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牯牛山乡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280480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牯牛山乡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牯牛山乡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牯牛山乡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牯牛山乡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牯牛山乡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牯牛山乡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乡村社会领域,人民公社体制解体以后,代之以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村民自治制度的嵌入,让村民自己选举村干部管理村庄,因而被认为是国家还权于民的重要表现。与此同时,各种民间组织比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各种类协会也在乡村社会如雨后春笋般发育起来,所有这些都被认为是国家权力推出乡村社会的表征。也有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后国家权力在乡村社会呈现蔓延的趋势,国家权力在乡村社会并未减弱,反而得到增强。还有学者认为,全能主义政治消解之后,国家的强制性权力削弱了,但国家运用制度化

2、手段管理和服务乡村社会的权力,即国家基础性权力则得到增强,尤其是地方性共同体的解体和乡土伦理秩序的消解,为国家权力渗透进入乡村社会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改革开放后经济资源的增长和技术手段的进步也为国家权力进入乡村社会提供了物质基础,国家权力以统一的规则体系和观念、逻辑的形态,在一些领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入地嵌入进了乡村社会。如此一来,有关新中国后30年国家权力与中国乡村社会结合状态的认识就出现了悖论现象,这种悖论表现为,一方面国家权力似乎在不断地推出乡村,另一方面,国家权力依托现代科技能够直接对接农户,其对乡村社会的嵌入程度加深。当然,与这两方面对应的,则是乡村治理状况的不尽人意,这是悖论双方

3、的一致认识,这种不尽人意就体现在,家族的衰弱、地方性知识的瓦解,使得地方社会逐渐解体。从家族解放出来的农民成为原子化的个体,传统人情往来规则正在发生变异,农民价值和意义世界发生坍塌,日常生活中的农民合作难以达成,乡村社会陷入失序状态。(选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外网)7下面对“地方社会逐渐解体”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地方社会逐渐解体是指家族的衰弱、地方性知识的瓦解。B地方社会逐渐解体是指从家族解放出来的农民成为原子化的个体。C地方社会逐渐解体是指传统人情往来规则正在发生变异。D地方社会逐渐解体是指农民成为原子化的个体,传统人情发生变异,农民价值和意义世界坍塌,合作难以达成,乡村社会陷入失序状态。

4、8下面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人民公社体制解体以后,村民自治制度的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是国家还权于民的重要表现。B全能主义政治消解之后,虽然国家的强制性权力削弱了,但国家基础性权力则得到增强。C改革开放后,国家权力以统一的规则体系和观念、逻辑的形态,在一些领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入地嵌入进了乡村社会。D让村民自己选举村干部管理村庄,使各种民间组织比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各种类协会也在乡村社会如雨后春笋般发育起来。9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权力与中国乡村社会结合状态的认识虽然出现了悖论现象,但双方都有一个共同认识,即乡村治理状况的不尽人意。B国家权力与中国乡村社会结

5、合状态的认识的悖论现象,是指国家权力不断地推出乡村,依托现代科技能够直接对接农户。C国家权力与中国乡村社会结合状态的认识的悖论现象,是指家族的衰弱、地方性知识的瓦解,使得地方社会逐渐解体。D作者认为,地方性共同体的解体和乡土伦理秩序的消解,为国家权力渗透进入乡村社会提供了便利条件。参考答案:略2. 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语,我为你忧心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

6、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

7、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

8、”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1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这句话的一项是()(3分)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

9、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那么,东方民族的含蓄之美就可能消失殆尽。B国人冷落汉语,高学历的青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使国人文化水平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弱。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10、( )A“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我们可以乐观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令人叹惋。参考答案: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何泽慧:风骨无需雕饰薛之砚10年前,从中关村到玉泉路

11、的公交车上,每天都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去上班,穿件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的时候还会带上两个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2006年,92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单位每次会派一辆小巴车接送。“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同窗王大珩贺何泽慧90华诞诗,诙谐打趣。朴素不仅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仍如此,她脚上穿的鞋,打了三层补丁;她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她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

12、43年起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从2005年到2010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何泽慧。当然,何泽慧的出名还因为她的丈夫钱三强。两人是清华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25个单词。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美好姻缘就是从这封短

13、信开始的。1946年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来到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正式结婚。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从此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事实证明,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朴素而久远的不仅有爱情,更有对国家的挚爱。何泽慧老人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不是赞颂,而是对何泽慧那一辈学人的精神世界的白描。1936年清华毕业后,何泽慧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喜欢听评弹的苏州女子,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l940年

14、,她以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她坚信只有科学能够使祖国尽快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l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予学研究组的组建。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于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1955年初,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她是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最早的推动者。2011年初夏,97

15、岁的老人驾鹤西去。人们前往她家吊唁,发现她住的是一套老旧的单元房,灵堂则是她不到14平方米的小客厅。遗像上的老人满头银发,微微抿嘴,淡淡微笑,朴素一如生前。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朱光亚、何泽慧相继辞世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风范绝代,倾慕后世,风骨伟岸,无需雕饰。在苏州十中校园,原来的振华女中,有两块篆刻遥遥相对。一块是l932年何泽慧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一块是2006年,何泽慧为百年母校的题词“爱国奋进”。从“仁慈明敏”到“爱国奋进”,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80多岁的老太太乘

16、公交车上班,穿补丁衣服和胶鞋,下班的时候还带上从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这些事件体现了何泽慧朴素的品质。B何泽慧与钱三强情深意长,早在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时,在德国留学的何泽慧就曾给在法国的钱三强写信,表达自己的心意。C本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事迹来体现何泽慧无需雕饰的风骨,并运用外貌描写等手法来表现她“仁慈明敏”“爱国奋进”的精神品质。D何泽慧老人去世时,人们发现她住的是老旧的单元房,客厅很小,旨在说明总是赞扬科学家朴素是不够的,国家要切实改善科学家的生活。E何泽慧将事业与国家紧密相连,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便是真实的写照。(2)为什么

17、说何泽慧“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请简要分析。(3)文章第一段从何泽慧八九十岁开始写起,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4)文章最后写道:“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请你结合何泽慧的一生,从“朴素”和“信仰”中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答案:(1)EA(答E项给3分,答A项给2分,答B项给1分;答C、D不给分。)(2)为人处世:(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朴素。生活中衣食住行尽显朴素的作风。 对爱情忠贞不渝。她与钱三强有朴素而久远的爱情,他们用一辈 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爱国。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一生的重大选择都与国家

18、需要有关。做学问:热爱工作,执着事业,科研成就卓著。追求无止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科学事业,在物理学界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引领了中国乃至世界物理学的发展,精益求精,成绩卓著。 (3)倒叙手法。作用: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先极言她的普通,与下文“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构成极大反差,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加深读者印象。具体描述起到强调作用。用真实的生活场景表现何泽慧的生活简朴、对事业的执着,这是何泽慧人格上闪光的一面,放在开头起到了强调作用。 (4)观点一:朴素。朴素是一种简单、纯粹的生活态度,可以使人心无旁骛,坚定执着。 何泽慧在物质生活上极尽简朴,她把全部心

19、力都投入到事业上,在工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考点】传记阅读。【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2)本题要求学生梳理思路,分析结构,并作出概括的基本能力。(3)本题要求学生梳理思路,分析结构,并作出概括的基本能力。(4)此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基本能力。【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

20、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B项,何泽慧没有明确表达心意,但有可能是一种暗示;C项外貌描写不能体现何泽慧“仁慈明敏”,“爱国奋进”的精神品质。D 项“国家要切实改善科学家的生活”的说法与作者的写作目的不符。(2)本题要求学生梳理思路,分析结构,并作出概括的基本能力。学生的答题方向应该是很清楚的,也能答出一部分,但是,要答全不容易。比如,为学方面的,学生能答出献身学术,但是坚定执着却不好答。文章写了何泽慧老人的几个片段,从不同侧面来展现这位可爱、可敬的老人的风采:生活、爱情、工作、情怀,学生抓住传记的核心部分,仔细梳理文章的思路和结构,还是能理清主体部

21、分的内容的。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的思路,主要围绕着老人的为人和为学两个大的方面来着笔。(3)本题要求学生梳理思路,分析结构,并作出概括的基本能力。难度较大,学生能答出倒叙,好处也能分析出来,但是欲扬先抑估计很少人会考虑到。对比就更加无从分析了。本题是一道艺术手法赏析题,题干中的信息很明确,从八九十岁写起,显然是倒叙手法。而文章第一节中对何泽慧老人的描写,可以看出老人的普通、朴素,这样的描写与后面老人的为人、为学上的不一般形成鲜明对照,那么,这里不仅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还有一个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这样细致描写,无非是给读者一个深刻的印象,起着很好的强调作用。(4)此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

22、度看待问题的基本能力。本题是难度很高的一道题,首先,学生身体就有一定的障碍,学生做此类实用类的传记,一般的文字表述题都是性格分析,词语的理解见得少,所以答题的方向不会太清晰。老人身上最突出的就是“朴素”,但是让老人一生“朴素”的根本原因就是她的“信仰”,题目要求分析老人身上的这两点,还是要结合文章的主体部分写作思路和主要内容加以综合。文章主要写了老人的为人、为学,为人方面主要写了日常生活、爱情生活、情怀操守三个小方面,那么学生只要在这些小方面加以分析,得出老人的“朴素”或者“信仰”的体现就可以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文言文阅读(19分)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

23、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2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诚:诚信B愿举国为内臣 举:全、整个C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

25、封 函:匣子D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奉献 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了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3分)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倚柱而笑,箕踞以骂ABCD6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秦廷行刺中,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B秦臣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C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因为他想要挟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26、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参考答案:4、B(A项“诚”:确实,实在;C项“函”名词作状语,“函封”:用匣子封好;D项“奉”通“捧”捧着)5、D (秦武阳恐惧侧面突出荆轲的勇敢,不是直接表现;是秦王做的事) 6、B(蒙嘉不是同情燕王,而是因为收了荆轲的礼物)7、(1)燕王在朝廷上跪拜恭送(使者),派遣使者来禀告大王。(第一个“使”:派遣;“以”:来;“闻”:使听到,使动用法;“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句式;句意;各1分)(2)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想要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契约来回报燕太子啊。(“所以”:的原因;“劫”:劫持、胁迫;判断句句式;各1分;句意2分)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萧

27、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

28、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

29、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

30、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B.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C.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D.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B. 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C. 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

31、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D. 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号始于殷代,汉以后一般帝王都有庙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B. 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C. 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32、D. 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2)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参考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用年轻力壮之人补充。(2)适逢有司上奏,皇上狩猎于秋山,熊、虎致伤致死数十人。韩家奴将此事记于史册上。【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

33、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除法。原文: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赋敛无度”“由”引出原因,不可断开,可以排除BD项;“内省嗜欲”“外罢游幸”结构相同,中间停顿,“外罢游幸”后停顿,排除D项;故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B项,“帑”“廪”的解释应调换。 在古代,“帑”

34、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廪”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说法错误,原文最后一段“皇上见到,命他删去。韩家奴出宫之后,又记了下来”,皇上命他删去,他先是删了,出宫之后又记录了下来。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

35、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逋”,逃脱;“物故”,去世;“补以少壮”,状语后置。(2)“会”,适逢,恰逢,“有司”,有关部门。“书”,写,记。【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36、参考译文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萧安抟之孙。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996)开始出任官职。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其奴仆得到好价钱将它卖了。韩家奴说:“自己得利,让别人受害,我不能这么做。”便退了钱取回了牛。二十八年(1010),(韩家奴)主管南京栗园。重熙初年,任同知三司使事。四年(1035),皇上跟他交谈,觉得他有才,让他做个诗友。(皇上)曾经随口问他:“你在京外做官有特别的见闻吗?”韩家奴说:“臣仅仅只知炒栗子:小的熟了,那么大的一定是生的;大的熟了,那么小的一定焦了。要让大栗小栗都熟,这才是尽善尽美。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曾掌管栗园,所以

37、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大笑。当时诏令天下陈说治国之道的关键,诏令问:“徭役不曾比从前增加,征伐之事也不常有,谷子丰收了,府库仓廪也充实了,然而百姓受到重重困扰,难道是做官的怠慢疏忽、做百姓的懒惰吗?现在的徭役哪一种最重?哪一种尤其烦苦?将哪一项减省则能得益?用什么办法可以恢复补役之法?用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盗贼的蠹害?”韩家奴回答说:“臣见近年以来,高丽不曾宾服,阻卜仍然强大,备战防守之举,实在不能停止。前者选派富民防边,自备粮草。道路甚远,又多险阻,动辄积年累月;等到到达屯所,费用已用去过半;一头牛一驾车,只见人去,很少有回来的。没有男丁的家庭,要用两倍的耗费去雇人租车,人们都害怕劳苦,半途逃亡,

38、所以戍卒的军粮多数不能得到供应。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的人。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用年轻力壮之人补充。在鸭绿江以东,戍役情况大抵如此。我听说唐太宗向群臣请问治盗的关键,都说:严刑峻法。太宗笑着说:盗贼之所以滋生,是因为无限制地征收赋税,以致民不聊生。现在我在内节制嗜欲,在外停止巡游,使天下安静,那么盗贼自然就没有了。由此看来,盗贼之寡多,都是因为衣食之丰俭、徭役之轻重不同所致。愿陛下裁定。”(韩家奴)提升为翰林都林牙,(皇帝)又下诏晓谕他:“将翰林之职授予你。我的起居状况,都要据实记录。”从此日见亲信,每当入内侍候,都要赐座。遇到节庆之

39、日,皇上同他一起饮酒赋诗,相互敬酒,君臣之互相投合为人所不及。韩家奴知无不言,即使是诙谐戏谑之言,也不忘做规劝讽谏之语。韩家奴每次见到皇上出猎,没有一次不加以劝谏的。适逢有司上奏,皇上狩猎于秋山,熊、虎致伤致死数十人,韩家奴将此事记于史册上。皇上见到,命他删去。韩家奴出宫之后,又记了下来。后来一日,皇上见到了,说:“史官就该是这样。”皇上问韩家奴:“我们国家创业以来,谁可以算是贤主?”韩家奴回答说是穆宗。皇上奇怪,问:“穆宗贪酒,喜怒无常,将人命视如草芥,你为什么说他贤明呢?”韩家奴回答说:“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

40、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皇上无言以对。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

41、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氏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氏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

42、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君以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节选自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有删减)注释:儵, sh,人名。櫜鞬,go jin ,藏箭和弓的器具15. 对文中加框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B. 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C. 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

43、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D. 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16. 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人而校 校:较量对抗B. 公子取季隗 取:通娶C. 将适齐 适:到去D. 君其礼焉 其:二人称代词,你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顶是( )A. 重耳逃亡期间娶了叔隗,后将到齐国,便让叔隗25年后再嫁,叔隗没有应允。B. 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二十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C. 重耳逃到郑国,郑文公没有礼待他,这也是晋国后来与秦国

44、围攻郑国的重要原因之一。D. 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2)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参考答案:15. C 16. D 17. C 18. (1)(5分)公子如果返回晋国,那用什么来报答我?(宾语前置1分,通假字“返”1分,“不谷”1分,句意通顺2分)(2)如果托您的福, 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其”,我。“治兵”交战。“辟”,退避。各1分

45、,句意通顺2分)【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这句话是说“重耳回答说:美女。宝玉和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流散到 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曰”表示对话,此处应断开,排除AD两项,句末语气词“焉”应断开,“子女玉帛”与后面的“羽毛齿革”句式一致,由此确定答案。【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

46、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D项,“君其礼焉”中的“其”,处于主谓之间,主要表达两种语气,一是商量,二是命令,从语境来看,应是表商量语气,“还是”。【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

47、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比如本题,可以借助“其”的位置和前后的语境来分析用法。【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重耳娶的是季隗。B项,重耳是被妻子和子犯灌醉后送他离开的,四马一车为一乘,这里应为八十匹马。D楚成王只是礼待并未用对待诸侯的礼节,原文“子玉请杀之”并不能证明子玉被激怒了,也可能是他有远见卓识,意识到了威胁,所以子玉动了杀机。【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