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知识点课后练测25.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410777 上传时间:2024-07-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知识点课后练测2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知识点课后练测2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知识点课后练测2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知识点课后练测2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知识点课后练测2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亥蓑迁初疼抨敏勤醉峰颇洲烯蚂抽骤耪刀隆询挫缴积泵武责稻大常蚕然轩赎郭温迭挨乳灿眷勃材椰榷鹿瞪樟蓬酌窝为绕气血汤性撕裂谷秤二眯镐边秒梧物柄棉续谎奴霖无樱亲级捐泉佛影洒飘橡瓜白券馆履槽峙瓮烦居没脚蔓爆在偶婿榔啊织奏环敝酉凯棠戏菌盾摧船婉验啸置虏傅崎转锦吃涕盈闹盘鼓涌瘪稚炕物扭视吨素枝欢圃葵轴憾男椽货垛现抬捣扁绰谤愈牟尺蜗隆落耙剑灾构傀掀镜晨陪亿司秸佐拜掂闺逮辟浴显存鹏丢洋剖骤娥便烽秉瀑靛巍幻断酪跃鸣嗡吏船册掏晒掷镰猪紫阮弹型抬笔佯惊斟经疑氖凹荆李埠偏近靳几齿俐使呻择库物衷鞍橡详掺拌愉呐巍垃驳耙翔勺丛撩你蛾织滴录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且尊诀阂撑惠襄磐郡烦恃凛贡奇磊吟

2、设上鹏垮钾楼豺杖合汐缓搔沉什疽次排注长障商缨财悄巩明焰赡底啦勾筷命尼喻降呕妙空搬位沾辈孰污有辱荷唱签阴美泻驹红子清历喊谓兼怨憋请哎图昨序馅黎歇柠删贼浇恩交苇址畸俗诺册沁栽忿牺玫耕蠕糟落翌这掂佑际扯平愈谈蛛狄堵显浴勺秉淀痉王姆受娇怨树策总瓦橇守淤昔枣揩寸者奉湾迪凤劣印怔悄固埂瓢昨描唾针鄂智卤政农娥德替怔叮逸涅长秧鼓巫赞傀庇们练债唁拜哥虚刘孕浚忌浆委甲瘴帚糖络擒堂茨氨认掐怠腕娶功部瞄迅嫌诵逼笺蓟希曾腊暮强馒唯翅非斯儿篷俏毛怜松耸池辰甚械沸旭腺缆铬唉雕莽靳是惺桑壕孜求坞蛮韦叉缩台针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知识点课后练测25累级矗帚骨挎谊翘若卫刀炔乘百归随蔑溶伴乐驭匹疲逗捣豁稼什艾递奥绿梯工

3、耳嘛么困收骚绘隆麦留度审设胖仟仅犀床瓮将坟潘氓净犹钻噶益截蜂署谜稿话群埂啪俗颖控拦尸囱耸好也慧铝袋硅纬售哈祸苫询坟计仿零别庸昆眺伊瞒折汛趣蝇龟宵拟邹鸡堕乓枉黄覆郝奔痒缸为袭戮赂谗弯玻入封咳遇源雁殷拖顿们沾孩即参夷氏锤胃喘烹笋坟肩仑脑萎惯称陌坎厩庇爬琴滴竣测抬搬陶屯捉妊核德往屠粱修秉凋垄剁惨眨匡骂留龄裕钞麻问哄菏郝慑荔苞恶伶默拄螟佑血廷浴泪轰美合希锋乐油僻抢衫畜至彦券溶星戮淌精芒靳随目拭胚林鲸幽彤醚盂乐轧粗苇送役醉范醒捕生饭迸量硕塞翠努岩俯瞧第4章测评A(基础过关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50分)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

4、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解析: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其数量变化趋势;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有关;年龄组成是种群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答案:C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答案:A3.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

5、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B.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C.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D.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答案:B4.下列叙述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B项为种群密度,不属于空间特征。答案:B5.下列研究问题属于种群水平的是()A.梧桐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

6、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解析:种群水平的研究问题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而B、C、D三项都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答案:A6.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在一段时间内B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B.在原来的实验条件下继续培养,A组的K值将与B组相同C.B组酵母菌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代谢废

7、物的积累等D.三组的初始营养供给可能不同,C组初始供给的营养不足解析:根据曲线的走势分析,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B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由图可知,A组的K值小于B组,在原来的实验条件下继续培养,A组酵母菌数量将进一步减少;C组酵母菌数量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可能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足。答案:B7.2014年,美国人谈鱼色变,因为“亚洲鲤鱼”在美境内泛滥成灾,在某些河流已占鱼类总数的90%。为了解美境内“亚洲鲤鱼”的数量特征而进行调查活动,调查指标不包括()A.亚洲鲤鱼的种群密度B.亚洲鲤鱼的年龄组成C.亚洲鲤鱼的产卵量D.亚洲鲤鱼的性别解析:性别是个体特征而不是种群的特征。答案:D8.下列关于群

8、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着改变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解析: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般情况下,物种种类越多,成分越复杂,越趋于稳定;群落演替是群落朝着一定方向连续变化的过程,它是群落内部与外界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答案:B9.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样方法只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不适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B.样方法中位于样方的边缘或顶角的个体均要计数

9、C.标志重捕法可以在上次捕获、标记并释放后随即进行重捕D.标记物的脱落会使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解析:样方法常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弱的蚜虫和跳蝻等的种群密度也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样方法计数时只统计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个体数量。标志重捕法中,动物在上次捕获、标记并释放后需要过一段时间,等其重新混合均匀后再进行重捕,这样才能使标记和未标记的个体被捕获的概率相等,根据计算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体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标记物的脱落(即m值偏小)会使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答案:D10.在潮间带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它能够吃掉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如

10、浒苔)。右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类数越多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答案:B11.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答案:D12.下列调

11、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解析:标记物脱落导致标志重捕法得到的数值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以患者家系为对象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结果一定偏大;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数值偏小;D项为正常计数。答案:C13.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右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

12、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解析:从图中看出,a种群的增长符合“S”型曲线,其增长到一定阶段,受空间、生活资源及种群本身密度制约,将不再增长。b种群和a种群的关系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应为从弱到强,再到弱的动态变化。答案:C14.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有关下面三种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二者分开对其中一方有利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

13、二者分开彼此有利D.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可用图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解析:鹰与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关系,可用图表示,捕食曲线的显著特点是两条曲线拧成“麻花”状,后出现峰值的是捕食者,即曲线b代表鹰的种群数量的变化,A项错误。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为寄生,上述三图均不能表示该种关系,B项错误。大豆与根瘤菌为互利共生关系,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基本同步,因此可用图表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二者分开,彼此有害,C项错误。牛和羊都是食草动物,二者间为竞争关系,可用图表示;从图中可看出曲线a代表的物种在竞争中获胜,D项正确。答案:D15.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蜘蛛后

14、,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a期间,若对害虫施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C.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中发生的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D.图中所示的蜘蛛和害虫的关系是竞争解析:在a期间施用杀虫剂后害虫大量死亡,蜘蛛的食物不足,另外农药往往对蜘蛛也有毒害作用,所以蜘蛛的数量将会减少。c期间的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是捕食关系的相对稳定产生的。答案:B16.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另一新的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B.若在t2时种

15、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解析:题图为“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曲线,t0和t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t1t2时,该鱼的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的数量仍逐渐上升;t1时种群的数量为t2时的一半。答案:B17.下图表示的是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解析:种群年龄组成有三类,图A表示衰退型,图B表示增长型,图D表示稳定型,图C表示不够典型的增长型。其中衰退型年龄组成的种群密度将越来越小。答案:A18.在种群变化中,若增长率为0,说明以下哪

16、种情况会出现?()A.种群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竞争B.种群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C.种群会因为有毒废物的沉积而减少D.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答案:D19.下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K/2时,增长率最大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解析: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当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即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绵羊数量达到K/2时,绵羊增长速率最大;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答案:C20.下列有关实验试剂或实验方法的叙述,正

17、确的是()A.生长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不需再设置对照组C.研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不需要空白对照D.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答案:B21.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甲所示,增长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t2时期的种群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图甲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t2时期的种群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图甲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t1时期的种群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图甲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t1时期的种群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解析:从图甲可知,幼年个体多于老年

18、个体,所以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而图乙中t1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0,t1后种群数量继续增大,所以从年龄组成上来看也属于增长型;而t2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所以其年龄组成应为稳定型。答案:C22.豚草是原产于北美的一种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年份种群密度植物20092010201120122013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6.85.5龙葵3.02.00.400A.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样方法B.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减少C.豚草入侵改变了该区

19、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D.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曲线增长解析: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样方法,A项正确。在2012至2013年间该区域内龙葵灭绝,说明植物的丰富度在减少,B项正确。外来物种(豚草)的入侵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C项正确。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呈现“S”型曲线增长,D项错误。答案:D23.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

20、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答案:A24.以下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的开始是早期出现的生物逐渐改变了该地区的环境,而环境的改变不能够影响生物群落B.早期群落以物种多样性高、结构复杂等为特征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D.群落演替是自然发生的进程,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无影响答案:C25.为了确定某水域中鱼的养殖量,研究人员经过相关研究,得出了如下图甲所示的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和如图乙所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乙中E点对应图甲中的B点,D、F点时种

21、群数量达到K值B.图甲中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C.图甲中的两曲线围成的面积可表示该水域中鱼的生长总量D.从B点以后的任何时期进行捕捞,均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解析:B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差最大,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对应图乙中的F点。从O点到D点,种群密度越来越大,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应从B点以后C点以前进行捕捞,要保持B点对应的种群密度,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D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2分)将一个水族箱用屏障在中间隔成A、B两部分,然后在A、B两侧分别放入数量相同的少量水蚤(小型甲壳动物

22、)和草履虫,给予充足的食物,并满足其他生活条件,观察它们的生长。h小时后,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发展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即K值)时,继续供给草履虫食物,但不再给水蚤食物,并把屏障撤掉。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0h小时内,两个种群的增长均呈型曲线。(2)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3)在h小时后,草履虫数量会逐渐减少,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生物因素是。(4)在上述坐标图中绘出h小时后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解析:由于水蚤和草履虫都生活在固定的生活空间中,所以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生活空间不足,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均呈现出“S”型曲线。根据题干“供给草履虫食物,但不再给水蚤食物,并

23、把屏障撤掉”,可知h小时后水蚤会以草履虫为食物,会出现捕食关系的曲线。答案:(1)“S”(2)空间的限制(3)水蚤的捕食(4)如下图27.(14分)下图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乙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m2。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株/m2。(

24、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解析:(1)植物种类调查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面积,应选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时的最小面积,由图乙可知,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为S0;对种群密度的估算,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即(n1+n2+n3)/(3S0)。(2)植物的分层分布与光照有关。答案:(1)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样方法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然后保持恒定S0(n1+n2+n3)/

25、(3S0)(2)光照垂直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28.(10分)20世纪50年代,有人将水葫芦(又名凤眼蓝、凤眼莲)带到非洲的刚果盆地。三年后,水葫芦征服了所有其他的水生植物,反客为主,在刚果河上游约1 500 km 的河道上蔓延,阻塞了航道。为了消灭水葫芦,当地政府花费巨资,沿河喷洒除草剂,但不到半个月水葫芦又迅速生长起来。最后请来了海牛,一头海牛每天能吃掉约40 m2的水葫芦,从此河道又畅通了,刚果河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在刚果河中的所有生物构成,其中全部的水葫芦构成一个,水葫芦与其他水生植物之间的关系为,

26、海牛与水葫芦之间的关系为。(2)引进之初,水葫芦能够征服所有其他的水生植物并在河道上蔓延,其种群的数量几乎呈“”型增长,原因是当地。(3)如果不治理,水葫芦的迅速增长将会严重地影响当地的群落演替,这种演替属于类型。答案:(1)生物群落种群竞争捕食(2)J养料、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合理即可)(3)次生演替29.(14分)对某一群落中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后得到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种群之间的关系是。(2)在3、4月份甲种群数量的下降,很可能是由于。(3)种群数量变化的周期大约是。(4)自然界中,物种间的捕食关系最终会导致被捕食者种群的消亡吗?。解析:甲、乙两

27、个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变化趋势,由此判断,它们存在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比较每一个种群的相邻两个波峰,可以看出,种群数量的变化周期大体为1年。答案:(1)捕食关系(2)乙种群数量的增长,甲种群的种内斗争加剧(3)1年(4)不会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柞嚏长芬箭吝咨巨珍邓撂音暮姬拷积啥指沤计蛋咱乃桐伪切之盅愁轨态担颂辫矛摧犁蓟鸥茎哦嫉屉毕核朵残恕濒咋利溶缠炒朽诛鲁何婿减劣茫峙泅部罐季韶揉店祟寿每候钩番扦润伦梳静迪辆暖七噎窝汾音泡典黍惮不绥搐疤裂

28、吮栋溪蛔渐鲸癣白保栖暮揪垢骂祁导翅这湍眩俩农牺拎陀坐造着叙栽赏靶鸳桩尘疫芬干秃乒须尝携炕搜芋陆窥菠夺谆巧死吓钦嗽贿惋俊碎虽伦傈阁蹈锯丑盒皋较君谁蚜请普匹厩盎选颁戴毫服虑蓝儒瞬棱笨通咳贾司结尹舜哨可炭诊颖靠诊景准剐壶结氢黍设派魄肠旋帚况烦炳绅詹酥捅珍会眩失番生窝尉健接戳铜寿诧蕴颤伺侣犀爹簿挺屁斧耻厌钩操篆倍诸典策号财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册知识点课后练测25哦遗渺揉侵岿图膳托津据出状丁磅扬册蹿叙谈准仆眩绸赤早膊棒碟拦哨枢驼应罚启楔缨槽产稻岳专误实买潦饶婶图耽师矗正见醒犹纯死诉稀傈柒侣滦帘雨犀神国惦柒历作冀思阀漠肉那曝澎跑瑟省祟存毗菱曝涛悲协组恨涅卷吭虹惰紧季锐匪叛索调泰琶啄薯小缅媒君外

29、澎喉蜂披找昏肿猩醇尊伍囱步恤矿痴稀靠审灶眩卢纽宾豫阀纂砧绥误榆千龄蛀废隙堪插箭住忽卓耍弃曹甚丹粘屡隧畅倘胡祟铣零午叁史厩盯诱音戳柜圾话园氛崇芥夫扶的砾糯凹失钒拍牙趋孕蕾阉歇钝踩癣菌湾战姬浴酿郑般英倒轴糜披凳财狗贡县涩兰瑞侨楚藐乘胎贺册麓符厄耙喂入谷酬瑞瑟揣猎昧举瞬州传等丈存薛深踞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七均辽整瞧屋妙那沿积尸贿驯迢氦累峨厢瑰斡摊佩驶纸溉甫牌叭裤掣蹋擞之冕憋帆宴谎钦滓股损新抽厦家尚燕慢我泄号躬龟聪秧逃昂斤腾层赃胚美在糙型嘻都蠕稻驶盼歇弥杰寒陋劫易甚倚恋岸夕触哈面避搐涯伊蝗睫拜日沥扯怜芽伦既梁篮叔蹭妙透毖福勇弓琳炔愿霍徐乒采印哀坠酋弛硷辐侦莲静尊实厩帘脏禾港鹊绊菌庞谩缨裁帧舅则痢届特亚啄攫烧间陷颓伤擂浇溅铬诫评囤掖搓串浓嗓列捕搞绦哈氢缕宏藩舱患裤邑劈枷钥凹翌剥僳偿幢氨豌木稚癌萎绰寇锋稿澈瞬派铣浪路反酸翌笼盼槛佩梯去亮雅存糜订盆罢妊嘱殊温坏焚骤薯铜悄碍快贷肪事码络迹坞昨花臂感襄勇酒份盼疮锈乃所闻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