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昆都高中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很多人眼里,“互联网是平的”,信息可以自由流动,人们可以自由选择,但这只是互联网“理想国”里的单纯想象。《美国科学院院报》日前发布了一篇有关社交网络与个人政治立场的论文。研究者让支持共和党的人连续看一个月有关民主党的正面消息,让支持民主党的人连续看一个月有关共和党的正面消息,但最终的结果是,支持共和党的人更加讨厌民主党,支持民主党的人更加讨厌共和党。这也就是说,社交网络无助于弥合分歧,反而会将分歧扩大。
“人以群分”,这种现实社会中的人性特征和社会机理,在互联网空间,非但没有改变,还变得更加突出。信息的唾手可得和自由流动,并不能消除成见和误解,相反却加固了“预存立场”。在互联网空间,团结和分裂,奇葩式并存,选边站队,变得更加容易。究其原因,在于网民在网络空间容易集群化——或在相似的情境中,或在相近的心态作用之下,或受到趋同的议题影响,网民容易结群,成为一个个“易感群体”。网民一旦聚集起来,形成某一类群体,就会表现出“去个体化”的倾向。所谓“去个体化”,即群体中的情境因素阻碍个人的自我直觉。“去个体化”的个人不再感觉他们自身是独立的个体,也不再监控他们自身的行为。“去个体化”的个休在群体中失去了其自我知觉和个人认同。个体身处群体之中,就会不由自主地被群体劫持了。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支持共和党的人为何会讨厌民主党了。与此同时,社交网络让人集群化,继而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即在最初偏好的方向上,群体倾向于比个体作出更极端的决定。集群后的网民更容易走极端,形成偏激的态度和取向。
政治态度的改变不是不可能,但难度很大,成本甚高。支持民主党的人,在解释信息时,不会因为所接受的信息是反向信息,就会轻易改变预先立场。一个有预存立场的人,在接受信息时,往往是有选择性的,他(她)更易于接受与预存立场和价值框架相吻合的信息。否则,就会产生认知失调。理论上,在互联网上,信息更易获取、更加多元,有助于腐蚀偏见,让认知更加客观和真实。但事实上,互联网上信息的便捷和多元,反而会强化偏见。何也?一个网民是不会均等地接受正反两方面的信息,网民更易接受与其预存立场接近的信息,而遇到反向的信息,会产生“排异反应”。天长日久,一个人在其偏见的驱动之下,就会产生这样的后果:社交网络让人的视野越来越窄,每天只能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在社交网络上,人们越容易“抱团”,其成见就容易加固,也越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信息“孤岛”中的“岛民”就会把自己眼中的世界,误认为整个世界,他们会固执地认为,他们所固守的偏见即是“真理”。因此,“偏见”的互联网式生存,已经成为网络空间的一大奇观。
(环球时报;作者:张涛甫)
1.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互联网是平的”,信息可以自由流动,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交网络有助于弥合分歧。
B. “人以群分”,这种现实社会中的人性特征和社会机理,在互联网空间变得更加突出。
C. 在相似情境或心态作用之下,或受趋同议题影响,网民容易团结成一个“易感群体”。
D. 在互联网上,信息更加容易获取也更加多元,这有助于腐蚀偏见,让认知更加客观和真实。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偏见”的互联网式生存,已经成为网络空间的一大奇观。
B.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文重在提出和分析问题。
C. 本文以讲道理为主,引用《美国科学院院报》相关文章的研究成果来展开论证。
D. 文章论证脉络清楚,南“易感人群”到“去个休化”再到“群体极化”层层深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易感群体”本为医学名词,文中用来借指在相似的情境、心态作用之下,或受趋同议题影响而结成的群体。
B. “去个体化”,即群体中情境因素阻碍个人的自我直觉,使其失去了自身的独立存在个体知觉和个人认同。
C. “群体极化”,即在最初偏好的方向上,群体倾向于比个体作用更极端的决定,集群后的网民更容易走极端。
D. “孤岛”是指在社交网络上,人们越容易“抱团”,成见就越容易加固,个体也就成为信息海洋中孤独的岛屿。
参考答案:
1. B 2. A 3. D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社交网络有助于弥合分歧”错误。结合“这也就是说,社交网络无助于弥合分歧,反而会将分歧扩大”分析可知,原文为“社交网络无助于弥合分歧”。C项,“网民容易团结成一个‘易感群体’”错误。结合“或在相似的情境中,或在相近的心态作用之下,或受到趋同的议题影响,网民容易结群,成为一个个‘易感群体’”分析可知,原文为“成为一个个”而非选项的“一个”。D项,“在互联网上……让认知更加客观和真实”错误。结合文本内容“理论上,在互联网上,信息更易获取、更加多元,有助于腐蚀偏见,让认知更加客观和真实”分析可知,原文强调这仅仅是“理论上”,事实上“反而会强化偏见”。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偏见’的互联网式生存,已经成为网络空间的一大奇观”错误。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偏见’的互联网式生存,已经成为网络空间的一大奇观”并非本文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应该是“社交网络无助于弥合分歧,反而会将分歧扩大”。故选A。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孤岛’是指在社交网络上……个体也就成为信息海洋中孤独的岛屿”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在社交网络上,人们越容易‘抱团’,其成见就容易加固,也越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们所固守的偏见即是‘真理’”分析可知,原文中“孤岛”是指因偏见和预存立场,而排斥与己意见相左和立场相反的信息,从而形成信息的“孤岛”。故选D。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余一句话
秋林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
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睛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 ,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 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 ”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狐狸精似的!”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锅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声音很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瓜,和她计较什么呢?”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对话为主,也存少许议论,中间穿插人物外貌、神情、动作 等描写,突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特点。
B. 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前一句是好话,后一句却让人反感,这说明人们既有讲理的一面,也有修养缺失的一面。
C. 小说开头“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能够表现出乘坐公交车时乘客无 聊的心态,为下面的争吵埋下了伏笔。
D. “我”本是旁观者,而在结尾的时候也成为事件的参与者,读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 情理之中;既幽默有趣,又引人深思。
5. 从小说中看,你觉得造成“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6. 情节中每当事情要解决时却被“多余一句话”所打破,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4. C
5. ①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之间的歧见;②从售票员身上可以看出职业精神和服务规范缺失;③自控力较差;④个人素质不高等。
6. 使情节跌宕起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正是有了多余一句话,才会不断出现新的矛盾,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通过不同人物多余的一句话说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有助于突出主题。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为下面的争吵埋下了伏笔”说法错误,小说开头描写的是公交车上的一个场景,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并未为下文争吵埋下伏笔。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小说情节内容能力。情节内容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内容,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这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要求概括什么情节内容,是关于那个人物的情节内容。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情节梳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内容变化的重点词语。本题要求简要说明从小说中看,你觉得造成“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解答的关键是梳理文章,找到答题的角度“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主页精神和服务规范缺失”以及“自控力较差”的影响。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类题目,回答时,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主要从反映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表达等角度入手,此题答题的关键是找到“多余的一句话”出现的位置,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与段落及主旨的关系,结合文本内容“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可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句还没说呢”“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分析可知,使情节跌宕起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引起读者的深思,要学会理解和包容等。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动车组车辆保有量快速上升,机车车辆增速减缓。动车组随着高铁建设的爆发而快速增加,2015年动车组拥有量达到1.76万,“十二五”期间复合增速为21.04%。客车保有量趋于饱和。增选减缓。根据国家铁路局统计,2015年我国铁路客车拥有量达6.5万辆。较2014年同期增加4400辆,同比增长7.26%,近5年复合增速为4.23%;铁路货车拥有量达到72.3万辆,较2014年同期增加12900辆,同比增长1.82%,近5年复合增速为2.17%。机车车辆拥有量保持稳定,2015年我国铁路机车拥有量达2.1万辆,与2014年同期基本持平,近5年复合增速为1.4%。
高铁线路的延伸 ,轨交车辆设备将随之带来增量需求以满足新投产线的铺车需求。根据《“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高铁营业里程还将增加1.1万公里,年均增加2200公里。按照我国高铁动车组车辆保有量密度约为1辆/公里,“十三五”期间高铁新线建设带来至少1.1万辆动车组的新增需求,每年带来至少增加2200辆动车组的新建线路铺车需求。
(节选自《2016年中国铁路车辆保有量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材料二:
动车新增通车里程触底回开叠加运营密度提升,动车需求迎来向上拐点。到2020年我国高铁里程数有望超过3万公里:2009年我国高铁步入自主创新阶段,高速铁路营运里程数开始迅速增长。2016年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2.4万公里,居世界首位。其中高速铁路营运里程数为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60%以上,2009-2016年均复合增速达34. 95%。同时在2016年国家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计划到2020年我国高铁里程数将达到3万公里以上,到2025年中国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将达到3.8万公里以上。
货运动车组启动研发,有望成为未来动车需求的一个重要增量:2017年,轨道交通货运快速化关键技术开始改革,包括时速120公里驮背运输车辆、时速160公里快捷货运列车及时速250公里货运动车组的研制,自此铁路货运向着提高速度、方便客户、改善设施的方向发展。2017年10月25日,时速250公里的货运动车组正式启动研发,将搭建货运快速化产品平台与试验平台,形成技术标准体系。中国铁路货运改革越来越明朗,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实现从服务国内市场到运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转变。
(节选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动车保有量及铁路货运量分析》)
材料三:
2018年9月23日,26公里长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投入运营,香港接入通车里程达2.5万公里的全国高铁网络。
从最早的“第一口岸”---罗湖口岸,发展到六个陆路口岸与两个水路口岸,再到如今启用的高铁西九龙站,内地与香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与文化交流也将步入新的时代。而相对高昂的生活成本,让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开始选择在临近的深圳置业;与此同时,鉴于更加国际化的环境,不少深圳的年轻人青睐到香港就业……可以说,在几乎相同的出行花费下,高铁成了最好的纽带。
除此之外,则是更多内地城市与香港之间的互动。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后,内地将有44个城市与香港直通,原先飞机无法每天覆盖到的内地城市,因为高铁与香港连接了起来。
(节选自东方网《高铁时代:港人的期待》)
材料四: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世界各国对于高速铁路的需求愈趋加大。因高铁具有输送能力大,速度快,安全性好,受气候变化影响小,能源消耗低,环境影响轻等诸多优势,近几年以来,美国、俄罗斯、巴西等国纷纷制订了规模空前的高速铁路发展计划。即便是法国等“老牌高铁国家”也相继表示,将延长高铁里程、提升高铁品质。预计未来10年,全球高铁里程将至少增加一倍,全球正步入高速铁路发展的黄金年代。
按照目前各国公布的规划,预计到2023年全球高铁总里程或可达到5.74万公里。另外,据估计,2020年前,海外高铁投资将超过8000亿美元,其中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额为1650亿美元。带动其他产业创造的市场规模达7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高铁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出口机遇。
(节选自《2018-2023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十二五”期间我国动车组快速增加,但到2015年铁路客车拥有量达6.5万辆,客车保有量趋于饱和,增速减缓。
B. 2009年我国高铁步入自主创新阶段,2016年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2.4万公里。其中高铁营运里程居世界之首。
C.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运营,香港接人全国高铁网,内地与香港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此步入新时代。
D. 高速铁路具有诸多优势,近几年以来,许多国家制订了规模空前的高速铁路发展计划,以应对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高铁动车组的动车保有量密度约为1辆/公里,“十三五”期间高铁营业里程还将增加1.1万公里,那么动车组的新增需求至少有1.1万辆。
B. 2017年,我国轨道交通货运快速化关键技术开始改革,货运动车组正式启动研发,并将形成技术标准体系,以服务于国内国际两大市场。
C. 从最早的罗湖口岸开始,内地与香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开通,使飞机无法每天覆盖到的内地城市能够与香港直通。
D. 全球高铁总里程从2018年的4. 03万公里,到2023年将可望达到5.74万公里。海外高铁投资巨大,为中国高铁带来了很好的出口机遇。
6.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高铁应该如何应对目前高速铁路发展的形势。
参考答案:
4. D 5. C
6. ①继续研发生产高铁动车组,满足我国“十三五”期间高铁发展的需要。②加强高速货运研究,形成技术标准体系,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实现从服务国内市场到运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转变。③抓住世界各国对于高速铁路的需求加大的机遇,开拓海外市场,促进高铁的出口。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曲解文意,“以应对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表述错误,“环境问题”只是“世界各国对于高速铁路的需求愈趋加大”的原因之一,且“制订了规模空前的高速铁路发展计划”的目的也不只是应对环境问题。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C项,原文是“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后,内地将有44个城市与香港直通,原先飞机无法每天覆盖到的内地城市,因为高铁与香港连接了起来”,而不是“飞机无法每天覆盖到的内地城市都能够与香港直通”,选项扩大了范围,把44个城市说成内地城市拔得太高。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题时要审清题干,找出关键词语,把握答题方向;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理清要点,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最后归纳要点分点作答。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十三五’期间高铁营业里程还将增加1.1万公里”,“‘十三五’期间高铁新线建设带来至少1.1万辆动车组的新增需求,每年带来至少增加2200辆动车组的新建线路铺车需求。”可见“十三五”期间高铁发展迅猛,应对举措要“继续研发生产高铁动车组”,以满足需求。材料二“货运动车组启动研发,有望成为未来动车需求的一个重要增量”,“时速250公里的货运动车组正式启动研发,将搭建货运快速化产品平台与试验平台,形成技术标准体系。中国铁路货运改革越来越明朗,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实现从服务国内市场到运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转变。”从这些信息的表述可知,应对举措要从高速货运研究,形成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从服务国内市场到运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转变等角度出发。材料四中说“世界各国对于高速铁路的需求愈趋加大”,“全球正步入高速铁路发展的黄金年代”,“2020年前,海外高铁投资将超过8000亿美元”,根据图表数字分析,“中国高铁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出口机遇。”
从这些信息分析得出,应对举措要从全球的高铁需求加大、开拓海外市场、促进出口等方面作答。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5题。
①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茂性不好争如此。
②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③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④论曰: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臣光曰:孔子称“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是以舜举皋陶,汤举伊尹,而不仁者远,有德故也。光武即位之初,权略诡辩之士,方见重于世,而独能取忠厚之臣,旌循良之吏,享祚久长。
(司马光《资治通鉴 卷第四十》)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选项依次是(6分)
①初辟丞相府史
A.征召 B.开辟 C.躲避 D.透彻
②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A.照顾 B.回头 C.拜访 D.只是
③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A.真诚 B.如果 C.确实 D.真实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默解与之,挽车而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 权略诡辩之士,方见重于世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卓茂“宽仁恭爱”的一组是(3分)
①心知其谬,默解与之 ②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
③视人如子,举善而教 ④束身自修,执节淳固
⑤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⑥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
A. ①④⑥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⑥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误把卓茂的马当作是自己丢失的,卓茂也不解释,就把马给了那人,那人找到丢失的马后,把马送还了卓茂,并感谢卓茂的大恩大德。
B.卓茂担任密州令时,有人告发一位亭长私自把他遗失的米肉占为己有。卓茂问明情况,原来是那人惧怕亭长而不敢向亭长索要,并非亭长逞威凌弱。
C.告发亭长者认为,官吏不应该接受别人的礼物,如果收受,就是违背了律条的规定,亭长收受了自己的米肉,自己应当向上司告发,使其受到惩治。
D.范晔和司马光都认为,卓茂受重用是因为其性情忠厚仁爱,懂得以礼教化百姓,光武帝相信他有能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14.卓茂离任,为何“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请结合文章内容对此加以概括。(3分)
15.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2)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
参考答案:
10.①A ② D ③ C
11.B
12.D
13.C
14.(1)在处理亭长受礼一事中,他教育乡民正确看待“律法”与“人情”。
(2)治理密县时平静对待讥笑,认真处理事务。
(3)在他治理下密县教化盛行,民风淳朴。
15.(1)大凡人比禽兽尊贵的原因,是因为人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
(2)在这道门之内(在衙门之内),小的事情可以判罪,大的事情可以杀头。你暂且回去好好想想吧!
10.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文言实词要结合具体的句意进行推断。本题中涉及的几个句子,①“初辟丞相府史”大意理解是“起初被征召担任丞相府史” 。可见“辟”的意思是“征召”;②“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大意理解是“官吏只是不能利用权势强求别人馈赠礼物罢了”。可见“顾”的含义是“只是”;③“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大意理解是“确实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可见“诚”的含义是“确实”。
1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前句“而”是连词,表修饰;后句“而”是连词,表递进。B项两句“所以”都是“……的原因”。C项前句“以”是介词,用;后句“以”是连词,因为。D项前句“见”表被动;后句“见”为代词,“我”。
12.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本题要求筛选全都直接表现卓茂“宽仁恭爱”的内容,注意使用排除法。②句表现的是卓茂为官情况,不合题意。④句表现的是卓茂自身的修养,不合题意。⑤句是从侧面烘托其“宽仁恭爱”的效果的角度侧面烘托品质,不合题意。如此排除可以确定正确答案。
1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是对原文“谢”字的错误理解。“谢”在这里显然是“道歉”之意。B项是对“遗”字的错误理解。由卓茂和乡民的对话可知,“遗”的含义是“赠送”。D项“光武帝相信他有能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理解错误。司马光认为卓茂被重用是因为光武帝要为世人树立醇化世风的榜样。
1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概括“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的原因,要从卓茂在密县的诸多行为中进行。卓茂在密县具体涉及的事件有二。其一,乡民赠送了官吏米肉又前来告发官吏。卓茂告诉他“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以此来教化百姓;其二,卓茂刚到密县时,有些事务被他废置了,官吏百姓嘲笑他,邻城听说的人也都讥笑他没有才能。甚至河南郡为他配置了代理县令。面对这样的局面,卓茂处理事务同平常一样。这两件事都印证了他在密县时“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的评价。结果经他的治理,密县“教乃大行,道不拾遗”。如此百姓才会在他离任时哭泣相送。
15.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内容,要确定考点,要补充省略成分,要调整语序。本题涉及的得分点有:(1)“凡”大概;“所以”……的原因;“贵于……”理解为比……尊贵;“因”因为;“敬事”互相敬重。(2)“小者、大者”作名词,小的事情、大的事情;“论”判罪;“且”暂且、姑且;“念”考虑。
【参考译文】
卓茂字子康,是南阳宛人。性格宽厚仁爱谦恭。起初被征召担任丞相府史,在孔光手下效力,孔光称赞他是品行高尚的人。有一次他曾从相府外出,有个人指认他骑的马是自己的马。卓茂问说:“您的马丢失多长时间了?”那人答道:“大约一个多月了。”卓茂有那匹马已经多年,他心里知道对方把马认错了,却默不作声地解开缰绳将马给了对方,自己拉着车离去,回头对那人说:“如果你发现这匹马不是你的,希望你来丞相府把马还给我!”过了几天,那人意外地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那匹马,于是他来到丞相府把马归还给卓茂,向卓茂叩头道歉。
后来卓茂因精通儒家学术被举荐为侍郎,调任密县县令。卓茂忧心苦思教诲不倦,视百姓如同自己的孩子,任用贤良推行教化,从不对百姓恶言相加,官吏和百姓像对待父母那样爱戴他,不忍心欺骗他。有个人曾来告发他属下的一个亭长收受了他的米肉,卓茂屏退身边的人后询问那人:“是亭长跟你索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付他办而送给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送给他的?”那人回答说:“是我自己前去送给他的。”卓茂说:“你自愿送给他,他接受了,为什么又来告发他呢?”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使百姓不惧怕官吏,官吏不向百姓索取财物。而今我因为害怕他,所以给他送些米肉,亭长最终既然接受了,所以我来告发他。”卓茂说:“你是见识浅陋的人啊。大凡人比禽兽尊贵的原因,是因为人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现在乡邻之间尚且表达馈赠之礼,这是人们用来相互亲近的礼节啊,更何况官吏与百姓之间呢?官吏只是不能利用权势强求别人馈赠礼物罢了。大凡人生息之地,总是和许多人生活在一起,所以有人情礼仪上的互相交往。你却不想在人情礼节上加强修行,难道能远走高飞,不在人间生活吗?亭长平素是个好官吏,过年时送些米肉,这是礼节。”那人说:“假如这样的话,法律为什么禁止那样做呢?”卓茂笑着说:“律令制定的是大的准则,礼仪则要顺乎人情。如果我用礼教导你,你一定不会有怨恨;如果用法律来惩治你,你就会不知所措了吧?(如果随意)往一门法律之内拉扯,从小的方面看是要判罪的,从大的方面看是要杀头的。你且回去想想吧!”于是百姓都接受了卓茂的教导,官吏也很感激他的恩德。
当初,卓茂刚到密县,有些事务被他废置了,官吏百姓嘲笑他,邻城听说的人也都讥笑他没有才能。河南郡为他配置了代理县令,卓茂也不疑忌,处理事务同平常一样。几年后,教化广泛生效,县中道不拾遗。这时候王莽执政,设置了大司农六部丞,勉励督促农桑之事,调卓茂担任京部丞,密县百姓老老少少都流泪跟随着为他送行。那时光武帝刚登帝位,于是下诏表彰说:“先前的密州县令卓茂,严格约束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坚持纯洁的节操始终不变,确实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而今任命卓茂担任太傅,封他为曪德侯。”
评论说:卓茂绝对是个小官,没有其它才能非常平庸,然而首先施以聘请任命,用优胜的言辞尊重的礼仪,这与周王燕王表闾立馆有什么不同吗?拥有敦厚的性情宽广的胸襟就接近于仁爱,有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就接近于宽恕,遵循这个道理,埋怨悔恨怎么会招致呢!
臣司马光说:孔子称“举荐贤能的人来教化百姓,没有才能的就会勤勉”,所以舜帝举荐皋陶,汤举荐伊尹,而使不仁者远离,这是实行德政的缘故。光武帝登上王位之初,精通随机应变谋略和能够欺诈巧辩的士人,正被世俗所尊重,然而光武帝偏偏能选取忠厚的臣子,表扬遵守贤良的官吏,皇帝在位才久远。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瑜,其先范阳人也.父钦祚,仕至殿中监,出为义州刺史。瑜性凶狡,然隽辩骁果,骑射刀笔之长,亦称于当代.起家累为从事。天福中,授左赞善大夫。会濮郡秋稼丰衍,税籍不均,命乘使车,按察定计。既至郡,谓校簿吏胡蕴、惠鹗曰:“余食贫久矣,室无增资,为我致意县宰,且求假贷。”由是濮之部内五邑令长共敛钱五十万,私献于瑜。瑜即以书上奏,高祖览章叹曰:“廉直清慎有如此者,诚良臣也。”于是二吏五宰即时停黜,擢瑜为太府少卿。
杜重威之镇东平也,瑜父钦祚为节度副使,及重威移镇常山,瑜乃诡计于重威,使奏己为恒州节度副使,竟代其父位。岁余,入为刑部郎中.丙午岁,父钦祚刺举义州,瑜归宁至郡。会契丹据有中夏,何建以秦州归蜀,瑜说钦祚曰:“若不西走,当属契丹矣!”厉色数谏,其父怒而不从。因其卧疾涉旬,瑜仗剑而胁之曰:“老懦无谋,欲趋砲烙。不即为计,则死于刃下。”父不得已而听之。时陇东屯兵扼其川路,将北趣蕃部,假途而因与郡盗酋长赵徽歃血为约,以兄事之。谓徽曰:“西至成都,余身为相,余父为将,尔当领一大郡,能遂行乎?”徽曰:“诺。”瑜虑为所卖,先致其妻孥,馆于郡中。行有期矣,徽潜召其党,伺于郊外。子夜,瑜举族行,而辎重络绎十有余里。徽之所亲,循沟浍而遁,至马峡路隅,举燧相应,其党起于伏莽,断钦祚之首,贯诸长矛。平生聚蓄金币万计,皆为贼所掠,少长百口,杀之殆尽。瑜尚独战千人,矢不虚发,手无射捍,其指流血。及窘,乃夜窜山谷,落发为僧。月余,为樵人所获,絷送岐州,为侯益所杀,时年三十九岁。
(节选自《旧五代史·列传十一》,略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我致意县宰,且求假贷 假:借
B.瑜归宁至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