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无间同撑一博点——童庆炳与王向峰二先生的那次强强联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538240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间同撑一博点——童庆炳与王向峰二先生的那次强强联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无间同撑一博点——童庆炳与王向峰二先生的那次强强联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无间同撑一博点——童庆炳与王向峰二先生的那次强强联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艺术理论63一2021 年 6 月 2627 日,“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 2021 年学术年会”在长春举行。参会之前,我就有了一番设计:待开完这个年会,我从长春南下,我的一位研究生则从京城北上,我们在沈阳会合之后由他协助,完成我对王向峰老师的访谈。因为要事先拿出访谈提纲,我便在 6 月 21 日给王老师发一微信,表达了我去探望他并访谈他的愿望。两个小时后王老师有了回复:“我现治疗小腿丹毒肿痛,一周后才见彻底,七月不成了。”我心里一紧,立刻与王老师的学生王鑫联系,探问详情。王鑫告诉我,王老师已住院治疗,还比较严重,短时间内无法出院,看来你的访谈必须推后我有些感慨,却也不得不调整安排。关于童庆

2、炳老师的大型访谈,我是从 2019年正式启动的,但最早征询访谈意见的人却是王向峰老师。记得 2015 年 12 月下旬,王老师应文艺学研究中心之邀,来京参加“童庆炳先生学术思想座谈会暨童庆炳文集首发式”。12 月 25 日晚,我去京师大厦拜访,与王老师相谈甚欢。聊到最后,我开始向王老师请教了:“今年 5 月份,童老师跟我合计过他过八十华诞的事情,比如,他说可以做一个四五十分钟的视频,到时候放一放,从教 60 年的经历便可一目了然。但 6 月份童老师突然走了,我自己就琢磨着,如果去访谈童老师的一些朋友、弟子,特别是访谈像您这样与童老师交往多、感情深的同代学者,你们来聊一聊童老师,谈谈对他的看法和

3、认识,谈谈他在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中的作用,这样既可以留下一份宝贵资料,也可以获得做视频的素材。您觉得做这件事情有没有价值?”“有价值!”王老师回答得简洁明快,“童老师是一个标杆式的人物,很值得挖掘。”“那我就心中有数了,随后我再好好琢磨。要是做的话,我就去沈阳访谈您。”王老师的首肯让我很是振奋,仿佛他已给我发放了采访的通行证。但实际上,我并没有马上付诸行动,因为那时我刚刚接手北师大文艺学研究中心(教育摘要老一辈学者身上有一种宝贵的治学精神是值得后辈学习和传承的;曾与王向峰老师筹划访谈事宜,却遗憾最终未能实现;根据现有资料,回看童庆炳老师与王向峰老师共同支撑和建设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点的一段学界

4、佳话,深感两位学界前贤身上的精神和气度。关键词博士点;访谈;学界传奇无间同撑一博点童庆炳与王向峰二先生的那次强强联手赵勇64艺术广角 2024 年第 1 期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的工作,基地很快就要面临评估,基地的“十三五”重大项目也要组织申报,还有筹划学术会议的事情,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等等,所以那一年多我常常忙得昏天黑地,直到 2017 年 5 月初我听到王富仁老师去世的消息。如果要做访谈,王富仁老师肯定在我拟定的名单之中。不仅是因为童、王之间情感甚笃,而且我与王老师的最后一次电话就是关于童老师的。那时候王老师告诉我,童老师的怀念文章最值得写的有两件事,一是关乎他的一位知名学生,二是

5、涉及童老师与中文系一些人的关系。但这两件事情现在如果和盘托出,一是时机不成熟,二是写出来也没人敢发表。1那时候我就想,既然王老师还不方便写,我何不捷足先登,让他先来讲一讲呢?然而,随着王老师的去世,他的故事也随风飘散。于是我感到说不出的遗憾。更让我遗憾的是,两个月之后,王老师提及的那位“知名学生”也去世了,这意味着我的访谈名单中又少了一位重量级人物。那个时候我便意识到,如果我嫌麻烦,自然便可让构想中的访谈胎死腹中,因为除了王向峰老师,很少有人知道我动过这个念头。我还没到“说嘴呱呱,尿床刷刷”的份上,不会被人耻笑。但是,如果我依然访谈之心不死,那就必须马上行动起来,否则我将会收获更多的遗憾。那是

6、我第一次有了做访谈的紧迫感,而“抢救资料”之类的说法原来只是发生在别人那里,如今却反复浮现在我的脑际。然而事到临头,我却又被国事、家事、单位事裹挟其中,分身无术。一直拖到 2019 年 5 月,我才有了实实在在的动作。在马不停蹄地完成几场访谈后,我想先歇歇脚,喘口气,然后再北上沈阳。但这一消停不要紧,没想出现特殊情况,长时间不方便出行。一转眼,就到了 2020 年 6 月。那年的 6 月 14 日,是童老师去世五周年的日子。为了让这个周年有些动静,我便依托自己的公众号,在 6 月中下旬每天推送一篇纪念文章,达二十多天之久。那个时候,我与王老师已互加微信,他见我的纪念活动搞得热闹,便于 6 月

7、12 日发我两首诗词悼念挚友童庆炳教授(2015 年 6 月 15 日)和题童庆炳文化广场(2018 年 4 月)。因“文化广场”出现了一些变故,后一颂词暂时不宜面世,我便请王老师再作七律一首,以与当年的悼诗一并推送,以免前者单薄。五个小时后,他的怀念挚友庆炳便已到位,全诗如下:岁月匆匆逝五年,深怀挚友在心间。每翻遗著思良俊,时有音容现目前。同道志和唯雅意,知音相惜品高弦。春风几绿连城柳,引我依依梦远山。三天之后,王老师又给我发来短文我是北师大文艺学博士点的过渡人,并附言道:“请审阅转发。我曾对你说过,我与师大文艺学博士点缘分时长深厚,今天略加说明原委,细节颇多,余容后叙。”我回复说:“王老师

8、好!已拜读,我让学生编辑一下,择日公众号推出细节颇多,余容后叙,这也正是我想访谈您的内容。”纪念活动完毕,我写长文以致谢意,涉及王老师时,我先是说他的诗与文,接着便开始叙旧:王老师大童老师四岁,当年我的博士论文答辩,他是委员之一,从此之后,我便与王老师建立了联系。但联系紧密起来,则是近一年1赵勇:为谁风露立中宵我所认识的王富仁先生,人生的容量,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 282283 页。艺术理论65的事情。也是因为王老师是我访谈的首批人选之一,去年6月我便与他互通了微信,自此往后,他的诗文便通过这个新媒体,源源不断地给我发送过来。有一天,他忽然更换了网名,紧接着便发来修改微信名为“快

9、乐王子”所感七绝一首,诗云:“白云苍狗是亦非,世事从来多宿归。莫道人生无再少,网名任我梦重回!2019 年 7 月 27 日”20 分钟后,我的顺口溜便溜达过去了:欣闻王老师修改网名,学生赵勇作打油诗贺喜!:“快乐王子向峰师,改名叫俺愣半时。原来想当美少年,我欲奋起直追之。”不过王老师虽工诗文,又与童老师情深意笃,还赋闲在家夕阳红,但这次搞“纪念专辑”我仍把他打入另册,名列不敢打扰之首。何以如此?因为王老师毕竟八十八岁高龄了,让他新写一篇我不忍心。没想到的是,我这里刚刚推送起来,他就给我发来怀念童老师的两首七律,诗歌推出的第三天,他又给我提供了这篇短文,让我有了第二次的“没想到”。1随后王老师

10、便微信于我:“你的长文认真读了,认真,细心,念情,周到,是庆炳的忠诚弟子。”王老师的表扬让我既感动,也很受鼓舞。于是我耐心等待着,于是有了 2021 年 6月那次访谈的夭折。那年的秋季学期,一是出行依然不是很方便,二是我也旧病复发。待我身体好转,已是春暖花开,但是赵某依然不敢轻举妄动。就在这一漫长的等待中,我也永远失去了访谈的机会。2022 年 7 月 9 日晚 10 时,当王鑫告诉我王老师仙逝的消息时,我既悲且憾。当晚便编发一篇 王向峰先生千古 的推文,表达我的沉痛心情。随即便有了王鑫的跟帖留言:“向峰师每次提起赵勇老师都是非常欣赏,他不是很喜欢夸人,但是从未吝啬对赵勇老师的肯定。他对北师大

11、文艺学也是情深义重,不仅是和童老师的私人感情。虽然知道和向峰恩师告别的一天早晚会来,但是真的来了,仍旧心痛和不舍”看到这里,那一刻我忽然泪眼蒙胧。二假如我能如愿,访谈王老师的重点会聚焦哪里呢?当然是他的诗中所写:“无间同撑一博点,合力相扶几纪程。”2此话怎讲?看来我必须借助一些资料,从头说起。如今我们已知道,中国高校的第一个文艺学专业博士点诞生于北京师范大学,但申请这个博士点却颇费了一番周折,不是上面不批,而是黄药眠先生不愿意申报。据童老师言,20世纪 80 年代初国家恢复学位制后,他就鼓动黄先生挂帅,把这个博士点拿下,没想到却被他堵了回来:“你这个人胆子怎么这么大,你年纪轻轻的,就想带博士。

12、我不是博士,你也不是博士,我们能培养出博士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嘛。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怎么可以这样呢?这不好。”于是童老师苦口婆心,做起了黄先生的工作:“黄先生不是这样的,现在国家要恢复学位制,就像解放前那样,像别的国家那样,要有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这个学位必须要有资格的老师才能够指导的、带出来的,您是中国很有实力的文学理论家,大家现在都承认这一点。你不申报谁敢去申报呢?你年纪大了我知道,精力不够,这都可以理解,但是我可以帮助你啊,我们教研室的老师,还有别的老师,像钟子翱老师,都可以帮助你啊。”1赵勇:不成样子的缅怀“童庆炳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专辑”推送后记,“北师赵勇”公众号,2020年 7

13、 月 12 日。2王向峰:悼念挚友童庆炳先生,木铎千里 童心永在:童庆炳先生追思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年版,第 90 页。66艺术广角 2024 年第 1 期但黄先生显然不为所动,他说着“免谈免谈,你走吧走吧,我中午要吃饭”,就把童老师撵出门外,结果 1981 年的那次申报根本就没走出校门。1两年之后第二次申报,童老师给黄先生亮底牌了。他说:“黄先生,现在不是你要不要这个博士点的问题,现在是我要这个博士点,我们整个的教研室要这个博士点。这关系到咱们这个教研室,这个你所创立的教研室,在全国处在什么地位的问题。”黄先生一手创办的文学理论教研室成立于 1953 年,是中国的第一个。童老师

14、专门点此“痛处”,显然是要逼黄先生就范。如此出手也果然有效,黄先生的口气终于松动了,他说:“哦,是这样吗?我反正还觉得是麻烦。以后学生来了怎么上课啊?怎么指导学生写论文啊?”童老师便为他宽心:“人家读博士,主要是自己读书、自己写作,我们给予一定的指导,特别是方法的指导,也就可以了。”闻听此言,黄先生才终于勉强同意:“行行行,所有事情都你管。”于是,北师大文艺学博士点才就此诞生。2博士点申报成功后,黄先生任导师,童老师则任副导师(协助黄先生指导学生),文艺学专业的博士生招生也顺利开张。然而福无双至,好景不长,1986 年,钟子翱老师遽归道山;1987 年,黄先生也驾鹤西去,文艺学学科遂遭重创。童

15、老师原本想着自己的博导若申报成功,还可以挽一挽既倒之狂澜,没料到却惨遭暗算,于是文艺学专业出现了他所说的“两死一伤”,他与学科点也一道坠入历史最低谷。为什么背后挨了一枪?这又需要从博士生导师的遴选制度说起。学位制的恢复和博士生导师的遴选是同时进行的,那是 1981 年。而在 1995 年博导审批权下放以前,博导的遴选和审批都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进行,这自然显得郑重其事。例如,中国首批博导共评出 1196 人,北师大中文系获批者有“中国现代文学”的李何林教授,“中国民间文学”的钟敬文教授,“汉语文字学”的陆宗达教授。而郭预衡教授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两次申报,均未通过,最终成了北师大乃至整个

16、学界的一个著名事故,博导遴选的残酷性与复杂性由此可见一斑。1990 年,又一轮的博导遴选开始,童老师科研成果突出,初评甚好,全票通过。终评是在京西宾馆进行,小组成员由王元化、蒋孔阳、霍松林等五六位先生组成。到了现场他们才发现,原来在文学类排名第一的童老师,其名字已被白色涂料涂掉,这让他们大惑不解。他们问国家教委原因,教委的负责人没办法回答。于是王元化等人打电话问童老师:“怎么回事,名字怎么被涂掉了?”对此,童老师的描述是这样的:我心里突然紧张起来,准备要质问当时的校长。结果我电话还没有打过去,校长的电话就打来了,说:“这一次是因为你政治审查没通过,所以把你名字抹掉了。”我说:“这个政治审查是哪

17、里的审查?”他说:“是学校党委的。”我说:“学校党委的政治审查有什么权利把我的名字涂掉呢?我就是党委委员。党委作出什么决定应该跟本人见面。你说我政治条件不合格,你得告诉我。你怎么能这么办呢?做得一点道理都没有。”反正我跟他拍过桌子,所以也不怕他。他就支支吾吾,因为他不在理。当时我们就吵了起来。然后在京西宾馆,评审组就跟教委的负责人说:“你们说童庆炳政治条件不合格。我们在座几位都是老党员,童庆炳也是一个党员,12童庆炳口述、罗容海整理:朴:童庆炳口述自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年版,第 233 页,第 233234 页。艺术理论67我们是否可以把童庆炳请到京西宾馆来,我们当面测试一下童庆

18、炳的政治面貌、政治条件、政治情况呢?”负责人当时也很尴尬,只能说这是校党委的决定,跟教委无关。1孤证不立,让我们看看王元化先生当天的日记记录吧:六月二十七日:竟日开小组会。这届学科评议会简直无法和上届相比。不仅参加成员在学识上相差很远,作风也两样。上届所有老先生都是认真的。每个人看资料,研究问题,直到深夜,一丝不苟,公正无私。现在却有请托说情种种徇私现象发生。结果在博导人选上劣进优退,不学无术者滥竽充数。我们开会时,在北京的高校有些未列入博导候选名单者 如北师大的某某就是其中之一,他确实应该评上的,来到京西宾馆要求容许他到会申诉,但被拒之门外了。更有一些人洁身自好,虽受到不公正待遇,却默默隐忍

19、了。其中有两位后来我见到,他们对此事并无任何表示,这种高尚作风虽令人敬佩,但对教育界弊病的改革不利。2 这一事件让我看到了老一辈学者的精神风貌。童老师敢于向校长直接要说法,义正词严,王元化等人敢于向教委主任何东昌当面辨真伪,据理力争,这是铮铮硬骨,是铁肩担道义,也应该是 80 年代知识分子精神的流风遗韵,让人不能不心驰神往。3当然,即便童老师叫了顿板,也无果而终。于是那一阵子,童老师陷入到悲愤与苦闷之中。他说启功先生曾劝他不要气馁,并书写陆游晚年的书房对联相赠:“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于是他给自己的书斋起名为“消永日斋”,以志纪念。4这里童老师语焉不详,容易引起误解,我要略作补充。

20、据童老师的老学生张巨才向我透露:这句诗其实是童老师事先抄写到一张纸条上,交付于他,让他去向启先生求得这幅墨宝的。因为他与启先生走得更近,关系更铁,而童老师则心情压抑,万念俱灰,不好意思出面也不想出面。这一细节或许可以还原童老师当时的实际遭遇和真实处境。而具体到这一对联,其实是陆游题老学庵壁一诗的颔联。老学庵者,书斋之名也,该书斋乃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所建。此颔联写自我心境,绘退居状态,把书斋生活描摹得颇为安宁自在,却也透出了几分消沉和颓唐,不由得让人想到刘禹锡的“一卷素书消永日,数茎斑发对秋风”(和苏十郎中谢病闲居)。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岁月里,童老师以此联自况,也算

21、是十分恰切。他曾经跟我说过,那时学校总共停了中文系六位老师的课,他就是其中之一。而一些人也蠢蠢欲动,想公报私仇,借机整他,置他于死地而后快。这时候,组织委员罗钢在支委会上站出来了,他坚定地维护童老师。罗钢是黄先生的开门大弟子,他的冲冠一怒还是颇具威慑力的,整人者见状,便被吓成了缩头乌龟。这就是童老师当年的处境山雨欲来,明枪暗箭,闭门读书,度日如年。如此多事之秋,他岂能不“万卷古今消永日”?又岂能不“数茎斑发对秋风”,但问题是,假如童老师躲进小楼成一统,北师大文艺学专业的博士点就会变得岌岌可危。这时候,童老师想到了王向峰老师。14童庆炳口述、罗容海整理:朴:童庆炳口述自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22、022 年版,第 290 页,第 291292 页。2王元化:王元化集日记卷八,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第 3536 页。3在童老师口述自传的原始稿中,他对校长方福康、教委主任何东昌都是指名道姓的,但出版时他们的名字或者已被隐去,或者稍加处理。为还原历史真相,我在这里把他们恢复过来了。68艺术广角 2024 年第 1 期1王向峰:我是北师大文艺学博士点的过渡人,“北师赵勇”公众号,2020 年 6 月 17 日。2童庆炳口述、罗容海整理:朴:童庆炳口述自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年版,第 292 页。3杨乃乔:记忆中的学术档案与隐含中的历史真实,艺术广角2022 年第 6 期。

23、4童庆炳口述、罗容海整理:朴:童庆炳口述自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年版,第 292 页。三童老师与王老师何时相识,20 世纪 80 年代他们有过怎样的交往,如今我已无从问起。我能够猜到的是,他们在 1990 年之前肯定早已认识,但并无深交。或者也可以说,他们的关系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是因为北师大的这个博士点,他们才成了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同甘共苦的弟兄。为什么会有这段学界传奇?我们先来看看王老师的说法吧:我与庆炳相交多年。1990 年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批直接评定为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此时,北师大文艺学博士点唯一的导师黄药眠先生去世已两年,因而未能继续招生。按国家当时规定,一个博

24、士点两年不招生即取消博士点。这时庆炳对我热诚相邀,我成了北师文艺学专业当时唯一的导师,李春青和杨乃乔成了我首次在北师指导的博士生。之后我又招收了赵炎秋和李建盛等四名博士生。当时因为师大博士点一段时间没有导师,黄卓越写完论文无法答辩,我接受庆炳安排,破天荒地当了首开的答辩委员会的主席,也为陶东风和丁宁的博士论文写下了认定性的评语。1而关于这件事情,童老师的表述是这样的:在这些前辈老师的鼓励下,加上教研室有一批年轻教师拿到了博士学位,所以我觉得还是可以再做点事情,而且更加意识到教研室的建设对我来说是一种责任,我不会就这样轻易认输、放弃、就此不干。我觉得我应该干到底。在随后日子里,我就一直在想办法请

25、一个博导来,恰好了解到辽宁大学的王向峰老师的博士点没有通过,但他博士生导师资格通过了。我就特意跑了一趟沈阳,请他做我们点上的博导、学术带头人。他正好找不到地方招生,而且我们以前就认识,也是学术上的朋友,于是我们一拍即合,他很痛快地答应了,这样就又可以继续招博士生。2为什么辽宁大学的文艺学专业没有拿到博士点而王老师却反而被“直接”评定为博导?杨乃乔在其怀念文章中已有详细描述3,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读,我这里单说北师大这边。很显然,“两死一伤”之后,北师大文艺学博士点亟须一位博导带队前行,否则这个点就要吹灯拔蜡。这时候,也确实需要王、童二人“一拍即合”。假如王老师耍大牌,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

26、或者是童老师彻底放弃,不再想着东山再起,那么也就一个巴掌拍不响,北师大的文艺学学科史很可能就需要重写。但苍天有眼,大地知情,在那个历史关头,童老师和王老师走到了一起。而在我看来,童王强强联手,简直就是井冈山朱毛会师,于是博士点这块根据地得以巩固,两所高校文艺学专业的友谊之歌开始谱写,我们这些学界后进也才能够借鸡下蛋,借坡下驴,既拿上了学位,也混上了一口饱饭。这种状况应该持续了大约三年。因为童老师说过:“1991年,评审组又临时增加一次会议,会议中通过一些博导。当时我没有申请,结果却被拿出来投票,全票通过。这样,我在 1991年获得了博导资格。”4而王老师则说:“此后艺术理论69国家有新规定:有

27、博士点的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批准可以按条件由博导推荐自行增列导师。我在与庆炳多年教学与学术的合作中,深知其学养水平,写了对他的鉴评性的推荐书,庆炳被北师大批准为增列博导。此后正民和壮鹰也相继评为博导,北师大的博士点日益彰显峥嵘。”1这里两位老师的叙述略有出入,为此我曾问过程正民老师和李春青老师。程老师说,究竟是否“增列”,他也说不清楚,但他与罗钢教授评博导在先,李壮鹰教授随后上来,却是事实。而李老师则指出:“童老师说 1991 年当了博导,这个时间绝对记忆有误。他是 1993年评上的,因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了五届博导,1993 年是最后一批,那一年评上博导的还有王富仁。所以黄卓越是 91 年入学

28、,我和乃乔是 92 年进来。”这也就是说,李春青和杨乃乔是 1992 级博士生,而王老师则是当之无愧的指导教师。其后,1993 级的赵炎秋、李建盛和毛峰虽然也是以王老师的名义招进来的,但他们进来时,童老师的博导资格已经到手,于是第一次见面他就跟三位博士生说:“我现在已经是博导了,文责自负,那么以后就由我来指导你们的博士论文,就不要再写王老师的名字了,署我一个人的名字即可。因为我来指导,又写上了他的名字,你们的论文若写得不好,以后出了问题还要把王老师牵扯进来。”这是我在访谈赵炎秋师兄时获得的一点信息。至1994级,文艺学专业招收四人,分别是千华、季广茂、魏家川、郜积意,他们都归童老师直接指导,那

29、时已不需要以王老师的名义发布招生信息了。但王老师在北师大“兼职博导”的岗位上“在职”多年,却是童、王合作的一个美谈。王老师说:“在庆炳增列为博导后,当时我们两人成为点中两位导师,各自领名招生。我招的学生在辽大培养,毕业论文答辩则在北师大进行。”2而据我所知,从 90 年代开始,王老师以这种方式培养的博士有马国柱、崔海峰、吴玉杰、刘萱、王振雨、吴冬艳等。这几位博士中,我更熟悉的是刘萱和吴冬艳,因为前者与我同级,王老师“护送”她来北师大答辩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后者 2010 年 12 月举行博士论文答辩会,本来我也是答辩委员之一,应该到会的,但因为临时有事,只得请假,也失去了见证王老师关门弟子完美

30、收官的重要时刻。童老师指导博士生以“严格”著称于学界,那么对于王老师领名招生的博士,他又是如何对待的呢?本来,这方面的情况我一无所知,但程正民老师审读过拙文后特意对我说:“童老师与王老师合作,既重情义,也讲原则。我给你补充个细节,你可以把它写进去:有一年王老师指导的一位博士生来京举行答辩,请来了陆贵山当答辩主席。陆贵山当年不是在辽大工作过吗?王老师与他关系很好。答辩委员中有我,还有童老师、黄卓越等。当时原本是想让这篇论文过关的,但现场一碰头,童老师就觉得这篇论文还是欠火候,勉强通过影响不好。但又碍于王老师面子,他率先否定似不妥当。于是便商量,由黄卓越打头阵,他们跟着附和,这样就把这位学生给拦住

31、了。王老师见大家众口一词,又是出于公心,便从善如流,接受了这一事实,并嘱咐这位学生好好修改,随后再提交答辩。你说,这件事童老师是不是很讲原则?”“不仅讲原则,而且讲得还很有策略,哈哈哈哈。”关于童老师和这个博士点,王老师曾有过如下评论:“庆炳为人性情温和,学养丰厚,热肠古道,待人真诚。他说我在师大文艺学博1 2王向峰:我是北师大文艺学博士点的过渡人,“北师赵勇”公众号,2020 年 6 月 17 日。经与程正民老师核实,他评博导之后是罗钢教授,李壮鹰教授评博导则在他们之后。70艺术广角 2024 年第 1 期士点危机之时救了北师大博士点,我自然不敢以此自谓,但我们两人互敬互助,结有莫逆之交却是

32、事实。”1他还说过:“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至今我仍认为我还是这个学术中心和这个博士点中永远不想掉队的一员。”2此为 2015 年 12 月 26 日王老师来北师大参会时发言所说。而这一发言让我印象更深的是,他除把“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指导,中国古代文论的丰富资源保证”概括为童老师学养的两个支点外,还特别把“直接的文学创作经验的融入”隆重推出,让它成为了第三个支点:庆炳先生的学者成就的获得与他的小说、散文创作上的努力进取有密切关系。我们知道,文艺理论家进行实际的文艺创作,是一种自觉的对于文艺规律的实践体验。其价值不仅是作品成果的创造,无疑地也会大为有助于理论的发现、发扬与解析,以致进而生

33、发为理论。中国古代自汉魏以来,许多作家与艺术家都是文艺理论家的创建者就是有力的证明。我们看到庆炳有散文集苦日子 甜日子风雨相随旧梦与远山,还有长篇小说淡紫色的霞光与生活之帆,生活之帆是与庆炳的夫人曾恬合著的。这些作品都是与他对于文艺理论的研究同时进行的。我们交往中,我不止一次地听他说,他的老师黄药眠先生对他说:“搞文艺理论的一定要搞点创作,这样才能深切地知道什么是文艺理论,才能更好地评论作品。”这说明童庆炳的创作是得到高人指点之所为,也是他从中外古今很多文艺大家都不乏理论表述,并有创作与理论双向成就中获得感悟之所为。庆炳先生以实际的文学创作为自己的理论研究的一个实践导行性的支柱,这是他取得文艺

34、理论研究成功一个不可忽视的条件。3童老师的文学创作虽然也被他的一些学界老友关注,但像王老师这样上升到“支点”高度予以总结的,却不多见。为什么王老师会如此下笔?本来我是有些茫然的,只是后来听闻童老师的一席话后才茅塞顿开。而能够见到他的这一说法也是事出偶然。2023 年 7 月 9 日,我亲赴沈阳,参加了“忆向峰先生,悟解读美学纪念王向峰辞世周年座谈会”,以便能近距离地表达我的哀思。吃午饭时,有人给我介绍李京洲先生,说他当年做过王老师的纪录片,并对童老师有过采访。我大喜,便与小李加微信,发信息,最终收到了他慷慨相赠的光碟。小李告诉我,北京的采访素材拍摄于2011年夏,被访谈者有钱中文先生、童老师和

35、李春青老师。我把这个 40 分钟的片子从头看到尾,果然发现小李辑录了采访童老师的三段内容。童老师的完整说法如下:王向峰老师一直很关心社会的发展,关心时代的变化,因此他的学术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所谓的与时俱进吧。因此他总是根据时代新的要求,给自己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所以他的学术角度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另一方面,王向峰老师的学术研究又具有革命的功利性,他知道我这个学术不管怎么样,最终它都要介入现实,介入这个时代,这是非常重要的。他始终知道这一点,也始终是这样做。他用他的学术研究、文学创作,为我们这个时代、为我们这个社会做出了他应有的贡献。他一边搞学术研究,一

36、边搞文学创作,这两者是互相支持的,是互动的、互构的。这个1王向峰:我是北师大文艺学博士点的过渡人,“北师赵勇”公众号,2020 年 6 月 17 日。23王向峰:庆炳先生学养的三个支点,“北师赵勇”公众号,2022 年 7 月 11 日。艺术理论71非常了不起。因为他的学术研究的成果,往往会在有意识无意识的过程中,带到他的文学创作里面去,而他文学创作所获得的成果,他那种审美的体验,那种创作的经验,也都会有意无意地带到他的学术研究当中去。1请注意,在最后一段内容中,童老师也谈到了王老师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与互构。而在这一层面,无论是童老师谈王老师,还是王老师谈童老师,都可谓大同小异,如

37、出一辙。由此我才忽然意识到两位老师的共性特征:他们当然都是响当当的学者,却也是学者中的作家。也就是说,当许多学者只能在学术领域金鸡独立时,他们却一手学术研究,一手文学创作,两手抓,两手都很硬。也唯其如此,他们才能心有灵犀,息息相通,在共情共振中多出一个频道,才能“同道志和唯雅意,知音相惜品高弦”。想到这里,我忽然对今年(2023)的沈阳之行心生感喟,对吴玉杰、刘萱师姐妹的热情相邀充满感激。两年前,我没去成沈阳,以致留下了长长的遗憾。两年后,我还能写出这篇东西,正是因为奔赴沈阳,身临其境,才获得了某种写作的灵感、动力乃至素材。尽管此文缺少细节支撑,显得粗枝大叶,但想到借助这个轮廓与梗概,或许还能“述往事,思来者”,让年轻学人知晓这个传奇故事,使学界前贤的风范长存于世,也以此告慰两位老师的在天之灵,我才终于长舒一口气,一年多来的愧疚与不安也才稍稍得到了几分缓解。2023 年 9 月 4 日写,11 月 6 日改拙文初稿曾蒙程正民先生指谬并添加一个细节,亦请吴玉杰、刘萱、王鑫三位老师批评指正;同时拙文修改时我也向李春青老师核实了一些史实,特此致谢!【作者简介】赵勇: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院教授。(责任编辑任艳)1李京洲编导:云斋守望,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2012 年出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