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班主任的真经.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3314130 上传时间:2024-07-01 格式:DOC 页数:114 大小: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的真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班主任的真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班主任的真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班主任的真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班主任的真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问题生与班风 2010-04-16 15:19 | (分类:默认分类)问题生与班风问题生与班风是相互影响的、互动的,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可是我发现班主任往往强调问题生对班风的负面影响,片面抱怨“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而忽视班风对问题生的正面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单向的。但是光承认问题生与班风相互影响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研究一下,在什么情况下,问题生对班风的影响大于班风对问题生的影响,在什么情况下,班风对问题生的影响大于问题生对班风的影响。这个道理并不复杂,谁强势谁就对别人影响大,谁弱势谁就容易受别人影响,这和文化传播的规律差不多。所以,如果一个班班风稳定,班主任能够主导班风,问题生就会受班风较大

2、影响,所谓“火大无湿柴”;反之,如果一个班班风没有形成,或者不稳定,班主任不能主导班风,那么问题生对班风的反作用就会增强,有可能形成“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局面。可见,如果真有一粒老鼠屎坏了你一锅汤,你光抱怨这粒老鼠屎是不行的,恐怕你这锅汤本身也有一些问题。要避免夸大问题生的负面作用。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是:既然班风与问题生是相互作用的,我新接一个班,要稳定局面,是从抓班风入手呢,还是从抓问题生入手呢?这个问题对初为人师的年轻班主任显得尤为重要。据我看一般都应该从抓班风、稳定基本群众入手,而不要跟在问题生后面,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这期间,如果问题生进行干扰,点他们一下,只要他们不过于放肆,就不要

3、急于和他们“决战”,要适当做点妥协,不要死心眼。抓住基本群众,手里有了“兵力”,以后的仗就好打了。您会发现,当班里基本群众形成跟着班主任走的态势时,问题生一般也就不敢造次了,他们很会“观风声”的。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从问题生切入管理班级呢?一种情况是班主任经验丰富、能力很强,而问题生的势力又不太大,如此班主任可以上来就把问题生控住,一下子把班级稳定下来。但这是比较冒险的,对教师能力要求甚高,一旦拿不下来,“初战失利”,下一步棋就比较难走了。还有一种情况是问题生过于嚣张,邪气太盛,教师妥协他得寸进尺,教师的友好他也不领情,不把他压住,正气起不来,基本群众也拢不过来,那没有办法,只好从问题生开刀。这

4、一般需要学校的支持,在全校点名批评或者给予纪律处分,俗话称这种办法为“杀鸡给猴看”。用此法要注意,打击面一定要小。这种办法火药味太浓,对和谐不利,是不得已而为之,小学很少需要这种办法,中学也尽量少用,只有对重度的问题生,而且是挑战学校纪律权威的特别猖狂的问题生,才可以采用如此策略。现在班主任“杀鸡给猴看”的策略用得太滥了,多数是不必要的。问题生诊疗与班级日常管理给班级日常管理带来各种麻烦的主要是问题生,但是我们不要企图用日常管理的手段解决问题生的问题。检查呀,评比呀,批评呀,写保证书呀,表扬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呀,给家长打电话呀,这些办法都可以在班主任认定的问题生身上用,若能解决问题,那他就不

5、是问题生,而只是“有某些缺点的学生”。班主任应该明白,日常管理的各种手段,对于问题生,都只能临时起某些作用,不要期望值太高。真正要解决问题,还需要细致的个案诊疗。班主任工作很忙,哪有时间对问题生一个个进行科学研究?所以问题生诊疗必须有重点,比如我班里有5个问题生,三个轻度,一个中度,一个重度,我就要衡量一下,哪个是当务之急,哪个是我力所能及,先行诊疗,其他暂时用一般管理手段和适当的妥协稳住他们。据我看一般班主任在一个学期之内诊疗(认真研究)的问题生最好不要超过3个,而且不能同时作为重点,否则精力就不够了。问题生与问题家庭问题生的诊疗离不开家庭教育指导,因为几乎每一个问题生后面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6、没有家长的配合,这种诊疗很难顺利进行。但是这种配合是困难的,因为这种配合要求家长必须有所改变,而改变成人当然比改变孩子难度大得多。家长与家长情况差异很大,有些问题生家长我们可以指望他们给教师帮一些忙,有些家长则只要能少干扰治疗就不错了,有些我们应该劝他们不要再管孩子。所以在问题生诊疗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该问题生的家长能扮演什么角色、能起什么作用,作一番评估,以便调动家庭的积极因素,尽量减少家庭的消极因素,协助治疗。一般说来,孩子的教育(除了文化知识学习之外)应该以家庭为主,学校是辅助者,但是问题生有些特殊,他们的家庭教育基本是失败的,所以学校应该挑起重担,家长则退为辅助者。于是班主任就必须研

7、究一下,这个辅助者是什么状态,什么水平,可能起什么作用。一、怎样评估家庭教育在问题生诊疗中能起的作用1、家长对孩子是否失控看家长还有没有权威,说话孩子能不能听。如果还没有完全失控,家长们或某个家长说话孩子还能听,那对诊疗非常有利。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出一些积极的招数让家长去做。如果家长对孩子已经失控(这种情况在问题生中是多数),那教师在诊疗时就一定要注意,不可给家长布置“管理”任务,因为他已经管不了孩子,布置这种任务会落空。这是教师给家长出的二注意应该是调整家长自己的行动。比如原来孩子一出走,回来家长就要给“接风”,教师可以告诉家长,不要再这样做,这也是一种诊疗方式。家长管不住孩子,就管住自己,

8、少犯点错误,总可以吧?2、家长的责任心家长责任心强的,教师可以多给他出点主意;家长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就不要指望他能做很多事情;家长完全没有责任心,教师就不必理他,把各种措施都放在学校即可;还有一种家长是责任心过强,干预意识过强的,那要劝他们少插嘴,在必要的时候甚至要劝他们离家出走,因为这种人在治疗过程中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3、家长的诚实度有些家长很诚实,对教师说实话,这种家长提供的材料对诊疗很有价值。有的家长则不然,半遮半掩,或者编瞎话为孩子辩护,他们提供的情况会误导教师。如果发现我们观察到的情况与家长提供的情况不符,或者按照家长的逻辑孩子的表现无法做出合理解释,那就可能是家长在说谎。

9、遇到这样的家长,诊疗就主要靠其他途径了。一旦把真相搞清,应该如实告诉家长,家长这时若能面对现实,可以与他合作教育孩子,若仍然讳疾忌医,那就只好不理他,独立承担教育学生的任务了。4、家长是否虚心有些家长很虚心(这种家长一般是多数),认真听取教师的诊断,尽量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教育,配合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但他们的态度是好的。也有一些家长自视甚高,见面侃侃而谈,比老师说的还多,或者刚愎自用,不听从教师的正确意见。这种家长,可以对他说:“我相信事实。如果您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正确的,您的孩子绝不会是现在的状况;如今您的孩子成了问题生,说明您的教育理念或方法肯定有问题。我们希望您能有所反思。”他如果仍不反思,

10、可以先诊疗别的孩子。也有的家长当面唯唯诺诺,事后我行我素,属于阳奉阴违,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就不要对家长再抱多大希望,只管自己治疗孩子就是。还有的家长过分虚心,自己不动脑筋,大事小事不停地询问教师,这也是很麻烦的事情。对这种家长,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自己思考问题,不要死板执行教师的指令。5、家长的悟性有些家长悟性较高,教师点一句,他就知道自己问题在哪里,甚至连怎么办都想出来了。对这种家长,不要说话太多,否则就是对他们智力的不尊重。有些家长则不然,很难让他想通。你听他说话,总是在那里重复自己原有的视角和语言,对教师的诊断,他频频点头,等他发表感想时你才明白,他的实际想法原地未动。这种家长很难改变。遇

11、到这种人,我第二次就不再给他讲过多道理了,只出一些具体的行动建议供他参考,以免大家浪费精力。要注意的是,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悟性高低与文化水平高低并没有必然联系,我见过有些普通工农的家长很有悟性,也有高学历的家长相当的糊涂。6、家长的意志力有些家长意志力强,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家庭教育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家长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即所谓“心软”),对这种家长,可以多出一点主意,期望值稍高一点。还有不少家长什么道理都明白,你出的主意他也完全赞同,甚至拍胸脯说保证照你说的做,然而一到家看见孩子,就变卦了,然后就是悔恨,向老师检讨,可能下回还那样。这种家长母亲和隔辈人为多,他们不是有意的阳奉阴违,而是意志

12、薄弱。对这种家长,不要过多责备,也不要期望值太高,有点变化就好。如果家中还有另一位意志比较坚强的家长,可以把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交给他,让这位意志薄弱者少管或者撤出。若全都意志薄弱,那没办法,班主任只好孤军作战了。7、家长的时间有些家长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教育孩子。对这种家长,可以稍微多出一点主意。有的家长经常外出,或者每日早出晚归,两头孩子都在睡觉,对这种家长,就不要抱太大希望。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全职母亲教育子女时间过于充裕,甚至把看管孩子作为自己的唯一生活内容。据我们的经验,这未必是好事,因为这很容易形成家长像全天候警察一样紧盯着孩子,孩子极易逆反,亲子关系很紧张,给诊疗带来很大困难。遇到这种情况

13、,我们总是劝这种母亲出去工作,不管他们家缺不缺钱。8、家长的教育观念有些家长谈不到有什么系统明确的教育理念,无非是跟着习惯走,跟着潮流走,跟着感觉走,这种家长其实倒比较好引导。怕就怕家长家长读过几本家庭教育的书,或者听过什么专家讲课,半生不熟地知道一点东西,却自己以为很有理念,他们有的会把孩子成为问题生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或推给孩子,或推给社会。这种人振振有词,听起来头头是道,属于夸夸其谈者。对这种家长,只好和他们辩论和讨论,如能说服他,让他明白他其实并不懂家庭教育,就好办了。倘若说不服,就最好少和他联系,独立教育学生。9、家长在家中的地位有些家长你跟他谈半天,出了很多主意,他也完全赞成,但是

14、没有用处,因为他不是家里的“第一把手”,没有决策权,只能听人家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搞清家长在家中的地位。要解决问题,还是要找家中的当权者,最好两位家长一齐来。如果家中有隔辈人参与教育,一定要搞清谁是主导。据我们所知,有的家庭孩子教育是由爷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主导的,这种情况光和父母谈是没有效果的。10、家长之间是否一致还要搞清家长之间意见是否一致。因为一个家长的教育行为完全可能被另一位反对而无法落实,这种情况开再好的药方也没用。所以,我们若遇到家长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互相矛盾的情况,一定要把所以成员(包括隔辈人)集中到一起协商,争取达成共识,做不到思想一致,起码也要求行动基本一致,不要互相拆台。不得已

15、的时候,可以请某一方撤出教育,由另一个家长主持教育。矛盾的教育是最坏的教育。从上述分析读者可能已经看出,我们诊疗问题生大致是两种策略。首先要对家长进行一下评估。如果家长属于“可塑性”家长,那就重点指导家长;如果家长“不可塑”,那就转而去重点指导孩子。二、问题家庭的分类指导无论直接指导问题生家长,还是通过指导孩子间接影响问题生家长,我们都要对问题家庭有所认识。问题家庭形形色色,其“问题”不同,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也不同,我们的指导重点也就不同。班主任必须学会因“家”施教。1、溺爱型家庭问题学生的家庭多数是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过度关爱,过度保护,有求必应,无微不至。从表面上看,溺爱孩子的家长好像是孩子

16、的奴隶,其实细分析起来,他们首先是自己感情的奴隶。孩子有点事,家长先受不了。孩子还没冷,家长先冷了;孩子还没累,家长先累了;孩子还没哭,家长先落泪了。家长的感情失去控制,先淹没了自己的理智,再去“淹没”孩子。他们中有的人可能以为,我这样爱孩子,将来孩子就会报答我,其实可能正相反,苏霍姆林斯基说:“铁石心肠的人大都生长在那些父母过分溺爱子女,对他们百依百顺,一味迁就,对他们没有任何要求的家庭。”被溺爱的孩子长大一般都不孝顺,所以这种家长往往以溺爱开始,以寒心和愤怒告终。产生溺爱的具体原因很多。孩子从小体弱,家长觉得他可怜,因而溺爱。孩子在兄弟姐妹中受欺负,也会使家长溺爱他。长期不孕好容易得个孩子

17、的家长容易溺爱。重男轻女的家长得个儿子容易溺爱。本来不受溺爱的孩子忽然得了一场病,病中家长对他照顾备至,病好以后可能把病中的习惯延续下去,形成溺爱。夫妻感情不知,妻子可能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倾注到孩子身上,形成溺爱。家长生活贫乏,精神世界不充实,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又没有什么娱乐,于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全部世界,也会形成溺爱,这种家长特别离不开孩子。一般说来,溺爱的家长以母亲为多。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不但母亲溺爱,爷爷奶奶姥姥爷溺爱,父亲也有溺爱的趋势。中国的许多严父正在变成慈母,而慈母正在变成孩子的使唤丫头,这是很危险的。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容易任性,自私,怕苦,生存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差,厌学,贪玩。

18、严重溺爱通常会造就行为习惯型和厌学型问题生,如果加上其他因素,也可以造就心理障碍型问题生和品德型问题生。溺爱孩子的家长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在溺爱,教师要很具体地告诉他,你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要少做,什么话不能说。有些家长是明知道自己溺爱的,他只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对此教师要耐心地引导,最好能给他设计一个有梯度的纠正方案,帮他逐渐转变。2、放任型家庭许多放任孩子的家长并不是不想管孩子,可惜他们已经失控了。我当年所在学校附近有一个公路局的单位,男职工常常出差在外,家里只剩下母亲教育孩子。这些母亲大部分都对孩子持放任态度,因为他们管不住,有的甚至不敢得罪孩子。老师去家访,只能了解点情况,还不一定真

19、实,很难指望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所以,放任,多是被迫的,不得已的。持这种态度的家长,心情是痛苦的,憋急了,也可能迅速转化为采用强制的办法,试图压服孩子,不能奏效,只好继续放任。作父亲的采取放任态度,一般是由于懒惰,以为孩子有当妈的管就行了,对孩子的事不闻不问。也有些年轻的父亲,只顾自己挣钱或玩乐,缺乏做父亲的责任感。还有些人认为树大自然直,现在不必抓那么紧。高兴了,大抓一阵;不高兴了,撒手不管。缺乏认真的态度和毅力。还有一种放任是家庭教育方法不一致造成的。父亲要管,母亲不让;母亲要管,爷爷不答应。总因为孩子闹不愉快,天天不省心,没办法,只好由他去了。其中也有的人偷着管孩子,效果当然好不了。持

20、续的放任可能使孩子任性,蛮横,没规矩,散漫,偏科,厌学。这种孩子给人第一印象就是“没家教”。他们首先容易成为不良行为习惯型问题生,其次容易成为厌学型问题生,如果接触不良人员,就可能成为品德型问题生。放任型的家长,如果他是不得已的,那要帮助他找回权威(这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如果是懒惰,那就要提醒他此事的后果怕眼前的小麻烦会招来以后的大麻烦,并具体指导他在何处“拉紧缰绳”。3.纵容型家庭纵容比放任还危险。放任只是不管而已,纵容则是袒护孩子的错误。为什么明知有错还要纵容呢?由于家长私心太重。凡属纵容的事,都是家长认为占便宜的事。比如孩子丢了钱,放任的家长可能不闻不问,纵容型的家长则要发火;但若孩子

21、骗了别人的钱来,纵容的家长可就不管了。孩子打架,不问是非。只问我的孩子是否吃亏了。只要是不吃亏的事,做坏事也不制止,这是纵容的主要特点。纵容孩子的家长价值观有问题,他们为谋私利,不惜损害别人。家长自己,由于阅历较多,虽谋私利,但还知道分寸,但孩子却不会掌握火候。孩子接受了家长的价值观,为占便宜,不管不顾,常此下去,势必犯大错误甚至触犯刑律。当出现这种危险时,家长也知道不妙,也加提醒,但他不是帮孩子转变思想,而是教孩子以后怎样更“巧妙”一点,不被别人抓住,这当然是错上加错。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纵容孩子错误的家长往往得一个痛苦的结局。一味纵容可能使孩子性格出现很大偏差,最容易造就不良行为习惯型

22、问题生和品德型问题生。班主任可以试试促使家长转变价值观,不过一般很难奏效,因为成人的价值观是比较稳定的,那就建议家长少用错误的价值观(比如拜金主义,恃强凌弱)影响孩子。对于家长袒护孩子错误的行为,要予以批评,并指出其后果。孩子惹出事端,要让家长负该负的责任。4、管制型家庭有许多问题生来源于管制型家庭,管制是我国传统家教思路。此法如今节节败退,但仍有不少家长迷恋它,因为家长不熟悉别的方法,而习惯于管卡压。迷信管制的家长不信任自己的孩子,看不到孩子的优点、积极性和自觉性,他们认为孩子天生爱闯祸,天生不会自觉,所以他们以不犯错误为好孩子的标准,以防止孩子犯错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以制定各种禁令为具体方法

23、。一般说来,管卡压只是在孩子小时候有效,上中学以后,渐渐地管也管不住了,卡也卡不死了,压也压不服了,于是管制就会走向它的反面放任。我们治疗过的很多问题生,当年都曾经是被管得服服帖帖的好学生,突然一落千丈,家长教师震惊之余,百思不得其解。据我们的经验,他们的家庭往往是管制型的。一旦压不住,就“变天”了。用管制的方法常常能“迅速见效”,这是许多家长喜欢用这种方法的一原因。比如孩子不爱做作业,家长一声令下,孩子无奈,只好每天晚上摆出一副用功的样子,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家长很高兴。但孩子脑子里想什么,家长管得了吗?有的家长也知道孩子可能“出工不出力”,于是进一步规定,每天必须写50个字,然后检查。这当

24、然落实多了,但孩子写这50多字,心情如何愿意还是不愿意是一边写一边学进去了,还是机械照抄这怎么检查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所以管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使孩子被动服从,不能使孩子主动进取。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强迫孩子做某种事情,然而迫使他做个好孩子,这是不可能的。”也有的家长迷信管制的方法,是把职业习惯迁移到家庭教育中的结果。例如当干部的或军人出身的家长,就可能把单位的管理办法或部队的纪律搬到家庭中来,而忘记了家庭教育是一门独立的科学。管制型的教育很容易导致孩子逆反。外向性格的孩子,其逆反可能表现为攻击性,内向的则可能走向自闭和自我攻击。另外,过分的管制还可能导致孩子

25、双重人格(两面派),人际交往障碍和无能。管制型家教首先容易造就心理障碍型问题生,其次是厌学型和行为习惯型问题生,还有,“好学生”型问题生也往往出自管制型家庭。孩子总还是需要管的,问题是这种家长只会管,而且管得太多了。班主任指导这种家长,要做的是两件事:一件是帮他把管孩子的具体项目一条条列出来,和他一起商讨该砍掉哪些项目,另一项是教给家长一些“非管制”的教育方法。5、冷漠家庭冷漠家庭的突出特点是家长对孩子冷漠或忽视。没有对话,没有沟通,甚至很少见面。有的家长只顾自己追求享受,置孩子于不顾,甚至以孩子为累赘,他们当然不会对孩子多有感情。不过这种人是极少的,特别是在我们中国。另有一种家长,只知道挣钱

26、过日子,以为多给孩子买东西就是爱孩子。他们起早贪黑地干,连和孩子谈话的时间都有限,更不必说感情交流了。这也是一种冷漠。冷漠还可能是说也不服、压也不服、管也管不住、劝也劝不动、孩子软硬不吃时采用的最后一着:我不理你。到这种程度,说明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已经很不妙了,比经常争吵还要糟糕。心理学家说:“爱的反面是不关心,而不是恨。”这是有道理的。“恨铁不成钢”,实际是爱,若冷漠不关心,那就可能真是不爱孩子了。冷漠有时是极度失望的表现。冷漠与放任不是一回事。冷漠主要指感情方面,放任主要指行动方面。在行动上放任孩子的家长在感情上不一定对孩子冷漠,感情上冷漠的家长,在行动上不一定放任孩子。孩子对冷漠的反应是什

27、么呢?有的是以冷对冷,有的则是竭力捣乱,闯祸,以吸引家长的注意,哪怕家长骂自己一顿也好,总比不理强,孩子是很难忍受冷漠的。孩子在冷漠的气氛中长大,性格孤僻不热情,或者相反,特别热衷于人际交往,离不开人,缺乏独立性。这种孩子首先容易成为心理障碍型的问题生(如自闭),其次容易成为厌学型和不良行为习惯型问题生(如攻击性,早恋)。指导冷漠型的家长,如果是原发型的冷漠,应该力劝他改变态度,教他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他们往往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后发的失望型的冷漠,要帮助他们恢复对孩子的信心,树立永不放弃的观念。注意:我们这里讲的冷漠指的是一贯的态度。家长因为某种缘故一时不理睬孩子不算冷漠,不但不算冷漠,

28、有时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6、无规则家庭无规则家庭的主要特点是孩子生活无规律 ,几乎没有人管,上学之外,整天乱跑乱玩,没人知道他都干了些什么。小商贩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带孩子的家庭,家长外出孩子留守的家庭? ,这种情况较多。家长只是抽时间过问一下孩子的事情,平日不管,见到期末考试分数瞎管一阵。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即使智力不错,也常常不能进入学习状态,他们很散漫,行为有游民色彩。其中有些人会成为不良行为习惯型问题生和厌学生,有的则可能成为品德型问题生,提前到社会上去混。7、高期望家庭问题生的多数都来源于高期望值家庭。高期望值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即所谓“望子成龙”。家长希望孩子有出息,

29、这本来是很正常的,问题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非常主观,完全脱离实际。他们根本不承认人的智力和智力类型天生是有差别的,他们迷信“努力”、“刻苦”,鼓吹只要拼命学习,谁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其实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高期望值的家长,有的是让孩子为家长挣脸面,有的是为了光宗耀祖,有的是为了补偿自己当年没有实现的理想。他们不分析孩子的特点,不了解孩子的需要,不尊重孩子的感情,一厢情愿地制定一个目标,强迫孩子去落实。这种做法开头可能还算顺利,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要消极怠工,逆反,厌学,或者自卑,自我攻击。问题生中的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型学生,心理障碍型学生,多数都是高期望值家庭造就的。对高期望的家长,笼统地

30、劝他们降低期望值是不够的,比较好的办法是对孩子进行检测,找到孩子的真正潜能、优势和弱项,帮孩子选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如此才能说服家长。单纯让家长降低期望值,他们不服气,这种家长一般 都有很重的虚荣心,特顾脸面。8、垂直家庭所谓垂直家庭,是指孩子极其缺乏同龄人横向交往的家庭。独身子女家庭本来就有垂直性质,孩子的人际关系仅限于垂直向上与长辈联系,有些家长变本加厉,不让孩子与邻居小孩交往,不给孩子与同龄人玩耍的机会,甚至以为家长陪孩子玩,可以减少孩子之间的矛盾,少让自己孩子吃亏。如此下去,这个家庭就成了垂直家庭。这种家庭培养的孩子极其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经验,一旦上学,大家就会发现他有点傻,幼稚,

31、不懂事,长不大,行为习惯毛病多,人际交往有障碍。长大以后,或者孤僻,自闭,或者疯狂交友,早恋。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型问题生和心理障碍型问题生,都产生于垂直家庭。怎样指导垂直家庭呢?如果孩子还在上小学,那比较好办,劝说家长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接触同龄人就行了(比如几个家庭结成小组,建立“模拟多子女家庭”)。当然,这要有梯度,而且要有技巧,不可突然把孩子放到小朋友堆里去,否则孩子会不知所措,大受挫折,以后更不愿去了。如果孩子已经上了中学,就比较麻烦了。对于孤僻自闭的孩子,要更谨慎地引导他接触同龄人(先帮他找一两个朋友),对于疯狂交友的孩子,则需要适当限制,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交友观。这工作很不容易,

32、必要时要请教专家。9、矛盾家庭矛盾家庭指的是家长之间存在激烈的冲突,有的是生活上的矛盾,有的是教育上的矛盾。比如夫妻不和,夫妻长期闹离婚,婆媳矛盾,祖辈人与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意见严重分歧等等。这些矛盾搞得家庭火药味十足,鸡犬不宁。即使孩子不支持任何一方,也会情绪低落,经常烦躁不安,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有的孩子加入某个阵营,帮助妈妈反对爸爸,帮助奶奶反对妈妈,或者谁的话对我有利我就听谁的,搅在成人的矛盾里,纵横捭阖,对健康成长更加不利。所以我们说,矛盾家庭有时比单亲家庭对孩子害处更大。单亲家庭有很多孩子还是很优秀健康的,而矛盾家庭的孩子,即使学习成绩优秀,一般也会留下心理创伤。矛盾家庭的孩子容易

33、出现情感危机,厌学,早恋,自闭,两面派,有的则会提前走向社会。矛盾家庭能造就各种类型的问题学生。班主任诊疗问题生的时候,若遇到矛盾家庭,比较难办,因为我们无权介入人家的家庭矛盾,涉及到隐私,更不能乱打听,然而这种矛盾又确实在影响孩子。怎么办呢?比较妥当的办法是在涉及孩子教育的部分给家长提些建议(比如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不要拿孩子当控制对方的武器和与对方太假还价的筹码)。如果家长对教师非常信任,拿家长当朋友,也可以提一点缓和家庭矛盾的建议。还有一个办法是教育孩子,在家长的矛盾中严守中立。告诉孩子,大人的事是他们之间的事,小孩不插嘴,小孩要做的事情是考虑自己的前途。10、倾斜家庭中国的家庭教育自

34、古以来就是倾斜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很明显的男性中心(古代没有女教师)。近代至今,男女逐渐平等,很多母亲取得了家庭教育的主导权,有些甚至独揽教育大权,不许父亲过问孩子教育。这成了一种新的倾斜。这种倾斜如今在大城市比较普遍,对教育男孩子特别不利,因为男性有男性的思维方式,父性教育的缺席,容易使男孩角色混乱。现在很多男孩女性化,缺乏阳刚之气,与此有关(与学校女老师比例过大也有关系)。我接触的不少问题生,家里都是女重男轻,妻子是女强人(或者妻子父母是强人,妻子因而在家中地位远高于丈夫),当着孩子的面对贬低丈夫,搞得为人父者在孩子心中没有地位和威信。还有的男人搞大男子主义,对妻子无礼

35、,甚至打骂妻子。还有的家庭祖辈人主事,爷爷奶奶经常在孩子面前贬低其父母,经常推翻孩子父母的正确决定。这都属于倾斜家庭,人际关系失去平衡与和谐。在这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有情感危机和人格障碍,成为心理障碍型问题生和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问题生。班主任很难把这种家庭倾斜纠正过来,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把家庭倾斜的事实、后果告诉家长,请他们自己去调节。如果孩子已经上中学,那就重点教育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家庭是不正常的,自觉减少家庭对自己的不利影响。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偏向(例如重男轻女,例如着力培养某个“有出息”的孩子)也会造成倾斜,也是应该尽量纠正的。11、倾斜家族家庭倾斜如果超出一个家庭,扩大到一个

36、家族,就会形成倾斜家族。我们治疗过一些问题生,发现家长拼命逼孩子学习,几乎到了失去理智的程度。家长哪来的这么大的劲头呢?后来才发现,原来孩子有表哥表妹学习成绩很好,给孩子的父母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孩子父母为了在兄弟姐妹中有面子,把劲都使在孩子身上了。家族中这种兄弟姐妹的竞争造成了家族的倾斜,进而形成了家庭教育的倾斜。这么搞会把处于劣势的孩子逼出问题的。很多心理障碍型问题生,不良行为习惯型问题生,甚至辍学生,都是这样造就出来的。班主任遇到这样的家长,应该力劝他们实事求是。教育不是逞强好胜的事情,它是有客观规律的。一个孩子有一个孩子的特点,一个孩子有一个孩子的优势和劣势,家长的任务是扬长避短、因材施

37、教,而不是盲目和亲戚孩子攀比,强迫孩子走别人的路。12、特权家庭特权家庭指的是官员家庭或当地有实力者家庭。如果这类家长头脑不清醒,他们的孩子,容易成为问题生。这道理很简单,特权是腐蚀人的。如果孩子闯了祸家长总能替他“摆平”,使他逃避惩罚;如果因为家长的势力,孩子的老师总是“照顾”他,同学也总是抬举他;如果他无论学成什么样的成绩家长总能帮他去一个好学校;如果他知道家长的存款足够他以后花的;如果他总是穿名牌衣服用名牌手机坐名牌汽车很有派头请问这样的孩子好得了吗?我想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他们难免成为只会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或者骄横霸道的“恶少”,或者百无一能依赖家长的“肉虫子”。班主任遇到这

38、样的家长,绝对不可低三下四,那就失去了教育者的尊严,但也不必故作“不畏权贵”状,平心静气地指出他们做法的错误和危险就是了。我们应该提醒这种家长,当您有某种地位的时候。指望别人不借讨好您的孩子来谋私是不现实的,关键在于您自己要清醒。至于该怎么做,我想他们多数心里其实是明白的;有糊涂的,教师出点具体的主意就是了。如果孩子已经上了中学,也可以直接跟孩子谈,告诉他,家长虽然好心,但是正在害你,你自己最好早点醒过来。以上我们把问题家庭分成了12类,其实很少有家庭是单纯属于某一类的。比如很多溺爱家庭都同时是高期望值家庭,很多矛盾家庭同时是溺爱家庭,很多溺爱家庭同时是管制家庭,甚至很多冷漠家庭同时是溺爱家庭

39、,特权家庭则常常是溺爱、管制、冷漠、高期望值的奇妙混合物。真实的家庭多是复合型的,形形色色,所以治疗的时候,开药方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千变万化。进心灵 感受心灵 培育心灵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和各位班主任们有这个交流的机会,首先我想真诚的和所有班主任说一句:我们辛苦啦!我说的是“我们”,而不是“您们”,因为,我也是班主任大家庭中的一员,从 93 毕业我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到现在做了将近 15 年的班主任,如今正在担任二年级( 3 )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身为班主任,我深知班主任工作的忙碌与辛苦,但是我们应该从忙碌和琐碎寻找快乐。这种“快乐”来源于我们对学生与教育的热爱,表现于我

40、们的对教育的思考与智慧。这就是我想 和老师们交流的第一讲:做智慧型的教师,培养聪明的孩子 一、 班主任工作需要:“认真 ”与“智慧”教育需要认真更需要智慧。“认真”是做班主任的先决条件,“智慧”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备条件。认真的班主任是巧的,智慧的班主任是好的。 智慧的教师,他的教育是开放的、新颖的,他的学生也是活泼的、敏捷的。随着教育实践的积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认真能使工作的作的惊喜,智慧让自己的工作做得精巧。93 年 7月我刚刚踏入教育的大门,初做班主任的我认真极了,我以为只要认真就一定能教好我的学生,带好整个班集体。 我和家长建立了联系册,每天向家长反映学生各方面表现,还经常到学生

41、家里去家访。哪位同学学习上有漏洞,我毫不吝惜时间,天天帮她补课,甚至把学生带到自己家里去指导他学习。哪位学生若是淘气,影响了班里的纪律,我会一追到底你不改,我就会天天找你谈话,找到学生家里去“告状”也是时常有的事情。我的认真,使班里的成绩总是名列第一,各项评比也大多是遥遥领先。我以为这全是自己“负责”和“认真”的成效。是呀,年轻人有时间又有精力,我们常常使出的是这样的“拙劲”,但这样的教育效果即便有些,也只能表面的、肤浅的,是事倍而功半的,更有可能会使自己走上了被动。那时的我把教育变成了一张“冷面孔”。结果终有一次吃了“冷教育”的亏。班里有个淘气的男孩,我和他谈话、聊天的次数最多,到他家里去家

42、访的次数也最多,她的爸爸和妈妈见到我总是说:“您真是个负责的老师,孩子遇上您可是福气”。我一直以为家长很欣赏我这种认真的态度,却不知这蛮拙的“认真”会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伤害。有一天这孩子没完成作业,我把他留下一直看着让他补完,才送他回他爸爸的公司(他爸爸的电脑公司在我们学校旁边),我一股脑的向家长如实反映了他在学校的表现:他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做小动作,课间还和同学打闹等等。我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完全没有考虑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感受爸爸作为电脑公司的经理,孩子因为在学校表现不好,被老师送回来,这是多么丢脸的事情呀!和爸爸谈完话,我一身轻松地告辞走出孩子爸爸的公司,我正假想着,这孩子明天一定会有进步。可

43、是窗口内却传出,爸爸对孩子的怒骂声、斥责声:“你这没用的东西,我的脸全被你丢尽了 .”接着我听到了孩子嘤嘤的哭声。我的心难受极了,街上雪花纷飞,寒冷得很,但我的心里却更冷。我突然想到了自己小时候,被老师找家长感觉,想起了自己曾经记恨过给我告状的老师,今天我怎么也做起这样的“恶人”了?第二天,在对新班主任的培训中,我把自己的苦闷向有经验的李主任诉说,李主任和我谈起了“爱生、敬业与智慧”的问题。当时的情境我记得清清楚楚,李主任郑重地送给我台湾 林正文教授的一本书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并且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教育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需要认真,更需要智慧。要想做好班主任,就要多学习,学生是一本需要你永

44、远去解读的书。”我心悦诚服地点点头。拿着李主任送我的书,走在回家的路上。街上依然是雪花纷飞,寒冷得很,但我的胸中却仿佛有一团火。这团火不但驱走了我身边的寒冷,而且还让我觉得眼前越来越明亮,我知道了班主任等于“认真”加“智慧”。二、 智慧从哪里来1.智慧从学习中来“智慧”来自于学习,白天我听课教研,晚上我认真学习相关教育、教学书籍,笔耕不辍,这么多年,晚上 12点以前几乎没睡过觉。有一天我在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一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案例:一个孩子上课听讲很不认真,总是坐不住,老师就把叫到办公室,郑重其事的送给他一只红粉笔,告诉他,老师请他帮个忙,每当老师讲到重点问题是请他把红粉笔送上来,老师要

45、用红粉笔描出来,孩子一直记挂着老师的嘱托,从那天开始,老师每当上课讲到重点时都会耐心的请这个孩子送上红粉笔,一段时间以后,孩子 和老师达成了默契,只要老师用眼睛慈爱的看着他,他就 明白了老师需要红粉笔,立刻会主动送上来,有过了一段时间,用不着老师在有任何提示,老师讲到重点时,孩子会自动把红粉笔送上来,让老师画上重点,多么睿智的方法呀,他带给我很大的启迪。我为什么不动脑子,恰当的用运动我做学到了“暗示效应”“增强原理”、“罗森塔尔效应”“情感原理”呢?越是淘气的孩子就越要发现他的优点,从他的长处入手,帮助他用长处带短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于是我耐心分析川川的特点。他爱唱歌,爱手工制作 ,科技老师

46、曾不止一次的夸奖他有才能,我怎么就没把这些放在心上呢?要帮助这个特殊的孩子 ,就要用特殊的办法才行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我们正好讲 ,故事说的是牛顿小时候只爱做手工 ,不爱学习,一次他做了一个小风车 ,很得意,当同学问他风车转动的道理时 ,他答不出 ,受到了同学的嘲笑 . 从此牛顿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我决定用这个故事来教育川川 . 在课上我故意把牛顿写成了川川 ,大家都说我写错了,而我却神秘的给大家做了解释 : “牛顿爱做手工 ,川川也爱做手工 ;牛顿不爱学习,川川也在学习上不肯下功夫 .大家说川川是不是就象小牛顿 ?”大家都说是 ,川川也睁大了好奇的眼睛 . 我又说: “牛顿受

47、到同学的嘲笑变得爱学习了,我们的川川什么时候能变成小牛顿呢 ?”接着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几个字 “醒来吧沉睡的巨人 ”我看到川川的脸红了 ,他深深地低下了头。从此我经常和他聊天 ,使他感到和老师很亲近 ,老师很信任他 .我常让他帮我做些事情 ,比如拿拿书 ,抱抱本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对学生心理的治疗作用 .川川变了 ,科技月中他组织了班里的科技组 .合唱节同学们选他做我们的领唱 ,在上场前一分钟 ,他的鼻子突然流血了他顾不得擦干脸上的血迹就上了场 ,比赛当中血仍然顺着鼻角往下流 ,可他一动没动 ,笑容依旧挂在他的脸上 . 作为他的老师我的心里真是激动极了 ,眼泪在我

48、的眼眶中打转 ,我为自己有这样好的学生而自豪。毛主席说过:“人无完人”。 孩子更是如此, 当我们面对学生的缺点时,不靠面容的威严,也不靠言语的犀利,而是要动动脑子,选准教育的切入点,用智慧的教育,纠正孩子的行为, 弥补他们的身上的不足 . 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明辨是非,晓知美丑。2.智慧从了解中来我的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从何自己的学生樊迟讨论过“仁”与“智”的问题:樊迟毕恭毕敬的问自己的老师什么是“任”,老师只告诉她两个字“爱人”,凡持有 文老师什么是“知”,老师还是告诉她两个字“知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教师智,多么简单的道理。“了解学生”对我们如今的班主任来说也是同样的重要!老一辈优秀班主

49、任: 丁榕老师曾教导我们说,如果“真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情感基础, 那么“了解”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之源。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经说过:如果你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班主任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年龄特点、身体状况、家庭情况、性格爱好等等。有很多时候,我们处理问题的不当适应为我们不了叫孩子:举例:我的孩子“老师说孩子疲疲沓沓挨了批评还笑。”其实孩子的笑不是不在乎老师的批评,而是用笑掩饰自己的尴尬。因此我们要想法设法的,了解学生。佛洛伊德的冰上原理:通过孩子的行为去揣摩冰山后的部分,孩子的感受是什么,他的需要、渴望究竟是什么?(出示冰山图)而要想深入的了解学生,比较恰当的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反思善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