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新乡市金桥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280611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3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乡市金桥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河南省新乡市金桥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河南省新乡市金桥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河南省新乡市金桥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河南省新乡市金桥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新乡市金桥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美生灵张炜 暮色中,河湾里落满云霞,与天际的颜色混合一起,分不清哪是流云哪是水湾。一群羊正在低头觅食。这些美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这儿水草肥美,让它们长得肥滚滚的,像些胖娃娃。如果走近了,会发现它们那可爱的神情,洁白的牙齿,那丰富而单纯的表情。如果稍稍长久一点端详这张张面庞,还会生出无限的怜悯。 没有比它们更柔情、更需要依恋和爱护的动物了。它们与人类有着至为紧密的关系,它们几乎成为所有食肉动物腹中之物,特别包括了人类。它们被豢养,被保护,却要为之付出生命的代

2、价。它们只吃草,生成的却是奶、是最后交出的肉体。它们咩咩的叫声,可以呼唤出多少美好的情愫。它们那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互相倾诉和呼唤,那由于鸣叫而微微开启的嘴巴、上皱的鼻梁都让人感到一个纯洁的生命的可爱。 它们像玉石一样的灰蓝色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你,直到把你看得羞愧,看得不知所措。 人在这种美生灵面前,应该更多地悟想。人一生要有多少事情要做,要克服多少障碍,才能走到完美的彼岸。这遥遥无期的旅程,折磨的恰是人类自己的灵魂,而不仅仅是这一类生灵。人类一天不能揩掉手上的血迹,就一天不会获得最终的幸福。这是人类的全体未卷回恢复被告知的一个大限、一个可怕的命数。在这个命数面前,敏慧的心应该有所震栗。 温柔

3、和经小常被欺辱,可是生命的无可企及的美却可以摧毁一切。它最终仍然具有威慑力和涤荡力。 三只小羊跟在它们的母亲身边,那种稚声稚气的咩咩声至为动人,它们的母亲对它们的呼叫几乎充耳不闻。它需要抓紧时间摄取更多养料,以便生成奶水来饲喂它们。它知道这些撒娇声,这嗲声嗲气的求告呼喊没有多少要紧。三个孩子没有使母亲注意它们,最后就自觉无聊地在一块儿戏耍起来,像赌气似的,离母亲尽可能远一点,用有些笨拙的、粗粗的、像木棍一样的前腿去踢踏绿草;或者是瞅准一个跳踽踽前行的小甲虫,用毛烘烘的嘴巴去触碰,打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喷嚏这样的把戏玩了一会儿重又无趣起来,它们就一块向着远方奔距,一蹿一蹿的,那是学着大羊们奔跑的样子

4、。它们一口气跑到了河边。最后它们返回,从几只大羊的空隙中站直起来一一它们想起了母亲,立刻惊慌失措地呼叫起来。它们的母亲也在寻找孩子它们一抬头发现孩子们不见了。母亲的叫声比小羊的叫声要粗重有力多了。这遥遥相对的呼应此起彼伏,渐渐惊动了群羊。所有的羊都昂头发出了叫声,帮一个母亲或三个孩子。后来它们三个重新回到母亲身边,羊群才又开始寻找食物。 羊们几乎毫无侵犯性,全身都蓄满了阳光。它们把这温暖和热量分赠人类,人类却对这宝贵的馈赠毫无感谢之情。他们已经习惯于从羸弱的生命里索取和掠夺,因为他们自己夺同类中也常常这样去做。比起很多更弱小的生命来,人类几乎不懂得羞愧。他们更多的时间像羊一样吃草,有机会却要放

5、下草吃羊。他们常常奢谈自然界的所谓“食物链”,却从来不研究自己与其他动植物所构成的“食物链”。在整个神奇宇宙的生命链条中,人类构成了多么可怕的一环。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他们在把整个星球推向毁来的边缘,却又沾沾自喜地夸耀和骄傲 暮色苍茫中,这一群美生灵被霞光勾勒出一片剪影。它们驮着所剩无几的光明踽踽而行。在这生命进化的历史上,它们的确是一些跨过了漫长世纪的苍老的生命,它们也许懂得太多太多:关于这个星球、关于漫漫时光、关于生命的奥秘。 原来它们颔下垂挂的那一缕胡须,远远不是什么滑稽的标志,而是某种深刻的象征。它们正因为对这个世界知晓得太多了,才这样听天由

6、命。 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每天驮回最后一缕阳光。19作者将羊称作“美生灵”,从全文看,“美生灵”美在哪里?(4分)20文章第段的描写有什么特点?试赏析它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21文中写道:“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联系上下文看,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22文章结尾写道:“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每天驮回最后一缕阳光。”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参考答案:19模样和神情纯洁可爱;无私地馈赠和奉献一切;温顺善良,毫无侵犯性;群体充满和谐与温情深刻理解世界,顺应天命。(概括作答,意对即

7、可;每点1分,答对4点即可,共4分。)20运用拟人手法,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三只小羊的咩叫、嬉戏和心理特征。形象地表现了羊群的和谐和温情。(2分)铺垫,为下文对人类的丑陋进行反思和批评张本,与人类的同类相残形成对比。(2分)(共4分)21对其他生命的馈赠毫不感激;习惯于对羸弱的生命进行索取和掠夺;对同类也要进行掠夺甚至杀戮,且不懂羞愧;把整个星球推向毁灭的边缘,还沾沾自喜地夸耀和骄傲。(每点1分,意对即可。4点全对得5分。)22羊虽被欺辱,被杀戮,却依然默默地对人类奉献和馈赠;它们用自己善良的本性、高贵的精神无声地向人类昭示可怕命数前的救赎之途(或“用自己的行动让人类看到拯救的希望”)。(意合即

8、可,每点2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弯曲的乡土路刘亮程 乡村的道路至少是传统的乡村土路,基本上都是弯曲的,不像现在的高速公路这样笔直。然而,就在这弯曲的乡土路中蕴含着别样的乡村文化和乡村哲学。 乡村土路代表着一种乡村人在大地上行走的方式。那些弯弯曲曲的乡土路,总是绕过一些东西,又绕过一些东西。不像现代高速公路,横冲直撞,无所顾忌。乡土路的弯曲本身代表了乡村人走路的谨慎和敬畏。它在绕过一棵树、一片菜地、一堵土墙、一堆坟基、一个水坑的时候,许多珍贵的事物被留了下来,这就是弯曲的乡土路告诉我们的全部意义,它是乡村人对待天地万物的一种理念的体现。在弯曲的乡土路中,我们可以感

9、受到乡村人对脚下每一个事物的最起码的尊重,他们不去破坏它,不去践踏它,尽量地绕,绕来绕去,最后把自己的路绕得弯弯曲曲,但是在路的弯曲中保留了土地上许多珍贵的东西。 好多年前,我在伊犁昭苏,看到一棵大榆树立在路中间,当时感到非常惊奇,这么大一棵榆树立在公路的正中间,这是多么大的奇观啊!当地人说,路修到这儿的时候,要通过这棵大榆树。当地政府和包工头都要把这棵榆树砍了。为什么没砍呢?这棵树是当地的神树,附近村民多半信仰萨满教,有病有灾了,会在树上系一个布条,在树下许个愿,灾病就过去了。听说要砍神树,当地人当然不愿意,大家联合起来保护这棵大树。最后这棵树之所以被留下来,是因为修这段路的包工头突然出车祸

10、死了。包工头是主张砍树最卖力的人,推土机都开到了大树跟前,但树没倒,包工头却先死了。这件事把人们震住了,不管是当地政府,还是施工队都一下子对这棵树敬畏起来,这棵树就这样留了下来,它就立在公路的中间,高大无比,几个人才能合抱住。树上挂满了当地人系的各种颜色的布条,好多车辆经过这里时,会自然而然地停下来,在树边拍照。 又过了好几年,我再去昭苏的时候,那棵树却从路上消失了。什么原因呢?说是有天晚上一个司机可能开车打盹了,没看到前面的树,一下子撞到树上,人死了,所以树被砍掉了。我去的时候,距离那棵树被砍掉的时间不长,主干已经被拉走,剩下的枝干则被扔在公路边的污水沟里,那些系满寄托着多少人美好祝愿的布条

11、的枝条泡在污水里。难道人在修这条路的时候,就不能稍微绕一下,绕过这棵树吗?不能。为了追求最短距离和直线化,见山劈山,遇沟架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多少房屋被拆掉,多少农田被侵占,多少棵树被砍伐。没有什么东西能把高速公路挡住,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人类走直路,追求最短距离、最低成本的心态。 但是乡村土路会绕,懂得绕。不惜耗费时光,总是绕过一件事物,又绕过一件事物,把自己的路程无限拉长,为的只是尽量不打扰、不践踏大地上的事物。这样一种绕的方式,恰好代表了乡村文化中最珍贵的一点,这是现代人所没有的。我个人认为,笔直的高速公路代表了现代人在大地上行走的粗暴和野蛮,弯曲的乡土路却代表了一种行走的文明。 (

12、选自西部散文选刊2010年第4期,有删改)14综观全文,弯曲的乡土路蕴含着怎样的乡村文化和乡村哲学?(6分) 15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乡土路的弯曲本身代表了乡村人走路的谨慎和敬畏。 (2)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人类走直路,追求最短距离、最低成本的心态。 16文章的题目是“弯曲的乡土路”,作者为什么花许多笔墨去写伊犁昭苏公路上的一棵大榆树的命运呢?(6分) 17文章最后说“笔直的高速公路代表了现代人在大地上行走的粗暴和野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14弯曲的乡土路代表了乡村人在大地上行走的一种方式绕行,尽量地绕过地上的东西,体现了一种行走的文明;弯

13、曲的乡土路体现了乡村人为人处世的谨慎和敬畏,体现了一种人对大地和自然的崇敬,推广为对待天地万物的一种理念;弯曲的乡土路也代表了一种文明,这种文明普遍存在于我们过去的乡村,但现在正在消失。 15 (1)乡村人走路时对脚下的每一个事物都有最起码的尊重,不去破坏它,不去践踏它,而是尽量绕行,宁愿把自己的路走弯曲。 (2)讽刺了现代人急功近利、自私浮躁的心态;批评现代人行事的粗暴和野蛮。 16为了形象地说明现代的高速公路“横冲直撞,无所顾忌”,反映现代人为追求时间和速度而表现出的粗暴和野蛮;形成对比,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体弯曲的乡土路,它弯来绕去,不惜耗费时光,为的只是尽量不打扰践踏大地上的事物;丰富了

14、文章的内涵,在对比中表明作者对“行走的文明”的肯定,从而揭示文章的主旨。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17.示例一:同意。为了追求最短距离和直线化,建设高速公路往往见山劈山,遇沟架桥,许多房屋被拆掉,许多农田被侵占,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仅修建高速公路是这样,在其他方面,现代人也是如此粗暴和野蛮,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 挡人类走直路,追求最短距离、最低成本的心态。 示例二:不同意。笔直的高速公路代表着进步,反映了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值得肯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包括人与自然的矛盾,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但这些都是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相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15、,人与自然万物一定会和谐相处的。 14.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题时,首先应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文章第一段总述了乡村土路的特点,第二段具体写了乡村土路的特点及其中体现的意义:绕过一些东西,因此也保留了很多珍贵的东西。表现出对天地万物的敬重。第三、四段,通过事例将乡村人对道路的理解和高速公路建设者对道路的理解作对比,对比中体现出乡村人对事物的敬重之情。最后一段,概括乡土路代表的文明。然后,将关键信息进行整合,即可提炼出答案。15.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理解第一句话要抓住句子中“乡土路的弯曲”与“谨慎和敬畏”的关系, 因为对脚下事物的尊重,所以宁愿将路走弯曲

16、。这句话主要表现了乡村人对自然的态度。理解第二句话要透过字面读出它的言外之意,文章由高速公路这一具体的物象说到了现代人身上存在的问题,作者以一种讽刺的口吻批评了现代人对待自然等事物的态度。16.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文中关于伊犁昭苏公路上的一棵大榆树的命运的介绍属于非主体性材料,在散文中,这类材料往往起补充、衬托、突出的作用,本文的主体是“弯曲的乡土路”,它代表了“一种行走的文明”,文章同时以笔直的高速公路来代表现代人在大地上行走的粗暴和野蛮,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体。伊犁昭苏公路上的那棵树的去留,反映了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 当地的民众要保留除了因为这棵树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外。更重要

17、的是它体现了乡村人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而修高速路的人只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作者通过这个对比,暴露了现代人对自然的态度,表现了作者对行走文明的肯定等,17.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品的主旨的能力。答案不唯一,考生需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但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答案的组成分两部分:一是总写,表明自己的观点;二是分析,结合具体的内容加以解说。3.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网开三面红 苇往往是在环境不能再承载的时候,才会想起环保;往往是在华南虎已经灭绝、中华鲟接近灭绝的时候,才会开始环保。许许多多环保宣传采用的策略是“恐吓”式的:如果再不节约

18、用水,设想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想一想,都会令人生畏;如果碳排放再没有节制,温室效应会融掉南极冰山,想一想,就会想到电影2012。古人的环保不是这样的就姑且把古人一些做法也称作环保吧。商代的汤,有一次到郊外散步,发现有人在张网捕鸟。让汤感到惊讶的是,其所张之网,不是一张,而是四张,有从四面八方合围之势。对于鸟来说,就只有进的道,再也没有逃生的路了。尤为可恨的是,那位捕鸟的人还在那里念念叨叨,让天下所有的鸟都进入我的网中,而且是越大越好,越肥越好。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激起了汤的怜悯心肠。他感叹道,这样捕鸟,那不是要把天下的鸟一网打尽吗?就下令把四面中的三面撤下去。捕鸟人赶忙把三面网撤下,他口中

19、念叨的词也颇为识相地变了想往左飞的就往左飞,想向右飞的就向右飞,那些命不好的就飞到我网中吧。在环保问题上最早采取“政府行动”的是子产。那是鲁昭公十六年的时候,九月,郑国大旱。派大臣到桑山上搞祭祀活动,向老天祈雨。这些大臣祭祀完毕,看到天还不雨,就砍了山上的一些树。这让子产非常生气。他这样说,祭祀山神,应该在山上植树造林;现在反而到山上砍伐树木,这简直就是犯罪。结果屠击、祝款、竖柎这三位就成为中国第一批因“环保”问题而被罢官夺邑的官员。孔子在“环保”问题上也坚持自己的做法。论语中说孔子是“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就是说孔子偶尔也钓钓鱼,但不会用大网去捉鱼;孔子也会打鸟来提高射艺,但不会打已在树巢中

20、归宿的鸟儿。钓鱼与射击飞鸟,那是君子陶冶性情的活动,用大网捕鱼,是贪夫的谋利之举,而偷袭已经入睡的归鸟,就是乘人之危、欺负弱者的行为。这不是英雄所为,更非君子之行。在“环保”问题上,曾子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这就把“环保”问题提高到“孝”的高度来认识了,也就是要以君子姿态,合适合宜地来对待身外的动植物。总起来说,“恐吓”式的环保也比不环保要好。但“恐吓”式的环保与出于仁德之心的环保,是两个环保。“恐吓”式的环保太过功利,我还是喜欢“兼爱”“推恩”式的环保,这使人胸襟开阔,气度高远。其实,世人对于姜太公有着深深的误读。因

21、为姜太公在渭水上用直钩钓鱼,被文王发现重用了,就说姜太公直钩钓鱼,钓的其实是文王,这就有点太武断了。这或许真的就是他老人家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呢,这种可能性倒是非常大的。不管怎样,网开三面与直钩钓鱼,都可看作是人类向大自然发出的友好信号吧。15.作者对“恐吓”式环保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持这种态度?(6分)答:_16.从环保角度分析,文中商汤、子产和孔子、曾子的看法或做法有哪些异同点?(6分)答:_17.本文大量引用古人“环保”的主张和做法起到了哪些作用?为什么有时直接引用,有时又间接转述?(6分)答:_参考答案:15.(1)态度:肯定其出发点,但不赞同其策略。(2)原因:肯定其出发点,是因为它毕竟

22、是有利于环保的,“比不环保要好”。不赞同其策略:是因为它太功利化,只能浅层次地、暂时地解决环保问题(或“只能让人从危害上认识到不能破坏环境”),而不能从根本上、可持续地解决环保问题(或“而不能从胸怀、气度上认识到应该保护环境”)。16.(1)相同点:他们都是富有仁德之心的“兼爱”“推恩”式环保。(2)不同点:商汤、子产运用的是权力,采取的方法是强制执行商汤明令整改(撤下三面网),子产严厉惩处(罢官夺邑)。孔子、曾子运用的是思想,采取的方法是提倡引导孔子遵守“君子之行”,曾子主张“君子姿态”。17.(1)作用:古人的“环保”是“兼爱”“推恩”式的,它与今人的“恐吓”式环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启发今

23、人对“环保”作深入的思考。有力地支撑了作者对“环保”的观点和看法。(2)“直接引用”是为了增强论据的确凿性、可信性,“间接转述”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活泼性、可读性。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进士。知都昌县,分户九等以定役,设仓水次,便收敛,民甚赖之。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镛慰劳振恤,俾复故业,道路渐通,县治遂复。都御史叶盛征广西,以镛从。诸将妄杀者,镛辄力争,所全活甚众。成化元年,擢高州知府。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

24、者,流亡日归。时贼魁冯晓屯化州,邓公长屯茅峒,屡招不就。镛一日单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许,道遇贼徒,令还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长骤闻新守至,亟呼其党擐甲迎。及见镛坦易无驺从,气大沮。镛徐下马,入坐庭中,公长率其徒弛甲罗拜。镛谕曰:“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为汝父母。汝,我子也。信我,则送我归,赉汝粟帛。不信,则杀我,即大军至,无遗种矣。”公长犹豫,其党皆感悟泣下。镛曰:“馁矣,当食我。”公长为跪上酒馔。既食,曰:“日且暮,当止宿。”夜解衣酣寝,贼相顾骇服。再宿而返。公长遣数十骑拥还。镛止骑城外,独与羸卒入,取谷帛,使载归。公长益感激,遂焚其巢,率党数千人来降。公长既降

25、,惟晓恃险不服。镛选壮士二百人,乘夜抵化州。晓仓皇走匿,获其妻子以归,抚恤甚厚,晓亦降。治绩闻,赐诰命旌异。遭丧,服除,改广西。瑶僮闻镛至,悉远循。旋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清平部苗阿溪者,桀骜多智,守臣皆纳溪赂,骄不可制。镛至,询得溪所昵者二人。遂以计擒溪,磔之。镛居官廉,历仕三十余年,皆在边陲,触瘴成疾。乞骸骨,不许。弘治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道卒,年六十三。(节选自明史孔镛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B. 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

26、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C. 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D. 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士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殿试及第者,进士科一甲三人,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B. 服除指守丧期满后脱掉孝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其中大功服穿一年,小功服穿六个月。C. 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明代封赠一品至五品官员时授以诰命。D. 工部是我国古代官署名,属中

27、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镛仁厚爱民,治理有方。任县令时,他把粮仓建在水边,方便百姓交税;任知府时,他大开城门,接纳躲避灾祸的民众;恢复生产,修建道路,赢得百姓爱戴。B. 孔镛守信有义,以德服人。做太守时,深入盗贼地盘,留宿两晚后安全返回,并信守承诺送给他们粮食布匹;善待匪首冯晓妻儿,最终感化冯晓率领部下投降。C. 孔镛有勇有谋,处置果断。贵州苗人阿溪桀骜不驯,又狡猾异常,通过贿赂买通了当地官员,因此更加气焰嚣张;孔镛到任后,巧用计谋活捉阿溪并处死了他。D. 孔镛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他为官清正廉洁,三十

28、多年里一直在边疆地区为官任职,贡献卓著。后因接触瘴气染病,他提出退休请求但未被批准,最终死于边陲。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将妄杀者,镛辄力争,所全活甚众。(2)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为汝父母。参考答案:10. D 11. B 12. D 13. (1)对于胡乱杀戮的各位将领,孔镛总是极力劝阻,所保全存活的人很多。(2)你们本是善良百姓,做盗贼也是逼迫于挨冻受饿而已。前任太守打算加兵于你们,我现在奉命做你们的父母官。【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

29、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出没”的地点是“邻境”,“窜”的主语是“县民”,排除A项、C项。“相率还”的主语是“民”,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句意:改任连山知县。瑶、僮出没于邻境,县中百姓都逃窜了。孔镛前往招抚,老百姓被吓跑了。孔镛在民舍里面烧火做饭,留下钱抵偿其价值后才离开。百姓才渐渐了解亲近了孔镛,相继而回。故选D。【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大功服穿一年,小功服穿六个

30、月”错误。大功服穿九个月,小功服穿五个月。故选B。【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结合文本内容“弘治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道卒,年六十三”分析,“他提出退休请求但未被批准,最终死于边陲”错误。弘治二年被召为工部右侍郎,孔镛在赴任的路上去世,终年六十三岁。故选D。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

31、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诸将妄杀者”(定语后置句);“力”,

32、极力;“活”,使活下来;“众”,多。(2)“汝曹”,你们;“迫”,受逼迫;“冻馁”,寒冷饥饿,受冻挨饿;“兵”,加兵;“汝”,你们;“为”,做;“父母”,父母官(古今异义词)。【点睛】参考译文: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考中进士。任都昌知县,分户口为九等来决定劳役,在水边建立粮仓,便于收赋税,百姓很依赖他。改任连山知县。瑶、僮出没于邻境,县中百姓都逃窜了。孔镛前往招抚,老百姓被吓跑了。孔镛在民舍里面烧火做饭,留下钱抵偿其价值后才离开。百姓才渐渐了解亲近了孔镛,相继而回。孔镛慰劳赈恤,使他们恢复常业,道路渐通,县政于是恢复清明安定。都御使叶盛征讨广西,让孔镛跟随。诸将中有胡乱杀戮的,孔镛总是极力劝说

33、,保全了很多人的性命。成化元年,提升为高州知府,前任知府因瑶人的警情,关闭城门自救。对躲避瑶人袭击的乡民都不接纳,这些人回去都被瑶人杀害。有怀疑百姓暗地里依附贼人,就杀死他们。贼人趁此激起民众愤怒,作为内应,城池于是陷落。孔镛到后,打开城门接纳来者,流亡在外的百姓逐渐回来。当时贼人的首领冯晓屯居在化州,邓公长屯居在茅峒,屡次招抚而不降。一天,孔镛单骑只带两人跟从直抵茅峒,邓公长突然听说新太守来了,急忙招呼其党羽穿着铠甲迎接。孔镛缓缓下马,进到庭院中坐下,邓公长率领他的党羽解甲罗列而拜。孔镛晓谕他们说:“你们本是善良百姓,迫于挨冻受饿罢了,前任太守打算加兵于你们,我现在奉命做你们的父母。你们,是

34、我的儿子。信任我,就送我回去,退给你们粮食布帛。不信任我,就杀了我,大军很快来到,就没有活下来的人了。” 邓公长犹豫,其党羽都为之感悟而流出眼泪。孔镛说:“我饿了,应该给我饭吃。” 邓公长跪着为他献上酒菜。吃完后孔镛说:“天要黑了,我应该留下住宿。” 晚上脱下衣服酣睡。贼人相视惊服。住了两晚才回去。邓公长派几十个骑兵护送孔镛回去。孔镛让这些骑兵留在城外,只与羸弱的士卒进城,取来粮食布帛,让他们装载而回。邓公长更加感激,率党徒数千人来降。邓公长已降,只有冯晓凭借险要的地势不服。孔镛挑选壮士二百人,乘夜抵达化州。冯晓仓皇逃跑藏匿,孔镛俘获了他的妻儿而回,孔镛对他们抚恤丰厚,冯晓也投降了。提升为按察

35、副使,又招降了大盗侯大六、邓辛酉等人,给他们田产,分别到内地为官。治理的政绩闻于朝廷,皇上赐诰命褒奖。不久巡视贵州。酋人阿溪桀骜多智慧。守御大臣都收受阿溪的贿赂,骄横不可制服。孔镛到来,询问得知阿溪所亲近的两人。于是用计擒住阿溪,对他处以磔刑。孔镛居官廉洁。任职三十余年,都在边陲,接触瘴气成病。乞求退休,皇上没有应准。弘治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在路上去世,终年六十三岁。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家有名士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清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

36、,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 “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

37、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注】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

38、标的注解。有删改。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肃:恭敬B绝难乘,少能骑者 绝:非常C唯当就蚁封耳 就:留下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 谓:评价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3分)济先略无子侄之敬 唯父昶异焉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浑曰:“何如我?”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美痴 卿家痴叔死未A B C D11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此书,流露出对叔

39、父的轻视。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3分)(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3分)(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3分)参考答案:略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 3题。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

40、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

41、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净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缗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策)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趋而后息 趋:疾走B,诎指而事之 指:意愿C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捐:捐助D士争凑燕 凑:奔赴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42、)A齐因孤之国乱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B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余船以次俱进C涓人言于君曰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D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11下列句子都是燕昭王诚招天下贤士做法的一项是( 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为隗筑宫而师之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A B C. D.12下列各旬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即摆出悬而未决的主要矛盾:初践君位,副、力少,急于招贤强国以报血仇。B.郭隗先生悠悠然指出“帝者”、“王者”、“霸者”、“亡者”与臣僚相处的不同心态,其高下自见。C郭隗先生为

43、了确保自己顺利地走到燕国历史舞台上,欲擒故纵,从容讲出“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的道理。D郭隗先生的一番话为天下贤士的接踵而至铺好了道路,文章结尾用贤人云集于燕的史事,呼应了郭隗先生讲述涓人故事的用意。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5分)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5分)参考答案:9.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答案:C 解析:捐,花费的意思。【思路点拨】对此类题的解答一定要学会推断,推断的方法很多,最根本、最实用的是语境推断。无论是做实词选择题还是翻译题,考生都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即把这个词放在句中解,把句放在文中读。只有建立并强化了这个意识,推断才有保障。具体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