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爱尔兰文学的源头*冯建明*内容提要:古代凯尔特人以典型的强健风格,形成了一种地方文化,一度在古代欧洲文明中扮演重要角色。凯尔特神话传说是爱尔兰文学的源头,具时代感、地域性、文化特色,成为爱尔兰岛曾被入侵的历史印记,揭示出人性的光与暗,展示了人类潜意识的共性特征,构建了古凯尔特人在“绿岛”生存的自由范围和精神空间的要素,形成了古凯尔特人在爱尔兰岛自我认同和集体记忆的依据,折射出古凯尔特人的生命力、凝聚力、美好愿望,成为爱尔兰文化的核心内容。关键词:凯尔特神话传说;爱尔兰文学;爱尔兰文化A b s t r a c t I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l ly
2、r o b u s t s tyl e,a n c i e n t C e l t s s t r u c t u r e d a k i n d o f l o c a l c u l t u r e,a n d pl aye d a n i mpo r t a n t r o l e i n a n c i e n t E u r ope a n c i v i l i z a t i o n.A s t h e s o u r c e o f I r i s h l i t e r a t u r e,t h e myt h s a n d l ege n d s o f t h e C
3、 e l t i c gr o up h a v e d i s t i n c t s e n s e o f t h e t i m e s,r egi o n a l i s m a n d a u n iqu e c u l t u r a l f e a t u r e,a n d t h ey h a v e b e c o m e h i s t o r i c a l m a r k s o f f o r e ign i n t r u s i o n i n t o I r e l a n d,e xpo s i ng t h e gl o ry a n d ugl i n
4、 e s s o f h u m a n i ty,s h o w i ng t h e c o mm o n f e a t u r e s o f h u m a n u n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T h ey f o r m t h e e l e m e n t s o f f r e e s c ope a n d spi r i t u a l spa c e o f a n c i e n t C e l t s i n t h e e m e r a l d i s l e,s h ape t h e gi s t o f s e l f-i d
5、e n t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c o l l e c t i v e m e m o ry o f t h e a n c i e n t C e l t i c gr o up,a n d r e f l e c t t h e v i t a l i ty,s o c i a l c o h e s i o n,a n d go o d w i l l o f a n c i e n t C e l t s i n I r e l a n d.T h ey c o n v ey t h e c o r e v a l u e s o f I r i s h c
6、 u l t u r e.K e y w o r d s C e l t i c myt h s a n d l ege n d s;I r i s h l i t e r a t u r e;I r i s h c u l t u r e神话传说在文学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题材、人物、母题和原始意象等对历代作家影响巨大,兼具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成为研究地域特征、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的宝贵材料。爱尔兰岛的凯尔特神话传说是爱尔兰文学的源头,属于珍贵的民间文学传奇作品,它包含大量的优美古诗,*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基金项目“2 0 1 7年度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备案):爱尔兰研究中
7、心”(G Q 1 7 2 5 7)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冯建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爱尔兰文学研究和翻译研究。成为1 71 9世纪英爱文学和2 0世纪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独特源泉。1 7、1 8世纪,欧洲兴起了思想解放运动,给予诸如乔纳森斯威夫特(J o n a t h a n S w i f t,1 6 6 71 7 4 5)等作家阐发激进民主思想和民族悲伤情怀的良机;1 9世纪后期,奥斯卡王尔德(O s c a r W i l d e,1 8 5 41 9 0 0)高举“为艺术而艺术”旗帜,否定艺术的社会功能,反对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和庸俗风尚,突出了爱尔兰作家叛逆、抗争、不
8、屈不挠的英雄精神;1 9世纪末至2 0世纪初的“爱尔兰文艺复兴”(又称“凯尔特复兴”),其核心领导人格雷戈里夫人(I s a b e l l a A ugu s t a,L a dy G r ego ry,1 8 5 21 9 3 2)、威廉巴特勒叶芝(W i l l i a m B u t l e r Y e a t s,1 8 6 51 9 3 9)和约翰米林顿辛格(J o h n M i l l i ngt o n Synge,1 8 7 11 9 0 9)等作家深入挖掘作为民族精神支柱的凯尔特文化传统,热衷于在民间采集歌谣,收集各种神话传说,并对它们进行改写,在舞台上表演,把它们作为摆
9、脱英国殖民统治、复兴民族精神、获得国家独立的抗争武器。同样,詹姆斯乔伊斯(J a m e s J oyc e,1 8 8 21 9 4 1)和塞缪尔贝克特(S a m u e l B e c k e t t,1 9 0 61 9 8 9)等旅居海外的作家始终心系爱尔兰传统文化之根,从本土神话中汲取灵感,并把这些神话融入具有世界性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创新中,共同塑造了现代爱尔兰人走向国际舞台的文化自信形象。“对于长期受到英语强势文化影响和打压的爱尔兰本土人士而言,(重新)发现一个属于自己的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是一个去殖民化的过程。重继一个因殖民压迫而断裂的文化链条不仅有助于提振民族自信心,还
10、提供了一个与英国不同的文化基础,方便他们在一个全新的文化史框架内完成 去英国化 和重塑本民族文化的工作”(陈丽 9 5)。应该说,现代爱尔兰作家重新复兴的爱尔兰民谣、诗歌、故事和英雄神话,正好提供了一个供爱尔兰人摆脱英国文化殖民影响的抗争利刃。以凯尔特人为主体的古代爱尔兰岛充满了冲突和战争。这些争斗尤其通过凯尔特“远古时代”“库赫林时代”和“芬恩和芬安纳勇士团时代”中的神话传说,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成为爱尔兰文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它们包含的文学原型、文化理念、民族性格,可视为研究“爱尔兰性”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从“悲伤”“抗争”与“希望”三个方面,揭示凯尔特神话传说的主题、原型人物,探讨凯
11、尔特神话传说带给爱尔兰文学和爱尔兰文化的影响。282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参见丁振祺(2 0 1 1)。一、凯尔特神话传说中的“悲伤”“悲伤”母题贯穿古代爱尔兰神话,这与爱尔兰岛复杂的历史密切相关。悲伤是人类的负面情绪,常由丧失、分离、失败、苦难等引起。在爱尔兰历史长河中,残酷的厮杀和伤亡令人难忘,让古代爱尔兰岛的凯尔特族群长期笼罩在悲伤之中,即便是作为爱尔兰文化要素的“都柏林人的幽默”也基于“悲伤”而产生。对于“都柏林人的幽默”,新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为:“都柏林人的幽默建立在长期的悲伤传统之上”(T h e N e w E n cyc l op d i a B r
12、 i t a n n i c a V o l.5 1 0 7 2)。在这里,“都柏林人的幽默”也可被称作爱尔兰幽默,它带着一缕爱尔兰人的忧伤,贯穿于爱尔兰文学经典文本或艺术杰作,构成了爱尔兰文学(或爱尔兰岛的凯尔特文学)的显著特色,堪称爱尔兰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凯尔特神话传说中包含“悲伤”母题的故事很多。在这些悲剧故事中,利尔的子女(T h e C h i l d r e n of L i r)以及 乌斯那契三兄弟的命运(T h e F a t e of N a o i s e,A r d a n a n d A i n n l e)中黛达丽(或译作“黛特”)悲剧尤为出名,它们是凯尔特“远
13、古时代”的故事,是展示古代爱尔兰凯尔特民族悲剧命运的代表作,在爱尔兰早期叙事文学中突显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悲伤人物。利尔的子女 讲述了一个含有古诗的凄美神话传说。利尔的子女被其后母变成白天鹅,经受多年苦难。这部作品属于神话,充满了超自然和想象等元素,其情节曲折、人物丰满、冲突不断、悬念迭起,唤起读者的怜悯情感,表现了爱尔兰岛凯尔特人的悲伤。从象征手法上看,作为神话故事标题,“利尔的子女”可视为一个原创符号,象征着“无辜弱者的悲伤”。作为民间文学形象,利尔的子女虽然无辜,却遭受人生痛苦,其命运暗示:古代爱尔兰岛的许多凯尔特人虽无过错,却受厄运摆布,无端遭受天惩,令人怜悯。在多个童话或神话中都有类似
14、的情节:国王娶了后妻,接着,382评爱尔兰文学的源头 严格意义上,以凯尔特研究为学术语境,讨论“凯尔特文学”时,侧重分析凯尔特语文学作品。凯尔特语包括诸多内容,如:现代或早期盖尔语、康沃尔语、威尔士语、曼克斯语、布列塔尼语和苏格兰盖尔语。在广义上,讨论爱尔兰的凯尔特文学时,一般会侧重如下方面:分析爱尔兰岛的文学作品,或聚焦凯尔特语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或选择非凯尔特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参见丁振祺(3 6 5 5)。本文作者依据 爱尔兰民间故事选编 的故事情节,采用该作品人名译名和地名译名。后妻迫害前妻的孩子。可见,在文明特征上,早期的爱尔兰凯尔特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有许多相同点。“悲伤”不仅
15、出现于 利尔的子女 神话中,也深深扎根于爱尔兰文化土壤,被诸多爱尔兰作家选为叙事作品的要素。在三幕剧 流亡者(E x i l e s,1 9 1 8)中,乔伊斯刻画了现代爱尔兰人的悲伤和流亡两大母题。该剧中,爱尔兰人理查德罗恩、柏莎、阿特丽斯贾斯蒂斯和罗伯特汉德等离开爱尔兰岛,在异国流浪,自我流放,体验人生悲苦,深切地感受到爱尔兰文化中的悲伤之情。在 利尔的子女 中,芬诺拉是姐弟四人的领头人,也是主要角色,她本希望能帮助兄弟走出痛苦,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等到她熬至恢复人形的时候,却变成一位丑老太婆,令人惋惜。乔伊斯小说 尤利西斯 第一章的一个蔑称就是“流浪的干瘪老丑婆”(J oyc e 1 2)
16、。在 尤利西斯 研究中,这个蔑称暗指爱尔兰。该蔑称不禁让人联想到 利尔的子女 中的芬诺拉。她的形象包含了“流浪”“干瘪”“丑”和“老”四个元素:她在外漂泊(流浪)了9 0 0年,恢复人形后,瘦弱不堪(干瘪),面无血色(丑),预感生命即将终结(老)。如果说芬诺拉是 尤利西斯 中“流浪干瘪的老丑婆”的原型,那么,她就可被视为爱尔兰文学中的爱尔兰之母,是因悲哀而变为丑女的凯尔特神话原型。历史上,爱尔兰岛的凯尔特人曾长期遭受压迫,他们却在自己的神话中刻画出伊娃这样的邪恶形象。在凯尔特后裔眼中,伊娃象征异族势力,是爱尔兰神话中的“异类”原型,是造成无辜、善良、弱小的爱尔兰人悲伤和厄运的邪恶力量。正如年轻
17、、美丽的芬诺拉变成“老丑婆”就是拜伊娃所赐,在古代爱尔兰岛,无辜的凯尔特人也长期遭受异族欺压而经受人生的悲苦。在 利尔的子女 中,利尔的子女们被化作白天鹅。白天鹅是高贵纯洁的象征符号(B i e d e r m a n n 3 3 3),这意味着在爱尔兰岛的凯尔特后裔心目中,爱尔兰人虽历经磨难,却永葆高贵气质和纯洁特征。利尔的子女 是典型的凯尔特传说,被赋予了多重象征意义,通过爱尔兰民谣被世人熟悉和传唱,它包含着爱尔兰特有的悲伤元素,暗示着凯尔特人虽因弱小而遭受欺压,但他们永不屈从于厄运。二、凯尔特神话传说中的“抗争”凯尔特神话传说刻画了诸多战神、斗士、骑士形象,也勾勒出宁死不屈的美女画面,暗
18、示了爱尔兰岛居民所崇尚的抗争精神,揭示出古代爱尔482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兰凯尔特人引以为自豪的英雄品质。关于古代爱尔兰岛的“抗争”母题,有诸多迷人的神话传说。这些故事构成了爱尔兰岛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推动欧洲文明发展的元素之一。在爱尔兰凯尔特神话传说中,描写“库赫林时代”和“芬恩和芬安纳勇士团时代”的系列故事很有影响力,其中 库尼尔夺牛战记(T a i n B o C u a i l nge)、乌斯那契三兄弟的命运 和 库赫林之死(T h e D e a t h of C u c h u l i a n)尤为著名。库尼尔夺牛战记 和 库赫林之死 聚焦库赫林
19、,而 乌斯那契三兄弟的命运 则主要描写了黛达丽的悲剧命运,黛达丽是爱尔兰文学中最典型的悲剧美人之一,是不屈女性的代表。乌斯那契三兄弟的命运 虽把“乌斯那契三兄弟”放在标题内,但该故事围绕美貌绝伦的黛达丽展开,而非聚焦乌斯那契三兄弟奈西、安纳和阿登。“命运”不在于强调乌斯那契三兄弟的不幸,而是突出了黛达丽的人物悲剧命运和拼死抗争精神。依据德洛伊巫师的预言,黛达丽将给她所在的区域和爱她的人招致灾难。她成年后,嫁给自己深爱的奈西,却亲眼看到丈夫因她而死。为了捍卫爱情的尊严,她以死来拒绝国王康诺尔对她的贪婪之心,表达了对厄运的抗争。黛达丽的爱情故事和英雄行为感动了无数人,更打动了诸多爱尔兰作家,成为爱
20、尔兰文艺复兴作品的重要题材。从1 9世纪中期到2 0世纪中期,就戏剧而言,至少有3 5部以此为题材,其中最成功的改编戏剧包括:1 9 0 2年乔治威廉拉塞尔(G e o rge W i l l i a m R u s s e l l,1 8 6 71 9 3 5)的 黛达丽(D e i r d r e);1 9 0 7年叶芝的 黛达丽(D e i r d r e);辛格去世时未完成的剧作 悲伤的黛达丽(D e i r d r e of t h e S o r r o w s,1 9 1 0);1 9 2 3年詹姆斯斯蒂芬斯(J a m e s S t eph e n s,1 8 8 21 9
21、5 0)的 黛达丽(D e i r d r e)。经过众多爱尔兰作家的演绎,黛达丽作为一位与命运抗争的女性英雄的形象深入人心。凯尔特神话传说中,既包含黛达丽这样的女中豪杰,更有以库赫林为代表的好男儿。“库赫林时代”的作品主要讲述发生在古代的一系列神话传说,涉及两大要素:公牛和库赫林(或译作“库丘林”“库胡林”或“库丘林”)。在当今的爱尔兰社会,“公牛”和“库赫林”已经联系在一起,共同成为爱尔兰文化元素的组成部分,也是历代爱尔兰作家笔下的重要原型。依据 象征手法词典(D i c t i o n a ry of Sym b o l i s m,1 9 8 9):公牛(b u l l)以力量而著称,
22、是力量的代名词,远古时代的公牛也是生命力与男性力量的化身,多与英雄人物有关,是生命力与男性力量的自然显现(B i e d e r m a n n 582评爱尔兰文学的源头 5 1 5 2);而母牛(c o w)代表地球的母性和养育力量(同上 7 7)。在神话原型批评中,公牛的原型象征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男性力量的象征,要显示的是力量与征服。“当未经驯服的力量得以充分展示的时候,人类体会过进攻型动物公牛令人生畏的残酷。在宗教和神话史上,公牛尤为重要:它被不同的文化所敬奉,特别是作为性与力量的象征另一方面,在无数的象征仪式中,公牛都要被打败或当作牺牲者”(比德曼 9 69 7)。而当象征着力
23、量的公牛被某位英雄打败时,就产生了最早的斗牛英雄原型。这可以追溯到希腊神话中英雄忒修斯远航克里特岛杀死米诺陶洛斯(牛首人身的怪物)。当象征着性与力量的公牛被人类征服时,就产生了勇敢、大胆的屠牛仪式以及英雄崇拜;在另一个层面上,丰饶和繁殖等意义与公牛和母牛的象征意义相关。在“库赫林时代”诸多场景里,库尔尼棕色公牛被刻画为极为神奇的动物,是最具威力的动物原型,代表了不可征服的古爱尔兰形象。在爱尔兰凯尔特人眼中,公牛往往被视为古爱尔兰岛的象征,它以其雄姿和活力受到当地居民的喜爱和崇拜,它的系列意象暗示:古代爱尔兰岛充满生命活力;古代爱尔兰岛上的凯尔特男人孔武有力,是人们眼中无畏的斗士。根据神话描写,
24、库赫林是半人半神的骑士,在北爱尔兰乌尔斯特被称作“库伦之猎犬”“邱林猎犬”“库兰猛犬”或“光之子”等,他是威震爱尔兰的勇士。“库赫林时代”是以人物命名了一个时代,由此凸显了库赫林在爱尔兰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在爱尔兰凯尔特神话传说中,诸如 库尔尼夺牛战记 中的战争英雄被反复描写,凸显了古代爱尔兰凯尔特人对自身民族和语言的自豪感。自古以来,爱尔兰岛曾多次遭遇战火和争端。爱尔兰岛上的居民渴望和平,但绝不忍受外来势力的欺凌。为了捍卫国家(王国)尊严,不同时期的爱尔兰凯尔特人美化英雄情结,让英雄情结作为民族集团文化的重要元素。库尔尼夺牛战记 记载库赫林战绩时,难免存在超自然和夸张的内容,却意在歌颂古代战场
25、上的英雄气魄,有诸多单打独斗的场景,也有以寡敌众的情节,使得故事悬念不断。库尔尼夺牛战记 描写了一位勇士孤身御敌的经历,细腻地刻画了单打独斗的英雄形象。爱尔兰岛占地面积小,人口也不多,虽因美丽的植被而享有“翡翠岛”美誉,但却无法摆脱“弱小”。爱尔兰凯尔特人借助神话传说,强调了孤身御敌的重要性,始终保持着面对强敌的决心。库赫林等人的英勇抗争故事成为古代爱尔兰凯尔特人维护民族传统682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的精神力量,为爱尔兰文学和世界文学提供了素材。1 9 0 2年,格雷戈里夫人出版了 默河弗纳的库赫林(C u c h u l i a n of M u i r t h
26、e m n e),她用现代英语改写了库赫林的古老民族史诗,她深入民间收集材料,把支离破碎、信息不完整的故事片段组合为一个具有完整情节的故事集,并创造性地将爱尔兰方言中的句型、节奏韵律与优美的英语糅合在一起,提供了一个英爱文学写作的范本,促进了爱尔兰民族意识的觉醒。叶芝依据库赫林的形象,创作了一系列剧作,如 在贝乐的沙滩上(O n B a i l e s S t r a n d,1 9 0 4)、绿头盔(T h e G r e e n H e l m e t,1 9 1 0)、在鹰井旁(A t t h e H a w k s W e l l,1 9 1 7)、与海浪战斗(F igh t i ng
27、 w i t h t h e W a v e s,1 9 3 0)、艾默尔唯一的嫉妒(T h e O n ly J e a l o u sy of E m e r,1 9 1 9)、库赫林之死(T h e D e a t h of C u c h u l i a n,1 9 3 9)等。后 来,托 马 斯 金 塞 拉(T h o m a s K i n s e l l a,1 9 2 8)根据爱尔兰语 库尔尼夺牛战记,用英语改编出一部 夺牛记(T h e T i n,1 9 6 9),这引发广泛关注。中国学者曹波于2 0 0 8年将 夺牛记 译成汉语。库尔尼夺牛战记1 9 8 1年被改编成爱尔
28、兰芭蕾舞,在都柏林戏剧节上演(丁振祺 3 8 4)。古代爱尔兰英雄库赫林等的抗争故事虽具有神话传说的属性,但它们对凯尔特勇士精神的赞颂是爱尔兰非物质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古代爱尔兰凯尔特人愿以生命来保卫家园的坚强决心,构成了爱尔兰凯尔特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丰富了欧洲神话传说的内涵,也对爱尔兰岛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意义。三、凯尔特神话传说中的“希望”古代爱尔兰岛的凯尔特人曾遭受巨大挫折,有过悲伤体验,但他们不畏强权,反对压迫,通过不断抗争,为未来争取希望。在凯尔特神话传说中,“悲伤”“抗争”和“希望”三大母题彼此联系,共同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故事内涵。“芬恩和芬安纳勇士团时代”的神话传说尤其
29、凸显了古代爱尔兰人的希望。“芬恩和芬安纳勇士团时代”包含古爱尔兰优秀的神话传说与民谣集,以充满想象力和张力的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对研究古代凯尔特人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价值取向等颇具价值,对理解“爱尔兰性”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依据 爱尔兰民间故事选编 版本,“芬恩和芬安纳勇士团时代”的传说和民谣,包括 年轻的芬恩(Y o u ng F i o n n)、芬恩怎样成为芬安纳勇士团的首领的(H o w D i d F i o n n B e c o m e t h e L e a d e r of t h e F i a n n a)、芬恩和芬安纳勇士团(F i o n n a n d H i s
30、 F i a n n a)、奥依辛的母782评爱尔兰文学的源头 亲(O i s i n s M o t h e r)、追 捕 特 莫 德 和 格 拉 尼 亚(T h e P u r s u i t of D i a r m u i d a n d G r a i n n e)和 奥依辛到了长生不老的乐土(O i s i n i n t h e L a n d of P r o m i s e)六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芬恩麦克库尔的传奇故事,歌颂了芬安纳勇士团(或译作“费奥纳骑士团”“芬尼亚武士”等)的英雄传说,讲述了古代凯尔特奇女子的情感历程,刻画了芬恩、奥依辛、奥斯卡、戈尔麦克莫那(或译作“高尔
31、麦克莫纳”)、特莫德、萨娃、格拉尼亚和妮维雅等人物的神奇经历。这些传奇人物共同谱写了凯尔特后裔的英雄篇章。其中 年轻的芬恩 是最优秀的故事之一:芬恩若“要成为安纳勇士团的一员必须熟记一些古老的传说”(同上 1 9 5)。在古代爱尔兰岛,凯尔特人虽然不断遭受厄运捉弄,却通过不屈不挠的抗争,显示了狭义、粗犷、善战的凯尔特民族特色,时刻准备迎接美好的未来。在叙事作品中,人物的最终命运既暗含作家对世界的客观看法,也能表达作家的主观愿望。在凯尔特神话传说中,相比利尔的子女和库赫林的最终命运,芬恩的命运要好得多。在 追捕特莫德和格拉尼亚 中,年老时期的芬恩喜欢上年轻的女人格拉尼亚,他虽曾出于领袖尊严,与手
32、下武士特莫德争抢女人,却最终能明辨是非,成人之美。芬恩放弃利己思想,以宽容之心,为爱尔兰岛的和谐未来指出一条出路。芬恩的宽容之心亦重现于乔伊斯的小说名篇 死者(“T h e D e a d”)的结局。在 死者 结尾处,主人公加布里埃尔流下宽容的泪水,这暗示为了婚姻的未来,他以宽容之心,体谅妻子对其过世初恋的怀念。“芬恩和芬安纳勇士团时代”的神话传说融合“悲伤”“抗争”和“希望”,塑造了古爱尔兰理想英雄芬恩,暗含古代凯尔特人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为现代爱尔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源泉。幽默的爱尔兰民谣 为芬尼根守灵(F i n n ega n s W a k e)深受大众喜爱。该歌谣题目中的“F i n
33、n ega n”是爱尔兰姓氏,意为“芬恩的后裔”(高玉华等 1 4 1)。该歌谣中主人公芬尼根死而复生,看似演出了一场闹剧,实则暗示一种历史轮回观。在 新科学(S c i e n z a n u o v a,1 7 2 5)一书中,意大利学者詹巴蒂斯塔维科(G i a m b a t t i s t a V i c o,1 6 6 81 7 4 4)曾提出人类历史呈螺旋循环模式。这一人类历史循环观在乔伊斯的小说 芬尼根的守灵夜(F i n n ega n s W a k e,1 9 3 9)中得以再882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关于芬恩的结局,爱尔兰民间故事选编 未涉及
34、。对此,有两种说法:(1)芬恩死于河中;(2)同亚瑟王一样,芬恩没死,他睡在都柏林城下洞穴,还会回来挽救爱尔兰。第二种说法流传更广。现。现代爱尔兰人希望新一代芬恩(芬恩的后裔)能重建第一代芬恩的伟业,带领爱尔兰后裔再次走向辉煌。“芬恩和芬安纳勇士团时代”里的芬恩是完美的抗争勇士,是爱尔兰岛未来“希望”的暗喻,是爱尔兰岛上民族文化的一道理想之光。结 语 在历史长河中,过去与现在之间存在着对话(D i a l ogi s m)或双向影响。对此,米哈伊尔巴赫金(M i k h a i l B a k h t i n,1 8 9 51 9 7 5)和英国作家T.S.艾略特(T h o m a s S
35、t e a r n s E l i o t,1 8 8 81 9 6 5)都有过相关论述。古代凯尔特人以神秘色彩、粗犷风格、淳朴气质、宿命论倾向,建构了一种神话,形成了基于地方特色的文化。爱尔兰早期叙事文学多带有神话色彩。凯尔特神话传说寓教于乐,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它们以个性鲜明的人物、古朴而充满诗意的语言、迭出的悬念、曲折而生动的情节、富有哲理的主题,揭示出人性的光辉与黑暗,通过个性描写,展示了人类潜意识的共性特征。神话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具体历史时代。当作家在创作中引入、挪用、改写神话时,就可以在永恒的时空中展现主人公的悲喜命运,使短暂平凡的个人得以在历史不朽的长河中获得存在的
36、意义。神话主义成为弥补2 0世纪相对论时代带给人类精神失落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与历史时间、现在时间相比,“神话时间”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时间,它把历史的线形时间和短暂的现时时间置入圆形循环时间或永恒轮回之中,也就把不可逆转、转瞬即逝的个体生命消解,融入宇宙的广阔之中,使个人的生命在群体的生命链接中获得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使有限与孤独的个体得以克服时空的束缚,获得关于个体生命与民族历史的觉悟。诸多爱尔兰作家在其创作中,把凯尔特神话和其他文化中的神话纳入文本之中,向古代神话、史诗获取写作灵感和文化资源,在古代与现代之间建构跨越时空的桥梁,获得一种走向未来的开放性,也通过讴歌爱尔兰文学的精神血脉,铸造现代爱
37、尔兰人的民族气质和国家认同。引用作品W o r k s C i t e d B i e d e r m a n n,H a n s.D i c t i o n a r y o f S y m b o l i s m.T r a n s.J a m e s H u l b e r t,N e w Y o r k:982评爱尔兰文学的源头 F a c t s O n F i l e,I n c.,1 9 8 9.J oyc e,J a m e s.U l y s s e s.E d.H a n s W a l t e r G a b l e r.N e w Y o r k:R a n d o m
38、H o u s e,I n c.,1 9 8 6.T h e N e w E n c y c l o p d i a B r i t a n n i c a(1 5 t h e d.),V o l.5.C h i c ago:E n cyc l op d i a B r i t a n n i c a,I n c.,1 9 8 4.陈丽:爱尔兰文艺复兴与民族身份塑造,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 0 1 6年。丁振祺译:爱尔兰民间故事选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1 1年。高玉华等:英语姓名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 0 0 2年。汉斯比德曼:世界文化象征辞典,刘玉红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 9 9 9年。092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