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IEM法的施工安全管理综合评价摘要:在建筑施工现场,由于任务分工多,人员数量大,工作风险系数高等原因,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非常大挑战。如何客观、有效的对施工安全管理进行评价,加强对施工安全的控制是当今学界普遍研究和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法规和规范,国家行业相关法律、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和宣传、安全管理组织架构等方面构建了施工安全管理综合评价体系,然后通过IEM法给各个指标赋予权重;最后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能够较为全面反映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状况。0 引言建筑行业与一般生产固定、产品流动不同,它具有产品固定、生产流动的特点,再加上露天作业、施工时间久、工作强度大以及从业人员教
2、育水平偏低的特点,非常容易发生安全隐患事故。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在现场作业中,施工人员的受伤比例要远远高于其他从业人员。在我国等生产性行业中,建筑施工行业的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常年位居前列。近年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越来越得到我国相关部门与行业相关组织的重视,同时也有相对应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但是由于施工现场作业的复杂性、高风险性,使得我国的施工安全管理始终困难重重。如今,各个地方都在争相建设高层建筑,同时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重灾区”,如何梳理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各相关因素,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施工管理安全评价方法偏重对于发生事故的因果分
3、析,真正对于安全管理上的改进意见较为缺乏;另外一些方法存在着可信度不足,精确度较低的特点,存在较强的主观性。本文结合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的安全管理理念,对我国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同时采用,区间数的层次分析法,在克服一定主观性的基础上,对我国高层建筑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进行客观评价。1 施工安全管理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施工安全管理进行评价的基础,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客观性、可得性原则,它应当即反映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要求,又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等和相关法规,按照建设施工现场需要并结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4、,建立了施工安全管理综合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见图1图1 施工安全管理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指标编号与层次划分如下表表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编号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施工安全管理效果C生产现场安全制度C1安全责任制C11定期安全检察制C12持证上岗制C13生产事故报告制C14技术交底C15生产安全教育C2岗前安全教育C21施工人员文化水平C22技术与操作培训C23安全生产C3预防坠落预案C31预防施工设备伤害预案C32预防崩塌、掉落预案C33预防电气事故预案C34预防施工工具倾倒预案C35安全管理组织机构C4安全生产组织架构设置C41安全员的素质C42应急救援组织安排C43劳动保护C5资金的保障C5
5、1防护用品配备情况C52职业病预防C53临时设施卫生、健康防疫C542基于区间数AHP法的指标权重赋值在建立指标体系之后,需要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在众多的权重赋值方法中,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最为广泛,AHP法采用相对标度来替代绝对标度,所谓人熟知的19标度法符合人们的判断习惯。但是,在处里不确定性问题中,由于信息不充分,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足。区间数AHP法更适用于处理不确定性问题,计算的准确度比较高同时判断矩阵更能头体现决策者的经验与偏好。基本概念如下设 称为一个区间数。它满足相应交换率、结合率和分配率等性质,同样地区间数向量与区间数矩阵符合一般的运算定律。区间数AHP法的一般计算步骤如下有区
6、间数矩阵 其中。1) 计算 、的特征值,并计算相对相应的特征向量 、 。 (1)2) 由 计算得 (2)3) 权重向量得 (3)4) 对得到的权重区间求平均值即 ,相应结果作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相应各评价指标权重向量为 ,再对权重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5) 按照普通AHP法计算规则进行层次总排序。3 实证分析1)以某建筑施工企业在建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第一步,我们邀请安全管理专家和现场管理人员对各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并分层建立判断矩阵。以劳动保护指标 为例,对其所属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进行计算,然后按照IEM法求权重。表2 评价指标 判断矩阵 1,13,42,34,51/4,1/
7、31,11/3,1/23,41/3,1/22,31,12,31/5,1/41/4,1/31/3,1/21,1将 判断矩阵拆分为两个矩阵,分别为 由式(1)求归一化特征向量为 由式(2)求得 ,代入(3)计算,得到权重 ;最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得 。2)依照上述计算过程依次计算得到各个指标权重 表3 施工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权重分配表目标层准则层组合权重二级指标层权重施工安全管理效果安全生产管理C10.1812安全责任制C110.2501定期安全检察制C120.1806严格安全责任制C130.2209生产事故报告制C140.1508技术交底C150.1976生产安全教育C20.1948岗前安全教育C21
8、0.4382施工人员文化水平C220.1809技术与操作培训C230.3809安全生产C30.266预防坠落预案C310.338预防施工设备伤害预案C320.1268预防崩塌、掉落预案C330.1585预防电气事故预案C340.0877预防施工工具倾倒预案C350.289安全管理组织机构C40.3118安全生产组织架构设置C410.4541安全员的素质C420.3831应急救援组织安排安排C430.1628劳动保护C40.0904资金的保障C510.491防护用品配备情况C520.1723职业病预防C530.2517临时设施卫生与健康防疫C540.0849根据各个元素的绝对权重排序,可以评价各
9、指标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准则层元素的排序如表4所示,指标层元素的排序如表5所示。表4 准则层元素重要程度排序准则层安全管理组织架构C4安全生产C3生产安全教育C2安全生产管理C1劳动保护C5权重0.31180.2660.19480.18120.0904序号(降序)12345从表4中观察可知,安全管理组织架构的权重在标准层中最大,安全生产其次,生产安全教育与安全生产管理权重相当,安全文化的权重较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基于准则层,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对于施工安全管理效果影响最大,管理方应合理设置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提高安全管理组织绩效;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对于施工安全管理效果影响也较
10、大,施工企业应当完善各种安全应急预案,科学制定预防施工现场的各类突发性安全事故;安全教育及培训和安全生产管理权重相当,企业需坐实安全教育,不断完善安全制度;劳动保护一项由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强制规定,因此在准则层所占权重较小。表5 指标层元素重要程度排序二级指标层权重序号资金的保障C510.4911安全生产组织架构设置C410.45412岗前安全教育C210.43823安全员的素质C420.38314技术与操作培训C230.38095预防坠落预案C310.3386预防施工工具倾倒预案C350.2897职业病预防C530.25178安全责任制C110.25019严格安全责任制C130.220910
11、技术交底C150.19761施工人员文化水平C220.180912定期安全检察制C120.180613防护用品配备情况C520.172314应急救援组织安排安排C430.162815预防崩塌、掉落预案C330.158516生产事故报告制C140.150817预防施工设备伤害预案C320.126818预防电气事故预案C340.087719临时设施卫生与健康防疫C540.084920从表5中可知现场安全措施的资金保障、安全管理结构的合理设置、岗前安全教育这三项指标排名最为靠前;安全员素质、安全技术和操作规程培训,预防坠落预案的权重次之;预防脚手架、模板等倾倒事故措施、职业病防治、安全责任制、严格安
12、全责任制权重较为接近;排在之后的技术交底、施工人员文化水平、定期安全检查制、防护用品发放、应急救援组织安排安排、预防崩塌、掉落预案、生产事故报告制、预防施工设备伤害预案权重排名较为靠后;排名最后的是预防电气事故预案、临时卫生设施与卫生防疫两个指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综合指标层全体元素来看,安全措施的资金保障、安全管理结构设置、岗前安全教育对于安全管理效果影响最大,管理方应十分重视安全管理,即保证安全资金使用到位,同时注重现场安全管理的组织建设与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员素质、安全技术和操作规程培训,预防坠落预案预防脚手架、模板等倾倒事故措施、职业病防治、安全责任制、严格安全责任制这些指标在指标
13、层中所占权重较大,施工企业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完善制度,加强培训,强化安全管理;技术交底、施工人员文化水平、定期安全检查制、防护用品发放、应急救援组织安排安排、预防崩塌、掉落预案、生产事故报告制、预防施工设备伤害预案等指标所占权重较小,企业可对这些内容给予一定重视,做到有的放矢;预防电气事故预案,临时设施卫生与健康防疫两项指标对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影响较小,可给予适当关注。4 结论与展望本文采用的区间数的层次分析法与传统的层次分析法相比较,有以下优点:EM法相对简单、实用和有效,能充分利用判断矩阵的全部信息,计算精度较高,对专家构造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依赖相对较小。但是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无法
14、完全消除主观因素对于评价过程的影响;评价过程中假定各个指标元素之间相互独立的,但是,显然在实际过程中各个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在指标要素的选取与处理过程中,如何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影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要素众多,各个要素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理清事故完全管理过程中的众多要素,降低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事故发生率,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参考文献:1罗攀,武庆磊.浅析德国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对的经验与启示J.安全与健康,2011,09:39-40.2徐杨;周延;孙鑫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矿井安全综合评价 2009(05) 3乔元路.赵金先.阚洪生
15、基于AHP与熵法的建筑施工安全灰色评价 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1(3) 4王飞.巍国兴.王书增.刘群.周永强 基于SVM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评价 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 5张毅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与研究 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24) 6廖敬彬 浅谈水利水电项目的安全评价 J 中国科技博览2011(33) 7黄国忠.吴忠广.杨灿生.刘辉 基于灰色欧几里德理论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模型 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4) 8唐玉丽 浅析建设工程项目合同中的风险管理 J 山西建筑2010(22) 9吴育华.诸为.李新全 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J 天津大学学报 199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