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天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90891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天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天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天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天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天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天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对梭罗所崇尚、向往的“寂寞”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大部分时间内,我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了伴儿,即使是最好的伴儿,不久也要厌倦,弄得很糟糕,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到国外去厕身于人群之中,大概比独处室内更为寂寞。一个在思想着工作着的人总是孤单的,让他爱在哪儿就在哪儿吧,寂寞不能以一个人离开他的同伴的里数来计算。真正勤学的学生,在剑桥大学最拥挤的蜂房内,寂寞得像沙漠上的一个托钵僧一样。农夫可以一整天,独个儿地在田地上,在森林中工作,耕地或砍伐,却不觉得寂寞,因为他有工作;可

2、是到晚上,他回到家里,却不能独自在室内沉思,而必须到“看得见他那里的人”的地方去消遣一下,照他的想法,是用以补偿他一天的寂寞;因此他很奇怪,为什么学生们能整日整夜坐在室内不觉得无聊与“忧郁”;可是他不明白虽然学生在室内,却与他在田地上工作,在他的森林中采伐,像农夫在田地或森林中一样,过后学生也要找消遣,也要社交,尽管那形式可能更加凝练些。(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 A. 作者把“寂寞”当作可长久陪伴自己的同伴,并认为它有益健康。B. 全身心投入劳作中的农夫不会有寂寞的感觉,尽管他可能独自一人。C. 学生们可以通过社交来消遣,所以他们在教室里用功时不觉得“忧郁”D. 人在学习工作和思考时不会感到寂

3、寞,“寂寞”与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无关。参考答案:C(原文的意思是学生们在室内全身心学习时,尽管周围全是人,可是他 处于一个人思考的境界,所以似乎“寂寞”可又不觉得“寂寞”,同时学生们又需要社交来调剂自己的生活。以上逻辑关系不可反推论;学生们可以通过社交来消遣,所以他们在教室里用功时不觉得“忧郁”。)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永远的烛之武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

4、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烛之武退秦师告诉了我们答案。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刘

5、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景仰他们的主要缘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一个让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

6、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在历史的风雨之中了。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齐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像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1. 下列属于烛

7、之武年老仍不被重用的真正原因的一项是A. 他爱发牢骚,当郑伯听从佚之狐的举荐请烛之武出面解围时,他还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 他有超世之才,但安于平静的生活,不想过问政治。C. 他的官职太小,难以被郑伯发现。D. 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有权者嫉妒。2. 文章引述了钱学森回国、曹操的老骥伏枥、刘备三顾茅庐的例子,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论证人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B. 运用钱学森回国、曹操的老骥伏枥的例子论证烛之武是一个心存高远的爱国者。C. 刘备三顾茅庐的例子论证烛之武身处逆境而不自甘寂寞,而是时刻准备寻找“一鸣惊人”的机会。D. 运用钱学森回

8、国的例子主要是表达作者对钱学森爱国精神的敬仰之情。3. 烛之武的例子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 适时的牢骚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会为自己争取到机会。B. 能言善辩也是一种能力,平时应注意自己的口才训练,有时口才可以解救危难。C. 身处逆境要不言放弃,要时刻准备,蓄势待发。D. 有才有德的人才是令人们敬仰的人。参考答案:1. D 2. D 3. A【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

9、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属于烛之武年老仍不被重用的真正原因的一项”,A项,他爱发牢骚是因为他怀才不遇,郑伯请他时的牢骚与后文的出面说秦伯更能突出他的深明大义。这些不是烛之武年老仍不被重用的真正原因。B项,文章四、五、六段多处显示他不是不想过问政治,而是没有机会。C项,“他的官职太小,难以被郑伯发现”说法错误,烛之武为官三朝,仍未被发现,未被重用,不是官职太小的原因。D项,从佚之狐的推荐和烛之武的牢骚中可以看出,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等才是真正原因。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

10、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文章引述了钱学森回国、曹操的老骥伏枥、刘备三顾茅庐的例子,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运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主要是表达作者对钱学森爱国精神的敬仰之情”说法错误,本文的中心是赞美烛之武的不畏逆境、终成大器的精神,文中每个例子都为这个中心服务。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烛

11、之武的例子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A项,“适时的牢骚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会为自己争取到机会”说法错误,文中的烛之武的牢骚是有条件、有资本的,如果无才一味牢骚满腹,只能让人生厌。故选A。【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

12、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3

13、. 传记类文本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3分)谢希德的诚与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

14、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

15、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

16、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

17、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口,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趣,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区别“硅片”和“芯

18、片”这两个概念。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_(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_(4)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_参考答案:(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2)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3)密切关注

19、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4)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 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不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 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 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

20、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5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刘开问说)21、上面两段材料分别从 和 角度来谈学习的。(2分)22、请你就以上材料之一的观点,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3分) 参考答案:21、两段文字分别从“从师”和“好问”的角度来谈的。(2分)22、略(3分)(要扣住材料里蕴含的观点,言之成理,重点突出)5. 阅

21、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

22、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

23、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B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C欲诛有功之人 诛:惩罚D毫毛不敢有所近 近:接近、沾染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得复见将军于此/樊哙覆其盾于地B以待大王来/请以剑舞C与之同命/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

24、 劳苦而功高如此/立而饮之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刚愎自大”性格的一组是(3分)( ) 项王、项伯东向坐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鸿门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B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体现了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称项羽

25、为“项王”“君王”,显然出项羽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的心理状态。C刘邦貌似心诚、吹捧的话语,使项羽轻易改弦更张。从中也可以表现出刘邦多谋善断、委曲求全、随机应变的复杂性格。D樊哙带剑拥盾入门,瞋目视项王,而项王赐之卮酒、彘肩,表现了樊哙的智勇双全,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同时也颇受项羽尊重。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5分)译文:_(2)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3分)译文:_参考答案:1.选C。诛:诛杀2.选A。A项,都是介词,在。B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C项,代词,指刘邦/ 结构助词,的。D项,连词,表并列

26、/连词,表修饰。3.【解析】选C。表现了项羽的率直粗犷。是项羽看到樊哙后的反应。是项羽看到樊哙后的动作和疑问。 4.解析】选D。“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错,从樊哙对项羽指责的话语中感受不到有尊重的意味。5.翻译:(1)刘邦道歉说:我和你合力攻打秦军,你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得分点:补出“主语”刘邦1分;谢:道歉1分;戮力:合力1分;河南河北:古今异义1分;省略及状语后置句1分。)(2)(项伯)常常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够击杀(沛公)(得分点: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分;蔽:掩护,1分;得:能够,1分。)【解析】略6.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甲德祐二年

27、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教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

28、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节选自指南录后序)乙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李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

29、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耶?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太史公曰:李布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贤者诚重其死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莫知计所出 莫:不要B.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诣:到去C.

30、 果言如朱家指 指:通“旨”,意思,意图D. 乃髡钳季布 髡钳:古代刑罚名,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意季布匿其所B. 然而隐忍以行 夫忌壮士以资敌国C. 贾余庆献谄于后 有名于楚D. 无留北者 季布者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第一段,作者在“战、守、迁皆不及施”的危机情况下出使北营,考虑到谈判不能成功,出使的主要目的是窥探元军敌情:在此过程,也表现了作者为国捐躯的决心。B. 甲文第二段,起初,作者在元营意气激昂,大义凛然,让元军不敢轻视,作者作为国家使节,不辱使命;后来,因为内

31、奸与敌人勾结,破坏了局面,致使作者被扣押。C. 季布曾是项羽的部下,多次使刘邦困窘;刘邦战胜项羽后,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要夷灭三族;后来经过周氏、朱家、汝阴侯滕公等人的帮助,刘邦赦免了季布。D. 文天祥、季布均非偷生怕死之辈,文天祥从国家使者变为俘虏,季布从叱咤风云的战将变为奴隶,他们忍受耻辱,都是为了将来有所作为,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贤者诚重其死夫婢妾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2)独

32、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参考答案:16. A 17. C 18. A 19. 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贤者诚重其死/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20. (1)适逢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我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2)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

33、项,“莫”没有人,没有谁。故选A。【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常用的答题技巧就是代入法。高考考察文言文虚词的题型大部分都是把虚词放在两个句子中比较。答题的时候,考生可以先把虚词分别代入到两个句子,看是否通顺,如果通顺就是相同,反之,则不同。A项“所”,代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名词,处所;B项“以”,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C项“于”都是介词,在;D项“者”,代词,“的人”/代词,放在主语之后,表判断。故选C。【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

34、、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考虑到谈判不能成功,出使的主要目的是窥探元军敌情”错,作者希望谈判能够成功,“窥探元军敌情”是次要目的。故选A。【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可从句首、句末的虚词入手。如“故、夫、其”是句首虚词,其前应该断开;“也、者、耳”多事句末虚词,其前也应该断开。最后再根据前后

35、句意调整断句为“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贤者诚重其死/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2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会”适逢;“交驰”交相奔走,往来不断;“北”此处代指“元军”;“当国者”主持国事的人,“当”掌管,主持;“为”这个“为”与前面的“谓”合起来联用,构成“谓为”的固定格式,可

36、以译为“认为是的”;“纾”消除、解除祸患。第二句得分点:“独”仅仅;“以”凭借;“求”此处可意译为“逮捕”;“何”为什么;“不广”气度不大、器量狭小。【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

37、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说:“汉王朝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朱家便乘坐轻便

38、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喝了几天酒。朱家乘机对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干休。” 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滕公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说凭着季布的贤能,汉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

39、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太史公说:季布给人做奴仆不肯死去,显得多么卑下啊!他一定是自负有才能,这才蒙受屈辱而不以为羞耻,以期发挥他未曾施展的才干,所以终于成了汉朝的名将。贤能的人真正能够看重他的死,至于奴婢、姬妾这些低贱的人因为感愤而自杀的,算不得勇敢,那是因为他们认为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请根据语境,在横线处补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和画线句子大体一致。(4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得

40、好:“有了朋友,生命才能显示出它全部的价值,这是照明我们黑夜唯一的光亮。”_ _ _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有了亲情,生活总是展露出它灿烂的笑容,这是温馨我们灵魂美丽的心花;有了老师,灵感就会挥动它隐形的风帆,这是推动我们学习有力的助手。略8.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矛盾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时说:“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B. 王明播放一则广播稿:“接教务处通知,明天上午8点,省教育厅领导将来我校做年终检查工作;下午所有班级全不上课,大家要保持好校园卫生。”C. 中央美院的小陈参观完两位学长的寒梅图画展后,觉得各有千秋,难分高下,于

41、是感慨道“真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啊!”D. 小赵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张老师说:“教学上我有许多不懂之处,请您不吝赐教。”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项,语体色彩不得体,“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化的表达,不适合用于新闻发布会这种正式场合。B项,广播稿中的“全不”与“全部”同音,容易让人误听。C项,诗句应是说明“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与上文“各有千秋,难分高下”不一致。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适应场合,巧妙用语;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

42、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9.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 ,仿佛我们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要谦卑,要懂得怜恤。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你不想要它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因为我认识到生命中的缺口它却如影随形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A. B. C. D.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根据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知,在一起,在一起,排除B;根据词语照应“你不想要它”中的“它”指中的“缺口”,排除D;

43、以及后文的内容是对“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的解说,排除C。考点:本题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本题既考查了词语的照应,又考查了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是一道较好的检测学生逻辑思维的题。10.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_,_。_,_,_,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 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 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 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A. B. C. D.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按照由外在到内在的逻辑,先说“风光”后说“底蕴”;按照说话有条理的原则,应将“底蕴”和“灵魂”句紧密相连。故选。按照句式统一的原则,第二空应选。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六、写作(60分,共1题)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杨绛出生在北京,父亲为她取名季康,小名阿季。有一次父亲问他:“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她说:“一星期就白活了。”父亲笑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