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一、 工程概况2二、 场地地形地貌及地基土构成2三、 地下水3四、 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3五、 应急策划3六、 应急准备5七、 应急响应8八、 预防措施9九、 主要事故应急救援措施13十、 现场恢复16十一、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16深基坑工程安全应急预案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安徽中华职业学校综合楼深基坑工程建设单位:安徽中华职业学校勘察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单位:大连城市建设专家事务所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安徽省建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安徽南巽建设项目管理投资有限公司基坑支护设计单位: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深基坑施工单位:安徽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本工程位于合肥市亳州路和肥西路
2、交叉口东南角,建筑总面积14040m2,占地面积2680m2,建筑高度59.20m,总高度64.30m。地上17层,地下1层,框剪结构,抗震裂度7度,平板式筏形基础。基坑支护采用土钉墙、围护灌注桩、斜支撑系统及注浆的形式进行支护。本工程0.000为吴淞高程20.400米。设计灌注桩为56根,桩径均为900mm,采用机械成孔。桩身及冠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土钉为钉杆采用HRB400钢筋20mm,锚管采用48x3mm钢管,土钉施工采用螺旋钻机,不得注水成孔,孔径为100mm。注浆材料采用P.O42.5水泥净浆,水泥水灰比为0.4-0.5。本工程局部深基坑开挖深度为5.9-8.25m左右。二
3、、场地地形地貌及地基土构成拟建场地地层层序自上而下分别为:层杂填土:分布整个场地,层厚为1.24.7m,层底标高15.3218.76m。层粉质粘土:层厚4.27.8m,层底标高9.1612.17m。层粉质粘土夹粉细沙:层厚7.510.2m,层底标高1.12.16m。层强风化泥质砂岩:最大钻遇深度大于5.0m。三、地下水据勘察报告反映:勘察场地埋藏有上层滞水岩层裂隙水,上层滞水分布在层杂填土底部,其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流补给。裂隙水分布在层强风化泥质砂岩,水量较少。勘察期间测得混合地下水位地表下1.22.0m。四、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
4、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五、应急策划1、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根据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项目部人员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
5、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评价编制应急预案成立抢险领导小组组建抢险队、救护车进行评审、修订配备应急物资、设备 未发生 发生定期评审应急知识教育培训实施应急预案 图1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2、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以及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国家财产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及复杂的地质情况,在辩识、分析评价施工中危险因素和风险的基础上,确定工程的重大危险因素是:桩孔坍塌;人员坠落;基坑
6、失稳;长螺旋钻机故障、槽钢安装时脱钩等。在工地采取机电管理、安全管理各种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应急方案。3、应急资源分析1)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项目部成员。2)应急设备、物资准备:现场灭火器、医疗设备、救护车辆充足,药品齐全,各施工小分队配有对讲机。3)上级救援机构: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地方可用的主要应急资源是救护车。4、法律法规要求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七条、第三十一条;安全生产法第三十条、第六十八条;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安全许可证条例。六、应急准备1、机构与职责一旦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公司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
7、险,成立现场抢险领导小组。职责:研究、审批抢险方案;组织、协调各方抢险救援的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等;保持与上级领导机关的通讯联系,及时发布现场信息。项目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及其人员组成组 长:温永贵 电话:13805517969 副组长:范 慧 电话:13515657726下设通讯联络组 组 长:许 柯 电话:13905512567技术支持组 组 长:范 慧 电话:13515657726抢险抢修组 组 长:张恩法 电话:13866134966 组 员:沈 正 电话: 13705512688医疗救护组 组 长:杜长青 电话:18755131355 组 员:陈 明 电话:15155519828后勤保
8、障组 组 长: 杜长青 电话:18755131355组长职责:1)决定是否存在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2)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3)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作出安排;5)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副组长(即现场管理者)职责: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
9、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4)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通讯联络组职责:1)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技术支持组职责1)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2)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3)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4)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抢险抢修组职责1
10、)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2)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3)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4)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医疗救治组1)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后勤保障组职责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资的供给。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质及设备。2、应急资源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
11、部应根据潜在事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手段、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主要应急机械设备储备表序号材料、设备名称单位数量规格型号主要工作性能指标备 注1小型挖掘机辆1WY4.2斗容量0.2m33机动翻斗车辆2FC1斗容0.75m34液压汽车吊辆1QY2525T5电焊机台2BX5006卷扬机台2JJ20.5拉力5T7对讲机台10GP88S3、教育、训练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项目部应对抢险人员进行必要的抢险知识教育,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包括应急内容、计划、组织与准备、效果评估等。4、互相协议项目部应事先与地方医院、宾馆建立正式的互相协议,以便在事故发生后及时
12、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七、应急响应预案的起动时机:当基坑失稳或地面沉降幅度过大时,特别是桩孔水平、垂直位移、基坑发生突变时应立即起动应急预案。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出现的危情或有可能出现的险情,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现场、办公室、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由综合部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根据上级指示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直接进行处理。如果事故较大或施工单位处理不了则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进行请示,请求启动建设单
13、位的救援预案,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仍不能进行处理,则由建设单位向建委或政府部门请示启动上一级救援预案。 紧急事故发生 人员伤亡 上报安质部或公司 抢险领导小组 上报监理、业主、设计院 现场处置抢救方案确定 送医院抢救 物质、设备到位进行抢救抢险结束、恢复生产措施及善后处理、进行总结图2 应急事故发生处理流程图 (1)值班电话:实行昼夜值班制,项目部值班时间和人员如下:7:3020:30 杜长青 电话:18755131355 20:307:30 陈 明 电话:15155519828(2)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产,并由在现场的项目部最高级别负责人指挥,在
14、3分钟内电话通报到值班室,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如需可直接拨打120、110等求救电话。(3)值班人员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必须在2分钟内将情况报告到紧急情况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如何进行现场处置的指令。分派人员车辆等到现场进行抢救、警戒、疏散和保护现场等。由综合部在30分钟内以小组名义打电话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告。(4)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
15、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5)在整个施工阶段要从人员、设备、材料和制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旦遇到险情能迅速投入抢险工作。(6)对于雨季施工,要及时了解天气信息遇到暴雨天气要委派专人值班,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并及时汇报。八、预防措施 1、基坑监测预防措施 在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结果显示超出设计报警值,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受到 威胁时,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措施。 (1)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组织堵漏专业队,储备堵漏剂、双快水泥、注浆管、 注浆机、水泥、水玻璃等物资,派专人巡视围护墙体是否渗漏。若发现围护墙渗漏,则视具体情况立即组织进行坑内灌浆堵漏,或坑内、坑外分别进行灌浆、注 浆堵漏
16、。 (2)在土方开挖的过程中,若发现不明障碍物或地质条件与地质勘察报告 不符,则立即向业主、总包、监理汇报,由业主及监理组织各主体结构设计方、基坑围 护结构设计方、地质勘察单位共同处理。项目部做好现场的保护、调查工作,为 有关各方工作提供方便。 (3)在监测过程中,若发现地下连续墙沉降或位移累计或变形速率接近报 警值,需立即报业主和监理单位,并由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及勘察单位共同确定基坑加固措施,同时考虑是否调整基坑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 (4)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若监测数据显示,局部围护结构变形异常,累计值接近报警值,则与基坑围护设计人员一起共同确定处理方案。现场作好回填机械(挖机、运土车
17、辆)、抢险人员(普工、电焊工、电工、塔吊工、物资调配人员、现场指挥人员)、抢险设备(电焊机、注浆机、混凝土输送设备、自备发电机、塔吊、汽车吊)和抢险物资(型钢支撑、钢板、焊条、水泥、水玻璃、麻袋)等各项准备。 (5)周边重要建(构)筑物变形接近报警值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时,根据 施工进展情况及专家确定的处理意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临时钢支撑或采用 锚索支护,同时增加施工人员,缩短结构施工时间,尽早形成安全、稳定的永久 支撑结构。 2、基坑安全紧急情况处理措施 (1)基坑围护结构位移过大,应立即停止开挖,在薄弱部位设置临时支撑 加固,控制围护结构继续位移。根据监测报告和位移情况,找出围护结构位移
18、原因,制定具体对策。 (2)变形速率达到报警值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如无渗漏,应对基坑加强监测; 如有渗漏,则应立即采取措施堵漏,在基坑内侧加设支撑或堆填砂石,控制地下 连续墙变形。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基坑内外侧地下水位差异大,由于地下水压力及土压力的作用,容易出现基坑侧偏移,基坑底隆起的现象,危及基坑施工安全。为 此,若经第三方基坑监测报告显示基坑沉降位移达到预警值或控制值,则应采取 基坑支护加固措施,控制基坑位移量,确保基坑作业安全。本工程拟采用锚索加 固连续墙的方法维持基坑稳定。施工过程按照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标准执行,尤其对钻孔成孔及张拉锁定工序要严格把好质量关。钻孔的孔位、孔深、倾
19、斜度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严格控制。 围护结构缺陷,导致基坑开挖阶段渗漏水甚至涌土、喷砂。如果开挖过程中发现地下墙接缝夹泥宽度超过 20mm(砂土、砂质粉土) 、50mm(粘土、粘质粉土),应随开挖面暴露及时用钢板封堵地下墙接缝,并用水泥浆灌满钢板与地下墙间隙。如果开挖过程中发生渗漏,采用双快水泥抽槽压注聚氨酯的方法封堵。如果渗漏水流混浊,且渗漏时间较长,应注意渗漏点附近可能存在严重的土体流失,出现空洞,此时严禁重型机械靠近,并应立即采用振管注浆方法填补空洞。3、基坑降水控制措施 本工程地下室逆作施工时,基坑外绝大部分地下水已被地下连续墙截断,基坑内降水采用集水明排法。明沟布置在基坑四周内侧,随土方
20、开挖不断加长,并在基坑四角及每隔 30 米设集水井,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通过潜水泵从集水井抽水,在梁板留设的通风口或出土口排往基坑面明沟。基坑内设置的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最深挖土面低 0.3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 0.5m 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以保持水流畅通。 在底板施工时,基坑内的土层含水、连续墙渗透水、地表雨水及上部施工用水等水量仍然存在较大的可能性,为保证底板顺利施工,采用集水井+盲沟排水的方法进行处理,即通过沿底板纵横设置的盲沟将水集中引至集水井内,然后由潜水泵抽至地面截水明沟内。沟、井的截面应根据排水量确定。明沟、集水井排水,视水量多少连续或
21、间断抽水,直至地下室结构梁板施工完毕为止。4、基坑及桩孔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1)现场技术负责人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的交底,对有关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如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以及安全生产教育。严格按基坑支护设计要求及有关国家、行业、地方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进行施工,实行技术交底、自检、工序交接、工程隐蔽验收等制度,使工程质量和安全得以控制。 (2)基坑及桩孔施工应具备下列资料: 施工区域内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察报告中,要有土壤的常规物理力学指标,必须提供土的内摩擦角、内聚力 c,渗透系数 K 等数据和有关建议。 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 场地内和邻近地区地下管线图和
22、有关资料,如位置、深度、直 径、构造及埋设年份等。 邻近的原有建筑、构筑物的结构、基础情况,如有裂缝、倾斜等情况,需作标记、拍照或绘图,形成原始资料文件。 (3)深基坑特别是稳定性差的土质边坡、顺向坡应充分考虑雨季施工等诱发因素,提出预案措施。 (4)雨期施工时,应对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5)基坑边及桩孔边一般不宜堆放重物,如坑边确须堆放重物,边坡坡度和基坑支护设计须考虑其影响;基坑开挖后,坑边的施工荷载严禁超过设计规定的荷载值。坑边及桩孔堆土、料具堆放及机械设备到坑边距离应根据土质情况、 基坑深度进行计算确定。作业人员上下应搭设稳固安全的阶梯,桩孔内须有阶梯。 (
23、6)按要求在基坑周围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并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防护及支护结构完成后要及时进行验收。施工过程中应指定专人进行指挥、监护, 如出现支护结构产生可能危及基坑工程安全的变形、位移、开裂及渗漏时,应立 即停止施工,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或加固后,方可作业。 (7)基坑及桩孔内属于危险作业场所,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现场设施及周边环境做好变形监测。监测要做好记录,主要是对基坑支护结构及桩孔内护壁、周边已有构筑物、重要管线和道路的沉降、位移、变形情况及时掌握。如出现有可能危及基坑工程安全和周边构筑物、重要管线和道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坑内人员不得
24、在未加固处理的坑壁下方操作、走动和停留,要离开坑壁一定的距离。操作时应随时注意上方土体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时,作业人员要迅速撤离并及时加固处理。夜间施工要尽量安排在地形平坦、施工干扰较少和运输道路畅通的地段,并备足够的照明和警示灯。 5、灌注桩施工安全紧急情况处理措施机械成孔桩工程施工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的倾斜的指挥与控制:当发现附近建筑物倾斜达到警戒值1时或沉降速度达到0.1mm/d时,采取的措施为:a 立即停止机械桩成孔,在重新确定好新的成孔方案后再行施工。b 地面加强措施为在劲性桩周边5.0m范围内采用注浆进行加固土体,地面注浆材料采用纯水泥浆。c 邀请有关专家或加固研究所
25、共同制订建筑物的纠偏方案并组长实施。d 如在基坑开挖阶段,则立即停止开挖并进行部分土方回填,防止险情进一步恶化。九、主要事故应急救援措施1、基坑、土钉墙及桩孔坍塌应急救援措施 (1)发现事故预兆后,立即停止作业,迅速组织人员往安全地方疏散,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根据情况迅速制定有效的抢救、抢险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实施抢险。同时要密切监测事故周围建筑、道路、地下水等情况的变化发展,以便根据情况调整和实施新的抢救措施,并迅速疏散影响范围内的所有人员。 (2)分析事故坍塌的影响范围,迅速组织疏散无关人员撤离事故现场,并组织人员建立警戒区域,加强保卫,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事故影响范围。 (3)当
26、发生坍塌事故后,最早发现者或目击者应立即大声呼救,并根据情况立即采取正确方法施救,向施工现场有关人员报告或报警。 (4)项目部应急小组应迅速判断事故发展状态和现场情况,迅速确定该部位作业人数及伤员人数,采取正确方法施救,判断清楚被掩埋人员位置后,立即组织人员全力抢救。抢救救援时必须要以人为本进行抢救伤员,在救援过程中要避免再次伤害伤员。当坍塌土方量大时,为抢时间救援伤员,清理坍塌表层时可用大、中型机械挖掘;当坍塌范围较小时,禁止使用大、中型机械,只可使用小型电动工具及人手进行挖掘救援,对伤员进行必须的处理后,将伤员迅速送医院抢救,并按规定程序上报有关各级主管部门请求救援。 (5)在救护过程中要
27、防止二次坍塌,扩大伤害范围,必要时要先对危险的地方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6)急救人员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抢救脱险出来的伤员,在等待医生 救治或送往医院抢救过程中,不要停止和放弃施救,如采用人工呼吸,清洗包扎 或输氧急救等。 (7)当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时,应立即向社会求救。 2、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 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
28、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 20,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 (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咙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摘除义齿,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 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钮扣。若舌已后坠
29、或口腔内异物无法清除时,可用12号粗针穿刺环甲膜,维持呼吸,尽可能早作气管切开。 (4)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5)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 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 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片等。 (6)复合伤要求平仰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扣。(7)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干至骨骼。直接在伤
30、口上放置厚敷料, 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慎用止血 带,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小时为宜,做好标记,注明使用 止血带时间。 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 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是: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颅底 骨折和脑脊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导致颅内感染。 a.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 红汞,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b.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做成软件包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 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c.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
31、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 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以上1/2(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脚 上1/3(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 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 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3、通讯项目部必须将110、120、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手机号码、企业应急领导组织成员手机号码、当地安全监督部门电话号码,明示于工地显要位置。工地抢险指挥及安全员应熟知这些号码。4、警戒与治安安全保卫小组应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5、人群疏散与安置疏散人员工作要有秩序的服从指挥人员的疏导引起进行疏散,做到不惊慌失措,勿混乱、拥挤,减少人员伤亡。十、现场恢复充分辩识恢复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当安全隐患彻底清除,方可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十一、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公司和项目部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审,针对施工的变化及预案中暴露的缺陷,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