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命过程的医学化:衰老成为“疾病”.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340978 上传时间:2024-07-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过程的医学化:衰老成为“疾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命过程的医学化:衰老成为“疾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命过程的医学化:衰老成为“疾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生命过程的医学化:衰老成为“疾病”*王丽敏1摘要:随着生命过程医学化的泛化趋势,一个人生命的每个阶段,从出生到童年、青年、成年,直至衰老和死亡,都受到了医学的影响和干预。医学边界的扩张、现代医学的影响、诊疗观的嬗变和衰老与死亡的密切关系等因素使衰老成为疾病,将衰老与老年病混同起来扩大医疗干预,衰老变为了具有医学意义的事件。人类社会以抗衰老为主题的研究与实践从未停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抗衰老的愿望得到了科学的回应,科学成为解释世界的知识体系,技术成为改造世界的实践方案,进而产生了抗衰老的医学化和产业化。关键词:衰老,医学化,生命医学化,生命复杂性中图分类号:R-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2、02-0772(2024)07-0006-06DOI:10.12014/j.issn.1002-0772.2024.07.02Medicalization of Life Process:Aging Becomes a DiseaseWANG Limin11.College of Marxism,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ChinaAbstract:Withthegeneralizedtrendofmedicalizationofthelifeprocess,everystageofapersonslife,frombir

3、thtochildhood,adolescence,adulthood,andultimatelyaginganddeath,isinfluencedandintervenedbymedicine.Factorssuchastheexpansionofmedicalboundaries,theinfluenceofmodernmedicine,theevolutionofdiagnosisandtreatmentconceptandthecloserelationshipbetweenaginganddeathhaveledtoagingbeinglabeledasadisease,blurr

4、ingthedistinctionbetweenagingandage-relateddiseases,andexpandingmedicalinterventions.Aginghasthusbecomeaneventwithmedicalsignificance.Researchandpracticefocusedonanti-aginginhumansocietyhaveneverceased.With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thedesireforanti-aginghasbeenrespondedbyscience.Scienceha

5、sbecometheknowledgesystemtoexplaintheworld,andtechnologyhasbecomethepracticalsolutiontoreshapetheworld,leadingtothemedicalizationandindustrializationofanti-aging.Key Words:aging,medicalization,medicalizationoflife,complexityoflife20 世纪 60 年代起,社会学家开始将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经验定义为医学问题。最初,主要关注的是异常行为的医学化,如酗酒等。随后,正常生命过程

6、的医学化成为研究热点。目前,随着生命过程医学化的泛化趋势,一个人生命的每个阶段,从出生到童年、青年、成年,再到衰老和死亡,都受到了医学的影响和干预。现今,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医学已经超过教育、环境和生活方式等,成为影响衰老的主导因素。以前,人们在自己的居所,以地方性特色形式抵御衰老;现在,活动的地点变成了医院,人们被现代医疗设备包围起来,被当作能够拆分、组合的“机器”。以前,对抗衰老的方式是个人的,具有隐秘性;现在,则变成了具有广泛普遍性的公众事件。以前,抗衰老是自然事件;现在,成为了技术事件、医学事件。以前,衰老是自然过程;现在,被视为疾病,将衰老与老年病混同起来扩大医疗干预1。这些变化从

7、何产生,如何形成?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1衰老与疾病关系之争论从古希腊时代开始,医生和哲学家就一直在争论衰老是一种疾病,还是一种自然过程。希波克拉底文集(Corpus Hippocraticum)中许多作者认为,身体衰老终究会导致虚弱、残疾和死亡,因此,认定衰老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然而,古罗马医师盖伦(Galenus)表示,虽然疾病是人体非健康状态,但其与衰老不同。衰老是一种普遍现象、自然过程,而不是一种疾病。现今关于衰老的二分法解释仍然存在,是人们解释衰老概念和提出解决方案的核心框架。关于前者,辛克莱(Sinclair)等2就将衰老视为一种疾病,而且是应该积极治疗的最常见的疾病。2018

8、年,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ICD)第十一次修订本中,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疾病分类系统里增加了一个新代码 MG2A,定义为“与衰老相关的疾病”3 序 VI,并建议各国从 2022 年开始采纳此疾病类别。2022 年,柳叶刀健康长寿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衰老是疾病吗?的评论,介绍了国际临床医生小组对 ICD-11 中该疾病分类的质疑,并迫使世界卫生组织同意撤回“衰老”一词,代之以“与增龄相关的内在能力的下降”来定义该新疾病的类别3 序 VI。关于后者,诸多学者认为衰老不是疾病4,两*基金项目:2016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

9、A122)1.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124作者简介:王丽敏(1987-),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E-mail:专论医学与哲学 2024年 4月第 45卷第7期总第 738 期6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 2024,Vol.45,No.7,Total No.738 者是不同又相互关联的两个过程5。衰老被证实是一系列退行性疾病的高危因素6,是老年病发生的共同危险因素,如肌少症、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7。20 世纪 90 年代,现代的老龄化研究即生物老年学诞生,研究方向涵盖从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到老龄化社会等多个方面341。在这一

10、视域下,衰老是人类在成熟期后随增龄而发生的机体正常形态和功能的退行性改变8,是从出生到死亡必经的正常生理过程。人类社会以“抗衰老”为主题的研究与实践从未停止,一直在寻找各种有效的延缓衰老、永葆青春的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通常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各界将疾病作为研究对象,产生了“疾病发明者”。从疾病的发展史看,疾病本身不会由于新药或者新技术的使用而退出历史文明。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严格,也就意味着与健康相关的产业利润越是庞大。现在面临着一个困境,在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健康与疾病的界限正在变模糊,医学已经进步到没有健康人了9。生命的自然变化和正常的行为方式被医学化了106。在对待健康与

11、疾病的关系上,应该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疾病的对立面,它还包括更广泛的方面,正如世界卫生组织于 1996 年健康报告中提出的那样,21 世纪的医学应将人类健康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不应继续把疾病置于人类健康之上。我们理应把健康和需要治疗的疾病划分开。衰老既是独立的状态,又与疾病相互依存。老年人可能变得更容易患心脏病、老年痴呆、癌症和中风,然而,这些疾病只是并发现象,衰老会形成或加速某些疾病,不能将其等同于老化过程本身。因为即使有朝一日能防堵这些典型的老年病,也无法让衰老过程消失,而会有其他疾病取而代之,生理功能会因衰老而崩溃10135。2衰老成为“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2.1医学边界的扩张20 世纪

12、70 年代,基于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医学化被广泛提及,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概念出现在社会学界11。此时期的学者们认为医学已经过度干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行为方式,且他们指责医生是主导了医学化进程的推手。埃利奥特弗赖森(EliotFreidson)、欧文左拉(IrvingZola)、伊万伊里奇(IvanIllich)、彼得康拉德(PeterConrad)等学者皆对医学化问题进行研究12。其中,伊里奇认为医疗系统已经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西方医学把治疗、衰老和死亡等问题当作疾病来对待,导致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医学化”,使个人和社会无法面对这些自然过程13。之后,由于医学范围扩张到社会生活领域,相关学者

13、逐渐展开了对医学化问题的讨论,理论学家开始批判性地分析医学的扩张形式,并先后确定了多种医学化类型,其中包括生命过程的医学化,如衰老和死亡。这些生命过程在传统社会通常被认为是自然的,如果我们活得足够长,必然会发生。21 世纪开始,医学化框架持续扩张,将正常人纳入到潜在的病人行列。康拉德直截了当地指出,疾病发明者通过新药的发明和推广,将健康的正常人逐渐变为“病人”14;Poitras 等15提出“经济医学化”(economicmedicalization)概念,以此来表现基于追逐资本增值及利益,制药及医疗器械行业将非医学问题纳入医学范畴的现象。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身体问题乃至社会问题出现了医学化的特

14、征。生命中许多正常的过程,如生老病死,都可以被医疗化。布勒希(Blech)10 序 4指出,很多正常的生理现象,如衰老、头疼、失眠、孤独、挑食、胃胀、生育等被列入“假性疾病排行榜”,成为“疾病”,变为具有医学意义的事件。2.2现代医学的影响和诊疗观的嬗变在中国传统文明的体系中,生命是有机体,它自行运作并与“天地合一”。“天人合一”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铸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科学技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深深地影响了人们对生命的看法。黄帝内经中有关于生命本质的讨论,如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载:“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日人天地为之父母。”16231中医更强调把人体视

15、为一个独立自成的系统,与它身处的环境系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中医的后天摄养说、五脏虚损说、精气神虚说和阴阳失调说等,皆根源于此。人的生命不仅来源于父母生养,而且来自“天地合一”的精神。人因生于天地之间产生的合气,故而能够与天地相通,形成了和宇宙几乎一致的构造形式,“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16623。故而,精、气、神的转化成为了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模式。“形”由“精”“气”变化而来,是能够被我们感知的存在实体,这里也包括人的身体。“气”通常变化为“神”,“神”的特质由天地赋予。这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使生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人的衰老在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下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现

16、象。传统医学对抗衰老的实现方式是朴素的,更多地依赖于自身的修养,以及人与自然相互调摄的和谐统一关系。生命生生不息,没有止境;同时,生命与自然相合一,是一个整体。人们以“养生”为途径来抗衰老,提倡“神与形”和谐和“天人合一”,关注身体内部精神与肉体的调摄,强调从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调养。我国古人以辩证、朴素的唯物思想,开展对衰老和延年益寿的理论研究,形成了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大量医药理论著作,积累了大量的抗衰老实践经验。李约瑟(JosephNeedham)就曾指出,中国人的养生学独树一帜,为其他民族所望尘莫及。他认为养生自成体系,养形是最基础的,之后派生出养心,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养性,最高

17、层次是养生命过程的医学化:衰老成为“疾病”王丽敏医学与哲学 2024年 4月第 45卷第7期总第 738 期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 2024,Vol.45,No.7,Total No.7387神,强调价值观的提升,修养德行17。现代医学以数理科学为依托,把人体视作可以分割的机器,试图通过治疗局部而治愈整体;它还把人还原成细胞乃至 DNA,通过揭秘 DNA 来诠释身体乃至生命本身。当人还是孩童时,就通过不同媒介被动地接受了很多关于疾病的知识,从小产生了一种对疾病的恐惧。当人们身体出现状况时,不是依靠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之自愈,而是涌入医院。大多数医生只是简单地询问

18、病人身体哪个部位不舒服,然后开单,把检查身体的任务交给了医疗设备。当医疗设备的检查结果交到医生手中时,他们直接通过检查结果进行诊断:身体哪个部位出了毛病,便把哪里作为治疗对象。现代社会人们对生命的理解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生命在某种程度上被等同于机械体,成为能够被拆分、组合的机器。身体作为研究对象,在还原论“越微观,离真理越近”思想的影响下,被还原成了基因、蛋白质。在还原论生物学家看来,掌握了生命的分子基础进而就可以理解细胞的运动规律,进而掌握人体的活动规则,准确地对人体进行各种解释。现代医学将身体的无疾病状态作为其追求目标。医生关注的是各种疾病,人不过是疾病的载体,他们通常针对“疾病”下药,对前

19、来求医的“人”本身视而不见。人们通常并不知道自己是否生病,得悉自己“有病”,必然要通过医疗仪器的检查,或者用强辐射仪器,或者把冰冷的仪器深入身体,使其在还没有得到自己确切病因的情况下就损耗了自身不少精力。同时,病人在这个检查过程中,自身抵抗力也可能随之降低。就现在人们掌握的知识来看,这些医疗仪器所检查出来的不过是疾病导致的结果,而不是疾病产生的病因。现代医学渗透着这样一种理念:首先,生命是一种基于 DNA 的特殊性质及其被编码的蛋白质分子的复杂化学系统;其次,通过研究生命的化学和结构组织要素,可以在最深层次上理解生命的本质;最后,上述原则适用于生命的所有特征18。20 世纪生命科学崇尚简单性的

20、传统,认为在复杂的层次系统中,低层次的行为决定高层次的行为。人们通常用物理化学运动的形式来类比生命运动形式,从而以物理化学的运动规律来取代生物学规律。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秉持局部定位思想,无视机体内部的调整机制,从而产生了“腿疼医腿”“手疼医手”的治疗方案。医疗设备在诊断中发挥作用的预设是,它对人体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普遍性而忽视了他们的相互区别。医疗设备并不能保证其精准性,总是存在维护不良的状况。人们通常将抗衰老的实现与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水平挂钩,相信通过某种科学的技术,能够使其实现抗衰老的愿望。按照现代遗传学,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特征的物体,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中的

21、 DNA 是一种可以组成遗传指令的分子,它可以储存长期信息,决定人体的各种特征和性状。生命个体的“衰老”被解释为细胞在其生命周期随时间生老病死的过程。近现代以来,出现了各种关于揭示衰老机制的学说,如端粒学说、基因学说、自由基学说、免疫学说、内分泌学说、线粒体 DNA损伤与细胞衰老等机制,端粒学说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衰老机制。随着年龄增大,我们身体内大多器官组织功能都逐渐退化。作为衰老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染色体末端的结构端粒的长度逐渐变短直至完全消失,即不再进行细胞分裂。2.3衰老与死亡的联系与衰老联系紧密的“死亡”是每个人出生后面对与思考的永恒话题,生命从一开始就是慢慢走向死亡的过程。人大约

22、从 9 岁起就拥有了较为明确的死亡概念,知晓人终将走向死亡19。从这个时候开始,人类的死亡恐惧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死亡观便产生了。几千年来人类的死亡态度多为重生避死,公众对死亡大多采取回避与恐惧的态度。衰老与死亡的关系如此紧密,这种必然性主导了我们定义衰老的方式。著名老年病学家约翰邓洛普(JohnDunlop)指出,在以年轻为导向的文化中,衰老成为一件让人恐惧的事。制药及医疗器械行业通过发掘和利用人们内心对衰老、死亡和疾病的恐惧,让健康人相信衰老是疾病,需要治疗。3衰老成为“疾病”的影响:抗衰老的医学化和产业化衰老具有其独特的时空特性。在时间范畴上,衰老可以通过增加健康寿命时长,将衰老的时间过程

23、压缩;在空间范畴上,可以通过减少疾病和失能状态,改变衰老的空间状态,这就是抗衰老8。衰老是生命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过程,人的衰老和衰老期间容易得的病是不同的。但是一些研究衰老的专家提出要把衰老看作一种疾病,加以控制、治疗和延缓9。他们从经济利益的考量指出,将衰老变成疾病,医生就有义务治疗衰老,同时可以加快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老年病的药物进入市场9。斯科特(Scott)等20指出,把衰老看作一种疾病,针对衰老和提高健康预期寿命的防治手段所产生的经济收益或达数十万亿美元。针对衰老的干预具有经济价值,因为这些干预有望同时延长健康寿命和预期寿命。据估算,每年因寿命延长产生的经济效益达 38 万亿美元,显

24、著超过此前预期。“科技产业链”是一个从科学、技术到产品、产业的链条:提出科学解释提出技术干预方案发明新产品形成新产业产生负面效应科学进行补充解释或重新解释对技术干预方案加以调整产品升级发展出现新的负面效应这样循环下去。“科技产业链”在具体运行中通常表现为“科技产业污废链”,在产品生产和废弃后,会出现各种污染问题21。在对抗衰老问题上,它首先对衰老机制提出科学解释,生命过程的医学化:衰老成为“疾病”王丽敏医学与哲学 2024年 4月第 45卷第7期总第 738 期8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 2024,Vol.45,No.7,Total No.738 端粒端粒酶假说便

25、是诸多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学说之一,端粒成为延缓衰老的密码。形成科学解释之后才有可能提出技术应对的手段。有了技术应对的可能性,相关科技产品、科技行业应运而生。由于这一链条基于还原主义,出现了负面效应。在延缓端粒缩短时,并不能保证不产生其他后果;生命从“天人合一”的状态,变成了人们眼中可以由细胞、DNA 等构成的可以拆分、组合的机器,没有了种族、性别、年龄、地域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成为了“同一”的人。这种观念将生命的物质体现与生命本身画上了等号,将生命组成部分之和等同于生命整体本身。3.1科学解释及技术干预方案端粒、端粒酶与人类衰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说:端粒是蛋白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 DNA 重复

26、序列的复合体。由于物种差异,不同物种端粒的 DNA 序列具有很大区别。端粒的末端由于不能复制所以会在周期性复制过程中变短。端粒也会随着细胞分裂而变短,每分裂一次缩短 50bp200bp。相应的,当端粒缩短到一定长度时,细胞将不再分裂,开始衰老甚至死亡。端粒酶具有反转录酶的特性,反转录酶能够通过自身RNA 为模板逆转录变成端粒的核糖核酸酶,在染色体末端增加端粒序列,使端粒能够保持在特定的长度22。随着细胞有丝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长度继续缩短,当端粒长度变短到某个固定长度时,染色体发生形态异常,有少数细胞在这个时候激活了体内端粒酶活性,可以维持分裂时细胞染色体长度不再缩短,端粒体可以重新变长,使细

27、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从而使新的细胞取代老去的细胞,不会老去。研究者一直希望以控制端粒变短的方式来实现他们定制的抗衰老计划。端粒酶在端粒变短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的活性维持着端粒的长度。细胞的衰老如能延缓,则生命个体的衰老也会延缓。端粒端粒酶假说为抗衰老提供了科学的解释,也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应对方案。3.2产品、行业及负面效应2001 年,美国杰龙公司(Geron)从中草药黄芪中提取出了名为 TA-65 的分子,称该分子具有增强端粒酶活性的功效。杰龙公司将提取出的 TA-65 分子授权予 T.A.科技公司(TelomeraseActivationSciencesInc.)。2007 年,T.

28、A.科技公司将 TA-65 提纯浓缩,在没有经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证的情况下,作为“营养补充剂”进入市场。T.A.科技公司称 TA-65 片剂可以大幅度提高人体免疫力与骨密度,起到抗衰老的作用。之后的研究表明,这种端粒酶激活疗法增加了人们患癌症的几率。在对端粒酶激活疗法的相关小白鼠实验中发现,小白鼠体内端粒酶的活性一旦提高,它们患上癌症的几率将大大增加23,这些癌症包括皮肤癌和乳腺癌。同类行业研究者向媒体承认服用激活端粒酶产品会导致一些未知的风险,癌细胞能够在端粒酶的作用下停止老化,所以 TA-65 分子也许会使那些本该消失的癌细胞继续存在下去。对此,T.A.科技公司试图研发出一种端粒酶抑

29、制剂,使癌细胞消失的同时不影响健康细胞。事实上,生命之间是相互遏制的,试图杀死对生命的有害部分而保证它对人体无害是一种不全面的看法。生命是一个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同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对抗、竞争的一面,也具有相互依存、融合的一面。人体系统的复杂性,使得 TA-65 几乎很难做到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保证其他健康细胞甚至身体的安然无恙。“在杀死被认为有害的生命的同时,必定给人体带来或多或少的损害。”24科技产品的应用会偏离预计目标,出现副作用。只有在机械论语境下,才能只将衰老的原因归因于端粒,即如果端粒变短,细胞就会衰老,相反如果端粒长度维持,细胞衰老就会延迟;端粒只延缓衰老,不产生其他副作用

30、25。杰伊奥尔沙恩斯基(JayOlshansky)指出,达到抗衰老的目标并不能通过一种药物实现,端粒酶等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看起来有效,在人类各种实践中,没有任何药物能够干预并缓解人类的衰老问题26。4辩证看待衰老与疾病的关系,构建健康老龄化社会将衰老视为疾病,存在某种程度的积极影响,如医学界将衰老视为一个病理过程,就可以研究衰老本身的病理生理机制9。杜治政9指出,2010 年路透社发布了一条“专家呼吁将衰老看作疾病”为题的电讯,然而,人的衰老和衰老期间容易得的病是不同的。人的衰老是生命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自然过程,人不可能不衰老。人老年后容易得疾病,把衰老视为疾病,既忽视了健康与疾病的区别,还会增加

31、国家和个人经济负担等。试想,如果把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都称为“病人”,一方面,势必会造成老年群体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病人”需要治疗,个人和国家医疗保障系统的支付费用也会相应增加。人们越来越依赖药物保持健康,而非改变生活方式,尽管有证据显示后者的效果更好2712。医学的商业化使医生开出不需要的药物,采用不需要的治疗程序,破坏了医疗的质量2769。医学话语体系的无限扩张增加了对个人日常生活的规制。医生利用其独有的专业知识为疾病制定标准,有时甚至打着预防的旗号干预公众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当医学话语起主导作用时,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事件和医学事件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病人,他们

32、被迫进入医疗管辖和社会控制的领域28。医学化进程并没有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多更充足的保障,而医生却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和利益。当我们习惯对一些社会问题作出单一的生物学归因后,极易形成对医学的强烈依赖,自身应对疾病和风险的能力也随之减弱。衰老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不仅仅是只有某生命过程的医学化:衰老成为“疾病”王丽敏医学与哲学 2024年 4月第 45卷第7期总第 738 期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 2024,Vol.45,No.7,Total No.7389些人经历的疾病状态,就目前而言,医学界并没有像其他疾病那样的诊断标准来“诊断”衰老,也缺乏任何临床证实能够减

33、缓人类衰老进程速度的干预措施。如果将衰老视为疾病,也存在加剧已经在全球流行的年龄相关歧视,以及与社会保险的一些矛盾等3 序 VI。第一,生命具有复杂性。在细胞学说之后,细胞成为生命的基本单元;基因理论之后,生命现象又得到了更加微观的解释。现代医学把简单机械变成复杂的、有反馈的机械。人体由一个简单机械系统变成一个复杂机械系统。实际上,人的身体与生命原本就是统一体,两者互为基础,身体只有在生命充满活力的情况下才能内外协调,生命因身体的内外协调一致而升华。第二,审慎看待医学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抗衰老是人类古老的梦想,基本上有两种实现途径,一种是应用改善健康的技术,另一种是逆转可能的疾病进程。抗衰

34、老的愿望得到了科学的回应,科学成为解释世界的知识体系,技术成为改造世界的实践方案。基于现代科学思维的西医是现代医学的主流。这种医学不断地专业化分化的结果是忽略了真正的人类疾病,把疾病与病人分离,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西医包含不少关于疾病本身的知识,但是将现实中的“人”遗忘了。纵观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现代医学技术一定会对现在困扰人们的种种难题提供答案,这种变化是科学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体现。现代医学建立在生物科学、统计学等基础之上,凭借数理科学的精确性,把人由有机体变成了由细胞乃至 DNA 组成的机器。既然人的差异性被消除了,那么医学关注的对象就投向了更微观的层面,由“生病的人”

35、变成了“人生的病”。现代医学导致的种种问题在于,始终没有把对“生命”的研究纳入理论框架内。西方医学的迅猛发展源自解剖学和实验医学,但是实验医学具有片面性和静止性,提供的信息有限。现代医学实验往往依靠大量的重复研究和统计学来减少个体特征所带来的误差。实验中脱离个体特征的抽象和统计,把原本不同的症状看作是相同的,无视了生物体的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第三,加强死亡观教育。通过对生命历程的理解,树立对生命的本质、衰老等的正确认识,真正体悟生与死之间的辩证关系。死亡作为种子始终存在于生命之中,是生命的必然结果,其和生命总是被联系起来考虑。这就是辩证的生命生就意味着死29。死亡是一种自然规律,具有人无法逃避

36、的自然必然性。马克思30指出,因为自然的必然性而产生的一切事情,无论有多么可怕,如衰老、濒死以及死亡,他的情绪都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因为这些事情其自身都包含着一种慰藉。疼痛、生命、死亡等经验本身就是个人生命的主要成分,自主掌握这三者的能力构成人类健康的基础15。第四,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构建健康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突出的全球性问题,世界 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正在迅速上升,预计到 2050 年将增加 20%,超过世界儿童的数量,这意味着大多数国家的人口结构正在趋于老龄化31。随着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我国正进入深度老龄社会。老龄化既是社会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同时也给现代农业发展

37、、生产力供给、卫生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一定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衰老与健康报告中将发展并维持老年人完好功能状态的过程定义为健康老龄化(healthyageing)。为达到健康老龄化,2016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老龄化全球战略计划,力争到 2030 年将健康老龄化行动覆盖到所有国家,主要包括建立对老年人友好的社会环境,为老年人提供持续的家庭、社区、医疗服务保障,以及加强对健康老龄化的检测和研究等。近些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都积极开展抗衰老医学的产品开发,相关政策的支持也将鼓励更多企业进入抗衰老市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发展健康产业,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报

38、告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人民健康、大健康观等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为了确保老年健康,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等政策文件。然而,我们仍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衰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渐进的、最终不可逆的,应客观看待衰老现象。同时,健康产业的发展必然需要多主体参与,要建立综合监管制度,加强市场管理,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推进健康的老龄化。不仅要延长人类的生物学年龄,人类的心理和社会年

39、龄也应该得到延长。因此,需高度重视并干预能够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和生活质量的不利因素,持续提升老年群体的健康水平,低成本、高效益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医养结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引导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合作,结合公立医院改革,把原来的医疗机构分类转型为康复医院,为老年人提供综合养老医疗服务。继续深化“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适应信息时代带来的新机遇,大力实施智慧养老行动,通过强调健康而积极的老龄化,促进整个生命历程的健康。参 考 文 献 张锦英,赵红娣.健康理性:生活医学化与健康恐慌审视J.医学与哲学,2018,39(7A):14-16.1辛克莱,拉普兰提.可不

40、可以不变老?:唤醒长寿基因的科学革命M.张嘉伦,译.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20:113.2斯蒂尔.老而不衰的科学M.张文韬,王曦,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23.3中国老年学学会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中国衰老与抗衰老专家共识:2013 年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5505-5506.4马永兴,俞卓伟.现代衰老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20-134.5生命过程的医学化:衰老成为“疾病”王丽敏医学与哲学 2024年 4月第 45卷第7期总第 738 期10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 2024,Vol.45,No.7,Total

41、 No.738 FRIED L P,ROWE J W.Health in aging-past,present,and futureJ.NEnglJMed,2020,383(14):1293-1296.6董碧蓉.浅谈衰老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2,25(4):450-454.7王钊.进化视角下的人类衰老与长寿科学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23,15(10):15-17.8杜治政.困惑与忧思:医学的边界在何处J.医学与哲学,2014,35(8A):14-19.9布勒希.疾病发明者:现代医疗产业如何让你没病“生病”M.张志成,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6.10韩俊红.21 世纪与医学化社会

42、的来临:解读彼得康拉德社会的医学化J.社会学研究,2011,26(3):229-242.11唐文佩,张大庆.医学化概念的构建及其演进J.医学与哲学,2015,36(3A):16-20.12CHATFIELDM.MedicalNemesis:TheexpropriationofhealthJ.HealthCareManageRev,1977,2(1):79.13王丽敏.医学化的环境影响轨迹J.宁夏社会科学,2020(5):131-138.14POITRASG,MEREDITHL.Ethicaltransparencyandeconomicmedical-izationJ.JBusEthics,2

43、009,86(3):313-325.15黄帝内经M.姚春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16何裕民.现代医学治理需要中国智慧J.医学争鸣,2018,9(4):4-8.17罗斯曼.还原论的局限:来自活细胞的训诫M.李创同,王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2.18张文初.死之默想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4:87.19SCOTTAJ,ELLISONM,SINCLAIRDA.Theeconomicvalueoftarget-20ingagingJ.NatAging,2021,1(7):616-623.田松.警惕科学主义: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临界点上J.文化纵横,2017(6):10

44、2-111.21曹瑞珍,薛艳,张丽伟.端粒、端粒酶和肿瘤、细胞衰老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2(21):188-191.22DE MAGALHES J P,TOUSSAINT O.Telomeres and telomerase:Amodernfountainofyouth?J.RejuvenationRes,2004,7(2):126-133.23吴国盛.科学的历程M.2 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47.24王丽敏,田松.从端粒、端粒酶到抗衰老产品 TA65:一个关于长寿的“科技产业污废链”案例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34(11):59-64.25彬彬.七大科学

45、谜团研究进展:人造生命迈出关键一步J.科学大观园,2011(9):62-63.26艾布拉姆森.用药过度的美国M.韩明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3.27鲍磊.当代日常生活的医学化J.前沿,2010(11):125-127.2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9 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6.29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0.30STAMBLERI.Recognizingdegenerativeagingasatreatablemedic

46、alcon-dition:MethodologyandpolicyJ.AgingDis,2017,8(5):583-589.31收稿日期:2023-12-19修回日期:2024-02-29(本文编辑:姜莹)(上接第 5 页)SCHLIMMEJE.Addictionandself-determination:AphenomenologicalapproachJ.TheorMedBioeth,2010,31(1):49-62.10SZASZTS.ThemythofmentalillnessJ.AmPsychol,1960,15(2):113-118.11VIGOD,THORNICROFTG,ATU

47、NR.EstimatingthetrueglobalburdenofmentalillnessJ.LancetPsychiatry,2016,3(2):171-178.12QINX,WANGS,HSIEHC.TheprevalenceofdepressionanddepressivesymptomsamongadultsinChina:EstimationbasedonaNationalHouse-holdSurveyJ.ChinaEconomicReview,2018,51:271-282.13HERRMANH,PATELV,KIELINGC,etal.Timeforunitedaction

48、ondepression:ALancet-WorldPsychiatricAssociationCommissionJ.Lancet,2022,399(10328):957-1022.14PARKERG.Isdepressionoverdiagnosed?:YesJ.BMJ,2007,335(7615):328.15DUR-VILG.Sadness,depression,andthedarknightofthesoulM.London:JessicaKingsleyPublishers,2017:328.16GIUBILINIA,SANYALS.Challenginghumanenhancem

49、entM/CLAR-KES,SAVULESCUJ,COADYT,etal.TheEthicsofHumanEnhance-ment.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16:1-24.17桑塔格.疾病的隐喻M.程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1.18FRANKAW.AttheWilloftheBody:ReflectionsonIllnessM.Boston:HoughtonMifflinCompany,1991:111.19FREIDSONE.ProfessionalDominance:TheSocialStructureofMedicalCareM.Ne

50、wYork:AthertonPress,1970:.20MOYNIHANR,HEATHI,HENRYD.Sellingsickness:Thepharmaceuti-calindustryanddiseasemongeringJ.BMJ,2002,324(7342):886-891.21朱承刚,刘惟勤,郭鹏燕,等.制造疾病:工具理性的泛滥J.医学与哲学,2022,43(19):1-4.22ALMOHAMMED O A,ALSALEM A A,ALMANGOUR A A,et al.Antidepressant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