的正规教育包括就读圣保罗学校(1 6 2 01 6 2 4)和剑桥大学基督学院(1 6 2 51 6 3 2),毕业后在家潜心自修。他渴望得到外界认可,增长文学和文化见识,通过参观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发源地 意大利来最终完善自己的人文主义教育。意大利之行结束后,他回到伦敦创办小型学校授课。1 6 4 01 6 4 3年,他的学生仅两个侄子,1 6 4 31 6 4 7年,他陆续招收多位朋友的孩

11、子作为学生。1 6 4 4年,时值弥尔顿归国后第五年,他结合自己多年学习经验和教学感想,应改革家塞缪尔哈特利布321弥尔顿的意大利之行与 论教育 文中所选弥尔顿散文皆引自耶鲁大学版 弥尔顿非韵文作品全集。其中 论教育 的中文翻译参考了吴元训的译本(弥尔顿 2 0 0 5 a),再次为英国人民声辩 参考了何宁的译本(弥尔顿 2 0 0 5 b),部分译文略有改动。帕克将弥尔顿接受的教育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他早年从家庭教师、语法学校和大学接受的正规教育,第二类则是在家里以及意大利的自学,参见P a r k e r(1 9 6 8)。(S a m u e l H a r t l i b,1 6 0 0

12、1 6 6 2)之邀写成 论教育(Of E d u c a t i o n),它成为“西方教育学名著和经典之作”(郝田虎 3 3)。论教育 中重视本国语的实用主义语言观、诗歌应具有实际功用的诗学观和创办学院的理念极具人文主义特征,都和意大利之行有着密切联系。一、“我渴望去外国游历,尤其是意大利”:大陆游学传统与文学朝圣之旅 有关旅行和教育关系的哲学思考自古便存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代学者修身养性的理想途径。弗朗西斯培根(F r a n c i s B a c o n,1 5 6 11 6 2 6)在 论远游(“O n T r a v e l”)开篇说道:“远游于年少者乃教育之一部分,于

13、年长者则为经验之一部分”(培根 5 5)。可见中西方文化都认可旅行是教育必不可少的阶段。人文主义者注重教育改革和实践,他们认识到中世纪书本理论的学习方式存在极大弊端,而学生有必要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以此保障学习效果和实践,增长社会经验和知识。他们重视旅行的教育功用,将旅行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如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D e s i d e r i u s E r a s m u s o f R o t t e r d a m,1 4 6 61 5 3 6)在教育计划中强调旅行是“开阔精神境界和培养宽容性的一种必要工具”(转引自伍德沃德 1 4 5)。这种从中世纪空中楼阁进入世俗生活的学习方式有

14、助于学生锻炼个人能力,学习语言交流、礼仪风俗、社会制度和国家管理等。英国人认为旅行具有教育价值的观念在文艺复兴时期已出现,“大陆游学”(T h e G r a n d T o u r)这一概念的使用,其最早的书面记载可追溯到1 7世纪7 0年代,理查德拉塞尔(R i c h a r d L a s s e l,1 6 0 31 6 6 8)在他的 意大利之旅(T h e V oyage of I t a ly,1 6 7 0)中创造了“大陆游学”一词(T r e a s e 1)。中世纪时期前往意大利的英国人主要是以下几类:神职人员和朝圣者,士兵、外交官、商人和学生。宗教改革后,学生取代其他几

15、类人成为海外旅行的主力军,学习法律、医学或新的学问。若区别于其他身份,大陆游学者特指“把游历法国和意大利等国作为学习生涯的点睛之笔的年轻人”(同上 3)。约翰伊夫林(J o h n E v e lyn,1 6 2 01 7 0 6)的日记标志着英国海外旅行史,尤其是英国人到意大利旅行史上的一个新阶段。旅行成为礼仪和修养方面的教育途径,用于培养具备良好伦理道德的绅士。除去政治目的和学术目的,他强调旅行的文化目的,“培养风度和增长学识是文艺复兴时期旅行者的主要目的”(P a r k s 2 5 3)。421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随着欧洲国家文明程度的提高,政府中央集权增加

16、,和平的环境中旅行规模逐渐扩大,旅行路线逐渐成熟,为游学提供了良好条件。大陆游学被视为早期英国家境良好的青年们接受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伊丽莎白时代,一个繁荣昌盛的英格兰逐渐形成,朝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国家迈进。英国急需一批训练有素、能够胜任欧洲各地外交事务的公职人员,他们精通多门外语,熟悉当地风俗文化,和当地有影响力的人物建立良好关系。因此,欧洲之行不仅是个人积累技能的经历,更是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旅行被赋予教育和政治的双重目的。根据旅行路线和目的,旅行时长从半年到三年不等,主要目的地国家包括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当时意大利凭借其古典历史底蕴、现代文化活力和独特的自然人文风光,在

17、游学者中最受欢迎。弥尔顿被早年读过的意大利作家和作品深深吸引,意大利优美的语言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让他着迷。弥尔顿接触意大利文化有多重渠道:早年家庭和学校学习,当时英国流行的教科书和翻译作品,以及深受意大利影响的社会文化环境。在出国游历之前,弥尔顿已经具备较好的意大利语言基础和文学知识,并广泛阅读了意大利语的历史著作和诗歌。他在出国当年写给意大利友人的信中写道:“当然我不仅仅阅览了古典著作,还能够更深入地阅读,而且不输给其他同龄人。我有幸得以饱飨但丁和彼特拉克等佛罗伦萨文人们的文学盛宴”(M i l t o n:I 3 3 0)。弥尔顿对远游意大利充满了憧憬。这次出国之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仅证明

18、了他的诗歌能力和诗人使命,同时明确了他的远大抱负。万事俱备,在得到父亲的支持后,一场具有非凡意义的大陆旅行即将开启。1 6 3 8年4月,弥尔顿收到了一本护照和几封推荐信,为他的意大利之旅做好了准备。他计划在意大利这个“人文研究和所有文明教义的家园”完成他的教育(M i l t o n:I V 6 0 9)。弥尔顿在欧洲大陆旅行的时间从1 6 3 8年4月底或5月初开始,到1 6 3 9年7月底或8月初结束。弥尔顿在1 6 3 8年5月到达第一站巴黎。停留一个月后,他离开巴黎,经过尼斯、热那亚、里窝那和比萨,于9月到达佛罗伦萨。弥尔顿一直认为佛罗伦萨比其他意大利城市更重要,“(佛罗伦萨)已经成

19、为优雅和文明的象征。他了解它的历史,以及但丁和彼特拉克与这座城市的联系。他渴望看到雄伟的宫殿,著名的教堂,温和的公民 在这里,人们仍然致敬缪斯女神”(P a r k e r 1 7 0)。1 6 3 8年1 01 1月,弥尔顿离开佛罗伦萨前往罗马。两个月后他离开罗马,来到那不勒斯。1 6 3 9年1月,弥尔顿再次回到罗马。3521弥尔顿的意大利之行与 论教育 月,弥尔顿重回佛罗伦萨。一个月后前往博洛尼亚和费拉拉、威尼斯,最后途经日内瓦和巴黎返回伦敦。可以看出,弥尔顿在佛罗伦萨和罗马停留的时间最长,被其丰富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所吸引。弥尔顿会见了那个时代的一些名人并与之密切交谈。在佛罗伦萨,弥尔顿

20、拜访了“被宗教法庭监禁起来”的伽利略(M i l t o n:I I 5 3 8)。在罗马,他见到了红衣主教弗朗切斯科巴贝里尼(F r a n c e s c o B a r b e r i n i,1 5 9 71 6 7 9)。在那不勒斯,他拜访了曼索侯爵(G i o v a n n i B a t t i s t a M a n s o,1 5 6 71 6 4 5)。曼索是著名诗人托尔夸托塔索(T o rqu a t o T a s s o,1 5 4 41 5 9 5)生前的赞助人和好友,而塔索是弥尔顿欣赏和模仿的文艺复兴文学前辈,因此“塔索自然成为二人最重要的话题”(H a a n

21、 1 4 3)。弥尔顿进入意大利学院富有吸引力的社交和智识生活。作为一位初出茅庐的诗人,他熟悉古典传统和现代诗学,他的诗歌才华和文学能力让他受到意大利文人圈的欢迎。除了文学,他还见证了文艺复兴绘画、雕塑和建筑的荣耀时刻,欣赏了意大利歌剧和音乐。出国游历并非没有任何潜在危害。法国和意大利作为当时英国最流行的旅行目的国,弥尔顿选择了意大利,仅途经法国作短暂停留。他质疑法国当时的社会风气会污染腐蚀年轻人的思想,因此在他的教育方案中提醒青年人在法国游学时有沾染不良习气的风险,“难道我们需要巴黎的先生们把我们有希望的青年带入挥霍和邪恶的困境中,把他们变成丢人现眼的小丑、不拘礼节的野蛮人和放荡不羁的花花公

22、子吗?”(M i l t o n:I I 4 1 4)另外,1 7世纪的意大利天主教氛围浓厚,神学和政治在旅客的行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罗马教会仇视宗教改革浪潮,将英国国家和教会视为异端。因此,一个英国人必须在米兰、罗马和那不勒斯证明自己是天主教徒,否则就得非常谨慎”(S t oye 1 1 1)。弥尔顿认识到宗教话题在当时相当敏感,要找适当的时机谈论在当时属于激进的观点,以免惹上麻烦中断旅程。但是弥尔顿在意大利的宗教言论和清教思想然仍然引起了风波,他最后小心避开了耶稣会士的迫害。1 6 3 9年,苏格兰爆发反英起义,查理一世武力镇压未果,虽签署和平协议却未能平息国内的重重矛盾,政治矛盾、宗教矛

23、盾和阶级矛盾愈演愈烈,内战一触即发。英国这种动荡的局势让弥尔顿决定中断旅行,他未能按计划前往西西里和希腊。弥尔顿提前结束游学回到了英国,他的学生生涯正式结束,长达数年的教师职业生涯即将开启。621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二、“我将致力于装饰我的母语”:实用主义语言观 弥尔顿早年学过的外语包括拉丁语、希腊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希伯来语。去意大利之前,他曾用多种外语创作和翻译,作品主要是拉丁语诗歌、希腊语和意大利语十四行诗。弥尔顿之所以能流利掌握意大利语,有赖于意大利裔挚友查尔斯狄俄达提(C h a r l e s D i o d a t i,1 6 0 8?1 6 3 8)

24、。诗人游历意大利途中得知好友突然去世的噩耗,回国后写下 哀达蒙 这一悼亡诗。他选择了拉丁语而非意大利语,因为遵循牧歌式挽歌传统,采用拉丁语能体现庄重和永恒的主题,以此致敬和纪念他才华横溢、英年早逝的好友。弥尔顿可以在不同语言和对应文体之间自由切换,足以证明他的语言能力。弥尔顿在 哀达蒙 中表明自己的文学志向,从英国历史中寻找史诗题材。意大利之行后他更加坚定决心,使用英语为英国人民写作。通晓多种语言的弥尔顿为何会做出这种改变和决定呢?毕竟拉丁语是弥尔顿最先掌握的外语。作为当时学校最普遍教授并使用的语言,拉丁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人文主义者的理想语言。而英语在当时的欧洲不是一种广为人

25、知的语言。他在 反对教会管理的主教制 中给出了放弃拉丁语而选择母语的理由:如果想尽可能多地服务他的同胞就必须使用母语,唯有用本国语才能普及知识并教育民众(M i l t o n:I 8 1 0)。弥尔顿赞成英语在本国范围内的实用性,也认识到当时它并没有成为欧洲国家重视的主流语言,因此他充满强烈的使命感,希望提升英语乃至英国的国际地位。弥尔顿与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们在语言问题上主张一致 因现实需要而推广俗语。托斯卡纳的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当时学者们流行用俗语朗读诗歌,开展辩论以维护意大利语的纯洁性,致力于母语的净化和改良,“提倡俗语的运动在1 6世纪日益扩大支持俗语的人认为,应当

26、承认人们用适合自己感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加林 1 5 6 1 5 7)。1 7世纪的佛罗伦萨汇聚了大量英国旅行者,他们被优美的风光、安全的环境和纯洁的语言所吸引,同时他们意识到“伦敦没有类似的机构场所来研究探讨英语语言”(S t oye 2 2 3)。弥尔顿在曼索的陪伴引荐下,聆听并参与了当地学院有关俗语重要性的辩论,以及对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F r a n c e s c o P e t r a r c a,1 3 0 41 3 7 4)、但丁721弥尔顿的意大利之行与 论教育 阿利吉耶里(D a n t e A l igh i e r i,1 2 6 51 3 2 1)和卢多维

27、科阿里奥斯托(L o d o v i c o A r i o s t o,1 4 7 41 5 3 3)等俗语诗人作品的讨论。学院的管理人员布翁马太(B e n e d e t t o B u o n m a t t e i)是当时意大利俗语领域的权威,对托斯卡纳语言颇有造诣,弥尔顿两次游历佛罗伦萨都受到他的热情欢迎。弥尔顿在和布翁马太的往来书信中讨论了俗语净化这一主题,并在这场泛欧洲的拉丁语还是俗语的辩论中表明了坚定立场,非常欣赏俗语并认可其价值。弥尔顿在与意大利的文人们交流朗诵自己创作的拉丁语诗后,加深了对意大利俗语有效性的信念,并增强了对英语文学传统的自我意识。他决定成为一名用英语创作的

28、诗人:“我还坚持阿里奥斯托所遵循的决心,把我能调动起来的所有精力和技艺都用于装饰点缀我的母语;不是为了玩弄文字游戏而是为了用母语翻译和讲述发生在我的岛国同胞中的最美好和最明智的事件。雅典、罗马或现代意大利最优秀的智者,以及那些古老的希伯来人为他们的国家所做的一切,和他们相比,我作为一名基督徒同样会为我的国家效力,只增不减”(M i l t o n:I 8 1 2)。弥尔顿从阿里奥斯托那里学到了用母语写作的优越性,为母语增色。虽然弥尔顿最终选择用英语进行诗歌创作,但他并未浪费语言天赋和外语才能。在意大利之行期间及之后,“他的语言通过杂糅变得更加生气勃勃,而他的英语吸收了拉丁语和其他语言的大量知识

29、,词汇和表达更加丰富”(H a l e 5 6)。事实证明,弥尔顿使用当时西方并不通行的英语创作史诗,并没有让他失去欧洲读者,时至今日他拥有了全世界的读者。在弥尔顿的教育计划中,学生要学习古典语言与现代意大利语,同时注重母语运用。它一方面是对古典作品的推崇,另一方面提倡使用本国语,体现了人文主义教育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包容性。弥尔顿对异国文化的热情“实质上增加了他对本国特色和本国文化的肯定”(L e w a l s k i 8 8)。较之雅言,俗语表达活泼、应用广泛。本国独特的语言能够承载群体的认同感,传递爱国主义感情,并增强民族凝聚力。当时外国著作被大量翻译成英语,尤其英译 圣经,有助于普通民

30、众诵读。母语推广在近代821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戴维马森(D a v i d M a s s o n)、乔治B.帕克(G e o rge B.P a r k e r)、高顿坎贝尔(G o r d o n C a mpb e l l)和托马斯N.科恩斯(T h o m a s N.C o r n s)的弥尔顿传记中都注意到弥尔顿在意大利之行中对俗语的关注,马森记载详细,帕克简略提及,坎贝尔和科恩斯见解独到。参见M a s s o n(7 7 5 7 9 2);P a r k e r(1 7 0 1 7 1);C a mpb e l l&C o r n s(1 1 1

31、1 1 2)。独立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推崇用母语写作,弥尔顿还提倡改革语言教学。当时的学生耗时七八年学习古典语言,导致年幼的脑子里长期充斥着抽象的“谚语、格言、丰富的虚构”,被迫“用空洞的理智去作文、写诗和演说”,学不到真正的知识(M i l t o n:I I 3 7 2)。弥尔顿认为这种语言训练内容过于空虚且效率不高,考虑到学生因缺乏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不足而难以理解过于抽象的文字,因此,需要通过引导使他们走上正确的学习之路。他主张“学习语言最合理和最有利的方法”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同上 3 7 4)。弥尔顿认为语言仅仅是学习的工具,而非最终目的。他在 论教

32、育中提出通过掌握外语来学习借鉴他国优秀文化:“一个国家提供的经验和传统不够用来进行各种教学。所以我们首先要学那些既聪明又勤奋的民族的语言。语言不过是传达有用知识的工具”(同上 3 6 9)。语言不再是书本中的抽象文字,而是交流的重要工具。他抨击了英国的语法学校和大学枯燥繁琐的语言教学,主张将长久以来的主导课程 文法 让位于研究现实世界的课程。弥尔顿本人遭受过从中世纪流传下来的那种抽象和僵硬的拉丁语教学方法的折磨,他在意大利见证了俗语运动的蓬勃发展,因此他大力提倡本国语写作并强调语言作为工具的实用功能,认为这种对语言实用性的推崇符合更加现代的语言观。三、“回归本源”:寓教于乐的诗学观 诗歌在弥尔

33、顿的教育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古典诗歌理论认为,诗是一门模仿的艺术,具有教育和怡情的双重目的。在艺术的社会功用和诗歌的愉悦功能方面,弥尔顿采纳了亚里士多德(A r i s t o t l e,3 8 4 B C E3 2 2 B C E)和贺拉斯(H o r a c e,6 5 B C E8 B C E)的诗学观。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歌艺术具有哲学价值:“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地对待;因为诗所描述的事件带有普遍性”(亚里士多德、贺拉斯 2 9)。贺拉斯认为:“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亚里士多德、贺拉斯 1 5 5)。弥尔顿认

34、识921弥尔顿的意大利之行与 论教育 牛津英语词典 对“语言”一词的定义之一是“人类交流的途径,通常用于言说或书写”,弥尔顿的语言工具观被引用论证这一定义。参见“L a ngu age,n 5”(2 0 2 2)。到诗歌对公民和国家都大有裨益:“和牧师讲坛一样,诗歌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在伟大的人民中孕育美德和公共文明的种子,消除心灵的不安,调节情感”(M i l t o n:I 8 1 6),通过雄辩之术和优雅的诗歌诵读“来劝诱教导人们热爱并践行正义、节制和坚韧等品质,从而让智慧和美德无处不在,国家长治久安”(同上 8 1 9)。诗歌之所以能够发挥教育和怡情的功能,得益于诗歌的属性。在 论教育

35、 中,弥尔顿提倡“要学习诗,这是惯例。诗的内容(比起逻辑和修辞)不那么微妙和精细,更加简单、感性和充满激情”(M i l t o n:I I 4 0 4)。诗歌具有“简单”“感性”“充满激情”等属性,在教导美德方面具有说服力,容易打动人心,和牧师布道这一严肃的教育方式不同,诗歌更讲究感官愉悦性,寓教于乐。另外,弥尔顿出于对大众接受程度的考虑,“对那些性格柔软和感性的人来说,想要教导他们圣洁和美德,除非将真理加以装饰,否则他们看不见真理本身”,认为使真理更容易被普通人接受的最佳手段就是诗歌(M i l t o n:I 8 1 7 8 1 8)。在弥尔顿的教育计划中,虽然诗歌被安排在中世纪三科的语

36、法、修辞和逻辑之后,但“它的价值和内在尊严优于逻辑和修辞学”(R aja n 2 9 4)。在 论教育 中,弥尔顿对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诗学的理解源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阐释。鲁多维科卡斯特尔韦特罗(L o d o v i c o C a s t e l v e t r o,1 5 0 51 5 7 1)、塔索和吉亚哥摩马佐尼(G i ago m o M a z z o n i,1 5 4 81 5 9 8)这三位意大利评论家给古代诗歌体裁制定了新规则,为诗歌这种在柏拉图等人的古典诗学理论中被贬低的艺术形式辩护,弥尔顿尊称他们为诗学大师:“这种在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的诗中提到的崇高的文学,卡斯特尔韦

37、特罗、塔索、马佐尼等意大利文艺理论家都对此做出评论,都讲到了诗歌规则和文体界限:什么是真正的史诗,什么是戏剧,什么是抒情诗,什么是得体(d e c o r u m),什么是伟大的杰作”(M i l t o n:I I 4 0 4 4 0 5)。卡斯特尔韦特罗将亚里士多德的 诗学 翻译成意大利语,并给出了详细的注释,“确保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观点能为时人所用”(G i l b e r t 3 0 4)。他提出戏剧的三种效用学说,尤其是悲剧的净化功能,弥尔顿在 力士参孙(S a m s o n Ago n i s t e s,1 6 7 1)中遵循了这一教条。塔索被称为“比肩荷马和维吉尔”的现代诗人,

38、在尊重古代诗人和批评家的同时,他提倡史诗诗人应该在古典模式中增添现代特征。他对什么是合适的史诗主题的探讨被奉为典范。当弥尔顿试图在英国历史中寻找史诗主题时,他借鉴和模仿了塔索的选择标准。弥尔顿赞同马佐尼将但丁的诗定义为“喜剧”的概031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念。弥尔顿在佛罗伦萨参加过赛诗会,结识了当地文化名人,而马佐尼在佛罗伦萨文学界很有声望,这可能成为弥尔顿吸纳马佐尼诗歌理论的来源。卡斯特尔韦特罗、塔索和马佐尼都推崇诗歌寓教于乐,普通人也能欣赏诗歌,诗人们担负了教育大众的社会责任,弥尔顿的教育理念中吸纳了这些人文主义者的艺术原则。为什么弥尔顿向意大利评论家们寻求如何

39、创作诗歌的实际指导呢?首先,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摇篮,在完善古典语言知识和恢复古典作家的文本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意大利翻译家、评论家和诗人重新发现并复兴古典学问,即“回归本源”(A d f o n t e s),“目的在于重新定位、协调那些在 圣经 和古典文学中都存在的事件和经验”,体现了人文主义对古典价值的崇尚(M a r t i n 1 3)。其次,意大利是古典和现代诗歌理论碰撞出火花的地方,“意大利在吸收古人留下的学说和范例、使古典文明的原则适应当代的需要、使之适应基督教世界的历史和学说、现代欧洲的社会和政治价值观以及弥补方言在语法、句法和韵律方面的不足上,比大多数国家走得更远”,通过将古

40、代文化与近代现状匹配,体现了人文主义推崇现代实际价值。弥尔顿所接受的人文主义教育让他格外尊崇意大利人文主义者(S t e a d m a n 5)。弥尔顿在 论教育 中将古典理论家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同意大利现代诗人的诗学观相提并论,一方面由于他的创作离不开模仿古代诗歌,一方面由于他需要依赖现代人的阐释来解读古代诗学。弥尔顿希望借助意大利诗人和评论家的权威阐释,得以让他的英国学生理解古代文学模式并有效地将之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四、“一个完善而丰富的教育”:建立学院的教育计划 佛罗伦萨建有文艺复兴时期历史最悠久、最重要的学院 1 4 5 0年前后建立的柏拉图学院,其目的是阅读和讨论柏拉图的著作。创始

41、人马尔西里奥菲奇诺(M a r c i l i o F i c i n o,1 4 3 31 4 9 9)的初衷是创建一所“如古人所尊崇那样,将智慧与雄辩、慎重与军事艺术结合在一起”的学院(Y a t e s 4)。据统计,弥尔顿到访时的意大利总共有5 0 0多所学院,分布在131弥尔顿的意大利之行与 论教育 卡斯特尔韦特罗、塔索和马佐尼的这一诗歌观分别详见G i l b e r t(3 0 7 3 0 8,4 6 7 4 6 9,3 8 03 8 1)。1 3 3个城镇里,其中佛罗伦萨有2 0所,最著名的学院主要分布在佛罗伦萨、罗马和博洛尼亚三地。这种意大利学院不同于大学和公立学校等机构,后

42、者自古以来在所有主要城市都有建立,也不同于大型博物馆和图书馆。它们更像文学团体和哲学协会,定期举行会议。自柏拉图学院成立后,新建学院蔚然成风。罗马、那不勒斯和威尼斯等城市以“学院”之名成立协会,学者们可以聚在一起品读经典作家作品,校勘手稿,交流他们的想法和信息。可见当时意大利的知识风尚别具一格,激发这种人文主义热情的动机有两个:一是“爱国情绪”,二是“艺术吸引力”(伍德沃德2 2 2 5)。弥尔顿对这些极具社会影响力的私立学院印象深刻。1 6 3 8年,他到佛罗伦萨后积极融入两个著名的私立学院。弥尔顿认为“佛罗伦萨人的谈吐和才智之高雅在各城市之上”,是因为“那里的私立学院是一个特别值得赞美的制

43、度,可以使学识和友谊同时获得交流”(M i l t o n:I V 6 1 56 1 6)。大陆游学对弥尔顿“最重要和持久的影响”要归于他在佛罗伦萨学院的经历(L e w a l s k i 1 1 0)。弥尔顿的诗歌在学院获得认可,并确定了他作为诗人的职业选择,他认识到天赋和勤奋这两种品质结合在一起给予他创作力量。弥尔顿的学院理念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在意大利的见闻。这些独特的经历让弥尔顿认识到私立学院是培养诗歌创造力和学术成就的理想环境,这种学者和文人的私人机构在他们频繁的会议中结合了社会人情、知识交流、诗歌表演和文学批评。弥尔顿将佛罗伦萨学院作为典范,提倡英国建立类似机构为改革后的社会提供文

44、化支持:“(我们可以)通过频繁造访学院来开化心智、精炼思想。在那里的有识之士谈笑风生,朗诵有水准的诗歌,开展不失优雅的雄辩,从而引导人们去热爱和实践正义、节制和坚韧等美德”(M i l t o n:I 8 1 9)。因此,在弥尔顿的教育方案中,理想的学校模式并非他自己曾经接受过正式教育的语法学校,也不是当时充斥经院哲学的大学,而是人文主义学院。作为正式教育机构的学院并非起源于意大利,而是古希腊。古希腊鼓励面向年轻人的公共教育,最早由柏拉图建立“阿加德米学园”,231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不少学者认为弥尔顿创办学院的理念主要受到当时法国宫廷学院的影响。早在2 0世纪初有

45、评论家认为弥尔顿的学院理念在“命名和效果上与法国的学院模式类似”,详见A d a m s o n(1 8 2)。蒂莫西瑞勒(T i m o t hy R ayl o r)对这一观点有更加详细的论述,并认为弥尔顿的课程比起法国更具备古典人文主义特征,详见R ayl o r(3 8 2 4 0 6)。“A c a d e my”一词由此而来并被广泛使用至今。早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遵循这一希腊传统,建立学校并制定合适的教学课程。其中由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弗尔特雷的维多里诺(V i t t o r i n o d a F e l t r e,1 3 7 81 4 4 6)建立的“欢乐之家”最为出名。西班牙人

46、文主义者胡安卢斯维韦斯(J u a n L u i s V i v e s,1 4 9 21 5 4 0)提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学院,“真正的学院是人的联合与人的和谐,博学和优秀之人聚集在一起,为了学习而来到这里的所有人都得到祝福”(V i v e s c x l i x)。弥尔顿和维韦斯在建立学院的具体规划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前者很可能参考了后者的教育方案。由此可以看出,弥尔顿建立学院的计划“完全符合希腊传统和文艺复兴早期的理想”(T h o mps o n 1 6 4)。虽然这种教育体制在欧洲早已蔚然成风,当时在英国却尚未成型。由于英国多以庄园城堡分布为主,贵族们普遍聘请家庭教师为儿童私人授课

47、。在英国建立这种具有地方性质的学校的好处显然易见,绅士们无须为他们的儿子提供私人补习,也不必大费周章搬到遥远的大学区去。弥尔顿的理想学院具体安排如下:招收1 2岁的儿童,期望他们在2 1岁时完成课程。这个针对青少年的教育计划包括四个阶段,教师根据他们的年龄和资质进行精心培养。他拟定的学科范围和课程包括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神学四部分。他的设想是建立一个遍布英格兰各城市的学院体系,每个学院足以容纳1 5 0人。在教育的最后阶段,弥尔顿鼓励学生“去三四个国家游历,不是去学习理论,而是观风问俗并增长经验所到之处必定受人尊敬和称赞”(M i l t o n:I I 4 1 4)。弥尔顿对理想教

48、育的著名定义是:“我认为一个完善而丰富的教育,它能使我们适于履行平时或战时所有公私工作,成为一个公正、有技能和宽宏大量的人”(同上 3 7 8 3 7 9)。这个“理想的文艺复兴时期政治家的肖像”与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家们不谋而合,可以在他们的著作中找到原型(T i l lya r d 1 3 6)。例如,意大利教育思想家彼得罗保罗韦杰里乌斯(P i e t r o P a o l o V e rge r i o,1 3 4 91 4 2 0)对人文学科的评价是:“那是一种唤起、培养和发展能使人变得高尚并在尊严上被判定仅次于美德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最重要的天赋的教育”(转引自伍德沃德 4 4 7)。

49、弥尔顿提出建立私立学院的理念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在意大利学院的见闻。他提倡的教育目标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核心思想,即通过教育完善人格,为高效的公共服务做好准备。作为时代的产物,早期学院教育体系在现331弥尔顿的意大利之行与 论教育 代难逃批评,它的局限之处在于只关注贵族和绅士阶级子女的教育,满足特定阶层的需要,让他们在和平时期或战争时期担任适当的公职、成为合格领导人,不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普及性。结 语 弥尔顿的教育思想受到意大利之行影响,具有如下人文主义特征:第一,对中世纪教育弊端,尤其是脱离实际的经院哲学模式持批评态度;关注现实生活和实用价值,充满爱国主义色彩。第二,文学和语言被置于至高

50、地位,鼓励积极的学术生活,推崇古典和现代知识的融合。第三,注重教育,提倡教育改革,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大陆游学,弥尔顿获得个人满足和自我提升,培养了私人美德;同时立志服务本国人民,培养了公众美德。大陆游学的经历推动了弥尔顿将文学志向和爱国主义相结合,体现了人文主义教育观提倡自我提升和服务国家相结合的双重目的。意大利之行既是弥尔顿接受教育的终点,也是他实践教育理念的开端。他充分运用自己接受人文主义教育多年来获得的语言能力与文学素养,坚定了改良英国教育现状的决心。引用作品W o r k s C i t e d A d a m s o n,J o h n.P i o n e e r s o f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