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市东方台商子弟学校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超级演讲家霍金
霍金的演讲之路建立在过去数十年对理论物理学的卓越贡献上。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他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被誉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在声望一步步提高的同时,他开始思考,科学应该是为世人所熟知的,若是一些科学成果只在业内存在震撼,却无法在大众中普及,那这些研究成果还有什么伟大可言呢?于是,除了写书和参加学术研讨会,他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作为“超级演讲家”的历程。
1987年10月,英国的伯明翰召开运动神经细胞协会会议,霍金受邀进行了一场演讲,题目是《我的病历》。霍金从自己的童年开始讲起,从那些“笨手笨脚”的先兆,一直讲到21岁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也讲到了“最多还能活两年”的预言。他表示,面对随时都会到来的死亡威胁,那种感觉很不好受,但是他依然在进行科学研究,依然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我并不比别人差什么”。
1988年,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发行,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4月,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了一场题为《黑洞和婴儿宇宙》的演讲。霍金指出,大多数人会认为进入黑洞之后,就可以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区域,于是就出现了时空旅行的巨大可能。他提醒人们,不要渴望进入黑洞,如果人类跳入黑洞,瞬间就会被撕得粉碎,连构成他身体的粒子也不能避免。随后,这位“被撕得粉碎的人”就会通过婴儿宇宙,经过另一个黑洞被发射出来,重现于另一个区域。这次演讲吸引了众多对宇宙存在好奇的听众,霍金总能把一些枯燥的理论通过绮丽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
霍金试图通过演讲,将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交流,除了常在英国及美国发表演说,l989年10月,他还来到西班牙的奥维多,此次的演讲题目是《公众的科学观》。霍金认为,社会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大都漠不关心,对于科研成果为公众生活带来的改变,公众也是冷眼相待。现在的首要问题就是让科学在大众中普及,让大众能够对温室效应、酸雨、遗传工程甚至核武器的发展等问题得出较为科学的看法。中学的科学教育制度需要改善,要拓宽科学传播的途径,如电视节目,在娱乐的同时注重教育意义,让观众明白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霍金还把他的思想传播到了对他来说非常遥远的国度——中国。2006年6月17日,霍金以病残之躯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抵达北京。这是继1985年、2002年两次访华后,他第三次踏上中国的土地。6月18日,他面对中国的6300多名听众演讲他的《宇宙的起源》,他围绕“我们为何在此,又是从何而来?”的问题展开,宇宙是否会继续膨胀?会不会在某一个时点最终坍塌?这些都是充满神秘感的东西,在足球世界杯尽情演绎的夏日里,霍金掀起了又一轮科学的热潮。
霍金的演讲充满了科学的正能量,他的演讲实录被印刷成各类读物销往世界,演讲的视频被制作成各类纪录片畅播全球。霍金就这样在宇宙的星际当中影响着我们,像一颗耀眼的星辰熠熠生辉。
(摘编自荣楚欧《霍金传》)
相关链接
①在演讲时,靠电脑合成发音是一项艰辛的工作,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通常要准备10天,但这并没有削弱霍金同大众交流的愿望。在他看来,向大众揭示宇宙的神奇和宇宙学研究所反映出的哲学和科学思想,这是学者的本分。(蔡肖兵《生命还在希望就在》)
②在中国,霍金走近公众所引起的轰动有目共睹。2002年他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那次演讲的会场座无虚席,这说明一个事实:霍金正在用他非凡的个人魅力,吸引大众走近科学。丘成桐先生如此评价:“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大科学家应当带头做科普。”(2006年6月22日光明日报《霍金:一个巨大的科学磁场》)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霍金在宇宙论和黑洞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奠定了他在当代理论物理学界的地位,也成为他日后演讲成功的坚实基础。
B. 霍金并不满足于只在科学界拥有声望,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能为世人所熟知,从而开始了为大众普及科学的演讲家历程。
C. 在《黑洞和婴儿宇宙》的演讲中,霍金谈到了人类能否进入黑洞实现时空旅行的问题,巧妙地为大众解释了枯燥的黑洞理论。
D. 霍金试图通过演讲,将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交流,他的演讲没有只局限在英国和美国,他曾经前后三次到中国访问。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霍金21岁时面对死亡的威胁,仍投身科学研究,自强不息,掌控自己的命运,体现出非凡的人格魅力。
B. 大科学家霍金没有只埋头于书斋和学术研讨会,他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演讲事业中,带头做科普,值得其他科研工作者学习借鉴。
C. 霍金的演讲有对遥远宇宙的探讨,但主要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他不仅是一个研究宇宙的科学家,更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思考者。
D. 本文侧重对霍金演讲内容的介绍,对其科研经历叙述不多,但读者仍能从中了解到霍金是如何成长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和超级演讲家的。
E. 霍金在名为《公众的科学观》的演讲中认为,当下的首要问题是让科学在大众中普及,对此我们可以从改善中学的科学教育制度、拓宽科普渠道入手。
6. 为什么霍金被誉为“超级演讲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 B 5. AE
6. ①从演讲者的角度看,霍金身残志坚、靠电脑合成发音进行演讲,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②从演讲技巧看,他善于演讲,并能把高深、枯燥的宇宙学理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③从演讲效果看,他对自身的经历、公众的科学观的思考,对未知世界的探讨,充满了科学的正能量,激发了公众了解科学的兴趣,在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霍金并不满足于只在科学界拥有声望”错误,由原文第二段“若是一些科学成果只在业内存在震撼,却无法在大众中普及,那这些研究成果还有什么伟大可言呢?”可知,他演讲的目的是想让科学在大众中普及,而非不满足于只在科学界拥有声望。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演讲事业中”于文无据,原文有“除了写书和参加学术讨论会,他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作为‘超级演讲家’的历程”;C项,“主要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主要”于文无据,“更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思考者”无法体现;D项,文章侧重讲其演讲,读者无法从文章中了解到霍金是如何成长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的。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超级演讲家”是对霍金在演讲领域的认可,包括对他个人成就的认可和演讲才能的认可。因此,作答时可以从演讲者、演讲技巧、演讲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如从演讲技巧看,霍金研究的内容是深奥难懂的,但他能把高深、枯燥的宇宙学理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从演讲效果看,霍金的演讲充满了科学的正能量,激发了公众了解科学的兴趣等。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如本题从“ 霍金的演讲之路建立在过去数十年对理论物理学的卓越贡献上。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他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被誉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在演讲时,靠电脑合成发音是一项艰辛的工作,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通常要准备10天,但这并没有削弱霍金同大众交流的愿望。在他看来,向大众揭示宇宙的神奇和宇宙学研究所反映出的哲学和科学思想,这是学者的本分”“霍金总能把一些枯燥的理论通过绮丽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对于科研成果为公众生活带来的改变,公众也是冷眼相待。现在的首要问题就是让科学在大众中普及,让大众能够对温室效应、酸雨、遗传工程甚至核武器的发展等问题得出较为科学的看法。中学的科学教育制度需要改善,要拓宽科学传播的途径,如电视节目,在娱乐的同时注重教育意义,让观众明白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霍金被誉为“超级演讲家“的主要原因。
2. 现代文阅读
父爱无价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非常富有的男人和他那年轻的儿子生活在一起,他们两人都非常热爱收藏艺术品。他们一起环游世界,并且只把最好的艺术珍品添加进他们的收藏品中去。它们被挂在他们家中的墙上,装饰门庭。当这位日渐衰老的鳏夫看着他那惟一的儿子成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艺术品收藏家的时候,心里就感到非常欣慰。尤其令他引以自豪的是,当他们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品收藏家进行交易时儿子那高超的鉴赏力以及敏锐的生意头脑。
那年冬天,他们的国家卷入了战争。因此,这个年轻人离开了家,奔赴前线,为国而战。才过了短短的几个星期,这位老人就收到了一封电报,说他那至爱的儿子牺牲了。心神狂乱的老人孤独寂寞地独自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心里充满了痛苦和悲伤。
圣诞节的早晨,一阵敲门声唤醒了这位神情沮丧的老人。他打开房门,看见一位手里提着一个非常大的包裹的士兵正向他敬礼。
士兵向老人自我介绍道:“我是您儿子的一位朋友。我有一些东西要给您看。”
老人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里面露出一张纸。他轻轻地把它展开,原来是一幅肖像画,画的正是他那至爱的儿子。虽然,这幅画不是出自一位天才画家之手,自然也称不上是天才之作,但是它对那个年轻人脸部的细节特征把握得很准,可以说是惟妙惟肖。
睹物思人,看着儿子的肖像画,老人仿佛又看到了儿子一样,老泪纵横,久久说不出话来。良久,他才强忍住悲伤,向眼前的这位士兵道谢,并说他将把这幅肖像画悬挂在壁炉的上方。
儿子的这幅肖像画成了他最为珍贵的财产,它使得他对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收藏的那些所谓无价珍品的兴趣也黯然失色。他还经常对邻居们说,这幅画是他迄今为止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春天到了。可是这位可怜的老人却得了一场大病,不久就去世了。根据老人的遗愿,他所有的绘画珍品将在新的圣诞节那天拿出来拍卖。
圣诞节终于到了。那些艺术品收藏家从世界各地聚集到了拍卖现场,热切地盼望着竞买那些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绘画珍品。
拍卖会由拍卖一件任何一家博物馆的藏品目录上都没有的绘画作品开始。它就是那个老人儿子的肖像画。拍卖师向众人征求一个拍卖的底价,但是会场里却像死一般沉寂。
“有谁愿意出价100美元买下这幅画吗?”拍卖师问道。
仍旧没有人说话。又过了一会儿,从拍卖厅的最后面传来一个声音:“谁要买那幅画啊?它只不过是他儿子的肖像画。快把那些珍品拿出来拍卖吧!”
顿时,赞同声、附和声此起彼伏。
“不,我们必须首先拍卖这一幅,”拍卖师答道,“现在,谁愿意买下他儿子的肖像画?”
最后,老人一个并不富有的朋友说话了:“10美元你愿意卖吗?那样的话我就可以买下它了。”
“还有没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钱?拍卖师大声问道。拍卖厅里越发安静下来。片刻之后,他喊道:“10美元一次,10美元二次……好,成交!”
拍卖槌重重地落了下来。顿时,拍卖厅里人声鼎沸,庆贺声不绝于耳,有人叫道:“现在,我们可以竞买那些珍品了吧!”
此刻,拍卖师无声地环顾了一下群情激奋的观众,郑重地宣布:“拍卖到此结束!按照这位老人,当然也就是肖像画中那位儿子的父亲的遗愿,谁买下那幅肖像画……”拍卖师顿了一下,遗憾地看了看众人,“谁就可同时得到他所收藏的全部珍品!”
26. 获得儿子肖像画后,作者对父亲有一系列细节描写,请简要说明其作用。
27. 拍卖大厅“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等场景描写的用意是什么?
28. 这篇小说的结局方式使我们联想到美国哪位小说家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小说最后提到拍卖师的“遗憾”,请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遗憾并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26. 渲染老人对儿子的至爱无价;与下文拍卖会众人对肖像画的冷落形成对比。
27. 渲染气氛,揭示心态,揭示了竞拍者的心态,反衬老人的无价父爱;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拍卖师的一系列不合情理的举动招致了现场的“沉寂”“安静”“人声鼎沸”,也刺激了读者的阅读欲望,使读者想一探究竟,制造悬念。
28. 欧·亨利。作者读者遗憾的是无人能理解无价的父爱;拍卖师的遗憾是竞拍者不能在传递父爱的同时获取无价的财富;竞拍者遗憾的是自己没有买下那幅肖像画,从而失去了获得老人全部珍品的机会;父亲的遗憾是人们看重的是金钱财富,忽视的是一个父亲的爱子之情。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获得儿子肖像画后,作者对父亲有一系列细节描写,请简要说明其作用”,然后到文中圈出获得儿子肖像画后父亲的一系列细节描写,结合情节来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第五段写老人得到儿子的肖像画,第六段写老人的表现,如“睹物思人,看着儿子的肖像画,老人仿佛又看到了儿子一样,老泪纵横,久久说不出话来。良久,他才强忍住悲伤,向眼前的这位士兵道谢,并说他将把这幅肖像画悬挂在壁炉的上方”,第七段说“儿子的这幅肖像画成了他最为珍贵的财产,它使得他对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收藏的那些所谓无价珍品的兴趣也黯然失色。他还经常对邻居们说,这幅画是他迄今为止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老泪纵横”“久久说不出话”等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经常对邻居说”“最珍贵的礼物”等体现出这父爱之无价,这是细节描写在内容上的作用,再看结构上的作用,此处写老人对画的珍爱,而下文拍卖会上众人对肖像画却是冷落的,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拍卖大厅‘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等场景描写的用意是什么”,然后分析这一场景的特点,接着分析这一场景在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主题展示方面的作用。第十段中当拍卖师向众人征求老人儿子的肖像画拍卖的底价时“会场里却像死一般沉寂”,当有人说“谁要买那幅画啊?它只不过是他儿子的肖像画。快把那些珍品拿出来拍卖吧”时,“赞同声、附和声此起彼伏”,当拍卖师问“还有没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钱”时,“拍卖厅里越发安静下来”,当拍卖成交后,“拍卖厅里人声鼎沸,庆贺声不绝于耳”;联系全篇可知,这篇文章旨在歌颂伟大的父爱,“拍卖”是小说情节中最关键的环节,竞拍者们急于一睹老人珍藏的画品,急于拍得珍品胜利而归,对老人视为“最珍贵”的儿子肖像画不屑一顾,双方关注的内容完全不同,“死一般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这样的反复渲染,是作者的匠心独运的结果,首先是渲染气氛,揭示了竞拍者的心态,反衬老人的无价父爱,拍卖现场的热烈衬托出收藏品的价值,但在老人的眼里,如此珍贵的收藏品依然比不上他儿子的肖像画;竞拍者对肖像画的冷漠,反衬了老人对儿子的深情。竞拍者们对艺术品的追逐,与老人对人间情感的珍重形成鲜明对比。对拍卖现场氛围的渲染,对于展示老人的精神世界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接着是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彰显小说题旨。明明是要拍卖老人收藏的绘画珍品,一开始却要先拍卖儿子的肖像画;底价为100美金,结果却以10美金成交,这些不合情理的举动招致了现场的“沉寂”“安静”“人声鼎沸”,也刺激了读者的阅读欲望,使读者想一探究竟,这就是制造悬念;同时,这样的渲染也使得结局非常具有戏剧性。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就是通过这样的铺垫与渲染达到的。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篇小说的结局方式使我们联想到美国哪位小说家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小说最后提到拍卖师的‘遗憾’,请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遗憾并简述理由”,然后看本文是哪种结尾方式,本文结尾拍卖师宣布“谁买下那幅肖像画”“谁就可同时得到他所收藏的全部珍品”,这属于出人意料的结尾,与欧·亨利小说的结尾方式一致;接着分析从文中能体会到哪些“遗憾”。所谓“遗憾”,指不满意、悔恨、不甘心的事情,考生可以从读者、作者、拍卖师、拍卖品、竞拍者、父亲等角度分析他们“遗憾”的原因。本文的主旨是赞扬无价的父爱,但从拍卖现场来看,竞拍者不能理解这无价的父爱,而过于看重金钱财富,这是作者、读者以及父亲遗憾的原因;从竞拍者的角度来看,竞拍者最后应该是后悔没有拍下这幅肖像画,失去得到老人其他珍品的机会,等等。
【点睛】回答场景的作用需要三个要素:一是要知晓“场景描写”的内涵与基本功能,这就是“基本知识”,场景描写是记叙文和小说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往往能起到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二是能够迅速理清小说的情节,理解老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精神世界,把握小说的题旨,这就是基本能力;三是将有关“场景描写”的知识迁移到解题中去,这就是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基本能力的“发挥”。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奏丹麦进行曲,喇叭奏花腔。国王、王后、波洛涅斯、奥菲利娅、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及其余人等上。
国 王 你过得好吗,哈姆莱特贤侄?
哈姆莱特 很好,好极了。我过的是变色蜥蜴的生活,整天吃空气,肚子让甜言蜜语塞满了;这可不是你们填鸭子的办法。
国 王 你这种话真是答非所问,哈姆莱特。我不是那个意思。
哈姆莱特 不,我现在也没有那个意思。(向波洛涅斯)大人,您说您在大学里念书的时候,曾经演过一回戏吗?
波洛涅斯 是的,殿下,他们都称赞我是一个很好的演员哩。
哈姆莱特 您扮演什么角色呢?
波洛涅斯 我扮的是裘力斯·凯撒。勃鲁托斯在朱庇特神殿里把我杀死。
哈姆莱特 他在神殿里杀死了那么好的一头小牛,真太残忍了。那班戏子已经预备好了吗?
罗森格兰兹 是,殿下,他们在等候您的旨意。
王后 过来,我的好哈姆莱特,坐在我的旁边。
哈姆莱特 不,好妈妈,这儿有一个更迷人的东西哩。
波洛涅斯 (向国王)啊哈!您看见吗?
哈姆莱特 小姐,我可以睡在您的怀里吗?
奥菲利娅 不,殿下。
哈姆莱特 我的意思是说,我可以把我的头枕在您的膝上吗?
奥菲利娅 嗯,殿下。
哈姆莱特 您以为我在转着下流的念头吗?
奥菲利娅 我没有想到,殿下。
哈姆莱特 睡在姑娘大腿的中间,想起来倒是很有趣的。
奥菲利娅 什么,殿下?
哈姆莱特 没有什么。
奥菲利娅 您在开玩笑哩,殿下。
哈姆莱特 谁,我吗?
奥菲利娅 嗯,殿下。
哈姆莱特 上帝啊!要说玩笑,那就得属我了。一个人为什么不说说笑笑呢?您瞧,我的母亲多么高兴,我的父亲还不过死了两个钟头。
奥菲利娅 不,已经四个月了,殿下。
哈姆莱特 这么久了吗?哎哟,那么让魔鬼去穿孝服吧,我可要去做一身貂皮的新衣啦。天啊!死了两个月,还没有把他忘记吗?那么也许一个大人物死了以后,他的记忆还可以保持半年之久;可是凭着圣母起誓,他必须造下几所教堂,否则他就要跟那被遗弃的木马一样,没有人再会想念他了。
高音笛奏乐。哑剧登场。
一国王及一王后上,状极亲热,互相拥抱。后跪地,向王做宣誓状,王扶后起,俯首后颈上。王就花坪上睡下,后见王睡熟离去。另一人上,自王头上去冠,吻冠,注毒药于王耳,下。后重上,见王死,作哀恸状。下毒者率其他二三人重上,佯作陪后悲哭状。从者抬王尸下。下毒者以礼物赠后,向其乞爱;后先作憎恶不愿状,卒允其请。同下。
奥菲利娅 这是什么意思,殿下?
哈姆莱特 呃,这是阴谋诡计、不干好事的意思。
奥菲利娅 大概这一场哑剧就是全剧的本事了。
致开场词者上。
哈姆莱特 这家伙可以告诉我们一切,演戏的都不能保守秘密,他们什么话都会说出来。
奥菲利娅 他也会给我们解释方才那场哑剧有什么奥妙吗?
哈姆莱特 是啊。这还不算,只要你做给他看什么,他也能给你解释什么;只要你做出来不害臊,他解释起来也决不害臊。
奥菲利娅 殿下真是淘气,真是淘气。我还是看戏吧。
1.文段开头两句话在戏剧中属于什么?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说的话有何特点?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过的是变色蜥蜴的生活,整天吃空气,肚子让甜言蜜语塞满了;这可不是你们填鸭子的办法”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文中演员表演的哑剧的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舞台说明。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和上场人物。
2.哈姆莱特故意坐在奥菲利娅身边,装出一副痴情而精神失常的样子并胡言乱语目的是让人们,尤其是国王,认识到哈姆莱特因恋爱失意而疯了,从而令人放弃对他的复仇的警惕。
3.比喻。用这种近似不合逻辑的话回答国王的问题,让国王感到哈姆莱特的确疯了。
4.哑剧再现的是国王受害以及王后改嫁的经过。这样写是为了揭露奸王的阴谋诡计。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题,每题3分。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且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 (驻军)
B.何厌之有 (厌倦)
焉用亡郑以陪邻 (增加)
C.若毒之乎 (怨恨)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地位低下)
D.焉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认为)
5.对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吾其还也 ②失其所与,不知 ③其如土石何 ④以其无礼于晋
A.①和③相同 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不同 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 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 ②和④相同
6.从句式角度判断,下面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夫晋,何厌之有 B.是寡人之过也
C.唯命是从 D.微斯人,吾谁与归?
参考答案:
4答案A 解析 B项“厌”是“满足”;C项“微”是“没有”;D项“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
5答案A 解析 ①和③均为语气副词,用法相同,但意义不同;②和④均为代词,用法相同,但意义不同,本题只考查用法。
6答案B 解析 B项为判断句,其它几项为宾语前置句。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4—8题。 (共13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趣:趋向,取向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由:原因
C.向之所欣 向:向来
D.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面对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不能喻之于怀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苟非吾之所有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舞幽壑之潜蛟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亦将有感于斯文
A.固一世之雄也 B.相与枕藉乎舟中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客有吹洞箫者
7.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作者认为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该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影响老庄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分)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3分)
参考答案:
4、答案: C 向,过去,以前
5、答案: D 的/主谓之间的连接
A 在 B 因为 C 所字结构
6、答案:B 状语后置句
A 判断句 C 被动句 D 定语后置句
7、答案:D
8、(1)江水总是像这样滚滚流去,却始终未曾流走;时圆时缺就像月亮,可是最终没有消减或增长。
(2)但世界上的其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色,常常在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没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略
6. 《荆轲刺秦王》(10分)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愿举国为内臣 : ___________ (2)荆轲顾笑武阳: ___________
(3)秦王还柱而走: ___________ (4)轲自知事不就: ___________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全都直接表现了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2分)
①秦武阳色变振恐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
③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5.下面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秦臣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B秦舞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C荆轲刺秦王,秦廷一度大乱,因为事起突然,而且廷上的侍臣都手无寸铁。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因为他想要挟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参考答案:
12、(1)全,整个(2)回头看 (3)环绕 (4)成功
13、(1)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2)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
14、C 15、A
略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伫立山亭远眺,但见石峰石柱星罗旗布,千姿百态,有的像老僧漫步,有的如母子偕游,有的若鸣啭于杜诗里的“黄鹂”,有的似普希金笔下的“渔夫与金鱼”……无不栩栩如生。面对这大自然的杰作,让游客流连忘返,高山仰止。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返: (1分)
(2)找出文段中一个错别字并修改:“ ” 应改为 “ ”。(2分)
(3)使用错误的成语是“ ”应改为“ ”。(2分)
(4)段中有句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答:
参考答案:
18、(1) fǎn (1分)
(2) 旗—棋(找出1分,改对1分)
(3) 高山仰止—叹为观止(找出1分,改对1分)
(4) 删去“面对”(或删去“让”) (1分)
8. 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以“成都”为陈述对象再写一组句子。要求:句式和修辞与例句相同,要体现城市的特点。(3分)
例句:如果赋予城市以人格:我说深圳,是位勇于探险、搏击风浪的青年;是位血气方刚、无所畏惧的勇士;是位气宇轩昂、顶天立地的英雄。
我说成都, ; ;
。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我说成都,是位古灵精怪、天真无邪的孩子;是位处世不惊、镇定自若的雅士;是位学识渊博、通晓古今的学者。
或:我说成都,是位富于浪漫、才华横溢的诗人;是位古朴典雅、举止端庄的女子;是位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学者。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①____。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是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