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一零八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295018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一零八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一零八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一零八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一零八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一零八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一零八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春秋战国上下五百余载,是中国历史上最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是“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依今人之说,那是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崛起,从而在社会整体上大转型的时代,这使得那个时代的人无论是政治家、思想家,还是军事家、教育家,是侠,是士,其生命状态无一不是饱满昂扬奋进向上的,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那是个讲究谋略的阳谋时代,所以智慧丛生色彩斑斓;那是个本色人生的时代,所以仕学争鸣侠隐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那是个实力竞争

2、的时代,所以强国富民为本,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无法泛滥;那是个深刻思索、创造思想、成就学问、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华文化的原生代,所以出现了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灿烂辉煌的景象。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伟人中,有一半多的伟人属于那个伟大的时代,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几乎所有基本领域,都在那个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不仅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而且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人类文化的殿堂。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变革最为活跃的时代,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兴衰,此起彼伏。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教育从戎与祀的礼制中挣脱出来,孔子私学,稷下学宫,最终实现“以法

3、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文学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文艺作品林林总总,诗歌、辞赋、小说、散文皆为后世之滥觞,这时期有楚辞的铺陈抒情、浪漫想象;有论语孟子的雍容和顺、灵活善譬;有庄子的想象丰富、奇气袭人;有韩非子的锋利峭刻、研箴析理。艺术更见洋洋大观,青铜器绚烂多彩,金玉精琢叹为观止,铭文风韵为篆刻艺术之典范;宋音楚舞,边磬编钟,宫殿廓城,髹漆彩绘无一不在世界艺术史上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科学技术可谓灿烂辉煌,光学物理、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防、经络学说,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绝对遥遥领先于世界;当时的争霸战已经是车步求再生的动力。原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

4、是这个民族精神生命的源泉。当我们被各种复杂的问题困惑时,当我们在浮华喧嚣的历史泡沫面前迷失或不知所措时,我们应该去向我们民族的原生文化宝库寻求再生的动力。两千多年过去了,那个民族文化原生代所创造的精神,并没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渐行渐远,依然博大精深,风采依旧。梳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风云变幻及国家强弱兴衰之演变轨迹,窥探中国文化原生代的恢宏博大与灿烂辉煌,再现当年诸子百家和侠客名士的神采风流,以求我们在新的民族竞争面前,在国家民族的转型期把握住富国强民、团结奋斗的主调。(节选自安然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之源)1 下列对“原生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生文化”主要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5、那个既有大毁灭又有大创造、既有大沉沦又有大崛起的时代,这个时代在社会整体上是大转型的时代。B“原生文化”由于时代的剧烈变化,体现了饱满昂扬、奋进向上的生命状态,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C“原生文化”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等几乎所有基本领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D“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的源,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如孙武、司马穰苴等伟大军事家的理论,时至今日对世界各国军事理论依然产生着巨大影响。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代能够出现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灿烂辉煌的景象,是因为那是个深刻思索、创造思想、成就学问

6、、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华文化的原生代。B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崇尚实力的时代,重视强国富民,追求竞争优势,所以,那些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没有产生的土壤。C春秋战国时代政治纷争不断,如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兴衰等,此起彼伏,体现了那一时期政治变革的活跃。D.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在当时遥遥领先于世界,这不仅表现在光学物理、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防、经络学说等方面,也表现在军事科学方面。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私学,稷下学宫,到最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的实现,表明教育已从戎与祀的礼制中挣脱出来。B原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其体

7、现的精神没有因为经历了两千多年就逐渐消退,当各种复杂的问题困扰我们的时候,每个人都能从中寻找到再生的动力。C.社会大转型的时代,往往也是造就伟人的时代,几乎所有基本领域,都在春秋战国那个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D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就是了解我们民族精神的生命之源,有助于在今天这个国家转型期把握住富国强民、团结奋斗的主调。参考答案:1.B 体现的主体是人,不是原生文化。2.B 没有产生的土壤错,原文是无法泛滥。3.B “每个人”不妥,原文是“我们”,是就整个民族而言。“能够从中寻找到”和原文意思不符,原文是“应该去寻找”。2.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

8、题。让“艺术鲜花”植根“生活泥土” 卢新宁荷兰画家凡高有一幅名画农鞋,被后来者纷纷解读。其中以哲学家海德格尔的阐释最为深入人心:鞋具磨损内部那黑洞洞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艰辛,回响着大地无声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谷物的宁静馈赠一言以蔽之,好的艺术品就是在人与大地之间建立起某种关联。由此联想到中国美术馆的一个画展。在近日由全国政协书画室主办的“子夜墨魂周一波画展”上,我们同样看到了许多“深入大地”的作品:背着小方桌兴冲冲迈步的赶席农民、在家看孩子种地的留守男人、讽刺“钓功名者”的独钓、体现城乡变迁的二嫂进城、反映城市陌生人社会的喊楼这些作品题材,或拾取于乡间习俗,或根植于时代变化,使人感受到了深

9、厚的乡土情感和现实关怀。通过作品反映民意、民情、民风,并提出耐人寻味的现实问题,这是周一波画展的重要特点。“大风吹过黄土坡,还从纸上听民声”,作为中国长安画派的创新人物,周一波的画作不仅汲取了西方当代绘画的艺术精髓,形成了独特的“水墨杂文”艺术风格,更重要的是始终保持着对脚下大地的热切关注,对民间疾苦的高度关切。而无论是“乡土幽默”的专业评价,还是“民生情怀”的观众留言,画展收获的赞誉,也再次印证了那句大白话: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说过,“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即极写大景,如阴晴众壑殊,乾坤日夜浮,亦必不逾此限。”一件文艺作品所以感人,是因为它所表现出的人物、环境或

10、者事件,符合并唤起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体验。所谓“胸中自有万千丘壑”,一个艺术家如果不深入生活,不投身大社会大自然中,胸中的丘壑又从何而来?纵观当下许多文艺作品,小品卖拐被反复播放,电视剧士兵突击获得好评如潮,就在于它们深入生活,有现实关怀。反之,一些电影被诟病“空洞乏味”,往往是因为闭门造车;一些作品被人批评“看不懂”,根源就在于凭空臆造。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社会,“秀才不出门”固然也能“尽知天下事”。然而,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生活的意义就越为重大。一是因为在众声喧哗的语境中,只有躬身体验才能去伪存真;二是因为深入生活,不仅包括信息掌握,更包含着感情培养,而后者正是艺术创作的激情源泉。

11、在这个意义上,正如一位论者所言:现代农业可以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但艺术创作如果也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就不可能产生鲜活、富有生气的作品。疏远了生活的人,生活也会疏远他;离开了泥土,就没有鲜花。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这样说:“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身处大发展大变革的年代,能否踏准社会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让“艺术鲜花”植根于“生活泥土”,这直接决定着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关系到文艺是否

12、能如鲁迅所言,成为“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6下列不能证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子夜墨魂周一波画展”或拾取于乡间习俗,或根植于时代变化,使人感受到了深厚的乡土情感和现实关怀。B小品卖拐被反复播放,电视剧士兵突击获得好评如潮,就在于它们深入生活,有现实关怀。C艺术创作要表现身之所历、目之所见,但极写大景,如“阴晴众壑殊”,“乾坤日夜浮”,则不必受此限制。D身处大发展大变革的年代,能否让“艺术鲜花”植根于“生活泥土”,这直接决定着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生命力。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通过作品反映民意、民情、民风,并提出耐人寻味的现实问题,保持着对脚下大地的热

13、切关注,对民间疾苦的高度关切,这是周一波画展的唯一目的。B作为中国长安画派的创新人物,周一波的画作摒弃西方当代绘画的艺术技法,始终保持自己独特的“水墨杂文”艺术风格。C作者认为,在众声喧哗的语境中,只要躬身体验就能去伪存真,发现生活中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D好的艺术品就是在人与大地之间建立起某种关联,荷兰画家凡高的名画农鞋就是典型的例子。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深入生活,不仅包括信息掌握,更包含着感情培养,而培养感情正是艺术创作的激情源泉。B现代农业可以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艺术创作也可以尝试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以产生鲜活、富有生气的作品。C在今天这样

14、一个信息化社会,“秀才不出门”也能“尽知天下事”,所以作家深入生活的意义也就显得不是那么重大了。D一些作品被人批评“看不懂”,根源就在于凭空臆造;而一些电影被诟病“空洞乏味”,就是因为闭门造车。参考答案:6.C(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说过,“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即极写大景,如限晴众壑殊,乾坤日夜浮,亦必不逾此限。”)7.D(A.“唯一目的”错,文中只说是“重要特点”。B.“摒弃西方当代绘画的艺术技法”错,原文说的是“汲取了西方当代绘画的艺术精髓,形成了独特的水墨杂文艺术风格”。C.说法绝对,原文说“在众声喧哗的语境中,只有躬身体验才能去伪存真”)8.A(B.“艺术创作也可以尝试搞无

15、土栽培、工厂化生产”错,原文是说“艺术创作如果也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就不可能产生鲜活、富有生气的作品”。C.“作家深入生活的意义也就显得不是那么重大了”错,原文说“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生活的意义就越为重大”。D.“就是因为闭门造车”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往往是因为闭门造车”)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读雷雨不免要涉及“周朴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旧话题。一言以蔽之: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反面人物而已。他像康大叔那样凶残,像葛朗台那般贪婪,他也有鲁四老爷似的道貌岸然,但他又不与其他的文学作品中的反面形象重合。特别是“周鲁相认”那一场,周朴园对鲁侍萍那种似爱非爱的感情和前后判若两人的

16、态度,可以说是一种叶公好龙式的“爱”。30年来,周朴园有如叶公,把他和侍萍这一段恋情作为“龙”的形象,牢牢地“画”在他的记忆中。这体现在他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比如他保留了侍萍“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家具等),保留了她“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的习惯,他甚至念念不忘“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旧衬衣以及那件旧雨衣作者让周补园如此念“旧”恋“旧”,是颇具苦心的。善良的读者和观众也许会因此对他有所原谅。可不,连鲁侍萍不也几乎被软化了么?但即使痴情至此,细心的读者仍不难看出,周朴园画的“龙”,只是为了供自己在灵魂空虚、感情寂寞时咀嚼。一旦“生龙”降临,他决不会用这张旧船票重登当年的

17、客船。把握了这一点,认识“相认”的戏就不困难了,从周鲁相遇到相认,周朴园发问四次:“你你贵姓?”“你姓什么?”“你是谁?”“你、你、你是”精明的周朴园问得怯,聪明的鲁侍萍答得巧,情节一波四折,事态则越来越明朗,周朴园的语气也越来越迫切。真相大白后,周朴园的态度、话言陡变,但变而不离其宗。他首先要弄清“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两大问题。答案是令他放心的:这纯属邂逅。于是他用30年“画龙”的良苦用心暂时稳住了侍萍的情绪。周朴园毕竟不是叶公,他老谋深算,伺机出击,力图将30年的积案了断于瞬间。我们不妨来看看他带“好”字的七段台词:“那更好了。”“那双方面都好。”“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

18、钱吧!”“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好得很。”“好,好,好,”“很好,”鲁侍萍既不要他偿还感情债,也不要他以金钱抵偿,更“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周补园最后的威胁全部解除,对他确实再“好”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周补园到底给了鲁侍萍什么呢?一,让她“看一看“儿子周萍,这一点做到了:二,给了她一张5000块钱的支票(被侍萍当面撕了),5000块钱值多少?有一个参照数据,当年周补园“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这么一比,鲁付萍30年受的苦只值这笔“收入”的1/720!这就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和“爱”!(摘编自吕厚泽叶公好龙似的

19、情和爱一周朴园,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朴园像康大叔般凶残又如葛朗台般贪婪,还像鲁四老爷似的道貌岸然,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反面形象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B. 周朴园处心积虑,30年如一日,把他与鲁待萍的那段恋情作为“龙”的形象,牢牢地“画”在他的记忆里,以博取鲁侍萍的原谅。C. 从周朴园与鲁侍萍相遇到相认,周朴园连续发问了四次,真相大白后,周朴园从态度到语言都似乎陡变,但答案却让他放心。D. 周鲁相认过程中,周朴园让鲁侍萍与儿子周萍相认,又给了鲁侍萍一张5000块钱的支票作为赔偿,30年的积案了断于瞬间。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A. 文章第一段在提出“周朴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基础上,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B. 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把周朴园对鲁侍萍那种似爱非爱的感情与叶公好龙作类比。C. 文章第一段总述,本论部分结合雷雨内容进行论证,全文层次分明,思路十分清晰。D.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如第四段列举周朴园发问四次语言,有力支撑了论点,令人信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补园用他30年来种种“念”旧“恋“旧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善良的读者和观众,并取得了他们的原谅。B. 把握住周朴园决不会因鲁侍萍的再次出现而接受她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准确深入地认识“周鲁相认”。C. 周朴园保留了鲁侍萍喜

21、欢的家具,保留了她的一些习惯等,这些都只是他空虚寂寞时的一种自我安慰。D. 鲁侍萍当面撕了周朴园给她的支票,并非嫌钱太少,而是对周朴园对她的“情”和“爱”的一种否定。参考答案:1. C 2. D 3. A【1题详解】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A项,“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反面形象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说法过

22、于绝对,因为每一个人物都具有复杂的性格特征,那么多的反面形象不可能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原文说的是“但他又不与其他的文学作品中的反面形象重合”。B项,“以博取鲁侍萍的原谅”分析错误,周朴园做这些并不知道有一天会与鲁侍萍相遇,从下文的“只是为了供自己在灵魂空虚、感情寂寞时咀嚼”也可看出。D项,“让鲁侍萍与儿子周萍相认”错误,只是让她“看一看”,并未相认:“30年的积案了断于瞬间”也只是周朴园的想法。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23、D项,“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如第四段列举周朴园发问四次的语言”分析错误,“第四段列举周朴园发问四次的语言”属于引用论证。不是举例论证。故选D。【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深深地打动了善良的读者和观众,并取得了他们的原谅”说法错误,原文是“善良的读者和观众也许会因此对他有所原谅”,选项忽略了“也许”“有所”等词语。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

24、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文言文阅读(19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 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

25、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宾客义徒皆暴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时扬土大饥,此辈多为盗窃,攻剽富室。或为吏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

26、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节选晋书?祖逖传4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B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C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D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孝廉和秀才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选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秀才意为优秀人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名讳,遂改称茂才。三国魏

27、晋时沿袭察举复改为秀才。B.左传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C.史记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其中本纪是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例如项羽本纪。D.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著,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A祖逖从少年时代起就闻鸡起舞,博览书记,乡党宗族都说他有治理国家的才能。B京师发生大乱,祖逖率领亲属宗党数百家避难途中,将自己的车马让给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C祖

28、逖认为晋朝发生大乱不是因为皇帝昏庸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而是由于藩王争权,自相残杀,使戎狄乘机占领中原。D晋元帝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并提供了粮食、布匹,但不提供武器,并让他自己招募士兵。7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1)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2)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参考答案:4.C5.C史记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6.A试题分析:根据原文可知祖逖年十四五犹未知书,后来才博览书记。称赞他有济世之才的不是乡党宗族,而是到京师后见到他的人。7.(1)那么各郡豪杰一定趁机归赴,或许国

29、耻可昭雪,希望大王好好考虑这件事。(2)他用船桨在水中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返。”【参考译文】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直到十四五岁,还没有读书,他的哥哥们常为他担忧。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都很敬重他。后来他就博览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每来往京城时,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后来他乔迁平阳郡居住。24岁时被推举为孝廉和秀才,他都不接受。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

30、是坏声音呀。”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等到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分享,祖逖很有计谋,因此老少都敬重他,推举他做流民首领。到达泗口后,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祖逖因为西晋政权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他的门客都是勇士,祖逖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弟。那时正遇上饥荒,这些人原来多是偷盗之徒,常抢劫富豪。有人被捉了,祖逖就为他解绳释放。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晋朝之乱并不是因为主上政治无道以致百姓怨恨反叛,而是因各地藩王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使

31、得西北民族有可乘之机,贻害中原地区。现在百姓遭受极大的伤害,人人都有奋起反击之心,大王如果能够振作军威派一个像我这样的人带兵出征,那么各郡豪杰一定趁机归赴,或许国耻可昭雪,希望大王好好考虑这件事。”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在水中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返。”他言辞形容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羲之,字逸少。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

32、及长,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时太鉴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会稽内史。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雅好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

33、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義之将至,烹以待之,義之叹惜弥日。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其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義之齐名,而義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褙,以母丧居郡境,義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義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義之竞不顾,述深以为恨。義之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节选自晋书?王義之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

34、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B.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C.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D.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的人都有名有字,名一般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 隶书,指书体。汉字的主要形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C.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 京师

35、,古代指国家的都城。名著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羲之被人看重。他去拜见周顗,被周顗认为奇特;他被堂伯王敦看好,王敦认为他是王家的好子弟,并把他和当时的名人阮裕并列。B. 王羲之寄情山水。他想在浙江度晚年,因为浙江会稽有好的山水,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作序明志。C. 王羲之生性爱鹅。他得知老妇人将善啼叫的鹅烧煮时非常惋惜;道士以让他书写道德经作为交换鹅的条件,他欣然答应。D. 王羲之性情孤傲。王羲之和当时很有名望的王述关系不好,王羲之母丧时,王述只去吊唁了一次,后来王羲之也不去拜见王述。13.

3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 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其悦,固求市之。参考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然而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其厉害,王羲之常上疏抗争,所说的事情多被采纳。(2)山阴有个道士养了一群好鹅,王羲之去看鹅,非常喜欢,坚持要买他的鹅。【10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然”这时,表时间的推移,前面断开;“咸自”“惟一人”主语变化,前面断开;“独”说王羲之,

37、前面断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

38、“古代的人都有名有字”错,男子一般有名有字,女子不一定有字,“二十岁举行冠礼”也是指男子。【12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王羲之母丧时,王述只去吊唁了一次”错,应是“王述母丧时,王羲之只去吊唁了一次”。【13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甚:厉害;每:常常;见:被;焉:代词,鹅;悦:喜欢;市:买;固:坚持。参考译文:王羲之,字逸少。幼时说话木讷,人们不觉得他有什么

39、奇特。十三岁时,曾去参见周顗,周顗仔细观察后,认为他很奇特。长大后,以耿直著称,特别善于写隶书,为古今第一。很受堂伯王敦、王导的器重。当时陈留人阮裕很有名,是王敦的主簿。王敦曾对王羲之说你是我们家的好子弟,将不比阮主簿差。”这时太尉郗鉴派门生向王导求女婿,王导让他到东厢房去挨个观看王家子弟。门生回来后,对郗鉴说:王氏子弟都很好,可是听到这个消息,全都很拘谨。只有一个人在东边床上露出肚皮吃东西,好像不知道一样。”郗鉴说:“这正是好女婿!”探问得知他,就是王羲之,于是把女儿嫁给他。朝廷中的公卿都欣赏王羲之的才能,多次征他担任侍中、吏部尚书,都不赴任。王羲之担任护军后,又苦苦请求担任宣城郡,朝廷没答

40、应,就任命他担任会稽内史。东方发生饥荒,王羲之就打开粮仓救济。然而朝廷赋 役繁重,吴会尤其厉害,王羲之常上疏抗争,所说的事情多被采纳。王羲之很讲究养生,不愿意留在京城,刚到 浙江,就有终老于此的念头。会稽有好的山水,很多名士都住在那里。王羲之曾经和志同道合者在会稽山阴的 兰亭聚会宴饮,王羲之自己作序申述他的志向。王羲之生来喜欢鹅,会稽有个孤老太太养了 一只鹅,叫得好听,想买没买来,于是带领亲友命人驾车前去观看。老太太听说王羲之要来,把鹅杀了做熟等他来,王羲之感叹惋惜了一整天。山阴有个道士养了一群好鹅, 王羲之去看鹅,非常喜欢,坚持要买他的鹅。道士说给我书写道德经,我就把这群鹅全都送给你。”王羲

41、之 高兴地给他书写了,把鹅装在笼子里带回去了,非常快活。他就是这样任性率真。骠骑将军王述从小有名气,与王羲之齐名,可是王羲之很看不起他,因此两人感情不和。王述先任职于会 稽,因服母丧住在郡中,王羲之接替王述,只去吊唁一次,就不再去拜访。王述每次听见角声,都以为是王羲之 来看望自己,就打扫庭院等他来。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最终也没去,王述因此很怨恨他。王羲之年五十九 岁时去世,追赠金紫光禄大夫。6. 古诗文阅读,7小题,共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小题。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4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43、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44、。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范晔张衡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常从容淡静 (从容,休闲舒缓。)B不好交接俗人 (俗人,世俗之人。)C举孝廉不行 (不行,没有去。)D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特地征召。)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B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D而无骄尚之情 妙尽璇玑之正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张衡的科学成就的一组是(3分)遂通五经,贯六艺衡 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 著

45、灵宪算罔论复造候风地动仪 乃作思玄赋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第1段,作者用了“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了张衡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B第4段,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地动仪检测地震的准确无误。C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而“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则表现了他的政绩卓然。D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与文学方面的成就,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的

46、由衷敬仰之情。8断句和翻译。(6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2分)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2分)参考答案:4A/从容,举止稳重。5. C/连词,才;连词,就。A,连词,但。B,介词,用。D,助词,的。6.B/表现张衡的学识;表现文学成就;直接表现科学成就;表现政治才能。7.D/本文重点介绍了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8.(1)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错断一处扣0.5分,扣完2分为止。该断不断,不断却断,都为错断。)(2)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很奇特,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大意,1分;奇,意动用法,认为奇特,1分。)从古籍的记载中,从来没有这样的事。(大意,1分;“未之有也”,落实语前置句式,1分。)略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有一种曾经很流行的说法,认为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 。一种更可信的说法是,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 ,能自我复制,在细胞中寄生,成了病毒。对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的病毒,危害性越小。这就是病毒进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