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秦观禅诗“静”“净”“空”境界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00870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观禅诗“静”“净”“空”境界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秦观禅诗“静”“净”“空”境界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秦观禅诗“静”“净”“空”境界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月第期张敏:王安石的金陵山水诗及其文化意蕴探析F e b N o 秦观禅诗“静”“净”“空”境界探析苏云燕(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 )摘要:秦观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他的禅诗创作多杂糅进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诉求,塑造了深邃的意境.境界是诗歌艺术性的本质所在,“静”“净”“空”是佛教的重要思想,对这三个禅境的探析可以作为理解秦观禅诗禅意理趣的重要切入点.据整理,秦观有 首禅诗,其创作的禅诗饱含情感,既表现了悠远缥渺的禅趣,又表现了浓郁动人的诗情,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一定程度上冲淡了说理的弊端.解析他的禅诗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在历史中与佛交涉、深谙禅理的更真实的秦观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秦观;禅诗;境

2、界中图分类号:I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一、引言秦观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初识秦观的多数人皆因其工于词,以婉约词驰名于世,故而将其定性为北宋婉约派的重要作家.通行版本的各类文学史书中对秦观的介绍往往也流弊于此.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秦观的诗文价值,有部分学者加入到对秦诗的研究队伍中.目前对于秦观诗歌创作中与佛禅思想相关的研究较为零散,没有专门的论著出现.学术界关于秦观作品中蕴含佛教思想的论述主要有:李江峰的 秦观作品专题研究()、苏晶晶的 秦观文学作品中的儒释道思想()、俞志容的 秦观诗文研究().这几篇论文多把秦观创作与佛教的联系作为一个分论点展开论述.直接以秦观的禅诗为研究主题的文章主要

3、有:田泳锦的 解读秦观诗歌 以佛禅诗歌为例()、刘秀娟的 浅析秦观诗歌的佛禅情怀()、邓亚楠的 解读秦观 以佛禅诗歌为例()等.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对于秦观的禅诗创作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在,但总体来说不算特别丰富.上述文章不乏有运用佛教禅宗的“苦空”“无住为本”等观点对秦观的诗歌进行解读的,但以佛家“静”“净”“空”的思想境界为切入点的尚在少数.笔者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主要使用文献分析法,通过阅读各类与秦观和秦观诗歌相关的古籍和文献,同时借鉴佛教、禅宗和文艺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发掘佛教禅宗思想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深入解读秦观禅诗的境界所在.二、禅诗定位与秦观禅诗的分类诗与禅本来很难联系在一

4、起 诗是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个人内心中的思想和情绪的;而禅在梵语中是沉思静虑之意,主张人们要心静如水,忘情无情断痴情 .但诗歌与禅在“价值取向的非功利性、思维方式的非分析性、语言表达的非逻辑性和肯定及表现主观心性”方面有内在相通的机制,二者在长时间的双向渗透中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结合与互化,所以禅能如鱼得水地游走在诗歌的语言中.正如宋代诗家说道:“禅家无诗不悟禅,诗家无禅难成诗.”北宋禅宗的发展体现在文人士大夫身上,最大的特征就是将写诗与禅悟巧妙结合,即以诗写禅、以禅写诗的“文字禅”.“文字禅”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 文字禅 即所谓 以文字为禅,是包含了佛经文句、古德语录、公案话头、禅师偈颂

5、、诗僧艺文等等形式各异、门风不同的一种极为复杂的文化现象,但其中贯穿着共同的精神,即对语言表意功能的承认甚至肯定狭义的 文字禅 是诗与禅的结晶,即 以诗证禅,或就是诗的别称.禅的生命哲学与诗的艺术语言联手,既促进科学哲学的诗化,也推动诗的哲学化.诗化的文字是宋人存在的家园.”简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苏云燕(),女,福建德化人,硕士,从事唐宋文学研究.年月第期豫章师范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Y u Z h a n g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F e b N o 年月第期豫章师范学院学报F e b N o 言之,狭义的“文字禅”就是指那些谈禅的诗歌

6、,即通俗理解中与念佛、参禅相关的诗歌.本文即根据狭义“文字禅”的标准来考察秦观的禅诗.根据对秦观诗歌的收集与整理,在他 多首宋诗中,约有 首(不含补遗卷)诗歌与禅相通,富有禅思,蕴含他自身独特的参禅领悟与感受.根据上述对禅诗的定位,可以知道“文字禅”有“把佛教从繁琐的经典戒律中解放出来”的重要作用,但这种效用有高低之分.有的禅诗创作能够“直指人心”,助人“见性成佛”;有的禅诗仍充当着佛道禅理的传声筒.这便见出诗歌的艺术性高低之分.诗歌本是“缘情言志”的产物,遵循艺术本质而创作的诗歌注重构筑一个人我合一的意境,抒发诗人的情感与志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说理风气兴盛的时期,诗人作诗重在阐述义理,则

7、这部分诗歌不可避免地会牺牲诗歌本身的艺术性而成为“载道”的工具.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本位在于境界,据此标准,我们将秦观的禅诗分为两类:一类是偏离艺术本位的重于禅理阐述、淡化境界感悟的说理禅诗,另一类是遵循艺术本位的重于境界感悟、淡化禅理阐述的境界禅诗.说理禅诗在秦观的创作中统计约有 首,是秦观禅诗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这类诗有两个重要特征:一个是较为直接地揭示了诗人在佛禅方面的感悟体验,有宣扬佛理的指向;一个是诗中多引用佛家用语和典故以证禅理.虽然有些诗中不乏有表现文人淡泊宁静的生活面貌,但也多有为传达佛理服务的倾向.如 圆通院白衣阁:无边刹境一毫端,同住澄清觉海间.还似此花并此叶,坏空成往未曾闲.

8、(其二)一根反本六根同,古佛传家有此风.满目红蕖参翠盖,不唯门里获圆通.(其三)这两首诗用说理的方式记录了秦观参禅的心得:尽管佛家教义深广无边,世间万物都要经受成住坏空四劫的考验,但只要心持一念,刻苦修行,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佛.这种感悟与禅宗的教义是相通的,唯有不断修持自心与自性,才能化解挫折,获得解脱.正如佛家所说:“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境界禅诗是富含“以诗证禅”意味的诗歌,尽管诗中没有明显引用佛家用语或典故,但诗歌蕴含着富有禅趣的内容,是一种间接表现佛学的诗歌形式.这类诗在表现生活美、自然美的同时,“

9、会烘托出一种若有若无的禅的意境,让人在得到充分的审美愉悦之后,感到一丝淡淡的禅意”,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据统计,秦观的境界禅诗有 首,不同的诗歌展现出不同的禅境.诗歌之“境界”,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精华,古往今来的文人学者对此多有论述.但有意识地把“境界”视作诗歌的本质所在,在于近人王国维于其 人间词话 中提出的“境界”说.王国维认为“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撼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在他看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据此,诗的“境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自然之美的一种独具只眼的发现与改造”,是“天才诗人在对某种创作对象之自由的静

10、观中领悟并再 现 出 来 的 一 种 独 创 的 有 机 的 艺 术 画面”.诗歌的“境界”如此,那禅诗的境界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具备禅家修养的诗人在生活与自然中发现富有禅味的事与物,因此他们用独具禅思的视角再现所感的艺术画面.“美在境界 这是王氏诗学的一个核心”,同样,对于禅诗而言,诗歌经典与否和境界高低有着不可忽视的密切联系.秦观的境界禅诗展现了不同的禅思感悟,如 次韵 夏 侯 太 冲 秀 才 中 的“钟 鼎 与 山 林,人 生 各 天性”传达了万物各有自性,人间是同与异相统一的道理.答龚深之 中的“深巷茅檐日渐长,卧看花鸟竞朝阳”与 次韵答裴仲谟 中的“移病阖门参拜阻,卧听车马去来声”

11、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约而同地表现出顺其自然的平和心境.三、秦观禅境诗的三种境界禅宗认为成佛的关键在于心,而见境即是见心,心悟可以通过触境来获得,由此外界事物成为禅家参禅修持的一个依托,触境成为禅宗开悟的一个重要法门 .要领略诗家的禅意,关键在于悟境,因为禅意出自禅境,探索诗歌的禅境就是挖掘诗歌的禅意之美.从青山绿水中体察禅味,从人自身的行住坐卧日常生活中体验禅悦,在流动无常的生命中体悟禅境,从而悟到精神的自由.秦观的境界禅诗正是这种禅宗理想的写照,因为他的许多作品正是从最平常不过的生活中进行取材与化用.同时,体悟诗歌的禅意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 年月第期苏云燕:秦观禅诗“静”“净”“空”

12、境界探析F e b N o 一个过程.卢忠仁在解读古代诗歌蕴含的诗情禅意时提出禅宗思想的核心是“空”“静”“净”.这三者存在联系与差异,据此可以把感悟禅诗意蕴分为三个阶段,或者说是三种境界,分别是“静”“净”和“空”的境界.(一)“静”境禅最初在印度流传之际主要指的是禅定,因为印度地区炎热的气候使人们需要以静制动求取清凉,所以他们主要通过坐禅这种方式使心念安定、专一.但到了中国,禅宗门人把禅由坐禅静思变为日常行事,由心理平衡变为生命体验.禅在印度与中国有不同的寓意,但落实到最基础的层面还是指向探求宁静的状态与心境.诗作中,禅静有通过直接描绘心境来反映环境之静的,也有通过描写静境的方式来反衬心静

13、的,二者相辅相成,念静息止,忘却烦恼,心便安于一静.秦观禅诗中关于静的书写,如 显之禅老许以草庵见处作诗以约之(再用韵)“岸空飞鼠声相应,江静群峰影倒涵”,以蝙蝠响亮的叫声衬托环境的幽静,水中群山的清晰倒影凸显江的平静;题阎求仁虚乐亭“春深鶗鴃催诗句,夜静蟾蜍入酒舟”,营造了一幅环境与人俱清幽的寂静月夜画面;还有如 泊 吴 兴 西 观 音 院“绪 风 传 昼 焚,璧 月 窥 夜礼”、处州水南庵二首(其二)“此身分付一蒲团,静对萧萧玉数竿”和 次韵王仲至侍郎会李观察席上“忽思归去焚香坐,静取楞严看八还”,通过书写佛教夜禅静坐的修行方式,以参究真理得见法性.关于静的书写,秦观有一次颇有意思的经历,

14、可以试作解读.元祐二年()夏天,秦观在蔡州担任汝南郡学官,突然得了肠胃病,吃药也没有见效.其间高符仲给秦观带了一幅王维的辋川图.神奇的是,没过几天秦观的病就好了,因作 次韵夏侯太冲秀才 记录此事:儒官饱闲散,室若僧坊静.北窗腹便便,支枕看斗柄.或时得名酒,亭午犹中圣.醒来复何事,弄笔赋秋兴.焉知懒是真,但觉贫非病.茫茫流水意,会有知意听.钟鼎与山林,人生各天性.病愈的秦观感慨良多,身体健全时才领悟到懒散是真率,无财并非病的至理.“钟鼎与山林”说的是仕宦与隐逸各由天性,山林之士往而不能返,朝廷之官入而不能出,二者各有所长与所短.一幅辋川图能有这样神奇的治病之效,确实让人惊叹;但与其说这是画的功劳

15、,不若说是诗人在赏画的过程中逐渐静心,在炎热的夏天重拾清凉的魅力.室之静促使人之静,人与环境齐静,心与外物同感,正是心静了,所处地方的静就愈加凸显了.(二)“净”境净来源于古印度的“梵”,梵即有净的含义.净在禅家指清净,所谓清净是指佛教菩 提般若的智慧 .坛经 有言曰:“菩提般若之知,世人本自有之,即 缘 心 迷,不 能 自 悟,须 求 大 善 知 识 示 道 见性.”意为佛教的大智慧在于众生的本心,即众生心之本质.要想识得般若,就应先“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禅宗强调心净是成佛的关键,心净则佛土净,净土自在身中,随所住处恒得安乐.净的禅意有许多种表现方式,如清逸、清净、

16、高洁等.净作为禅家追求的一种较高的人生境界,也是诗家向往和描写、表达的一种审美的禅意.秦观常以环境的清净来衬托内心的净,如 睡足轩二首(其一)的“地撤蔽亏僧界净,人除荒秽玉奁空”,元祐三年余被召至京师从翰林苏先生过兴国浴室院始识汶师,后二年复来阅诸公诗因次韵 的“聊移小榻就风廊,卧久衣巾带佛香”;还有通过忘却烦恼获得清心的描写,如 还自广陵四首(其二)的“欲论旧事无人共,卧听钟鱼古寺边”,宿金山 的“万里风来拂骨清,却忆人间如梦寐”,次韵参寥莘老 的“劳生真梦事,往趋如睡觉”等等.体悟秦观禅诗中的清净境界可以从他仕宦后的创作入手,政治上受到打击,不求于外而诉于内才是明智的选择.如秦观在元祐三年

17、()于蔡州所作的 次韵答裴仲谟:十年淮海闲居草,偶遣儿童次第成.方愧贫家矜敝帚,忽蒙邻壁借余明.文昌但愿花前老,张翰何须身后名.移病阖门参拜阻,卧听车马去来声.淮海集笺注 卷三十四 裴秀才跋尾:“元祐三年冬,君之弟朝散君通判蔡州.”这次事件指的是元祐三年苏轼与鲜于侁在朝堂上以贤良方正举荐秦观,但秦观没有得到理想的擢升,反而没过多久就被贬到蔡州了.裴仲谟是裴秀才的弟弟,当时是蔡州通判,秦观作此诗一方面是为答谢裴仲谟,一方面也借此诗聊表心志.秦观在诗中感叹时光飞逝,尤 年月第期豫章师范学院学报F e b N o 其回想到过去贫困的自己,以典故表明心中的期许,用婉辞寄寓想要出世归隐的希冀.这首诗的点

18、睛之笔正在最后一句“卧听车马去来声”静卧在床,侧托着头,悉心倾听窗外往来的车马声,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情境啊.人生在世功名利禄傍身,到了身后终究是一场空.唯其关门参拜,自心向佛,方能得一净心,享一净境.还有如秦观创作后期所作 赴杭倅至汴上作:俯仰觚棱十载间,扁舟江海得身闲.平生孤负僧床睡,准拟如今处处还.这首诗作于绍圣元年().秦观于该年三月遭到贬谪,被放逐出京.据秦少游年谱记载:“春三月,李清臣发策试进士,始有绍复熙丰之意.先生坐党籍,改馆阁校勘,出为杭州通判.”这意味着秦观十年的官途付之流水,由此开始了直至生命末期的贬谪道路.诗歌的表意不难理解,讲的是秦观回首过去十年的官场经历于今是结束了,

19、自此得到了一个轻闲的自身;当想到以往总是没能好好在僧床上睡个好觉时心感愧疚,但从现在开始就可以真正把这个事情落到实处了.心净了,所以在回顾往昔的遭际时能一笑而过;心清了,所以在面对将来的未知时能以闲待之.(三)“空”境空是佛教哲学的根本概念和核心范畴,也是佛教义理的最高范畴 .在佛教哲学的发展过程中,空因为适应了人生解脱的论说而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从诗歌的创作上看,空通常不是以它最本真的面目出现在诗中.因为诗歌是感性的产物,在依据佛教缘起性空的理论前提下去审视人生的变化无常时,其实就是要求人以长远的目光客观而冷静地反思生活的历程,不计较一时的利害得失,也不执着一时的成败荣辱,得意时淡然处

20、之,失意时泰然处之,这样人生的痛苦才不会在心上常驻.简言之,即是以一种任性自然的态度看待生命中形形色色的因缘和合,保持本心的纯净与本真,领略到自心的自在.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秦观没有拥有瞬间得道的能力.但作为一个与佛亲近的人,在生活遭际的加持下,他逐渐感悟到自心的存在,在时间的洗礼下,他进入空境的天地里,时有收益.如 清夜“劝君归去来,飞空鸟无迹”,梦伯收文公“扰扰天地间,飞鸟不知数”,过六合水高怀裴博士次韵(其二)“往事青山在,余生白鸟过”,秦观以佛经中常用的“飞鸟喻”入诗,表明唯其寂灭自空才是一切法的最终归宿;马上口占二首“游目骋怀自可乐,勿忆乡县增烦纡”“马头渐觉有佳趣,勿厌阡陌多萦纡”

21、,送蔡子骧用蔡子骏韵“故人淡泊出天性,鹪鹩巢林一枝足”,虽无一处谈禅,但那份自觅佳趣、淡泊可乐的自足之意实已臻入化境.秦观禅诗中可让人感悟空性的创作多集中在遭到贬黜和一贬再贬的人生后期,其间可以看到秦观对人生经历的书写,也可以领悟到在起起落落的境遇后,他心中那份徐徐而来的随遇而安.如秦观作于绍圣二年()冬季的 寄陈季常(节选):骏马锦障泥,相随穷海峤.平生携手好,十七登廊庙.小生相吏耶,徒枉尺书召.暮年更折节,学佛得心要.鬻马放阿樊,幅巾对沉燎.泠泠屋外泉,兀兀原头烧.欲知山中乐,万古同一笑.秦观 留别平闍黎 诗跋有言:“观道贬处州,管库三年,以不职罢,将自青天以归,因往山寺中修忏三日.”说的

22、是秦观在还未到达第一个贬谪地杭州的途中,又接到诰命,于半路中转向更为偏僻的处州.诗歌从对往昔的经历介绍入手,一面赞颂陈季常的侠气非凡,一面细数与之同仕于朝廷的相知相惜,言语质朴而饱含深情.镜头一转,秦观的思绪回到当下,已是暮年之际,才明白学佛的真正意义.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如何追忆都已然回不去,淡然待之岂不更近无实之象?静听屋外清凉的泉水自流,静看原野尽头的火苗自烧,一切看来都是动的,一切看来也都是静的.这种山林中的乐趣使秦观暂时忘却了贬谪的苦痛,看到了万物都有它们存在的理由、自在的状态,随缘而处,此心自安.约于元符年间,秦观作 无题二首(其一):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不与死生变,岂为忧患渝

23、.西伯囚演易,马迁罪成书.性刚趣和乐,浅浅非丈夫.依据诗歌中对西伯和司马迁境遇的书写与感受,并结合秦观自身的经历,可以知道这是他在迁谪之后的作品.秦观在元符三年()年九月与世长辞,所以元符三年的创作是他生命尽头的见证与写照.元符元年()九月,秦观因所谓的附会司马光而获罪,罪上加罪就被移送到雷州编管.一贬再贬,无可再贬,身处雷州的秦观倒觉得反正人生已经至此,再如何也不过就是多遭一点身体的磨难.成 年月第期苏云燕:秦观禅诗“静”“净”“空”境界探析F e b N o 败荣辱不过都是人生的“常度”(即常态),自如相待才是最好的状态.当想到周文王和太史公的经历时,秦观又受到了几分鼓舞 大丈夫所求一可纳

24、万物之胸怀.诗歌中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秦观对“空性”的书写,但不为生死所困,超脱于老病之外的姿态正是对悟空最好的解释.“空性”虽言空,其间空境实则自在心中.四、结语宋代耽于禅悦的诗人俯拾即是,禅宗的兴盛给宋诗带去了新的风气.开风气之先的人物有王安石与苏轼等.王安石作诗注重闲适与宁静,这与禅的思想理趣不谋而合,用直觉去体悟自然景物是他作禅诗的重要特点.苏轼对禅的感悟甚深,但在作诗之际,哲理性的思辨滔滔不绝、肆意生发,反倒有盖过情感抒发的倾向.秦观与佛禅的交往贯穿了一生.作为苏轼的学生,秦观虽未能达到苏轼那种豁达与豪迈的思想境界,但多愁善感的性格自是其独特的标签.秦观的禅诗从最日常不过的生活中生发,

25、对所见的事物进行反思,对人生际遇进行剖析,让诗歌有哲思意趣,引人深思.虽然他的部分禅诗也有喜好用典钟情引用的倾向,但整体来说,这样的弊病并不多见.秦观的才学极高,多数时候化用典故注重炼字与炼句,使典故与诗歌融合得较为自然,不显生涩与突兀,故有禅意与诗情并致的效果.参考文献:邱紫华禅 悦 如 风 M北 京:世 界 知 识 出 版 社,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李江峰秦观作品专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秦观淮海集笺注M徐培均,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慧能坛经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方立天禅宗概要M北京:中华书局,徐培均秦 少 游 年 谱 长

26、 篇 M北 京:中 华 书 局,方立天佛教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A na n a l y s i so f t h e r e a l mo f q u i e t n e s s,p u r i t y,a n d e m p t i n e s s i nQ i nG u a n sZ e np o e m sS U Y u n y a n(S c h o o l o fL i t e r a t u r e,F u j i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F u z h o u,F u j i a n,C h i n a)A b s t r

27、a c t:Q i nG u a n i sas e n t i m e n t a lp o e t,a n dh i sZ e nP o e m si so f t e nm i x e dw i t hh i so w ne m o t i o n a le x p e r i e n c e sa n dd e m a n d s,s h a p i n gap r o f o u n da r t i s t i c c o n c e p t i o n T h e r e a l mi s t h ee s s e n c eo f t h e a r t i s t r yo

28、f p o e t r y,a n d q u i e t n e s s,p u r i t y a n d e m p t i n e s s a r e i m p o r t a n t i d e a so fB u d d h i s m T h ea n a l y s i so f t h e s e t h r e eZ e nr e a l m sc a ns e r v ea sa ni m p o r t a n te n t r yp o i n t f o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m e a n i n go fQ i nG u

29、 a n sZ e nP o e m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o l l a t i o n,Q i nG u a nh a s Z e np o e m s,w h i c ha r e f u l l o fe m o t i o n s T h e yn o to n l ye x p r e s st h ed i s t a n ta n de t h e r e a lZ e ni n t e r e s t,b u ta l s oe x p r e s st h es t r o n ga n dt o u c h i n gp o e

30、t i cs e n t i m e n t,w i t hd i s t i n c t i v ep e r s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t oa c e r t a i ne x t e n t,d i l u t e s t h ed r a w b a c k so f r e a s o n i n g A n a l y z i n gh i sZ e np o e m si so f g r e a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u s t od e e p l y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m o r e a u t h e n t i cQ i nG u a nw h oh a sn e g o t i a t e dw i t hB u d d h i s mi nh i s t o r ya n di s f a m i l i a rw i t hZ e nt h e o r y K e y w o r d s:Q i nG u a n;Z e np o e m s;p o e t i cr e a l m(责任编辑:万英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