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题库专题训练测试题练习题带答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144822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4.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题库专题训练测试题练习题带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2021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题库专题训练测试题练习题带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2021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题库专题训练测试题练习题带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2021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题库专题训练测试题练习题带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2021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题库专题训练测试题练习题带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训练(一)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的是“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动荡,矛盾尖锐。B与史实不符;C、D不是孔子生活的社会背景。答案A2有人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这句话体现的“百家争鸣”的意义不包括()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解析本题考查

2、“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是社会大变革,而不是“百家争鸣”引起了社会大变革,即B项是原因而不是意义。答案B3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 B舍生取义C民贵君轻 D得道者多助解析三民主义体现了孙中山先生重视民权和对民生的关注,这是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发展而来的。其他选项都不能准确反映民权和民生的思想。故选C。答案C4小成语大文化。成语“游刃有余”“舍生取义”“守株待兔”与我国古代的思想流派有关,即()A道家、墨家、儒家 B墨

3、家、儒家、法家C道家、墨家、法家 D道家、儒家、法家解析“游刃有余”语出庄子养生主,与道家思想流派相关,“取义”与儒家思想流派相关,“守株待兔”与法家主张变革的思想相符,故选D。答案D5下图漫画体现的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老子 B荀子 C墨子 D韩非子解析老子主张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故漫画体现了老子的观点。答案A6老子是春秋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下列言论中属于他的是 ()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D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解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属于孔子“克己复礼”

4、的思想,故A项错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属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故B项错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属于老子辩证法的思想,故C项正确;“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属于韩非子“以法治国”的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C7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墨子C荀子 D韩非子解析战国时期的墨子宣扬“兼爱”“非攻”,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答案B8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5、;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解析题干提供的材料体现的是重视法律、严酷管理的思想,这是对法家思想的典型概括。答案D9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他们的描述符合儒家思想的是()A学生甲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B学生乙说:穿衣服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C学生丙说:讲究衣服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D学生丁说:穿衣服何必麻烦,按照统一的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了解析儒家强调“礼”,重视长幼尊卑。B项“穿衣服

6、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符合儒家的思想。A项符合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C项符合墨家节俭的思想,D项符合法家思想。答案B10“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解析材料出现两种观点,重礼、等级差别和兼爱、节俭,应该分别是儒家与墨家的主张,故B项正确。答案B1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下列与这一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

7、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解析儒家提倡“仁”,看重的是君子;墨家代表下层人民的利益,希望侠客为百姓打抱不平;道家主张修身养性,归隐山林;法家要求建立统一国家,盼望着出现英雄人物。答案A12“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此语蕴含()A变革进取的精神 B公平公正的理念C自由平等的思想 D推行刑罚的原则解析题干意为:时代有了发展而统治方式一成不变的,社会必然危乱,智能提高而禁令规定一成不变的,国家必被削弱,所以圣人治理民众,法制和历史时期同步发展,禁令和智能水平同步变更。故体现的是变革与进取的精神,

8、A项符合题意。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言论,回答问题。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中国通史参考资料(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

9、?各则材料所提主张的核心是什么?(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3)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后世影响最大?解析本题通过“如何治理国家”这一论题,考查了不同的学派对此的观点,解题的关键在于熟记各个学派的基本思想主张。同时还要注意:一要结合时代背景去理解和分析各派所持思想观点的原因,二要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辩证关系原理。答案(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2)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层的士人提出

10、不同的主张。(3)对当时社会影响最大的是: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原因:因为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材料一的主张。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己复(合)礼(规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材料二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韩非子五蠹材料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道德经(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哪些主张?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2)材料二体现了韩非子的哪些主张?(3)指出材料三表达了哪些观点?试列出该学派的一些其他思想主张。(4)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文化现象,指出这一现象的历史称谓并说明其意义。解析第(1)题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第二问,注意结合孔子“仁”的思想分析归纳。第(2)题,注意紧扣材料二,从社会变革、以法治国、加强君主权力三个角度分析归纳。第(3)题,注意首先判断材料三体现的是哪一学派的主张,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即可。第(4)题,结合“百家争鸣”的状况,分析这一现象及其意义即可。答案(1)主张:“仁”“礼”。理解: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

12、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2)历史是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按照现实的需要去进行改革。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3)表达了祸福相互依存、弱能胜强的观点。其他思想主张:“道”是本原,“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等。(4)历史称谓:百家争鸣。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课时跟踪训练(二)一、选择题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A墨家思想 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解析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为了

13、恢复经济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答案C2到汉武帝时,道家“无为”思想被新儒学所取代的主要原因是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B儒家思想比黄老之学地位高C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方社会大伤元气D汉武帝本人的素质,勤于治国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家面临巩固统一等问题。这时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答案选A。答案A3“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A李斯秦始皇 B萧何汉高祖C董仲舒汉武帝 D魏征唐太宗解析“太学”“养天下之士

14、”反映的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设立太学,用儒家经典教育天下之士。答案C4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是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和完善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D为中央集权的政治提供理论依据解析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中“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具有相当成分的迷信色彩,同时也将皇权统治神秘化,但客观上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适应了中国古代前期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这是其进步作用的主要表现,D正确。答案D5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

15、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思想神化了皇权,将皇权与天联系在一起。A、C、D三项都与天有关,而B项则体现了以血缘为基础的继承关系。答案B6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的局面解析材料的大意是“上天赋予人以本性,具有善良的本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王来教化人为善,这就是上天的

16、本意”,董仲舒是在借天意来构建君权理论,为君权寻找一个无上的、不可辩驳的理由,这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选择C符合题意。答案C7“三纲五常”作为儒家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进一步规范了人们的社会行为。下列表述不属于“三纲”的是()A“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B“父母之命,媒妁之言”C“嫁鸡随鸡,嫁狗随狗”D“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解析本题实质上考查“三纲”“五常”的内容,A、B、C三项分别属于“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内容;D项属于五常中的“义”。答案D8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了古人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活埋亲儿、巧得黄金的故

17、事。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说明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性B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全部抛弃C是对人性善良的一个误导D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解析这个故事是对人性的扼杀和对人性善良的误导,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故事就全面否定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答案B9.下面是反映西汉时期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图片,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唯一思想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汉代教官主要传授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使儒学成为主流思想A BC D解析题干主要说明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在汉代,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但绝非中国文化

18、的唯一思想,故错误,符合题意。答案B10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由“民本”发展为“君本”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 BC D解析错误,先秦儒学强调人性,汉代儒学开始扼杀人性;正确,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由“民本”发展到“君本”;正确,先秦儒学重点在于主张仁政,反对暴政,汉代儒学强调维护君主的统治;是二者的共同点,先秦儒学和汉代儒学都是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答案C1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19、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董仲舒的新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具有神学倾向,故选C项。答案C12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得到排斥B汉代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C汉代儒学吸收了阴阳家等流派的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解析从相关知识可知,汉代儒家是在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观点的基础上取得独尊地位的,故符合“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

20、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材料三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融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胡

21、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目的何在?汉武帝时期对其他各家学说就真的“皆绝其道”了吗?试举例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三,两位学者对董仲舒的评价有何不同?原因何在?(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作答;第二小问考查新儒学出现的历史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三小问考查新儒学的特点,即“外儒内法,附会阴阳,济之以道”,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考查对新儒学的评价,概括材料二、三即可得出答案。第(3)问,考查评价历史事件

22、和历史人物的方法,结合第(2)问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没有。举例:如法家用重农抑商、以严刑峻法来统治人民的主张也被汉武帝融入其统治思想。(2)不同:材料二肯定了独尊儒术对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材料三在肯定其对巩固封建政权所起作用的同时,主要强调了它对文化发展的危害。原因:评价的视角、关注问题的重点不同。(3)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去考虑。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

23、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材料二(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材料二图一中“五经”具体指哪五本书?(3)综合分析材料二中两幅图所反映出的汉代教育的历史信息。(4)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关系?解析第(1)题提取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皇帝是天的儿子”“大一统”组织答案。第(2)(3)题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第(4)题从材料一的政治目的与材料二思想文化专制措施的关系组织答案。答案(1)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大一统”。(2)诗书礼易春秋。(3)汉武帝以“五经”等儒家经典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使教育为儒家所垄断。(4)材料二是为实现材料一的“大一统”而在文化教育方面

24、采取的文化专制政策。课时跟踪训练(三)一、选择题1他们这一派别认为“理”是永恒的、是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这一思想主张诞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是()A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的冲击并趋向融合D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A项是政治背景,B是经济发展状况,均排除;C、D两项属于文化领域的内容,但D项与材料无关,故答案为C。答案C2“北宋儒学与其先宋儒学不同,故北宋诸儒实已为自汉以下儒统中之新儒。”此处“新儒”主要表现在()A继承了西周礼乐制度传统B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精华C吸收了唐代文化发展成果D借鉴了宋

25、代北方民族文化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从而形成理学。故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3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A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理是人生固有的思想观念C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D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解析A错误,体现在社会上理是儒家伦理道德,是唯心主义的;B错误,理是强加到人身上去的道德观念,并非生来就有;C错误,理是体现最高统治者的意志的;D正确,宋明理学的“理”主要是指“三纲五常”,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答案D4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

26、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知”与“行”的关系,故选D项。A项是“二程”的思想主张,排除;B、D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均排除。答案D5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A黄宗羲 B王阳明(守仁)C朱熹 D董仲舒解析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守仁)提出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主张,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6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知行合一,发于本心B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解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本质相同,都承认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27、追求天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必须摒弃欲望才能够实现对天理的感悟,所以选D项。答案D7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海瑞治家严谨 B儒学地位衰落C理学摧残人性 D世风每况愈下解析在传统理学影响下,人们要遵循传统的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这些道德规范虽然在培养民族性格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也扼杀了人的天性,摧残了人性。而题干海瑞的做法就是这些道德规范消极性的体现。答案C8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表格空白处应填写为 ()A致良知 B存天理,

28、灭人欲C三纲五常 D格物致知解析致良知属于王阳明的主张,而示意图空白处属于程朱理学,故A项错误;读示意图,“反省内心”为陆王心学探求理的方法,所以空白处应为程朱理学探求理的方法,“存天理,灭人欲”不属于求理的方法,故B项错误;三纲五常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与示意图不符,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求理的方法,故D项正确。答案D9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B挽救封建统治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解析思想是为政治服务的。王阳明生活于明朝中后期,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其思想本质意图是挽救封建统

29、治。答案B10“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解析“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说明社会上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远超过以前,说明程朱理学在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影响,这与儒家的价值信仰是一致的,故选A项。答案A11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提出:“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他们以此倡导()A人性本善 B人们自觉遵守儒家伦理C格物致知 D克服私欲,恢复良知解析材料没有涉及人性

30、论,故A项错误;材料中“二程”把儒家伦理道德等同于天理,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方法论,故C项错误;“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属于心学思想,“二程”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故D项错误。答案B12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C D解析朝鲜使者对“敢肆己意,谤辱朱子”的王阳明心学不理解,其历史原因是南宋以后,朱子之学传到朝鲜,朝鲜深受程朱理学影响

31、,所以的说法符合史实。的说法不正确,心学仍属于理学的范畴。的说法正确,王阳明和朱熹的学说虽同属理学,但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观点皆有明显差异。本体论方面,朱熹认为“理”在宇宙万物之中,王阳明认为心即理,理在心中。认识论方面,朱熹的主张是“格物致知”,王阳明认为要“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说法不正确,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发展,而非否定。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材料二南宋陆九渊说:“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

32、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思想的本质目的是什么?说出你的理由。(2)与朱熹相比,陆九渊的思想有何特点?(3)简述朱熹和陆九渊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解析本题考查对朱熹和陆九渊思想的比较。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三纲五常是“理”在社会上的表现。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陆九渊思想的核心就是“心即理也”。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这一思想的本质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因为材料指出,儒家道德伦理、三纲五常就是“理”在社会上的体现。(2)

33、陆九渊将理学发展为心学,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天理。(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在当时引起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14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城市与生活北宋东京(开封)内城平面示意图材料二生活与观念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自淳祜(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

34、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梦梁录卷十八(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解析第(1)问,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材料一反映了北宋坊市界限被打破及商品经济繁荣的状况,材料二中“侈靡”、“不体旧规”反映了宋代社会风俗的演变,在此基础上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宋代理学兴起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再联系材料一、二的相关历史现象分析作答。第(2)问,材料主要是从社会、经济方面反映了理学兴起的原因,还可以从政治

35、、思想等方面进行补充。比如思想方面可联系魏晋南北朝以来三教(儒学、道教、佛教)合一这一知识来作答。答案(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道德伦理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课时跟踪训练(四)一、选择题1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

36、叛道”的“异端”人物。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思想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宋明理学权威解析A项中“彻底”说法错误,其仅是挑战了孔子的权威;B项不是李贽的思想,其并没有提出政治主张;C项中“道家学说”说法错误,对象应该是宋明理学,故D项正确。答案D2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被人称作“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自称“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下列不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批判礼教的虚伪,主张童心说解析由材料内容分析得知,材料中提到的思想家是李

37、贽,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的思想,故A符合题意;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故B项不符合题意;李贽针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故C项不符合题意;李贽提出“绝假存真”的童心说,以此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故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3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 ()A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B儒家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朝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解析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经

38、济变化的反映,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上反映的是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所以答案是A项。答案A4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来限制君权的思想主张出现于()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C隋唐时期 D明末清初解析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故选D。答案D5某同学参观李贽故居,最有可能看到的字幅是()A“天不生仲尼,万古为彻夜”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解析李贽认为是非标准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对以

39、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所以最可能的是D项。答案D6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如“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等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完全沦丧D诞生了成熟的启蒙思想解析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继承,“与儒学对立”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鉴于君主专制的强化、程朱理学压抑人性,适应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提出了挑战传统儒家思想的主张,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从南宋到近代前夜,一直处于正统地位,“完全沦丧”表述错误,故C项错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超出儒

40、家思想的范畴,未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不具备成熟启蒙思想的属性,故D项错误。答案B7下图是某人物传记的目录。以下思想有可能被该著作重点阐述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B“天下为主,君为客”C“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D“循天下之公”解析从图片目录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信息可知,该传记人物是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是顾炎武的主张,故选C。“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主张,A项错误;“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的观点,B项错误;“循天下之公”是王夫之的主张,D项错误。答案C8下列思想家与其主张相匹配的是()A老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董仲舒“存天理,灭人欲”C朱熹“罢黜百家,独尊儒

41、术”D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解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思想观点;“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思想观点,故A、B、C三项对应不正确;“天下为主,君为客”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是黄宗羲的观点。答案D9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 ()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顾炎武列举出的这些史实,旨在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表明他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思想。答案A10明末清初出现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

42、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解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批判传统儒家思想的同时又有新的发展,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答案C11下列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评价最确切的是 ()A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B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C是“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新思潮的萌发D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解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冲击,但并未形成动摇之势,故排除A,B、C的评价与史实不符,D是其作用,体现了时代特色,符合史实。答案

43、D12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这表明他 ()A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B肯定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C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D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析根据材料“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得出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故B项错误;王夫之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不同于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世之有鼑革也”得出王夫之主张改革,但没有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

44、13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对社会风俗产生重大影响,而不同时期的社会风俗也反映出人们对儒家思想的不同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求利为先。至正始之际,而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风俗又为之一变。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二天下之士,有能笃信好学,至老不倦,卓然可当方正有道之举者,官之以翰林、国子之秩,而听其出处,则人皆知向学,而不竞于科目矣。庶司之官,有能洁己爱民,以礼告老,而家无儋石之储者,赐之以五顷十顷之地,以为子孙世业,而除其租赋,复其丁徭,则人皆知自守而不贪于货赂矣。名之所在,上之所庸,而忠信廉洁者显荣于世;名之所去,上之所摈,而怙侈贪得者废锢于家。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民间当妇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