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吉林省长春市市第三十七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90657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8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市第三十七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吉林省长春市市第三十七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吉林省长春市市第三十七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吉林省长春市市第三十七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吉林省长春市市第三十七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吉林省长春市市第三十七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阳光维生素”的巨大抗癌潜能1921年,麦科勒姆发现,被破坏了维生素A的鱼肝油具有预防佝偻病的功效,真正发挥该作用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由此浮出水面,它因为是第四种被发现的维生素而获名“维生素D”。随后,科学家发现,人体在阳光的照射下,能够经由皮肤将体内的7-脱氢胆固醇合成为维生素D,因此,维生素D也被誉为“阳光维生素”。在维生素D发现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这种能够调节体内钙、磷代谢平衡的“阳光维生素”与骨骼健康的关系受到了密切关注,科学家们系统而深入地

2、对其生理学功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近几年来,关于维生素D在免疫调节、肿瘤预防、慢性代谢性疾病预防以及细胞微环境调控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的报道不断涌现。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体内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使得维生素D与肿瘤的关系成为肿瘤预防研究领域的热点。早在1915年,美国科学家霍夫曼发现,位于不同纬度的城市的居民癌症死亡率与其所处地理纬度之间呈现阶梯式下降的趋势。1937年,美国学者派勒等发现,增加阳光的暴露能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基于维生素D可经日光照射在皮肤中生成的科学基础,加兰德等提出,低水平维生素D可能与结直肠癌的高发生率存在相关性的假设。这一推论在随

3、后开展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中得到了验证。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和多种肿瘤发生显著相关,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那么,维生素D在抑制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究竟能发挥哪些作用?首先,维生素D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分化;其次,维生素D能促进癌细胞凋亡;再次,维生素D能抑制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近来研究还显示,维生素D可能通过直接抑制主动脉或肿瘤起源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并阻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内皮细胞的分支和延伸所诱导的血管生成。此外,维生素D还能调节细胞的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微环境,最终抑制癌症的发生发展。目前已知晒太阳是最简单经济的获取

4、维生素D的方式。每天进行足量的户外活动,适当地暴露于太阳光下能帮助皮肤合成能满足我们人体大部分需求的维生素D。值得注意的是,涂抹防紫外线的防晒霜或撑遮阳伞会使获得维生素D的量大大减少。另外,由于受生活区域的纬度、种族习俗、人种肤色、个人的穿衣习惯、季节变化等影响以及某些特定人群(如老年人等)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单单依靠日光照射,很多时候并不能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此时膳食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动物性食物是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如鱼肝油、含脂肪高的海鱼和鱼卵、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奶酪等。由于富含维生素D的天然食物并不多,所以,在从天然食物获取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维生素D强化食品或维生素D补

5、充剂适当地补充也是必要的。 (选自中科院官网,有删节)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关于“维生素D”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维生素D能调节细胞的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改变细胞的微环境,从而抑制癌症的发生发展。B被破坏了的维生素A会产生一种种脂溶性维生素,它因为是第四种被发现的维生素而获名“维生素D”。C维生素D能阻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的分支和延伸所诱导的血管生成。D适当地晒太阳能帮助人体获取维生素D,此外动物性食物是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适当的膳食补充也必不可少。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户外活动时,涂抹防紫外线的防晒霜或撑遮阳伞会减少维生素D的获取。

6、B低水平维生素D与结直肠癌、胰腺癌等的发生存在着相关性。C食物中获取的维生素D和经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进入肝脏后,伴随血液循环进入肾脏。D位于不同纬度的城市的居民癌症死亡率与其所处地理纬度之间呈现阶梯式下降的趋势。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维生素D能够调节体内钙、磷代谢平衡,与骨骼健康有关系,在免疫调节、肿瘤预防等方面起着作用。B有些动物性食物富含天然维生素D,在从天然食物获取不足的情况下,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强化食品或维生素D补充剂。C维生素D在抑制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经常接受日光照射,持续每日定量摄入维生素D,能起到治疗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的作用

7、。参考答案:7D试题分析:D项依据倒数第二段可得。A项“维生素D还能调节细胞的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微环境,最终抑制癌症的发生发展”。B项“被破坏了维生素A的鱼肝油具有预防佝偻病的功效,真正发挥该作用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由此浮出水面,它因为是第四种被发现的维生素而获名维生素D”。C项“维生素D可能通过直接抑制主动脉或肿瘤起源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并阻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内皮细胞的分支和延伸所诱导的血管生成”。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8C试题分析:C项无中生有。A项“涂抹防紫外线的防晒霜或撑遮阳伞会使获得维生素D的量大大减少。”B项“

8、低水平维生素D可能与结直肠癌的高发生率存在相关性的假设,这一推论在随后开展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中得到了验证;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和多种肿瘤发生显著相关,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D项“美国科学家霍夫曼发现,位于不同纬度的城市的居民癌症死亡率与其所处地理纬度之间呈现阶梯式下降的趋势。”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D 试题分析:D项夸大其词。A项依据第二段可得。B项“由于富含维生素D的天然食物并不多,所以,在从天然食物获取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维生素D强化食品或维生素D补充剂适当地补充也是必要的。”C。依据第四段可得。考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能力层级为分

9、析综合C。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昆虫学界“不朽之师”周尧周尧浙江宁波鄞县人,1934年考入江苏南通大学农学院,大三时,他和同学套用苏武牧羊的调子为自己组织的“长跑队”编了一首歌:“要雪东亚病夫耻,要炼体如钢,要锻铁心肠;活泼泼,气昂昂,准备赴沙场,雄心惊倭寇,壮志吓蛮邦” 1936年,周尧奔赴意大利那波里大学,考进了当时世界昆虫分类学权威西维斯特利教授的昆虫博士研究生班。一年之后,他成绩斐然,兼任助教。他写的透明蚧的重记载作为博士论文发表在研究所出版的学报上,得到西尔维斯特利教授的高度赞赏,他前途一片光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祖国河山遭到践踏,周尧悲愤不

10、已。一天,周尧在意大利朋友家闲谈,忽然进来一个青年法西斯,一看到周尧就跷起大拇指说:“你们日本人真是厉害,一下子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周尧眼睛里冒出了愤怒的火焰,他一拳将那个青年打倒在地,吼道:“我让你看看到底是日本人厉害,还是我们中国人厉害!”青年明白周尧是中国留学生后,吓得爬起来一溜烟跑了。 后来,周尧对导师说:“报国之日短,求学之时长。大虫不杀,杀小虫何用!”他拒绝了导师的挽留,于1938年回到广州的第二天,就投笔从戎穿上了军装,来到抗日前线,作战于兰考、商丘一带。师长知道他是难得的人才,便劝他退伍。当时国内昆虫学领域很薄弱,1939年冬,退伍后的周尧接到了川大农业院和西农的两张聘书,是留

11、在“天府之国”还是到偏远的大西北呢?“这里是后稷诞生的地方,教稼台就在附近,西边是绛帐,是马融教书的地方。我要学习先农先儒,为中国农业与教育做出贡献。”于是,周尧选择了西农,在这里坚守六十年。1948年4月,新中国成立前夕,炮声传到西农,国民党领导下的校方乱了阵脚,有的主张迁校江南,有的已自顾逃到西安,周尧等数人却坚持留在学校,他身佩短枪与国民党184师师长斡旋,用计谋切断国民党军队供水,将其逼退,最终保卫了学校。 50年代初,新中国刚成立,小麦吸浆虫又一次卷土重来。刚在土改中分得土地的农民慌了神,传言“虫王爷降下了灾”,纷纷迷信拜天,有的农民干脆就把庄稼烧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看到这惨状,

12、周尧坐不住了,下决心一定要降服这虫害。 周尧带领学生奋战在麦田里七天七夜,终于研究出了短期对策,用农药有效控制住了虫害。他认为用药制虫,不是昆虫学主攻的方向。第二年,他又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寄生蜂是小麦吸浆虫的天敌。后来,这项让昆虫生生相克的研究成果在黄河流域大范围推广,很好控制了小麦吸浆虫灾害。 有段时间,北京颐和园在南大墙及藻鉴堂等地方发现白蛾。这种白蛾,具有食量大、繁殖性强的特点,严重危害农林植物。园艺队紧急向颐和园放养25万只周氏啮小蜂周尧的研究生杨忠歧找到的,如此,很快消灭害虫。 1996年6月,浙江省鄞县县委和县政府为了弘扬他的爱国和敬业精神,在宁波美丽的东钱湖畔修建了“周尧昆虫博

13、物馆”,在开馆典礼上,给他颁发了60万元奖金。周尧当即宣布,将其中20万元捐献给博物馆,其余的40万元和他积累的稿费10万元全部用来设立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希望在青年科学家的成长中发挥作用。迄今为止,获奖的中青年科学家已达70多人。 1980年,周尧教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改写成中国昆虫学史,考证出在益虫饲养、害虫防治、形态学研究、天敌与化学药剂利用等领域,中国都较欧美国家早几个世纪。此书一出震惊了世界昆虫学界与生物科学史坛,被国外专家誉为“不朽的著作”。 六十年代,周尧第一次在中国提出“时空统一”的进化分类与歧序分类的理论,并对昆虫的高级阶元类群进行了重新划分。他采集昆虫标本的足迹遍及除台湾、

14、西藏以外的每个省、市、自治区。他创办了趣味昆虫中国昆虫学杂志等昆虫学刊物3种。 1989年他完成了三卷本巨著中国盾蚧志。1994年主编出版了中国蝶类志,这是中国昆虫学划时代的科学巨著。全书不仅编排了中国蝴蝶的分类系统,还严格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规定,纠正了中外书籍上不少蝴蝶学名的历史性错误,审查了全部已有的中国蝴蝶的“中名”,并拟定了所有中国蝴蝶的属名与大批的新中名,第一次为中国蝴蝶中名的统一与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张雅林说:“先生一生功绩太多立德、立功、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改编于申宏磊周尧:与青铜雕像一样不朽的人等) (1)下列对人物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15、()(5分) A为了求学,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周尧四处奔波,最后终于如愿考进了当时世界昆虫分类学权威西维斯特利教授的昆虫博士研究生班。 B因为周尧写的发表在研究所出版的学报上的博士论文透明蚧的重记载,得到西尔维斯特利教授的高度赞赏,所以导师想一再挽留他。 C抗战爆发后,周尧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穿上军装,曾一度在抗日前线兰考、商丘一带作战;他被师长劝说退伍后,决定用另一种方式报效祖国。 D有段时间,北京颐和园一些地方出现了危害性极大的白蛾,园艺队人员用周尧研究出来的周氏啮小蜂,很快消灭了这种害虫。 E周尧在昆虫学研究上作出了诸多贡献,他第一次在中国提出“时空统一”的进化分类与歧序分类的理论,还对

16、中国蝴蝶的分类系统进行了编排。 (2)修建“周尧昆虫博物馆”是为了弘扬他的爱国与敬业精神。请简要概括周尧强烈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6分) (3)在国家需要时,周尧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文章标题称周尧是昆虫学界的“不朽之师”。结合文本,请谈谈你对“不朽之师”的理解。(8分)参考答案:(1)C项,3分;E项,2分;D项,1分(2)为“长跑队”自编爱国歌曲。维护国家尊严,拳打法西斯青年。抗战爆发后,回到祖国,投身抗日前线。(每点2分) (3)放弃国外学习研究的好机会。放弃川大到偏远的西农去。把自己的奖金和稿费全捐献给博物馆和用到设立奖励基金上。(每点2分) (

17、4)“不朽之师”是指为人类谋福利,为人民作贡献的大师。(2分)被称为“不朽之师”是因为周尧在三个方面贡献突出:立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抗日战争爆发后,决然回家参加抗战;立功:治理小麦吸浆虫害功勋卓越,设立奖励基金,培养科技人才;立言:完成中国昆虫学史中国盾蚧志中国蝶类志等多部著作,提出“时空统一”的进化分类与歧序分类的理论。(每点2分)【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借助人物的经历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别抓身份的变化。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

18、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比较其异同。ABD三项主要是考查文本的内容。(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修建周尧昆虫博物馆是为了弘扬他的爱国与敬业精神。请简要概括周尧强烈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准区位,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子,从中提炼,然后分条作答。考生可以找到具体的事件,然后进行概括。【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易错警示】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周尧强烈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

19、,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在国家需要时,周尧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要求对“周尧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的”进行概括,实际就是分析人物行为特征,答题时注意找到文章中的典型事件,分析事件反应出的传主的品质,然后分条作答。【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

20、这仍然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只是要求的高一点,首先对题干要进行分析,分析题干的隐含的意思,即具体分析人物的行为特征,从这个角度入手明确这一点题目就好答了,到文中找主要的事件,通过事件分析体现传主的什么行为特征,然后分条作答,注意要对事件进行整合,相同的内容注意合并,各点之间不要相互包含。(4)【试题分析】题干中问的是“文章标题称周尧是昆虫学界的不朽之师。结合文本,请谈谈你对不朽之师的理解”,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找到周尧是“不朽之师”的相关内容,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然后谈对自己的启示。【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21、【技巧点拨】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探究题目有两个答题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答题时一定要结合传主的经历,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答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这种方式要求文中关于这方面列举的事例比较充分;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一种方式,答题时就某问题作深入探究,一定要结合原文事例。向外延伸主要是就传主的某种精神结合实际作答,一般题干要求较为明确。此题找到“不朽”的具体方面解析即可。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

22、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许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

23、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虑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

24、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啐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

25、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1. 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B. 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C. 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D. 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2. 下列对中国诗歌性情与声色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宋之际,中国诗歌发生了第一次转变,从重性情转向重声色。B. 盛唐时,性情与声色的完美统一,使中国诗歌达到了发展的顶

26、峰。C. 诗歌在盛唐之前,重声色,轻性情;在盛唐之后,重性情,轻声色。D. 盛唐半个世纪一过,能以性情与声色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现象再也没有过。3. 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B. 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C. 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D. 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参考答案:1. C 2. C 3. D【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27、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如本题要求选出“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考生需要到文中圈出有关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文字,再与选项进行比对。C项,“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错误,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并未“取代”。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要求,如本题,题干问的是“对中国诗歌性情与声色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

28、,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项,“诗歌在盛唐之后,重性情,轻声色”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是“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由此可知,盛唐之后,声色和性情是顾此失彼的,即顾了性情,丢了声色,或顾了声色,而丢了性情,“重性情,轻声色”之说没有依据。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29、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错误,第一段说的是“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并没有提到人们兴趣降低的问题,选项曲解文意;B项,“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错误,从第一段来看,“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由此可知,原因是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C项,“文心雕龙?

30、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三段说的是“文心雕龙?明诗篇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由此可知,文心雕龙只指出转变后的状况。故选D。【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

31、,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晁君成诗集叙苏轼“达贤者有后,张汤是也。”张汤宜无后者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扬雄是也。”扬雄宜有后者也。达贤者有后,吾是以知蔽贤者之无后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吾是以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有后也。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名者,古今之达尊也,重于富贵,而窃之,是欺天也。绝民欺天,其无后不亦宜乎!故曰达贤者与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吾常诵之云尔。乃者官于杭,杭之新城令

32、晁君君成讳端友者,君子人也。吾与之游三年,知其为君子,而不知其能文与诗,而君亦未尝有一语及此者。其后君既殁于京师,其子补之出君之诗三百六十篇。读之而惊曰:嗟夫,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今吾尚不能知君之能诗,则其所谓知君为君子者,果能尽知之乎。君以进士得官,所至民安乐之,惟恐其去。然未尝以一言求于人。凡从仕二十有三年,而后改官以没。由此观之,非独吾不知,举世莫之知也。君之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宜为人所共爱,其势非君深自覆匿,人必知之。而其子补之,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吾是以益知有其实而辞

33、其名者之必有后也。昔李郃为汉中候吏,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馆于郃。郃以星知之。后三年,使者为汉中守,而郃犹为候吏,人莫知之者,其博学隐德之报,在其子固。诗曰:“岂弟君子,神所劳矣。”(选自苏轼文集,有改动)【注】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与之游三年 游:交往B博辩俊伟,绝人远甚 绝:超过C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 微服: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 D其博学隐德之报,在其子固 报:回复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达贤者与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 吾与之游三年B乃者官于杭 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C君以进士得官 郃以星知之D吾常诵之云尔 举世莫

34、知之也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3分)(2)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3分)(3)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3分)9作者认为晁君成“有其实而辞其名”,请依据文章简要概括其理由。(4分)参考答案:6D7A8(1)贤人是百姓依靠他来生存的人,(蔽贤者)却蒙蔽他,这是断绝百姓的生路啊。(评分建议:“所以”,“绝民”,判断句,各1分。)(2)诗歌的旨意虽然隐晦,但它美妙高明之处,还是有可以用语言表达、指明的。(评分建议:每句各1分。)(3)至于一个人是贤能还是不才,他的(思想)是深刻还是愚昧,难以知

35、晓,(这)大概比(理解)(他的)诗歌更困难啊。(评分建议:每句各1分。)9有其实:晁君成的诗歌清厚静深,语言清新。辞其名:晁君成隐藏自己的才能。(评分建议:每点各2分。)6【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题中由上文中“而其子补之,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结合后面句子中“在其子固”可以

36、推测。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答题关键词“意义”“用法”“不相同”。 答案选择A。前者是连词,后者是介词;B在;C 凭借;D项,代词。【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推断文言虚词用法在各

37、种考试中经常出现,这也说明:推断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学习能力。由于在具体的使用中,虚词的用法非常灵活而多变,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它不仅需要我们朗读并背诵一定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识记其基本用法来形成知识系统,还需要我们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下面介绍八种常用的推断方法,供同学们学习和考试时参考。1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比如题中A项。2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3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

38、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4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5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6成语联想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其中许多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7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

39、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所”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8句例推断法。作为“常见虚词”,它们在课文中必定多次出现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虚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可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有关虚词的含义了。以上介绍的八种推断方法最好能综合运用,这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准确性更大,正确率更高。8【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

40、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理解。题干问“作

41、者认为晁君成有其实而辞其名,请依据文章简要概括其理由。”关键词“有其实而辞其名”,答题区间在文章第三节中,关键句“君之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宜为人所共爱,其势非君深自覆匿,人必知之。”“吾是以益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必有后也。”总结形成答案。【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首先审清题目,抓住关键词,筛选文中信息,总结形成答案。本题就是抓住关键词“有其实而辞其名”,筛选关键语句,总结答案。【参考译文】通达贤德的人一定会有有作为的后代,张汤就是这样的人。张汤本来是应该没有后代的。没有真才实学而窃取虚名的人不会有有作为的后代,扬

42、雄就是这样的人。扬雄本来是应该有杰出后代的。通达贤德的人有杰出的后代,我因此知道壅蔽贤者的人就不应该有杰出的后代。没有真才实学而窃取虚名的人不该有杰出的后代,我因此知道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会有杰出的后代。贤德的人,是民众赖以生存的人,而壅蔽扼止贤能的人,就是要堵绝百姓的生路。有名望的人,是古往今来通达世情而受人尊敬的人,有人看重名望所带来的富贵,于是窃取了这个名声,这是欺骗上天。堵绝百姓的生路,欺蒙上天的神明,因此他不会有贤明的后代,这难道不应该吗!所以说:贤达的人和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都会有杰出的后代。我常常这样说。过去我曾经任职于杭州,杭州新城县令晁君字君成名叫端友,是一个君子。我

43、和他交往了三年,只知道他行事很正派,却不知道他能写文章和诗,而他也从没有提到一句写诗作文的事。后来晁君在京师去世,他的儿子晁补之拿出他的三百六十篇诗给我看。我读后深感惊讶,感慨地说:“啊呀,诗歌虽然不是高谈大论,然而它的美好丑恶、高明低劣,还是能够指明说清的。至于一个人究竟是贤能还是平庸,他的器量宏远还是愚昧,恐怕比了解诗的优劣高下更难。至今我还不知道他能作诗,那么我一向以为他是君子,又怎能真正了解他的一切呢?晁君以进士的身份得到官职,所到之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因此生怕他离任而去。但他从来没有求别人做过任何一件事。他做官前后二十三年,刚刚给他加官,就去世了。以此看来,不仅仅是我不了解他,所有

44、的人都不了解他。他的诗作清淡温厚而又深远,就像他的为人一样,而每篇都能写出新的意境,造出奇美的词句,定会得到大家的喜爱。如果不是他自己深藏不露,人们一定会发现并欣赏它们。他的儿子晁补之,对于各种文体无所不能,学识渊博,文思辩捷,人物英俊,气度宏伟,超过一般人很远,他一定会显名于世。我因此知道那些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一定会有杰出的后代。当年李郃做汉中郡迎送宾客的小吏,汉和帝派遣了两个使者改换民服到蜀中去,途中就在李郃的馆舍中住下。李郃通过观察星相知道了他们的身份。过了三年,当时来的使者担任了汉中郡太守,而李郃依旧是迎送宾客的小吏,没有人了解他的真才实学。他学问渊博德行隐蔽的回报,应在他儿子李

45、固身上。诗经说:“平易的君子,是天神的赐与。”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

46、,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

47、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删改)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B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C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国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晋文公感动了原国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刮大风的天气里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