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语文育人价值的拓展教学文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768096 上传时间:2024-07-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育人价值的拓展教学文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育人价值的拓展教学文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育人价值的拓展教学文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育人价值的拓展教学文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育人价值的拓展教学文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语文育人价值的拓展精品文档高中语文育人价值的拓展 内容摘要:笔者通开发教材中蕴藏的活性因素,提出通过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包括认识生命、完善生命两大意识,来拓展语文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以此实现语文教材使用的一次突围;也实现语文学科为“育人”而“教语文”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 育人 价值 由叶澜教授引领的始于1994年的“新基础教育”开展了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新基础教育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教书”与“育人”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教书”实现“育人”,所以语文教师不要去人为割断书本知识与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复杂联系,让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学精品,成为育人的养料,实现为“育人”而“教语

2、文”的目标。 一.教材资源使用的现状 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育内容和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个知识载体,一直受到多方面的关注。但随着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投入使用,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并没有多大的提高。事实上,高中语文教材中,到处流淌着强烈的生命意识。通过梳理,便会呈现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生命哲学的教育体系。语文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研读教材,获取人类生命的意义最终完成其对生命价值认识上的超越。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一般意义上说是关于生命知识及感悟生命活动的教育。 高中语文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和完善自我。明确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追求,从伦理层面对学生进行和谐人格、人文精神的教

3、育,使学生形成对生命的关怀。 三.教材资源的开发 (一)“认识生命” 1.生命是短暂的,要进取。 (1)教材资源 生命由生而死,绝不是简单的由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在短暂的百年人生之旅中,如何留下深深的辄印,在社会发展的链条上加上自己一节?生活在西晋的王羲之(兰亭集序)对人生短暂也曾大发感慨:“向之所欣,仰俯之间,已为陈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字里行间无不暗含对人生的眷恋,所以他大呼“死生亦大矣”!“死生亦大”,表面看似消极,实则深藏对生命的强烈的进取,绝妙的书法,精美的文章,正是王羲之对抗人生短暂的最执著的见证。 (2)理性认识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一味放大“进取”的意义,假如在欲望的追

4、求中,没有心灵的提升,则前进也是后退;反之,假如在失败的挫折里,心灵有所觉悟,则后退也是一种“前进”。现代社会也是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社会,关注成果也要关注生命本体,不能一味追求价值而透支生命,要在确保生命质量的前提下,让“进取”发挥最大价值。 2.生命是痛苦的,要直面。 (1)教材资源 有人认为,生命的本质就是痛苦,痛苦是一个看不见底的深渊,很多人掉进去后,无法自拔。面对这个深渊,难道我们只能束手无策吗?合欢树的作者史铁生给我们开了一剂良方。“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母亲“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史铁生从母亲那里获取了精神力量,找到

5、了人生的出口,让禁锢的生命在文字里飞翔,用纸和笔碰撞出一条路来。 (2)理性认识 合欢树本身就包含了对生命解读的哲学:遭遇痛苦是生命的常态,痛苦是一片奇异的土壤,在一定意义上能提升人的精神品质,孕育出震撼人心的灵魂,但并不是所有经历痛苦的人,都能最大限度地摆脱生命的庸碌。痛苦对人的能动作用是:那人必须具有非凡的毅力,超人的心志。 3.生命是无常的,要淡定。 (1)教材资源 面对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人如何才能把“无常”变为生命中的插曲,奏响命运的强音?苏轼(前赤壁赋)贬逐在野,面对“客人”不能超越时空、摆脱个人情绪的悲哀,“主人”敏锐地看到了人生是永恒运动的,物我皆无尽。在对万物的认识中,苏轼打

6、开了自己灵魂的枷锁,同时也给众生指明了如何超然自救。犹太女孩安妮在“生命巨变的两年中”,在“令人惊讶的环境中”,“温馨而坦然地记载了生命每一刻的颤抖”。(密室的生活)。为什么“这个聪明的小女孩在有限的人类精神中带来锥心刺痛的喜悦”?安妮在日记中解释道:我仍相信人们在内心深处是善良的,我想一切都会恢复正常,残酷也将告终,和平与宁静将重新回到我们身边。这就是安妮的淡定自救。 (2)理性认识 淡定对现代人极度膨胀的欲望,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和导向作用,但如果把它理解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并以此来导航人生时,它就会成为思想的桎梏。 (二)“完善生命” 1.理论依据 中华民族从自然万物的新陈代谢中悟出自然、

7、社会和人生相合相生的生命伦理,从而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多有涉猎,带领学生走进传统哲学的世界,能让我们的心灵之树开花,获得完善生命的智慧。 2.教育内容 (1)和谐人格 首先,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个性人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古代不少学者,能深刻体认这种精神并自觉加以践履。孔子自述“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七则)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七则)志存高远,持之以恒,勤奋踏实,这种精神力和意志力凝聚成我们民族强大的向心力,也必将成为学生个性人格形成的强大动力。

8、其次,培养学生“厚德载物”的道德人格。 现代意义的自强不息,不应该是孤军奋斗,应是与他人、与社会建立普遍联系的奋斗,所以我们还要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和谐的道德人格。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一文里,冯友兰先生凭着深邃的哲人眼光,把蔡元培先生的身教重于言教的教学宗旨理解为“春风化雨”般的不言之教和人格之教。“依我的经验,兼容并包并不算难,春风化雨可真是太难了。”显然,人所达到的精神境界,是其事业所能达到高度的一个基础。 最后,培养学生“浩然正气”的社会人格。 人有双重身份,社会人和自然人,与此相关联的有两种利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当这两种利益发生冲突时,该怎样处理?苏武(苏武传)给了我们答案:出使匈奴被

9、扣留,面对卫律的劝降,苏武宁死不屈,体现了士人不可折辱的正气与尊严,即使被驱赶到大漠中放羊,过着饮血吞毡的生活,始终不改节操。 (2)人文精神 首先明白生命是平等的,应尊重。 作为一位现代知识分子,杨绛把关于人的平等、尊严等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处(老王)。在文章最后,她写道:“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借此提醒我们:知识和技能的拥有者本来由于条件的优越才拥有知识和技能,不能藉此成为社会高高在上的人。真正的知识分子是要维护人类的基本价值,批判不合理现象,并推动这些价值的最终实现。 其次理解社会是民主的,应宽容。 序言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无数事实典型化,形象地概括了人类进步的旅程中,新旧思想的激烈交锋。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多元社会,需要一个基本的价值共识、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精神。房龙所谓的“宽容”,绝不仅仅是指个人的思维、心胸、姿态等等,而是指一定的社会和人们容许别人有思想和探索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有耐心公正的容忍。 参考资料: 1步根海 谭轶斌 主编 中学语文实施“两纲”培训者培训课程讲义2009年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叶澜 著 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 教育研究,2002 年第5 期。 徐缨,上海培佳双语学校教师。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