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商丘市匡城乡联合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280940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丘市匡城乡联合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河南省商丘市匡城乡联合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河南省商丘市匡城乡联合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河南省商丘市匡城乡联合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河南省商丘市匡城乡联合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商丘市匡城乡联合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大荒见葱茏 路大荒是蒲松龄的同乡。他7岁入邻家私塾,拜在蒲松龄后裔蒲国政门下,后又转投名儒王东生。这两位老师都对蒲松龄存有极深的敬仰之心,蒲国政多讲聊斋渊源,王东生则藏有许多蒲松龄的手稿。少年路大荒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不自觉间就奠定了他一生的追求方向。 青年时期,路大荒便立志潜心于聊斋文集诗稿的搜集和研究工作。只要获悉哪里有聊斋文稿,他必定积极谋求。为了搜集到遗稿,他常常奔波于淄川城乡,远访章丘、济南,求亲问友,辗转反复。他节衣缩食,不惜重金购买蒲松龄手稿,因此家中拥有的蒲氏

2、著作越来越多。这其中,以蒲松龄手抄的祭文最为珍贵。路大荒初见此书,不由欣喜若狂,立即将所有积蓄取出购买。后来他在文章中回忆道:“然在闻号令角声之中,资斧告罄之时,尚恋之一书,人间尚有我之痴耶乎?然能聊慰自痴,何顾后人之讪笑也!”一九三六年,由路大荒注释、编辑的聊斋志异外书磨难曲和聊斋全集(四册)先后在日本和国内出版,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1937年12月,济南、淄川相继沦陷。路大荒南下杭州学习航空技术,后又返乡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日军得知路大荒藏有大量珍贵的蒲氏书稿,欲行抢夺。事先得到消息的路大荒背起手稿躲进了深山。日军一怒之下,放火烧掉了他家的房屋,并在淄川城四处张贴捉拿他的告示。路大荒辗

3、转来到济南,隐居在大明湖边的秋柳园街。秋柳园街比邻曲水亭街,他安寄于此,乐在访书。1938年的一天,他在曲水亭街上的聚古斋书肆发现了一套聊斋文集(六册),大喜过望,但因囊中羞涩无力购买,只好设法将书借回家中,连夜在灯下抄录。治学拓荒,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正是这种几十年不改初衷的执着毅力,成就了路大荒“网罗三百载,集聊斋之大成”的美名。 新中国成立了,先生欣喜万分。政府十分注重文物与文化遗产的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这更加激发了路大荒的研究热情。1953年,山东省整理蒲松龄著作编辑委员会成立,路大荒担任副主任。他亲自带领研究人员,或深入淄川在乡间广泛征集蒲松龄的著作版本、手稿、佚文和遗物,修葺整理

4、蒲氏故居;或远赴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地,查询点滴资料,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1962年,在中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多年支持下,一部更大规模的蒲松龄集终于问世。这本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蒲松龄集,凝聚了路大荒的毕生心血,总共收集了聊斋文稿120余万字,奠定了路大荒“聊斋学”研究第一人的学术地位。学界认为,蒲松龄集是聊斋学的基石,在聊斋学发展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喜爱蒲松龄小说的人,饰演聊斋剧目的人,还有“聊斋学”研究的后来者,都十分感念路大荒,正是由于他艰苦卓绝地收集、研究、整理蒲松龄的著作,读者得以捧卷饱赏,学者得以利用钻研。与此同时,路大荒把最心爱的聊斋文集手稿一并

5、捐献给了国家,其后又出版了蒲松龄年谱和聊斋俚曲选等著作,在东岳论坛上发表了“聊斋遗文”12篇,实现了他的“聊斋学”人生。 路大荒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在聊斋学以外的诸多领域也有很深造诣。如绘画,曾赢得张大千、黄宾虹、陈半丁等名家的赞许。尽管博学,但他始终清醒地知道,该深挖哪口井。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天才,深知真正厚实博大的学问,必然要经过极大的努力才可获得。为此,他读书、治学、从艺从不敢懈怠,无论是默存自守,还是荣名加身,他都宠辱不惊,专心于学术。在他人生的最后五年,由于患有脑中风后遗症,身体活动受限,经常卧床,但仍然不忘“聊斋学”研究。他曾让孙女打开事先藏好的蒲松龄集,告诉她某页某段还有些必须修正

6、的问题要记下来,并叮嘱她,此书以后如能再版,一定要把这些问题改过来。学问做到完全忘我的境界,令读书人叹服。 路大荒是中国文化熏陶出来的纯正的人文学者,他的身上闪烁着令我们亲近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光芒。(摘编自徐忠志大荒见葱茏、陈明超“蒲学”研究第一人路大荒等)【相关链接】爷爷青年时期,正值国内军阀混战。当时邓恩铭的叔父邓国瑾是淄川县长,他劝告爷爷说:“人生行为如黄河流水奔泻千里,决之东则东流,决之西则西流,若受制约可流入大海,希望你对事业有所抉择,好自为之。”爷爷深有感悟,从此潜心于聊斋文集诗稿的搜集研究中去。(路应和怀念我的爷爷路大荒)(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路大荒

7、对聊斋作品的最初接触,始于幼年时期就教的两位老师,蒲国政多讲聊斋渊源,王东生则藏有许多蒲松龄的手稿。B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非常重视蒲松龄著作的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路大荒为此欣喜万分,并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之中。C蒲松龄集在中外众多专家学者多年的支持下得以问世,路大荒凭借此书确立了自己“聊斋学”研究第一人的学术地位。D路大荒在绘画领域也有很深造诣,无论是默存自守,还是荣名加身,他都宠辱不惊,因而赢得了张大干、黄宾虹、陈半丁等名家的赞许。(2)文章以“大荒见葱茏”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路大荒为什么能成就“网罗三百载,集聊斋之大成”的美名?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参考答案:答案:

8、(1)C(2)运用双关、比喻等手法,使文题寓意丰厚。形象生动地将传主姓名、生平及其事业追求结合起来,引发读者阅读兴趣。既概括了路大荒历经坎坷实现学术梦想的人生之路,又指聊斋学得以发展和兴盛的过程,还指路大荒所处社会环境由黑暗到光明的时代变迁。(答出3点给4分)(3)少年时期,师长的熏陶渐染激发了路大荒对聊斋的兴趣,奠定了他事业追求的方向;青年时期,邓国瑾的指点迷津让路大荒豁然开朗,坚定了他研究聊斋学的信念;路大荒是蒲松龄的同乡,具备搜集整理聊斋文献的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路大荒对事业成功需要付出的艰巨努力有着清醒的主观认识;路大荒默守自存、不计功名、博学多才、执着坚毅,这种德行修养有助于他潜心治

9、学。政府及中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帮助与支持。(答出1点给1分,答满5点给5分)【考点】传记阅读。【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基本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将选项与

10、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路大荒对聊斋作品的最初接触”并不是说的这个时期,这个时期的路大荒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接触过这些作品;B、“山东省非常重视蒲松龄著作的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不符合文意,原文表述为的为“政府十分注重文物与文化遗产的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D、强加因果,原文表述为“如绘画,曾赢得张大千、黄宾虹、陈半丁等名家的赞许。尽管博学,但他始终清醒地知道,该深挖哪口井。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天才,深知真正厚实博大的学问,必然要经过极大的努力才可获得。为此,他读书、治学、从艺从不敢懈怠,无论是默存自守,还是荣名加身,他都宠辱不惊,专心于学术”。故选C(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基

11、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尤其是需要理清文章与传主人物的基本关系,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一定要突出这些内容。文章标题“大荒见葱茏”中的“大荒”与传主名字构成双关的手法,是文章题目蕴含深意,这种将标题名称与传主名称相结合,使读者更感兴趣;“荒”也彰显出路大荒同志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坚信不易。(3)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原因”,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

12、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原文第一段“这两位老师都对蒲松龄存有极深的敬仰之心,蒲国政多讲聊斋渊源,王东生则藏有许多蒲松龄的手稿。少年路大荒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不自觉间就奠定了他一生的追求方向”可以看出,市长的艺术熏陶奠定其研究方向;从材料链接可以看出青年时期贵人指点,增加其创作信仰。同时路大荒先生自身严谨细致、潜心治学的品质也是其成名的重要原因。【点评】纵观全篇把握主旨解题方法: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

13、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垫底的人陈大超 终于调到一个局机关,吃上朝思暮想的“财政饭”,徐芳高兴得一天到晚都是笑盈盈的,可是等她醒过神来,她就发现在这个既讲级别也讲资历同时也

14、讲能力的机关里,她原来是个垫底的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责她,谁都可以对她垮下脸来。人到中年、在原来的单位里大小是个头儿的徐芳,心里的高兴劲立刻就烟消云散了。 好在没过多久,局里又来了一个脑子不好使的人基本上就是个只能拖拖地夹夹报纸冲冲厕所的傻瓜。虽然傻瓜来头不小,但徐芳仍然可以把他当作垫底的人,只要她受了谁的窝囊气,她立刻就找到傻瓜,或者说“把地再拖一遍!”或者说“把报纸都好好夹起来!”或者说“帮我捶捶背!”傻瓜简直像个一摁按钮就立刻动作起来的机器人,不论你的脸色多难看,不论你对他的指使多么不合情理,他都是一点反应一点想法也没有。 这个名叫闵天飞的傻瓜,考大学时离读清华的分数仅仅只差一

15、分,一阵狂笑就变成了一个痴不痴呆不呆的傻瓜了。徐芳也挺同情他的,但她一旦受了谁的气,仍然要把他当作出气筒,恶言恶语地把他使唤一通,让自己产生某种虚幻的优越感。她甚至觉得在这个机关里,对她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局长科长们,而是这个傻瓜没有这个傻瓜给她垫底,她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过下去。 这天上班,她居然没见到天飞,楼上楼下各个科室都找遍了,也没见着他的身影。一问,原来是他家里人领着他到上海治病去了。她听了心里猛然一惊,接下来一整天都恍恍惚惚、心神不宁的。她就总是下意识地跟人家讨论:“你说天飞的这种病真的能治好吗 ”“你说天飞的病治好的把握到底有多大”还假惺惺地说:“要是真能治好那就太好了啊!”其实她

16、潜意识中非常害怕他真的给治好了。 一个星期后天飞出现在局里的时候,仍然是那副呆不呆傻不傻的样子。徐芳见了差点笑出声来。她也仍然常常在背后整他、吼他,拿他垫底、出气。后来她竟然发展到敢用鸡毛掸子打他了。也就有一次,她一失手,竟然将鸡毛掸子重重地打在他的后脑勺上。打得他当时猛地一激灵,全身仿佛触了电似的一抽搐。谁也没想到,这一击,竟然使天飞的智力因此而恢复了。 天飞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再到局里上班的时候,脸上就再无半点呆气傻气了,局长也不让他再做那些杂事了,而是要他在秘书科“适应适应”。仅仅过了两三个月,天飞就给人一种英气勃勃年轻有为的感觉了。自然,在这个局里,徐芳又成了一个垫底的人了。她是多么后悔

17、啊!后悔自己竟然用鸡毛掸子去打他这一打,又把自己打入了度日如年的冰窟里。ks5u 她常常幻想在天飞独自在办公室里值班的时候,悄悄地出现在他的后面,用一个暗中准备好的小木棒,对着他的后脑勺乒乒乓乓地从各个角度猛敲一气再把他脑子里的那个开关敲关上(原载金山2003年第2期)(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徐芳能够调到局机关,很是高兴;但后来她发现自己的身份、级别、资历和能力在局里都比不过别人,就高兴不起来了。B闵天飞是个脑子不好使的傻瓜,痴痴呆呆,只能干些杂活,这使徐芳很高兴,因为局里终于有了个不如自己的垫底人了。C徐芳虽然很同情闵天飞因为高考时离清华的分数

18、线只差一分而变傻,但她仍然拿闵天飞做出气筒,这说明她心理严重扭曲。D家人带着闵天飞去上海治病,徐芳心神不宁;闵天飞的病没有治好,徐芳竟然有点幸灾乐祸,说明她没有一点仁爱之心。E徐芳偶然的一打,竟是闵天飞恢复了智力,因此,徐芳懊悔不已,常常幻想再把他打回傻瓜去,使自己不是垫底的人。(2)小说中的徐芳有着怎样的心理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中安排闵天飞去上海看病这一情节,对于故事发展有哪些作用?(6 分)(4)小说题目命名为“垫底的人”,是出于人物、结构、主旨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参考答案:(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

19、、D不给分。(2)自卑心理,受人指派,被人指责;自傲心理,傻瓜不如自己,可以随意指使;卑劣心理,欺负殴打傻瓜,在精神上找到优胜法、出气法。(3)看病是整个故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是此前此后的故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使情节有波澜起伏,避免了故事发展的平铺直叙,能够增强吸引力;推动故事发展进入高潮,为后面徐芳殴打傻瓜而使傻瓜智力恢复做铺垫。(4)观点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特点突出。抓住“垫底人”力图想摆脱自己是垫底人,因而不断欺负更弱者的这一心理特征,真实地刻画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围绕“垫底人”这个线索,通过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变化,人物的心理特征得到了更好的集中刻画;通过“垫底人”角色的反复

20、变化,更好地体现出了小说的讽刺特点。观点二: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严谨,完整新巧。通过“垫底人”又把别人作为自己的“垫底人”这一中心,构思故事,发展情节,使情节集中紧凑;以“垫底人”的角色发展变化来结构全文,使小说结构精巧新颖;小说围绕谁是谁的“垫底人”这个问题,形成了两条并行的叙事线索,使结构更加完整有序。观点三:使主题思想更加鲜明新颖,丰富深刻。ks5u通过“垫底人”的故事,揭示出了社会上仍然存在着阿Q式人物,以求在精神上寻得优胜法;越是垫底,越是要欺负比自己更弱的人,讽刺“垫底人”这种卑劣的病态心理;说明大家如果都能够体谅弱者,关怀弱者,就不会出现“垫底人”这种现象,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

21、入思考。3.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心理测试测出了什么?美国心理学会的茱莉亚德森的一句话粉碎了我们的希望,她说:“目前传媒上出现的绝大多数的心理测试其实是一种娱乐休闲性质的游戏。”她介绍称,心理测试在专业领域被称为心理测量,是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其编制过程有一套科学的标准,结果有严格客观的解释。“我们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它需要符合严格的统计学原理。”与之相比,时下流行的心理测试并没有严谨的科学性,往往只是心理测量的一部分或个别经过简单化的投射测验题,甚至完全与心理测量没有关系。抛开这些科学性不言,自得其

22、乐的普罗大众估计很难认同她的观点,对于各类心理测试题结论认为非常准确的用户占52.3%,“这没什么奇怪的,不过是福勒效应的又一个明证罢了。”茱莉亚这样回答。福勒效应,是心理学家福勒于1948年通过实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39份的兴趣诊断问卷,要求学生们列出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喜好、个人特征等,一个星期后福勒完成对他们的评估并列出13条个性分析。他要求学生先阅读各自的13条描述对自己来说是对还是错,如果不确定打问号,结果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准确的。可事实是每个人拿到的个性评估都是一样的,这13句描述是从报摊的占星书籍中挑出来的笼统的、含糊的语句来迷惑他们。这大概也是如此符合福勒效应的时下流行的

23、心理测试在网络上流行很重要的原因吧。人们喜欢听到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渴望被赞美。心理学家凯蒂在她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记得在十七岁时做过这些人格测验(你是欲望都市里的谁?)。而现在我更热衷你的财富在何处?”无论年龄是多少,我们往往只参与自己最喜欢的主题,并且在读到肯定的赞扬时,心情会愉悦。当人们遇到困难或者失去自信的时候,做做心理测试可以调剂精神。一般情况之下,报刊和网络上的心理测试都是说些善意的话,即使批评也较为婉转,给测试者带来一定的激励和启示。其实发挥这种作用的,也许并非测试本身,而是人们需要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的机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归属需要。2012年凯蒂参与了哈弗大学的“零计划”

24、工作,他们研究新一代的网络用户,那些与社交媒体一起成长的青少年是如何在网上发展自我同一性的。凯蒂说,“有了互联网,这个过程变得更加公开,而且会让年轻人更有表演目的地公开身份,强调个人品牌,打造公共角色”。 基于此种原因,“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测试结果也许会帮你找到你与谁属于同一群体)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凯蒂说。找寻自己归属的位置远比题目本身或者事件本身要重要得多,从这方面来说,帮助人们驱散孤独的心理测试题,还真是万能的。 (选自2014年世界博览,有删改)1.第段中,加点词“游戏”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2.联系全文,谈谈第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段方框

25、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所以归属感就变得如此迫切 而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发展 当我们渴望在线上显露个性的欲望增长时 给我们去表达个性、让别人看到的我们的机会却在缩小 我们发现自己只是庞大网络用户中的一员A. B. C. D.4.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段中引用德森的话开头,制造悬念,引起阅读兴趣。B.流行的心理测试有给人带来心理暗示及激励启示的作用。C.网络测试中题目事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归属的位置。D.同是心理测试,德森更注重科学性而凯蒂更突出社会性。5.第段中,茱莉亚对普罗大众的测试数据进行了回答,请你在本文的基础上对此回答进行探究,并谈谈你自己的看

26、法。(4分)6.目前,心理测试确实非常“盛行”。下图就是某市对初高中不同学习表现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测试的数据图表。所谓“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幸福感评估,它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请你阅读下图并完成各题。(4分)下图中,括号里应填入的是“ ”。 根据下图,对本次测试的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参考答案:1时下流行的心理测试没有严谨的科学性,只是满足普罗大众自得其乐的需要。2“这些科学性”承接了茱莉亚的评价,引出下文对福勒效应的介绍。3D4C5茱莉亚从严谨的科学的心理测量出发,指出时下流行的心理测试像福勒效应一样用笼统的、含糊的语句来迷惑测试者。我认为茱

27、莉亚的观点是正确的,心理测试在专业领域被称为心理测量,是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有一套科学的标准,有推论和数量化分析,要符合严格的统计学原理:或我认为茱莉亚的观点是不全面的,根据福勒效应的理论,心理测试具有可以调剂精神、给人心理暗示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需要在网上发展自我同一性,找寻自己归属的位置。6(1)中等偏上。 (2)随着学生成绩的由差至好,学生的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得分逐渐增加,消极情感得分逐渐减少。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

28、:“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

29、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

30、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节选自宋史庞籍传)10.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 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B. 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C. 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D. 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11. 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B. “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

31、以后形成制度。C.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D. 文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 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庞籍不畏权贵。庞新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取来垂帘礼仪制度烧掉,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B. 庞籍长于吏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C. 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D.

32、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野利旺荣的书信是投诚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参考答案:10. C 11. D 12. A 13. (1)庞籍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李迪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2)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正确断句为“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解答此题,可以先整体阅

33、读文段,弄懂其大意,然后结合动宾句式断句,抓住关键动词。【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题目可以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然后结合动宾句式断句。断句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34、,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本题中的“对曰”我们可以抓住“曰”来断句。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

35、“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以及实词意思的把握情况。D项,不豫,天子有病的讳称。选项表述错误。【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由原文可知,“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应为“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时。【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

36、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即可发现问题所在。13.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第(1)句,译出

37、大意给1分,“数”“善”“寝”译对一处给1分,“皆寝不报”前加主语李迪给1分;第(2)句,译出大意给1分,“称”“使”“当”“臣”译对一处给1分。【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庞籍,字醇之,是

38、单州成武人。考中进士。知州夏竦认为庞籍有做宰相的才能。(朝廷)准备编修天圣编敕,(庞籍)升为群牧判官,于是请他人代为转达奏章说:“过去的制度规定臣下不能使用国家所养之马,这是一种重视武备的表现。如今皇上决断不同于过去,臣私下觉得很迷惑。如果这样,那么清廉的官吏就会感到丧气。”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城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又上奏说:“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结交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使它取决于执政大臣。”孔道辅对人说:“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揣摩宰相的意图

39、,唯有庞醇之是天子的御史。”任开封府判官时,尚美人派遣内侍声称教旨(上对下的告谕)免除工人市租。庞籍说:“宋朝建朝以来,还没有美人声称教旨下达州府的,应当杖打内侍。”命令有司说:“从今以后宫中传命,不要马上接受。”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反而说(庞籍上奏)宫禁之事不实,庞籍从祠部员外郎被罢免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说范讽没有将事情全部上奏,范讽因此而贬官,庞籍也被降为太常博士。不久又官复原职,调任福建转运使。自从元昊攻陷金明、承平,攻破五龙川,边境百姓被焚烧掠夺几乎完尽,庞籍到任后,才稍稍修治好。驻守军队十万人却没有坚壁完垒,都分散驻扎在城中,由于畏惧庞籍,

40、没有一人犯法违禁。(庞籍)派部将狄青率领万余人,在谷旁边修筑招安砦,多次招募百姓就地耕种,将收获的粮食作为军需之用。元昊派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前来投降,庞籍说:“这其中有诈。”于是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数月后,元昊果然大举进犯定川,庞籍召见李文贵进行劝导晓谕,将他遣送走。不久元昊又让野利旺荣修书一封,正值仁宗厌恶战争,于是对元昊进行招安安抚,派遣庞籍回报书信,叫旺荣做太尉。庞籍说:“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如今他的来信自称宁令或谟宁令,都是官名,在意义上没有什么疑忌。”朝廷听从了庞籍的建议。仁宗身体不适,庞籍曾秘密上疏,请求选择宗室中的贤俊

41、之士为皇太子,言辞十分恳切。(庞籍)被调往定州,奉诏回到京师,上书朝廷告老还乡,不久以太子太保的职位退休,被封为颍国公。后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这时仁宗身体不适,废朝、临奠都未实现,只派遣使者吊唁并资助其家办理丧事。追赠司空,加封侍中,谥号“庄敏”。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

42、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

43、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

44、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谷始名榖,及见之循州,改名谷云。(节选自苏辙巢谷传)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弃其旧学,畜弓箭 畜:储备,置办B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 徙:搬家,迁徙C予愍其老且病 愍:怜悯,同情D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 顾:只是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 鄙贱

45、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B予以罪谪居筠州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通过巢谷的弃文从武、与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画了他重朋友义气,具有古代侠士遗风的义士的形象。B当作者兄弟俩被贬谪岭南时,巢谷以年老多病之体,万里步行,去见苏轼后,再去见苏辙途中,病死。这突出表现了巢谷的古道热肠、侠士气概。C本文选材典型,语言朴素平易,看似平淡却又回味无穷,人物形象鲜明,意蕴高妙,这就是苏辙行文的特色所在。D文章最后部分作者发表议论,将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于赵襄

46、子的高恭,除了褒扬巢谷之高义外,还有讥刺世人趋炎附势的意味。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予 方 杂 居 南 夷 与 之 起 居 出 入 盖 将 终 焉 虽 知 其 贤 尚 何 以 发 之 闻 谷 有 子 蒙 在 泾 原 军 中 故 为 作 传 异 日 以 授 之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3分) (2)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4分) 参考答案:16B 应为“贬谪、贬官”的意思。17DA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一人称代词,我;B介词,因为/介词,凭借的身份;C介词,在/介词,表被动,被;D介词,表对象,替,给。18. B先见苏辙,在去见苏轼途中病死。19.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错两处扣1分)20(1) 士大夫都避忌同我们兄弟交游,平生的亲戚朋友都同我们断绝了往来。(大意1分,“游”“无复相闻”各1分)(2) 我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