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软弱结构面参数对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538192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弱结构面参数对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软弱结构面参数对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软弱结构面参数对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期 年月有色金属(矿山部分)N o n f e r r o u sM e t a l s(M i n i n gS e c t i o n)V o l ,N o M a y d o i:/j i s s n 软弱结构面参数对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陈文倩,陈俊智,陈明清,安南,任春芳(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 )摘要:为了探究地震作用下软弱结构面对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以云南省某露天矿山边坡为研究背景,利用有限差分软件中的非线性动力分析法对顺层岩质边坡进行动力计算,通过控制变量法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值实验,探究了软弱结构面参数的改变对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再基

2、于正交试验以及极差分析法对影响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结构面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面参数的改变对于顺层边坡的动力响应有较大影响;各影响因子对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结构面黏聚力结构面倾角结构面内摩擦角结构面厚度.动力响应的研究可为地处地震频发区域的顺层岩质边坡提供抗震依据.关键词:软弱结构面;动力响应;正交试验;数值模拟;顺层边坡中图分类号:T D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I n f l u e n c eo fw e a ks t r u c t u r a l p l a n ep a r a m e t e r so nt h ed y n a m i cr e

3、 s p o n s eo f r o c ks l o p eCHE N W e n q i a n,CHE NJ u n z h i,CHE N M i n g q i n g,ANN a n,R E NC h u n f a n g(I n s t i t u t eo fL a n dR e s o u r c e sE n g i n e e r i n g,K u n m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K u n m i n g ,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4、I no r d e rt oe x p l o r e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w e a ks t r u c t u r a lp l a n ep a r a m e t e r so nt h ed y n a m i cr e s p o n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s l o p eu n d e re a r t h q u a k ea c t i o n I nt h i sp a p e r,t h es l o p eo fa no p e n p i tm i n ei nY u n n a np

5、 r o v i n c ei st a k e na st h er e s e a r c h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f i n i t ed i f f e r e n c es o f t w a r ei su s e dt os i m u l a t et h er o c ks l o p e As e r i e so f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e x p e r i m e n t sa r ed e s i g n e db yt h ec o n t r o lv a r i a b l em

6、e t h o d T h ep e a ka c c e l e r a t i o nc u r v eo ft h em o n i t o r i n gp o i n t i nt h ee l e v a t i o nd i r e c t i o na n dt h es u r f a c ed i r e c t i o no f t h es l o p ea n dt h ep e a ka c c e l e r a t i o nv a l u ea r eu s e dt oe x p l o r e 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 t h

7、ec h a n g eo f t h es t r u c t u r a l s u r f a c ep a r a m e t e r so nt h ed y n a m i c r e s p o n s eo f t h er o c ks l o p e B a s e do nt h eo r t h o g o n a lt e s ta n dt h er a n g e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t h es e n s i t i v i t ya n a l y s i so ft h es t r u c t u r a lp l a n

8、 ep a r a m e t e r sa f f e c t i n gt h ed y n a m i cr e s p o n s eo ft h er o c ks l o p ei sc a r r i e do u t,a n dt h e nt h ei n f l u e n c ed e g r e eo fe a c h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o nt h ed y n a m i cr e s p o n s eo ft h er o c ks l o p ei sr a n k e df r o m l a r g et os

9、m a l l:s t r u c t u r a lp l a n ec o h e s i o n s t r u c t u r a l p l a n ed i pa n g l e s t r u c t u r a l p l a n e i n t e r n a l f r i c t i o na n g l e s t r u c t u r a l p l a n e t h i c k n e s s T h i s s t u d yc a np r o v i d ea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f o rt h ed i s a s

10、 t e rp r e v e n t i o na n dc o n t r o lo fr o c ks l o p e sw i t hw e a ks t r u c t u r a lp l a n e su n d e re a r t h q u a k e s K e yw o r d s:w e a ks t r u c t u r a l p l a n e;d y n a m i cr e s p o n s e;o r t h o g o n a l t e s t;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b e d d i n gs

11、 l o p e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 )作者简介:陈文倩(),女,硕士,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采矿工程.E m a i l:c o m我国西部地区是地震高发地段,由于地震活动造成边坡大变形,诱发坡体失稳,导致边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人们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因此许多科研工作者对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主要是从边坡不同位置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的对比分析得出相应规律,边坡动力响应规律的研究为边坡的防护和治理提供重要理论指导.刘洋等利用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不同烈度地震波下顺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和破坏

12、机制,第期陈文倩等:软弱结构面参数对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从地震动响应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频谱方面揭示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王来贵等通过分析抚顺西露天矿顺倾多弱层岩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化,得出了弱层的分布位置和作用机理对地震作用下顺倾多弱层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有极大影响.宋丹青等基于F L A C D软件建立顺层边坡及反倾边坡的数值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典型层状边坡的动力加速度响应,研究地震作用下层状边坡的动力响应特征及变形机理.周逸飞等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得出含不同倾角与厚度软弱夹层边坡的前阶固有频率与振型,预示了边坡的共振效应.李师毓等针对地震作用下软硬互层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关键问

13、题,揭示了软硬互层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规律,地震作用下软硬互层边坡变形破坏主要受软硬岩间层面控制.盛建龙等 通过F L A C D软件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夹层边坡的水平和竖直加速度动力响应特性,以及软弱夹层的存在及其厚度对边坡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得出了软弱夹层使地震波发生反射和折射,是影响边坡动力响应特性的主要原因,也是边坡失稳的内在原因.严敏嘉等 通过从岩坡稳定性分析着手,从理论分析法、N e wm a r k滑块位移法、有限差分法、振动台试验等方面,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地震作用下岩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综上所述,大多数学者对坡面形状较为简单的含结构面边坡进行了一系列的动力响应规律影响

14、性研究,而对坡面形状较为复杂的含结构面边坡研究较少,同时研究的程度也大多停留在探究结构面参数的改变对其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而多数研究对于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大小并未给出定性的判断.因此本文结合具体工程案例,针对台阶型露天矿山边坡,不仅设计了多组试验探究了结构面参数的改变对其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还通过正交试验以及极差分析法对影响程度进行了敏感性大小排序,研究结果对于矿山 的抗震工作 能 起 到 一 定 的 指 导作用.工程背景及模型建立 工程背景矿区地处云南高原北部山区,高原山地是基本地貌形态.由于构造应力作用,岩层有一定的挠曲变形,根据前期矿山开采暴露的岩层调查测量,岩层的产状与现状边坡以及终了

15、边坡的产状较为相近,形成了顺层边坡,如图所示.矿山所在区域(绥江县大兰池)地质构造中等,褶皱发育,地震活动频繁,历史记载达数十余次,据调查和历史资料分析,在屏江、大关县黄金坝、高县符江等地最为强烈,受马边地震带影响较为显著.图A A 工程地质剖面图F i g A A e n g i n e e r i n gg e o l o g i c a lp r o f i l ed r a w i n g在矿山进行现场剪切实验和室内岩石力学实验,得到结构面参数和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如表所示.表物理力学参数表T a b l eP h y s i c a l a n dm e c h a n i c a l

16、 p a r a m e t e r s t a b l e类型密度/(k gm)泊松比弹性模量/G P a黏聚力/k P a内摩擦角/()岩体 结构面 模型建立根据当地地震设防烈度、地震分组、地震影响等,在较为匹配的 条地震波中选出了与之相对应的编号为R S N 的地震波,R S N 地震波记录的加速度曲线与设计反应谱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矿山剖面图,对边坡进行简化处理,进行模型搭建以及网格的划分,最后导入F L A C D软件得到边坡模型,再对边坡模型进行精简处理,即在原有边坡基础上对边坡进行了缩小处理.进行缩小处理后大大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同时也不影响顺层边坡有色金属(矿山部分)第 卷图R

17、S N 地震波与反应谱的对比图F i g C o m p a r i s o no fR S N s e i s m i cw a v ea n dr e s p o n s e s p e c t r u m在地震作用下的敏感性研究.为了探索软弱结构面不同参数和形态变化下沿高程和沿边坡表面的峰值加速度变化曲线规律,需要选择一些监测点,高程方向选择A B 五个监测点,沿坡面方向选择A、B,C 三个监测点,边坡模型及监测点布置如图所示.输入地震波后的边坡模型如图所示.图边坡模型图及监测点布置F i g S l o p em o d e l d i a g r a ma n dm o n i t

18、o r i n gp o i n t l a y o u t图输入地震波后的顺层边坡数值模型图F i g N u m e r i c a lm o d e l d i a g r a mo f t h ed o w n s t r e a ml a y e r s l o p ea f t e r t h e i n p u t s e i s m i cw a v e 软弱结构面物理力学参数和形态对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 软弱结构面黏聚力对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根据现场勘探情况、地质报告以及现场的剪切试验,将软弱结构面的黏聚力进行梯度设计为、k P a,其他参数保持不变(内摩擦角不变,取 ).沿

19、高程方向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曲线对比对不同黏聚力组别进行非线性动力计算,得到不同高程条件下各监测点的峰值加速度,如图所示.根据图可知,这四条曲线变化趋势相同,即随着高程的增大,曲线先上升后下降而后上升,这说明黏聚力的变化基本不会改变沿高程方向上的峰值加速度分布规律.但是黏聚力的改变对于峰值加速度值的影响较大,从图中可以发现,总体上结构面黏聚力越大,其峰值加速度越小;当软弱结构面的黏聚力为 k P a时,边坡内部的动力响应达到最大,所有监测点的峰值加速度值均高于其余条曲线上的峰值加速度.这说明结构面岩性的改变会影响边坡的动力响应,其余条曲线的波动范围在高度 m以下比较贴近,黏聚力的改变并没有对其峰

20、值加速度的波动情况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在 m之后,坡顶监测点的峰值加速度值却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图沿高程方向上的峰值加速度变化曲线图F i g T h ec h a n g ec u r v eo fp e a ka c c e l e r a t i o na l o n g t h e e l e v a t i o nd i r e c t i o n 沿边坡表面方向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曲线对比各黏聚力下沿边坡表面方向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可知,随着黏聚力的不断增加,四条曲线变化趋势相同,即离边坡表第期陈文倩等:软弱结构面参数对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面越远的监测点

21、其峰值加速度越小.这说明黏聚力的改变不会影响同一高程不同坡表距离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变化规律,但是会对其波动幅值造成较大影响,其中当黏聚力为 k P a时,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的变化幅度最大,总体上的波动幅度约为其他三组的 倍,其余三条曲线比较接近,变化幅度较小.其次,从四条曲线的下降趋势可以发现,越靠近边坡表面区域的监测点的峰值加速度变化幅度越大,因此在抗震工程中应加强边坡表面的抗震措施.图沿坡表方向上的峰值加速度变化曲线图F i g T h ec h a n g ec u r v eo fp e a ka c c e l e r a t i o na l o n gt h e s l o p

22、e s u r f a c e 软弱结构面内摩擦角对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将软弱结构面的内摩擦角根据梯度设计依次设置为 、,其他参数保持不变(黏聚力不变,取 k P a).沿高程方向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曲线对比对不同的内摩擦角组别进行非线性动力计算,得到不同高程条件下各监测点的峰值加速度,其曲线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除了内摩擦角为 的曲线是先下降后陡增之外,其余条曲线均是先短暂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这说明内摩擦角的改变对于坡体内不同高程监测点的峰值加速度变化规律影响较小.但是,内摩擦角的改变对峰值加速度值具有较大的影响.在高度 m以下的区域: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各高程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值越小,而在高度为

23、m以上的区域却出现了一些变化,内摩擦角值为 的峰值加速度曲线却超过了内摩擦角为 的峰值加速度曲线,这说明坡表面的地震波反射与折射效应更加复杂,再加之软弱结构面的存在,使得其复杂程度更深.因此,对此边坡而言,若是在边坡顶部存在软弱结构面内摩擦角为 的区域,更应加强抗震措施.图沿高程方向上的峰值加速度变化曲线图F i g T h ec h a n g ec u r v eo fp e a ka c c e l e r a t i o na l o n g t h e e l e v a t i o nd i r e c t i o n 沿边坡表面方向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曲线对比各内摩擦角下沿边坡表面

24、方向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随着内摩擦角的不断增加,四条曲线几乎保持同样的变化趋势,即离边坡表面距离越远的监测点其峰值加速度越小,表现为趋表效应.这说明内摩擦角的改变并不会影响同一高程不同坡表距离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变化规律,但是会对峰值加速度值造成较大的影响,总体上满足内摩擦角越大、监测点峰值加速度越小的特征;当内摩擦角为 时,其边坡表面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达到最大.其次,从四条曲线的下降趋势可以发现,越靠近边坡表面区域的监测点的峰值加速度变化幅度越大,特别是软弱结构面内摩擦角为 时,在边坡表面附近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变化趋势最剧烈.图沿坡表方向上的峰值加速度变化曲线图F i

25、 g C h a n g ec u r v eo fp e a ka c c e l e r a t i o na l o n gt h e s l o p e s u r f a c ed i r e c t i o n有色金属(矿山部分)第 卷 软弱结构面厚度对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将软弱结构面的厚度设置为 、m四个水平,然后分别对这四种情况进行非线性动力计算.沿高程方向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曲线对比各厚度下沿高程方向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随着软弱结构面的逐渐变厚,四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说明结构面厚度的变化对于坡体内部的动力响应规律影响不大,但对于各点的峰值加速度

26、有较大影响.相较于其余组,当软弱结构面的厚度为 m时,所选取的监测点的峰值加速度达到最大,整体上约为其余三组曲线峰值加速度的 倍左右.图中红框选中的监测点与软弱结构面的位置关系是随着夹层厚度的增大,监测点与结构面的距离越近.当软弱结构面的厚度为m时,监测点出现在软弱结构面之中,但是该监测点的峰值加速度却是最小的,反而是当软弱结构面厚度为 m时(此时监测点紧挨软弱结构面),其峰值加速度却是最高的.这说明软弱结构面下侧附近的监测点的加速度要高于软弱结构面上的监测点加速度.图中蓝色框选中的监测点是坡肩处的监测点,该监测点的峰值加速度在整体上呈现出随着结构面厚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最后在厚度为 m处达

27、到最大.因此,对于此边坡而言,应加强结构面厚度为 m区域的抗震措施.图沿高程方向上的峰值加速度变化曲线图F i g T h ec h a n g ec u r v eo fp e a ka c c e l e r a t i o na l o n g t h ee l e v a t i o nd i r e c t i o n 沿边坡表面方向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曲线对比各厚度下沿边坡表面方向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变化曲线如图 所示,软弱结构面厚度的增加对沿坡表方向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变化规律影响不大,均能 体 现 趋 表 效 应.但 是 当 软 弱 结 构 面 厚 度 为 m时,该曲线的走势却与其余

28、三条曲线有着一定的区别,该曲线沿坡表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其余曲线却是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但是厚度的变化却是对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整体上看,结构面厚度为 m时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还是要大于其余三组.值得关注的是紫色方框框出的监测点,厚度为 m那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远高于其他分组,这是由于该监测点位于结构面区域之上,地震波从结构面向上传播到岩体,导致其峰值加速度进一步增大.图 沿坡表方向上的峰值加速度变化曲线图F i g T h ec h a n g ec u r v eo fp e a ka c c e l e r a t i o na l o n g t h e s l o

29、p e s u r f a c e 软弱结构面倾角对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将软弱结构面的倾角设置为 、四个水平,然后分别对这四种情况进行非线性动力计算.沿高程方向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曲线对比各倾角下沿高程方向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变化曲线如图 所示.由图 可知,倾角的改变并不会对不同高程下整体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曲线规律造成太大的影响,随着高程的增大,四条曲线在前/部分表现为波动的情况,在最后的/段呈现猛然上升的趋势.但是软弱结构面倾角的改变却对峰值加速度值有着较大的影响,从图中可以明显的发现,在 范围内,随着软弱结构面倾角的增大,其总体的峰值加速度值越大,最终在结构面倾角为 时,整体的峰值加速度值达到最

30、大水平,这种放大作用在边坡顶部体现得最为明显.因此,对于此边坡而言,在坡顶处并且存在 软弱结构面的区域应该加强抗震措施.第期陈文倩等:软弱结构面参数对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图 沿高程方向上的峰值加速度变化曲线图F i g T h ec h a n g ec u r v eo fp e a ka c c e l e r a t i o na l o n g t h e e l e v a t i o nd i r e c t i o n 沿边坡表面方向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曲线对比各倾角下沿边坡表面方向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变化曲线如图 所示.由图 可知,随着倾角的改变,沿着边坡表面距离方向上的

31、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变化规律并未受到较大影响,大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随着软弱结构面倾角的变化,这对各组监测点的峰值加速度值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每条曲线上的同一监测点的峰值加速度各不相同,在边坡表面差值达到最大,其中当软弱结构面倾角为 时其坡面的峰值加速度最大,而后是 ,最后是 以及 .这与沿高程向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变化规律有较大的出入,其主要是监测点与结构面的位置关系不同所导致的.将边坡表面监测点的位置绘制在曲线图的左侧,从左侧位置关系图可以发现,当结构面的倾角为 时,监测点离软弱结构面位置最近,因此其峰值加速度较大,其次是结构面倾角为 ,最后是 及 的结构面.对于此边坡而言,在边坡坡面处并且

32、存在倾角为 软弱结构面区域应加强抗震措施.图 沿坡表方向上的峰值加速度变化曲线图F i g T h ec h a n g ec u r v eo fp e a ka c c e l e r a t i o na l o n gt h e s l o p e s u r f a c e 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敏感性分析前面通过设计数值试验研究了软弱结构面的形态以及物理力学参数的改变对边坡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但是难以判断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为了判断影响程度大小,基于正交试验设计以及极差分析法对影响顺层边坡动力响应的几种影响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正交试验设计正交试验 基于正交性原理合理地安排试验设计

33、,特别是针对试验组数繁多复杂的情况具有极大的优势,因为正交试验设计能够科学地减少试验次数且不会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这将大大减少试验的时间以及经费成本.要研究软弱结构面的厚度、倾角、黏聚力以及内摩擦角这个因素(每个因 素个水平,因素水平表 如表所示)对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需要利用正交设计中的正交性原理,设计具有代表性的试验便能在减少试验次数的情况下获得较为理想的试验结果.表因素水平表T a b l eF a c t o r l e v e l t a b l e水平结构面厚度/m结构面倾角/()结构面黏聚力/k P a结构面内摩擦角/()本次试验设计以正交试验为基础,对软弱结构面的厚

34、度、倾角、黏聚力以及内摩擦角这四种因素(每个因素个水平)进行试验设计,选取正交表L(),最终得到正交设计表,参数表中共计 组试验.有色金属(矿山部分)第 卷表正交设计表T a b l eO r t h o g o n a l d e s i g nt a b l e实验号结构面厚度/m结构面倾角/()结构面黏聚力/k P a结构面内摩擦角/()正交试验表设计完成后,通过查阅一些参考文献:F I O R E 通过分析发现单面边坡的放大系数在坡肩最大且依赖于边坡的几何特性和谐波频率;G A TM I R I等 也通过计算发现放大系数在山脊的顶部以及坡肩处最 大;A S H F O R D等 对单面

35、边坡进行研究时发现,当坡高和波长之比为 时,坡肩处的放大系数最大.以上的参考文献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边坡坡肩区域的放大系数一般最大.因此可以将坡肩处监测点的加速度峰值作为 衡 量 软 弱 结 构 面 对 边 坡 动 力 响 应 的 影 响参数.计算结果分析对表的 组试验进行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计算,输入的地震波是处理后的 sB o r r e g oM t n波,最终得出坡肩监测点的峰值加速度(坡肩的监测点选择A 点),其数据详见表.表正交结果表T a b l eO r t h o g o n a l r e s u l t t a b l e实验号结构面厚度/m结构面倾角/()结构面粘聚力

36、/k P a结构面内摩擦角/()坡肩峰值加速度/(ms)极差分析法选用极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以及分析.极差分析法又被称作直观分析法,它的优势在于直观形象、简单易懂,是正交设计试验结果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极差分析被广泛地应用于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根据极差分析法的原理对表进行处理,得到极差分析表如表所示.第期陈文倩等:软弱结构面参数对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极差分析表T a b l eR a n g ea n a l y s i s t a b l e实验号结构面厚度/m结构面倾角/()结构面黏聚力/k P a结构面内摩擦角/()坡肩峰值加速度/(ms)P P P P 极差 为便于

37、观察分析,绘制极差值与影响因素直方图,直方图如图 所示.图 极差值与影响因素直方图F i g R a n g ea n d i n f l u e n c e f a c t o rh i s t o g r a m根据极差分析表以及直方图 可知,对该边坡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是结构面的黏聚力、结构面倾角、结构面内摩擦角、结构面厚度.根据以上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可知,结构面的力学参数以及结构面的形态对于边坡的动力效应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应该根据结构面的力学参数以及结构面的形态对边坡进行分区,然后根据边坡的不同分区,对边坡的不同区域进行有梯度的抗震设施建设,即动力响应越强的区域更应

38、该加强抗震措施.结论基于数值模拟以及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研究了软弱结构面的力学参数以及形态参数对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最终得出了以下几条结论:)结构面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改变对高程以及边坡表面方向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变化曲线影响不大.但是,该值的改变对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值却有较大的影响,当黏聚力为 k P a或内摩擦角为 时,不论是高程方向还是边坡表面方向,该组的所有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值均大于其余组.)结构面厚度和倾角的改变对高程以及边坡表面方向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变化曲线影响不大.但是,该值的改变对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值却有较大的影响,当结构面厚度为 m时,沿高程方向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值全面大于其余组,沿边坡

39、表面的监测点的整体峰值加速度值大于其余组.当倾角在 ,随着结构面倾角的增大,总体的监测点峰值加速度值在高程方向上呈现增大的现象,在边坡表面方向,却是在结构面倾角为 时达到了整体上最大的峰值加速度.)基于正交试验以及极差分析法对顺层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出各因素对顺层边坡动力响应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结构面黏聚力结构面倾角结构面内摩擦角结构面厚度.有色金属(矿山部分)第 卷参考文献龚兴勇,王铭明,杨双钢,等地震作用下某上游式尾矿坝动力响应分析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G O N GX i n g y o n g,W A N G M i n g m i n g,Y A N GS

40、 h u a n g g a n g,e ta l A n a l y s i so f t h ed y n a m i cr e s p o n s eo fa nu p s t r e a mt a i l i n g sd a mu n d e r s e i s m i ca c t i o nJ N o n f e r r o u sM e t a l s(M i n i n gS e c t i o n),():宋乔动荷载作用下金属矿山防震减震设计及安全性评估J有色金属工程,():S ON GQ i a o D e s i g na n ds a f e t ya s s e s

41、 s m e n t o fm e t a lm i n eu n d e rt h ea c t i o no f d y n a m i c l o a dJ N o n f e r r o u sM e t a l sE n g i n e e r i n g,():张炜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锚杆岩质边坡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有色金属工程,():Z HAN GW e i 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s t u d y o f d y n a m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p r e s t r e s

42、s e d a n c h o rr o d r o c k s l o p e u n d e rs e i s m i ca c t i o nJN o n f e r r o u s M e t a l s E n g i n e e r i n g,():郑旭辉,孙进忠,邵安阳,等边坡地震动力稳定性研究进展J华北地震科学,():Z HE N GX u h u i,S UNJ i n z h o n g,S HA OA n y a n g,e ta l P r o g r e s so n s e i s m i c d y n a m i c s t a b i l i t y o f

43、 s l o p eJN o r t h C h i n aE a r t h q u a k eS c i e n c e,():刘洋,马素健,张良,等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研究J铁道建筑,():L I U Y a n g,MA S u j i a n,Z HAN G L i a n g,e ta l S t u d yo nt h ed y n a m i c s t a b i l i t y o f s m o o t h r o c k s l o p e u n d e r s e i s m i ca c t i o nJ R a i l w a yC o n s t

44、r u c t i o n,():王来贵,向丽,赵娜,等地震作用下顺倾多弱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WAN GL a i g u i,X I AN GL i,Z HAON a,e t a l D y n a m i cr e s p o n s eo f f o r w a r ds l o p ew i t h m o r ew e a kr o c ks t r a t au n d e rs e i s m i ca c t i o n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D i s a s t

45、e r s a n dP r e v e n t i o n,():宋丹青,黄进,刘晓丽地震作用下层状岩质边坡动力响应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S ON GD a n q i n g,HUAN GJ i n,L I UX i a o l i D y n a m i c r e s p o n s eo fs t r a t i f i e dr o c ks l o p eu n d e r s e i s m i ca c t i o nJ J o u r n a l o fH u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46、eE d i t i o n),():周逸飞,刘汉香,朱星,等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模态分析及其对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影响的初步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Z HOUY i f e i,L I U H a n x i a n g,Z HU X i n g,e ta l M o d a la n a l y s i so fs o f ti n t e r l a y e rr o c ks l o p ea n di t sp r e l i m i n a r ys t u d y o ns e i s m i cd y n a m i c r e s p o n s eo f s l o p

47、 eJ S e i s m i cE n g i n e e r i n g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V i b r a t i o n s,():李师毓,吴琼,王亮清,等地震作用下软硬互层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研究J地球科学,():L IS h i y u,WU Q i o n g,WAN G L i a n g q i n g,e ta l S t u d y o nd y n a m i cr e s p o n s eo fs o f ta n dh a r di n t e r l a y e ru n d e rs e i s m i ca c t i o

48、nJ E a r t hS c i e n c e s,():盛建龙,严寒冰,胡斌,等含软弱夹层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变形破坏机制研究J金属矿山,():S HE N GJ i a n l o n g,YAN H a n b i n g,HU B i n,e ta l S t u d yo ns e i s m i c d y n a m i c r e s p o n s e a n dd e f o r m a t i o n f a i l u r em e c h a n i s mo fw e a k i n t e r l a y e r s l o p eJ M e t a lM i

49、n e,():严敏嘉,张佳敏,谭思蓉,等地震作用下岩坡稳定性研究现状与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YAN M i n j i a,Z HAN G J i a m i n,T AN S i r o n g,e ta l R e s e a r c hs t a t u s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r o c ks l o p es t a b i l i t yu n d e rs e i s m i ca c t i o nJ J o u r n a l o fW u h a nU n i v e r s i t y(E n g i n e e r i

50、n gE d i t i o n),():杨虎,刘琼荪,钟波数理统计 非数学类专业 研究生教学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YAN G H u,L I U Q i o n g s u n,Z HON G B o T e a c h i n gb o o k sf o rn o n m a t h e m a t i c s m a j o r s i n m a t h e m a t i c a l S t a t i s t i c sMB e i j i n g: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P r e s s,殷博,朱爱军,刘鹏程,等含软弱夹层缓倾顺层岩质边坡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