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辽宁省抚顺市南杂木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280109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抚顺市南杂木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辽宁省抚顺市南杂木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辽宁省抚顺市南杂木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辽宁省抚顺市南杂木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辽宁省抚顺市南杂木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辽宁省抚顺市南杂木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预 演(前苏联)杜姆巴泽 我们是老同学,当时我们俩并排坐在最后一排课桌。当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们常一起冲着老师的后背做鬼脸儿。我们还一起参加期末补考。 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十五年来我们一直没有见过面。今天,我终于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四层楼不知道他是否还能认出我来? 我毅然按了一下电铃。 “不怕烂掉你的臭爪子,可恶的东西!震得整个房子嗡嗡响。什么时候你才能改掉这个坏习惯?”里面传出一阵叫骂。 我羞得满面通红,连忙把手塞进口袋。前来开门的是一个淡黄头发的女孩,看上去约摸有八九岁。 “努格扎尔?阿马纳季泽在这

2、儿住吗?” “他是我爸爸。” “你好,小姑娘,我是绍塔叔叔,是你爸爸的老同学。” “噢,您请进来吧!玛穆卡!爸爸的同学绍塔叔叔来了。”女孩朝里边喊了一声,领着我向屋子里走去。迎面冲出一个六岁左右的小男孩,浑身是墨水污迹。 “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吗?” “不在。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 “你俩在做什么呢?”我问。 “我们在玩爸爸和妈妈游戏我当爸爸,姆济娅当妈妈。”玛穆卡对我说。 “你们玩吧,我不妨碍你们。”我一面点着烟,坐在沙发上。“不知道努格扎尔过得怎么样,”我寻思着,“生活安排得好不好,是不是幸福?” 孩子们尖利的喊叫声把我从遐想中唤醒过来。 “喂,孩子他妈!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玛穆卡问道,显

3、然是模仿某个人的。“吃个屁!我倒要问问你,我拿什么来做饭?家里啥也没有!” “你的嘴可真厉害!” “昨天夜里你跑哪儿逛去了?说!”姆济娅握着两个小拳头,叉腰站着。 “你管不着!” “什么,我管不着?好吧,我叫你出去鬼混!” “你疯啦?” “我受够了!够了!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孩子统统带走!” “不准动孩子,你自己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没那么简单!” “把儿子给我留下!” “不行,我已经说了!”姆济娅高声叫道。 “你听着:把儿子留下!要不然”玛穆卡抱起枕头,一下子砸在姆济娅身上。 “好哇,你敢打人?畜生!”姆济娅抡起洋娃娃,狠狠地打在弟弟头上。她打得那样厉害,玛穆卡的两眼当即闪出了泪花。 我跳起

4、来把他们拉开。 “孩子,真不知道害臊。这是什么游戏哟!” “放开我,尼娜!”姆济娅突然朝我喊。 “你们这些邻居不知道他是什么玩意儿!我整天受他的气,没法跟他过下去了,我的血全被他吸干了,可恶的东西! 你们瞧,我瘦成了什么样子!”姆济娅用纤细的指头戳了戳她那玫瑰色的脸蛋儿。 “别信这个妖婆的鬼话!”玛穆冲我说。 “不要吵了!”我实在控制不住,向他们大吼了一声。孩子们恐惧地盯着我。 我喘过一口气,勒令两个孩子向我发誓,保证往后不再扮演他们的爸爸妈妈,然后便步履蹒跚地开了这个家。“看来,我的朋友生活得蛮快活的!”我一路上想着姆济娅和玛穆卡,他们表演了一幕未来家庭生活的丑剧。(有删改)(1)小说开篇写

5、“十五年前的事”,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2)请结合小说中“我”拜访“老同学”的这段经历,简要分析“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试分析小说结尾画线句的含和作用。(4)小说中 “老同学”并未出场,而是重点描写了两个孩子的游戏,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参考答案:(1)通过追述“十五年前的事”,突出了“老同学”学生时代的调皮,表明了同学友情的深厚交代了“我”登门拜访老同学的原因,也为下文写老同学如今的生活做了铺垫(2)即将见到久别的老同学时内心激动;担心老同学会不认得自己的不安;按门铃时听到屋子里有斥责声时的羞怯;进屋后坐在沙发上等待“老同学”寻思“老同学”境遇时的关切期待;了解到老同学家庭

6、现状后的愤怒失望(一点1分,答到四点即可)(3)这段文字表明老同学的生活现状很糟糕,孩子也很可能成为他们的翻版;点题(点出了“预演”的内涵);点明了文章主旨,警示人们重视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的影响(4)通过一对儿女的游戏巧妙展开情节,生动曲折,侧面表现了老同学的生活境况;使“老同学”的形象更生动丰满:不注重个人修养、生活散漫没有责任心;使小说的主旨更鲜明突出,警示人们注重自身言行;更吸引读者,留下想象与思考的空间(一点2分,答到三点即可)(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回答此题,需要把握一个基础知识,即小说开头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点:开宗明义,点题,引出话题,总领全

7、文,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渲染气氛,铺垫、对比、反衬,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等本题结合文本内容可以得出答案小说通过对“十五年前的事”进行一种追忆,表现那个时代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突出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为下文做铺垫(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基本能力分析“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可结合文本内容“我终于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四层楼”、“ 不知道他是否还能认出我来”、“不知道努格扎尔过得怎么样?我寻思着,“ 生活安排得好不好,是不是幸福?”、“看来,我的朋友生活得蛮快活的!”我一路上想着姆济娅和玛穆卡,他们表演了一幕未来家庭生活的丑剧”等可以归纳出答案来(3)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

8、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基本能力要把握小说结尾的作用,需要掌握一个基本知识点,即结尾在文中的作用结构上: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内容上: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此题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4)此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阐述自己的理由此题是一个探究题目,通过一对儿女的游戏巧妙展开情节,使“老同学”的形象更生动传神;使小说的主旨更鲜明突出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18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

9、程。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最终成功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据介绍,嫦娥四号着陆地是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或将取得突破性发现。探月工程自2004年正式启动以来,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再到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对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乃至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其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地月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

10、测。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一系列的月球背面探测研究。(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2月10日第2版、2019年01月04日第2版)材料二:月球背面像一个“盾牌”,为地球挡住了陨石的直接撞击。因此,月球背面陨石坑的数量远远多于正面,而且,月面布满沟壑、峡谷、悬崖,平坦区域极少,如何实现软着陆是月球登陆的技术性挑战。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科学岛”上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自主研发出软着陆用关键产品“缓冲拉杆”,为此次月背软着陆提供了关键保障。自2007年起,固体所就开始承担拉杆材料的研制任务。经过了无数次实验,历时六年,最终研制出一种新型缓冲吸能拉杆材料,命名为高

11、效吸能合金。据介绍,目前商业应用的金属材料最高塑性只能达到50,而高效吸能合金的塑性可达到80110。也就是说,一根l米长的缓冲拉杆,最大可拉伸至2.1米。“这种材料的吸能特性远远优于现有的金属材料,在国际也属于领先水平。”就这样,固体所项目组研制的高效吸能合金,为着陆机构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也填补了我国地外天体探测器着陆缓冲用拉杆材料的空白。而利用高效吸能合金材料研制出来的缓冲拉杆产品,塑性达到70以上,能够吸收巨大的冲击力,从而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在月面着陆时提供重要的保障。除了科学岛上的固体所,还有多个研究机构,为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作出了贡献。(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

12、01月10日第8版)材料三:日本经济新闻12月29日报道中国探月领先世界一步称,月球正面与背面的地形和构造等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实际着陆展开调查,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有望在水资源等调查上取得成果。进入2l世纪后,成功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只有中国,此次通过挑战月球背面着陆,中国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在截至目前的各国探月研究中,有关月球背面的数据不断积累,这是因为“着陆需要地形等详细的数据”。以2007年发射、在环绕月球的同时调查详细地形等的日本探测器“月亮女神”为代表,2010年前后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印度的“月船1号”相继对月球进行了探测。中国则先后在2007年和2010年发射

13、了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提出再次将人类送上月球的计划,随后全球对探月的关注出现升温。不仅是国家,民营企业的月球旅行和月球资源开发等计划也浮出水面,但都没有明确的时间和具体的计划。美国华盛顿邮报1月3日报道中国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开创历史,称中国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开创世界先例,标志着中国成为太空大国和科研强国。澳大利亚皇家科学院专家认为中国登月说明中国科技已经达到高度成熟水平。(摘编自参考消息网)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嫦娥四号探测器从成功发射到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成功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B. 固体所研制

14、出的缓冲拉杆产品的塑性达到80110,是目前商业应用的金属材料最高塑性的一倍左右,其吸能特性远超现有金属材料。C. 月球背面与正面的地形和构造等存在明显差异,在月球背面着陆并开展探测研究,在水资源等方面的调查上可能会取得成果。D. 进入二十一世纪,各国探月研究不断加强。近年来,全球对探月的关注出现升温,甚至有了月球旅行和月球资源开发等计划。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2004年探月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事业持续发展,嫦娥四号在从未实地探测过的月球背面登陆,可能取得突破性发现。B. 月球背面遭受陨石直接撞击的次数多于正面,陨石坑数量众多,地形复

15、杂,平坦区域极少,增加了嫦娥四号软着陆的难度。C. 日本的“月亮女神”、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印度的“月船l号”在月球着陆,为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提供了参考。D. 国外媒体对我国嫦娥四号成功发射并登陆月球背面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科技水平已高度成熟。6.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与着陆的原因有哪些?请联系材料简要概括。参考答案:4. B 5. C 6. 国家批准实施;我国数次成功探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个研究机构的参与提供了保障;各国探月研究积累了数据。【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

16、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B选项篡改文意,“是目前商业应用的金属材料最高塑性的一倍左右”错误,由原文“目前商业应用的金属材料最高塑性只能达到50,而高效吸能合金的塑性可达到80110。”可知,原文并没有说是目前商业应用的金属材料最高塑性的一倍左右。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

17、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C选项“为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提供了参考。”错误,由原文“以2007年发射、在环绕月球的同时调查详细地形等的日本探测器“月亮女神”为代表,2010年前后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印度的“月船1号”相继对月球进行了探测。”可知,并没有说为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提供了参考,只是说“在截至目前的各国探月研究中,有关月球背面的数据不断积累”。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可知成功发射与着陆的原因是

18、国家批准实施。由原文“探月工程自2004年正式启动以来,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再到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对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乃至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此句可知发射与着陆的原因是我国数次成功探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除了科学岛上的固体所,还有多个研究机构,为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作出了贡献。”可知发射与着陆的原因是多个研究机构的参与提供了保障。由“在截至目前的各国探月研究中,有关月球背面的数据不断积累,这是因为“着陆需要地形等详细的数据”。”可知原因是各国探月研究积累了数据。【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

19、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竹 叶 日本川端康成秋子把水桶放在蜀葵旁,从梅树下的一棵矮竹上摘了几片叶子,然后把叶子放到水桶里。“船,你喜欢吗?”小男孩出神地盯着水桶看。他抬起头看看秋子,咧着嘴微笑着。“秋子给你做了多好玩的船,”小男孩的妈妈说,“因为你是好孩子。如果你

20、听话,秋子就和你一起玩。”秋子所以要跑到屋外的小院子里来,是因为感到小男孩的妈妈想同她的爸爸单独聊聊。这个孩子很淘气,就把他领了出来,他是她未婚夫最小的一个弟弟。他搅着叶子。“它们在打仗呢!”他高兴得什么似的。她把洗净的和服拧干,晾了起来。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她的未婚夫还没有回来。“打!”小男孩一边使劲地搅着水,一边喊,“狠狠地打!”“你把衣服全搞湿了。” “要不然它们不动呀!”确实,他把手一拿出来,竹叶就静止不动了。“把竹叶放到河里去,那样就不会停了。”小男孩把桶里的竹叶捞了起来,秋子把水浇到蜀葵上,然后把水桶拿回厨房。她站在河边的一块石头上,把竹叶一片一片地扔进河里。小男孩乐得直拍手。“

21、我的打赢了!你看,你看!”他沿着河边,跟在竹叶后面跑。秋子把最后的几片扔到河里,跟在小男孩的后面跑。她费力地跑着,因为她的左脚有毛病。她孩提时,得过小儿麻痹症,左脚跟着不了地。这左脚狭小,柔软,脚面弯得拱了起来,她既不能跳绳,也不能走稍远一点的路,她放弃婚嫁的希望,但不久却订婚了。毅力可以克服生理上的缺陷。她比任何时候都更卖力地锻炼,希望能使左脚跟着地走路。脚跟很快地起了泡。但她坚持着。不久,便失败了。随着放弃了锻炼,打泡后的伤疤仍留在左脚跟上,就像烂冻疮似的。这男孩是他未婚夫的弟弟,所以这是她第一次用脚跟走那么多的路。面前是一条小溪,上面浮动着杂草。两三片竹叶被勾住了。小男孩就在她面前约一步

22、的地方看着竹叶,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她走过来。更没有留神她走路的姿势。小男孩颈子上的凹塘使她想起了她的未婚夫。她很想把孩子抱在怀里。小男孩的妈妈走了出来,对她说了声“再见”便挽着孩子走了。 “再见!”小男孩平静地说。不是她未婚夫死了,就是婚约被取消了。大概是战争时的阴郁气氛才使他想同一个跛得厉害的姑娘订婚的。她没有进屋去,而是走到隔壁看人家造房子,这房子大概是郡里最大的一间,大家都站在那里看。战时,建筑中断,野草丛生;现在一下子都改观了,门口还有两棵苍劲的松树。 在秋子看来,这是一种坚固结实的房屋,但是,却有许多窗户,走廊好像全部包在玻璃里。大家猜测着搬进去住的会是什么样的人,但谁也无法确切地知道

23、。(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秋子家屋外的小院子里,长着蜀葵、梅树和一棵矮竹,有可供晾晒衣服的绳子或杆子之类,还有可供汲水的井。B“如果你听话,秋子就和你一起玩。”小男孩的妈妈说这句话,不仅鼓励小男孩听话,还暗含有让秋子就在院子陪小男孩玩的意思。C小男孩喜欢竹叶互打,体现了他好战的心性,这一点使得秋子想起了她的未婚夫,因为秋子的未婚夫是一位参战的士兵。D这篇小说在情节上较为平淡,几乎没有起伏变化,既没有一般小说的开端、发展,甚至没有一般小说的情节上的高潮。E小说在表达上,虽然用语简淡洁静,较为客观冷静,但细细品味,仍能读出其中蕴含着一股深沉浓烈的情感。(2)小

24、说多次写到竹叶,竹叶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分析。(6分)(3)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4)这篇小说在结尾处没有明确地写出结果。秋子的婚事,到底是未婚夫死了还是婚约被取消了,没有给读者一个明确的交待;连同那个房子,搬进去的是什么样的人,也都无法确切的知道。对于这样的安排,有人认为这是匠心独运的妙法,也有人认为这是小说的局限或弊端。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参考答案:(1)(5分)答案:选E项给3分,选B项给2分,选A项给1分。选CD项不给分。解析:C项,使秋子想起未婚夫的原因是错误的。原文表述为小男孩颈子上的凹塘,此项表述为小男孩好战的心性

25、。D项说此篇小说的情节没有变化甚至没有高潮,是错误的。此篇小说情节简淡是对的,但却极为完整,只不过或隐或显而已。秋子想抱小男孩的时候就是高潮部分。A项中“汲水的井”是没有的,其他的应该都有,按情理,秋子家的用水,可能源自院子外的那条河。BE两项都对。(2)(6分)竹叶在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题目中,第二次是水桶中,第三次是河流中。第一次,作者以竹叶作题目,有象征人物命运,暗示作品主题的作用;第二次,小说开头部分,竹叶出现在水桶中,起开展情节的作用。秋子把竹叶放在水桶中,给小男孩当船玩,目的是为了留住小男孩在院子里,好让他妈妈谈事情。第三次,小说中间部分,竹叶出现在河流中,起发展情节转换情

26、节的作用。也起暗示人物命运陡转直下的变化。(3)(6分)秋子是一位备受命运打击、苦难深重而改变着痛苦着的普通女子。命运多难。小时得小儿麻痹症,左脚不能正常走路;战争结束了,婚事取消了。抱有希望。订婚后,非常卖力的锻炼走路,以至于脚根都起了泡。坚毅忍受。长大时,放弃婚嫁的希望;为了未婚夫的弟弟,忍痛走了极远的路;婚事取消后,没有哭闹,只无耐地看别人家的房子。(4)(8分)参考答案一:小说的结尾,没有明确的结果,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表现。 秋子的婚事,虽然没有明确交待未婚夫死活,也没有交待婚事的取消与否,但秋子的婚事肯定结束了。这个悲剧性的结局是肯定的明确的。作者正是通过这个没有明确结果的方式,表达

27、秋子的无法排谴的郁闷和忧苦,表明秋子的悲愁无法了结,只能承受着。参考答案二:小说的结尾,没有明确的结果,这是作者的思想局限的体现。作者借秋子的命运,表达的其实他自己的悲观消沉的心理情绪。秋子的婚事,不管是未婚夫战死了,还是秋子被退婚了,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秋子的婚事结束了,悲苦的结局是固定的;当秋子与小男孩及其妈妈分别后,内心的悲伤无法排谴,只好看邻居的房子,看房子也没有结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对命运的无限深沉的绝望。从而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浓密的悲观情绪。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习朝廷典故。

28、帝幸北京,命取秘阁书诣行在,遂留侍焉。洪熙元年,进侍讲。宣德初,受命直南宫,日承顾问。赐第玉河桥西,巡幸未尝不从。进侍讲学士。正统元年兼经筵官。久之,进翰林院学士。九年入文渊阁,典机务。初,廷议天下吏民建言章奏,皆三杨主之。至是荣、士奇已卒,循及曹鼐、马愉在内阁,礼部援故事请。帝以杨溥老,宜优闲,令循等预议。明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土木之变,人心汹惧。循居中,所言多采纳。进户部尚书,兼职如故。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疑敌。帝皆从其计。景泰二年,以葬妻与乡人争墓地,为前后巡按御史所不直,循辄讦奏。给事中林聪等极论循罪。帝是聪言,而置循不问。循本以才望显,及是素誉隳焉。二年十二月

29、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加兼太子太傅。寻以太子令旨赐百官银帛。逾月,帝复赐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如故。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帝亦不罪。英宗复位,于谦、王文死,杖循百,戍铁岭卫。循在宣德时,御史张楷献诗忤旨。循曰“彼亦忠爱也”,遂得释。御史陈祚上疏,触帝怒,循婉为解,得不死。景帝朝,尝集古帝王行事,名勤政要典,上之。河南江北大雪,麦苗死,请发帑市麦种给贫民。因事进言,多足采者。亨等既败,循自贬所上书自讼,言: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

30、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而亨等侥幸一时,计不出此,卒皆自取祸败。臣服事累叶,曾著微劳,实为所挤,惟陛下怜察。”诏释为民,一年卒。成化中,于谦事雪,循子引例请恤,乃复官赐祭。(明史陈循列传)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B.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C.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D.天位陛下

31、/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B.用帝王年号来纪年是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纪年法,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以后都只有一个年号,如“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景泰”是明代宗朱祁钰(景帝)的年号。C.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乡试是每三年一次在各省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有做官资格。会试是中央政府组织的考试,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

32、及第者称为“进士”,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第一名称为状元。D.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拜、授、除”是授予官职,“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进”是升官,“谪、迁谪、左迁”是降官,“罢、黜、夺、免”是解除官职。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一些朝臣拥立景帝即位。当时朝中人心恐惧,对立帝之事争论不休,而陈循采取中间立场,得到景帝器重,升户部尚书,至少保兼文渊阁学士、太子太傅、华盖殿大学士,就是因违纪有罪,受人弹劾,也未受追究。B.景帝时,他上书勤政要典,编辑古代帝王的事迹,建议皇上

33、学习古代帝王治理朝政。他体察民情,好为民排忧解难,当时黄河南岸长江北岸大雪,麦苗冻死,他请求拨库银、买麦种给农民。向朝廷进言,多为皇帝采纳。C.陈循为官比较清正,乐于助人,宣宗时,御史张楷向皇帝献诗本为邀宠,谁知反惹恼皇帝,多亏陈循为他说话才得免罪。御史陈祚上奏疏,触怒了皇帝,陈循婉言为他解脱,使他没有被处死。D.明英宗再次登位,石亨等诬陷大臣于谦谋逆,以致于谦、王文等以谋逆罪被杀,陈循受到牵连,被刑杖一百,充军铁岭卫。后来石亨等人的阴谋败露,陈循在贬谪地申述,于谦终于昭雪,他才被释放,恢复官爵。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疑敌。(2)循子

34、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参考答案:4B5B6D7(1)也先侵犯京城,请求朝廷下令各边关的精良骑兵进京护卫,用快马传递檄文给敌人来(故意)迷惑敌人。(2)陈循的儿子陈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府的乡试被除名,(因为)一齐拉拢(勾结)考官刘俨、黄谏(违法乱纪),被给事中张宁等人弹劾。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时注意该句的陈述内容,“天位”是话题所指,“天位”“陛下”是两个不同内容的名词,应该停顿,所以C和D不正确。第三处“当时”做状语,停顿。“群臣”支配三个内容“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且都是动宾短语,分别停顿。所以A是错误的。“非”

35、引出后面内容,“抑”表示前后关联的词语,停顿。答案是B。5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一些皇帝的年号不止一个,明朝之前的皇帝许多有几个年号,明朝以后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B不正确。6本题考查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中心意思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陈循被释放成为平民是在于谦昭雪之前的事,所以D不正确。7本题考查句式特点和句子翻译。(1)“犯”是“侵犯”,“敕”是 “下令”,“驰檄”是“快马传递檄文”。(2)“黜”是“罢免、除名”, “构”是“拉拢、勾结”,“为所”是被动句。【备注】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翰林修撰。他很熟悉朝廷的典章旧例。皇帝驾临北京,命令他拿出国

36、家书库的书籍到皇帝临时驻地,于是留用侍臣。洪熙元年,晋升为侍讲。宣德初年,接受命令值班南宫,白天担任顾问。皇帝赐给他住宅在玉河桥西,巡游的时候没有不跟从的。晋升为侍讲学士。正统元年,兼任御前讲席。过了很久,晋升为翰林院学士。正统九年,进入文渊阁,主管机要事务。当初,朝廷商议天下官吏百姓进言上奏章,都是三杨主持。到这时杨荣、杨士奇已死,陈循和曹鼐、马愉在内阁,礼部援引旧例请示。皇帝认为杨溥年老,应该优闲地生活,命令陈循等人参加商议。第二年,晋升为户部右侍郎,兼任学士。土木事变,人人心里都震荡恐惧。陈循处在其中,所进言的事大多被采纳。提升为户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兼职。也先侵犯京城,请求朝廷下令各边

37、关的精良骑兵进京护卫,用快马传递檄文给敌人来(故意)迷惑敌人。皇帝全都听从了他的计策。景泰二年,因为埋葬妻子和乡里人争夺墓地,前后任巡按御史认为他无理,陈循就斥责上奏他人的过错。给事中林聪等人竭力弹劾陈循的罪状。皇帝认为林聪的话正确,却把陈循放在一边不追究。陈循本来靠才学名望显耀,至此清白的名誉被毁坏了。景泰二年十二月,晋升为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皇帝想改立太子,心里畏惧各位内阁大臣,事先赐予陈循和高谷白银一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五十两。等到皇帝下诏书讨论的时候,陈循等人就不敢劝谏,加官兼任太子太傅。不久以太子令旨赐给百官银两和绢帛。过了一个月,皇帝又赐给陈循等六个人黄金五十两,提拔为华盖殿大

38、学士,仍像以前那样在文渊阁兼职。陈循的儿子陈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府的乡试被除名,一齐拉拢考官刘俨、黄谏,被给事中张宁等人所弹劾。皇帝也不追究他们的罪过。英宗第二次登上皇位,于谦、王文被处死,处陈循杖刑一百,戍守铁嵌卫。陈循在宣德时期,御史张楷献诗触怒了皇上。陈循说:“他也是忠心爱国。”于是张楷得到释放。御史陈祚上疏,触怒了皇帝,陈循婉言为他解脱,使他没有被处死。景帝时,他曾经编辑古代帝王的事迹,命名为勤政要典,进献上去。黄河南岸和长江北岸下大雪,麦苗被冻死,他请求用国库的钱买麦种供给贫民。他根据具体事情进言,有很多加以采用。石亨等人失败后,陈循从贬谪的地方上书申辩,说:“天位,是陛下本来

39、就有的。在天和人归向的时候,群臣准备法驾和盛大的礼乐,恭敬地到南内宫,上奏章请求陛下亲临朝政。不但皇宫禁地不惊慌,也可以宣示于天下万世。但是石亨等人侥幸于一时,想不到这些,最后都自取灾祸失败。臣担任官职几朝,曾有微薄的功劳,实在是被人排挤,恳请陛下怜悯明察。”皇帝诏命释放作平民,一年后死去。成化年间,于谦的事昭雪,陈循的儿子援引旧例请求恤典,才恢复官爵赐予祭祀。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8分)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

40、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

41、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B有德之君,不忘规过 规过:规劝有错之人。C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 推毂:推荐,推举。D遣谒者内常

42、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宣慰:宣旨慰问。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休烈性情忠诚,机敏聪明。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以后,他曾巧妙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D代宗即位,鉴别官员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载称赞,于是被授为右散骑常侍,虽然仍兼管修撰国史,但是因

43、为有功,直接进升为东海郡公。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4分)(2)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4分)13.于休烈一生除了为官清廉、淡泊名利外,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简要概括。(4分)参考答案:10.B (应为“改正过错”)11.D “累”不是“直接”应为“多次”。12.(1)当时中原动荡颠覆,典章几乎散失尽,没有历史典籍查寻。(理解句意、句子通顺1分,“荡覆”“殆”“检寻”各1分。共4分)(2)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人,因为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同列,便嫉妒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理解句意、句子

44、通顺1分,“矜”“齐”“祭酒”各1分。共4分)13.忠诚机敏;好学不倦;礼贤下士;为人恭谨俭朴温和仁义(1点1分,共4分。)【参考译文】于休烈,河南人。于休烈性情正直,机警聪慧。从小好学,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正字。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任宰相时,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调出京师任中部郡太守。正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调任太常少卿,掌管朝会礼仪之事,兼管编修国史。肃宗自凤翔回到京,振作精神,听纳谏议,曾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一举一动必定记录,是杰出的史官。如果朕有过失,卿是否要记录?”于休烈回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

45、贺。”此时中原动荡颠覆,典章几乎散失尽,没有历史典籍文献可供查寻。国史、实录是圣朝重大典籍,编撰已久,如今并无刻本。祈请下诏御史台查勘史馆藏书之来源,令府县征收寻访。有人从别处收得国史、实录,如送交官府,重金收购并赏赐。前任编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入贼中,滞留东京,到这时便将其家中所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呈送官府。于休烈随即调任工部侍郎、修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上甚为称赞。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代宗即位,鉴别官员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载称赞,于是被授为右散骑常侍,仍旧兼管修撰

46、国史,多次进升为东海郡公,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为官共三十余年,历任清要之职,家中没有一两石的积蓄。为人恭谨俭朴温和仁义,从不将喜怒之情表现在脸上。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一心沉浸于研习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至临终。大历七年(772)去世,终年八十一岁。这年春天,于休烈之妻韦氏去世。皇上特别降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下葬那天赐给仪仗鼓乐。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思痛悼了很长时间,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绢一百匹,布五十段,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到他家中宣旨慰问。儒者所受之恩宠,很少有能与之相比的。6.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

47、题。罗台山逸事(清)乐钧罗台山有高,江右人。尝察孝廉,不汲汲仕进,抗志读书,以博雅闻海内。能拳勇,善击剑,风流俊爽,殊有奇气。好购买古器鼎彝权律之属,充列几案。又好蓄奇石,有奇章、南宫之癖。数千里外,独行无仆从。尝慕蜀中瞿塘、滟滪、峨眉、剑阁山水之雄险,束装独游。比返,载石盈舟,如百万金宝,压舟欲沉坠。处石以囊,其上者囊以缣帛。坐舟中捧运摩挲,终日不休。 舟子窃窥视,以为财也,夜相与谋,议杀客而分其有。舟子四:一老翁,其二为翁子,一为佣者。二子及佣者窃窃语,翁入问,初皆秘之。翁诘不已,始以所谋告。翁惊曰:“噫!恶乎可?”二子曰:“厚利也,且易而无祸,何葸焉?”翁不能止,叹息去。时罗已寝,忽惊觉,潜起,属耳察之审,还就枕。 后数日,薄暮,舟泊荒江丛苇间,其侪请曰:“今日享神介福,愿以馂馀为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