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翻译与现代汉语建设.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537387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与现代汉语建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翻译与现代汉语建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翻译与现代汉语建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翻译研究 作者简介:许 钧,男,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导,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馆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翻译学和法国文学研究。翻译与现代汉语建设许 钧(浙江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 1 0 0 5 8)摘 要:语言与翻译的关系问题是翻译的本质问题之一。人类已有的翻译认知中,就包括了对翻译具有语言发展功能的认识。从历史角度来看,翻译一直推动着汉语向前发展。在当前的现代汉语建设中,翻译依然需要发挥必要的作用。一方面,翻译应切实履行维护汉语规范性的责任,提高语言规范意识,加强语言规范教育;另一方面,翻译应切实履行促进汉语创新发展的责任,输入新的元素,增强语言表现力。关键词:

2、翻译;现代汉语;语言规范;语言创新T r a n s l a t i o na n dt h eM o d e r nC h i n e s eD e v e l o p m e n tXUJ u nA b s t r a c t:T h e i s s u eo f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l a n g u a g ea n dt r a n s l a t i o n i so n eo f t h ee s s e n t i a l i s s u e so ft r a n s l a t i o n.I th a sb

3、 e e na c q u i r e da so u rs u r ek n o w l e d g et h a tt r a n s l a t i o ni sap o w e rt op r o m o t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h u m a n l a n g u a g e s.I nt h e l o n gh i s t o r yo fC h i n a,t r a n s l a t i o nh a sa l w a y sb e e np u s h i n gt h e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4、ef o r w a r d.C u r r e n t l yi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m o d e r n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t r a n s l a t i o ns t i l ln e e d s t o t a k e u p i t s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F i r s t,t r a n s l a t o r sm u s t e f f e c t i v e l y f u l f i l l t h

5、 e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o fm a i n t a i n i n gt h en o r m a l i t yo f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r a i s i n go u ra w a r e n e s so fl a n g u a g en o r m s,a n d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h e e d u c a t i o na b o u t l a n g u a g en o r m s.S e c o n d,t r a n s l a t i o nm u s t

6、 f u l l ye x e r t i t s f u n c t i o na sab o o s t e r o f l a n g u a g e i n n o v a t i o n,b y i n t r o d u c i n gn e we l e m e n t s a n dn e wv i t a l i t y t o t h e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K e yw o r d s:t r a n s l a t i o n;M o d e r n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n o r m;l a n

7、 g u a g e i n n o v a t i o n 0.引言语言问题从来都是翻译的根本问题,斯坦纳(S t e i n e r,2 0 2 0:4 4 5)有言:“翻译21翻译与现代汉语建设理论必然是关于语言自身运作模式的理论。”古今中外,人们从未停止对翻译中语言问题的探究。从2 0世纪8 0年代起,笔者一直关注和思考翻译与语言的关系,曾多次讨论翻译中的语言要素和层次,也与语言学家陈原有过一次关于语言与翻译的对谈。近年来,笔者尤为关注翻译在语言、文学和文化层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撰文探讨了翻译与文学语言、文学创作的关系,翻译对白话文发展所发挥的巨大推动力以及翻译通过语言的选择对社会思想

8、变革、民族精神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等问题。在本文中,笔者想就翻译与当下的汉语建设谈几点看法。1.翻译具有推动语言发展的功能翻译与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这种紧密关系是翻译本质的体现。首先,翻译以语言符号转换为手段,这一质的规定性表明了语言是翻译的存在依托,是翻译的转换内容,也是翻译的制约因素。其次,翻译以意义再生为目的,决定了翻译具有文本生命移植生长、语言符号功能拓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翻译需要用译入语的语言符号表达来自原语世界的信息和意义,而来自原语世界的信息和意义往往不乏新异的成分,构成某种异质性。对译入语语言符号而言,这是一种考验、障碍与抵抗,但同时也是一种突破语言常规、拓展语言空间、促进语言

9、生长变化的可利用力量,是丰富语言表现力的可能途径。翻译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作用的对象不仅有文本,还有语言和社会本身。翻译对社会产生的作用也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翻译不仅借助已有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原文的内容与思想,还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来阐释和传播来自异域的知识。这一过程中,翻译在推动思想进步、文明交融的同时,也促进语言形式的创新。如果说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园,那么翻译作用于语言,就是在改造甚至重构我们赖以存在的精神家园。学界对于翻译促进语言发展的功能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中外都不乏翻译家有意识地以自身的实践推动翻译之语言创新功能的实现。德国的马丁路德(M.L u t h e r)是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的翻

10、译实践者和翻译思想家,他倡导了1 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他翻译的第一部普通民众可读的德文 圣经 影响深远。路德的翻译不仅推动了 圣经 的普及,更促进了德语的统一,对德国语言和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翻译,德语作为拉丁语的一种方言,逐步成为民族语言,其地位得到巩固。”(刘军平,2 0 0 9:9 7)文艺复兴之后,民族语言、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是欧洲思想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从语言角度论证翻译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成为许多翻译思想家的任务。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尔德(J.G.H e r d e r)认为民族语言和文学的发展十分需要翻译的帮助,他感叹:“如果有人为我们翻译诗歌之父荷马的作品,这对德语文学来说

11、会是多么永恒的贡献啊,对于天才的作家们又是多么无价的帮助啊,对我们的语言和我们古老的缪斯是多么珍贵的礼物啊。”(转引自R o b i n s o n,31英语研究 文字与文化研究(第十七辑)2 0 1 4:2 0 7)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F.S c h l e i e r m a c h e r)也十分重视语言对思维的塑造作用,认为母语对个人的思考和表达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正是母语发展的需要内在地驱动着人们大量地翻译外语作品。他在 论翻译的不同的方法(“O nt h eD i f f e r e n tW a y so fT r a n s l a t i n g”)中说:毫无疑问,是在大量移

12、植了异域植物后,我们的土壤才变得更加肥沃,我们的气候才变得更加温和宜人。正如这样,我们也感觉到,我们的语言只有通过与外语最广泛的接触,才能茁壮成长,呈现全新的样态,充分迸发出自身的力量。(S c h l e i e r m a c h e r,1 9 9 2:1 6 4-1 6 5)在施氏看来,语言中寄寓着语言使用者的精神,译者通过自己的语言,让译入语读者去获得新的精神感受,获得新的语言使用习惯,由此促使语言迸发出新的生命力量。我国近代学者王国维(字静安)也看到了通过翻译更新语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出:“言语者,思想之代表也。故新思想之输入,即新言语输入之意味也。”“普通之文字中,固无事于新

13、奇之语也。至于讲一学、治一艺,则非增新语不可。”(王国维,2 0 0 9:1 2 7)在他看来,通过翻译输入新的语言形式与表达法,是思想改造的无他之选。静安先生之后,胡适、罗家伦、瞿秋白、周作人等都明确了要借翻译之力革新语言的主张。他们赞成以白话文进行翻译表达,目的就是“把新的文化的言语介绍给大众”(陈福康,2 0 0 0:3 1 1),采用贴近生活的语言,丰富现代汉语的表现力,以此“帮助我们创造出新的中国的现代汉语”(瞿秋白,2 0 0 9:3 1 6)。中国译界同仁对鲁迅的“硬译”都比较熟悉,对郑振铎等人提倡的“欧化”也不陌生。无论是硬译,还是欧化,作为翻译策略现在已少有人主张,但鲁迅和郑

14、振铎等人的翻译思想却一直闪耀着光芒。通过翻译,引介本土语言中没有的文法和词汇,以改造国人语言,进而改造国人思维,这种思想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2.翻译一直推动着汉语向前发展语言具有发展性,语言之间通过翻译相互接触而发生积极变化。翻译作为汉语与其他语言接触的重要媒介,是促使汉语发展的一大动因。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多民族杂居,汉族语言在影响其他民族语言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我们现在使用的“葡萄”“箜篌”“苜蓿”“琵琶”等词语,都是通过翻译从当时的西域,从匈奴那里“借”来的。相比之下,经由佛经翻译而引入的表达则更多,影响也更大。梁启超曾概括了古代佛经翻译对中国语言文学所

15、产生的巨大影响,他指出汉晋迄唐的8 0 0年间,译经师们创造了很多新的语汇,这些语汇逐渐成为我们汉语系统中的新成分,丰富了汉语本体。佛学在中国传播开来,由于译经师41翻译与现代汉语建设们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转换,新语汇、新观念不断输入汉语系统,为汉语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或缀华语而别赋新义,如“真如”“无明”“法界”“众生”“因缘”“果报”等,或存梵音而变为熟语,如“涅槃”“般若”“瑜伽”“禅那”“刹那”“由旬”等。其见于 一切经音义 翻译名义集 者即各以千计。近日,本人所编 佛教大辞典,所收乃至三万五千余语。此诸语者非他,实汉晋迄唐八百年间诸师所创造,加入吾国语系统中而变为新成分者也。由此观之

16、,则自译业勃兴后,我国语实质之扩大,其程度为何如者?(梁启超,1 9 9 9:3 8 0 5)如梁氏所指出的,佛经翻译给汉语带来了新的成分,赋予了已有词汇新的意义,还创造了新的“熟语”,这些新成分承载和传播了新观念,使人们产生了新的思想和审美追求,丰富了汉语使用者的精神世界。此外,梁氏还指出佛经翻译产生的影响并不限于扩大了汉语语汇,更在于它带来了句法、修辞等方面的显著变化。其最显著者:(一)普通文章中所用“之乎者也矣焉哉”等字,佛典殆一概不用。(二)既不用骈文家之绮词丽句,亦不采古文家之绳墨格调。(三)倒装句法极多。(四)提挈句法极多。(五)一句中或一段落中含解释语。(六)多覆牒前文语。(七)

17、有联缀十余字乃至数十字而成之名词。一名词中,含形容词的名词无数。(八)同格的语句,铺排叙列,动至数十。(九)一篇之中,散文诗歌交错。(十)其诗歌之译本为无韵的。(梁启超,1 9 9 9:3 8 0 6)如上所示,佛经翻译家减少了古汉语句式中虚词的使用,以及骈文的绚丽词句、古文严谨拘泥的格调等,增加了倒装句、提挈句、句中解释语,还增加了语篇衔接和连贯的指示用语,扩充了名词前修饰语的容量,使韵散句式结合起来,从而极大地增加了汉语中外来语的色彩,改造和强化了汉语音韵方面的调和之美,也使汉语表现手法更加直接和灵活,风格更为雅俗交融。另外,佛经中大量使用夸张和各种“譬喻”方法,也丰富了汉语使用者的审美想

18、象和修辞表达。明清之际和清末的翻译活动也持续推动着汉语的演变。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王力曾说:“现代汉语新词的产生,比任何时期都多得多。佛教词汇输入中国,在历史上算是一件大事,但是比起西洋词汇的输入,就要差千百倍。”(王力,1 9 8 4:6 9 0)这清楚地表明,相对于佛经翻译对古代汉语词汇的影响,近现代西学翻译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更为深广,后者输入的词汇数量更加庞大。如今天现代汉语中很多常用的科学名词,都是明清时期的科技翻译中确定下来的。传教士的科技翻译活动和洋务运动时期的科技、社科、人文翻译活动对现代汉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51英语研究 文字与文化研究(第十七辑)作用。中外译者引入了很多数、

19、理、声、光、电、化、天文、机械、采矿、军事、哲学、社会、教育等方面的概念,或创造新词,或为旧词灌注新义,又或者进行新的词项组合,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增量、词义的延伸和构词方式的发展。不仅是词法,汉语句法也在翻译的推动下不断演进。“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翻译的影响下,汉语的句法又有了新兴的变化。王力在 汉语语法史 一书中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概括,具体为:无定冠词的产生及其受到限制;新兴的使成式;新兴的被动式;新兴的联结式;新兴的平行式;新兴的插语法;新兴的复句 分句位置的变化等(王力,1 9 8 4:4 6 0-4 7 5)。这些句法要素的变化显著增强了汉语在表达上的逻辑性及其对复杂精密思想的表现

20、力。3.翻译在当下汉语建设中的责任翻译具有创新语言形式、丰富语言内容、促进语言发展的功能,从历史角度来看,翻译一直推动着汉语向前发展。这就意味着,在当前的汉语建设中,翻译依然需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谈起责任,我们首先应对当前汉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有所认识。在新的历史时期,汉语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汉语建设也遇到不少困难。2 0 0 4年,在同济大学举办的“文学与人文关怀”对话会上,作家余光中指出全球化时代我们的中文相对式微,呼吁年轻人关注语言,保持中文的纯粹性,将中文发扬光大。同年在由季羡林、任继愈、王蒙等人发起的“中华文化高峰论坛”上,也有不少学者对汉语面临的问题表现出忧虑。2 0 0 5年,朱竞主

21、编出版了 汉语的危机 一书,将汉语面临危机的问题推向了更为广大的读者,引起了文化知识分子的广泛讨论,笔者当时也发表了自己的一点看法,指出“汉语的生存状态,连着的是民族文化之根,关涉的是民族创新之本”(许钧,2 0 0 5)。这些年来,汉语危机的话题一直没有消失。2 0 2 1年9月,拿什么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语者”一文对当下的汉语现状提出批评,指出“文字失语”是一个亟待重视的社会问题。2 0 2 2年5月,一篇名为 中文大约的确已经死了的网文又引起了热议,该文以“绝绝子”“YY D S”“小羊人”等流行语为例,批评了当下汉语的贫瘠化、烂俗化、低幼化现象。除了“汉语危机”,“语言腐败”也是当

22、今人们较为关注的现实问题。人民网、凤凰网、学术界、人民论坛 等网媒和期刊都刊发过文章,指出并批判当下一种滥用语言的倾向:故意偷换概念、混淆语义,以大话、假话、套话、空话粉饰丑恶,打压真善美,使得语言环境受到污染,语言规范受到侵蚀,酿成不良的语言风气。学界认为,语言腐败问题后果严重,如果不及时遏制,它将破坏汉语的正常交流功能,损害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思想变得空洞、逻辑推理能力退化,甚至会导致社会失序、道德崩塌,带来体制风险(丁立福,2 0 1 2;苏全智,2 0 1 3;李凌燕 等,2 0 1 7)。关于“汉语面临危机”这一命题的真伪,学界意见并不统一。对于“中文已死”61翻译与现代汉语建设的表

23、述,很多人也觉得言过其实、耸人听闻。不过,对于语言腐败现象,我们都有切实的体会,难以否认它带来的语言污染问题。汉语“危机”和“死亡”话题引发热议,表明目前汉语在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下出现的一些问题确实让人感到忧虑。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2 0世纪9 0年代之后,现代汉语呈现出多种变化,其中既有合理性的变化,也有混乱的、失范的、包含糟粕的变化,而后者正在损害汉语的品质(高玉,2 0 2 2)。一方面,当下的汉语演变中出现了某种不利倾向;另一方面,社会向前发展,需要语言有相应的进化,人们渴望以更丰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思想。那么,如何加强汉语建设,以丰富汉语的文字表现力、提升汉语的自我生成能力,这就成了一个

24、重要的现实问题。翻译工作者无疑应该主动应对这一问题,积极发挥好翻译的语言发展功能,在当下的汉语建设中有所担当、有所作为。首先,翻译必须切实履行好维护汉语规范性的责任。语言规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其身份认同、文化传承和精神气质的体现,民族语言的变化和发展是以相对稳定的规范为基础的。语言使用中遵从规范,既是交际有效性的保证,也是对语言统一性和历史连贯性的维护。当前人们讨论的“汉语危机”,最突出的就是语言失范的问题。不辨文体要求错误使用文言,不分场合和情境滥用网络流行语,随意采用低俗表达,以方言谐音替代通用语词,胡乱用典、褒贬不辨、语义不清、逻辑不通、句法混乱、词不达意、别字连篇

25、等,都是语言失范的表现,无一不会损害汉语的规范性与纯洁性。语言失范现象也存在于当前的翻译实践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翻译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行业中仍有不少“乱象”。一些翻译企业为了利益而不顾产品质量,一些译者对语言缺乏敬畏之心,劣质译作比比皆是。当下网络影视翻译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现在影视作品生产速度快、数量大、类型多,网络传播范围广、即时性强,而对译者来说,影视翻译工作强度高、时间短、报酬又少,诸多因素导致了影视翻译中语言问题频出。这些存在语言问题的影视作品广泛传播后,必然会对青少年的语言规范习得、语言能力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即使是严肃的社科著作和文学作品的翻译,也难以避免这种问题。对于外译

26、汉,出版社通常按照译文字数来计算报酬,有的译者就竭尽所能地采用冗长累赘的方式来表达,译文字数能多则多,能少却绝不愿少,其结果就是汉语简洁明晰的品质受到侵蚀。此外,还有不少译者为达到所谓“接地气”的效果,刻意在译文中使用低幼化的、粗俗的表达,词语搭配严重不当,致使汉语精致典雅的特质遭到损害。翻译偏离语言表达规范的情况,有的甚至成了社会热点事件。例如,2 0 1 5年,冯唐翻译印度诗人泰戈尔的 飞鸟集 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浙江文艺出版社最后对冯唐译本进行了下架和召回处理,原因就是许多民众认为该译本很多地方用语粗俗,言辞不雅,会误导青少年读者。翻译中要维护好语言的规范性,需要提高从业者的语言规范意识。

27、随着翻译事业的发展,国家正逐步加强翻译行业管理方面的规范建设,翻译立法也提上了日71英语研究 文字与文化研究(第十七辑)程。中国翻译协会的网站上开设有“政策标准”专栏,广大翻译从业者较为熟悉的国家标准文件有 翻译服务规范第1部分:笔译(G B/T1 9 3 6 3.1-2 0 0 8)、翻译服务规范第2部分:口译(G B/T1 9 3 6 3.2-2 0 0 6)、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G B/T1 9 6 8 2-2 0 0 5),还有语言服务行业制定的规范文件,如 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 本地化服务报价规范 本地化服务供应商选择规范 笔译服务报价规范 口译服务报价规范 等。各翻译教育机构也越来

28、越重视将上述翻译职业规范纳入翻译教学内容中,这对于翻译行业自身的健康发展来说十分必要。不过,除了翻译职业规范,翻译中需要遵从的还有各种指令性语言规范,如作为国家法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作为国家标准的 标点符号用法(G B/T 1 5 8 3 4-1 9 9 5),国务院发布的 通用规范汉字表,还有作为准行业规范的 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 等。目前,这些规范文件的内容极少被纳入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的翻译教育亟待加强对学生语言规范意识的培养。在我看来,语言塑造着我们的思维认知、文化审美甚至道德判断,不规范的语言使用会侵蚀我们的语言品质、思想品质,割裂文化传统

29、,导致身份认同的混乱,以至于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维护汉语规范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的清晰性与严谨度,有利于民族精神进步和社会整体发展。翻译中有意识地维护汉语规范,是全体翻译工作者的责任。其次,翻译必须发挥好促进汉语创新发展的作用。维护语言规范和推动语言创新之间并不矛盾,相反,这两者合而为一才能有效彰显翻译的语言发展功能。维护规范是为了确保语言健康有序地发展,而推动创新则是为了给语言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一方面,语言的演变具有内在的方向性和规律性,社会不断变化,语言因之有了推陈出新的客观动力;另一方面,语言的演变也需要有外在触媒的推动,语言使用者对语言世界的改造,构成了语言发展和变化

30、的主观因素。翻译就是这种改造力量的直接来源。2 0世纪3 0年代,瞿秋白指出,中国社会有了新的关系、新的现象、新的事物、新的观念,而当时中国言语文字穷乏,“一切表现细腻的分别和复杂的关系的形容词、动词、前置词,几乎没有”,因而必须通过翻译帮助创造出“新的字眼,新的句法,不断丰富字汇和细腻的精密的正确的表现”(瞿秋白,2 0 0 9:3 3 6)。当今世界日新月异,汉语的表现力也应跟上世界变化的节奏。翻译工作者需要遵从语言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推动语言的创新发展,以适应社会对多样性、复杂性、精深性、严密性的表达需求。关于语言创新这个话题,笔者在 关于文学翻译的语言问题(2 0

31、2 1)一文中,指出了值得注意的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翻译,打开母语的封闭状态,为创造新词、新语、新观念提供可能性;二是通过翻译,锤炼母语,在异语的考验中,激发母语的活力;三是通过翻译,为接受国作家的创造带来新的语言养分,拓展他们的语言创造力。虽然该文专门讨论文学翻译的语言创造问题,但这三个方面也可以推及非文81翻译与现代汉语建设学翻译领域。无论是专业性很强的医疗翻译、法律翻译、金融翻译、政治翻译,还是日常对话翻译、公共标识语翻译,我们都应有意识地为汉语输入新的元素,带来新的表达,以此激发新的活力,增强语言表现力。当下翻译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谢天振(2 0 1 5)对此曾做了几点重要的概括,其中包

32、括“翻译的主流对象变了”“翻译的方式发生变化了”“翻译的工具与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等。关注翻译的这些形态、方式和手段发生变化的同时,翻译界也需要切实关注这些变化可能对汉语产生的影响。例如,翻译技术工具的广泛使用就可能削弱翻译的语言发展功能。从根本上来说,企业推出各种翻译技术工具,其目的在于节约人力支出,提高翻译产品生产的效能。而文本中新异的语言形式会影响机器翻译的效益,因此,它自然倾向于采用便于机器批量处理的“标准化”文本,以模块化语言产出译文,追求译文使用情境的普适性,以便将之转化为企业可以反复利用的语言资产。可以说,采用机器翻译,原文的语言风格可能会被抹平,译文表达的多样性会被抑制,主

33、体的情绪、情感和价值立场难以有生动的表现,翻译产品的语言感染力也会相应地降低。而人工翻译时,译者在明确的主体意识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翻译过程中便会产生移情,会运用灵感思维,会追求语言多样性和创造性,也会尽量彰显原作的风格特征与审美价值。不可否认,翻译技术的使用不利于语言的丰富和生成。如果从经济效益和工作效能的角度考虑,机器翻译无疑会是很多企业和译者的首选。但如果过于依赖机器翻译,外译汉作品所具有的推进汉语发展与语文参照功能就难免会发生异化。从汉语建设的角度来看,翻译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机器翻译的语言问题所在,有意识地发挥人在翻译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消解机器翻译对语言创新发展的潜在威胁。译者

34、在现代汉语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还包括文体和语体方面的创新探索。就诗歌语言来说,汉语诗歌从旧体发展到新体,从二言四言到骚体楚辞再到五言七言,从前格律诗到格律诗再到现代诗、新诗,无论是韵律、节奏,还是意象、修辞手法,都一直在演变。而这些诗歌形式的发展实质上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背后都有翻译所提供的推动力量。如曹操以诗言志的 短歌行,有学者认为,诗中以朝露比喻人生短暂易逝,就是受了汉译佛经 六度集经 的影响,该诗不仅袭用了其中文句,还袭用了其譬喻的修辞技巧,实现了对汉乐府诗的发展(郁龙余、朱璇,2 0 1 3:2 3 0)。还有学者认为,在声律方面,如果没有佛经翻译的推动,汉语就建立不起“四声”论,

35、中国古代诗歌的音律制度就建立不起来(西川,2 0 2 2)。中国现代汉语的新诗文体也是凭借诗歌翻译才逐渐建构起来的,正因为胡适、刘半农、朱自清、闻一多、梁宗岱、徐志摩、卞之琳等人不断通过翻译进行探索,汉语新诗文体才得以形成。那么,当下的汉语诗歌语言和形式是否有待进一步革新?翻译能否继续为汉语诗歌语言的创新发展作出贡献?这些问题,无疑值得翻译界同仁的关注与思考。91英语研究 文字与文化研究(第十七辑)4.结语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园,我们就栖息在自己的汉语家园之中。翻译活动所要面对的,首先就是汉语自身的问题。翻译中需要做出的各种策略和方法选择,无不关乎汉语发展及其与对象语言的关系。每一个使用语言的人

36、也在建构着语言。推动现代汉语健康有序地创新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古汉语发展历程长,现代汉语的形成时间还很短,对新事物、新知识、新思想的表达,对新媒介时代文学与艺术的探索,都需要我们不断进行语言创新。翻译参与当下的现代汉语建设,可谓任重而道远。注释该文于2 0 2 2年5月2 0日在公众号发出,作者为“王左中右”,现已删除。目前网上还可找到转载,参见:h t t p s:w ww.l e d j g q.c o m/h o t/5 6 4 0 4.h t m l.参考文献1R o b i n s o n,D.W e s t e r nT r a n s l a t i o nT h e o

37、 r yf r o m H e r o d o t u s t oN i e t z s c h e(2n de d i t i o n)M.N e wY o r k&L o n d o n:R o u t l e d g e,2 0 1 4.2S c h l e i e r m a c h e r,F.O nt h eD i f f e r e n tM e t h o d so fT r a n s l a t i n gG L.V e n u t i(e d.).T h eT r a n s l a t i o nS t u d i e sR e a d e r.A b i n g t

38、o n:R o u t l e d g e,2 0 1 2.3曹林.拿什么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语者”N.新华每日电讯,2 0 2 1-0 9-0 1(7).4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 0 0 0.5丁立福.详论“语言腐败”J.学术界,2 0 1 2(8):1 3 3-1 3 9,2 7 2-2 7 5.6高玉.文学语言与当下汉语建设J.学术月刊,2 0 2 2(5):1 4 1-1 5 0.7李凌燕,等.也谈语言腐败:定义、范式及语言表征J.当代修辞学,2 0 1 7(6):8 2-9 0.8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十三卷)G.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9、1 9 9 9.9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0 9.1 0瞿秋白.鲁迅和瞿秋白关于翻译的通信(瞿秋白的来信)G罗新璋,陈应年.翻译论集(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9.1 1苏全智.语言腐败与语言污染J.人民论坛,2 0 1 3(4):6 2-6 3.1 2斯坦纳.巴别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M.孟醒,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2 0.1 3王国维.王国维全集第1卷M.谢维扬,房鑫亮(主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 0 0 9.1 4王力.王力文集(第1 1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8 4.1 5西川.现代汉语是一种有邻语言E

40、B/O L.2 0 2 2-0 6-2 1.h t t p s:c u l.s o h u.c o m/a/5 5 9 6 2 9 7 7 0_1 2 1 1 2 4 7 6 4.1 6谢天振.现行翻译定义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对重新定位和定义翻译的几点反思J.中国翻译,2 0 1 5(3):1 4-1 5.1 7许钧.汉语境况令人担忧 从 汉语的危机 说起N.文汇报,2 0 0 5-1 1-2 6(7).1 8许钧.关于文学翻译的语言问题J.外国语,2 0 2 1(1):9 1-9 8.1 9郁龙余,朱璇.中印诗缘开新篇 印度狄伯杰 中国诗歌 评介J.国际汉学,2 0 1 3(1):2 3 0-2 3 3.2 0朱竞.汉语的危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 0 0 5.责任编辑:冯 革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