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时空格局演变及区位选择.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537613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时空格局演变及区位选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时空格局演变及区位选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时空格局演变及区位选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 期 年 月云 南 地 理 环 境 研 究 收稿日期:修订日期:.基金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产业空间组织比较研究”()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项目“合肥都市圈产业空间组织演化和调控治理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都市圈产业空间组织优化促进城乡融合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作者简介:汪增洋()男 安徽省凤阳县人 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为城乡发展和产业经济 由于统计局只公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和房地产的产值 因此本文涉及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只包括这 个行业 不包括其他个行业 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时空格局演变及区位选择汪增洋 孙晓宇(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安徽 蚌埠)

2、摘要:基于 年、年、年和 年企业微观数据 以县区为研究单元 探究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总体空间布局及集聚特征 进一步地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 研究表明:()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空间分布不均衡 企业由都市圈中心向外围分布 形成“一心多翼”的空间特征()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呈现出显著集聚特征且集聚程度在增强()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市场规模和行政等级等对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空间分布具有正向影响 其中以经济基础和市场规模的影响程度最高 成为企业区位选择的首要因素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格局 区位选择 合肥都市圈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3、:()引言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工业化背景下 世界经济从工业领域转向服务业领域 服务业逐渐取代制造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 同时服务业在推动城市经济增长、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 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促进作为城市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有利于增强相关产业竞争优势 带动相关产业产品价值链的延伸和发展 有利于保障工农业生产活动 提高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因此 研究和掌握城市内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和区位选址对于区域经济良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微观主体的服务业企业 其区位选择决定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和城市空间布

4、局 近年来有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和区位选择展开深入研究、和 等人的研究表明 城市中心因其靠近消费者、获取更熟练的专业人才、易于降低交易成本和费用以及依赖其完善的基础设施等原因 更吸引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入驻 同时 等人发现城市等级体系不同导致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集聚区域不同、和 分别对北欧国家、联邦德国和美国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多集中在首都和其他大都市区 而在低等级城市中分布较少 随着城市化推进和服务功能的分散 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也伴 随 着 郊 区 化 的 进 程 和 等人对纽约和费城的生产性服务业分布进行研究 发现城市 区域集聚了大多数的生产性服

5、务业 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也在向郊区迁移 并在城市边缘区域集聚 中国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和区位选择的研究相对较晚 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研究尺度主要分为 个方面:一是从全国尺度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 其中陈红霞等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均衡非均衡”的发展趋势 陈建军等则在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框架上 探索其成因和发展趋势 二是从区域尺度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 如张旺等以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第 卷京津冀和长株潭 年的就业数据测度了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和行业特征 方远平等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等研究珠三角港资企业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邓若冰发现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呈现出南低北高的特征

6、并以上海为核心分布 三是从城市尺度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 其中蒋海兵等运用核密度和 空间分析方法等对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阐述 赵明飞等从空间布局、空间集聚和空间溢出 个方面对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布特征进行探究 公维民等运用基于距离的核密度分析对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和分行业空间分布和集聚特征进行阐述总体而言 国内外研究从多个角度揭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和区位选择因素 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多集聚在城市中心区域 同时研究文献多使用统计年鉴 而对于城市内部微观层面企业行为不能探究 随着 技术应用以及城市数据开发平台和 数据的使用 使得从城市微观层面研究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可能性

7、也为进一步揭示其区位选择因素提供了有力支持 因此 本研究主要采用最邻近指数和负二项回归模型对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空间格局演变和区位选择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而有助于丰富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研究 同时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选址提供一定的决策 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区域合肥都市圈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五大都市圈之一 是长三角经济发达核心区向外围延伸的节点枢纽 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自 年安徽省提出建设省会经济圈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战略以来 后经合肥经济圈升级为合肥都市圈实现了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快速 已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都市圈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 其在合肥

8、都市圈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年合肥都市圈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占国民经济总量比值达到 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亿元 占三产比值的 本研究的范围设定为合肥都市圈 包含合肥、马鞍山、淮南、芜湖、六安、蚌埠、滁州和桐城(县级市)个市 截至 年末 占地面积 常住人口 万人 同时以县、县级市和市辖区为研究单元 为了下文叙述方便 统称为县区 共计 个研究单元合肥都市圈行政区划见图 图 研究区域 注:该图基于高德软件平台网站下载的审图号 京()号的标准地图制作 边界无修改 下同 第 期汪增洋等: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时空格局演变及区位选择 数据来源与处理本研究的企业微观数据来源于 等构建的数据集

9、(年)和工商企业注册数据库(年)经过整理筛选获得约 条企业数据 包括企业名称、存续状态、开业时间和关停时间等 并利用 软件将每个企业注册登记地址的地理坐标拾取 从而构建起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空间点数据库 并与合肥都市圈矢量图相匹配 得到 个时间点的企业空间分布矢量数据 同时在对合肥都市圈进行空间分析时 为了避免行政区划调整而带来的不一致 在对 年、年、年和 年分析时 本文统一参考 年安徽省的行政区划标准 本研究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研究对象 以 国民经济分类(/)为主要参考依据 将其划分为 个门类 个大类 表 对生产性服务业分类及其数量作了详细说明表 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分类及数量 行业名称

10、代码及细分行业名称企业数量/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铁路运输业 道路运输业 水上运输业 航空运输业 管道运输业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邮政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金融业 货币金融服务 资本市场服务 保险业 其他金融业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租赁业 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研究和试验发展 专业技术服务业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研究方法()核密度分析核密度分析用于测度空间要素点的密度即可以直观揭示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情况 其计算公式为:()()()式中:为

11、空间权重函数 为平滑参数 为估计点到样本点的距离 为合肥都市圈生产性车服务业企业点的个数()最邻近指数采用最近邻指数可以揭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水平 该指数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点要素最近邻距离平均值和期望平均值的比值来判断分布类型 其中最近邻指数的公式为:()/()式中:为最近邻指数 和分别为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点要素最近邻距离平均值和期望平均值 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个数 为研究区域面积()地理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可以揭示生产性服务业在研究单元内的集中程度 指数越大则越集中 越小则越分散 其公式为:()()式中:为地理集中指数 范围在 为第 个县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 为生产性服务业总体

12、数量()负二项回归模型泊松分布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等计量模型均可以分析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但泊松分布必须满足因变量方差和均值相等的前提条件 而在现实中很少满足这一条件 因此负二项回归模型成为许多学者研究区位选择的首要模型 为了辨析合肥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第 卷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探究在负二项回归模型中 假设第 个空间单元内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 服从参数为 的泊松分布 则在研究单元内观测到 的概率为:()!()()式中:为各县区内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 为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由 决定 为模型的回归系数 对 进行最大似然估计得到:()(!)()合

13、肥都市圈企业空间格局演变 总体空间分布从表 来看 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分布不均匀 空间形态呈现出“一心多翼”的特征 从市级尺度来看 年和 年合肥市拥有 最 多 的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企 业 共 家 和 家 分别占比 和 这是因为合肥市位于都市圈中心区域 同时作为省会城市 拥有更多的市场和易得的劳动力等先天条件 更吸引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入驻 除了桐城市外 年和 年淮南市拥有最少的生产性服务 业 企 业 共 家 和 家 分 别 占 比 和 从县区尺度来看 年 合肥市区(蜀山区、瑶海区、庐阳区和包河区)企业数量占比排名稳居前四 其他市区(淮南市田家庵区、马鞍山市花山区和雨山区、芜湖市鸠江区

14、、弋江区和镜湖区、滁州市琅琊区以及六安市裕安区和金安区)的企业数量排名紧跟其后 最后企业数量相对较多的县区多分布在市区周边 如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和无为市等地 整体而言 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中心成为最主要的集聚中心 并在各个市区形成次级集聚中心 同时主次集聚区域之间的地带不断得到填空形成小规模集聚区域 形成“一心多翼”的分布特征表 合肥都市圈各市企业数量及比值 城市 年 年 年 年蚌埠市()()()()滁州市()()()()合肥市 ()()()()淮南市()()()()六安市()()()()马鞍山市()()()()桐城市()()()()芜湖市()()()()从图 来看 高值地区主

15、要集中在合肥市区少数分布在其他各市区 随着时间变化 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开始向城市郊区和小城镇扩张 尤其以合肥市区向东部和西部扩张趋势最为明显 此外淮南市和芜湖市高值地区也在增加 低值区域范围在不断缩小 从开始的连片分布在都市圈外围到零星分布在都市圈内 中高值地区总是分布在高值地区外围 尤其是在合肥市最为明显 这些县区总是位于经济较好的县区旁 随着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增加 绝大部分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更倾向选择在经济较好的县区 如定远县和固镇县等地 从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值和中低值区域 整体而言 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多分布在城市中心 呈现出“紧凑型中心性”特征综合表 和图 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随着产业演进的

16、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第 期汪增洋等: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时空格局演变及区位选择征 城市中心去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城市郊区乡镇和开发区的建设 生产性服务业由于自身行业特性 大部分企业仍然集中在城市中心 并随着服务流动到次级城市 其他更多需要与客户接触或对土地租金敏感的生产性服务业则进入制造业集聚或次级中心区域图 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核密度图 空间集聚特征采用最近邻指数对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空间分布进行探究 并得到 年、年、年和 年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最近邻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分析结果(表)可以看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显著集聚且集聚程度在增强 同时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 生产性

17、服务业企业由都市圈中心向外围分布 年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平均观察距离为 值为 值小于 说明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存在显著的集聚水平 年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平均观察距离为 值为 值小于 说明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总体表现为集聚增强的趋势 以县区为研究单元测度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地理集中指数 从 年的 增加到 年的 侧面印证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在不断加强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第 卷表 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最近邻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结果 指标 年 年 年 年平均观测距离/预期观测距离/值 值 值 地理集中指数 影响因素分析 变量选择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区位选择模型的因变量为各县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

18、参照已有文献 本文主要选取经济基础、产业结构、集聚基础、市场规模、行政等级等因素对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进行分析 且由于最新可获取数据来自 年 故选取该年份的数据进行分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拥有天然的优势 如更完善的交通条件、良好的营商环境的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条件 更吸引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入驻经济基础()用人均 取对数来表示()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不仅可以表征产业集聚状况和产业发展的方向 也与产业空间格局有着较强的关联性 产业结构()用第二产值占 的比值来表示()集聚基础:根据集聚经济理论 新建企业的选址会受到原有同类企业的影响 产业的集聚会带来成本节约 从而导致外部

19、经济效应的产生 因此参考公维民等人的做法 集聚基础()选择 年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作为产业集聚经济的基础()市场规模:一般而言 地处人口规模较大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更易获取劳动力资源 市场规模()用各县区常住人口数量取对数来表示()行政等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选址在更高级的城市 可以更易于接近顾客、获取信息以及进行技术创新 从而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 行政等级()为县用 表示 县级市或区用 表示表 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因素及释意 变量类型变量样本数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变量含义因变量企业空间分布 各县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自变量经济基础(元/人)各县区人均 取对数产业结构()第二产值占 的比值集聚

20、基础(个)各县区 年企业数量市场规模(人)各县区常住人口数量取对数行政等级 县 区或县级市 计量结果通过考察被解释变量(各县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的统计特征 发现其方差大于均值 不符合泊松回归的前提假设 同时 值系数显著因此选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较为合理 表 为负二项回归模型和泊松回归模型结果 结果显示 经济基础、集聚基础、市场规模和行政等级等对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空间分布具有正向影响第 期汪增洋等: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时空格局演变及区位选择市场规模的作用系数是 且在 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 说明市场规模对于服务业企业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 原因在于市场规模越大潜在客户就越多 且面对面交流是

21、生产性服务业最重要的特性 因此靠近市场规模大的服务业企业更具有优势 经济基础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空间布局的作用系数分别是 且通过显著性检验 说明县(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更易吸引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此布局 究其原因 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以及存在潜在的客户群等优势 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益 同时企业凭借区位可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威望 吸引更多的客户 前文分析中 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更偏爱集聚在城市市区也验证了这一点 集聚基础在 显著性水平为正 说明在同等条件下 服务业企业更倾向选择同类企业分布较多的地区 这是因为生产性服务业更依赖具有服务业集聚、城市化经济等因素的地区 且生产性服

22、务业集聚更有利于企业间交流合作以及共享熟练的劳动力市场 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行政等级在 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表明城市等级同样是影响企业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 这与段杰等人的研究结论较为相近 企业选址在高等级的城市有利于获得更优惠的政策、更专业的服务以及费用最小化 产业结构的作用系数是 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说明产业结构变动与企业格局变化有很强的联系性表 负二项回归模型和泊松回归模型结果 负二项回归泊松回归变量系数 值变量系数 值 注:、和 分别表示、和 的显著性水平 结论本文采用企业微观数据 借用 软件 运用最近邻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 描述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特征 并借助

23、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 得出以下结论:()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空间分布不均衡 企业由都市圈中心向外围分布 空间形态呈现出“一心多翼”的特征()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 同时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 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由都市圈中心向外围分布()负二项回归模型结果显示 经济基础、集聚基础、市场规模和行政等级等对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空间分布具有正向影响 其中经济基础和市场规模对于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程度最高综上 针对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的特点 在进行企业选址时 经济基础较高、集聚基础较好、行政等级更高的区域更具竞争力

24、 讨论以上结论表明 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集群化特点显著 核心区域明显 空间分布不均匀明显 其中服务业高值区域大致分布在城市区域及靠近城市区域的县城地区 因此城市区域相较于县发展潜力大 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空间分布的集聚化和分异性 有利于推动都市圈内资源流动、优化配置 基于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现状本研究对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布局优化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出 建立城市服务业功能服务区 鼓励服务业集群化和集约化发展 加强都市圈内服务业协同联动()基于不同地区的资源要素禀赋不同 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因地制宜布局 对于不同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 实现差异化布局战略()构建健康友好的营商

25、环境 提高服务业资源配置效率 引导服务业企业良好发展受制于数据的可获取性 本文仅探究了经济基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第 卷础、行政等级和市场规模等 个因素 难以综合全面反映其区位选择的原因 在今后的研究中 可以考虑加入固定资产投资、交通设施条件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 此外 进一步地将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成熟的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对比研究参考文献:韩峰 王琢卓 阳立高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产业经济研究 ():邱灵 方创琳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发展研究.经济地理 ():.:.():.:.():.():.:.():.():.():陈红霞 李国平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

26、间特征及经济影响.经济地理 ():陈建军 陈国亮 黄洁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自中国 个城市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 ():张旺 申玉铭 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地理科学进展 ():张旺 申玉铭 周跃云 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特征.热带地理 ():方远平 陆莲芯 毕斗斗 等 珠江三角洲港资服务业企业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地理科学 ():邓若冰 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蒋海兵 张文忠 余建辉 杭州生产性服务业的时空格局演变.经济地理 ():赵明飞 昌亭 余雯 等 基于 数

27、据的城市服务业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 以重庆中心城区为例.中国统计 ():张志斌 公维民 张怀林 等 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经济地理 ():.():王卉 杨钊 皖南地区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刘珍 湖南省新冠肺炎疫情空间分异特征分析.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冯晓兵 中国特色小镇网络关注时空演化特征研究.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张筱娟 汤琪凤 廖紫薇 江苏省研发企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世界地理研究 ():第 期汪增洋等:合肥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时空格局演变及区位选择 李佳洺 孙铁山 张文忠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与模式研究 基于地级市的实证分析.地理科学 ():关伟 曹佳宾 许淑婷 东北三省服务业发展空间极化的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地理科学 ():钟晓君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理论与实证研究.国际经贸探索 ():鄢继尧 赵媛 熊筱燕 等 中国家政服务业发展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世界地理研究:.蒋丽 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及成因研究.经济地理 ():段杰 阎小培 粤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 ():公维民 张志斌 西北内陆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企业空间格局演变与区位选择 以兰州市为例.经济地理 ():():()“”.()():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