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180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2 5卷 第2期 2 0 2 3年4月滁 州 学 院 学 报J OURNA LO FC HU Z HOUUN I V E R S I T YV o l.2 5N o.2 A p r.2 0 2 3“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究李晓峰,刘飞虎,宋 怡摘 要:高校体育既能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又具备大量思政育人元素。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融合思政教育表现出多主体、全过程、多维度的主要特点,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和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要通过提高体育教师育人意识、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和构建体育课程思政网络化平台等方式推进高校体育思政融合。

2、关键词:高校体育;三全育人;课程思政;融合中图分类号:G 6 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3-1 7 9 4(2 0 2 3)0 2-0 1 2 1-0 4作者简介:李晓峰,合肥工业大学体育部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刘飞虎,合肥工业大学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宋怡,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合肥2 3 0 0 0 9)。基金项目:2 0 2 0年合肥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大学体育-女生足球”(K C S Z 2 0 2 0 0 0 2 4);2 0 2 2年合肥工业大学青年课题“第二课堂建设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实践性研究及实施方

3、案”(J YQN 2 1 1 3)收稿日期:2 0 2 2-0 9-2 0 2 0 1 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育理念1。在“三全育人”理念的背景下,把体育育人融入“三全育人”体系是高校教育的必然选择。要积极推进体育课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使得体育课程协同思政育人,达到体育运动强健体魄、铸魂育人目标,进而有效落实“三全育人”中的理论与实践要求。1“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体育思政融合的必要性1.1“三全育人”理念下实现育人目标的需要“三全育人”理念遵循马克思主

4、义辩证法和系统论,注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建立一种普遍联系,在变革中与时代同步发展的育人机制。从理论来源看,“三全育人”作为新时代的系统性综合改革理念,其育人目标处于提纲挈领的地位。区别于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单一的说教式手段,不符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新时代的要求,不契合“三全育人”的思想理念。高校体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与活动性,给学生以亲身参与的体验感,展现出独特的育人功能,使得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形成优秀的意志品质。高校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互为补充、互为渗透,推进高校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此过程符合“五育并举”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接受度,有效渗透“三全育人”理念,更好实现育人目标。1.

5、2“三全育人”理念下实现体育课程思政的需要课程思政是现阶段践行“三全育人”理念的一条重要思政教育途径,它要求各类课程教学要融入思政育人元素,推进各个学科与“三全育人”理念下思政课程的融合,以此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必选之路。高校体育课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增强身心体魄的主要渠道,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强化学生心灵思想、塑造学生优秀品德的重要课程。高校的体育课程包含了许多有实践意义的思想政治要素,如公平竞争、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等,在体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促使学生德才兼备

6、,从而实现体育育人的目标。在当前价值多元化、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一些大学生存在价值观的问题,形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以个人利益为首,缺乏集体意识;在物质富裕条件下,部分学生存在懒惰、畏难、得过且过等负面思想。通过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突出强调规则、合作、竞争、公平等思政元素,构建全课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要以进一步改善学生任性自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问题,形成合作共赢、竞争进步、责任意识等优秀品德的思维。同时,学生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和学习体育技能,可以达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1.3“三全育人”理念下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7、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2。把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各项要求之中,需要牢牢把握住育人目标。高校体育课程是新时代人才培育、“五育并举”的重要课程。体育课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内外兼修,在激烈快速的体育运动中增强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磨炼坚强意志,达到修身养性之效,从而健全学生良好人格,培育综合素质。此外,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是新时代人才培育的重要精神资源,在融合思政教育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育人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

8、自信结合起来,发展体育事业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3。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传授体育道德,教化修身立德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内容,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打造一支使命鲜明、责任鲜明的新时代人才队伍。综上所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体育课程中,是符合体育课程目标和适应新时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需要的体现,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向前发展。2“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融合的新要求2.1 多主体参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高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需要高校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三全育人”理

9、念要求实现全员育人,在教育主体上从“单”转向“全”。在全员育人理念指导下,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应以党员干部队伍、体育教师队伍、学生工作队伍为主体力量,从单一的思政教师主体转向多主体协同发力,既要明晰各个主体的责任,协同育人目标;又要凝聚各个主体的力量,形成全员育人合力。体育是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关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高校来说,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课老师的职责,更是全校各个岗位职工包括体育教师的分内事。抓实抓牢体育教学主体的能动性作用,将思想工作渗透到高校体育各岗位教师的教学管理中,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渠道,使思想政治内容与体育课程有机结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

10、务,这是做好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基本遵循。2.2 全过程贯穿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理念高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要贯穿体育思政育人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止在思政课堂,体育课程也具有育人的力量。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要遵循“三全育人”理念,立足全过程育人,在阶段衔接上发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

11、性过程,应以学生为核心,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把体育课程思政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体育育人功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锻造学生勇于担当、不畏困难的优良品质,从而使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各项工作覆盖学生从进校到毕业的全过程。2.3 多维度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优势高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是全方位的育人过程,它体现在学生体育课程的全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教育应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从空间向度全方位育人,多维度把握学生全

12、面发展的各个方面,这也是“三全育人”理念的重中之重。在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格局221滁州学院学报 2 0 2 3年第2期过程中,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融合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立德树人的功效与作用,抓牢体育课程的德育内涵,既可以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增强体魄,健全人格,又能够从“教”到“育”,在日常体育锻炼中潜移默化地磨练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体育精神,多维度融入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优势,是高校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之举。3“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体育思政融合策略3.1 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教育在推进过程中要形成整体概念,处理好整体

13、与局部的关系。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关键在教师。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高校体育教师都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和行动力,要在体育课程教学与体育育人上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紧扣育人工作的整体目标,与局部体育育人相辅相成、相互配合。要使体育教师在体育“三全育人”中发挥作用,推动体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必须具备强烈的思政育人意识,摒弃以往重技能、轻理论的问题,强调思政的引领作用。在形成思政育人的意识后,才能对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做进一步地深入挖掘;积极讲好中国体育文化与中国故事,才能发挥体育思政的独特育人功能。具体提升路径有:首先,组织开展高校体育教师同思政任课教

14、师之间的研讨交流,探索构建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政培训模式,重视体育育人价值,促进协同育人;其次,鼓励高校体育教师参与思政融入体育课程的教学比赛,注重将育人内容融入体育课程中,积极承担实施体育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加快实现育人目标;再次,“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既要向体育课程思政模范院校学习经验,又要积极邀请相关权威专家开展讲座,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政治觉悟,强化育人能力。3.2 挖掘和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高校的体育课程既能为学生提供体育运动知识,又能为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提供实践平台。要促进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可以从挖掘体育中的思政元素入手。首先,可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体育的大

15、量论述中挖掘思政元素。从历史长河看,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体育运动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论述了体育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功能与作用,强调体育锻炼对提升个人素质至关重要。在新时代“三全育人”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兴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为新时代体育思政指明了新的方向。其次,中华体育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政育人素材。百年奥运发展史,见证着中华民族崛起的历史。从仅有一名运动员参赛到多次主办奥运赛事,从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北京奥运会金牌数排名第一、从被人称为“东亚病夫”到成为体育大国,一路走来的坎坷不平和励精图治,正是一代代体育健儿们用艰辛的

16、汗水走过的道路,展现着中华体育为国争光、争美、争胜的精神风貌。每一位体育名人的榜样精神力量,每一个奖杯背后的正能量故事,都凝聚成体育育人的重要思政元素,毫无疑问地在提升学生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厚植爱国情怀上发挥重要的育人价值。最后,体育道德规范中提倡的规则、公平、竞争等要求,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同向同行。以足球运动项目为例,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强调规则、合作,每一个位置的安排、每一次训练的内容,需要每一位球员之间的积极配合与团结协作,形成一个球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外,在足球赛场上,还要遵守球赛规则、公平竞争,尊重裁判员和对手的付出,营造良好的足球体育文化氛围,进而让规则、竞争等思想教

17、育在球员心中埋下种子,形成正确的体育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3.3 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网络化的平台课程思政是一个重要的育人系统,它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动态性等特点,需要有效流动的协同机制,因而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课程网络化可以在“三全育人”长效机制上发挥重要作用,一改以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教育得到精准有效地发展。高校体育课堂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构建课程思政网络化平台,通过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培育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和素养6。一方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慕课、雨课堂等多个网络化平台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教师可以在这些平台

18、中分享与思想教育有关的体育比赛案例,解读其中的团队协作、遵守规则等精神,辅助线下教学,使得优秀体育精神在学生心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另一方面,搭建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共建共享思政网络资源库。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绝非单个部门或单个人可以实现的,必须完善资源共享机制,为体育教321李晓峰,等:“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究师和思政教师的跨学科合作提供资源丰富、门类完整、互通有无的网络交流平台,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网络平台科学化、专业化、团队化建设。课程思政网络化平台不仅丰富了学生接触体育知识的渠道,使得学生领悟到拼搏进取、不轻易言败的体育精神的魅力,继而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迎

19、难而上等意志品质,也拓宽了高校体育教师思政育人的途径,帮助教师于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目标,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强大的网络共享资源库也为创新传统体育课程思政注入生机与活力。4 结语“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体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助于学生强身健体,还使学生从精神层面得到升华,深刻领悟到体育中隐性的育人内容 爱国主义精神、规则意识、合作共赢等良好品质。为更好发挥立德树人引领体育育人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师应强化体育育人意识,挖掘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搭建高校课程思政网络化平台,推动高校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打造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思政育人的整体格局。

20、参 考 文 献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 0 1 6-1 2-0 9(1).2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 0 1 8-0 9-1 1(1).3 新华网.习近平会 见中国女排代表 E B/O L.2 0 1 9-0 9-3 0.h t t p:/w w w.x i n h u a n e t.c o m/p o l i t i c s/l e a d e r s/2 0 1 9-0 9/3 0/c_1 1 2 5 0 6 1 4 9 9.h t m.4 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

21、 0 1 6-1 2-0 9(0 0 1).5 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 0 1 8-0 9-1 1(0 0 1).6 赵红凤.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路径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 0 1 9,9(1 5):2 0 8+2 1 0.O n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P h y s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a n d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i nC o

22、l l e g e su n d e r t h eC o n c e p t o f“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E d u c a t i o n”L iX i a o f e n g,L i uF e i h u,S o n gY iA b s t r a c t:C o l l e g e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c a nn o to n l y i m p r o v es t u d e n t ss p o r t ss k i l l sa n dp h y s i c a lq u a l i t y,b u

23、 ta l s oh a v ea l o t o f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e l e m e n t s.U n d e r t h e c o n c e p t o f“T h r e e-D i m e n-s i o nE d u c a t i o n”,t h ep h y s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w h i c hi s i n t e g r a t e dw i t hi d e o l o g i c a la n dp o l i t i

24、c a le d u c a t i o ni nc o l l e g e s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s h o w st h em a i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m u l t i-s u b j e c t,w h o l ep r o c e s sa n dm u l t i-d i-m e n s i o n,w h i c h i s t h en e e do f r e a l i z i n g t h e f u n d a m e n t a l t a s ko f c u l t i v a

25、 t i n gm o r a l e d u c a t i o n,p r o m o t i n g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o f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a n dc u l t i v a t i n g t a l e n t s i nt h en e we r a.I t i sn e c-e s s a r yt op r o m o t e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p h y s i c a l,i

26、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i nc o l l e g e sa n du n i v e r-s i t i e sb y i m p r o v i n gt h ee d u c a t i o n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fP Et e a c h e r s,e x c a v a t i n gt h e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e l e m e n t so fP Ec o u r s e

27、s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n gt h en e t w o r kp l a t f o r mo f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f o rP Ec o u r s e s.K e yw o r d s:P Ee d u c a t i o n i nc o l l e g e s 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E d u c a t i o n”;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i n t e g r a t i o n责任编辑:李应青421滁州学院学报 2 0 2 3年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