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内容7-第二章-课程流派与课程开发.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156111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内容7-第二章-课程流派与课程开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内容7-第二章-课程流派与课程开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内容7-第二章-课程流派与课程开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课程流派与课程开发第二章 中学课程本章分值大概在2-14之间,以单选与简答居多。第二章 中学课程分值比重:2分或者2+2+10=14分章节安排第一节 课程流派与课程开发第二节 课程类型及其特征第三节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第四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一节 课程流派与课程开发一、课程概念(什么是课程)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1.广义的课程: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老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2.狭义的

2、课程:指某一门学科。如:语文、英语、数学。补充内容:“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在西方,“课程”一词源自拉丁语,意为跑马道,指学生要沿着学习的“跑道”进行学习。二、现代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考察方式:选择题)(一)学科中心课程论1.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等。2.主要观点:(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2)学校课程应该以学科分类为基础;(3)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4)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二)活动中心课程论1.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和其学生克伯屈。2.主要观点:第一,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

3、已有的经验开始;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三)社会中心课程论1.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批判理论的代表金蒂斯、布厄迪尔等。2.主要观点:社会中心课程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发展。为此,该理论批判儿童中心课程理论过于注重学生的个人需要、兴趣、自由及活动而忽视了社会的需要,主张课程的最终价值是社会价值,课程是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运载工具。补充内容: (四)课程层次理论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分五个层次:一是理想的课程,即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

4、程。二是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我们平时在课程表中看到的课程即属此类。三是领悟的课程,即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这种领悟的课程可能与正式课程之间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四是运作的课程,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在实施中,教师常常会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这就是所谓的互动吧)。五是经验的课程,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也即课程经验。【例-单选题】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是当代影响较大的课程理论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B.社威 C.夸美纽斯D.涂尔干网校答案:B 网校解析:杜威是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例

5、-单选题】在西方主要课程理论流派中,布拉梅尔德的理论属于( )。A.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B.活动中心课程理论C.学科结构理论D.多元智能理论网校答案:A网校解析:布拉梅尔德属于社会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例-单选题】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属于(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网校答案:A网校解析:认为存在五种不同的课程:(1)理想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3)领悟的课程;(4)实行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其中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故本题选A。三、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一)儿童(二)社会(三)学科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