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与文化研究语言研究政治话语概念隐喻的体认语言学研究政治话语概念隐喻的体认语言学研究张瑞霞(陕西师范大学,西安,710062)【摘要】体认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认知工具,是人类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一种方式。概念隐喻植根于体认,广泛存在于语言中。近年来,概念隐喻被广泛应用于政治语篇中,来解释抽象的政治概念,帮助人们正确理解政治思想。本文从体认语言学视角出发,以概念隐喻为基础,通过分析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归纳其中包含的概念隐喻类型及特点,探究国家领导人是怎样对政治思想进行解读和建构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关键词】习近平讲
2、话;政治话语;概念隐喻;体认语言学一、引言一、引言1980 年,Lakoff 和 Johnson 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出版开创了隐喻研究的新时代。他们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修辞,也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我们认识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核心方式。体认语言学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本土化研究成果,强调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认为人类概念的形成主要基于人类的身体、心智的体验,人们对根据体验产生的相似性联想进行认知加工,从而构建隐喻认知机制。政治就是语言,同时语言就是政治(Lakoff,1990)。Orwell(1962)认为当今时代政治无处不在,任何问题在本质上都是政治问题。为了让民众更好
3、理解政治思想,从而更好地激励民众投入国家建设,政治传播者在政治讲话中运用概念隐喻,将抽象的政治概念具体化,用民众熟悉的事物和概念来阐述抽象的政治概念。国外大量的关于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的研究主要为期刊论文发表,语料大多为就职演说、媒体报道(Nelya Koteyko&Lara Ryazanova-Clarke,2009;Bertus van Rooy&Karolina Drejerska,2014;Erin C.Cassese,2018)。国内发表的关于政治话语概念隐喻的研究中有中美对比研究、政府工作报告隐喻研究、以领导人在重大事件时的讲话为语料的隐喻研究,也有从多元视角下分析政治语篇隐喻的研
4、究(孟凡军,2017;刘鹤,2018;盛文渊,2020;苏新华,2011;.丘季诺夫、杨可、姜超,2022)。国内外学者对政治隐喻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体验认知视角的政治隐喻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从体认语言学视角出发,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为语料,对其中的隐喻表达进行梳理和归纳,分析其特点及认知机制,更好地把握隐喻在政治话语中的作用,探究国家领导人是怎样对政治思想进行解读和建构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二、政治话语中概念隐喻的体认理据二、政治话语中概念隐喻的体认理据体认语言学是认知语言学的本土化研究成果,其核心是:现实认知语言,可以解读为语言
5、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的结果。“互动体验”指认知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体验;“认知加工”指认知主体对客观世界和感知经验的再加工(王寅,2014)。体认语言学认为人类概念的形成主要基于人类的身体、心智的体验,人们对根据体验产生的相似性联想进行认知加工,从而构建隐喻认知机制。概念隐喻也是如此,是“体“与”认”多重互动体验的结果,是以身体体验为基础的认知。源域来自于人类的身体体验,源于体认的、体察的、体悟的源域为需要推理、概括、感知的目标域提供了“体认”基础(周志远,2020)。Lakoff 和 Johnson(1980)认为,“隐喻只是部分地建构我们的日常概念”,所以概念隐喻的
6、构建是局部的特征映射。因此,在隐喻的建构过程中,体认者会对源域投射的特征进行选择,源域和目标域都只“凸显”语言与文化研究语言研究某些方面的特征,即体认者想要表达的特征。通过凸显想要表达的特征,体认者最终实现其理想的隐喻表达。体认者在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体验过程中形成的概念,在构建相应的政治隐喻时,就会根据其认知模式中已经存在的对应性产生相似的联想,对相似性特征进行选择,通过凸显某些特征,从而形成相应隐喻表达。隐喻的认知功能体现在政策方面的阐释上。习近平总书记根据身体体验和客观世界与政治间的相似性关联,从而实现政治隐喻的认知功能。总书记善于在讲话中使用隐喻,将抽象难懂的政治概念具体化,与民众所熟悉的
7、事物联系起来,在人民群众认知中形成映射关系,从而有助于人民群众更好理解政治思想。三、语料中概念隐喻的统计与分析三、语料中概念隐喻的统计与分析(一)语料中概念隐喻统计(一)语料中概念隐喻统计本文使用 MIP 隐喻识别方法(Pragglejaz Group,2007)和“源域共鸣值”(resonance of sourced domain)概念(Charteris-Black,2004)对语料库中的政治话语概念隐喻关键词进行统计,统计出隐喻关键词的次数和个数,以及他们的共鸣值,判断哪些概念隐喻被广泛使用。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讲话中共有 9 种概念隐喻类型,使用频率较高的有 3 种
8、:建筑隐喻、战争隐喻和旅行隐喻。(二)语料中主要概念隐喻分析(二)语料中主要概念隐喻分析习近平二十大讲话中的政治话语隐喻以人民群众熟悉的事物如建筑、战争、旅行等为源域,以抽象的政治概念如方针政策、政治理念为目标域。以概念隐喻的“映射理论”为基础,结合体认语言学核心可以揭示隐喻的运作机制,更好地把握隐喻在政治话语中的作用,探究国家领导人是怎样对政治思想进行解读和建构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对习近平话语中前 3 种隐喻进行分析,并推理出政治话语中暗含的国家领导人的政见。1.建筑隐喻建筑隐喻建筑既可指建筑物,也可指人们修建建筑物的过程。建筑隐喻的运行机制
9、是人们基于对建筑物和建筑过程的体验和理解,将源域建筑的属性依据与抽象概念的相似性有选择性地部分映射到目标域中。孙毅和王黎(2018)认为“建筑隐喻是指人通过建筑本身所显示的人的精神、心理或情感态度去理解某种认知关系”。张蕾(2018)指出建筑域作为一种重要的始源域,可将人们日常经验中的复杂、抽象系统概念化,理论、社会、事业、创造、关系等抽象事物与事件都可表征为一座建筑。目前,中国最主要的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筑隐喻的大量使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政治话语中使用的建筑隐喻为“国家发展是修建建筑物”,在这个隐喻之下,中国发展是一座建筑物,国家领导人是设计师,人民群众是建设者,他们共同为中国
10、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建筑隐喻在政治话语中的使用体现出国家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视和肯定,激励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例如:(1)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2)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大力度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上例子中使用的建筑术语将国家的发展过程隐喻为修建大厦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有地基、有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慢慢建立和巩固。这些术语把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这个抽象事物概念化、具体化,有助
11、于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国家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激起对建成大厦的信心和决心。只有地基牢固,房子才能稳固,在政治方面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所以经济的发展要摆在重要位置,要不断夯实物质基础。将中国的发展隐喻成建筑,中国共产党是各项建设的建造师,中国人民是建设者,共同为构建美好中国添砖加瓦。2.战争隐喻战争隐喻毛泽东曾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因此战争隐喻被大量地运用于政治话语。战争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史。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有利益或思想的冲突和对立,战争就会出现。因此,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大量关于战争的知识和概念。语言
12、与文化研究语言研究正是由于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体验,战争概念成为了人们思维的一部分。在政治上存在思想观念的冲突和对立,因此政治话语中战争隐喻的使用可以表达政治思想。源域战争的长期、艰巨、困难等特点映射到国家建设上,表明国家领导人克服在政治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表明国家领导人殷切期盼人民群众听中国共产党指挥,团结一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政治传播者利用战争隐喻激发人民群众的情绪,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例如:(1)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2)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
13、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在例(1)中,“利剑”指战争工具“武器”,将在战争中武器的重要性映射到巡视工作上,将“巡视工作”隐喻为“利剑”,用来惩治腐败现象。“赢得战争胜利的有利武器”与“整治腐败风气的有效措施”存在相似性,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重视腐败惩治,加强巡视,充分发挥巡视作用,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在例(2)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分别被概念化为指挥官和士兵,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是指挥官”和“中国人民是战士”的概念隐喻。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实现了“三件大事”,即奋斗成果。这表明政治传播者希望人民群众听从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目
14、标共同努力奋斗。3.旅行隐喻旅行隐喻旅行是一个从一处到另一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涵盖时间、空间、目的、方式等过程。在旅行隐喻中,源域旅行中包含的路径、前进方向、困难和挑战以及终点选择性地映射到目标域国家发展中,对应国家发展道路、发展方向、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最终目标。中国的发展是“旅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包括方向、困难和目的等部分,因此,在政治话语中使用旅行隐喻符合人们的认知体验。人们通过对旅行的体验,获得对旅行的认识,以此来解释抽象的政治概念,有助于人们更好理解政治话语。旅行隐喻在政治话语中的运用强调国家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无法避免的困难和挑战,只有坚定跟中国共产党走,在正确方
15、针政策的引导下,才能找准方向、克服困难,走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例如:(1)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2)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例(1)中,将“国家发展过程”隐喻为“旅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选择道路,选择一条怎么样的道路至关重要,关乎国家复兴任务能否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例(2)中,将“老路”“邪路
16、”映射到“封闭僵化”“改旗易帜”的政治行为中,表现出我国领导人对这些政治行为的反对态度。在旅行中我们会面临很多分岔口,选择哪条道路十分重要。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对自身情况认识不足,出现诸多道路问题,走过“老路”,致使国家发展缓慢。因此,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四、结语四、结语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为语料,在体认语言学视角下对其中隐喻表达、特点及认知机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概念隐喻在政治话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概念隐喻不仅有助于人们用熟悉易懂的概念理解一些抽象复杂的政治概念,而且能通过对政治话语的概念隐喻分析推理出国家领导人的执政
17、理念。此外,由于习近平二十大中概念隐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频繁使用接地气的隐喻表达,所以它还有激励人民群众,增强凝聚力的作用,有助于国家领导人团结带领人民积极投身于实现语言与文化研究语言研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Bertus van Rooy&Karolina Drejerska.Metaphors in the Freedom Day addresses of South African presidents(19952012)J.Language Matters,2014,45(2):165183.2Charteris-Black,J.Corpus A
18、pproaches to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M.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04.3Erin C.Cassese.Monster Metaphors in Media Coverage of the 2016 U.S.Presidential Contest J.Politics,Groups and Identities,2018,6(4):825837.4Lakoff,G.Talking Power:The Politeness of LanguageM.New York:Basic Books,1990.5Lakof
19、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6Nelya Koteyko&Lara Ryazanova-Clarke.The Path and Building Metaphors in the Speeches of Vladimir Putin:Back to the Future?J.Slavonica,2009,15(2):112127.7Orwell,G.Poli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 inside the Whole and oth
20、er EssaysM.Harmondsworth:Penguin,1962.8Pragglejaz Group.MIP: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Metaphorically Used Words in DiscourseJ.Metaphor and Symbol,2007,(1):139.9.丘季诺夫,杨可,姜超.政治话语隐喻对比研究方法J.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2(3):3344+87+91.10刘鹤.认知语用视角下“一带一路”相关演讲语篇中概念隐喻探析J.新西部,2018(11):5152.11孟凡军.批评隐喻视域下中国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使用研究以中国政府
21、工作报告(2017)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7):7475.12盛文渊.政治话语中隐喻的日英译文对比研究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例J.传播力研究,2020,4(10):1415.13苏新华.中国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以 2009 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为例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05):1517.14孙毅,王黎.跨语言建筑隐喻异同的体验哲学及文化理据疏议J.外国语言文学,2018,35(04):339355.15王寅.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体认语言学J.外国语文,2014,30(06):6167.16张蕾.政治话语中建筑隐喻的未来建构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25(0
22、4):5665+160.17周志远.习近平政治话语的认知隐喻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5(03):6065.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瑞霞(2000),女,陕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E-mail:。An Embodied Linguistics Study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Political DiscourseTaking Xi Jinpings speech at the 20th NationalCongress as an ExampleZhang Ruixia(Shaanxi Normal Universit
23、y,Xian,710062,China)Abstract Embodied cognitive linguistics considers metaphor a rhetorical method and a cognitive tool,a wayfor humans to know and think about the world.Conceptual metaphors are rooted in embodied cognition and existwidely in language.In recent years,conceptual metaphors have been w
24、idely used in political discourse to explainabstract political concepts and help people understand political ideas correctly.Based on conceptual metaphors,thispaper analyzes Xi Jinpings speech at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rom theperspective of embodied cognitive lin
25、guistics and summarizes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contained in it to explore how national leader interpret and construct political ideas in order to unite and lead thewhole nation to strive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Key words Xi Jinpings speech;Political discourse;Conceptual metaphors;Embodied cognitive lingu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