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长沙市浏阳第九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统书院的精神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就是教之以为人之道,为学之方,这是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教育。礼记学记中明确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教之以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中国传统教育是将知识和德行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近年来,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实际上就开启了一个误区:在西方的教育传统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一般是分头进行的,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教堂是道德教育的场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
2、是集于一身的,书院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在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德育教育又是放在第一位的,为人之道是传统书院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即使是知识传授,也不是灌输书本、章句的知识,而是教会人们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为学之方。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明确规定了教育中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八岁到十五岁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个阶段的教育注重的主要是行为规范的养成;十五岁以后大学阶段的教育,“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注重道德修养、尊师重道,这都是围绕着为人之道展开的,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朱熹还提出了六条读书方法,这六条
3、实际上也是书院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就是为学之方,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朱熹都提到了。首先,中国古代书院的理念和宗旨是围绕怎样做人、成为怎样的人来展开的,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我们经常会强调职业道德教育,但一个人连做人的道德都没学会,怎么可能会遵守职业道德呢?如果他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他也会遵守职业道德,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人之道是根本,只有抓住“本”,“末”才能产生,用王弼的话讲就是“举本统末”,“举本”才能“统末”。其次,书院也继承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两个方面的配合非常重要。
4、一方面,不管你的资质、身份如何,都是“有教无类”;另一方面,又要根据不同的资质进行不同的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再次,书院教育理念中根本的一点就是启发式教育。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育的关键,然后才有“引而不发,跃如也”。因此,学子一定要自觉主动地提出学习要求,老师才能给予针对性的教育。传统的书院教育都是自觉自愿的,古代常见学子背着粮食跑到深山老林来求学,主动性很强,做老师的就爱收这样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才能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学生才可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此外,书院坚持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自学为主,相互切磋,教学相长,自由讲学。这是书
5、院非常好的传统。书院的精神是:注重学术研究,深化学理探讨。最后,书院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密切的师生关系,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们过去也常讲君父、臣子,父母官、子民,这都是通过父子关系构建一种亲情,然后达到融洽的关系。是的,中国古代确实是家国同构,古人常把国天下变成家天下,然后把家天下推扩到国天下。近百年来,我们批判宗法血缘制度的核心也是直指家国同构,不能否认家国同构确实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也还有其他的维度,把地方官称作“父母官”,把官员、百姓的关系纳入“父母、子女关系”中,就绝对的不好吗?父母对子女永远是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有这一层关系,恐怕比雇佣关系要好很多。
6、所以,我们看任何问题都不能简单化。当今教育非常需要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的书院传统。传统书院里所有的老师同学同学习、同探讨、同游乐,现在还有多少地方能这样做呢?(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的传统教育和西方的教育传统完全不一样,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就是开启了一个误区。B. 朱熹的六条读书方法,从学习到实践都提到了,这体现了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C. 只要一个人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他就会遵守职业道德,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D. 已有的教育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新思维都会影响我们对传统书院的精神内涵的理解。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
7、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多个维度审视书院的传统精神,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传统书院的师生关系。B. 文章围绕着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展开,并由此指出了中国当代教育界所存在的问题。C. 文章在叙述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书院教育的精神,彰显了立足中国当代教育的立场。D. 对于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文章先交代理念和宗旨,接着逐层分析,最后强调了师生关系的和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学子没有自觉主动地提出学习要求,老师启发也没有用。因此,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育的关键。B. 如果当代教育能够践行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那么每个学生的才华就可以保证得到施展。C. 只有同窗、
8、师生之间相互切磋,从而实现了教学相长,才能自由讲学,避免灌输。D. 家国同构是很复杂的问题,密切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参考答案:1. D 2. C 3. B【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错在“完全不一样”,范围扩大。原文第二段是“西方的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教堂是道德教育的场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书院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B项错在以偏概全,“朱熹的六条读书”是为学之方,而不是为人之
9、道。C项错在说法绝对,“只要就”根据原文应改为“如果也”。【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文章是立足于传统教育的立场。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
10、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保证得到实展”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六段只强调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献里的“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固定的词组,其中科学位于技术前头。但是,很多人却把它们看成是同样的东西,在实践中往往还把它们的位置颠倒过来。科学,更明确地说,自然科学,指的是通过观察、实验、仿真和分析去研究大自然中各种事物和现象并探求其原理的学科总类,目的是认知世界;技术,则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手段、形式、方法及过程的集成,它在现有
11、事物基础上产生新事物,或者改变现有事物的性能和功用,目的是为人类社会服务。两者之间,科学为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而技术进步则不断地向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反过来激励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一直是由人类试图认知世界内在基本原理的好奇心所推动,而不是出于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之前不曾预测过或者从来都未有计划去实现的偶发事件,而且短期内往往看不出有什么用处。这样的例子俯首可拾。数学中的数论有3000多年历史,但它在成为现代信息保密手段之前一直被认为是个最无用处的。显而易见,我们对科学发展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不应该采取同样的做法;特别是,不应该简单地把发展技术的思路和措施直接搬过来为发展科学
12、铺路,也不应该简单地套用管理技术发展的政策和方式来经营科学发展。但是,今天学术部门中常见的却是决策者们以“技术管理思维”去指引和管治科学发展,以为通过集中筹划、巨额资助、快捷升职等手段便可以刺激基础科学迅速发展并立即开花结果。这样一来,许多基础科学研究都被贴上“无用”的标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在这里回顾一下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管理经验是有益的,亚历山大洪堡基金会主席HelmutSchwarz最近刊文指出:“科学研究中大多数颠覆性的发现都不是事前就计划好的。相反,它们都像淘气的小妖精那样突然出现在墙角,因为它们都是科学家们满腔热忱地探讨未知事物所导致的发现和发明。因此,挑选优秀的研究人员并给予
13、他们学术自由及充足的经费是一个学术机构成功的关键。”值得指出的是,中文里的常用词“科技”是“科学与技术”的简写,但它往往导致一种错误的理解,即把科学与技术看成是同一回事,让许多人对它们作同等的分析演绎。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这一直是一个被不恰当地解释和处置的问题。无数的事件和事实表明,这种错误的观念很可能还是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中国古代的进步着眼于具有实用价值的各种技术,但它们并没有演化出现代科学知识和基本理论。例如,熟知的火药发明并没有建立起现代化学,指南针的应用并没有建立物理学的电磁理论,数学中著名的中国剩余定理并没有建立起现代数论,等等。中国在古代曾经有过诸多先进技术
14、发明和改进,但却没有让自己成为一个创立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国家,这一事实长期以来让中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感到迷茫困惑。不言而喻,只有问题的根本原因得到真正的理解和解决,中国才有希望能够很快地进入世界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最前沿。(选自陈关荣“科学与技术”,不完全是“科技”,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献里“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固定词组,现实中很多人往往对两者不加区分,混为一谈。B. 科学以认知世界为目的,人类试图认知世界内在基本原理的好奇心推动科学的进步。C. 技术以为人类社会服务为目,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不断地推动着技术的进步。D. 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
15、原因是许多人对科学与技术作同等的分析演绎。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分析科学与技术的不同点,把论证推向了对如何推动技术发展的论述。B. 文章通过数论的例子,论证了许多科学发现不仅是偶发事件,有时短期内还看不出有什么用处。C. 文章引用Helmutschwarz的话批评了以“技术管理思维”去指引和管治科学发展的做法。D. 文章在论述中提到了我国对科学与技术认识的现状及历史上存在的问题,有其现实的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许多基础科学研究被贴上“无用”的标签是因为学术部门中决策者们没有分清科学与技术的不同。B. 只要挑选优秀的研究
16、人员并给予他们学术自由及充足的经费,就能有颠覆性的科学发现。C. 着眼于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并不能演化出现代科学知识和基本理论,所以技术进步意义不大。D. 只有真正地理解和解决了科学与技术的问题,中国才有机会进入世界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最前沿。参考答案:1. D 2. A 3. D【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许多人对科学与技术作同等
17、的分析演绎”错误,第六段说的是“这种错误的观念很可能还是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由此可知,这只是猜测,而不是肯定。故选D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A项,“把论证推向了对如何推动技术发展的论述”分析错误,从文中来看,应是把论证推向如何推动科学发展的论述。故选A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8、,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因为学术部门中决策者们没有分清科学与技术的不同”分析错误,从文中来看,应是因为“简单地套用管理技术发展的政策和方式来经营科学发展”。B项,“只要挑选优秀的研究人员并给予他们学术自自及充
19、足的经费,就能有颠覆性的科学发现”错误,选项歪曲了原文意思,文中只是说“挑选优秀的研究人员并给予他们学术自由及充足经费是一个学术机构成功的关键”。C项,“所以技术进步意义不大”分析错误,选项的说法无中生有,文中说的是“技术进步则不断地向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反过来激励科学发展”可知“所以技术进步意义不大”推论错误。故选D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
20、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21、),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
22、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3. 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8分 北方有盛宴吴惠子 1直到十一岁,我才吃到这辈子第一个汉堡包。 2这都归功于我妈,她年轻的时候卖烟,天南海北基本都去过,那几年分管东北三省,常驻北京办事处,卖烟卖得风生水起,因为见多识广,所以一直走在时尚前沿,逛赛特,烫卷毛,穿短裙,背LV。有一回她出差回来,突然觉得我很土,便二话不说买了两张火车票,
23、让我跟她去北京见见大世面。 3我捧着软软的汉堡认真地咬了一口,又认真地咬了第二口。崩溃。又黑又黏的胡椒酱,滋味奇怪,难以下咽。我抬头看看我妈,再看看周围,大家明明都吃得比我香。由于担心我妈再次嫌我土,我勇敢地把汉堡吃完了,心情非常复杂。 4可谁知道这种被全世界背叛的感觉,竟接踵而至。第一次喝到固体状的酸奶,第一次吃到从水里捞出来的不仅不带汤还要蘸醋的饺子,第一次发现这个世界上除了尖椒肉丝还有甜甜腻腻的京酱肉丝,第一次端起撒了葱花和香菜的咸豆腐脑.我狭隘的味觉突然就慌了,心里也慌了。 5我妈带着我吃遍了北京,那个寒假,我的每顿饭都像盛宴,我鼓励自己在带着冰碴的生拌牛肉里振作,也纵容自己在晶莹剔透
24、的锅包肉里沉沦,彻底明白了我妈为什么说我土。我暗下决心,总有一天要横扫地球,吃遍天下所有的飞禽走兽。回家的火车上,我妈给我买了一包真空包装的卤鹌鹑,啃起来奇香。 6我回味着北方才有的盛宴,胃口大开,青春期长身体,无肉不欢。念高中时,我妈跟单位申请,出差的时间缩减了一半,保证总能在家里给我做饭。可是由于我妈做饭实在太好吃,以至于我每天吃饱了就困,根本没办法好好上课,经常因为中午吃得太饱,下午的数学课上大脑缺氧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有一回我一口气吃了半个电饭锅的饭,我妈忍不住大发雷霆。她说我成绩不好,饭都白吃了。 7可是饭,怎么会是白吃的呢!我胖了,真胖了。我妈给我买了一种非常甜的进口减肥食品,我吃
25、了半个月,一点效果都没有,抑制食欲对我来说就是胡扯。我妈只好勒令我每顿最多吃一碗饭,还不让我压得太实,并没收了我的全部零食。那一阵儿,每当我端起碗,我妈就会问我,你要吃,胖是一种无法呼吸的痛。 8但是一想到没肉吃,我便更加心痛。思忖再三,觉得人生得意须尽欢,便毅然决然离开小县城,到北京念大学。 9北方虽有盛宴,我和同学经常跨越半个北京,去西四北大街排队买煎饼,或是开着车从望京跑到南小街吃卤煮,夏天晚上的据点,通常都在对外经贸大学对面的车棚烧烤,冬天沿着东河沿,去南门涮肉喝啤酒,清新脱俗。铜锅咕嘟咕嘟冒着泡,窗户上雾气蒙蒙,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影影绰绰。 10朋友问我如果一顿没肉还能不能吃下饭,我光
26、是听就急了,说不能,绝对不能没肉吃。我外婆总说,人有多大胃,就吃多少饭,饭可以乱吃,话却不能乱讲,世事无常,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 11外婆说得对。 12我妈得了癌症,整整十八个月,我一口肉都没吃过,也照样把每顿饭都吃下去了。那时候病急乱投医,束手无策跑到雍和宫跪了三个小时,发愿说只要我妈身体健康,我愿意吃素不杀生。我妈知道后气急败坏,说我书都白读了,太愚昧。 13问我,人如果不吃肉,身体还能好吗?女人不喝猪脚汤,皮肤还能好吗?如果吃素就能治病,还要医生干吗?但是我固执,觉得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我说我在雍和宫见佛就跪,跪一次就说一遍心愿,绝对不能食言。最后我妈还是没拗过我,接受了我不吃肉的
27、决心。 14刚开始吃素很痛苦,因为没有动物脂肪,饿得很快,经常刚吃完饭马上就饿,半夜有时候还会饿得睡不着,人一下子变得很焦虑,瘦了好多。有一回我馋得不行,做梦吃饭,夹了一块蒜香排骨,结果又在梦里清楚地告诉自己不能吃,于是放进嘴里的排骨,又被我吐了出去。早晨饿醒后我坐在床上大哭一场。 15医生妙手回春,首先我妈的病彻底好了,她的精神甚至好过从前,其次我在朋友和我妈的反复劝说下,终于开了荤。但因为太久不吃肉,第一口老鸭汤,确实腥了一把。 16现在跟客户吃饭,山珍海味满满一桌,大家你来我往把酒言欢,但我的食欲却大不如从前,味同嚼蜡,经常走神。奇怪,这不就是我曾经心心念念的北方盛宴吗,高朋满座,热闹非
28、凡,但盘子里的菜,味道怎么像是变了。 17心口仿佛有一束光,沿着喉咙撞过来,把舌头上的麻辣鲜香都冲淡了。才明白: 18小时候我信誓旦旦,要吃遍地球,可眼下,走到北京,已经是我能从家里走出来的最远的距离。风风光光的北方盛宴,恐怕再使劲也推不到高潮了吧,因为生命里真正的高潮早就出现了: 19我妈撸起袖子,在厨房三下五除二露一手,凉拌木耳,白灼芥兰,丝瓜炒蛋,清蒸老虎斑,配一碗干贝白菜汤,添一碗喷香的白米饭。 20四菜一汤,尽是滋味,千金不换。7、第4段加点字“慌”用得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3分8、第9段划线句的作用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铜锅咕嘟咕嘟冒泡烘托出“我”内心的惬意和愉悦。B、用雾
29、气蒙蒙和人影绰绰反衬出南门盛宴的清新脱俗。C、铜锅记叙、描写、抒情表现“我”对北方盛宴的怀念。D、这句描写与后文下决心不吃肉食形成对比,升华主旨。9.分析第11段的作用。3分10.根据文章表达的主旨和情感在第17段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4分11.任选角度,赏析第19、20段。5分参考答案:7.(3分)答:不合适(1分,但是没有理由就不给分),理由是“慌”是形容心情的,与“味觉”搭配不当。(理由充分,3分)答:合适(1分,但是没有理由就不给分),理由是,用“慌”字,形象地写出了味觉的不适应带来的心理上的感受(1分),表现北方盛宴给我带来的震撼感觉(1分)。8.(3分)A9(3分)此段在结构上承上
30、启下,承接上文的外婆说“饭可以乱吃,话却不能乱讲,世事无常,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引起下文世事无常母亲得了癌症这一事件的叙述。10.(4分)原文是:人最先变老的原来是味觉,即使杯觥交错、缤纷筵席,吃份儿新鲜,也吃不出团圆的味道。(要点:与主题相关的团圆、亲情等)11(5分)角度(1分):动作,色彩(或者是白描,引发想象)。如“妈撸起袖子、露一手”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麻利与能干;“木耳的黑”、“白米饭”、“丝瓜的绿”这些色彩丰富的食肴的搭配了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幅平淡但很温馨的画面,也凸显了母亲的形象;菜品的清淡精致又与北方盛宴的丰盛形成对比,形象地表达真正地盛宴不在丰盛的菜肴,而是来自家
31、人的团圆。(角度1分,举例1分,赏析3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禧,东安州人。年十六,从大将军阿术鲁南攻徐州,复从元帅察罕攻寿春等州,皆有功。禧素峭直,为主将所忌,诬以他罪,欲置之法。时王鹗侍世祖于潜邸,禧密往依之,鹗请左丞阔阔荐禧与其子弘纲俱入见。岁己未,从世祖南伐。进攻鄂州,诸军穴城以入,宋树栅为夹城于内,入战者辄不利,乃命以厚赏募敢死士。禧与子弘纲俱应蔡,由城东南入战,将至城下,帝悯其父子俱入险地,遣阿里海牙谕禧父子,止一人进战。禧所执枪中弩矢而折,取弘纲枪以入,破城东南角。有逗留不进者十余人,立城下,弘纲复夺其枪入。转战良久,禧身中
32、十八矢,一矢镞贯腹,闷绝复苏。世祖即位赐金符。至元元年,升唐邓等州卢氏保甲丁壮军总管。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翼水军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攻樊城。行省集诸将问破襄阳之策,禧言:襄、樊夹汉江而城,敌人横铁锁、置木橛于水中,今断锁毁橛,以绝其援,则樊城必下。樊城下,则襄阳可图矣。”行省用其计,乃破樊城,而襄阳继降。时朝廷议征日本,禧请行,与右丞范文虎、左丞李庭同率舟师,泛海东征。至日本,禧即舍舟,筑垒平湖岛,各相去五十步止泊,以避风涛触击。飓风大作,文虎、庭战舰悉坏,禧所部独完。文虎等议还,禧曰:“士卒溺死者半,其脱死者,皆壮士也,曷若乘其无回顾
33、心,因粮于敌以进战。”文虎等不从,曰:“还朝问罪,我辈当之,公不与也。”禧乃分船与之。时平湖岛屯兵四千,乏舟,禧曰:“我安忍弃之!”至京师,文虎等皆获罪,禧独免。(选自元史?张禧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翼水军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B. 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翼水军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C. 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翼水军/进战宋兵/溃追至浅
34、水/夺战舰七十余艘/D 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冀水军/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己未,已未年。古代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B. 金符,文中指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一种信物。金符包括铜虎符、金鱼符、金符牌等等。C. 元年,可以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贞观元年、康熙元年。D. 保甲,旧时户籍编制制度,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甲设甲长,保设保长。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禧作战有
35、功,因直遭忌。他年纪轻轻先后跟从大将军、元帅作战,都立下战功;他严厉刚直被主将忌恨,主将捏造罪名想把他治罪。B. 张禧父子上阵,不顾生死。他跟从皇帝南征,进攻鄂州时不利,他与儿子一起应征成为攻城勇士,他勇猛冲刺身上多处受伤,几乎死去。C. 张禧有勇有谋,积极献计。行省召集将领征询攻破襄阳的策略,张禧认为,应该截断汉江上的铁锁、木橛,阻断襄、樊之间的援助,可以取胜。D. 张禧奉命攻日,功败垂成。他和范文虎去讨伐日本,遭遇飓风他部属的战舰保存完好,范文虎等人的战舰被毁,范文虎害怕朝廷问罪,逼迫他撤军。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悯其父子俱入险地,遺阿里海牙谕禧父子,止一人进战
36、。(2)其脱死者,皆壮士也,曷若乘其无回顾心,因粮于敌以进战。参考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皇帝怜悯他们父子俩都要前往危险地方,派阿里海牙前去告诉他们父子俩,皇帝只准许他们中的一个人进城作战。(2)那些没有死去的,都是些壮士,还不如乘着他们还没有返回之心时,趁机向敌人夺取粮食向前进攻。【10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前提是粗通大意,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把握句子特征,结合上下文的理解断句;其次,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如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最后还应注意
37、选项特征以及文体的语言风格。可用排除法。断句完毕,再回读一遍审查。从所给选项看,主要先看“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如何断句。从词语间关系看,“其阵中”是“入”的对象,“夜衔枚入其阵中”语意相对完整,其前其后应该停顿,“以识水之深浅”是“插苇”的目的,“插苇以识水之深浅”语意相对独立。依此排除AD。句子后半部分,根据名词断句法和语意间关系,可知“宋兵溃”是“阿术即命禧率四翼水军进战”的结果,“追至浅水”的是“阿术”,“溃追至浅水”表意不通,“宋兵溃”其前后应停顿,排除C。原文标点大体如下: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翼水军进战,宋兵溃,追至浅
38、水,夺战舰七十余艘。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看清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对选项进行辨析。A项,“古代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表述有误,应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39、看清题干要求,即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D项,“范文虎害怕朝廷问罪”错,从原文看,范文虎对张禧表示,如果朝廷问罪,他们会承担,与张禧无关。从中可知范文虎并不害怕朝廷问罪。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自己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40、落实。注意句中关键词的理解。第(1)小题的关键点有:“悯”,意为“怜悯”;“俱”,意为“都”;“谕”,意为“告诉”;“止”,意为“只”。第(2)小题的关键词有:“脱”,意为“脱离”,意译为“没有”;“曷若”,意为“还不如”;“回顾”,意为“返回”;“因”,意为“趁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
41、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参考译文:张禧,东安州人。十六岁时,跟从大将军阿术鲁向南攻打徐州,又跟从元帅察罕攻打寿春等州,都立下战功。张禧素来严厉刚直,被主将忌妒,给他捏造了罪名,要将他按法治罪。当时王鹗在世祖的王府中做事,张禧暗地里去投靠他,王鹗请左丞阔阔向世祖推荐他和他的儿子张弘纲一起入见世祖。己未年,(张禧)随世祖南伐。大军攻打鄂州城,各军挖了地道攻城,宋军在城内建起木栅作为夹城
42、防守,由地道入城的军队都因此而失利,于是统军的人就下令用优厚的赏赐募集敢死人士前去作战。张禧和他儿子张弘纲都前往应募,从城的东南部向城中进攻,将要到城下时,皇帝怜悯他们父子俩都要前往危险的地方,派阿里海牙前去告诉他们父子俩,皇帝只准许他们中的一个人进城作战。张禧拿的长枪被弩箭射断了,他就夺了张弘纲的长枪冲进城去,攻破了城的东南角。有十几个人站在城下不敢向城内突击,张弘纲又反夺了他们中的一枝长枪冲进了城内。转战了很久,张禧身上中了十八处箭伤,其中一枝箭头射穿了他的腹部,他昏死后又苏醒过来。世祖继承皇位,赐给张禧金符。至元元年,升任唐邓等州卢氏保甲丁壮军总管。元帅阿术命令张禧率领小船,乘夜色悄悄潜
43、入宋军阵地,插上苇秆标出水道的深浅。等他率船回来后,阿术就下令让他指挥四翼的水军进攻,宋军溃散,他指挥部下追击到浅水区,夺取了七十多艘宋军战舰。攻打樊城。行省召集各位将领征询破襄阳城的策略,张禧说:“襄阳、樊城夹着汉江筑城,敌人在江上横拦铁锁,又在水中设置了木橛,现在我们应该截断铁锁毁掉木橛,来断绝他们相互援助,那么樊城一定会被攻下。樊城攻下后,那襄阳也就可以攻下了。”行省采用了他的计策,于是攻下了樊城,而襄阳也就跟着投降了。当时朝廷正商议征讨日本,张禧请求前去,与右丞范文虎、左丞李庭共同率领水军,渡海东征。抵达日本海岸,张禧率领军队离船登陆,在平湖岛修建了堡垒,他还命令各船相距五十步停泊,以
44、避免风浪的冲击。海上起了大飓风,范文虎、李庭率领的战舰全都被毁坏,只有张禧指挥的战舰完好无损。范文虎等人商议撤军,张禧说:“被溺死的将士们已经过半了,那些没有死去的,都是些壮士,还不如乘着他们还没有返回之心时,趁机向敌人夺取粮食向前进攻。”范文虎等人不肯听从他的建议,说:“回朝以后如果被问罪的话,我们这些人会承担下来,不会让您受连累。”张禧于是将自己的船分出一部分给他们。当时在平湖岛上屯驻了四千军队,缺少战舰,张禧说:“我不忍心抛弃他们不管!”回到京师,范文虎等都被治了罪,只有张禧被免罪。5. 参考答案:8 D解析:掠:拷打9 C解析: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其余三组意义和用法相同:A
45、,以:用。介词。B为:替,给。介词。 D于:在。介词。10B(原文是说,恰好府中有案卷将要用来定罪量刑,唐震极力辫说其中的错误,潜发争论不过他,就把那事上呈刑部,最后刑部认为唐震的意见是正确的。11(1)小吏们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办事十分尽力,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大意对1分。关键处:第一句是被动句,“无算”是不计其数的意思。这两处对各1分)(3分) (2)拿这事来诘问孩子的父亲,回答跟当初一样,唐震就叫出他的儿子让他看,案件于是得以纠正。(大意对1分。关键处:“诘”指追问,审问。“对”是回答。“狱”指案件。“直”是纠、平反的意思。这四处各0.5分。) (3)城中百姓的命运都跟我连在一起,我如果
46、听从你的话得以不死,城中百姓却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大意对2分。关键处:“系”指关联、连;“从”是听从之意。这两处对各1分。)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仇览字季智,一名香,陈留考城人也。少为书生淳默,乡里无知者。年四十,县召补吏,选为蒲亭长。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农事既毕,乃令子弟髃居,还就黉学。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躬助丧事,赈恤穷寡。期年称大化。览初到亭,人有陈元者,独与母居,而母诣览告元不孝。览惊曰:“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柰何肆忿于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母闻感悔,涕泣而
47、去。览乃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因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卒成孝子。乡邑为之谚曰:“父母何在在我庭,化我鸤枭哺所生。”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涣谢遣曰:“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今日太学曳长裾,飞名誉,皆主簿后耳。以一月奉为资,勉卒景行。”览入太学。时诸生同郡符融有高名,与览比宇,宾客盈室。览常自守,不与融言。融观其容止,心独奇之,乃谓曰:“与先生同郡壤,蝰房牖。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览乃正色曰:“天子修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谈其中!”高揖而去,不复与言。后融以告郭林宗,林宗因与融赍刺就房谒之,遂请留宿。林宗嗟叹,下黙为拜。览学毕归乡里,州郡并请,皆以疾辞。虽在宴居,必以礼自整。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妻子庭谢,候览冠,乃敢升堂。家人莫见喜怒声色之异。后征方正,遇疾而卒。三子皆有文史才,少子玄,最知名。 (节选自后汉书)注:黉:hng,学校。 鸬枭:sh xio,两种鸟名。 鹯:zhn,鸟名。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制科令 科令:法律条文 B以一月奉为资 资:资财,路费 C与览比宇 比:类似,相像 D以礼自整 整:严格要求9以下五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仇览重视道德教化的一项是 农事既毕,乃令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