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内涵、原则与路径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67653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内涵、原则与路径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内涵、原则与路径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内涵、原则与路径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言与文化研究教育教学75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内涵、原则与路径探索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内涵、原则与路径探索 苏秋萍(广西民族大学,南宁,530006)【摘要】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体现为育人价值取向、育人动力、育人精髓、育人路径,外语课程思政的原则阐释为以人为本、润物无声、自然性、有机融合原则,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依托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实践育人平台等方面。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实现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国际化外语人才战略目标。【关键词】外语课程思政;内涵;原则;路径一、一、引言引言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

2、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人民日报,2016)。2020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教育部,2020)。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更为精英的群体,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2022 年 9 月 27 日,教育部“教育这十年”“1+1”第 15 场新闻发布会宣布:2022 年我国在校研究生规模达 333.2 万人,比 2012 年增加了近 1 倍(央视网,2022)。相对于本科阶段的课程而言,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具有更强的学术性、

3、专业性和实践性,同时研究生也具有更强的独立性与成熟稳定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构建层次递进、科学合理、类型丰富的课程思政体系,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语作为个体感知世界、理解世界以及对外交流的重要媒介,在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实施外语课程思政教学,首先能够有效推进高等外语教育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统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语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相比其他专业的

4、学生更容易接触外国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也更容易成为意识形态阵地的守护者。其次,随着中国大国地位的不断提升,外语人才在中国走向世界中心过程中承担着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以及塑造中国形象的使命。这些都要求外语人才必须立足中国国情、站稳中国立场,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中国政策”“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等中国元素,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介绍中国。再次,外语课程思政是实现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国际化外语人才战略目标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外语人才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与治理,因此本科生、研究生必须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举足轻

5、重的意义。二、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二、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语言学家Stern(1983)认为语言学习会相应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情操、价值观、态度等各个方面。这也充分体现了外语课程本身具有思政教育功能。立足外语教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属性,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的思政内涵,重点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与道本文系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东盟自贸区大学外语三性合一课程体系建设实践”(2021070061)、2023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师专业标准视域下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2023B359)、2021年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语言教师教育

6、与发展”(gxun-yks202112)、2023 年广西民族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英语微格教学课程思政实践”的阶段性成果。语言与文化研究教育教学76德修养五个方面详细分析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一)政治认同是与外语交际能力相辅相成的育人价值取向(一)政治认同是与外语交际能力相辅相成的育人价值取向政治认同体现中国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相关内容,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成果,充分凸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其中,中国高铁通过自主创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并带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航空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为造福人类贡献了

7、中国智慧和力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脱贫攻坚事业、绿色发展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理念,“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并展现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及成就。外语思政课程与教材通过聚焦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世情、国情、民情,潜移默化地增进学生对国家发展战略与成果的认识,帮助学生提升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学生既习得了以外语呈现的世情、国情、民情等语言知识及文化,也发展了外语交际能力,同时又培育了内在品质、思维方式、价值观。因此,政治认同体现了外语课程思政是与外语交际能力相辅相成的价值体系。(二)家国情怀是与外语教学能力相融相嵌的育人动力(二)家国情怀是与外语教

8、学能力相融相嵌的育人动力家国情怀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仁爱之情等内涵,传承优秀价值思想,树立文化自信。在外语课程与教材中有机融入文明、和谐、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弘扬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通过将“中国梦(The Chinese Dream)”和“天下大同(Universal Harmony)”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对比,加深学生对家国天下思想的理解与认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师还可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了解参与志愿活动的益处等社会议题,弘扬志愿精神。在帮助学生提升外语语言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表达”的能

9、力的同时,融合语言形式与思想文化内涵,发挥人文素养涵养人心、培育人格、浸润思想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从而实现外语教育育人和育才的统一。(三)文化素养是与语言文化知识同根共存的育人精髓(三)文化素养是与语言文化知识同根共存的育人精髓文化素养既要着重凸显中国文化也要展示世界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同时以开阔心胸探索多元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多元与碰撞、文明的更迭与兴衰、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皆通过语言表达在文学作品中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在中西文化多元碰撞中,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二人虽身处不同的文化与生活环

10、境,但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主要成就揭示了两人作品所传递的人文情怀却是相通的。学生通过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研读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主要成就的选篇,了解如何以外国人能够理解的方式讲述中国文化,为传播中国声音准备好话语体系。同时,领略以莎士比亚文化为代表的世界优秀文化的多元性,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精髓,促进我国文化素养的进一步优化与提升。(四)法治意识与道德修养是与外语教学方法相辅相成的育人路径(四)法治意识与道德修养是与外语教学方法相辅相成的育人路径法治意识与道德修养包括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职业精神与职业规范等一系列重要品质。外语课程思政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育人意识与育人方法,外语教师既要

11、担当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担当灵魂的工程师,塑造学生的法治意识与道德修养。通过外语课程思政,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网络暴力热点问题、深入分析背后原因,通过思政教育预防网络霸凌的发生、探索解决网络暴力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自觉抵制网络暴力。此外,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等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总而言之,外语课程思政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站稳中国立场,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三、外语课程思政的建构原则三、外语课程思政的建构原则根据本科生、研究生阶段学生的学习心理特

12、征与外语课程的特点,外语课程思政更加注重隐性教育,寓教于无声、育德于无形,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具体体现为下列原则:(一)以人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原则专业外语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务于思政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教师作为教学的执行语言与文化研究教育教学77者,应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立德树人意识,秉持言传身教和教书育人的观念。立德树人强调外语教育转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品格塑造的以人为本的育人目标,实现全人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同时,鼓励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政治认同,凸显人文性、思辨性和育人性。教师结合外语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养德性、育德行。(

13、二)润物无声原则(二)润物无声原则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思政育人资源与外语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融合于外语知识目标和外语能力目标。在授课环节上,既做到以教材为依托,又不断融入当前热点问题;在思政元素的融入方面,充分发挥润物无声的感染、浸润、陶冶和认同作用,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既达到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能力目标,又巧妙无声地达成素质目标与思想目标。(三)自然性原则(三)自然性原则外语课程思政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自然性。外语课程思政侧重学生个体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反思,促成潜移默化的德育自然养成,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情境性

14、、默会性。因此,外语课程思政要素的导入应自然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地呈现社会时政的价值导向、自然地渗透三全育人观。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本着自然性的原则,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自然地融入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获取与提升过程,做到知行合一。(四)有机融合原则(四)有机融合原则教师牢固树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教学理念,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外语课程思政不是将思政教育碎片化生硬地植入外语课程之内,而是与外语课程各环节自然融合、内在联通、一体发展。因此,教师团队通力协作、反复研讨,从课程的教学大纲设计、教案及教学PPT 等教学材料的完善,到课程授课

15、方式、方法、手段的运用,每一环节都体现有机融合意识,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于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当中。四、外语课程思政实施途径四、外语课程思政实施途径外语教育教学实践是外语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场域。基于外语教育教学实践,从建构思政元素、学科素养相融的课程体系,贯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教学团队,创建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德育教学实践育人平台等方面,探讨外语课程思政实施途径。(一)建构思政元素、学科素养相融的课程体系(一)建构思政元素、学科素养相融的课程体系外语课程种类繁多。其中,外语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外语师资培养的核心课程。本科英语师范教育、学科教学(英语

16、)硕士学位培养的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英语课程专任教师。作为英语师资人才,其道德水平、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将关乎未来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其未来所教授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水平。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不仅是培养祖国下一代的中坚力量,还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是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陆道坤,2018)。因此,本科英语师范教育、学科教学(英语)硕士课程必须坚持学科知识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培养英语师资人才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将正确的社会思想观念传递给下一代学生,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本科英语师范教育、学科教学(英语)硕士学位作为外语师资人才的培养摇

17、篮,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其核心课程。因此,应建构思政元素、学科素养相融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如表所示。表 1.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思政目标课程思政目标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结合英语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所蕴含的丰富思政资源,达到铸魂育人效果。充分利用优秀教师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语言教师教育与发展了解语言教师专业发展可能会面临的知识、教学、价值导向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培育学生奉献教育的意愿。语言与文化研究教育教学78英语微格教学借助教学试讲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了解我国教育领域

18、取得的巨大成就,提升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担当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传播者。中外教育名著研读充分挖掘中外教育名著所蕴含的思政资源,秉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教育原则,增强学生家国情怀。鉴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学记与理想国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等中外教育名著,引导学生思考中西教育古今异同,增强世界命运共同体意识。基于中西方教育比较的视野来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价值意蕴,理解坚持正确教育方向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教育研究方法结合教育研究方法教学案例和国家教育政策,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勇于追求与传播真理的精神,帮助和教育学生建立学术诚信体系。高

19、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教育学类课程提出如下要求: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孙有中(2020)认为,外语课程的思政目标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学会用英语表达中国的理论、制度、方针政策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其二,学会用英语

20、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同时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上述核心课程达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教育学类课程提出的培育具有教师职业认同感、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的高素质外语师资人才的总体目标。(二)贯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课堂教学模式(二)贯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特定的素养,包括专业知识(应知)、专业技能(会做)和专业品质(愿持)三大部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3)。课程思政具有跨学科属性,理想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应该由具备外语专业知识、思政专业知识的乐于从教的外语教师承担。外语课程侧重于理论基础,其课程思

21、政的旨趣与方向是化理论为德行、化理论为方法,因此要真正将课程思政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承担外语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的外语教师应更新拓展知识,采用案例教学法、榜样示范法、问题导向法、自我省思法创新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在案例教学法中,通过展示案例、分析案例,提高学生对外语教学问题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在榜样示范法中,坚持榜样引领,邀请优秀外语教师、名校长进校园分享教师专业成长经历,在共情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在问题导向法中,以教育问题为导向,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和模糊观点,形成正确的外语教育观;在自我省思法中,通过自我反思,学生进行自

22、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提升外语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外语课程思政将线上线下多模态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运用案例分析法、榜样示范法、问题导向法,通过隐性渗透式、元素化合式、专题嵌入式等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强调以案例融通理论、以榜样赢得认同、以问题引发思考、以悟道取代灌输,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双向奔赴,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使学生真正乐于接受、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三)打造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教学团队(三)打造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教学团队外语课程思政教学需要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确保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为此,要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与课程组

23、等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支持思政课教师与外语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教研,鼓励教师相互听课研讨,举办课程思政教学大赛。此外,通过新上岗教师培训、新增研究生教师任职资格审核、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等多种措施,切实增强外语任课教师的育德意识,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语言与文化研究教育教学79(四)创建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德育教学实践育人平台(四)创建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德育教学实践育人平台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倡导全员参与、协同创新的教学实践,在学生学习的经历与体验中顿悟与升华精神。因此,外语专业学生可以组织模拟联合国发言、语言辩论、用外语讲红色故事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将课程思政建设由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之

24、中。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为实践反思创设契机和条件,从而实现隐性价值的显性介入。其次,将教师技能比赛、论文撰写、案例探究、即兴反思等活动运用到外语课外思政学习中,有助于课堂内外思政教育的衔接。再次,实习实训是外语师资培养重要的教育环节,教师充分挖掘教育实践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注重学思结合。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到外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对外语教师职业的认识,提升外语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五、结束语五、结束语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方向、新要求和新举措,外语课程思政正在成为高校外语课程发挥其重要作用

25、的教学改革创新点与着力点。当代社会正在经历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的交流与碰撞,外语课程思政任重道远,外语教师要不懈探索与深入实践,充分发挥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教师队伍主力军的育人功能,积极建构大思政格局下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外语思政课程体系。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Stern,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EB/OL.http:/ of Foreign Language Courses with I

26、deological-politicalElements:Connotation,Principles and MethodsSu Qiuping(Guangxi Minzu University,Nanning,530006,China)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political elements is a strategicmeasure to carry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The connotation

27、s of the courses are embodied in thevalue orientation,the motivation,the essence and the path of educating students.The principles can be explained asstudent-orientedness,immersion,spontaneity and integration.And the implementation depends mainly on thecurriculum system,classroom teaching mode,teach

28、ing team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platform.The construction offoreign language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political elements is helpful to realize the strategic goal of cultivating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national feelings.Key words Foreign language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political elements;Connotation;Principles;Method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