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康熙朝《孝陵图样》解读%28下%29.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30920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22.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熙朝《孝陵图样》解读%28下%2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康熙朝《孝陵图样》解读%28下%2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康熙朝《孝陵图样》解读%28下%2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康熙朝孝陵图样解读下康熙朝孝陵图样解读(下)*王其亨WANG QihengReading the Xiaoling Tuyang from the Kangxi Period(Part2)【文 章 编 号】2096-9368(2023)03-0005-21【中图分类号】TU-092【文献标识码】A【录 用 日 期】2023-05-25【作 者 简 介】王其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建筑史与遗产保护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中华语境建筑-人-环境融贯机制的营建体系与技术策略”(52038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明清官式建筑工程籍本术语体系图释研究”(5227803

2、3)摘 要:今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孝陵图样,是一幅清初孝陵鼎建时的建筑工程图,长近 11 米,堪称巨制。因其典章制度的纪实性质,曾作为皇家档案匿影宫禁,世人长期无闻。2000 年笔者幸获全图大帧彩照,2004 年更喜瞻其真容,大量细节展现,多方面的重大价值得以认知。经审慎稽考,已确知该图成于康熙九年初。为裨益学术,便于利用,谨综罗现知国内外相关文献,略以初识、发现、突破、疑义、真相、建置诸项为上篇,以规制、传承、影响、价值等项为下篇,概略归纳该图研讨心得,奉呈并叩教方家。关键词:明十三陵;清东、西陵;工官制度;样式雷图档;设计意匠Abstract:The Xiaoling tuyang(th

3、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Xiao Mausoleum)is a gigantic drawing with a length of 11 meters that was creat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usoleum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Since it reflects institutional rules and historically sensitive facts,this drawing had been hidden in the imperial archiv

4、es for a long time before its moving into the First Historical Archives of China.In 2000,the author received a color photograph of the drawing,and in 2004,the author got a chance to see the original copy with many more details.This made it possible to conduct a special in-depth research about it.Bas

5、ed on such a study,it can be confirmed that this drawing was comple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inth reign year of emperor Kangxi.In order to promote future research,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udy findings and interprets their significance.In more detail,Part 1 discusses the scientific discoveries

6、and breakthroughs,doubts and truths,as well as its overall configurations,while Part 2 explores the issues of pattern,inheritance,influence,and value.In short,the author intends to sum up and share some research findings in order to receive further valuable suggestions and advice.Keywords:the thirte

7、en royal mausoleums of Ming Dynasty;the Eastern and Western royal mausoleums of Qing Dynasty;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 of project management;Yangshi Lei archives;design aesthetics6建筑史学刊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 2023年3期7 规制孝陵落成,被清代各陵寝尊为祖陵,规制最为完备。整体格局包括两部分:一是南部谒陵引导空间,神道随山水延展向北,列置石牌坊、下马牌、大红门、具服殿

8、、神功圣德碑亭与擎天柱即华表、望柱石像生、龙凤门等。二是北倚昌瑞山的陵宫建筑群,作为祭祀空间,从南往北次第配置神道碑亭、神厨库、朝房、值房、隆恩门、焚帛炉、配殿、隆恩殿、陵寝门即琉璃花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及哑巴院、月牙城、琉璃影壁和宝城、宝 顶等。龙凤门往北,结合山水地势,作为神道的有机组成,还顺次建有单孔、七孔、五孔石券桥各一座,到神道碑亭前,则并列三路三孔石券桥;各桥石券均为双心圆券形,桥面铺墁石板并安设望柱雕栏。在陵宫后部的陵寝门和方城明楼前,又分别并列三路单孔石平桥。在三路三孔神道桥东,神厨库西,还各建有一座单孔石平桥。除了石牌坊、下马牌,各建筑均覆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式样为石

9、牌坊十一座顶楼、大红门、龙凤门四座琉璃墙顶;重檐歇山为大碑楼、小碑亭、宰牲亭、隆恩殿、明楼;单檐歇山为更衣殿及院门、神厨库院门、隆恩门、东西焚帛炉、东西配殿、琉璃花门、二柱门、月牙城前琉璃影壁;单檐悬山为神厨、神库;单檐硬山为更衣殿后的净房、隆恩门前的东西朝房。对此,孝陵图样(下称孝陵图)均有细致写照,弥足珍贵(图 16)。A 清档案内务府来文陵寝事务,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初五。a)五间六柱十一楼石牌坊 孝陵中轴线南端,陵区入口引导标志,通体石雕,宽高超出明长陵同式石坊,为国内现存最大石牌坊。b)下马牌与大红门 大红门为陵区入口,砖石结构,券门三,两翼连缀风水墙并各设角门。大红门前对峙石

10、雕下马牌,竖刻满、蒙、汉文“官员人等在此下马”,告诫谒陵者恭敬步行前往。该式样下马牌也配置在后区神道碑亭前。c)具服殿 也称更衣殿,大红门内神道东侧,供帝后谒陵更衣休憩,由明十三陵五百余间的“拂尘殿”缩简而来。方院,西向神道辟琉璃门和左、右角门。内为三间便殿、单间茅房或称净房、如意房。d)神功圣德碑亭 即大碑楼,四隅树立擎天柱即华表。作为孝陵前区引导展谒空间的主体,大碑楼高达九丈九尺九寸,内立巨碑,龟趺屃头,碑身镌刻康熙皇帝为皇考歌功颂德的满汉碑文。e)望柱和石像生 左右对称列置影壁山北神道两旁,皆石雕,包括望柱及卧立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各一对,满州甲胄武官、朝衣文官像各三对。f)龙

11、凤门 三座石构冲天式火焰牌坊间缀琉璃照壁,两旁翊垣,为石像生群底景,标志着陵区南部展谒引导空间的终结。g)单孔石券桥 龙凤门北,延向陵宫神道的有机构成,统称神道桥。h)七孔石券桥 陵区内最大的神道桥。各神道桥俱用双心圆券形的石券,桥面两旁设望柱雕栏,其“分位、去水方向,系就水势曲折酌定,以成天然形势”A。图 16 孝陵图样中的各单体建筑7康熙朝孝陵图样解读下i)五孔石券桥及下马牌 陵宫前的空间转折标志,后世各帝陵承袭,衍为明清陵寝规制重要区别之一。桥北如同大红门,对置石雕下马牌。j)小碑亭 或称神道碑亭,前为三路三孔石券桥。亭内立神道碑,龟趺屃头,碑身满文居中,蒙、汉分居两侧,镌刻顺治皇帝尊号

12、、谥号和庙号,成为后世各帝陵的基本构成。k)神厨库 小碑亭东北,供宰烹牛、羊、猪等祭品。方院,西门朝向神道,门前及西南隅各建单孔石平桥一座。院内偏东居中神厨五间,其前南北对置神库各三间。东南隅为宰牲亭,又称省牲亭,方三间。l)朝房 隆恩门前东西两侧。东朝房(左)又称茶饭房,西(右)称饽饽房,各五间,以供制备日常茶饭祭品及官员歇宿。m)隆恩门 陵宫入口,五开间,前出月台,无雕栏。门内为陵宫第一进院落,称为宫门院,是举行日常祭祀礼仪的陵寝核心空间,相当于唐宋陵寝的下宫。n)燎炉 即焚帛炉,隆恩门内东西两侧各一座,琉璃结构,用以焚化祭祀帛书。o)配殿 对称建在隆恩门内东西两翼,皆五开间,用于祭祀辅助

13、事务。皇帝神主牌位向例在东配殿制备,用以供奉隆恩殿和京师太庙。p)隆恩殿 陵宫主体建筑,五开间,前出周匝雕栏的须弥座大月台,殿内偏后居中三间暖阁内设神龛,供奉帝后神主牌位,统称神寝。后世帝后谒陵与日常祭祀的各式礼仪就在此举行。图 16 孝陵图样中的各单体建筑(续)8建筑史学刊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 2023年3期q)灵寝门 即陵寝门或琉璃花门,三座琉璃门并置,中座称神路门,左右称御路门,前各单孔石平桥一座。门内为陵宫第二进院落,称为花门院,类同唐宋陵寝上宫,戒备森严,除帝后谒陵和日常祭扫、巡护官员,严禁包括亲王在内的其他人等进入。r)二柱门 陵寝门北两

14、柱一楼冲天式牌坊,石五供和方城明楼的屏门。图 16 孝陵图样中的各单体建筑(续)s)祭台石 即石五供、台石五供或石几筵。须弥座式祭台上,石雕香炉左右烛台、花瓶各一对,后世帝后最隆重的谒陵祭礼就在此举行。t)方城明楼、宝顶、宝城及罗圈墙 方城明楼为冠表陵宫终端的主体建筑,方城下设前出礓礤的大月台,城顶耸立明楼,南面上檐下悬挂镀金铜条竖嵌满、汉、蒙文的“孝陵”斗匾;内立明楼碑,阴刻填金满、汉、蒙文“世祖章皇帝之陵”。方城贯通门洞券,通入哑巴院,北为月牙城和琉璃影壁,两旁宝城内壁分设转向蹬道,可登临明楼和宝顶,以供举行负土礼即上陵礼。宝顶下方即为陵寝核心的地宫,安奉帝后灵柩。方城两翼对称建置带有角门

15、的面阔墙,又称卡子墙,衔接后院两侧陵墙,并向后呈“”形平面环抱宝城,称为罗圈墙。由此围合成陵宫内的第三进院落,称为宝城院。8 传承核检明清两代会典等文献,比对实物遗存及测绘A 对于明十三陵,顺治、康熙皆频仍展谒并降谕“严为防护”,“敬谨防护”,到康熙五十六年(1717)四月“据回奏云:宫殿与一切屋宇,修葺坚整。历年虽久,毫无动坏;看守人等亦俱谨慎”,足见保护有效。顺治实录卷 130:“顺治十六年(1659)十一月甲申(27 日)谕工部,前代陵寝、神灵所栖。理应严为防护。朕巡幸畿辅。道经昌平。见明代诸陵殿宇墙垣倾圮已甚。近陵树木多被斫伐。向来守护未周,殊不合理。尔部即将残毁诸处尽行修葺,见存树木

16、永禁樵采;添设陵户,令其小心看守。责令昌平道官不时严加巡察。尔部仍酌量每年或一次或二次,差官察阅,勿致疏虞。”康熙实录卷 57:“康熙十四年(1675)九月庚子(15 日)上谕礼部,往代帝王陵寝所在地方,理宜守护以妥神灵。朕近行幸汤泉,道经昌平,见明朝诸陵殿宇虽存,户牖损坏;附近树木,亦被摧残。朕心深为悯恻。尔部即严加申饬守陵人户,令其敬谨防护。仍责令该地方官不时稽察,勿致仍前怠玩,以副朕优礼前代之意。”康熙实录卷 272:“康熙五十六年(1717)四月丙申(12 日)礼部题,皇上命诸皇子及领侍卫内大臣等,拜奠明朝诸陵。请宣付史馆。得旨:明朝十三陵,朕四十年前曾经亲往,今已多年。恐看守人等疏忽

17、陵寝,或有毁坏之处,故遣诸皇子等往奠。据回奏云:宫殿与一切屋宇,修葺坚整。历年虽久,毫无动坏;看守人等亦俱谨慎。此所奏已知之。”成果,细审孝陵图,十分清楚的是,孝陵肇建,曾参照清室入主中原之初就着意“严为防护”A的北京明十三陵(图 17,表 1)。9康熙朝孝陵图样解读下a)乾隆五十年(1785)三月初三奏呈十三陵地盘图(雷声澂、雷家玺等 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藏,周悦煌 摹绘)b)明代陵寝建筑沿革简图(19871996 年,天津大学 测绘)c)乾隆朝明十三陵图A(美国国会图书馆 藏)A 长陵等十三座帝陵继承北宋陵寝的传统,荟萃于北京昌平天寿山群峰下。图 17 明十三陵图10建筑史学刊JOUR

18、NAL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 2023年3期表 1 北京昌平明十三陵建置简表陵名皇帝年号庙号谥号世系在位时间祔葬建始时间地点长陵朱棣永乐成祖文皇帝朱元璋四子14031424 年仁孝皇后徐氏永乐七年(1409)五月北京昌平西北天寿山主峰南麓献陵朱高炽洪熙仁宗昭皇帝朱棣长子1425 年诚孝皇后张氏洪熙元年(1425)七月北京昌平长陵西侧黄山南麓景陵朱瞻基宣德宣宗章皇帝朱高炽长子14261435 年孝恭皇后孙氏宣德十年(1435)正月北京昌平长陵迤东黑山西南麓裕陵朱祁镇正统英宗睿皇帝朱瞻基长子14361449 年孝庄皇后钱氏,孝肃皇后周氏天顺八年(1464)二月北京昌平献

19、陵西北石门山南麓天顺14571464 年景泰陵朱祁钰景泰代宗景皇帝朱瞻基次子14501457贞惠皇后汪氏天顺元年(1457)五月北京西山金山口茂陵朱见深成化宪宗纯皇帝朱祁镇长子14651487 年孝贞皇后王氏,孝穆皇后纪氏,孝惠皇后邵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九月北京昌平裕陵西北聚宝山南麓泰陵朱祐樘弘治孝宗敬皇帝朱见深三子14881505 年孝康皇后张氏弘治十八年(1505)六月北京昌平茂陵西北笔架山南麓康陵朱厚照正德武宗毅皇帝朱祐樘长子15061521 年孝静皇后夏氏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北京昌平泰陵西南莲花山东麓永陵朱厚熜嘉靖世宗肃皇帝朱祐杬长子15221566 年孝洁皇后陈氏,孝烈皇

20、后方氏,孝恪皇后杜氏嘉靖十五年(1536)四月北京昌平长陵东南阳翠岭西南麓昭陵朱载垕隆庆穆宗庄皇帝朱厚熜三子15671572 年孝懿皇后李氏,孝安皇后陈氏,孝定皇后李氏隆庆六年(1572)六月北京昌平长陵西南大峪山东南麓定陵朱翊钧万历神宗显皇帝朱载垕三子15731620 年孝端皇后王氏,孝靖皇后王氏万历十二年(1584)十一月北京昌平昭陵西北大峪山东麓庆陵朱常洛泰昌光宗贞皇帝朱翊钧长子1620 年孝元皇后郭氏,孝和皇后王氏,孝纯皇后刘氏天启元年(1621)正月北京昌平裕陵东南黄山二岭南麓德陵朱由校天启熹宗哲皇帝朱常洛长子16211627 年懿安皇后张氏天启七年(1627)九月北京昌平永陵迤东潭

21、峪岭西麓思陵朱由检崇祯思宗愍皇帝朱常洛五子16281644 年孝节皇后周氏,皇贵妃田氏顺治元年(1644)五月北京昌平昭陵西南锦屏山东麓11康熙朝孝陵图样解读下其中,作为谒陵引导空间的孝陵前区,竭力效仿明十三陵的祖陵即长陵。从金星山北的石牌坊,到绕过影壁山次第建置的望柱、石像生和龙凤门等,均以长陵为蓝本。如造型精美的石牌坊,宽、高稍增,从底部噙口石、夹杆石,直到顶部勾头坐中的庑殿顶,都悉心摩自长陵(图 18)。不同的是,结合风水地势,建筑序列在影壁山南北分成两段,组织更臻紧凑;石像生各设须弥座,文、武臣像均着满族衣冠介胄,神功圣德碑铭刻满、汉两种文字,彰显了清朝统治者的民族特色。此外,大红门内

22、东侧供谒陵皇帝休憩的具服殿,经营位置类同明长陵的时涉殿即拂尘殿A,但规模大为减缩,仅三间单檐歇山便殿和单间硬山如意房即厕所各一座,周匝红墙,西向神道辟琉璃门和左、右角门各一座。作为祭祀空间的孝陵后区陵宫建筑群,则刻意仿照明代后期定型化的昭陵、庆陵和德陵,循着陵寝中轴线呈院A 孙国敉燕都游览志:“至红门下马,步入门内,左为拂尘殿,围墙正殿二层,群室六十余楹,皇帝谒陵至此更衣,左右槐树,正寝二殿,群围房各五百余间。”万历大明会典及刘若愚酌中志作“时涉殿”。康熙昌平州志卷 17陵墓作“弹尘殿”。B 笔者按:明陵的陵宫入口称祾恩门,享殿称祾恩殿,缘自嘉靖十七年(1538)二月。见嘉靖承天大志卷 13:

23、“殿旧名享殿,嘉靖十七年上躬祀天寿山诸陵,名其殿曰祾恩殿,门曰祾恩门。祾者,祭而受福之名也;恩者,罔极之思也。”万历大明会典卷 90:“嘉靖十七年二月,上躬行春祭礼,改陵殿曰祾恩殿,门曰祾恩门。”清代承袭之,惟“祾恩”改称“隆恩”,最早见载于顺治实录卷 51:“顺治七年十一月壬申(廿三),上昭陵寝殿额曰隆恩。”落布局,规制远比长陵节制。前院以隆恩门B为入口,门前配置神道碑亭、东西朝房、神厨库等辅助建筑;门内以隆恩殿居中为主体,东西两侧建置配殿和焚帛炉,组成日常祭祀空间,相当于唐宋陵寝的下宫。作为核心祭祀空间、相当于唐宋陵寝上宫的内院,入口为陵寝门即琉璃花门,门内建置二柱门、石五供,尽端坐落着主

24、体建筑方城明楼和掩蔽地宫的宝顶、宝城,方城与宝城之间设有哑巴院,由南北纵贯方城的门洞券通入,院北为月牙城和琉璃影壁,两旁安设转向蹬道以登临明楼、宝顶(图 19)。和明陵不同的是,顺应地势,孝陵宝城从陵寝山向即中轴线偏斜东北约十度角,还大幅收窄呈长圆式平面;月牙城也相应缩短并展直,哑巴院呈矩形平面;方城两翼添设带有角门的卡子墙,衔接后院两侧陵墙,并向后呈“”形平面包络宝城,称为罗圈墙,由此形成陵宫区的第三进院落,称为宝城院。a)孝陵与明长陵前部单体立面对比b)孝陵与明长陵石像生对比图 18 孝陵与明长陵前区建筑及石像生比较(天津大学 测绘)12建筑史学刊JOURNAL OF ARCHITECTU

25、RAL HISTORY 2023年3期9 影响继孝陵后,康熙又仿效北京明陵荟萃于天寿山麓并环拱长陵的意象,在孝陵东南预建了自己的景陵,陵宫建筑一如孝陵,宝城则改为圆形平面;陵前神道衔接孝陵,依循后期明陵“逊避”长陵的取向,裁减了相关建筑序列,以突显孝陵的主体地位,彰明两座帝陵的统绪关联。嗣后,以景陵为范,皇帝登基后多要卜地预建陵寝,A 乾隆实录 嘉庆元年(1796)十二月癸巳(22日);卷1496嘉庆二年(1797)三月乙卯(15日);详见王其亨 光绪生前于西陵金龙峪择定万年吉地的史实。B 按文献,除了关外三陵,在清东西陵,唯有孝陵大碑楼称为神功圣德碑亭,其余景、泰、裕、昌陵皆称为圣德神功碑亭

26、。C 雍正实录卷 55,雍正五年(1727)闰三月丁丑“恭建圣祖仁皇帝圣德神功碑于景陵”。卷 29:“世祖章皇帝碑文字迹似小,圣祖仁皇帝在位六十余年,功德隆盛,文章字数甚多,一碑不能尽载,建立二碑,一刻清文,一刻汉文。其碑著比世祖章皇帝碑亭宽展,恐有未安,即或加宽,必不可加高。尔等详议,务期合宜。”暂称万年吉地并前缀地名;俟先期葬入已故皇后,则冠名皇后谥号;到皇帝崩御,才经朝臣恭拟陵名,由嗣皇帝钦定。其中,雍正帝还在北京西南的易县永宁山下预建其寿陵即泰陵,又促发了乾隆帝“东西陵昭穆制度”的构想A;入关后共 9 座帝陵,就分布在以孝陵为主陵的清东陵和以泰陵为主陵的清西陵中(表 2,图 20)。其

27、中,自景陵到昌陵,例由嗣皇帝增建内立双碑的圣德神功碑亭BC及四隅擎天柱;神道碑亭前添设龙凤门或牌a)孝陵与明长陵及晚明昭陵、庆陵、德陵的陵宫平面对比b)孝陵与明陵陵宫区各单体立面对比图 19 孝陵与明长陵及晚明昭陵、庆陵前德陵的陵宫建筑比较(天津大学 测绘)13康熙朝孝陵图样解读下表 2 清代帝陵建置简表陵名皇帝年号庙号谥号世系在位祔葬建始时间地点孝陵福临顺治世祖章皇帝皇太极九子16441661 年孝康皇后佟佳氏、孝献皇后董鄂氏顺治十八年(1661)八月河北遵化清东陵昌瑞山主峰南麓景陵玄烨康熙圣祖仁皇帝福临三子16611722 年孝诚皇后赫舍里氏、孝昭皇后钮祜禄氏、孝懿皇后佟佳氏、孝恭皇后乌雅

28、氏,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十五年(1676)二月清东陵,孝陵东南隅五华岭泰陵胤禛雍正世宗宪皇帝玄烨四子17221735 年孝敬皇后乌喇那拉氏,敦肃皇贵妃年氏雍正八年(1730)八月河北易县清西陵永宁山南麓天平峪裕陵弘历乾隆高宗纯皇帝胤禛四子17351795 年孝贤皇后富察氏、孝仪皇后魏氏,慧贤皇贵妃高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及淑嘉皇贵妃金氏乾隆八年(1743)二月清东陵,孝陵西侧胜水峪昌陵颙琰嘉庆仁宗睿皇帝弘历十五子17961820 年孝淑皇后喜塔腊氏嘉庆四年(1799)清西陵,泰陵西南太平峪慕陵旻宁道光宣宗成皇帝颙琰二子18201850 年孝穆皇后钮祜禄氏、孝慎皇后佟佳氏、孝全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十一

29、年(1831)十一月清西陵,昌陵西面龙泉峪定陵奕詝咸丰文宗显皇帝旻宁四子18501861 年孝德皇后萨克达氏咸丰九年(1859)四月清东陵,裕陵以西平安峪惠陵载淳同治穆宗毅皇帝奕詝长子18611874 年孝哲皇后阿鲁特氏光绪元年(1875)三月清东陵东南双山峪崇陵载湉光绪德宗景皇帝醇亲王奕譞二 子、载 淳堂弟18741908 年孝定皇后叶赫那拉氏宣统元年(1909)二月清西陵东北金龙峪图 20 清代帝陵陵宫平面比较(天津大学 测绘)14建筑史学刊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 2023年3期楼门A,以及望柱、石像生,突破了明十三陵中长陵以外各帝陵不再分设的成宪

30、,衍为明清帝陵的重要差别。至道光朝,慕陵改制为清代最特殊的帝陵B。其陵宫尽端罗圈墙围合的方形大月台上,圆台形宝城孑然独立,没有方城明楼、两翼面阔墙、哑吧院、月牙城、琉璃影壁和宝城院等。石五供南无二柱门,前为两层台地各三出陛,设雕栏。陵寝门改成三间石牌坊,南面镌刻满、蒙、汉字的慕陵名,北为道光遗书:“敬瞻东北,永慕无穷,云山密迩。呜呼,其慕舆?慕也。”隆恩殿参仿福陵和昭陵,三间周围廊单檐歇山式样,不施彩画,两山居中辟槅扇门,月台无栏楯,左右分设石雕方幢、日晷。隆恩门前保留中路三孔石拱桥,两边改做石平桥。碑亭前效仿昌陵配置龙凤门,撤掉了石像生和望柱。咸丰继统,刻意恢复皇考打乱的祖宗旧制,择地东陵平

31、安峪经营定陵,参仿当初效法景陵的宝华峪吉地规制,还刨用了废址大量旧料如牌楼、望柱、石像生;结合地势,花门A 乾隆十三年(1748),张登高撰易州志付梓,涉及泰陵规制,尚无石像生;同年刊工部屯田司工部则例载泰陵置石像生共五对:文臣、武士、立马、立象、立狮各一对;又望柱一对。同期,景陵也添设了同制式的望柱、石像生,还有功能相当孝陵、泰陵龙凤门的五间六柱五楼的冲天式牌楼门;道光十三年谕:“景陵牌楼门改写龙凤门,以昭画一。”光绪会典事例卷 943,参见昆冈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修本而见诸定陵、惠陵及崇陵等有关工程档案,则仍称为牌楼门。详见王其亨、王西京清代陵寝牌楼门制度与做法。B

32、道光元年(1821)曾按“东西陵昭穆制度”在东陵宝华峪兴建万年吉地,规制效法景陵并谕:“宝城内月台碑亭等工程酌量裁减。地宫内之起脊琉璃黄甎头停,金券内之经文佛像及二柱门,俱行裁撤;其石像生一项量为收小,井上石栏无庸起建亭座。”(道光实录卷 38)道光七年(1827)落成,转年却因地宫浸水废弃。道光十一年(1831)改在西陵龙泉峪重建山陵,又谕:“酌改宝城规制,方城明楼、穿堂诸券,琉璃花门,石像生俱著撤去;大殿三间单檐成做;甬路不必接至大红门;至地宫宝顶、月台、丹陛、并建石牌楼一座俱照所议办理。宫门前著建一路三孔桥。其太监营房毋庸建造。”道光实录卷 187,并见清档案上谕档夏季档道光十一年(18

33、31)四月 道光临终前,因鸦片战争败后割地赔款,愧对祖宗,道光三十年(1850)特地遗书朱谕四条,厉申不准再建圣德神功碑亭和华表。(道光实录卷 476,并见光绪会典事例卷 944)C 参见王其亨、王方捷中国古建筑设计的典型个案清代定陵设计解析(上篇)。其中拆刨宝华峪旧料,自地宫宝城到各殿宇、桥座,以迄神路、像生,悉加利用,竟占全工大件石作及各式用砖四分之一以上,见清档案定陵工程销算黄册一号,定陵修建等工销算银两通总。院迤北收窄,宝城平面改为长圆式,方城前月台增为二层叠落,添设雕栏,却撤去了隆恩殿两侧和背面的雕栏C。嗣后,惠陵与崇陵均依照定陵规制,分别在东陵的东双山峪和西陵金龙峪兴建,却都撤去了

34、石像生,保留一对望柱,特地围以雕栏。自慕陵以降,圣德神功碑亭及华表再无建造。除帝陵外,康熙二十年(1681)傍倚孝陵东侧为尚健在的福临孝惠皇后预建陵寝,不久又遵照皇太极孝庄皇后遗愿,在孝陵大红门东南单独建陵;这两座最早的清代后陵,后来还各依方位并按帝陵名尊为昭西陵、孝东陵,终结了明代没有后陵的成宪。垂范后世,皇帝入葬后在世的皇后,均在帝陵左右另建陵寝,暂称万年吉地并冠以地名,到皇后薨逝才用帝陵名号缀以方位命名。其中,陵宫前均设神道联系帝陵,树立下马牌;陵宫规制类同帝陵,但裁去了二柱门,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等规模也显著缩减并局部改易。终清一代,在清东陵和清西陵先后共建有 7 座后陵(表 3,图 2

35、1)。表 3 清代后陵建置简表后陵安葬皇后姓氏谥号隶从始建时间地点说明昭西陵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昭陵康熙二十七年(1688)清东陵东南大红门外康熙朝称暂安奉殿,雍正元年(1722)荐名昭西陵,添建地宫、宝城、方城明楼和神道碑亭孝东陵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孝陵康熙二十年(1681)清东陵,孝陵东侧方城明楼两翼还排列有 28 位顺治妃嫔的宝顶泰东陵钮祜禄氏孝圣宪皇后泰陵乾隆二年(1737)清西陵,泰陵东北东正峪/昌西陵钮祜禄氏孝和睿皇后昌陵咸丰元年(1851)清西陵,昌陵西侧望仙山无方城明楼慕东陵博尔济吉特氏孝静成皇后慕陵道光十一年(1831)清西陵,慕陵东北侧双峰岫咸丰五年(1855)由慕陵妃

36、园寝改建,无方城明楼,两翼及后部列有旻宁 16 位妃嫔的宝顶普祥峪定东陵钮祜禄氏孝贞显皇后定陵同治十二年(1873)清东陵,定陵东面普祥峪/菩陀峪定东陵叶赫那拉氏孝钦显皇后崇陵同治十二年(1873)清东陵,普祥峪东侧菩陀峪/15康熙朝孝陵图样解读下此外,康熙还摈弃了北京明代妃嫔坟多建在天寿山陵区外、不予命名的陈规,在建设景陵时,选择东南近地为其妃嫔兴造园寝,后来更以景陵冠名为景陵妃园寝,构成隶从分明的整体关联。其中宫门、享殿、琉璃花门等均参照明代妃嫔坟规制,覆绿琉璃瓦,按妃嫔册封位号分建不同等级的地宫、宝顶及月台,尊卑有序地列布在园寝后部,迥别于明代众多妃嫔“同为一坟”合葬的陋制。遵此彝宪,嗣

37、后清代帝陵旁都建有妃园寝,初称“妃衙门”或“福地”,A 须说明的是,清代妃园寝的草创,是顺治十五年(1658)顺治在遵化黄花山为其妃嫔建置的妃园寝,时称妃坟或妃陵。处在清东陵风水墙外,距孝陵过远,康熙五十七年(1718)孝惠章皇后的孝东陵建成后该园寝被废,已葬妃嫔全部迁进孝东陵,各建地宫及大小不同的圆丘状宝顶,没有月台踏跺,排列在孝惠章皇后的方城明楼两翼,形成了后陵兼容妃园寝的特殊格局。此外,道光朝经营的慕陵妃园寝,因庄静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在咸丰五年(1855)被尊为皇太后,慕陵妃园寝升级为慕东陵,仅将中座宝顶以围屏墙与其他妃嫔宝顶隔开,前添台石五供,东西配殿及燎炉、神厨库,改用黄琉璃覆顶,既

38、有规制并未大变,成为兼容妃园寝、规制介于后陵与妃园寝之间的清代后陵特例。参见图 21 中孝东陵与慕东陵,并见王其亨主编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8 清代陵墓建筑。常前缀地名,待帝陵荐名后则以帝陵名号冠称。到清朝终结,共建成 8 座妃园寝A(表 4,图 22)。同明代比较,清代陵寝体系更臻完备。在清东陵和清西陵,众多后陵和妃园寝统绪分明地分布各帝陵左右,也成为清代陵寝的显著特点之一。其中,清东陵以孝陵为主陵,共有 5 座帝陵、4 座后陵、5 座妃园寝荟萃在昌瑞山南麓;清西陵以泰陵为主陵,共有 4 座帝陵、3 座后陵、3 座妃园寝汇聚在永宁山下(图 23)。图 21 清代后陵陵宫平面比较(天津大学 测绘)

39、表 4 清代妃园寝建置简表妃园寝安葬妃嫔隶从始建时间地点景陵妃园寝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及其他妃、嫔、贵人、答应和常在共 40 人,以及一位阿哥景陵康熙二十年(1681)清东陵景陵东侧景陵双妃园寝悫惠皇贵妃佟佳氏,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景陵乾隆四年(1739)清东陵景陵妃园寝东侧泰陵妃园寝纯懿皇贵妃耿氏等共 21 位妃嫔泰陵雍正八年(1730)清西陵泰陵东北杨树沟裕陵妃园寝废后乌喇那拉氏、纯惠皇贵妃苏佳氏及其他妃嫔共 36 人裕陵乾隆十二年(1747)清东陵裕陵西侧昌陵妃园寝和裕皇贵妃刘佳氏等共 12 位妃嫔昌陵嘉庆四年(1799)清西陵昌陵西南隅定陵妃园寝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等共 15 位妃嫔定陵咸丰九

40、年(1859)清东陵定陵东侧顺水峪惠陵妃园寝淑慎皇贵妃富察氏、恭肃皇贵妃阿鲁特氏、献哲皇贵妃赫舍里氏、荣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惠陵光绪元年(1875)清东陵惠陵西隅西双山峪崇陵妃园寝温靖皇贵妃(瑾妃)他他拉氏、恪顺皇贵妃(珍妃)他他拉氏崇陵宣统元年(1909)清西陵崇陵东侧16建筑史学刊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 2023年3期图 23 孝陵与清东陵各帝后陵、妃园寝建筑规制比较(天津大学 测绘)图 22 清陵妃园寝平面比较(天津大学 测绘)a)清东陵大碑楼比较b)清东陵帝、后陵隆恩殿及妃园寝享殿比较c)清东陵帝、后陵及妃园寝方城明楼比较17康熙朝孝陵图样解读下

41、10 价值从建筑史的角度审视孝陵图,其不容低估的价值和意义,还应包括如下几方面。其一,作为清初最重大的工程,孝陵建设历时近11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对其后重大建筑工程的组织管理,即所谓工官制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和意义。事实上,康熙十八年(1679)北京大地震、太和殿火毁后的大规模修葺及重建A,就得益于孝陵工程的管理经验B(图24),并成为雍正、乾隆朝工官制度变革的先声C。嗣后,国家建筑工程凡耗银逾千两,例须由皇帝钦派承修大臣组建工程处,或称钦工处D,董领规划设计和施工;工程预算则钦派勘估处审计,奏准后支领经费招商董修。工程处下设样式房和算房,择优录用样子匠即建筑师和算手即会计师,样式房负

42、责设计,主持人称掌案;康熙二十五年(1686)后主要出自雷氏世家,被世人誉称“样式雷”E(图 25)。工官制度催生了样式雷,家藏图档至今传世近 20000件,揭示出的各相关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详情细节,价值远胜官方典章、相关档案和工程籍本。略如同治十二年(1873)三月廿七日,雷思起受普祥峪菩陀峪万年吉地钦工A 参见王其亨、张凤梧康熙皇城宫殿衙署图解读(下)。B 如康熙十八年(1679)谕:“修建宫殿工程紧要,每处应差官五员监造,工部官员不足差遭,于五部各取贤能官五员及少卿科员开列引见。”参见康熙会典卷 131,并见雍正会典卷 197、乾隆会典则例卷 126。这一载入典章的举措,比对本文上篇“6

43、 建置”引徴相关文献(144 页脚注 k,145 页脚 注、),无疑正是孝陵工程管理经验的发展。C 典型如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奏折乾隆四年四月奏为销算修缮紫禁城等宫殿用过钱粮事引述雍正八年(1730)十二月初八日庄亲王允禄等奏:“监修监造官员于内务府、工部内拣选,如不敷用,照康熙十八年之例于五部咨取官员分派办理,并请钦点总理大员,方能条理清晰,调度合宜以上各项事宜于雍正八年十二月初八日具奏。奉旨:总理监修着鄂善、孙嘉汰、赵殿最、庄亲王、海望亦着总理照看,余依议。钦此。”庄亲王允禄等奏文还提到,包括新建斋宫的大内营造工程“于雍正九年三月初六日兴工,雍正十二年全行告竣庄亲王、海大人谕将原奏抄录,

44、知会户工二部外,其销算稿册等项交营造司敬谨收贮”。这一举措,显然援自康熙重建太和殿竣工后次月,由钦派“兼管司事”的工部营缮司郎中江藻辑集工程档案撰就的太和殿纪事。作为清初的重要官刊工程籍本,应系传世晚清各陵寝工程工程备要 工程纪略等籍本的先范或祖本,对研究清代工官制度乃至明清官式建筑术语体系,当然价值重大!D 有关工程处或钦工处、钦派勘估处及相关工程籍本概况,参见王其亨清代建筑工程籍本的研究利用。E 需要指出的是,自 1933 年 7 月朱启钤样式雷考以降,朱先生及中国营造学社同仁的相关论著中,先前习用的“样子雷”“样房雷”等语均被“样式雷”取代;所谓“样房”“样子房”等语也改称“样式房”;涉

45、及工官制度,以往每与“样房”关联的“工部”从此隐没,而“工程处”“钦工处”或“内务府”同“样式房”的关联则彰显出来。这些用语的更替,按朱先生札记以及嗣后刘敦桢先生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等剖析,清代皇家建筑工程档案的深入发掘利用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质言之,样式雷考及以后的相关用语,更契符清代工官制度的历史真实。F 雷思起自咸丰二年(1852)先后供役昌西陵、慕东陵设计,主持定陵选址、规划设计和施工,同治元年(1862)以来一直参与慈安、慈禧两太后吉地选址。此时,面对同治皇帝钦派的八位承修王大臣,除了全庆、魁龄、明善外,惇亲王奕誴、醇亲王奕譞、春佑、荣禄、英桂,均没有办理陵寝工程的经历,急迫“询问

46、应办一切差使”的情况,检出同治五年(1866)八月撰拟的禀文草稿,誊抄成多份丈量打格抄平烫画样说单呈递。处委派,组建样式房,承担勘察与规划设计,廿九日即曾呈递禀文F(图26),凝练概括了选址规划设计的相关程序,更充分强调了精益求精的详细勘测对于规划设计、编制工程预算等的决定性意义:“应办各项丈量尺寸,谨绘图贴说,并详抄细平,并查地势低洼之处;均得先除荒草,用灰打格,见方五丈,按格抄平,详细绘画、丈量高低,查明应补应刨、平高垫低之地面,应去有碍树株,查明有无砂石抑或有受水之处,均得将此地势妥为详细,方能办理样式。再请遵照何陵式样规制并地宫券座,前往详细勘丈尺寸,按照各座派拟叠落以及地面合溜每丈若

47、干寸,并拟各院当尺寸,各步位应落在高处或系低处,应刨、应垫,方能详细有准。此样绘妥,呈王爷、中堂、大人台前阅准有无更改,妥协后,恭绘细图贴说,恭呈御览,请旨遵行。伏俟命下,再为烫样。如恭呈允准交下,移文调取工部黄册,按册遵办,派准图 24 康熙会典卷 131 康熙十八年(1679)谕书影(并见雍正会典卷197、乾隆会典则例卷 126)a)b)c)d)图 25 样式雷家藏祖容图(1966 年 3 月 4 日样式雷后裔雷文雄、雷文桂 捐献,首都博物馆 藏)a)雷家玺(17641825)b)雷景修(18031866)c)雷思起(18261876)d)雷廷昌(18451907)图26 故宫5465-2

48、15465-24 雷思起禀文(丈量打格抄平烫画样说单底稿)18建筑史学刊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 2023年3期算房,再为会同造具做法清册,请旨奏派勘估大臣后,移咨勘估处,由勘估处奏明钱粮,然后择吉,文移钦天监,选择吉日开工。”凡此理路在工程实践中贯彻,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A 按相关研究,清代皇家档案包括舆图的管理,到乾隆朝才臻于完善。典型如乾隆廿六年(1761)为加强工程档案管理,曾专设内务府“总理钦工处”,或称“总储档房”“总档房”,与此前此后专为董建各项工程的特派机构“工程处”或“钦工处”职能及运作全然不同,并不涉及具体工程设计和施工。B 略

49、如相关硕士、博士学位论文:2005 年曾辉清代定陵建筑工程全案研究、王蕾清代定东陵建筑工程全案研究、李洁清代慕陵个案研究兼昌西陵、慕东陵个案研究、汪江华惠陵工程全案研究,2011 年王茹茹清代宗室、公主园寝及相关样式雷图档研究、商莹清代陵寝营房样式雷图档综合研究,2014 年陈书砚清代崇陵工程研究,2017 年王方捷清代定陵设计研究等。C 见于样式雷图档,成局样,也叫全局画样、全局样式、已成之局立样,是陵寝工程行将完竣时按董工大臣要求,用鸟瞰画法表现全工建筑格局的画样。D 有关“印册”,略见王其亨、张凤梧康熙皇城宫殿衙署图解读(下)图 15 右及 26 页脚注。E 顾璘等修兴都志,明嘉靖二十一

50、年(1542)刻本,上海图书馆藏。另参见台北傅斯年图书馆藏进呈红本全帙。F 须指出的是,雷家玺所绘该地宫立样表明,在夯土宝顶下,地宫券座上,覆盖有吻兽等脊饰齐备的黄琉璃瓦顶即头停,其中明堂券、金券俱为庑殿顶,穿堂券、罩门券为硬山顶。按明万历朝工部官员何士晋纂辑的工部厂库须知记载,明代各帝陵均曾沿用这种做法。然而,继昌陵之后,道光经营宝华峪吉地,“地宫之内起脊琉璃黄甎头停”做法被裁,从此,清代陵寝的这种做法俱被砖砌的蓑衣顶取代,略如图 31a-1。其二,由于历史原因A,像孝陵图这样的清初建筑工程图传世极少,即便在样式雷图档中,现知陵寝图档最早莫过嘉庆朝,仅存 20 幅(图 27)。不过,比对嗣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