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二历史人教版全套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209722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人教版全套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全套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全套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全套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全套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时训练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基础夯实1.孔子主张“仁”“礼”为核心的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解析题干中三位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就是“爱民”,这种思想产生于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的大背景下。答案A2.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解析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从而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得学术下移,

2、故A项正确。答案A3.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解析孔孟学说的核心是“仁”“仁政”,即以爱人之心调解社会的人际关系,故选A项。答案A4.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严刑峻法答案D5.下图所示寓言故事从反面反映的思想主张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天行有常C.世异则事异D.逍遥无为解析守株待兔的故事从反面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不断地调整政策与策略,即世异则事异。答案C能力提升6.有学者认为:“荀子思想中的法家气味是相当浓厚的。

3、可以说在中国的思想史上,他是最早把儒法结合起来的思想家之一。”荀子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兼爱非攻B.人性本恶C.天行有常D.民水君舟解析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加强约束,这与法家的法治思想有相通之处。答案B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下列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解析题干的含义是小与大、少与多、短与长是相互依存的,这与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相一致,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A、C、D三项与此不符。答案B8.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申子“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这说明()A.不同学

4、派间互相融汇吸收B.道、法两家主张一致C.道家和法家学说最为流行D.思想领域实现大一统解析题干材料说明的是道家与法家思想的融合,故A项正确。B、C、D三项所述与史实不符。答案A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材料二孟子对梁惠王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及时除草)彼(秦楚执政者)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1)

5、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他受到“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述孟子的政治主张有哪些。指出孟子的主张在当时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参考答案(1)内容:孔子宣传“仁”;强调“礼”;主张“以德治民”。原因:孔子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社会现实,不能解决当时统治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2)政治主张:主张施行仁政;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意义:一方面可以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可以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课时训练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基础夯实1.观察下图,这表明西汉() A.多

6、元思想并行B.法家思想居主导地位C.政权更替频繁D.思想实现大一统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采用“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图片中“儒学(混杂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派的思想)”的信息可知,西汉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故选D项。答案D2.“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封建大一统宗法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A.孟子“仁政”学说B.荀子礼法并施主张C.韩非子法家思想D.董仲舒新儒学解析西汉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家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和“君权神授”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对后世影响深远。答案D3.春

7、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话强调君主应()A.加强集权B.独尊儒术C.推行教化D.顺应天意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遵循天道的统治者能够使国家安定繁荣,违反天道的统治者则会使天下大乱,故统治者的英明之处在于顺应天意、利用天道统治百姓,这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4.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家学派的思想C.趋向“独尊儒术”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解析题干材料中涉及道家、儒家和法家思想,这说明董仲

8、舒的新儒学体系糅合了多家学派的思想,故选B项。答案B5.清朝学者赵翼说:“两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五经”的流传解析依据“两汉开国”至“东汉中兴”等信息可知,经过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C能力提升6.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

9、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这是民本思想的体现,而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即臣民要绝对服从于君主,这是对民本思想的背离,故选B项。答案B7.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中,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解析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和“天人感应”,这适应了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这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的主要原因,即思

10、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答案C8.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A.儒学在汉代已成为传统文化的单一思想B.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C.各级教育都以传授道家思想为主D.黄老之学的政治功能得以彰显答案B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时,孔子第九代孙孔鲋将儒家经典藏于鲁壁中。材料二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儒家学派遭受沉重打击的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以及对儒学地位的影响。(3)由秦至汉,儒家

11、思想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你认为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参考答案(1)秦朝崇尚法家思想,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焚书坑儒”。(2)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和“春秋大一统”。影响:适应了汉代维护大一统政治的需要,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家思想的发展。课时训练3宋明理学基础夯实1.“红花白藕青莲叶,三教归真是一家。”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A.儒、佛、道在唐以前就已合一B.儒、佛、道三教同本同源C.儒、佛、道三教彼此吸纳渗透D.儒、佛、道三教不存在分歧答案C2.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

12、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解析宋代的儒学家们认为天理是万事万物的本原,并将儒家伦理纲常提升到天理的高度,故选C项。答案C3.有一位思想家说:“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一物不理会,这里便缺此一物之理。须是开阔,方始展拓。”这是()A.董仲舒在宣扬“天人感应”B.朱熹在讲解“格物致知”C.陆九渊在解释“心即理也”D.王阳明在阐发“致良知”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这位思想家主张接触万事万物以获得理的内涵,这与“格物致知”的思想一致,故选B项。答案B4.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

13、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A.董仲舒B.程颐C.朱熹D.王阳明解析由材料中的“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D项正确。答案D5.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稳定统治秩序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解析宋明理学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统治秩序,不仅仅在于提高个人修养,所以C项比A项更符合题意。答案C能力提升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

14、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解析A、B两项所述人性观在战国时期就已提出,故不符合“新认识”的题干要求;C项与王阳明的观点不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7.“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文化教育的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解析理学家们将儒家的道德规范纳入天理范畴,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对塑造民族性格产生了重大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8.有人曾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

15、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B.思想博大精深但具有封闭性C.以追求天理为治学目标D.其治学方法是格物致知解析题干材料的前一句强调的是理学博大精深,后一句说明理学具有封闭性,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程颐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材料二据说,有一次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山岩中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无关,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

16、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程”对儒学的发展提出的思想主张。(2)材料二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3)“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解析第(1)问,“二程”是指程颢、程颐,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其主张。第(2)问,要依据材料分析作答,材料很明显反映了他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因而其解释不合理。第(3)问,要依据王阳明的主张有选择地作答,不可简单罗列。参考答案(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

17、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2)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离开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情便不存在。他的解释不合理,因为他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3)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动荡问题,必须重视人们的思想道德教化,强化人们的纲常伦理观念。他主张通过人们的自身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课时训练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基础夯实1.中国古代某著名思想家曾说:“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夫子何自可尊。”该思想家是() A.韩非子B.朱熹C.李贽D.黄宗羲解析反对以儒家思想为教条、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的思想家是李贽。答案C2.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 “穿衣吃饭

18、,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的这一思想()A.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C.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解析李贽认为“理”存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这是对正统思想的大胆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答案D3.梁启超说:“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明夷待访录)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从中受益最深的应该是()A.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B.经世致用的学风C.追求个性自由的主张D.唯物主义的思维解析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从其政治主张判断应选A项。答案A4.右图中的条幅是前国民党主席吴伯

19、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的题词,其观点应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一脉相承。提出这一思想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答案B5.“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的思想是()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解析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倡导经世致用,主张文人应关注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这使得传统儒学更趋实事求是,故选A项。答案A能力提升6.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在百度搜索框里,用以

20、下几个关键词来搜索信息:“明末清初”“武装抗清”“孤秦陋宋”“唯物主义”,那么他最有可能找到的人物是()A.李贽B.王夫之C.顾炎武D.黄宗羲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关键信息,从“孤秦陋宋”“唯物主义”可知,题干中所指的思想家是王夫之。答案B7.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提到: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清之际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解析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束缚,他们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故选C项。答案C8.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

21、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C.早期启蒙思想家的阶级局限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A项正确。答案A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句话一般认为是宋人所说,特别是经朱熹引用后成为经典名言。而明代李贽不同意这种说法,他曾引同时代人刘谐之言批评说:“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意:怪不得孔子以前的人,整天得点着蜡烛走路)。(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和李贽对此句话态

22、度不同的原因。材料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参考答案(1)宋代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所以高度赞扬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贡献。明代社会风尚在商业经济冲击下发生变化,一些人试图冲破理学的束缚,所以李贽反对把孔子神圣化,否认儒家思想为绝对的权威。(2)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课时训练5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基础夯实1.古代中国、印度、希腊及犹太四大文明国家都曾经在哲学上有过重大贡献,其主要内容如下:探索人的理性;确认神人关系;参

23、悟生死问题;安排人伦秩序。其中与对应的国家是() A.中国B.印度C.希腊D.犹太解析印度哲学受婆罗门教和佛教影响很深,以参悟生死问题为研究的主题;犹太哲学受犹太教影响,探索神与人之间的关系;希腊哲学从苏格拉底、智者学派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皆在探索人的理性;中国哲学受儒家思想影响,重视“君臣父子之礼,夫妇长幼之制”的人伦秩序。答案C2.“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文中省略处应为()A.智者学派B.苏格拉底C.朱熹D.王阳明解析由材料中“诡辩”“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可判断出是智者

24、学派。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朱熹和王阳明都生活在西塞罗之后,B、C、D三项均排除。答案A3.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实质上表明智者学派()A.没有法制观念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C.忽视道德建设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对待法律态度的两面性,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其忽视道德建设。答案C4.下图为希腊哲学发展简图,由甲图转向乙图的关键人物是()A.泰勒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解析从题图上反映出甲图关注的重心为自然物质,乙图关注的重心为人的内心,结合图中“灵魂”“未经反省的生命不值

25、一活”等信息可知,此人应为苏格拉底,他重视道德,崇尚理性。答案B5.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体现了()A.人文主义B.自由主义C.理想主义D.个人主义解析两者关注的都是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文主义的体现。答案A能力提升6.西方学者麦马虹在总结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时指出: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文中的空白处是()A.智慧和德行B.民主与科学C.金钱与权力D.法律与宗教解析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萌发了人文主义思想,智者学派推崇智慧,苏格

26、拉底强调美德,故A项正确。答案A7.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解析材料表明,苏格拉底认为智慧的人总是做好事、道德高尚,愚昧的人(缺乏智慧的人)正好相反,这说明了人的智慧与正义道德是一致的,即“美德即知识”。答案D8.苏格拉底一生探求知识,“我无知,所以我求知。”柏拉图则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

27、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A.探索自然B.人文主义C.探索社会D.个人主义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无论是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核心均是以人为本,故选B项。答案B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希腊诸神雕塑材料二我们断言感觉不是智慧,尽管要知道个别事物主要通过感觉,但它们不告诉关于任何事物的为什么,例如火为什么热,而只知火热。亚里士多德材料三至于神,我既不知道它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它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因为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普罗泰格拉(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希腊人的一种什么自然观? (2)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该怎样认

28、识事物?(3)普罗泰格拉的主张与材料一体现的观点的区别是什么?(4)材料二、材料三的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参考答案(1)反映了古希腊人对神的敬畏与崇拜,而且将神人格化。(2)应该靠智慧(即思考)而不单靠感觉。(3)对神提出质疑,而且将精力投入到对人与人类社会的研究上。(4)这些思想挑战了神的权威地位,在当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课时训练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基础夯实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创作的特点是() A.以宗教题材弘扬人性之美B.以浪漫主义为其创作风格C.注重鲜明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D.以抨击教会的腐败为创作主题解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虽然仍以宗教题

29、材为主,但却刻画了丰富的人性,弘扬了人性之美,体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答案A2.“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解析人文主义者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渴望发财致富,反对教会安于清贫的虚伪说教,故D项正确。A、B、C三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答案D3.彼特拉克说:“有人对野兽、飞禽和鱼类的事情知道得很多而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不知道我们从何来,往何处去,以及为什么生活,这到底有什么好处?”这体现了他()A.提倡人性,关

30、注人生B.呼吁人们爱护大自然C.主张信仰即可得救D.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解析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故A项正确。答案A4. “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出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B.信仰即可得救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D.主张因行称义解析注意材料的意思是“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获得拯救,不需要任何中介”,这符合马丁路德“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张。答案B5.马丁路德提出:“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这反映了他()A.追求灵魂升天B.倡导人的解放C.否定教皇权威D.宣

31、扬圣经精神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马丁路德否认赎罪券的功效,这实际上是否定教皇权威,故选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答案C能力提升6.牛顿说:“企图仅以迫切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来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于人性的懦弱。”材料反映出牛顿()A.质疑上帝的作用B.思考人生的价值C.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芒D.强调对上帝要诚实解析牛顿的这段话其实是强调人的努力和作用,与人文精神相一致,故C项正确。答案C7.马丁路德提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的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导学号52350038)A.人们应严格遵守基督教的仪式B.在宗教信仰上应遵循牧师指导C.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

32、直接沟通D.人们应自觉传播基督教的教义解析马丁路德否定教皇和教会的中介作用,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与上帝直接沟通。答案C8.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这最能说明宗教改革的本质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答案D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最富幻想色彩的浪漫情调喜剧。在轻快的节奏中展现出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在莎士比亚流传至今的37部作品中,这部喜剧独树一

33、帜,具有持久而强大的生命力,经久不衰,是一部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经典爱情喜剧。材料二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做。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马丁路德(1)材料一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什么时代精神?依据是什么?(2)材料二中马丁路德对圣经的态度是什么?(3)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解析第(1)问要结合文艺复兴的核心总结“时代精神”,“依据”要从材料一中提取有效信息,如“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等。第(2)问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注意“除非圣

34、经说服我”及“我不能”等关键信息。第(3)问实际要求总结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关系,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参考答案(1)精神:人文主义。依据:仲夏夜之梦展现了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追求现世生活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2)以自己对圣经的理解为准,服从于圣经的约束,不盲目听从教会的说教。(3)文艺复兴推动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课时训练7启蒙运动基础夯实1.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文中“整个欧洲思想界”主要指的是() A.文艺复兴的兴起B.宗教改

35、革的进行C.启蒙运动的兴起D.近代科学的创立解析牛顿力学体系创立于17世纪,故可排除A、B两项;D项与题目要求不符。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故选C项。答案C2.“启蒙思想家手中所持有的武器同样是传统里面的东西是借助于远古的传统反对近世的传统。”“近世的传统”是指()A.古希腊罗马思想传统B.神权思想与拜金主义C.封建专制与宗教神学D.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解析结合启蒙运动的性质及目的分析判断,C项正确。答案C3.某著作写道:“把统治权看作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该著作是()A.社会契约论B.论法的精神C

36、.理想国D.纯粹理性批判解析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故选A项。答案A4.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A.权利法案B.论法的精神C.社会契约论D.天演论解析亚里士多德在材料中批评了过度集权的弊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设计出三权分立的方案来解决过度集权的弊端,A、C、D三项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B项。答案B5.从1718世纪开始,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面,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

37、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法语自身的魅力B.工业革命的影响C.启蒙运动的影响D.文艺复兴的影响解析由题干时间“1718世纪开始”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能力提升6.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解析洛克的主张“国王及其政府应该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权力”是议会君主制的体现,而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故A项正确;B、C两项属于两人的共同主张;D项不符合题干中“国家政治”的问法。答案A7.(2015上海单科)“一个君主的臣民,不得到

38、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返回乌合之众的混乱状态,也不能将他们自己的人格从承当者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集体身上。”持以上观点的思想家是()(导学号52350040)A.洛克B.霍布斯C.伏尔泰D.孟德斯鸠答案B8.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大多都主张()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度B.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C.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D.取消国家机构,实行公民自治解析A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不符合启蒙思想家的阶级属性;D项与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构想不符;故B项正确。答案B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

39、,即立法权力、有关国际法事务的行政权力和有关公民法事务的行政权力。当立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因为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法官就同时成为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成了压迫者。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二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人权宣言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40、。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卢梭社会契约论(1)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德斯鸠所主张和所反对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指出人权宣言体现了当时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基本主张。(3)依据材料三,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参考答案(1)主张三权分立,反对权力集中。(2)体现了启蒙思想家们宣扬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原则,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否定封建等级制度,摆脱封建专制统治的要求。(3)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人权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法律

41、面前人人平等。课时训练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基础夯实1.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解析 “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A项错误;西汉前期已有纸张存在,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项错误;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项错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故C项正确。答案C2.“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板印刷,一时间,洛阳纸贵。”这段表述有悖史实,是因为(

42、)A.西晋的都城不是洛阳B.造纸术还没有被发明C.雕版印刷术尚未产生D.赋这种文体尚未出现解析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之际,因此西晋时期的书商们不可能刻板印刷,故选C项。答案C3.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A.小说在社会上流行B.造纸术的发明C.对外文化交流频繁D.印刷术的进步解析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节省了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因此出现“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的现象。答案D4.韩非子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载:“郑(国)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注:朝夕东西方向;惑迷失方向)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43、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指南技术十分成熟B.战国时期使用司南辨别方向C.这是司南技术用于航海的最早记载D.韩非子不是科技著作,无参考价值解析指南技术到了北宋才走向成熟,故排除A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韩非子也有一定的科技参考价值,不能一概否定,故排除D项。答案选B项。答案B5.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意在说明四大发明()A.促进西欧近代化进程B.标志西欧近代史的开端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源解析四大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欧洲的

44、社会转型和近代化进程,为西欧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作出了重要贡献,故A项正确。答案A能力提升6.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谈道:“对于农业经济来说,作为历法准则的天文学知识具有首要的意义。谁能把历法授予人民,谁就有可能成为人民的领袖。”材料主要强调了()A.天文学对农业的重要性B.天文学的政治功能C.天文学中的民本精神D.天文学的研究方法解析依据材料中“谁能把历法授予人民,谁就有可能成为人民的领袖”判断,B项正确。答案B7.下面是中国和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B.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C.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答案C8.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A.实用技术发达B.政府是科研的主要组织者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解析中国古代科技属于传统科技,注重经验性和实用性,相对忽视理论概括和科学实验,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答案A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