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长沙市航天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280026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3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航天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湖南省长沙市航天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湖南省长沙市航天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湖南省长沙市航天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湖南省长沙市航天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长沙市航天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书香何来张炜文学阅读对于一个民族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总是说要“建立书香社会”。书籍,真的是有香味的吗?一般来说,我们年轻的时候,闻到的书香更多也更浓烈一些许多人还记得好不容易得到一本书,喜欢得不得了,除了看,还要不断地嗅,觉得它真的是香极了。那时将纸页贴在鼻子上闻到的美好气息,并不完全是一种错觉。墨和纸张纤维的气息,那来自于原野大地的气质被提留出来,吸进了肺腑,令人兴奋而愉悦。纸和墨都是好东西,是大地上长出来的阳光下的生命。大地上的植物经过很多环节,最后转化为书,也等于是另一种形

2、式的开花结果。它的香味更深地藏在了里边,我们一遍遍读书,打开它,也就是在享受它的气息。眼下我们谈到阅读难免会有一种忧虑,就是读者越来越少,以前那种万人争读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好像真的出现了阅读危机。其实,我们尽可以放心,这世上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这种阅读,读者是永远存在的,人类这个与生俱来的嗜好并没有改变。问题在于其他,比如说阅读的形式改变了。网络上的小说一个月就能达到几十万几百万的点击量,杂志、报纸、书籍的出版也增加到前所未有的数量。一部长篇小说出版后,印数是一两万十几万不等,而放到网上,短短的时间内点击量就能达到几十万。这又使我们不免疑虑:纯文学作品在短时间里,会有几十万的阅读量吗?原来,

3、为数不少的人也就是用鼠标点开看一下,然后就走掉了。他们只是“到此一游”而已。有深度的阅读少了,浮光掠影的阅读多了。据统计,当下的纯文学印刷量已经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翻了好几倍,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教育程度的普及与提高,不同程度上使总的阅读量都较前大为增加了。看来对文学阅读的忧虑,主要是因为缺少高品质的阅读者。现在的阅读大半是闻不到书香的。这除了因为匆促的浏览,不能感受文字深处的蓄藏,还因为更多是从荧屏上阅读的缘故。比起印刷的书籍,电子技术生成的文字离大地生长的意义相隔太遥远了。从荧屏上捕捉一些信息还可以,要慢慢揣摩文字就困难了。所以,现在知道很多消息的人随处可见,而保持了个人思考力的人却不多。大

4、家都在说潮流中传来传去的见解,并没有多少自己的主意。看来我们从离开了书籍之后,也就从根本上告别了“书香”这个概念。不过,当我们真的离开荧屏回到书籍,那又会怎样?现在打开一份杂志,翻阅书店或街摊上摆放的一些读物,情况也并不美妙。对不少人来说,这些读物里面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本来是很好的纸印出来的,应该有书的香气,可是由于上面印的是许多不洁的内容,等于藏纳了污垢,这让我们从哪里去找书香?一个留恋美好阅读的人,除了自己要苦苦寻觅好书,还要同时忧虑这个世界。他常常想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忧虑,可是渐渐发现这也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实用主义盛行,到处是只问实利,不问手段。他们痛苦地发现,有许多人为了商业利益,

5、正不断推广文化垃圾,而优秀之作却没什么影响力。那些适应商品社会游戏规则、沉醉其中的人会名噪一时,而那些深沉的阅读者,在群众中却显得很不合时宜。急功近利型的写作,让那些对时代对读者对自己都有承诺的人感到越来越疲惫,因为日复一日的磨损,无论对肉体还是精神,都是严重的消耗。文明之地不是以金钱多少来界定的,幸福之地也不是这样来界定的。有人说庸俗与否只是个人的事情,并不妨害别人。其实哪有这样简单?庸俗的人一旦管理了一个社区,他就会让全社区按他的低级趣味运行,到处散发出庸俗的气味。这样的地方,我们还怎么能闻到“书香”?所以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梦想:这辈子能到一个大地绿色蓬勃、人们手不释卷的地方去生活,那个地

6、方不需要十分富有,但那里的人群是能够安静读书、不吵闹别人的。是的,爱读书的地方一般都是绿色较多的,日子也安稳富裕。说到底,书香扑鼻之地,也就是人类生存的幸福之地。1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作者认为人们年轻的时候嗅觉灵敏,更容易闻到墨和纸纤维的气息,感觉书“真的是香极了”。B. 据统计,当下纯文学的阅读总量比以前大为增加,但这不意味着阅读质量也比以前大大提高。C. 作者认为依赖现代传媒(比如网络)的阅读,不利于引发人们的思考力,很难建立书香社会。D. 作者感叹当下社会“实用主义”盛行,产生的只有文化垃圾,严重消耗着人们的肉体和精神。E. 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当下人

7、们阅读的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创造高质量的精神生活的期望。20.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作用。他们只是“到此一游”而已。书香扑鼻之地,也就是人类生存的幸福之地。21. 通观全文,说说题目中的“书香”包含了哪几层含义。22. 作者认为,从荧屏上阅读,难以慢慢揣摩文字。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明你的理由。参考答案:19. AD 20. 形象地表现了很多人在网上阅读纯文学作品欠缺深度阅读的行为,承接上文的疑虑,为下面写文学阅读是因为缺少高品质的阅读者做铺垫。呼应题目,点明主旨:呼吁人们多读好书,创造高质量的精神生活。 21. 书籍里蕴藏的植物的气息书籍里散发的墨和纸张的气味读书过程中读者的思考书籍

8、中美好的内容书中蕴涵的作者对时代的关注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2. 同意:(1)匆促的浏览,不能感受文字深处的意蕴。(2)比起印刷的书籍,电子技术生成的文字没有温度,缺乏自然气息,距大地生长的意义相隔遥远。(3)荧屏载体更适合捕捉一些信息,要慢慢揣摩文字就困难了。不同意:(1)电子屏幕阅读与纸质书籍阅读相比,换的只是形式而已,书籍的本质内容没有发生改变。(2)能否揣摩文字深意,关键在于读者是否有一颗深入思考的心灵.(3)屏幕阅读便于读者在网络上发表读书评论,上万名读者的点击评论,不同观点的碰撞,也许会激发读者更深入的思考。19. 试题分析:第一段“一般来说,我们年轻的时候,闻到的书香更多也更

9、浓烈一些”。D项,原文“要慢慢揣摩文字就困难了”。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21. 试题分析:标题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设置这类试题,一般都是在考查考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领会和把握。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2. 试题分析:态度明确,理由正确,解说合理充分,语言顺畅。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精神之树 张栓固 走过古柏掩映的神路,已感到无形的凉意扑面,世事的喧闹在思绪里一点点地远离。在神路的引导下,我走向这向往已

10、久的老祖宗的庭院。 跨越过青石牌坊,走过石桥,我和人们一道虔诚地扑进了千年智者老人的怀抱,充分地享受着那种心灵阳光的沐浴。实质上那是一种慈祥,一种抚摸,一种虔诚。 千年庭院,青砖绿瓦,斗拱檐壁,更显出了它的厚重和深不可测,阳光透过森森古柏,稀疏的枝叶斑斑驳驳,交织出冥冥的云烟氤氲。头脑里蓦地没有了时常缠绕的世俗的浮躁,哪怕是一时的忘却,心灵也算是在这里寻找到了宁静,如同寻找到一座小憩的港湾。心不再有往时的漂泊和游离。我慢慢地移动着脚步,在一块块青砖绿瓦的瞩目中,在一棵棵古柏的身影下,我无法走出它们的目光,也无法远离开这大山般的身影。我细细地翻阅着这目光这身姿,这部智慧的巨书,真正地发现了自己的

11、贫乏和渺小。 一种思想,一种学说,一种精神在生活中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且成为规范人生的尺度,又在千百年中被发扬光大,它的伟大是显然的,是超越时空的,不是一代帝王,几个英雄所能包含了的;反而,它却包含了一切帝王和英雄。 硕大的孔庙,几座庭院,除却座座巍峨的古老建筑,占据庭院世界的要属这一棵棵参天古柏。古柏相伴着岁月,相伴着历史走进了今天。它们老态龙钟了,却从没有自傲,没有以功臣自居。岁月的沉重中,它们仍挺拔昂首;满身挂满了斑斑龙鳞,枝头却永远喷吐出青春的翠绿。庭院每一棵古柏都如一幅生动的画,一首浓郁的诗,它们或舒展身姿,或低眉浅唱,或浓荫如盖,或风骨遒劲。每一棵树下,我都不由自主地停步,细细地品

12、读这枝叶,品读这风雨留下的无尽沧桑。我想我是在翻阅着历史,翻阅着波澜壮阔的民族的历史,那般的浑厚,那般的莫测,那般的沉重,那般不屈不挠的意志,都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面有一种精神,这精神是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它平凡里有着伟大,简朴却耐人寻味。我站在树下,古柏作为背景,按下相机快门,留一个纪念,其实,何止是纪念,在这里我们已经领悟到一点什么。 大约从明朝开始,那些帝王们除了不断地来这里拜谒,还大兴土木,扩修庭院,建筑宫殿,每每都要立碑纪念。一座座林立的石碑后面,香火缭绕中,宏大的典礼下,虔诚的祈祷声里,究竟有几多的真诚呢? 更多的平民百姓来到这里,是要沾上文化的味道,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希望

13、自己成为生活中一个文雅文明的人,希望走出愚昧,走出无知,让自身多一点高尚。而且这种意识正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接受。孔子这位儒文化的祖先,在他生前,并不那么富有,并不那么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却使身后的岁月辉煌了。 万世师表,这一座无形却巍峨的丰碑永远地伫立在我们面前。(选自散文选刊)14.本文以“精神之树”为题,根据文意,理解它的含义并说说以它为题的好处。(4分)答: 15.理解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我和人们一道虔诚地扑进了千年智者老人的怀抱。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却使身后的岁月辉煌了。答: 16.文章第五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古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答: 17

14、.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到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 参考答案:14.指孔庙中的古柏,又指孔子思想学说和精神。(2分)好处:揭示文章主旨,富有意蕴;组织材料、贯穿全文。(2分)15.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急切地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孔庙,表达作者对孔子的敬仰之情。(3分) 孔子去世之后,他的思想与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世人,使更多的帝王拜谒他,更多的平民百姓追求高尚与文明,走出愚昧与无知。(3分)16.拟人、比喻、排比(2分)(1)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古柏的沧桑、古老和顽强的生命力;(2分)(2)古柏象征着孔子思想学说,它见证着历

15、史,突出强调了孔子的思想和精神代代相承,生生不息。(2分)17.参考答案: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它的思想有深度,它超越时间,世代相传,成为规范人类言行的尺度。 孔子的思想有广度,它跨越国界,不仅影响着中国人,而且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开放性试题,只要说出孔子对世界的影响即可)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冬残奥会会微“飞跃”的会微设计者以汉字“冬”“飞”为主体,巧妙将奥运风貌、冰雪运动、人文精神融为一体,呈现在世人面前。那么,汉字为何备受奥运会会徽设计者青睐?汉字是世界上一正在使用的表意文字,其形体是根据意义构造完成的。早期文字中,能够看到很多栩栩如

16、生的象形字符,即使已经笔画化的楷书,也仍保留着很多表意特征。汉字的表意性不仅使文字、书法、绘画能够在中国文化中融合互通,也使汉字作为视觉表达形式,更适于重新组构和塑造,满足艺术设计的需求。汉字在设计中,既承载了字义传达功能,又凭借表意图示性特征,重塑出意义之外的图形信息。将字义信息和图形信息高效结合,是以汉字为主体类设计的共同追求。2008年奥运会会徽字义信息“北京”和图形信息“舞动的人形”结合,展示主办城市“北京”“人”欢欣鼓舞的精神风貌和喜迎奥运的热情汉字丰富的表意功能与多变的重塑优势,使它能将字义和字形分而为二、合二为一,组构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标识符号在每种字体的书写中,汉字都蕴含着丰富

17、的美学价值。龟甲兽骨上清丽瘦硬的甲骨文、青铜器里圆转古朴的金文、刻石中整齐端庄的篆书、个体字符的线条、结构,整体章法的布局、推列,都表现出鲜明的审美取向和追求。汉字在实用功能和美学价值的驱动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一一书法。书法作品中结构的疏密、行笔的缓急,更将汉字的美发挥到极致。书法艺术和体育运动中共同具有的力量、气势等审美特质,在奥运会会徽设计中完美地融为一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工具,它有几千年的历史,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历史和发展,也是促进和维系中华文化统一的纽带。汉字是具有表意特征的书写符号,强大的表意基因携带了本身的字义信息,图画式字形适合再塑造,可以承载更多内

18、容,从而满足特殊信息的有效传达;汉字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视觉符号,三个奥运会会徽把和谐的律动性与运动的力量感完美结合,凝结了中国书法艺术与体育运动所共同的美学内涵,为形象与抽象之美创造了更大的美学空同;汉字是具有中国标识的文化符号,以汉字为艺术设计的主体,将使中国的文化传播更为有效,让世界更快更好地认识中国。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代表,也是人类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汉字也必将在越来越多的舞台上发挥独特价值,备受青睐。(摘编自师霞天生是“美术”的汉字)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汉字“冬”“飞”成为会徽主体是因其具有人文精神、奥运风貌和冰雪运动元素。B. 作为表意符号的汉字,其楷

19、书化过程并没有影响它作为象形字符的表意功能。C. 汉字结合了字义信息和图形信息,使每个汉字的书写都具有了丰富的美学价值。D. 会徽对汉字这一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符号进行艺术加工和运用,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段通过介绍“冬梦”“飞跃”两个会徽,引出文章对汉字的话题的计论。B. 第二、三段分别主要从表意特性和审美价值的角度对汉字进行了分析。C. 第四段论述了汉字在民族历史和发展中对中华文化统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D. 文章最后两段总结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和发展前景,把文章引向深远。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的三个会徽是体现

20、文字和图形信息高度结合的标识符号,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B. 不具备表意功能的其他文字符号,难以重新组合塑造,也就难以满足艺术设计的需要。C. 书法艺术体现了汉字的美学价值,它与体育运动共有的特质在奥运会会徽设计中达到完美融合。D. 汉字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象征的、具体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之一。参考答案:1. D 2. C 3. B【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因其具有人文精神、奥运风貌和冰雪运动元素”表述错误,

21、应该是会徽的设计者“巧妙将奥运风貌、冰雪运动、人文精神融为一体”,而不是两个字本身具备了这样的元素。B项,曲解内容,“楷书化过程并没有影响它作为象形字符的表意功能”表述错误,原文“即使已经笔画化的楷书,也仍保留着很多表意特征”,是说楷书笔画化后,保留着很多表意特征,但不能没有影响。C项,偷换概念并忽视条件,前半句在原文中是“将字义信息和图形信息高效结合,是以汉字为主体类设计的共同追求”,且前面句子说的是“汉字的艺术设计”而不是仅指“汉字”;后半句在原文中是“在每种字体的书写中,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并不是说“每个汉字”。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

22、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汉字在民族历史和发展中对中华文化统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文中没有说其是关键性作用。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

23、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具备表意功能的其他文字符号,难以重新组合塑造,也就难以满足艺术设计的需要”说法绝对化,原文是说“汉字的表意性不仅使文字、书法、绘画能够在中国文化中融合互通,也使汉字作为视觉表达形式,更适于重新组构和塑造,满足艺术设计的需求”,也就是说汉字的表意性,更适合于重新组构和塑造,满足艺术设计的需求,反过来表述说法绝对化。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

24、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25、;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

26、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参考答案:9 B 异,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10C(C组前“

27、为”,介词,引进省略的动作行为的对象“之”,可译为“给”、“替”;后“为”,介词,因为。A组两个“因”均为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可译为“于是”、“就”。B组两个“其”均为代词,称代第三者,作定语,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他的”,“他们的”。D组两个“于”均为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可译为“在”)11 C(陈述对象是李白的先人,是指高力士有意陷害李白 ) 12 。D13(1)这个人天生英才,聪慧出众,只要用学问进一步加以磨砺,便可以赶得上司马相如。(提示:“是子天才英特”是个判断句。“是子”即“这个青年”或“这个人”;“少益以学”既是省略句,“益”字后省略“砺之”,又是介词

28、结构后置句,翻译时要把“以学”移至“少益”前。“天才”指天生俊才;“英特”即聪慧出众;“益”,进一步、稍微的意思) (2)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提示:“为”表被动,构成被动句。“亲近”,动词活用作名词,意为“身边受宠的人”。“骜放”,指傲慢不驯。“自修”,即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13见文言文译文【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在隋末因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从西域)逃回来,寄居在巴西郡。李白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梦见了太白星,于是就用它来给李白取名。十岁时就通晓诗书。长大以后,隐居在岷山。曾被州郡推荐参加有道科的科举考试,(李白)却不去应

29、试。苏颋担任益州长史时见到李白,感到惊异,说:“这个青年天生英才,只要用学问进一步加以雕琢,便可以赶得上司马相如。”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之术,爱剑术,以“侠义”自任,看轻财物而乐于接济别人。后来又寄居任城,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住在徂徕山,每天酣饮沉醉,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李白)前往拜见贺知章,贺知章看到他的诗文,赞叹说:“你,是天上贬谪下凡的仙人啊!”并向唐玄宗举荐。唐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国家大事,李白献上一篇颂赋。皇上赏赐食物,并亲自替他调羹。皇上下令,让他在翰林院任职。李白还是和酒友在闹市喝得烂醉。皇上坐在沉香亭子赏景,心里有所感触,想要李白创作歌词,就

30、把李白召进宫中,可是李白已经喝醉了。酒醉稍醒,取笔给他,即刻写成歌词,辞藻委婉绮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皇上非常喜爱他的诗才,多次设宴。李白曾经伺候皇上宴饮,酒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靴。高力士一向高贵,认为这件事耻辱,就挑剔他的诗句来激怒杨贵妃。皇上想任命李白担任(重要)的官职,杨贵妃就毁谤阻止。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后来恳求回家,皇上就赏赐钱打发他回家。李白漫游四方,曾经乘船和崔宗之从采石到金陵,身穿宫廷的锦袍端坐在船中,旁若无人的样子。安禄山反叛后,永王李璘征召他为幕府属官。李璘起兵(不久被肃宗消灭),李白逃回彭泽;李璘兵败后,李白(受牵连)罪该判

31、处死刑。当初,李白游历并州时,见到郭子仪,(郭子仪)认为他是个奇才。郭子仪曾经犯法,李白救助他免受处罚。到这时郭子仪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来赎李白的罪。皇上下令,把李白长期流放到夜郎。后又恰逢天下大赦,回到寻阳,因事而被关进监牢。当时宋若思率领吴兵三千人到河南去,经过寻阳,释放囚犯,并征召李白为参谋。不久,李白辞职。李冰阳做当涂县令时,李白去投靠他。代宗即位,召李白到朝廷担任左拾遗的官职。但李白已经去世,时年六十多岁。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宣德五年五月,简廷

32、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33、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

34、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 简:选拔B. 一意拊循 拊循:抚慰安抚C. 与民休息 休息:休养生息D. 民诣阙乞留 阙:湖州官署5. 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彭远、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并留任原职。B. “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35、C. “内艰”,古代指遭逢母亲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D. “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豫治军有方。他被任命为松江知府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他就逮捕并惩处了其中最恶劣的人,其余的将士都服服帖帖了。B. 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 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C. 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

36、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D. 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2) 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参考答案:4. D 5. A 6. C 7. (1)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用礼法教育他们。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2)赵豫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4. 试题分

37、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D项,阙:名词,皇帝的居处,借指朝廷。5.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彭远留任原职而未提升官级。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

38、,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在他的影响下”错,文中没有依据。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谨厚”,谨慎厚道;“训”,教育;“徭”,徭役;“十之五”,十分之五;“良家子谨厚者”,定语后置;“去”,离开;“攀”,挽住,拉住;“识”,记住;“配享”,共享。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

39、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豫以生员身份而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再升为员外郎。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九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赵豫为政注重安抚,让百姓休养生息。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用礼

40、法教育他们。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巡抚周忱有什么举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扩充军队,甚至牵连被征发者的亲戚、同姓,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一千一百余人。盐司稽查盐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赵豫上书极力抨击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获救。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考核政绩。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书请求他留任。巡按御史告朝廷,朝廷给赵豫增加两级官俸,命令回松江担任知府。到正统十年春,朝廷考核全国各地官吏,将政绩卓著者列为典范,赵豫和宁国知府

41、袁旭都入选。皇帝设宴款待并赐予他们成套衣服,让他们回去任职。赵豫在松江任职十五年,松江府始终安定太平。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当赵豫刚到松江府的时候,忧虑那里喜好诉讼的民俗。凡来诉讼者,他总是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众人对此一笑,于是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过了一夜,起诉者忿怒渐平,或被劝阻,不再来起诉了。赵豫除政绩斐然外,还以和乐平易著称。这时候,各郡的长官因为仁政著名的:湖州知府祥符人赵登,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留任,朝廷提升他官级第二次任湖州知府,从宣德至正统年间,先后在湖州任职十七年。赵登的

42、同乡岳璿接替他在湖州任职,也有良好的政绩,百姓称他们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人彭远遭受诬陷应当罢免,民围住中官的船,请求替他们上奏皇上,宣帝下令又让他留任。正统六年被破格提拔为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人刘永父亲去世,本该去职居丧,军民一万八千多人向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他留任。巩昌知府鄞县人戴浩擅自发放边防储备三百七十石赈济饥民,遭到弹劾而去请罪,景帝原谅了他。徽州知府孙遇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提升他的官级留任原职。他先后在任十八年,提升到南布政使。只有袁旭在宁国被督学御史程富诬陷弹劾,被逮捕死在狱中。但宁国人爱惜他,设立祠庙祭祀他。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43、题。 刘爚(yue),字晦伯,建阳人。与弟韬仲受学于朱熹、吕祖谦。乾道八年举进士,调山阴主簿。焓正版籍,吏不容奸。调饶州录事,通判黄奕将以事污焓,而己自以赃抵罪去。都大坑冶耿某闵遗骸暴露,议用浮屠法葬之水火,爚贻书曰:“使死者有知,祸亦惨矣。”请择高阜为丛冢以葬。 调莲城令,大修学校,乞行经界。改知闽县,治以清简,庭无滞讼,兴利去害,知无不为。差通判潭州,未上,丁父忧。伪学禁兴,爚从熹武夷山讲道读书,怡然自适。筑云庄山房,为终老隐居之计。调赣州坑冶司主管文字,差知德庆府,入奏言:“前者北伐之役,执事者不度事势,贻陛下忧。今虽从和议,愿益恐惧修省,必开言路以广忠益,必张公道以进人才,必饬边备以防

44、敌患。” 迁尚左郎官,请节内外冗费以收楮币。转对言:“愿于经筵讲读大臣奏对反复问难以求义理之当否与政事之得失则圣学进而治道隆矣。”乞收拾人才及修明军政。迁浙西提点刑狱,巡按不避寒暑,多所平反。有杀人而匿权家者,吏弗敢捕,爚竟获之。 迁国子司业,言于丞相史弥远,请以熹所著颁示太学,取熹四书集注刊行之。 兼工部侍郎。奏:“乞使沿边之民,各自什伍,教阅于乡,有急则相救援,无事则耕稼自若,军政隐然寓于田里之间,此非止一时之利也。”请城沿边州郡、罢遣贺正使。试刑部侍郎,兼职依旧,赐对衣、金带,辞,不允。两请致仕,不允。奏绝金人岁币,建制置司于历阳以援两淮。乞罢瑞庆圣节,谢绝金使。卒,赠光禄大夫,赐谥文简

45、。 (宋史刘爚传有删改)4.对文中划破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于经筵讲读大臣奏对反复问难以求义理之当否与政事之得失则圣学进而治道隆矣 B愿于经筵讲读大臣奏对反复问难以求义理之当否与政事之得失则圣学进而治道隆矣 C愿于经筵讲读大臣奏对反复问难以求义理之当否与政事之得失则圣学进而治道隆矣 D愿于经筵讲读大臣奏对反复问难以求义理之当否与政事之得失则圣学进而治道隆矣:5对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浮屠”是梵语音译,也写做“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文中“浮屠法葬之水火”也就是指佛 教提倡水葬、火葬。 B六经即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本儒学经典,相传是由孔子晚年整理的。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如果是遭到罢免则往往称为“贬”或“黜”。 D“谥号”是指朝廷根据官员为官政绩和品行赐予称号,以示嘉奖;如范仲淹赐谥文正,本文中刘煸 则赐谥文简。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步入仕途不久,刘爚调任饶州录事,但是饶州通判黄奕用不实之言,诬陷刘爚,使刘爚在任期未 满的情况下就不得不背着罪名离任。 B在担任潭州通判期间,刘爚一面跟随老师朱熹讲道读书,一面建议朝廷广开言路,延揽人才,加 强边备。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