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北省衡水市刘集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284091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刘集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市刘集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市刘集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市刘集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北省衡水市刘集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北省衡水市刘集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的“瓦”就逊色得多。先秦屈原卜居中说“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是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瓦被赋予了很多消极的意义。而实际上,作为我国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瓦的发明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今天就来说说瓦。人们俗称“秦砖汉瓦”,但这并不准确。就像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是一种修辞性说法。其实

2、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战国时著作世本记载:“桀作瓦屋。”这可能是传说。桀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稼穑一样去“作瓦屋”。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齐国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盾瓦”,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可见瓦已是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比如、“弄瓦之喜”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万生女子载弄之瓦”。意思是生下女孩儿,拿

3、纺线瓦锤给地玩。那种瓦锤,就是陶制品,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待到瓦用于房屋建筑,才渐渐变为专称,唐宋时期,便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了。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瓦在古代是种重要的占卜工具,人们摔碎瓦片观看纹理,来预测吉凶成败。瓦除了建房屋,还用来镶井壁,叫做甃。形体很大,长可达一两米,圆形井壁由两块、三块或四块瓦围成一圈,周易庄子都有记载。秦汉瓦井已经很普遍。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井”字就是那种井的象形。自从用瓦镶井壁,井的质量和功能才大大提高。此外,瓦还可以作乐器和棺材等。瓦的制作并非给轮制,而是用圆形模具做胎,用熟泥片贴在外围,等距离划

4、开,晾干后自动从模具上脱落,成为瓦坯。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很详细。古人的确很聪明。夏桀当初“作瓦屋”只是为了自己享乐,至于造福后人几千年,的确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改编自伪农淡味斋随笔说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夏桀为自己享乐而“作瓦屋”,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B. “弄瓦之喜”的说法与瓦有关,但此时的“瓦”还没有成为专有名称。C. 瓦的用途有很多种,因此以瓦为代表的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D. 瓦的制作并非给轮制,而是把圆型模具做胎后,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从玉引出瓦,接着旁征博引,逐层分析

5、,最后表达自己的态度。B. 对于瓦,文章先说明它的起源和演变,然后介绍它的用途、制作过程等。C. 文章第二段引用世本和左传的相关内容,论证了瓦的出现时间。D. 文章第四段论证了瓦的用途,并从字形的角度说明瓦用来镶井壁的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瓦釜雷鸣”比喻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居于高位,这里的“瓦釜”有消极意义。B. 唐宋时期,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就是瓦作为专称的一个明证。C. 古人生女孩称“弄瓦之喜”,“瓦”是指纺线瓦锤,说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D. 周易庄子中都记载了用瓦镶井壁,瓦井的质量和功能超过了土井。参考答案:1. B 2. D 3. C【1题详解

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左传中关于“盾瓦”的记载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夏桀“作瓦屋”不能说明这一点;C项,因果倒置,原文是“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D项,偷换概念,不是“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而是成为瓦坯。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

7、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结合文本

8、内容“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井字就是那种井的象形。自从用瓦镶井壁,井的质量和功能才大大提高”分析可知,“从字形的角度说明瓦用来镶井壁的作用”错误,从字形角度说明的是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结合文本第三节内容分析,“说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无中生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故选C。2. 阅读下文,完成1-5题。(14分)重阳节启示:文化的生命传

9、承国庆刚过,又临重阳。重阳(农历九月初九),这由“九”和“九”两个阳数叠加而成的时日,谐音“久久”;这一天“登高”的习俗,又喻指着:人往高处走,一年的行程到了提升超越的时刻。 在这样一个时刻,用心体会与传统佳节相连的中国文化中关于时间、生命和生活,以及个人、人生和社群的深邃智慧,有助于把外在的节日安排,转化为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地区内在的节日持守(过节礼仪和习俗);有助于通过“创旧”,创新出各种与相应佳节有关联的独特活动和文化产品;更可以明白传统佳节成为现代生活中法定节日的深远意义。传统佳节是人类社会文化特质的外显,在生命和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个时间节点被标记为民族的节日,以族人富有生命意蕴的

10、节庆活动激活之,彰显之,流传之。这是一个“文化记忆”的重要机制一是文字,二是仪式,而“节日”就在这两个方面,突出地镌刻着历史流程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词汇,是那样的隽永醒目,结晶了丰富、动态、充满生机的文化意蕴;与之相连的节庆活动和礼仪以及食品、衣妆等,是生活过程中的“文化语言”,通过亲子的生命传递和行为习得,世事悠悠永流传。这启示我们,当有了以这些传统节日标识的时间点之后,如何传承和创建相应的、能充分显示节日文化内涵的活动和礼仪,是一个课题。 重阳节是“老人节”。“老人”,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都有的“长者”或“长老”(Elders),这既是一个家庭中孩子

11、的父(母)辈,血缘的祖先,更是一个社会的先人,代表着整个民族的智者,象征着文化传统的创造和传承的生命源头。在这个意义上,重阳节作为老人节,本质上就是关怀父母,彰显老一辈的生命给予,尊崇传统的久远绵长。重阳节堪称中国的父母节,而较之一般的母亲节和父亲节,含义更为深刻。重阳节尊崇“老人”,不仅仅是彰显中华文明“尊老爱幼”的传统,而有着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的“孝”文化曾被封建社会蒙上尘埃,但简单的“文字考古”就可以使人豁然领悟其超越时代的意义:在汉字中,“老”和“孝”在字形上是同根的。由“孝”派生的“教”,是如此奇妙地把作为“生命共同体”的“人”,与“文”相连,昭示着文化传递和创造性转化的内在机制

12、一一以活的生命和生活的传承和活动,创造和继续民族的文明及其一切成果。对“父辈”的尊崇,就是对民族文化的尊崇,就是文化学习和传授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张扬文化必须张扬生命,关注生命就是关注文化。以“延年益寿”为主旨的重阳节也就有了这样内在的双重意义。更进一步,从人类学的高度,一年一度的佳节,尤其在中国,都与时令和节气相关联,无数诗词与时令唱和,体现着个人的生命与大自然万物的交相呼应,凸现了自我在自然中的生存,总有着一种生命的提示:崇生、养生、爱惜生命、敬畏自然。就在这样一种节期的安排中,个人超越客观的社会差别和经济状况,获得自我的回归。这里既有着现代人所悟到的“休闲的本质”,更有着中国文化特有的“天

13、人合一”的积极的生活理想境界。在屈原的远游诗里,“重阳”即指“九重天”,并且他在离骚中已反映了饮菊的习俗,岂不正是佳节蕴含的人与自然物“合一”的写照吗?这种境界又与中国哲人倡导的“仁”的精神互为表里:当我们“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候,亲友就是惦记着和思念着的“他人”,这种情愫由家庭扩及社群和家乡,佳节又总是举行各种品味和传达乡里乡亲的社会活动的最佳时机:几千年来,无穷无尽的社群性活动,曾被创造,并将繁衍更嬗,蔚为壮观。 因此,佳节的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及其旅游产业和各种文化产品的发明创造,都是节日有机的伴生物,只是其中的高雅低俗精致粗鄙之分,全在于我们对于传统佳节在这种生命层次上的认知。通过对节日

14、的“本真”的认真探求和开掘,才能使节日文化与节日经济相得益彰,共创双赢。学习传统佳节的文化意义,学会“过节”,赋予我们今天的教育以生命的形态和流程,真正使包含物质生产和消遣过程在内的“过节”,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民间母体”,形成完整的民族文化传承的生命机制,使一切中国和人类的文明成果,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新的生命当时被教授和习得,得以久久流传;这时,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亲”不也同时就是自己的文化认同、归属和依恋吗?1说说第段中“创旧”一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2. 关于重阳节文化内涵理解最不正确的一项( )(2分)A彰显中华文明“尊老爱幼”的久远传统。B昭示着文化传递和创造性转化的内在机制。

15、C体现“天人合一”的积极的生活理想境界。D通过生命传递和行为习得而得以永久流传。3.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4分析第、两段中引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不同作用。(3分) 5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简要介绍重阳节。(4分)(不超过50字)参考答案:1.对传统节日节庆活动形式和文化产品1的推陈出新(创建)1(2分)2.D3.(3分)承上启下1承接上文重阳节日来临,说明将传统佳节与中国文化相连起来思考的三大作用1,为下文具体论述重阳节节日文化内涵与传承与创新节日的活动仪式作铺垫14.(3分)第段说明节日文化中体现“仁”的精神1;第段说明过节“思亲”即是文化认同、归属和依恋1,进一步阐述探求节日文化

16、内涵,学会“过节”意义1。5.(4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重阳节是老人节1。“九九”谐音“久久”,有关怀父母,祝愿老人“延年益寿”之意2。旧时有饮菊、登高等习俗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5分)“中性美”透析李正学在世界范围内,中性审美实践活动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服装界、演艺界的一些艺术家主导,使“中性”的概念从艺术审美迅速转入到生活完美,在服饰穿着、举止谈吐、行为方式、个性风格及人生境界等许多方面,都对当代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一种审美形态,中性美的概念以“性”为基点,以“中”为目的。“性”的原义是性别指向和取向,延展义为存在的性质和内涵,“中”指对立的两

17、个极端、两个部分或两个因素的中间,是一种形式与状态。因此,所谓中性美就是不以单一性存在的、具有适中品质和状态的一种美,是美的多元化、多义性的体现。 开放不羁是中性美的呈现样式。美,不必非得符合年龄、身份、性别、角色,也不讲条条框框。把女性的身体曲线遮蔽在男性谨严凝重的服饰下,并不意味着女性美的迷失,而着女装、染黄发和忸怩作态,也并不暗示着男性美的堕落。美不是外在的具象形式,罗丹说得好:“美就是性格和表现。”在个性化的时代必须突出强烈的自我色彩,而不必拘泥于形式和传统。至于阴柔或者阳刚,那是远在修改之后才需要考虑的因素。 作为一种审美元素,优雅与个人和社会的文化进步有关,时尚与个人和社会的经济发

18、展有关。现阶段,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教育的普及推动大众文化群体形成,影响到社会审美观,就使优雅时尚不仅成为一种能够“见到的美”,而且成为一种可以触摸的“实在的美”(狄德罗语)。一方面,优雅时尚的中性之美,以其合式的动作超越了人们关于静态的“相貌的美”的认识;另一方面,中性之美以优雅时尚为风标,也淡化了抽象的“色泽的美”(培根语)的概念,遂使性别特色得以遮盖,“性征得以存立”。中性美的本真追求是简约自然。“中性”的目的原本就是摆脱“别性”的烦文缛礼,抑或繁文缛丽,创造一个简澹洒脱、舒松流畅的自我。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简约是艺术性的第一个条件。”简约,是使“中性”成为美的因素之一,而自然是生命的本

19、质,是青春的本色,所以“自然总是美的”(罗丹语)。在任何条件下,合乎自然的形式必然是对一切习俗规定的冲破,适合自然的内容也必然是对任情率性所做的淋漓尽致的发挥。中性美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人的心理方面,正像瑞士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荣格曾指出的,每个人都具有一些异性的特征,生物学意义上,男性和女性都分泌雄性和雌性的荷尔蒙,而在态势和情感心理学意义上,男女双方皆具有对方的种种特征。因此,“假如要使人格得到完美的调节,达到和谐与平衡,那就必须允许男性人格的女性一面和女性人格的男性一面在意识和行为之中显现自身。”可见,中性美不过是一个具体的人表现出了自身潜存的某些异性特征而已。其次,是社会原

20、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技术参与和智力支持为特征的后工业时代与E时代,女性在生活工作和身体精神上,都真正实现了与男性基于性别之上的平等。而男性则发现,两千年传统下来的优势已基本消失,迫使他们必须重新审视自我的性别存在。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育文化的发展,是中性美能够被社会容纳和接受的大前提。就我国的现实情况而言,新世纪以来中性美的流行,与独生子女家庭的广泛存在,以及文化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密切相关。传统结构的家庭,会很明显地教育男孩作男性、女孩作女性,而现在的单子家庭结构关系中,这一切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男孩的父母会觉得没有女孩是个遗憾,有女孩的父母会觉得没有男孩是个遗憾,反映

21、在教养中,他们便自觉不自觉地要求男孩子女孩化一点,要求女孩子男孩化一点,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些“新新人类”的性别审美视域。现代家庭孩子少了,受教育程度因此得到很大提高,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们,是中性美忠实的支持者和实践者。而社会上认可中性行为的人,也多为受过良好教育,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 (选自文化月刊2009年第10期,有删改)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第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A个性化要求突出强烈的自我色彩,不再拘泥于形式和传统,开放不羁的中性美并不会造成男女性别美的丧失。

22、B. 中性美是美的多元化、多义性的体现,因此,它的存在是非单一性的、具有适中的品质和状态。C.现代独生子女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家长们会有意无意地要求男孩子女孩化一点,女孩子男孩化一点。D进入经济时代,女性在生活工作和身体精神上,实现了与男性基于性别之上的平等,而同时男性也开始主动审视自我的性别存在。E.作为一种审美元素,中性美与个人和社会的文化进步有关,也与个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关。13.根据文意,下列事例不属于中性美的一项是( ) (3分)A红楼梦写秦钟,说他“眉清目秀,粉而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B太监是中国古代一个特殊的历史现

23、象,由于“净身”的缘故,他们一般缺乏男子汉的特征,皮肤细腻,面无胡须,说话声音尖细,介乎男女之间,说话时习惯翘兰花指。C在欧洲,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出现一种名为“法兰西畸形”的风潮,男人流行穿女装,着香粉假发、花边褶皱、耳环钻饰等,这些女人喜欢的服饰,男人都引为时髦。D木兰诗所歌唱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无比,杨家将演义所颂扬的杨门女将保家卫国、征战沙场、刚烈豪爽。14.根据文章内容,请简要概括“中性美”的主要审美特征。(4分)15.请联系文中作者的观点,简要分析中性美的成因。(3分)参考答案:12.(5分)AC(B.在第二段最后一句,前后两个分句不构成因果关系。这里属于强加因果; D.

24、第八段最后一句,“迫使”表明不是男性的主动行为;E.在第四段的第一句话,“中性美”不只一种审美元素,这里分别指的是“优雅”和“时尚”.)13.(3分)B(B项太监的女性化特征是生理缺陷所致,是一各病态,不属于中性美。)14.(4分)多元化、多义性;开放不羁;优雅时尚;简约自然。(每点1分)15.(3分)成因:生理方面,每个人都有一些异性特征,中性美是个人自身潜存的某些异性特征的自然显现。社会方面,中性美体现的是男女的性别平等以及对自我性别存在的重新审视。教育文化的发展,是中性美能够被社会容纳和接受的大前提。(解释1分,成因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文言文

25、阅读。(3题,9分)书沈通明事汪琬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

26、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异,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竟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

27、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9.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10.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通明匿仰妻子他所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若辈亦知沈将军耶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ABC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

28、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参考答案:9. D D项,“率”解释为“全、都”。10. A【解析】表现沈通明对朋友

29、的忠义,表现沈通明对爱妾的情意,是爱妾之死对沈通明的打击,表现他的情意。11. C参考译文:淮安的沈通明,曾经担任前朝明代的总兵官。沈通明为人行侠仗义,不重财货,士大夫都称赞他。顺治二年,之前有个叫田仰的巡抚,向来熟悉沈通明的为人,对他礼遇优厚;至此看到明朝将要灭亡,就把自己的家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乘船渡海而去。沈通明把田仰的妻子儿女藏匿到其他地方。恰好清军渡过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这时,沈通明已经闭门在家很久了。追捕的人围住了他的家,沈通明走进寝门,喝了数斗酒,然后撕开束帛捆住他的爱妾,把她背在背上,牵着马,手里握着弓箭出来,大喊道:“你们这些人也知道沈将军

30、吧!”于是把箭搭在弓上,瞄准准备抓捕他的那些人,那些人都迟疑不敢向前而退却。沈通明上马飞驰,和爱妾都得以逃脱。租住在苏州,改变了姓名,靠给人算卦养活自己。不久爱妾去世,想到自己没什么寄托,就削发做了和尚。后来,又脱下了僧衣,北上到邓州寻访老友。沈通明本来就是个高大的男子,胡须很漂亮,以能饮酒而自豪。每次喝醉了就在邓州街市上唱歌呼号,全街市的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子篯是其州人,一向就在江淮之间很有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探听到沈通明的住处,就步行前往和他谈论,沈通明沉默不答。后来询问到这个人就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吐露实情。彭子篯握着他的手说:“你的形态容貌有些不

31、同于一般,必将有搜捕你的人,如果不是我,还有谁能够做鲁国的朱家呢?(汉初鲁地的朱家保护项羽的得力部下季布,意即欲效法之而保护沈通明)”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和沈通明尽情喝酒,很是高兴。过了很长时间,沈通明被赦免才能够复出。沈通明很小的时候就以勇猛力大而闻名,曾经与敌人作战,敌人射穿了他的胸,沈通明随即拔出箭来,撕裂盔甲和衣服裹住伤口,然后去追射箭的人,最终杀了那个人回来,全军的人都认为他很豪壮。现在八十多岁了,体力渐渐衰减,喝酒还不减少,自爱行侠仗义,还像原来一样。明末战争的时候,各地奇才辈出,像沈通明这些人,一般都是风流倜傥非同寻常的,这些都是我经常听说的人。其他那些流落民间,湮没无闻,没

32、有被我听说过而我不能够拿笔写下的人,又不知道有多少。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呢?在这时,有的有这样的人却不任用,有的任用了却没有发挥他的全部才能。至于那些在朝堂之上主持事务的臣子,不是淫荡邪恶相互勾结,就是拿着俸禄沉溺宠幸的人。当发生了事情,这些人不仅仅是拉别人胳膊,干扰别人,一定还要借端诬陷别人。等到有一天国家败亡,大概就要欺骗说天下缺乏人才。唉!难道天下真的缺乏人才吗?【解析】略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8分)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曰:“鲁孔丘与 ?”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33、。桀弱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B.本文中长沮,桀溺为一介农夫,自然胸无大志.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12下列句中各句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 长沮,桀溺耦而耕 B.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C. 耰而不

34、辍 D.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13对文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社会纷乱,天下都是这样,你们跟谁去变革它呢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辟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 C.鸟兽不可与同群.我不能避世隐居,与鸟兽相伴.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若是太平了,我也就不跟人们在一起从事改革了.14上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 (不要超过15字).(3分)15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环境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_ (不要超过15字).而长沮,桀溺的观点(态度)却认为:_ _(不要超过1

35、5个字).(6分)参考答案:11.C (3分)12.B(3分) (其余为连词) 13.B (3分)14.积极入世(3分)15.天下不太平,越要改革; 天下不太平,就无法改革. (6分)6. 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朱友谦,字德光,许州人也。初名简,以卒隶渑池镇,有罪亡去,为盗石濠、三乡之间,商旅行路皆苦之。久之,去,为陕州军校。陕州节度使王珙,为人严酷,与其弟珂争河中,战败,其牙将李璠与友谦谋,共杀珙,附于梁,太祖表璠代珙。璠立,友谦复以兵攻之,璠得逃去,梁太祖又表友谦代璠。梁兵西攻李茂贞,太祖往来过陕,友谦奉事尤谨,因请曰:“仆本无功,而富贵至此,元帅之力也。且幸

36、同姓,愿更名以齿诸子。”太祖益怜之,乃更其名友谦,录以为子。太祖即位,徙镇河中,累迁中书令,封冀王。太祖遇弑,友珪立,加友谦侍中,友谦虽受命,而心常不平。已而友珪使召友谦入觐。友谦不行,乃附于晋。友珪遣招讨使韩勍将康怀英等兵五万击友谦。晋王出泽、潞以救之,遇怀英于解县,大败之,追至白迳岭,夜秉炬击之,怀英又败,梁兵乃解去。友谦醉寝晋王帐中,晋王视之,顾左右曰:“冀王虽甚贵,然恨其臂短耳!” 末帝即位,友谦复臣于梁而不绝晋也。贞明六年,友谦遣其子令德袭同州,逐节度使程全晖,因求兼镇。末帝初不许,已而许之,制命未至,友谦复叛,始绝梁而附晋矣。末帝遣刘鄩等讨之,鄩为李存审所败。晋封友谦西平王,加守太

37、尉,以其子令德为同州节度使。庄宗灭梁入洛,友谦来朝,赐姓名曰李继麟,赐予巨万。明年,加守太师、尚书令,赐铁券恕死罪。以其子令德为遂州节度使,令锡忠武军节度使,诸子及其将校为刺史者十余人,恩宠之盛,时无与比。是时,宦官、伶人用事,多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宦官、伶人皆怒。景进使人诈为变书,告友谦反。庄宗惑之,乃徙友谦义成军节度使,遣朱守殷夜以兵围其馆,驱友谦出徽安门外,杀之,复其姓名。友谦死,其将史武等七人皆坐友谦族诛,天下冤之。 (节选自新五代史,有删改)2对下列句子中相关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商旅行路皆苦之 苦:以为苦 B愿更名以齿诸子 齿:同“耻”,使耻C夜秉炬击之

38、 秉:拿、持 D其将史武等七人皆坐友谦族诛 坐:因而获罪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朱友谦“不忠于君王”的一组是( )(3分)璠立,友谦复以兵攻之且幸同姓,愿更名以齿诸子 友谦不行,乃附于晋 遇怀英于解县,大败之友谦复臣于梁而不绝晋也 友谦复叛,始绝梁而附晋矣 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朱友谦本来名叫朱简,因为服兵役到了渑池镇,又因犯了罪逃到了石濠、三乡一带做盗贼,当时那些经商和出行的人都经常受到他的侵害。B陕州节度使王珙为人很是严酷,朱友谦便和李璠一起杀了王珙,归附了梁国。李璠代替王珙做了节度使后,太祖又让朱友谦带兵攻打他,李璠逃走,朱友谦做

39、了陕州节度使。C梁末帝即位后,友谦没有断绝与晋国的关系,但仍隶属于梁国。末帝一开始没有答应他兼镇的要求,虽然后来末帝改变了主意,但朱友谦已经彻底背叛了梁国而归附晋国。D庄宗灭掉梁国进入洛阳后,赐朱友谦名李继麟,并赏赐给他很多的财物,又加封他和他的儿子以及他手下的将校,他所受的恩宠在当时无人能比。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 太祖即位,徙镇河中,累迁中书令,封冀王。译文: (2)是时,宦官、伶人用事,多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宦官、伶人皆怒。译文: 参考答案:【参考译文1】朱友谦,字德光,是许州人。当初他叫朱简,因为服兵役到了渑池镇,又因有罪而逃走,在石濠、三乡一带做

40、盗贼,无论是经商的,还是出行的人,都因为他而感到痛苦。过了一段时间,他离开这里,到陕州做了一名军校。陕州节度使王珙,为人很是严酷,跟他的弟弟王珂在河中争斗,打了败仗,王珙手下的牙将李皤与友谦谋划着一起杀了王珙,归附了梁国,当时的太祖上表攀荐李皤代替了王珙。李皤做了节度使后,朱友谦又带兵攻打他,李皤最终逃走,梁太祖又上表举荐朱友谦代替了李皤。略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在如今这个时代,是做冷漠的旁观者,_?在一次次追问中,我们得到了答案:人心向善。如同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绚烂花朵般,

41、_。因为那不仅会感动我们,也会激发我们。有时不是我们看不见善良,也不是内心的善良不再,_。拭去那些灰尘,看看这个鲜亮而美好的世界,你会为之感动,你也会为之行动。参考答案:还是做善良的参与者 我们自然而由衷地渴求善良 而是有些灰尘蒙翳了我们善良的心灵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第一处,后面说“在一次次追问中,我们得到了答案:人心向善”,可见前面应有两个观点,其中之一应是“向善”,再仿照“是做冷漠的旁观者”的句式,可以确定横线上的句子句式应是“还是做者”;第二处,前面说“如同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绚烂花朵般”,后面应是说以这样的心态向往善良;

42、第三处,后面说“拭去那些灰尘”,且前面说“有时不是我们看不见善良,也不是内心的善良不再”,横线上的句式应是“而是”,再依据后面的灰尘,可以知道,应是说灰尘蒙蔽或遮掩了心灵。【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43、。“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比如本题中,可以借助前后句的内容和句式来确定横线上句子的内容和形式。8. 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44、是(3分)A有的媒体人由于曝光腐败、鞭挞丑恶而背后中枪,这使他们心灰意懒,不愿意再继续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B夜深人静,王小西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C游览时,因为不愿错过美好的瞬间,人们用自拍神器不停地拍照,最终在烟波浩渺的照片中又难以取舍。D节日的农贸市场水果种类繁多,色泽鲜艳,而质量良莠不齐,要想选出质优价廉的商品,需要花些功夫。参考答案:A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玙姑论乐话说子平听得天崩地塌价一声,脚下震震摇动,吓得魂不附体,怕是山倒下来。黄龙子在身后说道:“不怕的。这是山上的冻雪被泉水漱空了

45、,滚下一大块来,夹冰夹雪,所以有这大的声音。”说着,又朝北一转,便是一个洞门。这洞不过有两间房大,朝外半截窗台,上面安着窗户,其余三面俱斩平雪白,顶是圆的,像城门洞的样子。洞里陈设甚简,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又都是磨得绢光。几案也全是古藤天生的,不方不圆,随势制成。东壁横了一张枯槎独睡榻子,设着衾枕。榻旁放了两三个黄竹箱子,想必是盛衣服什物的了。洞内并无灯烛,北墙上嵌了两个滴圆夜明珠,有巴斗大小,光色发红,不甚光亮。地下铺着地毡,甚厚软,微觉有声。榻北立了一个曲尺形书架,放了许多书,都是草订,不曾切过书头的。双夜明珠中间挂了几件乐器,有两张瑟、两张琴是认得的,还有些不认得的。玙姑到得洞里,将烛台吹息,放在窗户台上,方才坐下。只听外面唔唔价七八声,接连又许多声,窗纸却不震动。子平说道:“这山里怎样这们多的虎?”玙姑笑道:“乡里人进城,样样不识得,被人家笑话;你城里人下乡,却也是样样不识得,恐怕也有人笑你。”子平道:“你听,外面唔唔价叫的,不是虎吗?”玙姑说:“这是狼嗥,虎那有这们多呢?虎的声音长,狼的声音短,所以虎名为啸,狼名为嗥。古人下字眼都是有斟酌的。”黄龙子移了两张小长几,摘下一张琴、一张瑟来。玙姑也移了三张凳子,让子平坐了一张。彼此调了一调弦,同黄龙子各坐了一张凳子。弦已调好,玙姑与黄龙子商酌了两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