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李 白白蜀蜀 道道 难难第1页李白李白(701-762)(701-762)字字太白太白,号号青莲居士青莲居士。盛盛唐最出色诗人,也是我国伟大唐最出色诗人,也是我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素有,素有“诗仙诗仙”之称。他既是一位天才诗人,之称。他既是一位天才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谋士气质。儒、道、游侠人、谋士气质。儒、道、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表达。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表达。“功成身退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主是支配他一生主导思想。导思想。作者介绍作者介绍作者介绍作者介绍第2页 李白诗歌多抨击黑暗政治,关心时局安危,李白诗歌多抨击黑暗政治,关心时
2、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消极思想。他消极思想。他想象奇特,格调奔放,色调绚丽,想象奇特,格调奔放,色调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语言清新自然。他和杜甫齐名,人称。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李杜”。杜甫曾说他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诗。他诗歌,现存歌,现存900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第3页 李白原籍陇西(今甘肃秦安)李白原籍陇西(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碎叶城(在今吉,出生于中亚碎叶城(在今
3、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少年时期在蜀中度过,油)。青少年时期在蜀中度过,自幼读书广为涉猎,所谓自幼读书广为涉猎,所谓“五五岁诵六甲岁诵六甲(天干地支,六十年(天干地支,六十年一甲子,相当于说学习四时节一甲子,相当于说学习四时节令,长幼尊卑之事),令,长幼尊卑之事),十岁观十岁观百家百家”。年轻时仗剑任侠,遍。年轻时仗剑任侠,遍游蜀地。游蜀地。第4页 云游时期:云游时期:李白早年向往游仙问道生活:开元李白早年向往游仙问道生活:开元十二年(十二年(724)秋,李白)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仗剑去国,辞亲远
4、游”,从峨嵋山沿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从峨嵋山沿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很快回舟西上,寓居湖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很快回舟西上,寓居湖北。北。一进长安:一进长安:开元十八年,李白入长安,隐居开元十八年,李白入长安,隐居终南山,希望得到权贵荐引,未能如愿。两年后沿终南山,希望得到权贵荐引,未能如愿。两年后沿黄河东下,漫游洛阳、太原等地。后举家东迁,又黄河东下,漫游洛阳、太原等地。后举家东迁,又漫游河南、及湘、鄂一带,北登泰山,南至杭州、漫游河南、及湘、鄂一带,北登泰山,南至杭州、会稽,所到之处,诗名远播,震动朝野。会稽,所到之处,诗名远播,震动朝野。
5、第5页 二进长安:二进长安:天宝元年,玄宗征李白入京,待天宝元年,玄宗征李白入京,待以盛大礼遇,赐官以盛大礼遇,赐官“供奉翰林供奉翰林”。李入京时颇为犹。李入京时颇为犹豫满志。诗云:豫满志。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人!”他没想到是,很快遭到了宫廷权贵们忌恨,他没想到是,很快遭到了宫廷权贵们忌恨,受到谗毁,天宝三载春,被赐金放还。受到谗毁,天宝三载春,被赐金放还。李白离长安李白离长安东行,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适一起东行,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适一起畅游梁、宋一带,过着饮酒论文放逸生活。天宝年畅游梁、宋一带,过着饮酒论文放逸生活。天
6、宝年间政治形势每况愈下,李白对国事深感忧虑不安。间政治形势每况愈下,李白对国事深感忧虑不安。他四处漂泊,写下了许多优异诗篇。他四处漂泊,写下了许多优异诗篇。第6页 晚年时期:晚年时期: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暴发,李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暴发,李白满怀热忱地参加玄宗之子永王白满怀热忱地参加玄宗之子永王李璘李璘义军。李璘军义军。李璘军败被杀,他也所以获罪下狱,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败被杀,他也所以获罪下狱,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放还时,已年近六十,但仍壮心未已,上元二年赦放还时,已年近六十,但仍壮心未已,上元二年(761),准备参加李光弼平叛军队,途中因病折),准备参加李光弼平叛军队,途中因病折回。宝应元年
7、(回。宝应元年(762),李白病死于族叔李阳冰家,),李白病死于族叔李阳冰家,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一生。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一生。第7页蜀道难写作背景及目标蜀道难写作背景及目标 唐代蜀中经济发达,入蜀人乐不思返,而没唐代蜀中经济发达,入蜀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里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有认识到这里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可能。随时有发生叛乱可能。这首诗是天宝元年,李白被征进入长安后作这首诗是天宝元年,李白被征进入长安后作品,是一首送别诗。品,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艰难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艰难险阻,表示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险阻,表示对蜀中军阀
8、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担忧,更借此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悲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悲愤。第8页蜀道难蜀道难第9页噫吁嚱(噫吁嚱(y x xy x x)鱼凫(鱼凫(ff)秦塞(秦塞(sisi)石栈(石栈(zhnzhn)猿猱(猿猱(nono)萦绕(萦绕(yngyng)扪参(扪参(mn shnmn shn)抚膺抚膺(yngyng)巉岩(巉岩(chnchn)飞湍飞湍(tuntun)喧豗(喧豗(huhu)砯崖(砯崖(pngpng)万壑(万壑(hh)峥嵘(峥嵘(zhng rngzhng rng)崔嵬(崔嵬(cu wicu wi)吮血(吮血(shnxishnxi)咨嗟(咨嗟(z jiz
9、ji)读音纠正读音纠正读音纠正读音纠正第10页第一段字词梳理第一段字词梳理1.噫吁噫吁嚱嚱,危危乎高哉乎高哉2.蜀道之难,难蜀道之难,难于于上青天上青天3.西西当当太白有鸟道太白有鸟道4.然后天梯石栈方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钩连5.上有六龙上有六龙回回日之高标日之高标6.猿猱欲猿猱欲度愁度愁攀援攀援7.青泥青泥何何盘盘盘盘高高 比比挡挡沟通相连沟通相连 使动使用方法,使使动使用方法,使回转;盘旋回转;盘旋 越过越过多么多么 为为.发愁发愁第11页(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猿猱欲度愁
10、攀援。(1)西当太白有鸟道,西当太白有鸟道,能够横绝峨眉巅。能够横绝峨眉巅。侧面虚写侧面虚写 夸大夸大正面实写正面实写 夸大夸大奇特想象奇特想象 夸大夸大第12页第一自然段:蜀道之难。第一自然段:蜀道之难。第一自然段可分几层叙述?第一自然段可分几层叙述?一层:总写蜀道之难;一层:总写蜀道之难;二层:蜀道历史、地貌、来由;二层:蜀道历史、地貌、来由;三层:蜀道高危。三层:蜀道高危。*文段分析文段分析文段分析文段分析第13页写写蜀蜀道道之之难难,为为何何要要引引用用传传说说中中蚕蚕从从、鱼鱼凫凫开国和五丁开山?表示了诗人什么愿望?开国和五丁开山?表示了诗人什么愿望?明明确确:蜀蜀君君开开国国是是叙
11、叙述述蜀蜀国国长长久久闭闭塞塞情情况况;五五丁丁开开山山传传说说是是说说明明蜀蜀道道来来由由,赞赞扬扬劳劳感感人人民民改造自然勇敢精神改造自然勇敢精神。*文段分析文段分析文段分析文段分析第14页这这一一段段第第三三层层诗诗人人是是怎怎样样把把想想象象、夸夸大大和和反反衬衬融为一体?融为一体?明明确确:先先用用想想象象和和夸夸大大写写山山之之高高,水水之之险险;又又用用“黄黄鹤鹤飞飞不不过过去去,”“”“猿猿猱猱攀攀不不上上去去”来来反反衬衬山山势势高高危危惊惊险险。接接着着又又用用想想象象,人人在在高高危危蜀道上行走,能够用手触摸到星星!蜀道上行走,能够用手触摸到星星!*文段分析文段分析文段分
12、析文段分析第15页1.但但见悲鸟号古木见悲鸟号古木2.雄飞雌雄飞雌从从绕林间绕林间3.使人听此使人听此凋凋朱颜朱颜4.连峰连峰去去天不天不盈盈尺尺5.枯松倒挂枯松倒挂倚倚绝壁绝壁6.飞飞湍湍瀑流瀑流争争喧豗喧豗7.砯砯崖崖转转石万壑雷石万壑雷只只跟随跟随使使凋谢凋谢距离距离满满急流急流拟声词用如动词拟声词用如动词 冲击冲击靠靠使使滚动滚动竞相竞相第二段字词梳理第二段字词梳理第16页“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用了什么手法?描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情景?表示了什么感情?写了什么情景?表示了什么感情?利用了利
13、用了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手法,描写了古木荒凉、手法,描写了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情景,鸟声悲凄情景,渲染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环境气氛,有力地凉环境气氛,有力地衬托衬托了蜀道之难。了蜀道之难。第17页“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用了什么四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什么效果?手法?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什么效果?利用利用夸大夸大手法,先极言山峰之高,手法,先极言山峰之高,渲染渲染了惊险了惊险气氛。气氛。然后由静而动,然后由静而动,动静结合动静结合,写出水石激荡,写出
14、水石激荡惊险场景,造成一个排山倒海艺术效果。惊险场景,造成一个排山倒海艺术效果。第18页1.一一夫当夫当关,万夫莫开关,万夫莫开2.所守或所守或匪匪亲亲3.锦城锦城虽虽云乐云乐4.侧身侧身西西望望长长咨嗟咨嗟人人挡挡同同“非非”即使即使深深深深向西向西第三段字词梳理第三段字词梳理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互文见义第19页第20页 第三自然段:蜀中战祸之烈。第三自然段:蜀中战祸之烈。*文段分析文段分析文段分析文段分析 全全诗诗最最终终一一段段写写剑剑阁阁,对对天天宝宝初初年年唐唐朝朝社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会有什么现实意义?劝人引认为鉴戒,警觉战乱,并联络当初社劝人引认为鉴戒,
15、警觉战乱,并联络当初社会背景,一语双关,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会背景,一语双关,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射政治黑暗,表示了对国事忧虑与关切。表示了对国事忧虑与关切。第21页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感情基调。为全文奠定雄放感情基调。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把诗歌推向高峰。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感叹。目、开头,给人强烈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这句诗有什么作用?么作用?是不是简
16、单重复?为何?是不是简单重复?为何?第22页神神话话传传说说:五五丁丁开开山山、六六龙龙回回日日写写出出历历史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虚虚实实结结合合,相相互互映映衬衬:黄黄鹤鹤不不得得飞飞渡渡、猿猿猱猱愁愁于攀缘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总结特色总结特色总结特色总结特色()善于把想象、夸大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善于把想象、夸大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借景抒情,映衬衬托,豪放飘逸。借景抒情,映衬衬托,豪放飘逸。第23页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规啼夜月)渲染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环境
17、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环境气氛,有力地气氛,有力地衬托衬托了蜀道之难。了蜀道之难。利用夸大利用夸大:“连峰去天不盈尺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渲染了惊险气氛。极言山峰之高,渲染了惊险气氛。第24页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原来作品简短薄弱。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原来作品简短薄弱。李白利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李白利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语言格调自由奔,语言格调自由奔放。放。韵脚富于改变韵脚富于改变,适合表现自由不羁气魄、奇,适合表现自由不羁气魄、奇特想像和浪漫主义精神。特想像和浪漫主义精神
18、。()发展了乐府古题,字数参差错落,句子长()发展了乐府古题,字数参差错落,句子长短不一。短不一。总结特色总结特色总结特色总结特色第25页送友人入蜀送友人入蜀李白李白见说蚕从路,崎岖不易行。见说蚕从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何须问君平。升沉应已定,何须问君平。(君平:汉代隐士,以后在成都占卜算命为生)(君平:汉代隐士,以后在成都占卜算命为生)比较蜀诗与送诗异同点。比较蜀诗与送诗异同点。阅读扩展阅读扩展阅读扩展阅读扩展第26页明确:明确:相同点相同点:都是写蜀道惊险难行,都是借景抒情。都是写蜀道惊险难行,都是借景抒情。不一样点不一样点:()()体裁不一样体裁不一样:蜀诗是乐府古题,:蜀诗是乐府古题,送诗是五言律诗。()送诗是五言律诗。()主旨不一样主旨不一样:蜀诗是:蜀诗是借蜀道高危,对国家某种命运关注。送诗是借蜀道借蜀道高危,对国家某种命运关注。送诗是借蜀道艰险,表示诗人对友人劝戒,说明仕途艰险,不要过于艰险,表示诗人对友人劝戒,说明仕途艰险,不要过于追求仕途功名。()追求仕途功名。()艺术格调不一样艺术格调不一样:蜀诗雄放:蜀诗雄放飘逸,送诗清新俊逸。飘逸,送诗清新俊逸。阅读扩展阅读扩展阅读扩展阅读扩展第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